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究竟一乘宝性论-5

究竟一乘宝性论-5

究竟一乘宝性论-5
究竟一乘宝性论-5

究竟一乘寶性論Ⅱ

宗薩欽哲仁波切

日期:2007年3月31日

地點:台北車站五樓演藝廳

很多在家居士、漢傳佛教徒,他們實際上能背誦《心經》。我想即便是西藏的在家人也沒辦法如此背誦,他們得依著經文來唸。《金剛經》這類的佛經在中國社會裡似乎很普遍。我希望你們知道,《寶性論》是般若波羅密多的釋論,你們必須知道這點。就佛教一般而言,般若波羅密多是佛陀傳下唯一一部最深奧且最究竟的法,這是大家公認的,甚至在金剛乘中你也找不到比般若波羅密多更偉大的見地。薩迦.班智達就曾說過:「如果有一個比般若見更偉大的見地,那麼這就會成為一個『邊見』。」

各位一定都知道,般若波羅密多絕對是非常難教授的。它無法用言語來表述,基本上一說出口就註定失敗。任何一種人類的語言都是模糊曖昧的,我們或許有一套複雜的語言系統,但每一個字詞都是概略性的,從來都不精確。因此要詮釋和說明般若波羅密多,吉美.林巴曾說:「想要表達般若實義,縱使佛陀之口也不行。」何況那也超乎我們的概念。這些說法現在對我們都沒有幫助,因為我們眼前有個工作要做,那就是修行。為了修行,我們必須學習,所以我們需要談論;我們需要詮釋它,倒不一定得靠語言,而是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我們要想辦法去做。如果你想證悟成佛,你就得闡釋它,就得體驗它。必須有人示顯它,有人來開示它。

所以這真是佛教徒一個自相矛盾的地方。我會說,佛教徒,特別是大乘佛教徒,一直都在利用這個矛盾。「既然沒辦法實際地描述,何不用一切方法來詮釋?」所以有一般使用的邏輯推論的方法,我們稱之為「論理」;我們也引述佛的話語、佛經上的說法;若是在密乘或金剛乘的領域,就不僅是用推論或引述,我們會用各種方法來體現這難以言詮、無法思量的般若波羅密多。

我們聽過像是帝諾巴用他的鞋子打那洛巴,然後那洛巴就懂了的故事。懂了什麼?基本上他懂了般若波羅密多。就是這樣,那就是他輪迴的終點。那對那洛巴來講行得通,因為他是利根的弟子,這和鞋子與般若之間的某種關連性壓根兒沒關係,否則我們也可以一直用鞋

子來打頭,但那不會有用!而且帝諾巴是一位非常善巧的老師,事實上,他從未教過那洛巴六度等所有這類的法門,他就只是打他而已。我們甚至也聽過大乘禪師們這類的故事。禪有一種「公案」的法門,他們會問奇奇怪怪的問題,例如:「何謂隻手擊掌之聲?」然後學生就懂了。懂得什麼?又是懂得般若波羅密多。這跟問題無關,雖然「何謂隻手擊掌之聲」聽起來很神聖,不過這跟一個妙問一點關係都沒有。問題很普通,幾乎就只像是個謎語。我們並沒有禪宗大師和禪弟子的訓練,所以忘了這檔事兒。也許你有那洛巴那樣的功德,但我絕沒有帝諾巴的善巧。所以用鞋子打你,也甭提了!

我們想要證悟成佛,佛陀自己也說:「那些想要證得阿羅漢果的人,必須修持般若波羅密多;那些想要證得獨覺果的人,必須修持般若波羅密多;那些想要證悟成佛的人,也唯有透過般若波羅密多才能辦到。」因此我們多少得談談般若波羅密多。所以你我要如何做?目前我們只有兩種方法:論理〈邏輯推論〉和引述佛陀的話語。多一些論理比較好,因為引述佛的話難免會有一些過於感性的虔誠意味。

現在我們運用這個論理的方法,我不用鞋子,我們還能用什麼呢?文字、語言,這就是我所能用的,因此我必須使用「空性」之類的詞。你們當然必須了解「空性」、「佛性」這些詞在大乘中的意思,所有這些都不是我杜撰的,它們存在佛經和釋論當中。而我先前是怎麼說文字的?我說它們總是模糊曖昧。「空性」就是一個非常模糊的詞,「佛性」也同樣是非常模糊而不明確。但我們必須假設這兩個模糊的詞,或二者其中之一,應該會實際幫助我們了解這難以言詮的般若智慧。好消息是:它們的確可以!不一定是在勝義諦的層次,也可以是在我們所稱的「義共相」或「總相」(藏文:敦紀桑朵)的層次。「敦紀」指的是給予一個模糊的概念,藉著模糊的字詞、模糊的術語,你獲得一個關於般若的模糊概念;這樣很好,我們應該以此為目標。這就好比你指引某人一個方向,讓他去市場裡找到另外一個人,「向右、向左,你會見到一個戴著白色帽子的人」;這所有的描述都是模糊的。

當然理想上,即使你能告訴這個人他會見著的那個人的體重、嗜好、帽子的型號等,這固然很好,但卻是不可能;即便可能,卻沒有用!他為何需要知道那個人的體重?基本上,要找到那個人,他並不需要知道那個人的體重,因為他沒有時間去測量每一個人的體重。所以有了關於那個人的模糊描述,他就能到這個市場去尋找。然後當他看到那個人,他自己會去問:「你就是我要找的人嗎?」

接下來的挑戰是,不僅工具模糊,而且雖然模糊,卻是極為精巧的模糊;所以不要認為那好像是隨便在這裡或那裡丟出些字句。它們是非常仔細地、精密考量後的模糊字句,所以你找不到比這更厲害的模糊了!

除了工具模糊之外,另一個挑戰是聽眾的問題: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罣礙、他們的解知能力。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對某人描述他會在市場裡找到的人,而這個某人正巧有視力問題,那麼你就不能告訴他:「嘿,你不可能錯過那個傢伙,因為他的右鼻孔中有一根白毫冒出。」你不能這麼說,問題是他看不到,了解嗎?所以聽眾的類型也會讓教法變得更形複雜。

一般而言,為了傳達般若波羅密多的意旨,有兩種聽眾。一種是比較形式導向的「常見」者,他們或許是被「常見」者撫養長大,或許是在承諾長生不老的人參製造廠或這類的地方長大,所以這種人長大後或多或少是「常見」者,他們以形式為重。對於這類的聽眾,要用龍樹的方式──空性及其種種──來闡釋般若波羅密多。如同佛陀自己說的:「色即是空」。另有一種人是比較虛無導向的。或許這種人是在一個挫折的藝術家庭或類似的環境下長大,周遭都是存在主義(譯註:原文說的是存在主義,即常見,但是依照前後文的意思,應該是虛無主義,即斷見;待查證。)的鄰居,所以他們覺得凡事都沒指望,一種無政府主義者的姿態。對於他們,你就不要說「萬法皆空」,這甚至會更糟。所以你要怎麼對他們說?你要多用些彌勒的方式來談般若波羅密多。

這是很爛的例子,但我希望你們能了解,《寶性論》是一部般若波羅密多的釋論。龍樹或許強調「色即是空」,而彌勒較為強調「空即是色」。事實上它們是同一件事,它們也必須如此。「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理想上這四偈必須在同一時間內說出,可是你沒有四張嘴,而我們也沒有四顆心。這即是我所指的模糊語言,必須依序說出來。

空性法門現在很流行,尤其是在印度,而西藏也十分盛行。我不太清楚中國的歷史,但我有種感覺,尤其是在偉大的探險家、大譯師玄奘之後,在中國,佛性的概念也許更重要了。主張佛性的學者和聖人,他們往往喜歡引述《楞伽經》、《華嚴經》這一類的經典。

讓我告訴你們一些這兩者可能有的陷阱。當我們修習時,一位空性導向的學生可以去研究空性,但得小心,因為你並不想落入虛無的陷阱──無道、無師、無修、無嗡嘛呢貝美吽、無咒、無來世、無前世。所有這些都是你知道、但很可能會落入的陷阱。而《寶性論》的學生,這麼說好了,當你在研讀《寶性論》時,你也得稍微留意,因為你可能如同許多有神論者一般掉入某個陷阱,例如「數論派」相信有自我的存在,相信有實存的自我、實存的神、甚至是實存的造物主。若是不小心,你也會深陷其中。

即便在西藏的許多學者,也一直有很多關於《寶性論》定位的辯論。要如何定位它?它是了義還是不了義的教法?我指的不單是這本釋論,還包括三轉法輪的開示。初轉法輪沒問題,大家都同意其定位。二轉法輪,佛陀在靈鷲山傳的法,像是《般若經》,大家也都同意

