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章 碳硅硼 习题解答

第17章 碳硅硼 习题解答

第17章碳硅硼

17-1解:CO和N2是等电体(14e),分子轨道能级图相似,分子中都有三重键:键能相近。一般条件下,两种物质都是气体,很少溶于水;熔、沸点,临界力,临界温度等一些物理性质也相似。

但CO和N2分子中三重键特点并不完全相同,N2分子中负电荷分布是对称的,而CO却是不对称的。C原子略带负电荷,再加上C的电负性比N小,因此CO比

σπ

N2较易给出电子对向过渡金属原子(离子)配位,除形成-配键外,还有-反馈键形成,故生成的配合物较稳定。而N2的配位能力远不如CO,分子氮配合物远不如羰基化合物稳定。所以CO的键能虽比N2略大,但化学性质却比N2要活泼,不象N2那样“惰性”。

17—2解:实验室制备CO的方法有

①将CO2还原CO2(g)+C(s)====2CO(g)

②将H2C2O4或和HCOOH加热分解

H2C2O4(s)=====CO(g)+CO2(g)+H2O(l)

HCOOH(l)====CO(g)+H2O(l)

或用HCOONa(s)+H2SO4(l)====(l)+NaHSO4(s)HCOOH进一步分解得CO CO仅微溶于水,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因为有毒,制备及收集过程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工业上用焦炭在有限的空气中燃烧或在灼热的焦炭中通入水蒸气都可以得到CO的混合气体。

CO能与许多物质进行加成反应和还原反应:

(1)Ni+4CO====Ni(CO)4条件:1atm,25℃

(2)CuCl(氨水或盐酸溶液)+CO+2H2O====CuC l·C O·2H2O

(3)CO+NaOH====HCOONa条件:6~10atm,473K

(4)2H2+CO=====CH3OH条件:Cr2O3·ZnO,623~673K

(5)CO+PdCl2+H2O====CO2+P d↓+2HCl

17-3答:(1)金属镁着火----砂子

(2)金属钠着火-----砂子

(3)黄磷着火-------水、泡沫灭火器、干冰

(4)油着火----泡沫灭火器、干冰、砂子、

(5)木器着火----以上都可以

17—4解:T=273K P=105Pa

(1)100g水中,H2CO3的物质的量为170 10-3/22.4=0.00759(mol)所以H2CO3的实际浓度为0.0759mol/L;

17-5解:解法1设该混合物中含Na 2CO 3x mol,NaHCO 3y mol

NaHCO 3和Na 2CO 3组成一个缓冲体系

g

g mol NaHCO y g

g mol CO Na x y x x y CO HCO HCO pKa pH 8.15)(84188.0)(188.0)(2.44)(106417.0)(417.0)(0

.60841066.10lg 25.10]

[][lg )(3322333=?===?===+=-=-=---解法2:设该混合物中Na 2CO 3为x 克,则NaHCO 3为(60-x )克

g x x x

CO HCO HCO pKa pH 2.446.102

10628460lg 25.10]

[][lg )(2333=???=??--=-=---即Na 2CO 3为44.2g ,NaHCO 3为15.8g.

17-7解:(1)Ca 2+等浓度等体积Na 2CO 3

[Ca 2+]=[CO 32-]=0.2mol

Q=[Ca 2+][CO 32-]=0.04>K SP (CaCO 3)=8.7*10-8

所以通入有CaCO 3沉淀生成

(2)Cu 2+中通入Na 2CO 3溶液产物为Cu 2(OH)2CO 3

(3)Al 3+中通入Na 2CO 3溶液产物为Al(OH)3

Al 3++CO 32-=Al 2(CO 3)3

Al 2(CO 3)3+H 2O=Al(OH)3+H 2CO 3

H 2CO 3=H 2O+CO 2

17—6解:(1)0.1mo l·L -1NaHCO 3溶液,HCO 3-是两性物质

31

.8)1091.4lg(]lg[1091.41061.5103.4][101061.51.010

61.5991172

114

12112=?-=-=?=???=?=?=??=?-+---+---H pH K K H c K a a a θθθ 17—8解:热稳定性(1)Na 2CO 3>BeCO 3(2)NaHCO 3

(3)MgCO 3

17—9解:(1)先做硼砂珠实验,鉴定出Na 2B 4O 7.10H 2O ;然后用Al 2(SO 4)3鉴定出Na 2CO 3,现象有沉淀和气泡产生。或者加入HCl ,先鉴定出Na 2CO 3

(2)在酒精灯上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 3

(3)利用SiH 4在碱的催化下,剧烈水解有白色沉淀产生,而CH 4无此现象17-10答:(1)将含有少量CO 2、O 2、H 2O 等杂质的CO 的气体通人热的铜网(除O 2),然后通入石灰水(除CO 2),最后通过浓硫酸(除H 2O )。

