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DH自愈保护原理

SDH自愈保护原理

SDH自愈保护原理
SDH自愈保护原理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

(2)运动副是两构件通过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联接。(3)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形成的联接称为高副。一个平面高副所引入的约束数为1。(4)两构件通过面接触形成的联接称为高副,一个平面低副所引入的约束数为2。(5)机构能实现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且自由度大于零。(6)虚约束是对机构运动不起实际约束作用的约束,或是对机构运动起重复约束作用的约束。(7)局部自由度是对机构其它运动构件的运动不产生影响的局部运动。(8)平面机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均可看作是由若干基本杆组依次联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8)基本杆组的自由度为0。(1)瞬心是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即等速重合点。(2)两构件在绝对瞬心处的速度为0。(3)相构件在其相对瞬心处的速度必然相等。(4)两构件中若有一个构件为机架,则它们在瞬心处的速度必须为0。(5)用瞬心法只能求解机构的速度,无法求解机构的加速度。(1)驱动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驱动力,驱动力对机械做正功。(2)阻止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阻抗力,阻抗力对机械做负功。(1)机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机械效率。(2)机构的损失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损失率。(3)机械效率等于理想驱动力与实际驱动力的比值。(4)平面移动副发生自锁条件:作用于滑块上的驱动力作用在其摩擦角之内。(5)转动副发生自锁的条件:作用于轴颈上的驱动力为单力,且作用于轴颈的摩擦圆之内。(1)机构平衡的目的:消除或减少构件不平衡惯性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刚性转子总可通过在转子上增加或除去质量的办法来实现其平衡。(3)转子静平衡条件:转子上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或质径积矢量和为零)。(4)对于静不平衡转子只需在同一个平面内增加或除去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故称为单面平衡。(5)对于宽径比b/D<0.2的不平衡转子,只做静平衡处理。(6)转子动平衡条件:转子上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以及这些惯性力所构成的力矩矢量的和也为零。(7)实现动平衡时需在两个平衡基面增加或去除平衡质量,故动平衡又称为双面平衡。(8)动平衡的转子一定是静平衡的,反之则不然。(9)转的许用不平衡量有两种表示方法:许用质径积+许用偏心距。(1)机械运转的三阶段:启动阶段、稳定运转阶段、停车阶段。(2)建立机械系统等动力学模型的等效条件:瞬时动能等效、外力做功等效。(3)机器的速度波动分为: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4)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安装飞轮。(5)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安装调速器。(6)表征机械速度波动程度的参量是:速度不均匀系数δ。(8)飞轮调速利用了飞轮的储能原理。(9)飞轮宜优先安装在高速轴上。(10)机械在安装飞轮后的机械仍有速度波动,只是波动程度有所减小。(1)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2)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表现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3)曲柄摇杆机构的功能:将曲柄的整周转动变换为摇杆的摆动或将摇杆的摆动变换为曲柄的回转。(4)曲柄滑动机构的功能: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或反之)。(5)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6)铰链四杆机构成为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7)铰链四杆机构成为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机架。(8)铰链四杆机构成为又摇杆机构的条件:不满足杆长条件;或者是满足杆长条件但最短杆为连杆。(9)曲柄滑块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是:曲柄长度r+偏距r小于等于连杆长度l(12)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性质。(13)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极限位置。(14)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极限位置。(15)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性质。(16)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不具有急回特性。(17)曲柄导杆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具有急回性质。(18)连杆机构的传动角越大,对传动越有利。(19)连杆机构的压力角越大,对传动越不利。(20)导杆机构的传动角恒为90o。21)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主动杆时,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位置之一。(22)曲柄摇杆机构以摇杆为主动件,当从动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死点位置。(23)当连杆机构处于死点时,机构的传动角为0。(1)凸轮机构的优点是: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使打推杆得到各种运动规律。(2)凸轮机构的缺点:凸轮轮廓曲线与推杆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3)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4)采用等速运动规律会给机构带来刚性冲击,只能用于低速轻载。(5)采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会给机构带来柔性冲击,常用于中速轻载场合。(6)采用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也会给机构带来柔性冲击,常用于中低速重载场合。(7)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击,适于中高速轻载。(8)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无冲击,适于高速中载。(9)增大基圆半径,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减少。(10)对凸轮机构进行正偏置,可降低机构的推程压力角。(11)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对于外凸的凸轮廓线段,若滚子半径大于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将使工作廓线出现交叉,从而使机构出现运动失真现象。(12)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对于外凸的凸轮廓线段,若滚子半径等于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将使凸轮廓线出现变尖现象。(1)圆锥齿轮机构可实现轴线相交的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传递。(2)蜗