這二轉法輪是屬於了義法。至於三轉法輪,許多薩迦派和格魯派的人可能會說它是不了義法;而許多寧瑪派的大師,如米滂仁波切,他們認為,不僅第三乘(譯:指「金剛乘」),還有這個《寶性論》,事實上都是了義法。米滂仁波切有很好的理由,他的見解是:初轉法輪是為了破斥邪見——無福德、無善見,這是初轉;而二轉法輪是為了破斥有相見,亦即主張無相的空性;三轉則是為了破斥一切見,包括空性見。因為這個緣故,就有許多重疊的部分。你或許會認為龍樹是空性導向的,但是在他眾多的全集中,有一個全集名為《讚頌集》。在這個讚頌合集當中,有許多讚嘆空性的偈頌,頂禮空性時彷彿是向著某個對象頂禮似的。

這兩者有著太多的差異。既然我們是在教授《寶性論》,我的工作就是告訴你們趨近《寶性論》的方法。記得我們是在修道上,我們正走在這條道上,我們需要一個重要的標誌。你知道那是什麼嗎?「驢子的紅蘿蔔」。你必須向驢子展示:「嘿,看這個紅蘿蔔。」然後驢子才會走向紅蘿蔔。我必須引導你們走上修行之路,但如果是在教授空性,那就無一物可示,那就沒有紅蘿蔔!然後如果我說「到彼岸」,而那裡空無一物,這也會有點令人沮喪。因此知道有這個教法(譯:彌勒的教法)蠻好的。彌勒實在很聰明,他實在很厲害。通常是驢子在那一頭,然後你得說:「這裡有紅蘿蔔」,然後驢子才會過來。然而彌勒說的卻是:「紅蘿蔔跟你在一起。」

你會想:「在這裡吃就得了,何必要去那邊?」這是為什麼很難理解的原因。我們有許多問題,比如說:「我真的有紅蘿蔔嗎?可是我還是很餓。」「我並沒有頂髻,那麼我的佛性功德在哪裡?」我們有類似這樣的問題。

為了增長對果的喜悅和熱忱,我們需要談論空性的功德(空性的特質)。基本上我要談的是空性,然後是空性的功德,或換句話說是淨化的結果。你在修道上,你是那頭驢子,你必須要有想要走過去的熱忱。我現在沒辦法讓你看到空性。首先,我根本辦不到;其次,縱使我辦得到,展示一個空碗或某個空的東西也不能啟發靈感。所以我們轉而用金色的頂髻、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等來談論空性的功德。

讓我們更深入一層討論。不知道你們是否注意到,即便一般認為《寶性論》是一部大乘的典籍,是一部經,它的梵文中卻有個「續」(tantra)字,「無上續」(Uttaratantra)。雖然姜貢.康楚.羅卓.塔耶曾用金剛乘的觀點來闡釋它,但它並不直接屬於金剛乘,事實上它屬於經乘。這裡的「續」字很重要,「續」基本上指的是連續性、連續,不是嗎?我昨晚在想,用什麼例子可以讓大家比較容易了解,所以就讓我們用太陽和雲作為例子:太陽和遮蔽太陽的雲。

有個太陽,這個太陽在雲的後面。被雲遮住的太陽的功德──譬如陽光──並沒有減少;當雲散去,陽光和太陽的功德也不會增長。我想這個譬喻應該行得通。對我們來說,不僅是雲,甚至清晨的日出,事實上都並不是太陽升起,對吧?而是地球在轉動。所以你仍會感覺到,並且以為,好像雲散去之後太陽就出來了。事實上並非太陽出來,而是雲散去才對。這裡有這麼個似是而非的狀況。你看著烏雲密佈的天空,太陽在濃雲後面,所以你應該是同時看到了二者。這是大白天,這麼說吧,是正午時分,陰天的正午,你打算去游泳,萬事具備可是烏雲密佈,你或許會考慮再等幾分鐘,也許再等一小時。為什麼?因為你內心深處知道,雲只是暫時的。即便太陽和雲好像在一塊兒,你也知道太陽是在雲的後面;這就是似是而非之處。所以「太陽」是佛,「了解雲是暫時的」是法,「保有這種信心的人」就是僧;因此三寶是道。

很快我們就會進入偈頌中,但在那之前還有一件事要提:我們必須廣泛地討論太陽。為何必須如此?因為假如我們住在加拿大的溫哥華或諾瓦斯克夏(Nova Scotia)這些一年到頭有十一個月是陰天而沒有太陽的地方,那時你就會開始沮喪,「也許並沒有太陽!」然後長期性的沮喪變成真實而強烈的沮喪。也許沒有太陽,那真是令人沮喪!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就需要聽到「雲是暫時的」這個訊息。如果你不想知道這些,那就搬到美國佛羅里達州,你還是會看到太陽,可是沒有諾瓦斯克夏的濃雲。而這就是修道。

如我昨天所說的,佛性會以十點來解釋:本質、因、果、行、擁有者(prossessor)、入處、佛性在不同階段、遍在、不變、不二。所以有十種方式來研究佛性,或有十種佛性的趨徑,我想你們不會有比這更廣博的方式來研究佛性了。今天我們要試著讀完一些偈頌。

我想我們是在第三十偈附近。三十偈的前半段談的是第一點,第一個趨徑——「本質」。昨天講的是一個概要,現在要講的同樣也是一個概要。每一次我們都會再多解釋一點,這是《寶性論》的風格,所以假如你錯失了第一次的解釋,還會有機會聽到。佛性就像是一個珍寶,本然清淨。我用過杯子做例子,還記得嗎?我想佛性就像黃金或鑽石,最初發現鑽石的時候,你清除掉污泥碎石,這不表示鑽石本身是不清淨的,它的不淨是另外一個東西,這就是我們此處所談的。佛性本初清淨,如水一般天然潔淨。同樣的情況,水本身從不髒污,因此你可以過濾水,可以真的有清水。另外佛性亦如天空,天空中有許多不同的東西,但天空從未受到任何影響。

現在談佛性是「因」。正因為佛性,所以我們對修道有一股熱忱。記得我們昨天談到的憂傷嗎?我們還會再提到它。也因為佛性,所以有可能生起智慧。還有三摩地與悲心,也都是佛性使然。所以這是佛性為何也是「因」的理由。

關於這點我們再多講一些。佛性就像珍寶,因為珍寶有能力做一些事,例如可以拿它去買東西,可以把它當成飾物,它具有力量。珍寶是一個很好的譬喻,如果你把它交給一個十足的傻瓜,他不知道要做什麼;如果你把它交給某個真正聰明的人,而且他知道要如何應用,珍寶就會變成某種神奇的東西。因此,佛性就像珍寶,具有力量!

而佛性不會改變。你目前所擁有的佛性不會因為修行之後而變得更好,三大阿僧祇劫後它還是一樣。這著實會打破我們對所謂「試圖證悟」、「試圖成就佛果」的概念。因為當我們說「我要成佛」、「我要證得佛果」,並不是說我們可以製造佛,我們不需要那樣做。佛已經存在,我們不需要去製造,也不可能使它變得更好。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那麼我們為何要修行?」暫時的雲會消散,你不需要製造太陽。在驅散雲的過程中,你可以這麼想:「噢,我在製造太陽。」「啊,這個太陽真棒。」

佛性就像水,真正地清淨;但水不只是清淨,還富含有濕潤性。濕潤性具有讓事物聚合的能力,因此佛性並不是個沒有作用的實體,或者沒有任何用處可言。佛性是智慧,而這個智慧與悲心無異,這個悲心即是富含濕潤性的功德,就是濕潤性。

再多談一點「因」。佛性是本質我們已經談得夠多了,現在我們要多談一點佛性是因,這會比昨天談的更為仔細詳盡。要解釋「因」,我們必須談談蔽障。我們提到雲,什麼東西遮蔽了太陽?雲。同樣的問題,什麼東西遮蔽了佛性?

第一,排斥事實,基本上就是否認事實;我想加州人會樂於聽到這點。它來自很簡單的事物,比如說我們不喜歡聽到有關死亡的訊息。我們不喜歡這個世界的實相,不喜歡無常及所有這類的事物;這是一層濃雲。另外一層濃雲是我執,你會對此有興趣。第三層雲是對輪迴的恐懼,然後由此渴望成佛。是的,因著對輪迴的恐懼而想證悟成佛,這真的是雲。現在聽到的這些是彌勒的說法,了不起!而第四層雲非常深奧。第四個蔽障是不依賴利益眾生的行為。

大致上來說,不同的眾生當中可以見到這四種蔽障。我們這類凡夫第一種蔽障比較多,當然我們也有第二種、第三種、第四種;所以這個太陽有四層雲。在我們眼前就有一片濃霧──不想聽聞實相真理。我執則是較常見於如數論派之類的有神論者的蔽障,我想還可以加上基督徒、猶太教徒和其他這類的人。總之,我執常見於這些相信自我存在或相信靈魂存在的人。而第三種蔽障主要見於聲聞乘和獨覺乘,他們恐懼輪迴,想要真正進入涅槃。聲聞乘主要是有第三種蔽障,獨覺乘主要有第四種。

為了要去除這四種蔽障,菩薩運用四種法。具備某種對殊勝乘──譬如大乘──的熱忱,這是第一種法;無我的智慧對治第二種蔽障;而殊勝三摩地,伴隨著智慧與悲心,是第三種蔽障的對治;修持悲心作為第四種蔽障的對治。