或者依次通过炽热的碳粉,红热的铜网,以及碱石灰。

(2)充分摇荡(除H 2S,SO 2);用Al 2O 3纤维物作载体,Pt 作催化剂(除O 2,CO );通过浓硫酸(除H 2O );液化

或者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通过溴水,再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浓硫酸,再与镁条充分燃烧后,通入氧气中再燃烧充分。

17—14解:(1)CH 4分子中,中心原子C 上没有孤电子对,也没有空轨道接受外界电子。所以它既没有酸性,也没有碱性。

(2)Si 的电负性小于C ,而半径Si 大于C ,因此Si 4-失去电子的能力大于C 4-,

即硅烷与烷烃相比较,硅烷的稳定性没有烷烃强,还原性硅烷强于烷烃,容易被氧化剂氧化。

(3)硅的卤化物比氢化物易形成链,一般认为可能是卤化硅中存在着d-pπ配键(由卤原子充满电子的pπ轨道与Si 原子的3d 空轨道形成),使Si—X 键得到加强。

(4)BH 3和BX 3都是缺电子化合物,都有形成二聚体的倾向。BH 3由于形成双聚体的倾向特别大而只能以二聚体B 2H 6形式存在,解决了缺电子问题。BX 3中存在键缓解了其缺电子问题;同时,B 半径小,X 半径大,在B 的周围容6

4∏纳4个X 原子显得拥挤而使BX 3不能形成双聚体。

17-15答:(1)将石英砂,硫酸钠和煤粉混合后在反射炉内进行反应,温度为

1373-1623K ,一小时后,将产物冷却,即将玻璃块状物,然后用水蒸气处理使得溶解成粘稠液体;这就制成“泡化碱”,化学组成为Na 2O.nSiO 2用途主要是:建筑工业及造纸工业作粘合剂。

(2)将硅酸凝胶充分洗涤以除去可溶性盐,干燥脱水后即成为多孔硅固体,这样就制成了硅胶,它是很好的干燥剂,吸附剂及催化剂载体对H 2O,BCl 3,PCl 5等极性物质都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3)人工分子筛是用水玻璃,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按一定的配比并控制适当的温度使其充分反应而制得,由于原料配比及制备条件的不同,所得的分子筛的结构、孔径也不同;它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吸附。同时用于物质的分离,提纯,作催化剂载体。

17—16解:B 2H 6是硼烷中最简单的烷烃,它的形成不能用氢键来解释,因为B 是缺电子原子,电负性小,不可能提供孤对电子,满足不了氢键形成的条件(B 2H 6的结构见课本P 588)。

B 2H 6分子中除了正常的共价键外,还有3c —2e 的氢桥键,即三个原子共用两个电子,而一般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共用两个电子。

17—21解:(1)3Si+4HNO 3+18HF=3H 2SiF 6+4NO ↑+8H 2O

(2)Na 2B 4O 7+2HCl+5H 2O=4H 3BO 3↓+2NaCl

(3)8BF 3+3Na 2CO 3+3H 2O=2H 3BO 3↓+6Na[BF 4]+3CO 2↑

(4)Ca 2Si +4HCl=2CaCl 2+SiH 4↑

(5)H 3BO 3+NaOH=Na[BOH]4

(6)Be 2C+4H 2O=2Be(OH)2↓+CH 4↑

(7)SiO 2+2C+2Cl 2=SiCl 4+2CO ↑

(8)B 2H 6+6Cl 2=2BCl 3+6HCl

(9)H 3BO 3+3C 2H 5OH B(OCH 2CH 3)3+3H 2O

??→?浓硫酸

(10)Si 2H 6+8H 2O=2H 2SiO 4↓+9H 2↑

(11)3B 2H 6+6NH 3=2B 3N 3H 6+12H 2

(12)B 2H 6+2LiH=2LiBH 4

(13)2Na 2SO 4+C+2SiO 2=2Na 2SiO 3+CO ↑+2SO 2↑(副反应还产生CO 2等)17-22解:(1)将 1.5克H 3BO 3溶于100ml 水中,H 3BO 3溶液的浓度C=(1.5/61.8)mol/10-1C=0.24mol/l.