基本概念与原理:溶液

基本概念与原理:溶液 主要考点: 1.常识: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① 一般固体物质.... 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 气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 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发、结晶 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 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 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 2.了解: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 溶液的概念就是9个字: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 都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 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③ 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说明在该温度下,不能够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比如说,在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晶体,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固体。 判断: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投入该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物质的质量减少,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出现有固体时,则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的饱和溶液。 转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改变溶解度,实际一般就是指改变温度,但具体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与具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有 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增加溶解度 减少溶剂,增加溶质,减少溶解度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蒸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利用各组分挥发度不同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单元操作称为蒸馏。这种分离操作是通过液相和气相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来实现的。 对于均相物系,必须造成一个两相物系才能将均相混合物分离。蒸馏操作采用改变状态参数的办法(如加热和冷却)使混合物系内部产生出第二个物相(气相);吸收操作中则采用从外界引入另一相物质(吸收剂)的办法形成两相系统。 一、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 1.拉乌尔定律 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遵循拉乌尔定律: p A=p A0x A p B=p B0x B=p B0(1—x A)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 A=Py A而P=p A+p B 则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 x A=(P—p B0)/(p A0—p B0)———泡点方程 y A=p A0x A/P———露点方程 对于任一理想溶液,利用一定温度下纯组分饱和蒸汽压数据可求得平衡的气液相组成; 反之,已知一相组成,可求得与之平衡的另一相组成和温度(试差法)。 2.用相对挥发度表示气液平衡关系 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v可用它在蒸汽中的分压和与之平衡的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来表示,即v A=p A/x A v B=p B/x B 溶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度对难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之比为相对挥发度。其表达式有:α=v A/v B=(p A/x A)/(p B/x B)=y A x B/y B x A 对于理想溶液:α=p A0/p B0 气液平衡方程:y=αx/[1+(α—1)x] Α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蒸馏分离的难易程度。α愈大,挥发度差异愈大,分离愈易;α=1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 3.气液平衡相图 (1)温度—组成(t-x-y)图 该图由饱和蒸汽线(露点线)、饱和液体线(泡点线)组成,饱和液体线以下区域为液相区,饱和蒸汽线上方区域为过热蒸汽区,两曲线之间区域为气液共存区。 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相同,但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若气液两相组成相同,则气相露点温度大于液相泡点温度。 (2)x-y图 x-y图表示液相组成x与之平衡的气相组成y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平衡线位于对角线的上方。平衡线偏离对角线愈远,表示该溶液愈易分离。总压对平衡曲线影响不大。 二、精馏原理 精馏过程是利用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的原理进行的,精馏操作的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产生上升蒸汽。精馏塔中各级易挥发组分浓度由上至下逐级降低;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原因之一是:塔顶易挥发组分浓度高于塔底,相应沸点较低;原因之二是:存在压降使塔底压