這是有關佛性的第一點和第二點。接下來是第三點「果」──佛性是果。我應該就只先談佛性是因,這點剛剛已經討論到。因為我們有佛性作為因,所以所有這四種蔽障和四種對治是可能的;稍後我們會再解釋。

有些學派將這本經論詮釋為不了義法。這或許在你腦裡沒有多大差別,但被標示為了義法是不得了的事。要怎麼說呢?你不應該認為不了義法是一種較低的教法,絕對不是這樣。然而佛陀也親口說過,你不能倚靠不了義法,你不能倚靠它們作為究竟真理。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把它們當成道,但絕非勝義諦。我們有《阿彌陀經》這類的佛經描述阿彌陀佛淨土──它位於西方,那兒的土地柔軟,你會降生在蓮花之中──我們有這一類的佛經。我們也有另一部大經,但我不記得梵文名稱,我想它在中國宮廷十分普遍。基本上這本經談的是正念,全是關於正念,是一部非常非常大的經。其中有佛陀對地獄很詳盡的描述,像是滾燙的鐵、獄卒剜挖人舌等等。基本上,任何談到天道或地獄道的佛經或教法,一般都被多數學者認為是不了義法,意即你不能把它當作勝義諦。當然,《阿彌陀經》的信徒不會喜歡聽到這種說法,不過這是學者們的斷定。

理由很簡單,如同我之前所說的,當佛陀傳法時,總是必須面對具有不同根器、不同元素(element)的各種眾生,因而有《金剛經》這類的教法。現在,大家基本上都同意《金剛經》和《心經》是了義法,不需要釋義,可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了解這些經典。還記得在《金剛經》中佛陀這麼說過:「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你認為佛陀曾說法嗎?若你認為佛曾說法,那就錯了,佛未曾說一法。還有呢?「凡諸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皆未曾有。」以及所有淨土,它們都不存在。「凡以相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我想你們必定記得一些這類的偈頌。你不能對每個人都這麼說,這不是每個人都想要的紅蘿蔔。對多數的人,你必須有不同的紅蘿蔔,譬如阿彌陀佛淨土、柔軟如沙發的大地、游泳池這類的東西!

現在是下一個偈頌。告訴你們以上這些是為了接下來這些偈頌。我不知這是否會嚇到你,但正因為這些偈頌,學者們將《寶性論》界定為不了義法。

通常我們聽到佛陀開示萬法不淨,諸法無我,諸受是苦,諸行無常;這是我們一再聽到的。在第三十五偈,彌勒菩薩把佛性當成「果」來解釋,祂說紅蘿蔔是「果」──你抵達彼

岸時所獲得的東西。祂說佛性是淨,為什麼?因為法身離於邪見。在這裡,彌勒開始用「法身」這樣的詞來指陳佛性,所以我們又見到對名相使用的不同。

在第三十五偈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詞不該錯失,那就是「波羅蜜多」,意思是超越。彌勒說佛性是淨,超越的淨,佛性是超越的我。「超越的我」,這是很危險的字眼!我們聽過多次「無我」、「無我」,現在開始聽到「超越的我」。這很難思惟,尤其是如果你正好剛上完中觀的課。還有超越的樂、超越的常。彌勒很直接了當地說,佛性是常、樂、我、淨。這和梵我有什麼差別?這和上帝有什麼不同?假如你不小心,就會因為這些詞彙落入這類的疑惑當中。

所以再解釋詳細一點。佛性為何是淨?因為它從未被任何污垢所染污,譬如我們先前討論過的四種染污。請注意,彌勒在此談到兩種「淨」,本初的淨和體驗的淨。回到太陽和雲的例子。太陽是否曾有片刻是雲?從來沒有。太陽本身超越了有雲跟沒有雲,在雲出現之前,太陽就是太陽,它不是雲;這就是本初的淨。

第二種淨是與修道上的行者、驢子、修持有關。修持意指吹散濃雲或移居佛羅里達,記得嗎?那是什麼意思?你再一次體驗到的淨,就是那種淨。佛性不是自我,你們在中觀裡都聽過很多次了;然而佛性也不是無我,佛性超越了「我」和「無我」兩個極端。彌勒認為單談無我只是一味的否定,所以應該是超越的我。佛性沒有五蘊,所以不會被任何苦痛所染;這個無苦就是超越的樂。當佛性在輪迴中,當佛性在道上,當佛性被證悟之後,真正的佛性都沒有改變過;這即是超越的常。

我們仍在討論佛性是果,所以無法避免不談修道。第三十九偈中彌勒論及修道。一位步上成佛之道的菩薩,具有斬斷我執的智慧,他能夠摧毀一切我執而不住於輪迴。而這位菩薩出於對眾生的大悲心,他也不會住於涅槃。運用這個悲智之道,他將證得我們剛剛討論過的四種超越功德的果:常、樂、我、淨。

基本上各位要知道的是,當我們討論到「果」時,我們談的是有雲的太陽。我們必須如此,因為如果不談雲,只談太陽,那麼我們談的就是第一點──本質。當我們談「果」,記得我們談的是報酬,是紅蘿蔔,意即我們談的是修道、道上的行者──某個還未到達彼岸的人。而他之所以還未到達彼岸是因為還有這一切的蔽障。但他必須知道,如果他走完這個道,就會獲得這四種果,四種果其實是一個──法身、佛性。

下一個偈頌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昨天我們已經稍微討論過這一點了。所以佛性的作用是什麼?若是沒有佛性,你就不會對於苦感到憂傷,也不會渴望成佛。能夠知道輪迴的過患或涅槃的光耀,是因為你有佛性的「界」(kham)或「元素」(element);沒有這個「界」的人是不會有這種能力的。基本上這是關於選擇。我們許多人是沒得選擇,但我們並非像木頭或石頭一樣,不知如何選擇;我們只是沒有選擇的餘地。我們知道要如何選擇,如果我們有機會選擇的話。這是很直接、很粗糙的方式,來說明選擇及選擇的能力是因為佛性的關係。

我們現在談第五點。佛性是一種天賦、一個擁有者(processor)、或是一個容器。在此有兩個譬喻:海洋和燈。海洋是萬物的容器,百川所匯,眾生之所。同樣地,佛性也是一個含納輪涅功德及事業的容器。佛性也像是盞燈,照亮一切萬物與自身。

第四十三偈會有更多的解釋。佛性也像是一切「因」的容器。佛性擁有像是熱切步向大乘之道的因,這是法身的因;佛性也含括了知無我的因,這是佛智慧的直接成因;佛性還擁有佛行事業的因,亦即悲心。所以基本上,諸如熱切步向大乘之道、發願步上大乘之道、了知無我的智慧、對眾生的悲心,所有這些都俱足在佛性裡。因為這緣故,佛性有時以容器、珍寶或濕潤性三種譬喻來說明。

現在是第二個譬喻:燈。這又是同樣的情況,所有這些都有點重複。佛性自本初即無垢,而佛性無垢的此一面向無異於五智。所以燈照亮萬物,燈具有溫暖,且燈的顏色或光芒是不變、不壞的。同樣地佛性也照亮萬物,它是慈悲的,它的光明是不會減損的。

所以這就是第五點。在進入下一點之前,也許提一些問題吧。

問:我想請教仁波切,佛、法、僧是由佛性生起,這句話成立嗎?如果成立的話,把佛、法、僧這三個字換成另一個詞叫做染污,也是由佛性生起,這樣子成立嗎?

答:生起?這裡我要很小心。也許不是「生起」,我們這裡必須要小心,因為我剛才說佛性有時被解釋為「因」。你看這很困難,你不能說雲是從太陽生起的,對吧?不能這麼說。

可是當雲散去,我們心裡想:「啊,太陽出來了。」我們把功勞歸給太陽,而不是雲。

由於這樣,太陽被歸類為因。事實上困難來自於我們的習慣。尤其是米滂仁波切在釋論中一再強調要小心,否則到最後我們可能會說佛性生出無明。為什麼我們說「太陽升起」?為什麼不說「地球轉動」?為什麼我們把功勞歸諸太陽?因為那都是我們心裡所想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就像看著這張桌子時,就有了這張桌子的產生。事實上功勞並不在桌子,功勞應歸於一切成因的聚集,使你有了這張桌子的視覺幻象。我們所經歷的一切事物皆是如此。

因此之故,彌勒菩薩把佛性歸類為十個面向,有時是本質,有時是因,有時是作用,有時是擁有者。接下來這件事很重要。我看過很多人的家裡或餐廳裡掛著「佛性」的漂亮書法,我很懷疑他們是怎麼看待佛性的。因為佛性顯然並不像是靈魂,對吧?我們正在研究佛性,所以下次當你們看到寫著「佛性」的漂亮書法時,想想這十點。下次當你們聽到別人說「眾生皆有佛性」,沒錯,我們的確這麼說,尤其是大乘的信徒,他們會很驕傲地說我們都有佛性,甚至狗也有佛性,但我們到底在說什麼?我們說這十點。這真的很難,很大,很廣博。

問:仁波切剛剛講到四種蔽障,其中一個是不依賴利益眾生的行動,也就是說我們要依賴利益眾生的行動?