[H +=1.2*10-5

pH=-lg[H +]=-lg1.2×10-5=4.92

(2)2Ca 2B 6O 115H 2O --------------------------------3Na 2B 4O 710H 2O

410.86×2381.24×3

75×85%X

解得:X=8.9×103kg

17-23解:P=v =P=所以M=m

v nRT

P *m p nRT PRT

p

(1)化学式为BH 3气体的分子量=

=280.629*8314.3*29053978设BH 3的分子式为B n H 3n

则11n +3n=28n=2所以化学式为BH 3分子式为B 2H 6

(2)化学式为BH 3气体的分子量==540.1553*8314.3*2926916

设BH 3的分子式为B 2n H 5n 则22n +5n=54n=2

所以化学式为BH 3分子式为B 4H 10

17-25解:

解法一:设CO,CO 2和H 2含量分别为x ml,y ml,z ml

混合气体中O 2的反应为:2CO+O 2=2CO 22H 2+O 2===2H 2O(l)

2x 122y 12

x+y+z=50(1)(混合物总体积为50)

x+y+5=37(2)(反应后剩余气体=反应后剩余O 2+CO 反应生

成的CO 2+先有的CO 2)

x/2+y/2=(25-5)(3)(反应的O 2的量)

解得:x=22ml y=10ml z=18ml

CO 气体占的百分量为=×100%=44%50

22CO 2气体占的百分量为=×100%=20%1050

H 2气体占的百分量为=×100%=36%1850

解法二:2CO +O 2===2CO 22H 2+O 2===2H 2O(l)

212212

从上式看到,每提供一体积的O 2,均消耗2体积的CO 或者2体积的H 2。25ml 的O 2可以消耗50ml (CO+H 2),而反应气共为50ml ,因此只能是O 2过量。

剩余的O 2=5ml 被反应的O 2=20ml

爆炸后冷却到室温及相同压强,H 2O 凝结成液体,因此反应后:

CO 2=37-5=32(ml )

即原始混合气CO 2+CO=32(ml )所以H 2=50-32=18(ml )由上反应式可得,H 2消耗了O 2=18/2=9(ml )

CO 消耗了O 2=25-5-9=11(ml )

由2CO +O 2===2CO 2知

212

原始混合气中V CO =22(ml )

441005022%=?=

CO 原始混合气中V CO2=10(ml )

201005010%2=?=CO 原始混合气中V H2=22(ml )361005018%2=?=H 安庆

4、(1)100g 水中,H 2CO 3的物质的量为170?10-3/22.4=0.00759mol;所以H 2CO 3的实际浓度为0.00759mol/L ;

(2)由公式=c K H ?=+][L mol /1071.500759.0103.457--?=??所以p H=4.24

5、设碳酸钠为xg ;则NaHCO 3为(60-x )g ;

由公式=5.6110-11=10-10。6

323][CO Na NaHCO a C C K H ?=+??106/84

/)60(x x -代入公式得x=44.29g;则NaHCO 3为17.71g

6、(1)由=

c K OH b ?=-][L mol /1082.41.0)103.4/10(5714---?=??所以68

.932.41414=-=-=pOH pH (2)由公式

7、CaCO 3白色沉淀;产物为Cu 2(OH )2CO 3;产物为Al (OH )3

10、(1)依次通过炽热的碳粉,红热的铜网,以及碱石灰。

(2)在氧气中充分着烧后,通过溴水,再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浓硫酸,再与镁条充分着烧后,通入氧气中再着烧充分。

11(1)用氢气做还原剂,不会带来杂质。

(2)因为硼砂易溶于水,也较易水解,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

-+?→←+OH BO H O H O B 247332274所以,它具有缓冲作用。

(3)因为硅酸盐易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产物有硅酸白色沉淀,所以溶液呈混浊状态。

(4)石棉的化学式为CaMg 3(SO 4)4;滑石的化学式为Mg 3(SiO 4O 10)(OH)212(1)CO 2为分子晶体化合物;而SiO 2为原子晶体,其熔沸点相当高。

(2)BF 3,SiF 4的水解产物有H 3BO 3和H 2SiO 3晶体析出。

(3)BF 3,SiF 4的水解产物有HF ,HF 在与BF 3,SiF 4结合生成BF 4-;SiF 42-

13硅在含氧酸中被钝化,在有氧化剂(如HNO 3,CrO 3,KMnO 4,H 2O 2等)存

在条件下,与HF 反应:

3Si+4HNO 3+18HF=3H 2SiF 6+4NO +8H 2O

↑15泡花碱:Na 2O.n H 2O ;工业上生产水玻璃的方法是将石英砂,硫酸钠和煤粉混合后,放在反射炉内于1373-1623K 时进行反应。

硅胶:H 2SiO 3;将硅酸凝胶充分洗涤以除去可溶性盐类,干燥脱去水分后,即成多孔性稍透明的白色固体。

人造分子筛:M 12(AlO 2)12.(SiO 2)12.27H 2O ;用水玻璃。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按一定的配比并控制适当的温度使其充分反应而制得。

16见课本P 588。

17见教材P 589。

18H 3BO 3分子中,中心原子B 有一个空轨道,可以用来容纳OH 上O 原子的一对孤电子,所以它是一元路易斯酸;而H 3PO 3分子中,与氧原子相连的H 有两个,所以它是二元质子酸。

19见教材P 587,P 581

20将硼砂浓溶液与浓硫酸作用后冷却得H 3BO 3

;