建筑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建筑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判断 1、材料的横向变形系数(泊松比)和弹性模量E、剪切模量G都是材料固有的力学性质。 2、一对等大反向的平行力(即力偶)既可使物体发生转动,也可使物体发生移动。 3、铸铁试件压缩破坏是沿45度斜截面被剪断。 4、矩形梁危险截面的最大拉、压应力发生在截面的上下边缘处。 5、梁的合理截面是使大部分材料分布于靠近中性轴(梁的横截面与线应变=0的纵向面的交线)。 6、梁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图有突变。 7、忽略杆件自重,杆件上无荷载,荷载作用于结点上的杆件都是二力杆。 8、作用于弹性体一小块区域上的载荷所引起的应力,在离载荷作用区较远处,基本上只同载荷的主矢和主矩有关;载荷的分布情况只影响作用区域附近的应力分布,这就是圣维南原理。 9、轴向拉(压)直杆的斜截面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 10、铸铁和砖石、混凝土等材料的抗拉能力远小于抗压能力。 11、某T形铸铁梁最大弯矩为正(截面下侧受拉、上侧受压),该T形梁应该正放而不是倒放。 12、某矩形钢筋混凝土梁最大弯矩为负(截面上侧受拉、下侧受压),钢筋应该配置在截面的下侧。 13、杆件某截面内力反映的是该截面处两部分杆件因为外力作用发生小变形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内力成对出现、等大反向,因此求内力要用截面法。 14、构件的内力与横截面的尺寸大小和材料的力学性质都有关。 15、应力是内力的分布集度。 16、平面一般力系向平面内某点平移的简化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形:平衡状态、合力不为零、合力矩不为零。 17、各种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程度相同。 18、当某力的作用线通过某点时,该力对该点存在力矩。 19、因为杆件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的变形是小变形,所以求支座约束力和杆件内力时,杆件都使用原始尺寸。 20、杆件的稳定性是针对细长压杆的承载能力,此时稳定性要求超过强度要求。 二、填空 1. 理想弹性体模型包括四个基本简化假设:假设、假设、假设、线弹性假设;在变形体静力学分析中,对所研究的问题中的变形关系也作了一个基本假设,它是假设。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 双原子分子如:O2、H2、、…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4+… 阴离子:–、O2–、–、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2、2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42-、ˉ、3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2、—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和羧酸的羧基(—)。 (2)甲烷(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基本概念和原理导学案

基本概念和原理 复习方法指导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化学思维的细胞,是化学现象的本质反映。就初中化学而言,概念繁多(有近百个),要较好地掌握概念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概念的来胧去脉,掌握其要点,特别注意概念的关键词语。 2、要分清大概念和小概念,掌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概念分成块,串成串,纵横成片,形成网状整体,融汇贯通。 3、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化学概念的意义。 化学基本原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化学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要较好掌握这些理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理论的要点和涵义。 2、抓住理论要点和实际问题的关系,注意理论指导实际,实际问题联挂理论。 3、加强练习,深化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 知识结构梳理 溶液 混合物 浓溶液 稀溶液 溶解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守恒定律 可溶性碱 不溶性碱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无氧酸 含氧酸 氧化物 酸 碱 盐吸热现象 放热现象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结构简图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 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化合价 物质分类 变化 元素 原子 分子 离子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物理变化 化 学 变 化 组成结构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溶剂溶质