答:對,我們必須依賴利他之行。

問:它的對治是慈悲心,也就是伴隨行動的慈悲心,或引導至行動的慈悲心?

答:不是。不依賴利他之行是一種蔽障,而其對治是慈悲心。

問:仁波切,您談到樹木。因為樹沒有無明,所以沒有佛性。問題是,一切眾生都是由不同細胞所組成,假如我們證得無我,那麼無我的細胞有佛性嗎?還有那些在母親體內剛受孕的細胞,那些細胞有佛性嗎?

答:如果細胞是眾生的話,就有佛性,不過聽起來好像細胞是眾生的構成分子,那麼細胞就不是眾生。所以,這很難說,我不知道要怎麼談這個。當我們剪頭髮或指甲時,我不知道它們是否有細胞;如果頭髮和指甲是眾生的話,那麼它們可能就有麻煩了。我想有點類似這樣。

問:早安,我有個問題。有關如何證得佛果或如何試著找到自己的佛性,您給了我們很好的開示,但這個課程的主要目標是什麼?您談到佛性早在被雲遮蔽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這多生累世,不管是數劫之前、幾世紀之前、或數千年之前,我們就已經試著要找到這個佛性。因此當我們試了許多不同的方法、費了許多時間來證實我們有佛性,或是說:「好,讓我們想辦法回到最初的自己。」所以早在被遮蔽之前的過去的佛性,和最後我們再發現到的佛性是一樣的,對吧?如果是這樣,您想試著告訴我們的是,這整個過程是為了證實佛性所具有的能力。問題是,要怎樣用紅蘿蔔來誘導驢子,好讓牠去吃紅蘿蔔?除了吃這個紅蘿蔔之外,還有什麼利益?只是為了免於一切痛苦?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利益嗎?因為對我來說,這就像是,雖然有佛性,但卻沒辦法吸引雲或是染污,所以變成染污來吸引佛性。究竟來說,除非有一個更高等的生物製造了佛性,否則我們還是會掉進這個輪迴的循環之中。

答:等一下,你說的第二點把第一點搞混了,我會試著解釋你的問題。先來談一下佛性的譬喻好了。太陽出來,這個說法只能用在跟雲產生關連的時候。這樣懂嗎?佛性有點類似這種狀況。佛性這個詞只能用在道上,也就是說,當我們談到無明、迷妄、以及奮力去除無明時,才能談佛性。

現在,我們談談獨立於雲之外的太陽。這個太陽從未落下或升起,對吧?它一直都在那裡;這是我們所談到的第一點──本質。困難與挑戰在於,雲出現前和有雲狀態的太陽,跟雲出現前和有雲狀態之後的太陽,必須有個連結,否則為何要依循一個道?記得昨天我談到了溝通,這個部分比較難,或許我們當中有些人應該多聽聽。

來談談太陽的兩個狀況,先不要談十點。一個狀況是獨立於其他一切之外的太陽,另一個是跟地球、雲有關聯的太陽。我們是需要太陽的驢子,對吧?我們不幸成為驢子的原因是我們有地球和雲,這就是為何我們不幸有「雲消散時我將看見太陽」的這個概念;所以這是修道。我之前談到三寶,還記得嗎?

問:對,您說這是有關修道,您一直在談修道以及到彼岸的方式。這不是我的問題,我的問題是,太陽一直在努力驅散雲。

答:努力什麼?

問:驅散雲。

答:不是,完全不是這樣。太陽不知道雲是什麼,太陽獨立於地球和雲之外,我的意思是,雲出現前和有雲狀態的太陽。雲是什麼?它是完全另一種東西,它跟太陽一點關係也沒有,是我們把雲帶進來討論的。事實上這就是研讀佛法的艱困之處。

問:所以我們和太陽是不同的。

答:我們和什麼?

問:我們和太陽。因為是我們把雲霧帶進來的。

答:我不知道『不同』這個詞行不行得通,我想我們不該用這個詞。我們有太陽,我們試著用十種不同的方式來了解這個太陽。首先我們試著了解沒有我們的太陽,在獨立狀態時的太陽。然後當我們談到因、果、擁有者時,我們談到包括我們在內的太陽。

問:那麼是誰恐懼落入輪迴?是自我產生恐懼嗎?

答:是的,是自我。誰怕輪迴?自我。誰想要涅槃?自我。誰誤解有個自我?自我。誰想要了知無我?自我。這一切都是修道。

問:所以當我們去除自我就是佛性,這是您所說的嗎?

答:當我們去除掉自我,這裡我必須很小心。就某方面來說,是的,當我們去除我執時,就能證得佛性;就某方面來說我同意。但究竟來看,我無法同意。理由是,雲消散並不會製造出太陽。所以去除自我,對佛性沒有任何影響,佛性一直就在那裡。

問:所以又再回到稍早我所問的事情上,當一個人去除掉自我,就是佛性。因為太陽仍舊在那兒,那就是佛性。那麼輪迴又是怎麼回事?佛性和輪迴的關係是什麼?

答:你是在談沒有我們的獨立太陽?

問:是的。

答:那是什麼?那不是輪迴,也不是涅槃;它超越二者──就是我們所談的「超越的常」。

你有一個典型的問題。你的心一直想要知道獨立於雲之外的太陽,但每一次你問我問題,你都只能知道、也只能問,有雲狀態的太陽。這就是問題所在。

問:問獨立的太陽,是因為我們想找出驢子吃了紅蘿蔔之後有什麼利益。

答:當我們談到紅蘿蔔和驢子時,我們談的是修道。今天早上我說我有個產品要賣給你們,而且我知道你們是最好的買家。為什麼?因為你們覺得自己在受苦。我用「你覺得自己在受苦」這句話,表示你覺得自己沒有某件也許應該擁有的東西。這是絕佳的商機!所以我必須說:「這正是你所需要的。」我要盡量說「這正是你所需要的」,不過也得想想後續的生意,對吧?可是我又必須作個好的生意人,所以挑戰就來了。當我盡量說「這正是你所需要的」,同時又得說「你已經有這個東西」,那麼要怎麼賣,很難哪!

彌勒菩薩就在試著推銷「你已經有這個東西」的概念,這點稍後會提及。令人驚訝的是它如何辦到的。你感謝風把雲吹散,你滿心感激。你感謝風把雲吹散,然後你才能體驗到太陽。事實上,風、雲根本就和太陽扯不上關係,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正是大乘之道精密複雜之處,它極為複雜。反過來想,假如你真的感謝風,真的倚賴風,那麼你就有問題了,你有一個大問題。

我剛才跟某人談話,他認為我們都有的這個佛性就像是體內的胎兒,假如我們修持,這個佛性就會長大成人;我不會反駁這個意見。你可以那麼想,但那可能只是另一個紅蘿蔔。

回應到先前那位女士的問題,讓我告訴你們一件事,也許可以幫助你們了解所有這些。我們談論根、道、果,假如你用這個方法來了解,也許會有幫助。

還是用我們的老例子──黃疸病和海螺。這裡有個海螺,還有一頭有黃疸病的驢子。驢子看著海螺,認為海螺是黃的。驢子吃了藥,試過各種治療方法,然後看到真正海螺的顏色是白的。當我們說「根」,我們談的是獨立於驢子之外的海螺,獨立於後來的黃疸病、藥物、和治療的海螺。當我們說「道」,我們談的是你已經有了黃疸病,而你看著海螺時,看見它是黃色的,然後你的醫生說:「事實上海螺不是黃色,是白色的,真正的海螺是白的。」你試著想:「那是白的,那是白的,即便我看到的是黃的,它其實是白的。」後來你吃了藥,黃疸病好了,於是你心裡想:「啊,我終於看到白色了。」這時生出了白海螺。

問題在於這三者:根、道、果。它們是同一還是相異?這很難回答。最安全的方法就是認定它們本質為一,但具有三種面向。因為在黃疸病之後,當你見到白海螺時,你並不是看到了不同於根本海螺的另一個白海螺,對吧?事實上你見到了「根」,但是被賦予了「果」的名號。

現在我們在道上,醫生必須賣給我們這個白的東西。事實上這個白不是真正的白,不過它是依據真白而來的。醫生的這個白是:「你必須吃下這些藥。」唯有在吃藥之後你才能看到白色。這個白彷彿是吃藥的結果,但這個白海螺一直都沒有改變,無論是在黃疸病之前、黃疸病之後,它都沒改變。但我們要記得我們有黃疸病,而且記得我們必須因為黃疸病而感到憂傷,我們必須熱切想要看到白海螺。希望這麼說有幫助。

現在是第六點,我們要討論佛性是「入處」。我們大概在第四十六偈的地方。這又會再重複許多遍。凡夫以邪見來覺受萬法,海螺的例子會有幫助。有三個人看著同一件東西──凡夫以「邪見」來看這個東西;聖人、修行者及瑜伽士以「非邪見」看這個東西;佛陀看到了同一件東西,當然,他不以邪見來看,也不以非邪見來看,他見這東西「如是」(本來面貌)。「如是」見物,這很重要,因為一般來說,我們會認為佛陀具有正見。佛陀見到獨立狀態的海螺;眾生,有黃疸病的眾生,不吃藥、不治療的話,會看到黃色。有黃疸病的瑜伽士也是如此,但吃了藥、學著去看並相信自己所見是錯的,海螺應是白色的,所以他改變了。因此,我們將這些階段或情況分為三類,換句話說,佛性以三種情況來解說:不淨的情況、淨與不淨的瑜伽行者情況、以及圓滿純淨的情況。於是有眾生、菩薩、佛三種情況下的佛性。

