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信用评级现状研究分析

国内外信用评级现状研究分析

国内外信用评级现状研究分析
国内外信用评级现状研究分析

目录

一、信用评级概述 (2)

1.1 信用评级的涵义 (2)

1.2 信用评级的作用 (2)

1.3 信用评级的原则 (3)

1.4 信用评级的分类 (4)

1.5 信用评级的方法 (5)

二、国际信用评级现状及主要评级机构 (7)

2.1 经济复苏格局下的全球主权信用风险 (7)

2.2 美国信用评级体系及其主要评级机构 (9)

2.2.1 信用评级的起源与发展 (9)

2.2.2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 (10)

2.3欧洲信用风险现状及其主要评级机构 (16)

2.4 亚洲信用风险现状及其主要评级机构 (18)

三、国内信用评级现状及主要评级机构 (19)

3.1 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 (19)

3.2 国内主要评级机构 (21)

3.3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主要评级对象 (24)

3.4 外资评级机构进入情况 (26)

3.5 国内评级市场的管理现状 (26)

3.6 国内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 (27)

四、微观经济体信用风险及评级 (28)

4.1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28)

4.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30)

4.3信用评级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32)

4.4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构建 (33)

一、信用评级概述

1.1 信用评级的涵义

信用评级是专业,独立的评级机构或部门,根据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以评级事项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有关标准化的规定为依据,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对评级对象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对这些评级对象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评价,并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将这些意见向市场公开,达到为投资服务的一种管理活动。[1]

1.2 信用评级的作用

在完善的现代金融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不管对于投资者还是监管部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是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对于金融市场的所有参与者与监督者,信用评级的共同作用是:

(1)有效揭示风险,为市场各参与者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持

信用评级的最基本的功能是揭示风险,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定性定量的信息,对受评对象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进行分析评价,并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向评级报告使用者揭示可能的风险,便于使用者根据评级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其中市场参与者既包括投资者,市场主管部门或政府,也包括被评级主体、债券发行人或借款人。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诞生和随后的发展来看,伴随着资本市场迅速发展,通货膨胀加剧、利率上涨及随之而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还有金融创新,金融市场的复杂程度加大,以上诸多原因,都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日益严重。在投资过程中不管个人投资者还是企业投资主体,都需要专业化的评级机构为其服务,减低投资成本和风险。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不对称日益严重,使得投资者需求依靠评级结果提供决策的依据和支持。

(2)降低融资成本的工具,促进被评级者改善经营

在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中,企业发行债券及贷款都要进行信用评级。企业信用评级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甚至是企业能否进入资金市场。较好的信用评级结果,能获得金融机构的优先支持,在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等方面可以得到优惠的待遇,央行可以规定对获得高等级信用证的企业,各金融机构可优先贴现,优先办理再贴现,特别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在未来几年实行后,资信等级高的企业,融资成本将会大幅降低。而且履

约能力强、评级级别高的企业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现在对于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都需要对其进行信用评级,例如企业债券发行时要在大众媒体上公告其资信等级,贷款企业资信等级要登录“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这些关于信用等级的公示及查询本身就对企业有一定压力,将促进企业为获得优良等级而改善经营管理。从资信机构的评价中,企业还可以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改善。

(3)协助政府对金融、资本市场监管,维护信用经济的发展

对于资本金融市场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助于了解企业资信状况和行业经济动态,对于市场中的金融行为监管以及金融风险加以防范和控制。以客观的信用评级情况设置“门槛",区别企业优劣,使得“劣质”企业被淘汰,退出市场。一个行业的信用等级情况还可以为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制定参考依据。现在,由于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没有可信度较高的评级业,给我国信用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由政府引导和监管,完善信用评级业,有利于维护及促进我国信用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深化。

(4)信用评级结果能为市场的参与各方共享,节约社会资源

现在在我国,银行的内部评级,债券发行所必须的评级,以及其他投资者需要对公司进行发达评级,信用评级各子市场彼此独立,信息不能共享,市场上部分评级对象,出现了重复评级,浪费资源的情况。各个评级者的专业性及科学性也难以得到保证。评级机构的服务对象范围较窄,且评级结果没有连续性。如果能开展广泛而统一的评级体系,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均可以节约社会资源。

1.3 信用评级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在评级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评级资料的真实、准确,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核实评级基础资料的真实性。

(2)独立性原则

评级人员在评级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原则,不能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要根据基础资料独立做出判断,运用自己的资料客观、公正、科学的做出判断。

(3)一致性原则

所采用的评级基础资料、指标口径、评级方法、评级标准要前后一致。

(4)谨慎性原则

在评级过程和评级结果分析时,应保持谨慎态度,特别是在对定性指标打分时,要谨慎给分,在分析时,对影响企业的潜在风险应准确判断,对某些指标的极端情况应进行深入分析。

(5)简洁性原则

信用评级以简洁的字母数字组合符号揭示企业的信用状况,是一种对企业进行信用评判的简明工具。

1.4 信用评级的分类

信用评级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信用评级体系,种类日趋繁多,各种信用评级相互交错,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单一的分类标准已经无法全面正确地认识现代信用评级体系。目前,信用评级可以从评级主体与受评对象的关系、评级对象、主动被动性等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1、按照评级主体与受评对象的关系,信用评级可以分为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

(1)外部评级。指由独立的第三方,一般为信用评级机构,对受评对象进行的信用评级。评级结果向社会公布。评级机构因为独立于受评对象和投资人之外,不受他们的干预,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受评对象的真实信用情况,因此评级结果比较有权威性。

(2)内部评级。由信息使用者对受评对象进行的信用评级。多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部评级,是指商业银行在满足监管当局规定的一系列监管标准的前提下,利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确定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要求的方法。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可以帮助银行挑选优质客户,减少风险。但是,银行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价只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手段,评级结果只能由银行自己使用,而不能向社会公布。

2、按照评级对象划分,信用评级主要有三种: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经济组织信用评级和对各种金融工具的信用评级。

(1)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是对一个国家资信情况的评价。它要根据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对外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外汇储备、外债总量及结构、财政收支等多方面信息对一国中央银行及该国中央政府偿还外债的能力及意愿做出评价。这种等级并不是直接对政府信用的评价,而是通过这种等级评价,反映该国偿还其全部对外债务的能力,这些债务包

括公共事业和私人的借款。根据“国家主权上限"原则,一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上限一般不能超过该国的主权等级。

(2)按照经济组织的性质,信用评级又可细分为三大类:①公司企业信用评级,主要分析公司的资产状况、负债偿还能力、发展前景、经济交往中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情况及领导水平等。②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主要分析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债务负担情况、呆账及贷款损失情况、金融法规政策遵守情况、业务经营及财务盈亏状况等。③公用事业单位的评价。主要分析公用事业公司的资金运营状况、财务状况、资产结构和前景展望等。

(3)对各种有价证券进行的信用评价。即对有关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发行的各种长期和短期债务工具违约的可能性以及违约发生后可能损失的严重程度的预测和评价。长期的债务工具包括各种信用债券、抵押债券、中期票据、可转换债券、保险单、长期银行贷款等等;短期债务工具包括与商业票据有关的信用工具以及短期银行贷款等。