4233242454243])([SO Na BO H O H SO H OH O B Na +=++制得的H 3BO 3经受热失水后得到B 2O 3;

22(1)提示:先查表查出硼酸的K ,再算出硼酸溶液的浓度c ,再根据公式

,即可算出[H+]=0.0000132mol/L ;

c K H ?=+][所以pH=4.88;

(2)8.9×103kg;

23由公式可求出BH3的M=28.09;B 2H 5的M=54.52;

P RT

M =所以它们的分子式分别为B 2H 6,B 4H 10

24由量的关系可以判断LiAlH4过量,所以得到的B2H6的质量为(5/67.81)×0.5×27.62=1.018g;

由于水与B2H6能发生化学反应:

B 2H 6+6H 2O=2H 3BO 3+6H 2

所以损失的B2H6的质量为(0.2/18)××27.62=0.05g;

61

25H 2:36%;CO44%;CO 220%

医学生理学问答题及答案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何?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有时体液调节受神经系统控制,故可称之为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自身调节是生理功能调节的最基本调控方式,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下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的作用快速而且比较精确;体液调节的作用较为缓慢,但能持久而广泛一些;自身调节的作用则比较局限,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者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调控过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1.什么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其形成原理是什么?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其的形成原理主要是:(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胞内为高K+,胞外为高Na+、Cl-。(2)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大,形成K+电-化学平衡,静息电位接近K+平衡电位。(3)Na+的扩散:由于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K+- Na+渗漏通道。(4)Na+- K+泵的活动也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原因之一。

第4章习题答案

书中图4.18是否错了。 G2A 输入控制端 习 题 一、填空题 1. 常用的译码器电路有二-四译码器、二-十进制译码器和三-八译码器。 2. 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的七段数码管的两种接法分别为共阳极接法和共阴极接法。 3. 在优先编码器中,是优先级别高的编码排斥优先级别低的。 4. 消除组合逻辑电路竞争冒险的方法有引入选通脉冲、输出接滤波电容和修改逻辑设计等。 5. 如果对键盘上108个符号进行二进制编码,则至少要7位二进制数码。 6. 一个二进制译码器由n 个输入端,它的输出端最多有2n 个。 二、分析与设计题 1. 写出题图4.1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 B Y 题图4.1 解:'')')')'(()')'(((B A AB B A B B A A Y +=+++++= 实现同或功能 2. 分析题图4.2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B A AB AB B AB A Y '')')')'(()')'(((+== 实现异或功能 3. 分析题图 4.3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并判断能否化简,若能,则化简,并修改逻辑设计。 解: C B BC C B C B BC C B BC C AB C B AB C A F ⊕=+=+=++=⊕++='')'''()'''''()'')'()''(( 能化简,化简结果为B 异或C 。 修改逻辑设计如图 B C F

A B Y Z A B C F 题图4.2 题图4.3 4. 用与非门设计一个4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设输出为Y,当输入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其他情况输出为0。要求:列出真值表,写出输出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 解:列真值表 A B C D Y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1 1 写出逻辑表达式 )')' ()' ()' ()' ((' ' ' ' BCD ACD ABD ABC ABC ABD ACD BCD ABCD ABCD D ABC CD AB BCD A Y = + + + = + + + + = 画出逻辑电路图如图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 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 (,), P x N αμα ∑=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 为_x~N(μ,Σ/n)_。 二、简答 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 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5、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 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 检验0=ΣΣ 0p H =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00p H =≠Σ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

安全问答题和答案

安全问答题及答案 【篇一: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t>1.什么是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内、生产岗位上发生的和生产或工作相关的人身伤害事故,包括轻伤、重伤、死亡、急性中毒等。 2.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 单位立即向劳动部门报告,如单位不报告,职工或职工家属应直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保护现场,以便有关人员调查确认;抢救伤员,尽可能减少人员伤害程度。 3.为了防止电、气焊作业中的灼伤事故,正确地使用防护用品对上衣、裤脚、手套的穿戴有哪些要求? 上衣不准扎在裤子里,裤脚不准塞在靴子里,手套要套在袖口外。 4.家庭安全生活需掌握哪些技能?并各举一例。 家庭防害:如正确使用、妥善保管杀虫剂、洗涤剂等有毒有害的生活用品。 家庭防险:防止意外烫伤、触电、煤气中毒等。 家庭保安:掌握防盗、防骗等知识。 5.保护接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既适用于高压,也适用于低压。 6.装卸作业中,从运行的吊车上落包砸伤人,属于哪类事故? 物体打击 7.氧气瓶和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多米?