有這六種不同歸類、不同解說佛性的方式。你必須了解,雖然我們所談的好像是六種分類,但我們仍是從六種不同的觀點來談同一個佛性。彌勒試圖告訴我們不要混淆了,我們不是在談十種不同的佛性,我們談的是同一個佛性,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談。在這六點當中,

甚至單單在第六點當中就有三種不同的情況,但事實上它們並沒有差異。有黃疸病時所看到的海螺、有黃疸病但吃了藥所看到的海螺、以及吃藥治癒黃疸病之後看到的海螺,這三種情況下看到的是相同的海螺、同一個海螺。所以這一切應該會幫助我們更了解佛性。這是第七點的部分。

第八點,遍在。我想這點蠻容易了解的,當然不是完全了解,不過這是我們一直都在討論的:佛性無所不在、每個人都有佛性。如同虛空一般,佛性是遍在的,以一種遍在的型態遍及各處;這在第五十偈會解釋地更詳盡。現在我們開始用一個新的詞彙──「垠」,它有點像「空間」或是「界」。有太多不同形色的東西存在這個地球上,這些形形色色的東西存在這個空間之中。好的形色並不會使空間變好,醜的形色也不會染污這個空間。同樣地,佛性是遍在的,不會被任何事物影響。

現在是第九點,第五十一偈。事實上這可以答覆昨晚來自新加坡朋友的問題。佛性是不變的,染污是暫時的,所以染污可以被淨除。離於染污的狀態不是暫時的,基本上佛性不是暫時的。記得吧,佛性是常。佛性如何存在、作用、展現在眾生身上,這會一直持續到證悟成佛。記得海螺是不變的,會改變的是黃疸病,所以你覺得海螺改變了,但事實上這種認知是錯的。這是佛性不變的面向。

再次提到,空間如虛空一般,不被形色影響或毀壞。不管這個佛性在有染污的眾生身上多久,眾生的過患都不會污染佛性,這是何以佛性不變的原因。這裡另外多說一點。這本論和這個大乘佛教學派非常喜歡強調染污過患可以被去除,「過患可以被去除」,這一直都是口號。然而,「沒有過患」,這個功德(特質)是俱生的,無法去除。你不可能從金子裡頭把金子的性質取出來,沒這回事;但你可以拿走、燃燒、丟棄、或清洗金子。「染污可以被淨除」,這是這個佛教學派或《寶性論》真正想強調的重大口號。所以像你我之輩的眾生,我們的過患是可去除的,而我們真正的本性則是美好的、不可去除。是的,這就是最重要的口號。

這第九點相當長,有很多偈頌。「佛性是不變的」讓人難以理解,因為當你吃下藥後之就可以看到改變。當黃疸病好了,當黃色消失了,白色出來了,這就有了變化。因為這樣,就有更多的解釋。比如天空,無論怎麼樣的火燃起來,天空都不會被燒焦;同樣地,佛性也不會被老、病、死所焚燬。

再進一步解釋。蘊、大〈元素〉、入、處,都是根基於業,也都根基於染污。麼那業和染污又根基於何處?業和染污源自邪見,邪見如同它們的基礎或是容器。這第五十七偈是非

常重要的偈頌。接下來的問題是,邪見源於何處?邪見源自這個清淨之心──佛性,而佛性不源自任何東西。

再進一步說明解釋。五蘊、五大之類的,就像是地;業和染污如同水;邪見是業和染污的容器,如同風;而佛性如同空。地可以說是源自於水,水源自風,風源自空,可是空沒有根基可源依。邪見源於自心本性──佛性,彌勒又用了個不同的說法──「自心本性」,這基本上就是佛性。

邪見源自佛性,從邪見又衍生出業和染污。業和染污,彌勒重複地講同一件事,但用不同的角度來講,倒過來講。從好比是水的行為和染污裡,產生五蘊。有了五蘊,便有了生與滅。而佛性如同虛空,因此沒有因也沒有緣,它不是某個蘊的副產品──把一些東西湊在一起的產品。由於佛性,所以從來不會有所謂佛性的生日。沒有所謂的開始,因此佛性也不會有住和滅。我們仍在討論第九點──佛性不變的面向。

第六十三偈再次強調這一點。心的真實本性就如虛空一般,是不變異的,也不會被貪、嗔這一切的不淨所染污;或換句話說,佛性本俱的功德不會被暫時的、可去除的染污所毀壞。佛性不是業、煩惱等等的副產品,因而佛性不死、不病、也不會老。劫盡時的大火、地獄之火、和一般的火,這三種火基本上即是死、病和老,它們完全無法改變或毀壞佛性。所以這個佛性超越生、老、病、死。當菩薩證悟這個佛性時,即便這個菩薩具有無生、無老、無病、無死的信心,但出於悲心,他仍會示現老、病、死。我們現在讀到第六十七偈。聖人基本上已經根除比如老、病、死等的所有衰敗。這些老、病、死的問題來自業和染污,因為聖人已經沒有染污,所以這些問題停止了,不復存在。

再重述一遍,但這次說得多一點。因為菩薩已經了知佛的真正本性,所以他超越了生、老、病,但由於悲心之故,他會再次投生,他會示現出死、老、病。這第六十九偈我先前已經提過,彌勒認為這個示現很了不起。他說這個已經了悟佛不變本性的菩薩,已經證悟了的菩薩,仍然希望能夠利益無明眾生。出於悲心,即便他已經了悟佛性的不變,卻仍舊示現出變異。這是菩薩令人讚嘆的善巧方便。即便他已經證得聖人的境界,卻還是示現為嬰兒或無心的孩童。因此之故,菩薩是眾生的勝友。這個菩薩已經超越了一切世俗,但他仍未棄離世俗。為了世間,他出世而不被世俗的過患所沾染。

我們仍在談論第九點,不變的本性。這類的菩薩就像是出於淤泥或污水的蓮花,卻不被泥水所污染。所以決定再投生於世間的菩薩,不會被世俗的衰敗所沾染。因為了悟佛性,菩薩的悲心是如此強烈,想要完成使命的動力如熊熊烈火。即便菩薩想完成使命的勤奮如同烈火,他卻是一直安住在專一的禪定境中,這表示菩薩不會被毀壞,因為他了悟佛性。當這個

菩薩到達九地時,由於過往的願力,他毋須作意便能利益許多眾生。當這位九地菩薩臻至十地時,示現不同形相的善巧、傳授不同教法的善巧、傳授的對象、傳授的方法,這一切他都能霎時了知。

第七十六偈。所以這個十地菩薩沒有任何作意便任運成就了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業。倘若一位凡夫看著這位菩薩和佛,他無法分辨出其間的差別。但我們必須知道,十地菩薩和佛之間有著極大的差別,縱使一般凡夫看不出來。這個差別有如大地和微塵之別,或牛踩踏地上形成窪洞所盛的水與大海之水兩者間的差別。

所以再作個結論:佛性是無窮盡的,不能改變的,因此是完美的皈依處,直到無盡為止。而且佛性是不二的,是離念的,因為佛性在本質上是無法造作的。又再作個結論:因而佛性非生,它沒有死,它無法被傷害,它不會老化所以是不變的。假如你還記得我們所談的皈依,這就是究竟的皈依對象。

再多一些說明。佛性當然是無相的,甚至不是心念的形相,所以佛性沒有生。我們所有的一切習氣和染污,不能毀壞這個佛性,因為佛性是無染、無造作的智慧。所以在第八十三偈的前兩行,彌勒說佛性沒有心念的形相,所以沒有任何的生。接下來兩行講的是佛性超越我們的概念,因此死也不存在。佛性具有一切無窮盡的功德。佛性具有常的特質,不會被改變。這些又都是重述。因為佛性永遠持續著,所以它是究竟的皈依處。因為佛性的特質無法被概念化,所以佛性是究竟的寂靜。所有這些都是更深入的解說。

問:仁波切談到凡夫以邪見來覺受,因而受苦。而菩薩以非邪見來覺受,佛以正見來認知。

非邪見和正見有何差別?

答:非邪見即是正見,而佛並沒有這些。正見和邪見相關,佛沒有邪見,所以他也不可能有正見。

問:佛超越了正見?

答:「如是」,應該用這個詞。

問:那麼菩薩還未超越正見?

答:當然你必須知道,海螺「並非」不是黃的,海螺就是海螺,海螺如是。所有這些黃的和白的東西之所以出現,是因為黃疸病的緣故。就是這樣。

問:中文裡有句話說:「煩惱即菩提,煩惱即智慧。」我們能說染污的本質是佛性嗎?