专题1 物质的微观构成 一、中考复习要求 1、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以及区别与联系,并能将它们进行区分。 2、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准确描述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基础知识回顾 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1、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第1章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而典型的例子(最短行军路线问题),引出有关动态规划的一些名词和记号,进而得到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 1.1 最短行军路线问题及标号法 问题描述:图1.1中给出一个行军路线网络,从A 点要走到G 点,中间要经过B 、C 、D 、……等很多点,各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今要求选择一条由A 点到G 点的最短行军路线。 图 1.1 这是个多阶段决策问题。从A 点到G 点可以分为6个阶段,从A 点出发到B 点为第一阶段。这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到B 1点;二是到B 2点。若我们选择到B 2点的决策,则B 2点就是第一阶段决策的结果,它既是第一阶段的终点,又是下一阶段(第二阶段)路线的始点。在第二阶段,再从B 2点出发,这时有三个选择,即对应于B 2点就有一个可供选择的终点集合{,,}。若选择由B 2C 3C 4C 2走到C 2为第二阶段的决策,则C 2就是第二阶段的终点,同时又是第三阶段的始点。类似地可以递推下去,直到终点G 点。我们可以看到,各个阶段的决策不同,所走的路线也就不同。现在要求:在各个阶段中选取一个恰当的决策,使由这些决策所决定的一条路线,其总距离最近。 下面我们利用“标号法”来求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注意到下面一个明显面重要的事实:如果某一条路线,如是最优路线,那么无论从该路线中的哪一点开始(如从D G F E D C B A →→→→→→221211点开始)到达终点G 点的那一段路线,仍然是从D 1点到达终点G 的所有可能选择的不同的路线的最优路线,称为由D 1出发的最短子路线。这一事实,以后我们称之为“最优化原理”。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从D 1点到终点还有另一条更短的子路线存在,那么把它和原来最短路线由始点A 到达D 1点的那部分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一条比原来最短路线更短的路线,而这是不可能的。 根据上面的事实,我们可以从后段开始逐段往前求最优子路线,从而得到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直线运动 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一个物体可以被看作质点的条件:①平动的物体; ②有转动,但相对研究的问题可被忽略;③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所研究的问题可被忽略。 3.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而被假定为不动的另一个物体称为参考系,又叫参照物。 4.坐标系:为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建立的,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长线, 种类有:一维坐标系、二维坐标系、三维坐标系等。 5.矢量和标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矢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且合成时遵循代数相加减原则的物理量叫标量。 6.位置、位移和路程 位置:物体在运动中每一时刻所占据的空间。 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质点位置变化时的轨迹长度叫路程。 位移和路程的关系:单向直线运动中路程=位移,其它情况路程>位移。 7.时刻和时间 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 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线段长度。 8.速度和速率 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v= 速率:速度的大小。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9.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方向:物体做加速运动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减速运动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总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变化量、该变量、增量,增加量、减少量。 10.状态量和过程量:与时刻或位置对应的物理量叫状态量;与过程有关的量叫过程量。 11.匀速直线运动: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又叫匀速运动。 12.匀变速直线运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或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13.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14.重力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 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 15.竖直上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基本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适用于各种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都为矢量式 速度公式2个 位移公式3个 推论2个 2.运动图像:包括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等。 重点需理解以下几方面: ①图像本身的含义并能根据图像准确说出物体的运动过程。 ②截距的含义。 ③斜率的含义。 ④交点的含义。

思修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要点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基本原理要点 1.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10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3.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p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糸,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糸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13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糸的基本内容. 5.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p14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基本概念 1.理想p21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P22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共同理想p2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

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基本概念、化学用语):(一)基本概念 1.分子 2.原子 3.离子 4.元素 5.同位素 6.核素 7.原子团 8.基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9.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0.溶解性 11.液化 12.金属性 13.非金属性 14.氧化性 15.还原性 16.挥发性 17.升华 18.稳定性 19.混合物 20.单质 21.化合物 22.酸 23.碱 24.盐 25.氧化物 26.同素异形体 (二)化学用语 1.四种符号 2.化合价 3.化学式 4.分子式 5.实验式

6.电子式 7.结构式 8.结构简式 9.原子结构示意图 10.电离方程式 11.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12.热化学方程式 其他概念 1.风化 2.催化 3.岐化 4.酸化 5.钝化 6.硬水软化 7.水化 8.氢化(硬化) 9.皂化 10.老化 11.硫化 12.裂化 13.酯化 14.硝化(磺化) 化学中常用计量 1.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分子质量 4.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5.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ˉ1或kg·molˉ1。6.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7.物质的量浓度 五.溶液 (一)分散系 1.分散系 2.四种分散系比较 (二)溶液 1.溶液:

2.饱和溶液、溶解度 3.了解几个概念: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基本原理 (一)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原理(氧化还原、电化学、周期律)1.基本概念 2.概念间的关系 3.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4.氧化性、还原性大小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能量的变化原理(能量、化学键)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3.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三)化学键和晶体结构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与氧化还原的交叉)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 2.分类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4.非电解质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一讲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用语 溶液 物质变化 物质组成、结构、分类 物质的性质 1.正确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抓住实质: 物质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物理变化 物质分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 <思考>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爆炸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3)石碱风化 (3)烧碱潮解 2.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的单质和另一 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思考>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1)Cl 2+2KI →2KCl+I 2 (2)CO+CuO →Cu+CO 2 3.复分解反应:(1)一般指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2)酸+碱的反应也称为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思考>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初三化学 复习讲座 线索:

(1)NaHCO 3+HCl →NaCl+CO 2↑+H 2O (2)CuO+H 2SO 4→CuSO 4+H 2O 4.氧化-还原反应: 狭义;有得氧(元素)、失氧(元素)的反应,得氧的物质(反应 物)为还原剂,失氧的物质(反应物)为氧化剂。 如: 2还原剂 几个概念: (1)还原剂具有还原性(H 2使CuO 还原),本身发生氧化反应(H 2 被氧化为H 2O ) (2)氧化剂具有氧化性(CuO 使H 2氧化),本身发生还原反应(CuO 被还原为Cu ) (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必须同时发生,不可能单独发生。 广义: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变化的反应即为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高 H 22O 化合价下降 所以元素化合价上升的物质(反应物)为还原剂,元素化合价下降的物质(反应物)为氧化剂。 <思考>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1)Na 2O+2HCl →2NaCl+H 2O (2)H 2+Cl 2→2HCl 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总结

高中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总结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 一、基本原理 1、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气温、光照、昼夜温差) 2、热力环流(低压、高压、山谷风、夜雨、海陆风、城市风形成的原理) 3、风向、风力大小判定的基本原理。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气温高低、日较差、年较差判定的基本原理;降水多少,季节、年际变化,雨季长短判定的基本原理;光照强弱判定的基本原理。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非季风季候)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 7、中国气温(1月、7月)的分布规律;中国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中国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中国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8、中国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9、天气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现象(刮风、阴雨、晴朗、沙城暴、降温、升温)之间的关系。 10、水循环的过程。(从自然角度解释干旱,洪涝,湖泊盐度的大小,湖泊水位变化,河流的补给水源,河流流量大小,河流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 1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基本原理; 12、河流航运价值大小、水能资源丰欠程度评价的基本原理; 13、世界洋流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气候(气温、降水、雾)、渔场、航运、环境污染)的影响。 12、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分析原理。 1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释地理现象的理论基础)。 14、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5、农业区位要素选择、描述的一般原理; 16、农业生产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流体流动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流体流动–––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一、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2112z z g p p -+=ρ 或 gh p p ρ+=0 注意:1、应用条件: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的流体。 2、压强的表示方法:绝压—大气压=表压 表压常由压强表来测量; 大气压—绝压=真空度 真空度常由真空表来测量。 3、压强单位的换算: 1atm=760mmHg=10.33mH 2O=101.33kPa=1.033kgf/cm 2=1.033at 4、应用:水平管路上两点间压强差与U 型管压差计读数R 的关系: gR p p A )(21ρρ-=- 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液体,维持等压面的条件必须时静止、连续和同一种液体。 二、定态流动系统的连续性方程式––––物料衡算式 常数常数=====≠ρρρρuA A u A u w s A 222111, 常数常数======uA A u A u V s A 2211,ρ 21221221///, d d A A u u A ===圆形管中流动常数ρ 三、定态流动的柏努利方程式––––能量衡算式 1kg 流体:f h u P gZ W e u P gZ ∑+++=+++2 2222111ρρ [J/kg] 讨论点:1、流体的流动满足连续性假设。 2、理想流体,无外功输入时,机械能守恒式: 3、可压缩流体,当Δp/p 1<20%,仍可用上式,且ρ=ρm 。 4、注意运用柏努利方程式解题时的一般步骤,截面与基准面选取的原则。 5、流体密度ρ的计算: 理想气体ρ=PM/RT 混合气体 vn n v v m x x x ρρρρ+++= 2211 混合液体 n wn w m w m x x x ρρρρ+++= 2211 上式中:vi x ––––体积分率;wi x ––––质量分率。 6、gz ,u 2/2,p/ρ三项表示流体本身具有的能量,即位能、动能和静压能。∑h f 为流经系统的能量损失。W e 为流体在两截面间所获得的有效功,是决定流体输送设备重要参数。输送设备有效功率N e =W e ·ωs ,轴功率N=N e /η(W ) 7、1N 流体 f e H g u g p Z H +?+?+?=22ρ [m] (压头) 222222211 1u P gZ u P gZ ++=++ρ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