3、按照信用评级机构与受评对象是否存在委托关系,信用评级还可分为主动评级和被动评级。

主动评级是评价机构在没有接到评级委托的情况下,主动对有价证券或经济组织进行评价。例如,即使无人邀请,标准普尔也为所有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且在美国市场中需缴税的证券进行评价。被动评级是指评级公司受有价证券发行者的委托,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

1.5 信用评级的方法

信用评级的方法是指对受评对象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判断优劣的技巧,贯穿于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全过程。信用评级不是简单的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指标体系,对评级对象的偿债能力和信誉程度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分析和判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信用评级的方法要力求科学、谨慎,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要注意各种评级方法的相互配合,综合运用。

1、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分析基本因素的两种方法,定量分析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数据为分析基础通过数学模型来测定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进行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内部及外部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也就是评估人员根据其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对评价对象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对照评价参考标准,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定性评价结论。在信用评级过程中要两种方法配合使用。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经营效益等多可量化,因此多使用定量分析,根据企业所属的行业类型,用一套有针对性的指标来计算。而公司所处行业的前景、组织形式、管理人员素质等很难量化,就需要靠评级人员的主观经验来进行定性分析。只有在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果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对企业信用等级的正确评价。

2、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对受评企业的历史指标和定量数据进行考察和分析,能够对企业一段时期内的信用状况做出准确判断。同时,信用评级也要根据受评对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因此为了保证评级的准确性,必须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根据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经济状况的变化不断调整信用等级。只用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才能保证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3、实地考查与专家咨询

实地考查是为了确保定量分析资料和定性分析的基本因素的真实性,专家咨询是为了保证定性分析的科学性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信用评级中所使用的资料是由评级对象提供的,评级对象应该保证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但是因为评级资料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评级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评级人员要进行实地考查,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信用评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分析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分析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真实与科学,为了对其工作进行监督,专家咨询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4、综合分析与单项评价

信用评级是一个综合的评价行为,某个单项指标不能说明评级对象的信用情况,但每个单项评价的准确性是最终评价准确性的基础。因此,综合分析必须在每个准确的单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权衡轻重,分析趋势,做出最终评价。故综合分析与单项评价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二、国际信用评级现状及主要评级机构

2.1 经济复苏格局下的全球主权信用风险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进入到“后危机时期”的复苏阶段,但进度上表现不一,根据IMF的划分,美国等国家处于“中速”复苏,金融市场的效率得到逐步恢复,在新能源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逐步进入到上升周期,但经济形势不够稳定,经济增速也尚未进入潜在增长率的区间;欧盟、日本等国家(集团)仍处于危机风险的消化期,债务危机继续蔓延的风险得到控制,但危机的消化仍有赖政策和经济的双重支撑逐步完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力量尚未形成,巨额的银行风险资产和政府债务仍未有效化解,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处于“低速”复苏期。

在全球经济低速复苏的大格局下,世界经济改善的步伐十分缓慢,而且充满不确定性,受此影响,全球信用环境呈现恶化的趋势,国家主权信用级别重心下移。

具体而言,全球国家主权信用状况呈现结构性分化的特点:

以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国际货币地位或者资源丰富等因素使得其信用状况在本轮危机后虽然有所弱化,但总体保持相对稳定。

欧洲方面,南欧和北欧国家的信用状况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以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希腊为代表的南欧高福利国家,由于资产泡沫破裂、产业空心化、债务水平持续攀升和长期依赖外国资本等因素,受欧债危机冲击严重,信用环境不断恶化;而以德国、丹麦和荷兰为代表的北欧中心国家依然具有很强的经济竞争力和强大的财政实力,但面对整个欧元区的系统性风险,其个体的信用状况还是受到南欧国家负面溢出影响而弱化。

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受本轮经济危机感染,内部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压力,外部面临经济再平衡和资本外逃的风险,经济增速放缓。但总体看来,新兴经济体的信用状况在经济危机以来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表现较好。中长期来看,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财政整顿、去杠杆化、削减赤字、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再平衡等目标的实现,将为全球国家信用环境改善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一国金融市场乃至国家经济安全及主权的重要作用。

信用评级业从产生到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国际。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这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着国际评级市场,垄断了评级业务的95%。而三大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在经济危机的预警方面发挥作用,反而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中,对一些经济体大幅度降级,导致危机加剧。总的来说,三大评级机构代表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他们凭借掌握的信用评级标准、方法等,给予美国等与其利益一致的发达国家以较高的信用等级,大幅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而给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较低的信用等级,暗中侵蚀其的债权利益。

一直以来,欧盟没有建立和明确自己的信用评级体制。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盟宣布要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从而摆脱长期以来欧洲的评级市场由美国三家机构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打破美国在国际评级领域的垄断地位。2010年评级机构“科法斯”向欧洲证券监管委员(CESR)提出专营企业评级机构资格注册申请,目标是成为欧洲首家全球性评级机构。这表明欧盟国家对国际评级话语权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更进一步,也是对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进行的大胆尝试。亚洲的信用评级行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掌握评级话语权对于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制度构建着重培育本国评级机构对资本市场定价权的掌控能力,避免将本国处于起步阶段的评级业完全推向市场,使本国评级业完全被美国的评级机构收购或击垮的危险境地。即使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不得不开发本国信用评级市场的,也通过种种手段,例如国外评级机构和本国评级机构双评级等方法,限制外国评级机构对本国评级市场的垄断。

我国信用评级业萌芽的时间与亚洲其他国家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信用评级产业也开始萌芽发展。1992年10月,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证券评估机构。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国外的评级机构纷纷进驻我国,中诚信、联合资信都接受了外资公司的参股,上海新世纪也和美国标准普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金融危机之后,国外评级机构遭受到广泛的质疑,于此同时。我国信用评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中国民营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发布中国首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这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这是我国第一个民营评级机构走向国际化的尝试。在报告中,大公国际给予美国、英国、法国等18个国家的评级,均低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相反,对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9个国家,则给予了高于三大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对这一评级结果均表示不能认同。大公国际向着成为国际化

评级机构的方向不断努力,已经两次申请进入美国市场,而均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延期批准"的阻止,这是美国在实施评级主权的保护主义。

2.2 美国信用评级体系及其主要评级机构

2.2.1 信用评级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信用评级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与资本市场融资活动密切相关的。20世纪初,工业化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增长,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货运需要,铁路运输系统要筹资增加新路线,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是许多公司的选择。面对良莠不齐的众多债券,投资者很难判断和比较它们的信用风险。

针对这种情况,1890年,当时正在从事编写美国公司财务信息手册的约翰·穆迪先生(John Moody),创办了穆迪评价公司,首先对铁路债券的信用进行了评级。1909年,约翰·穆迪在其出版的美国铁路公司投资分析信息手册中,发表了首次评价情况,对每一家公司的债券进行了评价,并在手册中排列了各种债券的评价等级,受到了投资者普遍欢迎。此后,约翰·穆迪的金融信息手册中评价的内容和范围越来越宽,从对铁路公司及其债券评价,扩大到了对工业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以及他们所发行的债券的评价。1918年以后还扩大到了对外国政府在美国发行的政府债券的评价。面对巨大的需求市场,其他信用评级公司也相继出现。