答:可以,有許多這類的說法。你怎麼說都可以,只要了解了這十點。有十種不同的情況,對吧?所以從第一點〈「本質」〉,你可以說染污是佛性。從第二點〈「因」〉,你可以說,由於佛性,你有去除染污的動力。於第三點〈「果」〉,你可以說,由於佛性,你想修行以證悟成佛。因此,所有這些不同方式你都可以講得通。這是為何列出這十點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我們會有很多問題,像是:「若是我們有佛性,為何還是現在的處境?」「為何我們看不到佛性的功德〈特質〉?」有這一類的問題。我希望這十點的安排說明,會把你的心投向正確的情況。

即便佛性是不變的,但我們都還未了悟,所以我相信,我們這些談論和聆聽佛性教授的人,肚子應該都餓了,我們得處理這個問題吧。

(1)本網站內容尚須經由宗薩欽哲仁波切數位典藏(ARCHIVE)之中文審定小組審定之後,才能成為最後定稿。

(2)為了尊重法教及智慧版權,任何人未經仁波切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轉寄全文或部分內容。若您希望推薦本網站內容給朋友,歡迎您採取網站連結的方式。

(3)雖然我們力求完整正確,但極有可能因對佛法教理接觸瞭解不夠深入及文字使用不夠精確或疏忽,以致在整理時而造成或多或少的錯誤,在此深感抱歉並願意自負文責,接受更正。

(完整版)java课程设计——客户管理系统源代码

完整代码: 1.客户类(class person): package客户管理系统;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int num;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address; private String sex; public Person(){} public Person(int num,String name,String address,String sex){ this.num=num; https://www.doczj.com/doc/1e10318525.html,=name; this.address=address; this.sex=sex; } public void setNum(int num){ this.num=num; } public int getNum(){ return num;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https://www.doczj.com/doc/1e10318525.html,=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Address(String address){ this.address=address; } public String getAddress(){ return address;

} public void setSex(String sex){ this.sex=sex; } public String getSex(){ return sex;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t"+num+"\t"+name+"\t"+address+"\t"+sex; } } 2.菜单类(class Menu): package客户管理系统;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enu { Scanner input=new Scanner(System.in); public Menu() {} public int showMenu()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客户管理系统");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1】增加"); System.out.println("【2】删除"); System.out.println("【3】修改"); System.out.println("【4】查询"); System.out.println("【5】浏览"); System.out.println("【6】退出");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请选择操作:");

30篇短文听写原文

Passage 1 Digital Cameras [00:45.70]①According to a standard definition, / [00:48.34]a digital camera is a camera that produces digital images / [00:53.63]that can be stored in a computer, displayed on a screen and printed. / [01:00.17]②Years ago people used to possess two different devices / [01:04.47] in order to take pictures and make videos. / [01:08.42]③The creation of digital cameras was motivated mainly by two factors. / [01:14.04]④First, need to spare space. / [01:17.78]⑤Second, make it more comfortable for people [01:21.07]to do both things with higher quality results. / [01:25.49]⑥The multi-functionalism of digital cameras [01:28.62]and the combination of several devices in one / [01:32.12]make it a popular choice for a modern man. / [01:35.99]⑦For years a digital camera has been unaffordable for many families. / [01:41.39]⑧However, the variety of digital cameras and various prices nowadays / [01:47.06]make it possible for almost every single family to buy a digital camera. / [01:52.92]⑨With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 [01:55.51] the digital camera manufacturers satisfy customers [02:00.35]with lower prices but best quality standards. Passage 2 The Migration of Birds [00:48.91]①The most obvious feature of birds is that they can fly. / [00:52.81]②This facility gives them great mobility and control over their movements. / [00:58.39]③Many species can travel quickly and economically over long distances —/ [01:04.28]up to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 [01:07.14]if necessary, crossing seas, deserts or other inhospitable areas. / [01:13.46]④They also have great orientation and navigational skills, / [01:18.14]and are able to remember and re-find [01:21.42]remote places they have previously visited. / [01:24.61]⑤Birds can thereby occupy widely separated areas at different seasons, / [01:30.80]returning repeatedly to the same localities from year to year. / [01:35.76]⑥Although migration is evident in other animal groups, / [01:40.09]including insects, mammals, and fish, / [01:43.49]in none is it as widely and well developed as in birds. / [01:48.22]⑦The collective travel routes of birds span almost the entire planet. / [01:53.69]⑧As a result of migration, bird distributions are continually changing—/ [02:00.05]on regular seasonal patterns, and on local, regional or global scales. Passage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1.知道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认识符号“>”“<”“=”,并理解其的含义。 3.正确使用基数与序数表达的意思,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 4.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过程。 5.0的含义。 教学难点: 1.5以内数的书写,比大小,基数与序数,数的分解。 2.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互相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 教学难点: 能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教法设计:新授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具:图片、计数器、数字卡片教学内容: 一、我会学,我最棒 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会了数,写1~10这十个数,现在我们来数一数这几个数(生生PK),今天我们一起来具体学习1~5这五个数。 二、我会学,齐合作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那些动物或植物呢?你们能说一说吗?(同桌互说)。那么你们有没有具体数过你身边有哪几种这些事物呢? 三、我展示,我快乐 1.出示情境图(小组合作)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呢?(数的时候可提醒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数)。 2.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有效到达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事物。 生:1只小狗,2只鹅,3只小鸟,4只小鸡,5个南瓜…… 师:大家说得真好!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都可以用数来表示,如狗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节“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丁艳平 ■教材分析 本节1-5的基数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先让学生独立观察主题图。数图中有几只可爱的小鸡,同学们还看到了些什么??抽象出1-5各数,然后教师为各小组准备数量足够的各类人和物、1-5的数字卡片以及小棒。 进行小组合作,使数字卡片和事物的卡片对应摆出来,同时摆上对应根数的小棒(引导学生把小棒摆成相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挖掘图中的信息资源,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老师提问各个数除了书上代表性事物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如“1”还可以表示1个太阳、一位老师、天空中一只小鸟在飞。“2”还可以表示2棵大树、2根木桩、2个背书包的小朋友。“3”还可表示3只长颈鹿。“4”还可以表示4朵白云、4个小朋友、4只小鸟。“5”还可以表示5 朵花等等,学生进行大范围的回答。 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各自拿出相应的学具和数字卡片,加深对基数含义的理解。同桌同学还可以互相说说自己周围还有什么为1-5数的物体。利用计数器进行1个1个地拨珠活动,说明2比1多1个,3比2多1个……,利用点子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数的顺序,为比数的大小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思维活跃、喜欢新生事物的小学生来说,认识1到5的知识正是他们接触数学的开始。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java记事本课程设计论文附源码

设计题目:记事本课程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子1202班 学号:20121210606 姓名:王鹏 2015 年7月

XXX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目前,很多新的技术领域都涉及到了Java语言,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编程,并涉及到网络、多线程等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Java语言也是学习面向对象编程和网络编程的首选语言。此次课程设计主要通过编写一个简单的记事本程序使我们深入理解并实践在本课程中所学的有关JAVA程序设计方面的语言基础、异常处理、事件处理、小应用程序以及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等内容。此简易记事本程序,使用Java程序编写,能够进行输入文字操作,并具有新建文件,打开文件,保存文件,退出,复制,粘贴,剪切等功能。该程序主要用到了Java swing和事件监听等。 关键词记事本程序,java语言,Java swing

目录 摘要 (1) 1 需求分析 (3) 1.1需求分析 (3) 1.2功能设计 (3) 2 概要分析 (4) 2.1概要设计思想 (4) 2.2程序运行界面 (4) 2.3程序模块说明 (4) 2.4流程图 (5) 2.5程序相关说明 (6) 3 程序详细设计与分析 (8) 3.1构建菜单栏及其下拉菜单 (8) 3.2“文件”菜单操作的事件监听 (8) 3.3“编辑”、“格式”等菜单的事件监听 (10) 3.4异常处理 (11) 4 测试分析 (12) 5 源程序清单 (15) 结论 (22) 参考文献 (23)

1 需求分析 1.1需求分析 现在网络上各种文档编辑器数不胜数,有EmEditor ,UEStudio ,GridinSoft Notepad ,Notepad++,win32pad ,SkimEdit,UniRed, xint 。功能也是应有尽有,有能改变字体的,有能改变文字颜色的。但是,这些软件又存在各种各样的瑕疵或问题:有的文件体积相对于一般文字编辑来说太大;有的功能太繁杂,使初级使用者一时难以掌握。仅从日常应用方面来说,一个文本编辑器只需一些简单实用的功能就够了。本程序设计就是依照这样一种使用需要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记事本程序。 1.2功能设计 本程序要构建的记事本程序参照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记事本工具,其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菜单中有“文件”,“编辑”,“格式”,“查看”,“帮助”五个主菜单。 2、“文件”有“新建”“打开”“保存”“另存为”“退出”五个子菜单:分别用于新建文件,打开文件,保存文件,另存文件,退出记事本。 3、“编辑”中有“撤销”“剪切”“复制”“粘贴”“全选”“时间/日期”六个字菜单:用于撤销操作,剪切文字,复制文字,粘贴文字。全部选择,插入日期、时间。 4、“格式”菜单中有“自动换行”和“字体”两个子菜单。 5、“查看”菜单只是显示状态栏。 6、“帮助”菜单中只有“关于记事本”子菜单,主要用于显示该程序的名字,版本等信息。