5米 8.遇到断开的高压线对人员造成伤亡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用干燥的长木棍将高压电线挑开,再进急救。 9.大型会议和活动的组织者要注意哪些安问题? 要制定周密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方案,并参加者进行指导性讲解;活 动场所要有够的安全通道,并保证畅通,便于识别;保证电气和机 械设备安全状态良好。 10.大型会议和活动的参加者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要了解掌握安全通道情况,熟悉逃生路线;对可能出现的停电、火情、拥挤等意外事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急知识;遇到意外事件,要服从统一安排和疏导,要有互助精神。 11.不锈钢餐具不易用什么溶液洗涤,为什么? 碱性溶液,它会溶解不锈钢中含有的微量有害金属,影响身体健康。 12.人造纤维板制成的物品会散发出什么气体,引发何种疾病? 甲醛气体,会弓i发呼吸道炎症。 13.杀虫剂会诱发哪些疾病? 淋巴癌、软组织肉瘤和肌肉恶性肿瘤等疾病。 14.外出登山,遇雷雨时为防雷击应注意什么? 不要在高峰处停留、不要手扶铁索、不要在树下避雨。 15.在山上游玩时,怎样利用树木来识别方向? 树冠大、枝叶茂盛的一侧是南方;树干阴湿多苔薛、树皮粗糙的一 侧是北方。 16.为保证安全,对放风筝的地点有何要求?

聚类分析练习题20121105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需要在聚类分析中保序的聚类分析是( )。 A.两步聚类 B.有序聚类 C.系统聚类 D.k-均值聚类 2.在系统聚类中2R 是( )。 A.组内离差平方和除以组间离差平方和 B.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组内离差平方和 C.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总离差平方和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 3.系统聚类的单调性是指( )。 A.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增的 B.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减的 C.聚类的类数越来越少 D.系统聚类2R 会越来越小 4.以下的系统聚类方法中,哪种系统聚类直接利用了组内的离差平方和。( ) A.最长距离法 B.组间平均连接法 C.组内平均连接法 D.WARD 法 5.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最不稳健( )。 A.2 1()p ik jk k x x =-∑ B. 1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6. 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考虑了变量间的相关性( )。A.2 1()p ik jk k x x =-∑ B. 1 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 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7.以下统计量,可以用来刻画分为几类的合理性统计量为( )? A.可决系数或判定系数2R B. G G W P P -

C.()/(1) /() G G W P G P n G -- - D.() G W P W - 8.以下关于聚类分析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进行聚类分析的统计数据有关于类的变量 B.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 C.不同的类间距离会产生不同的递推公式 D.递推公式有利于运算速度的提高。D(3)的信息需要D(2)提供。 9.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所要求统计数据的不同是() A.判别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聚类分析有该变量 B.聚类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判别分析有该变量 C.分析的变量在不同的样品上要有差异 D.要选择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变量 10.距离判别法所用的距离是() A.马氏距离 B. 欧氏距离 C.绝对值距离 D. 欧氏平方距离 11.在一些条件同时满足的场合,距离判别和贝叶斯判别等价,是以下哪些条件。 () A.正态分布假定 B.等协方差矩阵假定 C.均值相等假定 D.先验概率相等假定 12.常用逐步判别分析选择不了的标准是() A.Λ统计量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B.Λ统计量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C.判定系数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D.判定系数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二、填空题 1、聚类分析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_______________进行科学的分类。 2.Q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__进行聚类,R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进行聚类。 3.Q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常见是、、,而R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 、。 4.在聚类分析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或数量级的影响,达到数据间

小学情景问答题及答案

班主任工作教育情境问答答题参考 1.小凡总爱迟到,每周的五天中他至少要迟到三回,迟到的原因不是堵车了,就是起床晚了,要不就是家里的早饭做得太迟了…… 假如您是小凡的班主任,您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答案: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采取措施,家校双方共同配合。用宽容的心态批评教育,用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呼唤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在其不迟到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课间,小强和小龙打架了,吴老师将他俩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吴老师问:“谁先动手打人的”小龙说:“他先打我的。”吴老师问小强:“您为什么要打他”小强说:“是他先骂我,我才打他的。” 接下来,吴老师应该如何教育这两个打架的学生 答案:吴老师应教育两位学生认识到:打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每个人都力求做到有修养、讲文明,待人接物以和为贵。 3.上课时,周老师安排同学们做课堂练习,自己来回巡视,作个别指导。忽然她发现小兰的桌脚旁有几张废纸片,很是扎眼,与教室整洁的环境格格不入,于是她走到埋头做题的小兰身边,轻声提醒道:“请您把地上的纸片捡起来。”谁知小兰低头瞟了一眼,抬起头来说:“不是我扔的,为啥要让我来捡呢”如果您是周老师,您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如何以此教育小兰和大家 答案:集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4.小欣和小浩是非常要好的同桌,他俩无话不说,课间没说够,上课时接着说,说到兴起时还不时地发出叽叽咯咯的笑声,引起上课教师的注意,受到老师的批评。但他俩并没有因此引以为戒,继续我行我素,上述行为常常出现在各科的课堂上。 如果您是他俩的班主任,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先进行个别谈话,攻心为上;还可以和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若不奏效,可以考虑调整座位。 5.小亮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凡是规定当堂课交的作业,王老师还能看到他的作业并及时批改;但只要需回家完成的作业,从来就见不到小亮的作业本。面对老师和班干部的询问,小亮的回答常常是:“我做了,放在家里,忘带了。” 如果您是王老师,如何教育小亮 答案:王老师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家校合作,教育小亮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共同培养小亮良好学习习惯。 6.新学年开始了,班干部要进行调整,李老师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尽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小陈学习基础好,对班级工作有热情,心地善良,但气量不够大,组织能力欠佳。小磊学习基础欠佳,常有违纪行为,但在班里人缘好,