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经济增长较快,违约情况很少,因此市场对信用评价的需求较少。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大批美国公司破产,债券无法偿还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这次的教训使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真正感受到风险,开始意识到信用评级对保护投资者的重要作用。因此,从那以后,投资者依靠信用评级来衡量投资对象的风险水平,监管部门也将评级结果作为投资准则来限制养老基金等的投资对象。评级结果也成为影响债券定价的重要因素。

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严重的衰退滞涨阶段,债券市场遭受了高通胀和信用风险的双重冲击,公司利润下降,制造商消减生产。深受经济循环周期影响的宾夕法尼亚州中央铁路公司因不堪承受沉重的财务压力,申请破产保护,成为当时美国金融史上最大的倒闭事件。该公司破产时,尚有16亿美元的债券和1.25亿美元的商业票据没有偿付。虽然市场已经开始认识到信用风险的与日俱增,但在“宾州中央铁路公司破产案"发生之前,商业票据市

场实际上被视为没有风险。虽然发行公司中明显的存在信用差别,评级机构几乎为所有的商业票据发行者都标识最高等级。宾州中央铁路公司的破产使投资者意识到信用质量的问题,而发行公司也力争与他们认为“较差的"信用有所区别,市场对资信评估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标志着现代信用评级业的开始。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美国债券发行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商业票据发展迅速,在市场上取代了传统上由银行扮演的对企业的短期贷款者角色。至此,信用评级已经成为不断发展和具有更大风险性的资本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信用评级行业逐步走向成熟,主要评级机构除对各类债券、基金、商业票据等金融工具进行评级外,还对企业、金融机构、国家主权进行评级。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国际等公司通过兼并和收购,确立了在行业内的主导地位,并开始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2.2.2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

美国是世界上信用最发达的国家。由于既有完善、健全的管理体制,又有一批运作市场化、独立、公正的信用服务主体,使得信用交易成了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交易手段,在这一信用交易运转体系中,信用评级机构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目前美国的信用评级体系由资本市场的信用评级、商业市场的信用评级和消费者信用评级组成。在每类评级市场上的评级机构都比较集中。在资本市场上,由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和惠誉国际(Fitch Rating)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公司进行信用评级;邓白氏公司(Dun&Bradstreet)是商业市场上的主要的信用评估机构,为商业企业进行交易、或者向银行贷款时提供信用调查和评估服务;全联公司(Trans Union)、Equifax公司和益百利公司(Experian)是消费者信用评估机构,专门提供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情况。

美国三大主要评级机构介绍如下:

1、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是1900年由约翰·穆迪创立的,公司创办第一年出版了《穆迪工业及各类证券指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909年,穆迪公司出版了一本分析各家铁路公司及其未偿清证券的刊物,其中提供有关这些证券的相对投资质量的简明结论,并用英文字母作为评级符号来表达他的结论,自此以后,穆迪就开始了分析美国各铁路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事业,成为首位对公众市场证券进行信用评级的分析家,到了1913 年,穆迪扩大所分析公司的范围,进而对工业企业及公共事业进行评价。现在,穆迪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信贷评级

机构,提供信用评级、调查研究、风险分析等服务。截至2008年,穆迪为全球约2,400个机构的9,300个客户提供服务,评级和债务分析覆盖100个主权国家、12,000个公司债券发行者、29,000个公共金融债券发行者以及96,000个结构性金融债务。在全球约有3,000名雇员,其中包括1,000多位分析师。穆迪的客户包括公司和政府证券发行者,以及机构投资者、存款人、债权人、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2]除了评级工作外,穆迪也为全球投资者发表信贷研究报告,穆迪发表的研究报告有百多种,范围涵盖对主要发行机构进行的深入研究、行业剖析、特别评论及摘要信贷意见期刊。此外,有关已获得评级的证券,其发行机构的详尽资料及相关评级的理据摘要,都会在穆迪各种信贷刊物上刊载,这些研究刊物涵盖保险业、公用事业、投机级别票据、银行及全球信贷研究。

自1998年以来,穆迪己对中国政府的债项给予评级并对外发布。穆迪于2001年7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开拓中国业务。穆迪于2003年2月成立全资附属公司——北京穆迪投资者服务有限公司。穆迪在中国开展企业融资评级业务、金融机构评级业务、项目及基建融资评级业务、主权风险服务、结构性融资服务、管理基金服务、保险评级服务。[3]在近百年的信用评级历史中,穆迪公司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全球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其权威性已经得到世界公认。穆迪信用评级的核心是充分揭示和预警风险,结合受评对象的具体情况,对影响其未来偿付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在信用评级的分析过程中,穆迪一贯反对单纯依靠数学模型和财务指标进行评级,或是用固定的公式去限制评级人员的分析和判断;主张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强调对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的了解和把握,强调同类企业的对比,注重评级人员经验的积累和专家的综合判断。[4]穆迪的评级业务涉及国家主权评级、美国公共金融信用评级、银行业信用评级、公司金融信用评级、保险业信用评级、管理基金以及结构金融信用评级等几大方面,现分别作简单介绍:

(1)国家主权评级

与标准普尔和惠誉相比,穆迪更擅长主权评级。穆迪认为国家政局稳定是主权信用评级的重要基本因素,该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及前景、财政状况、货币政策、政府是否采取积极的改革措施等都是穆迪在确定国家主权等级时要考察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经济增长前景被视为影响一国的主权等级的更重要因素。

(2)美国公共金融信用评级。

美国公共金融主要是指由美国州、市、县及公共学区等发行的债券,穆迪对公共金融进

行信用评级,主要考察地方经济增长前景及政府的财政状况,同时对期限不等的市政债务,还要根据长短期信用风险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因素。

(3)银行业信用评级

穆迪对银行的财务实力进行评级时主要考察资产负债表、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及从股东(或母公司)处获得的支持程度、核心盈利能力及信贷计划、风险资产水平等。所在国整体经济环境是银行业务得以发展的基础。另外,行业竞争程度等也是评级前景的重要依据之一。

穆迪在确定公司金融评级时主要考察公司财务风险及运营风险、现金流及现金流前景、财务弹性及预期财务杠杆、资本支出水平、核心盈利能力、长期盈利能力、行业景气程度及发展前景。另外还有遵守财务契约方面的能力及债务违约历史。其中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前景是公司短期及中期财务基本面的决定因素;现金流水平则是公司偿债能力的保证,其中债务保障比率是穆迪主要考察指标之一。

(4)保险业信用评级

穆迪对全球主要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及金融担保公司等都要进行信用评级,以反映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赔付能力和向投资者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保险公司的毛保费收入水平、综合赔付率等是穆迪评级时考察的重要内容。

(5)管理基金信用评级

穆迪从1989年开始对固定收益共同基金投资组合及其它集合投资工具进行信用质量及相对市场波动性评估。穆迪对基金进行的信用评级主要是对基金流动性水平的评级,即基金的投资质量及满足投资人回报的能力。穆迪根据基金公布的投资对象及策略、基金持有资产的信贷价值及基金的管理风格来确定基金的信用等级。此外,评级时还研究和分析基金的规章制度及操作程序以及有关当地的法律及监管制度,包括监管披露、基金信息的发布以及基金涉及的已决诉讼及未决诉讼等。