四级短文听写填词篇

四级短文听写的长度一般在200到250词之间,包括8个单词填空和3个句子填空。全文朗读三遍。第一遍朗读时,中间没有停顿,供考生听懂全文内容;第二遍朗读时,单词空格中间没有停顿,句子空格大约有60秒的停顿时间,要求考生把听到的内容填入空格;第三遍朗读与第一遍一样,中间没有停顿,供考生核对所填内容。 Lecture 1第一讲5招扫清填词障碍 从某种意义上说,短文听写实际上也是一种完形填空。我们可以利用完形填空技巧,根据空格前后的语法结构、近义或反义复现等卷面材料所提供的已知信息来预测空格处的未知信息,从而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第一招:利用句子的语法结构根据句子的主谓搭配、动宾搭配、修饰关系以及虚拟、倒装等语法结构关系,判断所缺单词充当的成分,从而推测出所填词的词性及形式(名词单复数或动词的时态、语态等)。 【例1】(11 6 42,43)Albert Einstein (42)this in 1905, when he (43) the concept of relative time as part of his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空格(42)以及空格(43)所在分句均缺少谓语动词,(42)题答案为predicted,意为“预测”。(43)题答案为introduced,意为“引进,介绍”。 第二招:利用语义连贯根据上下文中的关键词与空格前后词语在语义上的连贯,推断所填词可能的含义。 【例2】(08 12 39)Crime rates have always been high in multicultural, industrialized societ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but a new (37) has appeared on the world (38) —rapidly rising crime rates in nations that previously reported few (39) . 【解析】空格(39)前的形容词few表明此处应填复数名词。此句与but前一句的情况构成转折,前一句说,犯罪率在美国等具有多元文化的工业化社会一直很高,空格所在句则说“犯罪率在那些以前很少有(39) 报道的国家开始快速上升”,为了确保语义上的连贯,所填词应有“犯罪,罪行”之意。本空答案为offences,意为“犯罪,罪行”。37题答案为phenomenon (现象),38题答案为scene(场景)。 第三招:从逻辑衔接中寻找线索根据上下文及句际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转折、因果等)推测所填词可能的含义(主要通过连接词、介词短语和副词来判断)。 【例3】(04 6 S5)Anyone may go there and read anything in the collection. But no one is (S5) to take books out of the building. 【解析】转折连词but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进去阅读收藏的书籍”,根据but的特点可知,其后应该是说“任何人都不可以把书拿出大楼”,由此可知所填词应该表示“可以,允许”之意。本空答案为permitted,意为“允许”。 第四招:利用上下文的照应或复现关系注意在同一语境中寻找能够与所填词构成近义、反义或同根等复现或照应关系的词语,从而推测出所填词可能的形式或含义。近义词或反义词的出现常伴有表示并列或转折关系的信号词。 【例4】(09 12 43)For example, descripti ve writing might list the colors an artist used in a painting or the (43) a composer included in a musical composition, so as to make pictures or sounds in the reader s mind by calling up specific details of the work.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所填词应与前面的colors并列,故很可能也是名词复数,二者后面都跟了一个省略了that的定语从句;所填词的定语a composer… in a musical composition 提示,该词应该与composer, musical属于同一个语义场,故应该与音乐有关。本空答案为instruments,意为“乐器”。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doc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会正确书写1~5各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5、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读、认和写各数。 难点: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一年级数学上册《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人教版)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4、单元训练…………………………… 2课时 计 11课时 单元教案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ava课程设计含源代码完整版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 a v a 课程设计含源代码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姓名: 学号: 同组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1 2 1、功能模块划分 (3) 2、数据库结构描述 (4) 3、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6) 4、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描述 (9) 5、测试数据及期望结果 (11)

一、系统描述 1、需求实现的功能 、录入学生基本信息的功能 学生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号、姓名、年龄、出生地、专业、班级总学分,在插入时,如果数据库已经存在该学号,则不能再插入该学号。 、修改学生基本信息的功能 在管理员模式下,只要在表格中选中某个学生,就可以对该学生信息进行修改。 、查询学生基本信息的功能 可使用“姓名”对已存有的学生资料进行查询。 、删除学生基本信息的功能 在管理员模式下,只要选择表格中的某个学生,就可以删除该学生。 、用户登陆 用不同的登录权限可以进入不同的后台界面,从而实现权限操作。 、用户登陆信息设置 可以修改用户登陆密码 2、设计目的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功能齐全、简单易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但能有效地减轻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统计和查询数据,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人工的大量浪费;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

java(源代码)连连看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引言 (2) 1.背景 (2) 1.1课程设计内容 (3) 第二章系统介绍 (4) 1.连连看游戏规则 (4) 1.1游戏基本规则 (4) 1.2操作规则 (4) 1.3胜利和失败 (4) 2.游戏流程图分析 (4) 第三章系统游戏设计 (7) 1.系统分析 (7) 1.1游戏系统需求分析 (7) 1.2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7) 1.3系统功能主要要求 (7) 2.系统总体结构 (8) 3. 系统各模块功能介绍 (8) 第四章系统的具体实现 (9) 1.系统主要运行界面 (9) 1.1运行界面 (9) 1.2执行界面,进入游戏正常运行 (9) 1.3时间到界面 (10) 1.4赢家界面 (11) 1.5进度条界面 (12) 图4.5程序运行进度条 (12) 2.游戏实现代码 (12) 2.1主面板内所需要的组件的声明 (12) 2.2填充一个矩形框,进行显示时间 (12) 2.3主面板及各组件初始化 (13) 2.4创建时间对象,每隔100毫秒刷新一次 (13) 2.5分数代码。 (13) 3.消除图片具体情况 (14) 3.1两次点击相同图片相邻 (14)

3.2水平方向消去算法 (14) 3.3竖直方向消去算法 (15) 第五章程序清单 (16) 第六章结束语 (24) 第七章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引言 1.背景 游戏“连连看”顾名思义就是找出相关联的东西,这个连连看在网上基本是用在小游戏中,就是找出相同的两样东西,在一定的规则之内可以做为相关联处理。“连连看”的发展经历了从桌面游戏、在线游戏、社交游戏三个过程。 游戏“连连看”是源自台湾的桌面小游戏,自从流入大陆以来风靡一时,也吸引众多程序员开发出多种版本的“连连看”。这其中,顾方编写的“阿达连连看”以其精良的制作广受好评,这也成为顾方“阿达系列软件”的核心产品。并于2004年,取得了国家版权局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随着Flash应用的流行,网上出现了多种在线Flash版本“连连看”。如“水晶连连看”、“果蔬连连看”等,流行的“水晶连连看”以华丽界面吸引了一大批的女性玩家。 2008年,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开放平台的兴起,“连连看”被引入了社交网络。“连连看”与个人空间相结合,被快速的传播,成为一款热门的社交游戏,其中以开发者Jonevey在Manyou开放平台上推出的“宠物连连看”最为流行。 网络小游戏、网页游戏越来越受网民欢迎,除了玩的方法简单外(不像其他游戏还需要注册下载繁琐过程),很多游戏不乏经典。连连看游戏就是典型。 不管走到哪个网页游戏网站,连连看游戏总是排在受玩家欢迎排名的前5位,休闲、趣味、益智是连连看玩不厌的精华,且不分男女老少、工薪白领,是一款适合大众的经典网络、单机休闲小游戏。 游戏《连连看》,只要将相同的两张牌用三根以内的直线连在一起就可以消除,规则简单容易上手。游戏速度节奏快,画面清晰可爱,适合细心的玩家。丰富的道具和公共模式的加入,增强游戏的竞争性。多样式的地图,使玩家在各个游戏水平都可以寻找到挑战的目标,长期地保持游戏的新鲜感。 该游戏由30张不同的图片组成,游戏开始将会出现30张随机组合的图片,在规则下点击两张相同的图片后图片将会消失。图片全部消完为游戏成功。游戏还将设置退出,再来一局的按钮,并实现该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听写作文5篇