04第四章_动态分析方法_习题答案.doc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动态数列:是将某种现象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2.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3.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 4.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5.长期趋势:是研究某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向上或向下发展变动的趋势。 6.季节变动:是由自然季节变化和社会习俗等因素引起的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 二、埴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时间、指标数值 2.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绝对数动态数列,派生。 3.时间数列,时间数列。 4.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各项水平;报告期水平,期间水平。 5.逐期、累计。 6.报告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 7.35.24%。 8.某一固定时期水平,总的发展程度。 9.增长量,基期发展水平;环比增长速度。 10.几何平均法,方程法。 11. V200 11.(205% X 306.8%) -1 13,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14.季节比率。 15,按月(季)平均法 16,若干年、转折点。

17.随机因素和偶然因素。

18. 逐期增长量。 19. 数列的中间位置。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 三、单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O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O 1. ABCD 2. AC 3. AC 4. AC 5. ABD 6. BD 7. AD 8. ACD 9. AB 10. ABCD 1. B 2. B 3.D 4. B 5. B 6. C 7. C 8. D 9. B 10. A 11. A 12. B 13. D 14. B 15. C 多项选择 五、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J”: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X”,并在 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都是通过连续登记的方式取得统计资料的。(X 时点指标是通过一次性 登记方式取得资料 2. 增长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3, 相邻两个时期的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V 4.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V ) 5.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迪等于环比 发展 速度。(X ) 之比 6. 增长1%的绝对佰可以用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求得,也可以用基期水平除以100求得。 (X ) (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100 7. 利润指标是总量指标,当发生亏损时指标数值相加不仅未增加反而减少,可见时期指标 数 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无关° ( X ) 8. 平均增长量不是序时平均数,而属于静态平均数的范畴,因为它是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 算求 得的。(X )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第五章

第五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问答题及答案

问答题及答案

问答题: 1. 简述候选码和主码的定义及二者的联系。 答案:{ a)候选键(candidate key):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 b)候选键可以有多个; c)主键(primary key):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称为主键。 d)主键是候选键中一个. } 2. 简述数据库系统如何实现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a)数据库系统内部采用三级模式、两级映像的结构来实现数据与应用之间的独立性。 b)当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模式/内模式的映像关系,可以使外模式不变,从而实现应用与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c)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关系,可以保证外模式不便,实现应用与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 3. 简述索引的优点?(至少3种) 答案:{ a)有了索引,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检索性能,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原因; b)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确保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c)可以加速表与表之间的连接,特别有利于实现数据的参照完整性; d)在使用分组子句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可以显著提高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效率。 } 5. 试述SQL语言的功能分类? 答案:{ SQL语言的功能可分为四部分: a)数据定义功能; b)数据控制功能; c)数据查询功能; d)数据操纵功能。 }

6. 简述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及其实现? 答案:{ a)实体完整性约束;primary key b)参照完整性约束;foreign key c)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约。Not null, check, unique, default } 8. 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叙述它们的含义。 答案:{ a)两种:共享锁和排它锁; b)共享锁指若事务T给数据对象A加了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务只能再给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了A上的S锁为止。 c)排它锁指若事务T给数据对象A加了X锁,则T可以读取和修改A,但其它事务不能给A加任何类型的锁和进行任何操作。 } 9.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案:{ a)需求分析:需求收集和分析,给出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b)概念结构设计:设计概念结构,给出基本E-R图; c)逻辑结构设计:设计逻辑结构,给出与具体DBMS所支持的逻辑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d)物理结构设计:为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进行评价; e)数据库实施: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 f)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数据库试运行、运行之后,要对数据库进行各种维护。 } 10.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二级映象功能?答案:{ a)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b)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c)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两层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第四章 土的渗流性和渗流问题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土的渗流性和渗流问题 一、填空题 1.当渗流方向向上,且水头梯度大于临界水头梯度时,会发生流砂现象。 2.渗透系数的数值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地下水的渗透速度越小,颗粒越粗的土,渗透系数数值越大。 3.土体具有被液体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或透水性。 4.一般来讲,室内渗透试验有两种,即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 5.渗流破坏主要有流砂和管涌两种基本形式。 6.达西定律只适用于层流的情况,而反映土的透水性的比例系数,称之为土的渗 透系数。 7.出现流砂的水头梯度称临界水头梯度。 8.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它的大小和水力坡度成正比,作用方向与渗流 方向相一致。 二、名词解释 1.渗流力:水在土中流动时,单位体积土颗粒受到的渗流作用力。 2.流砂:土体在向上动水力作用下,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3.水力梯度:土中两点的水头差与水流过的距离之比。为单位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4.临界水力梯度:使土开始发生流砂现象的水力梯度。 三、选择题 1.流砂产生的条件为:( D ) (A)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B)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D)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2.饱和重度为20kN/m3的砂土,在临界水头梯度I Cr时,动水力G D大小为:( C )