(6)结构金融信用评级

针对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资产支持证券(ABS)、商业抵押支持证券(CMBS)、住房抵押支持证券(RMBS)、综合抵押担保债权负债/衍生品(CDOs/Derivatives)等以资产或第三方信用为抵押的证券进行的信用评级就是结构金融信用评级。对结构金融信用评级要考虑担保抵押品的质量、涉及交易的现金流结构以及法律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对于最常见的资产支持证券的评级主要考查资产池的表现及预期表现、资产池的信用质量及流动性、证券的结构特征及法律保护提供的信用增强等。

(7)工业企业的信用评级

对工业企业的信用评级,穆迪公司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即:行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和监管环境、管理层素质和其承担风险的态度、公司经营和竞争地位、财务状况和流动资金来源、公司结构框架、母公司担保支持协议、特发事件风险。同时还要根据公司提供的3-5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数据,通过收入分析、倍数范围分析、资产效率分析、资产和资本总额的收益率、现金流量/投资分析、现金流动比率、资本化总量、已调整的资本总额、已调整债务分析、经营部门数据/关键经营财务状况、其他举债经营比率等定量分析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2、标准普尔公司

作为著名的金融市场信息供应商,标准普尔是全球重要的信用评级、指数服务、投资研究、风险评估和数据服务来源。标准普尔向决策者提供其所需的各类信息,作为决策的信心保证。其历史可追溯到1860年亨利·V·普尔的《美国铁路与内河航运史》在美国出版。该书是现代股票报告和分析行业的开山之作,对当时美国发展最快的行业进行了研究。1941年,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局合并成立标准普尔公司。目前,标准普尔在23个国家拥有大约8500名雇员,在100多个国家为大约32万亿美元的债务证券提供了评级。单在2007年,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机构就发布了51万个评级,其中包括新评级和评级调整。与标准普尔指数直接关联的投资资产在1.5万亿美元以上,有5万亿美元以上的资产以标准普尔指数为基准,超过了其他所有指数供应商规模之和。标准普尔全球1200指数涉及31个市场的证券,约涵盖了全球市场资本额度的70%。[4]

标准普尔是创建金融业标准的先驱。它首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评级:证券化融资、债券担保交易、信用证、非美国保险公司的财政实力、银行控股公司、财务担保公司。股票市场方面,标准普尔在指数跟踪系统和交易所基金方面同样具有领先地位。另外,该公司推出的数据库通过把上市公司的信息标准化,使得财务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多范畴比较。标准普尔一系列的网上服务为遍布全球的分析、策划及投资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协助。

2003年12月,标准普尔在北京建立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开始提供全面的产品与服务,帮助客户完善投资及信用决策。2006年1月,标准普尔获批在北京设立外商独资企业(WOFE)。2006年2月标准普尔与中信证券成立了指数合资公司“中信标普指数服务公司”。

标准普尔公司认为信用评级是艺术,不是科学,有方法没有公式,需要许多主观经验判断。因此在信用评级的方法上,标准普尔公司始终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各

种因素分析和专家意见得到最终评级结果。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分析和预测的核心是对评级对象的风险揭示,其评级指标体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产业风险分析。

产业风险是进行信用评级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为企业所处的产业风险将决定企业整体的经营风险。首先是对于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要分别对待。虽然有些新能源开发等高科技企业目前可能出于亏损状态,但是新能源开发属于朝阳产业,它的增长潜力是无限的,因此将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企业信用等级有正面影响。反之,夕阳产业将使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必然加大企业的风险。其次,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也是影响其信用等级的重要因素。同一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技术开发力量、销售比率在同行业中的地位等因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的强弱和在产业内的地位的高低,因此也是产业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

(2)财务风险分析。

标准普尔的财务风险分析主要是考察受评对象的获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销售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是最能体现获利能力的指标;营运资金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产品与市场状况、技术、成本效率、战略与经营管理能力、清算价值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EBITDA /总利息(EITDA为息税折旧摊销前收益)、FOC/债务总额(FOC为自由营运现金流)、FFO/债务总额等现金流比率可以用来衡量偿债能力。

(3)其它风险分析。

除了上述风险,受评对象所处的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主权国家的信用等级、企业的规模、内部的管理等也是标准普尔进行信用评级时要分析和考察的内容。

以上这些分析是相互联系的,标准普尔要根据综合各种分析最终确定受评对象的信用等级。

3、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惠誉国际是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是唯一的欧资国际评级机构,总部设在纽约和伦敦。在全球设有50多个分支机构和合资公司,为超过100个国家的实体提供服务。1913年12月24日由John Knowles Fitch成立的惠誉出版公司是惠誉评级的前身。它拥有《惠誉债券手册》(Fitch Bond Book)和《惠誉股票和债券指南》(Fitch Stock and Bond Manual)等出版物。1924年惠誉发明了“AAA”到“D”评级体系。1975年,惠誉成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批授予“国家认定的统计评级组织(NRSRO)”资格的三大评级机构之一。

1997年,惠誉与总部设于伦敦的IBCA信用评级公司合并,扩大了惠誉在全球范围的市

场份额,尤其是银行、金融机构和主权的评级业务。合并之后,惠誉成为法国FIMALAC.S.A.的全资子公司。2000年4月,惠誉收购了总部设在芝加哥的Duff & Phelps信用评级公司,又于同年收购Thomson集团下的BankWatch评级公司。2005年收购了Algorithmics公司;美国赫斯特出版集团(Hearst Corporation)于2006年收购了惠誉集团20%的股份。[5] 2005年4月30日惠誉(北京)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在中国注册,从事信用评级、信息收集、分析和研究工作。

4、信用评级等级符号

信用评级符号是对信用评级结果的简单明了的表示方式,投资者或者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不同的符号一目了然的了解评级对象的信用风险,因此自1909年穆迪公司推出信用评级符号以来,一直备受青睐,几乎成为所有评级机构表示信用等级的方法。[6]三个机构信用评级等级符号对比表如下:

表2-1:穆迪/标普/惠誉短期信用评级等级符号对比表

表2-2:穆迪/标普/惠誉长期信用评级等级符号对比表

2.3欧洲信用风险现状及其主要评级机构

欧洲的信用评级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欧洲金融管制的放松,跨国投资行为增加,欧洲信用评级的需求开始增长。但是欧洲各国未对评级市场的准入进行任何限制。美国三大评级机构陆续在上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在欧洲的主要金融中心设立了分支机构,并迅速在欧洲信用评级市场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到2010年,在欧盟27国之中,大约有50家各类评级机构,约有一半的评级机构是三大评级公司的附属公司,其他本土机构无论是资产规模还

是市场占有率都远远不能与之抗衡。

在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欧盟轮值主席提出对信用评级业行业由美国评级机构垄断的质疑,提出加强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各国领导人也纷纷同意。2009年11月通过了《信用评级法规》,就评级监管在欧盟层面的协调机制做出了规定,首次明确了监管机构、评级准入和具体的监管机制,主要是增加评级的透明度和防止利益冲突。2010年4月30日,欧盟宣布要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从而摆脱长期以来欧洲的评级市场由美国三家机构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打破美国在国际评级领域的垄断地位,这表明欧盟国家对国际评级话语权重要性的认识。[7]