听写作文5篇 篇一:听写今天下午上学到教室,老师就把上午听写的作业发给了我们。我一看错了很多,才几十分,我难过极了。后悔没有好好复习,妈妈让我多写多练,我没有做到。放学后妈妈接我,我偷偷看妈妈,妈妈不快乐。妈妈差不多收到老师发的短信了。我低着头对妈妈讲了一声:“对不起”妈妈什么也没讲带着我走了。回家的路上,妈妈依旧没忍住吵了我。我哭了!我明白错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认真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篇二:听写今天早上我在家里认真复习英语单词,为下午的英语听写做预备。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们报听写。我听着老师报的第一个单词后,想了想,写了下来。接着,老师又报了几个单词,我紧张地抓紧写下来,生怕自己写错。老师改好了英语听写单词,发下来我看了看,“呀,又有这么多错啊,真是不可思议!”看来我的经历力也是非同一般的差呀,下次可要好好努力了!篇三:听写今天晚上,妈妈给我和爸爸听写,妈妈就随便念了几个词,我就在纸上写,等妈妈念道最后一个词:“舞蹈”的时候,我就有点可不能写了,然而那个“舞”字我会写,只是那个“蹈”我就可不能写了……突然,我想起一年级下册的时候,薛老师讲过“蹈”字的小儿歌的时候,我就立即把那个字写了出来,我真快乐,我的了今天的听写小明星,爸爸还没有我写的字漂亮呢,因此妈妈就给爸爸扣了2分。篇四:听写晚上妈妈给我听写生字,我觉得这些字都非常简单,觉得自己写的还好。写完后,妈妈让我自己检查,我大概看了看,告诉妈妈讲:检查过了,全对。结果,妈妈检查的时候,发觉我有两处写的不认真。两处差不多上写完字,组词的时候,没有重新写那个字。真是不小心呀!晚上心情一直都不行,写作业注意力不够集中,唉,内心一直想着下午摔跤的事呢!真后悔呀,以后一定听妈妈的话!篇五:听写今天听写生字,李老师给我发了一块糖,我非常感谢李老师。放学后,奶奶来接我,我告诉奶奶:今天上课听写生字,我写的好,李老师给我们写的好的同学都发了糖,奶奶讲:确实吗?,我讲:是的,奶奶讲:宝宝真乖,宝宝只要努力,老师都会看见的,坚持哦!我要认真写字,做个好学生。

Java英汉电子字典课程设计源代码

用户需求分析: 英汉词典作为一个常用的学习工具,是我们经常要使用的。该系统能完成一个简单的电子词的功能。该系统主要用于实现英汉互译的功能,系统拥有自己的数据库。 1.英译汉功能:我们可以先选择让系统进行英译汉功能,然后在查找框中输入想要查询的英文单词,系统将自动在数据库中查找匹配记录并给出相对应的汉语意思。 2.汉译英功能:我们可以在系统中选择汉译英功能,然后在查找框中输入想要查询的汉语意思,系统将自动在数据库中查找匹配记录并给出相对应的英文单词 3.词汇的添加功能:用户可以添加词库没有的单词及其解释。添加成功后该单词将在次库保存,以便下次查询。 4.词汇的修改功能;用户可以实现对词库中已有单词及其解释的修改。修改后的结果将保存在词库中。 5.词汇的删除功能;用户可自行删除词库中已有的单词,同时次单词的解释也将被一同删除。 6.其他功能:此外,系统还具有帮助和关于等功能,用来辅助用户更方便简洁的使用电子词典。 package dianzicidian; import java.awt.*; import https://www.doczj.com/doc/1e10318525.html,.*; import java.sql.*;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import java.io.*; import sun.audio.*; class dzcd extends Fram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MenuBar menubar=new MenuBar();//菜单 Menu fileMenu,editMenu,helpMenu; MenuItem fileenglish,filechinese,exit,editAdd,editmod,editDel; TextField inputtext; TextArea txt; Label label1,label2; Button btn1,btnsound; Panel p,p1,p2,p3; dzcd() { super("电子词典"); setBounds(200,300,350,400); setMenuBar(menubar);

Java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及全部源码流程图

课程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所应具有的查阅资料、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软件编程、调试等能力,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及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规律与技巧,为进一步学习web应用开发及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2. 使用本学期学习的Java SE技术(也可以使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习过的Java技术,但是应当以Java SE技术为主)完成多功能日历GUI程序的设计,使之具有如下基本功能:一年日历用12页显示,每页显示一个月的日历。日历可以按年或月前后翻动,能够显示当前的日期,可以为每页日历选择背景图片。 3.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程序凸显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与功能,形成本小组的特性色。 二、实验要求 1.问题描述准确、规范。 2.程序结构合理,调试数据准确、有代表性.。 3.界面布局整齐,人机交互方便。 4.输出结果正确。 5.正确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GUI程序实现日历的功能。一年日历用12页显示,每页显示一个月的日历。日历可以按年或月前后翻动,能够显示当前的日期以及当前农历,可以为每页日历选择背景图片。可以实现显示时钟,时钟能进行整点报

时。可以实现备忘记事功能,能在每天添加、修改、删除记事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1.在上机实验前,小组成员进行选题讨论,确定小组感兴趣而又伸缩性强的题目多功能日历。 2.在第一次上机实验时讨论分工,分工明确之后,分头合作进行。 3.各成员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最后进行统筹合并,以及程序最后的优化。 4. 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合肥工业大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当包括:实验内容,程序流程图,类结构,程序清单,运行结果,以及通过上机取得的经验。 5.详细的上机实验步骤见任务分工及程序设计进度表。 五、实验结果 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最终我们小组设计的多功能日历程序能够实现实验的基本要求——一年日历用12页显示,每页显示一个月的日历。日历可以按年或月前后翻动,能够显示当前的日期,可以为每页日历选择背景图片。另外,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增添了显示农历、显示时钟、添加备忘录、修改备忘录等功能。整体程序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符合操作习惯。 下面是程序运行效果截图: 日历主界面(可以实现每个月的日历,可以按年或按月前后翻动,能够显示当前日期,并能够选择背景图片):

一年级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五套)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一 精学精练 1. 看图涂色。 2. 看图填空。 把第一行的西瓜拿()个到第二行,两行的西瓜就一样多。 3. 看图比大小。 3 ____ 5 5 ____ 4 4. 看图写数,再比较大小。 () ____ ()() ____ () () ____ () 二活学活用 1.科学馆举办科技画展,小明的妈妈带着小明和两个同班的同学一起去看画展,问小明妈妈 ○○○ ○○ ○○○ ○○ ○○○ ○○ ○○○ ○○ ○○○ ○○ 5 1 3 4 2 □□□□□□□□□□□□□□□□□

需要买几张票? 2. 请帮他们从高到矮排排队。 3.小亮和小红有同样多的苹果,送给张爷爷后,小亮还有4个苹果,小红还有3个苹果,请问他们二人谁给张爷爷的苹果多? 4.有一只站在一朵上, 够不够?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一精学精练 1.从左边数,小明排第几?小亮排第几?

小兰小明老师小亮小红 2. 请按大小给下列动物排顺序。 3. 画一画。 上面一共有()种动物。 从左面数在第三种动物下面画一个“□”。 从右面数在第三种动物下面画一个“※”。 4. 照样子画“☆”。 5 ☆☆☆ ☆☆☆ ☆ ☆☆ 二活学活用 1.看图填空。

从右起,草莓排在第(),苹果排在第()。 玉米的右边有()种水果,从左边数玉米排在第(),菠萝排在第()。 2.画图填算式。 3.放学后,学生们站队回家,小林从前往后数是第3个,从后往前数也是第3个,问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站队?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三) 一精学精练 1.看图计算。 4+1= 2+2=

1+3= 3+2= 2. 看图列算式,写结果。 3.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4=2+() 1+2=2+() 2+()=3+2 4+1=()+3 1+()=2+2 2+3=()+4 二活学活用 1.下面是动物园里的一些动物,看看你能根据图上的动物写出几个算式?

5_Java课程设计源代码

package zhouchuan; import java.applet.*;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https://www.doczj.com/doc/1e10318525.html,.*; public class zhouchuan extends Applet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AudioClip clip; Button buttonPlay, buttonLoop, buttonStop; public void init(){ try{ URL url=new URL("file:"+"F://ding.wav"); clip=getAudioClip(url);}catch(Exception e){ } buttonPlay=new Button("开始播放"); buttonLoop=new Button("循环播放"); buttonStop=new Button("停止播放"); buttonPlay.addActionListener(this); buttonStop.addActionListener(this); buttonLoop.addActionListener(this); add(buttonPlay); add(buttonLoop); add(buttonStop); } public void stop(){ clip.stop();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if(e.getSource()==buttonPlay) clip.play(); else if(e.getSource()==buttonLoop) clip.loop();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 概况 1-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知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单元目标知识 目标 能够正确的认、读、写5以内各数,会用5以内的各数 表示物体的各数和顺序。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 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能力 目标 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 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情感 目标 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关键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及比价大小 教学方法观察、讲授 教学准备挂图 课时安排 5 单元小结

1、1――5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java课程设计 万年历 源代码

华北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班级: 电商B09-3 姓名: 周婷玉 设计题目:__________万年历________________ 设计时间: 2011-12-28 至2012-01-06 指导教师:_______ 郭慧____________ _____ 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阅成绩:___________评阅教师:_____________

课程设计说明书 1、课程设计的目的 a)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要素(封装、继承、多态) b)掌握JA VA语言常用类包及其常用方法和JA VA语言基本语法 c)掌握基于AWT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i.常用标准控件的使用,如标签、按钮、菜单、文本框、单选按钮、 滚动条等。 ii.事件处理机制 d)掌握布局、对话框的使用 e)掌握发布JA VA应用程序 2、功能模块简介和系统结构图 需求分析:本程序的要求为: 1.使用图形用户界面 2.能够实现日期与星期的查询 3.实现当日的时间备忘 功能设计: 1.能以月历形式显示日期与星期 2.支持用户自己输入年份,并提供月份的下拉形式来选择查询 3.添加当日行事历,储存与清除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