(A)1 kN/m3(B)2 kN/m3 (C)10 kN/m3 (D)20 kN/m3 3.反应土透水性质的指标是( D )。 (A)不均匀系数(B)相对密实度(C)压缩系数(D)渗透系数 4.下列有关流土与管涌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C )。 (A)发生流土时,水流向上渗流;发生管涌时,水流向下渗流 (B)流土多发生在黏性土中,而管涌多发生在无黏性土中 (C)流土属突发性破坏,管涌属渐进式破坏 (D)流土属渗流破坏,管涌不属渗流破坏 5.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项指标来反映( D ) (A)压缩系数(B)固结系数(C)压缩模量(D)渗透系数 6.发生在地基中的下列现象,哪一种不属于渗透变形( A ) (A)坑底隆起(B)流土(C)砂沸(D)流砂 7.下属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B)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 (C)流网中等势线越密集的区域,其渗流力也越大 (D)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总是不利的 8.下列哪一种土样更容易发生流砂( B ) (A)砂砾或粗砂(B)细砂或粉砂(C)粉质黏土(D)黏土 9.成层土水平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与垂直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的关系是( A )。(A)>(B)=(C)< 10.在渗流场中某点的渗流力( A )。 (A)随水力梯度增加而增加(B)随水利力梯度增加而减少(C)与水力梯度无关 11.评价下列说法的正误。( D ) ①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土的透水性也越大,土的水力梯度也越大; ②任何一种土,只要水力梯度足够大,就有可能发生流土和管涌; ③土中任一点渗流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水头的大小; ④渗流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水力梯度,还与其方向有关。

第17章-轮系习题答案

第17章轮系(作业) 1. 由一系列齿轮所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轮系,它一般分为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两类。 2. 轮系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1) 中心距较大,(2) 大传动比,(3) 变速运动,(4) 改变从动轮转向。 3. 轮系中主动轴与最后一根从动轴的转速之比,称为该轮系的传动比。若用i kl表示,则下标k表示主动轮,l表示从动轮。 4. 计算轮系传动比时,除计算其数值大小,还要判断其转向。首末两轮转向相同为+号,转向相反为-号。 5. 在定轴轮系中,只改变传动比符号而不改变传动比大小的齿轮,称为惰轮。 6. 惰轮的作用有两个:(1)改变转向;(2)增大传动中心距。 7. 在周转轮系中,轴线固定的齿轮称为中心轮,轴线转动的齿轮称为行星轮,而支持行星轮的构件称为系杆。 8. 周转轮系按所需主动件数(或机构自由度数)又可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两类。有两个主动件的周转轮系,称为差动轮系。 9.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可通过转化后的转化轮系求解获得。 10. 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优点是(1) 结构紧凑、(2) 传动比大、(3) 重量轻、(4) 效率高。 11. 一对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其转向相反,故传动比为B;而一对内啮合圆柱齿轮传动,其转向相同,故传动比为A。 A.正;B.负。

12. 定轴轮系总传动比等于组成该轮系的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其数值等于所有B 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A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A.主动;B.从动。 13. 对于平行轴定轴轮系,其总传动比的正负号决定于该轮系中外啮合的齿轮对数m,m 是偶数为正,首末两轮转向B。 A.相反;B.相同。 14. 惰轮在计算总传动比数值时A计入,在决定总传动比正负号时B计入。 A. 不需;B.需要。 15. 用箭头表示图中各轮的转向,并指出哪一个是惰轮。 其中z2是惰轮其中z2,z3是惰轮其中z2是惰轮16. 试确定下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并确定其末端转动或移动方向。 (1) 卷扬机传动系统,求蜗轮转速及重物G的移动速度及方向。 已知:z1=18,z2=36,z3=20,z4=40,z5=2,z6=50,D=200mm.