科法斯集团1946年由法国政府发起,法国各大银行与再保险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专业从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和保障业务,总部设在巴黎。主要从事信用保险业务,拥有全球商业出口信用保险25%的市场份额。1992科法斯集团进入英国和意大利(通过Viscontea Coface 公司)市场,开始拓展国际市场,于1996年在德国(AK Coface)和奥地利(KV Coface)的公司分别收购了本土的公司。2005年,收购南非信用保险公司CUAL和立陶宛信用保险公司LEID,并成为以色列商业信息公司BDI的主要股东。2006年,收购美国领先的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公司Newton&Associates Holding Company,之后入股意大利领先的商业资信提供商Cerved 公

司,并于同年收购康帕斯在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三地的分公司。

2010年科法斯向欧洲证券监管委员(CESR)提出专营企业评级机构资格注册申请,目标是成为欧洲首家全球性评级机构,这是科法斯发展成为国际化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大胆尝试。科法斯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在1999年的时候获准从事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的本地信用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2001年,科法斯(上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为在华公司提供信用管理服务。2003年,科法斯信用保险公司北京代表处成立,协助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推出中国国内贸易短期信用保险,为在华企业提供应收账款保障服务。康帕斯(中国)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科法斯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提供康帕斯市场营销信息服务,在信用评级领域发展不多。

科法斯的国际化发展多为通过收购欧盟境内的保险和信用评级公司,其业务主要放在信用保险方面,现在在欧盟的积极支持之下大力发展信用评级业务,在欧盟境内获得极大的政策支持,发展势头强劲。

另外,欧洲主权债务爆发后,欧洲国家和欧盟的领导人都在不同场合批评过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欧债危机中的推波助澜作用;为消除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这种负面影响,欧洲议会

已于2012年6月19日通过建立欧洲地区区域信用评级机构的决议。

2.4 亚洲信用风险现状及其主要评级机构

亚洲国家普遍限制国外评级机构,同时注重培育本土有影响力的权威评级机构,使其获得技术上的不断提升,从而能够胜任揭示本国信用风险的职责。普遍采用培育1-2家本土的权威评级机构拥有评级市场的主导权的方法。在评级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大部分亚洲国家对评级业都有相应的监管制度,有些国家的监管法规还较为系统全面。

亚洲地区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是1975年成立的13本债券研究所(Japan Bonds Research Institute)。之后,各国均设立了信用评级机构。亚洲地区的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如下表:

表2-3 亚洲地区的主要信用评级机构

一些亚洲国家在评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掌握评级话语权对于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制度构建着重培育本国评级机构对资本市场定价权的掌控能力,避免将本国处于起步阶段的评级业完全推向市场,使本国评级机构处于被美国三家机构收购或击垮的危险境地。通常采取的做法主要是严格控制外资进入评级领域并限制其控股比例、准入条件和评级范围,这主要表现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俄罗斯。例如,在日本,美国评级机构的市场占有率没有超过20%,日本规定企业评级必须有一家本土评级机构出具评级报告;韩国虽因美国压力最终不得不开放国内评级市场,但通过立法对国外评级公司的进

入设置了许多技术性障碍——必须有三年以上在当地的评级历史、拥有完备的当地企业数据库、拥有必要的雇员等,否则不予认可评级资质;马来西亚在2007年明确规定,只有债券以外币发行才可以接受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即以本币发行则必须接受马来西亚本土评级机构的评级;[8]在俄罗斯,虽然因特法克斯评级公司是俄罗斯最早和最大的评级机构,但因其由穆迪控股意欲打入俄罗斯评级市场,监管机构一直不认可其评级资质。

在限制国外评级机构的同时,这些国家都注重培育本土有影响力的权威评级机构,一使其具备内生资本的能力获得技术上的不断提升,从而能够胜任揭示本国·信用风险的职责,例如上述国家普遍都是培育1.2家本土的权威评级机构拥有评级市场的主导权。在评级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大部分亚洲国家对评级业都有相应的监管制度,有些国家的监管法规还较为系统全面,如韩国、日本、印度等。印度是最早颁布对信用评级机构全面监管政策的国家之一,监管机构对信用评级公司监管的法律依据是1999年印度证券与交易局(SEBI)颁布并生效的《1999年SEBI(信用评级机构)法令》,该法令确定了信用评级机构的登记制度,并授予印度证券与交易局以很大的监管和处罚权力。韩国一直对信用评级机构实行严格的监管,其财政经济部下属的金融监管委员会是信用评级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对于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依据四部法律,即《信用信息使用和保护法》、《信用信息使用和保护法执行令》、《信用信息企业监管规定》和《信用信息企业授权和特许经营指南》。[9]

亚洲评级公司无论在规模还是评级方法评级体系上,都与三大评级公司有着很大的差距,现在最主要目标还是维持国内市场,防止美国评级机构的渗透,无力向国际市场发展。

三、国内信用评级现状及主要评级机构

3.1 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和规范和债券市场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1987年是信用评级行业诞生元年,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伴随企业债评级的需要相继涌现。进入新世纪以后,债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品种渐趋丰富,监管也更趋规范,这些都为评级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信用评级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1987-1991年)

1987年,《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央行和国家体改委提出组建信用评级机构的

构想。信用评级机构随后在各地涌现,多为人民银行系统相关部门建立。1988年,首家非金融系统信用评级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打破了信用评级市场的格局。1989年前后,人民银行着手整顿金融秩序,清理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所设立的信用评级公司全部被撤销,相应的信用评级业务划归其下属的信誉评级委员会办理。

(2)探索阶段(1992-2000年)

199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明确将债券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发行审批的必要程序,有力地推动了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扩容,从而为债券评级机构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一大批非金融系统信用评级机构相继涌现,国内的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如大公、新世纪、中诚信、福建省信用评级委员会(联合资信的前身)等就是在这个阶段成立的。此后,国内的信用评级业务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评级技术也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大量涌现的评级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评级市场的混乱。为了整顿评级市场,规范评级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发布了《关于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等机构从事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业务资格的通知》,对于评级机构进行了筛选和市场准入认定,初步确认了9家信用评级机构从事全国范围内债券信用评级的业务资格。

(3)初步发展阶段(2000-2004年)

200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五”规划提出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此后信用评级在征信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市场所认识。同时,债券市场相继推出新产品。面对新情况,各类监管机构从业务角度将信用评级机构纳入监管范围,出台了多部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机构和业务进行规范;认可了一批资质较好的评级机构,如中诚信、联合资信、上海远东、大公和新世纪等,作为相关领域的债券的指定评级机构。