问答题及答案

试述游泳教学具有哪些特点: 答:1、安全是首要问题,2、重视熟悉水性的教学,3、呼吸是教学重点,4、重新建立条件反射,5、用力习惯不一样,6、无视觉和听觉的帮助,只能依靠本体感觉,7、体能是基础,必须学练结合,8、要克服恐水心理。 简述游泳教学中由陆到水的原则? 答:首先从陆上的模仿练习开始,通过陆上模仿建立起所学动作的基本概念,然后再过渡到水中练习。1、陆上模仿练习,2、水中有固定支撑练习,3、水中无固定支撑练习,4、水中无支撑练习。 简述蛙泳平收腿的特征? 答:两膝之间太宽,大腿收得多,小腿收得少,往往会形成脚掌对水的动作(平收腿),减少了对水面积,动作效果不好。 简述蛙泳的减阻为什么比其他泳式更重要? 答:由于蛙泳水下移臂和收腿动作给身体带来的阻力,蛙泳的前进速度不像爬泳和仰泳那样均匀,为减小身体遇到的阻力,应注意在整个游程中通过收颌,微耸肩,四肢尽量伸展来保持良好的流线型,减小阻力。爬泳两臂划水的配合有哪几种方式? 答:1、前交叉配合,缺点:动作不连贯,速度均匀性差,2、中交叉配合,有利于发挥力量,提高频率,3、后交叉配合,使身体保持平稳,有连续推进力,4、中前交叉和中后交叉。 试述循序渐进原则。 答:指教学中根据学员认识活动的特点,人体机能和动作形成的规律,正确地安排教学内容、步骤和运动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未知到已知,逐步深化,循序渐进,使学员能系统地学习知识、有效地掌握动作技术。1、手段、动作的难度安排由易到难,2、按照游泳教学课的规律,3、先教基本的,再教先进的,4、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 简述直观性原则? 答: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员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员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学员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1、示范,2、手势的运用,3、挂图、照片、幻灯、录像等直观教具的运用,4、语言的运用。 自由泳腿部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 答:1、屈髋打腿:这是腰部过于放松、屈髋造成的。改正方法:塌腰、挺肚子、大腿朝水面上抬。2、屈膝打腿:脚腕太硬(锄头脚),改正方法同上。3、在水面上打腿:打腿时小腿上抬过多,改正方法:控制腿露出水面的高度,在打水的时候把脚掌抬到水面就可以了。4、打水效果差:腿是基础,呼吸是难点,配合是关键,能连续打腿25米经后再教配合。 试述自由泳臂部和呼吸动作的技术动作要点? 答:1、呼吸动作与身体绕纵轴的转动同时进行,2、转头应在身体的转动幅度达到最大时进行,3、吸气的时机要掌握好,4、用口鼻缓缓呼气,随划水逐渐增大呼气幅度,5、吸气时头和肩向同侧转动,6、口在低于水面的波谷中吸气,不能抬头。 要点:1、手臂动作:1)入水2)划水3)出水4)移臂5)节奏,2、两臂配合3、划水与呼吸配合:1)划手转头慢吐气2)手出水嘴出水快吐气3)手入水、头复原稍闭气,4、手腿配合动作:划两次手,呼吸一次,打6次腿的配合。 为什么游泳能强身健体? 答:游泳是连续不间断运动,属于有氧锻炼,游泳过程中一般无间歇时间,练习密度较大,锻炼效益较高,在游泳中不断变换各种姿势的游法,运用变换练习法进行锻炼,有利于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健身效果。 1、游泳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2、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 3、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 4、使身体成分比 例更加合理,5、改善体温调节机制,6、预防治疗疾病,7、磨炼意志并促进心理和智力发展。 试述决定反应速度的生理学因素? 答:1、感爱器的敏感程度、中枢延搁、效应器的兴奋性,2、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兴奋性,3、条件反

第四章习题解答63286

第四章 网络层 4-0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4-0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答: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4-0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4-0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4-05 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分为A、B、C、D、E 5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3)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4-06 试根据IP地址的规定,计算出表4-2中的各项数据。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 激励

一、教学要点 1、解释激励过程。 2、卢因的力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需要的性质。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8、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 9、四种激励方法的基本内涵。 10、关键名词:激励、力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管理的激励职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规律性来提高人的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__________,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___________。 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________和__________,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 6.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7.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安全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小类,即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和对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 10.需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11.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____________、从而需要的_________是可以改变的。 12.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________。 13.期望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14.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标准是员工个人的_________,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 15.____________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1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_________比较和_________比较。 1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的函数。 1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指出,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__________,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__________和受到奖励的__________的影响。 (二)选择题 1.提出力场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2.提出公平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3.提出期望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4.激励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A.力场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权变理论 D.公平理论 E.期望理论 5. 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6.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________________三种联系的判断。 A.努力-绩效 B.努力-奖赏 C. 奖赏-个人目标 D.绩效-奖赏 E.绩效-个人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