表3-1 2000-2004年期间各监管部门关于评级行业的主要规章制度(4)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2005年,短期融资券诞生,随后债券市场品种创新不断,相继涌现出中期票据、公司债券、集合债,城投债等一批新型债券,充实和活跃了债券市场;同时,债券市场规模快速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发展现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总公司简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CNOOC,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现有员工6.85万人。涉及业务包括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化工化肥炼化、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与新能源等六产业板块。2010年,公司全年完成油气产量6494万吨油当量,实现营业收入3548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977亿元人民币,年末总资产达到6172亿元人民币。 二、组织结构概览: 上游业务中上游业务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辖)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化工供销(集团)总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金融服务 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 中国近海石油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其他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中海油信息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报社 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中海实业公司 公司文化以人为本,担当责任,和合双赢,诚实守信,变革创新;及对社会要节能减排,公益事业的责任。 二、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及公司的经营策略 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 (1)出口进入方式。 (2)合同进入方式。 (3)投资进入方式。 开展海外投资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 1 与东道国的石油公司联合 2 与有经验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联合 3 无风险服务合同 4 购买储量 5 获得勘探开发股份的转让

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规范

信用评级是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辅助手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任何的经济活动都需要信用的担保,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交易的空间越来越大,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维持这种复杂而广泛关系的信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受信用现象时常发生,信用问题成了今天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信用评级的内涵 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是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将来完全、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业务。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业务,既包括服务于金融市场的有价证券的信用评级,也包括对某些企业的信誉评估。从信用评级的对象、目的划分,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企业信誉评估和有价证券信息评级。 企业信誉评估,这是以企业本身为评级主体的信用评级业务。由于各种企业性质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两种:工商企业信誉评估和金融企业信誉评估。工商企业信誉评估是对某一特定的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的资产情况、负债偿还能力、产品市场及发展前景、经济交往中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情况以及领导水平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并标示其信用可靠程度的等级。这种信用评级的目的是为企业开展信用活动提供信息服务。金融企业信誉评估主要是对某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情况、债务负担情况和清偿情况及贷款损失情况、金融法规政策遵守情况、业务经营及财务盈亏情况等进行评估,并标示其信用可靠程度的等级。这种信用评级,是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有价证券信息评级,这是以有价证券为评级主体的信用评级业务。有价证券信用评级大多是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对具 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所发行某一特定债 券,按期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估, 并标示其信用程度的等级。这种信用评 级,是为投资者购买债券和证券市场债券 的流通转让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二、信用评级的功能和作用 1.信用评级对投资者的作用。由于信 用评级机构掌握大量、详实的信用资料, 可以科学客观地为投资者提供受评企业 的信誉等级并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和 公布信用等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了发债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 象,起到防范并降低投资者所面临的信用 风险,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 依据。 2.信用评级对受评企业的作用。一是 通过信用评级可以使企业的融资渠道更 广泛、更稳定。如果信用评级的结果广为 传播、使用,并为投资者接受,那么它将成 为企业获得各种资金资源的通行证,有利 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可以为企业新 债发行节约大量费用。好的信用评级结果 还可以帮助企业确立其良好形象和建立 稳定的信用关系。二是信用评级通过对受 评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提供的产品进行深 入研究,为受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和 财务建议、行业分析报告等。 3.信用评级对政府监管部门作用。信 用评级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对各类企业进 行宏观控制的依据。在美国,大约有20种 以上的金融法规的制定,都要听取信用评 级公司的意见。另外,监管部门可以根据 信用级别限制被监管机构的投资范围,如 许多西方国家都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 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得购买投机 级债券。各国的监管经验表明,政府监管 部门采用评级结果的做法,有助于提高信 息透明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1.信用评级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 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国家有关部门出台 的一些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虽然涉及到 信用评级行业运营的相关问题,但整体性 差,针对性不强,缺乏统一的、专门的规范 信用评级行业的基础性法律。目前我国涉 及信用评级方面的法律法规,仅散见于各 相关的法规条例中,法律空白点太多,而 且关于评级的强制性规定较少。另外,我 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 和全国性的市场,许多评价机构带有较浓 的地方性色彩,没有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 和评价指标体系,造成评价结果差距很 大,不具有可比性,因而也就不具有权威 性,无法发挥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和增加企 业无形资产的关键功能。 2.企业征信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企 业征信体系尚处在萌芽状态:进入门槛 低,从业企业较多,缺少具有全国调查网 络、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企业通过信用调 查方式规避风险的意识不强;企业对接受 信用调查持排斥态度的较多;政府统计、 强制申报制度不完善,对外信息公开化程 度不高,信息公开手段落后等。另外,缺乏 完备的公有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评级 机构所需的资料主要来自于受评企业,在 当前社会信用状况不佳的大环境下,受评 企业提供的资料常常缺乏客观性和可信 性,评级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受 评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核实,这不仅 为资信评估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而 且直接影响到信用评级的准确性。 3.信用评级业监管不到位。我国对信 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多 头监管与无人监管。一是我国信用评级的 对象分别由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二是虽 然存在众多的监管机构,但却缺乏一个对 评级机构统一监管的部门,比如对评级结 果缺乏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复审、监管机 构,这使许多信用评级公司靠牺牲评估质 量来获取业务,难以做到公开、公正、客观 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规范 □河南荣长玲 企业与金融 53 现代企业2007?10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916384584.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与现状 1.石油起源与世界石油工业诞生 石油多生成于浅海的沉积岩中,见于内陆湖盆之沉积层甚少。其起源是由于海中含有大量微细浮游生物及海藻等类有机物,死亡之后埋藏在水底的厚层沉积物中,逐渐受到埋藏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使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质分解转变而成。 人类在数千年前就已经知道石油,3000多年前的我国古书《易经》就记载了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的情况,其中有“泽中有火”之说。到后汉时期,我国已开始使用石油。据后汉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在今陕西北部延安、延长一带发现有石油,当地人民把它用作燃料和润滑剂。宋朝时期,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石油”这一名称。也就在这一时期,我国已开始对石油进行加工使用。我国最早的石油加工厂一一“猛火油作” 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已能炼制出称之为“猛火油”的石油产品。这期间我国已能用沥青作为控制火药燃烧速度的原料,并能用石油制作炭黑。明代,我国已能从石油中提炼灯油,在四川等地还发现了凝析油井进行有组织的开采和利用。 PETROLEUM & NATURAL GAS FORMATION 11世纪末,我国已在陕北的延安、延川和宜君等地钻了第一 批采油井,它比1859年美国正式大规模开采石油要早700多年。虽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发现并使用石油,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这些发现和使用只不过是人们一时一地的偶然所得,即使已进行了有组织Tiny we 护宙nd died and buried on the oceAn floor Ov^r itm^ they covered by layers of sand jtnd 审毗 禺縣莎耶 Plant & Animal Remains Over mill I ions of yriirs B the rrmrnin% were buried deeper and dee*p?r F The enormotn ^nd pre^ture turned them into oil and Today, we drill down through layer% o-f znd# 口九.ind rock the rock fc-FmaKioni that can旧爪eil gaf depotiu.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 一、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概况 信用评级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是金融体制内重要的“高技术”服务机构,它是由专业的法律、金融和财务专家组成的对证券本身信用和证券发行人进行等级评定的组织。 相较于拥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西方信用评级产业,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从20 世纪80 年代末至今,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从无到有,经历了膨胀、清理、整顿、竞争和整合的快速发展历程,这一发展中产生了五大规模较大且发展规范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分别是:中诚信、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我国信用评级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深受标准普尔(Standard &Poor)、穆迪(Moody)、惠誉(Fitch Ratings)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领域的影响,也与之产生了深入的合作。2006 年,中诚信国际与穆迪协议商定,决定出让其49% 的股份,同时成为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成员;2007 年,惠誉正式收购联合资信的49% 股权并接管其经营权;2008 年,标准普尔也与上海新世纪展开技术合作,并探讨股权合作可能性,几大评级机构中只有大公国际属于完全的本土评级机构。 在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由于证监会要求信用评级公司不能有外资背景,所以有外资参股的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均未取得证监会的信用评级授权。为规避这一规定的限制,两家合资评级公司的母公司分别采用单独设立国内全资子公司的方式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因此就有了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和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一)国内“五大”信用评级机构概况 1、中诚信: 分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和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共同具有国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二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二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水平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速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但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浪费和失业问题。本文基于对中国经济的现状概述和潜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了探讨也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做出了初步的讨论。 中国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了世界的瞩目在各个经济领域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毕竟我国的国情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中国的综合经济发展还需承受诸多的考验在探索的过程中求发展。回顾近年来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出根本原因所在怎样更好的规划新的发展蓝

图都是需要重点研究和仔细思考的问题。中国经济是否存在过热问题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保持高增长高速度发展的同时是否在某些领域也出现了过热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国内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研讨但可以初步肯定的是现今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还是正常的只是在部分行业已局部产生过热的情况。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的增长方面也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五年计划接连完成的基础上国家经济财政状况明显好转配合积极合理的财政政策和与国际接轨且有中国特色的金融货币政策令中国的经济水平持续上扬。但在中国的金融产业不断扩大和投资规模增长加速的背景下部分市场确实也出现了因投机行为和泡沫性的炒作而产生的经济过热虚假繁荣的现象。对世界而言中国新开放的金融投资领域是人们投资的热土国内外炒作基金的进入加上国内不少投机商刻意的非法经营也造成了金融市场诸多不稳定情况的产生。如房地产业证券和衍生金融产品的过度高涨都为后期金融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对于别领域及方面出现过热的现象政府也已按照实际的情况配以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严格的规划预计过热问题也只是出现在局部而已总体不会对中国整体的综合经济面形成负面的效果中国经济过热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制定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之后在经济发展水平向前推进的同时也产生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化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市与农村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 发展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工程大学08级化工02班,湖北武汉430073)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规模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的仔细分析,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is the basis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economy continued to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hallenge of the two briefly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rough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arefu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end in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at is, the road of the future. Keywords: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政策建议

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政策建议 规范进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政策建议 到本世纪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并且,我国社会经济日子中的信用失缺现象仍然相当严峻,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等经济失信现象日益增多,严峻制约了信用功能的发挥,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落低了市场效率和经济的活力,恶化了市场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直接妨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所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重建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咨询题。?建立习惯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资信评级行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进展、协助银行提高信贷质量、提高证券发行的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资信评级已成为一种别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为此,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分析总结我国资信评级行业10余年来进展的经验教训,发觉咨询题,提出对策,关于促进资信评级行业的规范进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资信评级的功能和作用资信评级(CreditRating,也称为信用评级、信用评估、资信评估)是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今后彻底、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业务。由于资信评级是对经济活动中的借贷信用行为的可靠性和安全程度进行独立客观的分析,并提供有关信用风险程度的信息,因而有助于投资者(授信人)推断某一固定收入的投资发生损失的相对可能性。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资信评级行业经过百年来的进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落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被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所认同。其功能和作用要紧是:?(一)揭示债务发行人的信用风险,落低交易成本信用评级的目的并别是向市场的参与者推举购买、销售或持有一种证券,而是信用评级机构依照债务发行者提供的资料,或从它认为可靠的其他途径获得的资料对发债人的信用风险作出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由于资信评级机构掌握大量、详实的信用资料,并坚持“利益中立”的原则,且具有专业优势,所以评级结果日益被发债人和债券市场投资者所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发债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别对称的现象,起到防范并落低投资者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协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提高证券发行效率、落低交易成本的双重作用。?(二)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普通来说,监管对评级的应用要紧有三个方面:一是依照信用级别限制被监管机构的投资范围,如许多西方国家都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别得购买投机级(即级以下)债券;二是依照信用评级制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脚率;三是有关发债机构的信息披露和最低评级的要求。各国的监管经验表明,政府监管部门采纳评级结果的做法,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三)习惯经济全球化进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急剧扩张,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日益受到重视,跨国公司、各国金融机构等对国际性资信评级公司的业务需求日益增加,以防范跨国交易(投融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为了爱护本国投资者,各国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对跨国融资主体或品种的评级要求。现在包括穆迪、标准普尔在内的几家全球性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决定了各国金融机构发行外债的筹资成本。国际性资信评级公司的存在习惯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二、资信评级行业进展的国际经验(一)资信评级行业进展的基本模式从资信评级业进展的历史看,大体上能够划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市场驱动型”模式,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要紧包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这一模式的要紧特征是监管部门别直接对资信评级机构的设立、业务范围等进行监管,资信评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Manufacturing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tax burden is overweight, and the cost increa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brand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righ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reduce the tax burden level and cost, create international brand made in China, mak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ice and f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elf-ownsdbrand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分析

【摘要】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它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的文化产业龙头。它的快速发展,使之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进步,不断地刷新票房记录,增长我国经济。本文将通过收集近年来的相关电影产业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及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电影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扶持,即便自身仍会存在问题,但依旧会高速增长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数据产业收益 绪论 中国电影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迈出了一步又一步的体制改革步伐,度过了无数的改革阶段,在不断地探索和开发过程中,我国的电影制作、发行、推广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和发展,并且展现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赢得了多方的高度关注,还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运转,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然而就在2018年里,中国电影的总票房再次打破了记录,达到了609.76亿,同比增长了9.06%,其中国产电影的总票房占据票房份额的62.15%,到达了378.97亿元,同比增长了25.89%,相比去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并且2018年里票房过亿的电影就多达82部,其中国产电影就占据了一半的数量,有44部。一次次的新纪录表明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经济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第一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市场规模发展快 我国的电影产业从2003年改革至今,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便一直保持着每年30%左右的增长。在2005年,中国电影在度过百年华诞之后,国内的电影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膨胀期”。电影产业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一、电影票房持续增长 从21世纪初年起中国的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就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我国的电影市场的票房也开始逐年增长,在2010年,中国电影的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然而这样的趋势并没有停止,每年的票房都在持续增长,到了2014年开始,中国票房凭借每年百亿的增长速度,在2018年的时候达到了609.8亿的惊人数目,相比于2017年的票房同比增长9.06%(见表1.1)。从一步一步的突破亿,十亿,百亿,达到现在的609.76亿,中国的电影票房不断地在刷新,使之电影产业走上经济市场的主导地位。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多年的自主与创新,我国石油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拥有一批完善的炼油技术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我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这就导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仅对国家能源安全带来隐患,也使石油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利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煤制油技术与炼油技术的创新,保证我国石油工业的高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石油工业能源炼油技术发展趋势现状 一、前言 石油工业诞生150多年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取代木柴和煤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迄今为止,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不可或缺的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中国能源现状为:富煤、贫油、有气,面对石油的紧缺,长期过多依赖进口对国家的能源安全也极为不利,政府对此也做了大量相关的努力。表1列出了2011年中国、美国与世界总计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1和图2分别为2009年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 据以往数据统计表明,自石油取代煤成为主要的一次能源之后,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而根据以上2009年与2011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石油所占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在30%左右,比例有所下降,而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没有较大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开采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天然气等其他清洁能源的发展。虽然能源消费结构有所变化,但煤炭和石油仍然占据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石油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炼油技术发展简介 世界炼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1]: 1.出现阶段 1861年,美国冰夕法尼亚州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炼厂。当时是将一个直径约7ft的铸铁罐密封,安装在烧木柴的火炉炉膛中,从顶部释放出的蒸汽通过1圈浸在流水中的管子冷凝获得产品,通常1次操作可持续3d,煤油是唯一的产品。 2.发生阶段(1911~1950年)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汽油的需求迅速增加,促进了提高汽油产量的裂化工艺技术的发明,并迅猛发展,1914年出现热裂化工艺,1930年标准石油公司发明了延迟焦化工艺,1942年Exxon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FCC工艺装

世界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

世界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工业化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时期。铁路为交通运输业增加新线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由于需要大量资本,许多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这些公司在信用质量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有的实力雄厚,有的则财务状况不佳,更有甚者纯粹就是欺骗,为了兴建子虚乌有的铁路和工厂发债。当时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缺乏可靠的金融信息,也很少有评估债券信用风险的方法。 1890年,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investorsservice)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开始编写美国公司财务信息手册,并逐步建立了衡量债券倒债风险的评估体系。他在1909年首次对美国铁路公司的债券进行评估,其评级手册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欢迎。1918年,穆迪的评级对象开始扩展到外国政府在美国发行的债券。 随着投资者对评级服务需求的增长,市场上出现了其他信用评级公司。1923年,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s)开始资信评级业务。进入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又经历了一次迅速增长时期,同时投机活动也很猖獗。企业发展很快,但并非都很可靠,很多公司利用股票和债券市场为不大现实的发展计划筹资。在30年代大萧条之前,信用评级的使用并不广泛。但在大萧条中,大量公司的破产导致债券倒债频繁,投资者因此损失巨大。 大萧条促发展 大萧条的教训使投资者认识到资信评估的重要性,信用评级作为帮助投资者作出适当投资决策的工具,其意义更为明显。监管机构也确认资信评级在为投资者提供保护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管理部门限定公共养老基金投资的债券种类,限制对高风险债券的投资,借助评级作为投资的准则,限定这些投资只能用于购买评级机构列为“投资等级”的债券。 大萧条之后,信用评级成为债券投资和定价的标准模式。投资者利用评级作为他们选择债券投资时,所能承受的风险水平的依据。投资者根据债券的评级,确定他们对债券收益的要求,按照投资报酬与风险挂钩的原则,对高风险债券要求较高的收益回报。 然而,在1967年之前,金融市场对评级服务的需求不大,这主要是由当时美国的利率低而稳定以及债券二级市场相对较小的特点决定的,证券组合管理无所作为。但是,到了60年代末,由于越南战争的升级,伴随着政府大量的社会福利开支,美国经济开始遭受高通货膨胀的侵袭,高利率时代随之而来。 高等级公司债券的利率从原来稳定的4-5%上升到70年代中期前所未有的10%水平,债券市场由此受到高通胀和更大的信用风险的双重打击。当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严重衰退时,冲击也达到顶点。公司利润下降,制造商大量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现状评述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现状评述 --------------------------------------------- 我国的信用评级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不断发展起来的。金融体制的改革、新的金融品种的推出,以及国外评级机构的进入,大大地促进了我国评级市场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一方面与国际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促进我国评级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基本状况 (一)国内评级机构的发展状况 我国目前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能在全国范围开展业务的评级机构有4家:中诚信国际、大公国际、上海远东和深圳鹏元。此外还有几家虽也具有在全国开展债券评级资格,但实际业务仍没有走出所在区域的机构,如福建省资信评级委员会(现为联合资信评估公司)、辽宁省资信评估公司、长城资信评估公司、云南资信评估事务所等。 从全行业经营情况来看,普遍较为困难。由于我国资信评估业业务范围有限,收入来源单一,收费率低下,由此产生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信用评级业的声誉。从企业债的评级来看,企业债券评级历来是资信评估业的主营业务,但年均300多亿元的发债额对于9家被中国人民银行授权进行信用评级的公司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仅仅千分之一、二的收费标准,分摊到每家公司平均只有数百万元。 2005年,资信评估业的形势有所好转,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开通短期融资券业务,人民银行2004年22号文件要求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必须进行信用评估以及国内企业债发行规模大幅度增加(预计全年有 望突破1000亿元),资信评估业越发受到重视,经营状况普遍有所好转。另外,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开启与发展,评级市场的需求将更为广大。 (二)国内评级市场的管理现状 我国信用评级业务一直处于多头管理(实际是无人监管)、无序竞争、发展不规范的状态。1999年以前的债券由人民银行管理,相应资信评级亦由人民银行管理,目前的主要评级机构均是在人民银行管理期间设立的。1999年年底企业债券管理的职能发生调整。国家计委(现为发改委)承担年度企业债券计划规模及发债企业的额度管理(报国务院批准),但迄今为止,发改委未批设新的评级机构。 目前各类规模不等的信用评级机构5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中诚信、大公、联合、上海远东和上海新世纪等5家。我国目前评级机构没有具体的归口管理部门,对评级业的管理主要根据债券的发行主体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监管。发改委主要对企业债券评级进行管理;证监会则负责可转债和证券公司债信用评级的管理,金融债券的信用评级管理由央行负责。总体上看,我国的资信评级业尚缺乏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三)外资评级机构进入的大致状况 1999年惠誉率先进入中国评级市场,以合资的方式设立了中诚信国际中外合资评级机构。合资公司于2000年开始正式运作,惠誉持股30%,中诚信信用管理持股45%。惠誉在合资公司一直都没有获得控制权,该合资公司的盈利状况也一直不好。2003年7月,惠誉从合资公司中撤离。其后到达中国的是穆迪,1999年穆迪与大公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签署了为期3年的技术合作协议。2001年,穆迪北京办事处成立;2003年,穆迪独资的北京穆迪风险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最近,穆迪又和中诚信成立了合资评级机构,中诚信占有51%的控股权。2004年标准普尔在北京设立了自己的代表处。伴随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进入,一些专业类的国际评级公司纷纷效仿。2005年初,国际基金评级的权威机构——晨星公司把中国公司的总部设在了深圳,并首次推出了《中国基金业绩排行榜》。 国际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主要是想在日益发展的中国债券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并最终主导债券市场的评级。中国债券市场目前交易的主要是国债和金融债,企业债的比例只有3%,且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才能获准发行企业债。但目前中国政府已下决心大力发展中国企业债市场,这使得债券评级市场的前景十分可观。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评级机构自然不甘落后。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