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word教案(18)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word教案(18)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材教分析

地位:本课作为八年级下册书的最后一课,因为不涉及本册书如外交事业、国防、科技等专题性内容,容易被忽略,但从本课所要表达的主题: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方式的改变这一角度而言,本课对于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来讲又尤为重要。

作用:总结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的重大变化,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既是本课的特色也是本课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新课程要求以能力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的累积和是非分辨能力,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模式进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2、过程与方法:

安排学生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组查找相关的图片、实物资料,摘取资料进行整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利用电脑进行文字、图片、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制成多媒体课件,演示改革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方面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认识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四、教学方法

课前开展合作实践活动,依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我采用目标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六七十年代黄军装、八十年代花棉袄,学生绘画—未来的交通工具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城市旧貌换新颜,让我们用双眼共同见证岁月的奇迹。

(观看图片,让学生切身体会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提问你看过图片后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过渡: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不仅让城市旧貌换新颜,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一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媒体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难点:改革开放后对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

过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今天就让我们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来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来体会家庭、社会和历史的变迁吧。下面同学们自主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内容。(学生自我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约五分钟)

人人都有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学生带着质疑的精神,提出问题我们一起解决,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对自主学习部分进行检查。

过渡:分享是道美丽的彩虹,让我们共同为它增添色彩,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衣食住行的具体变化。

问题一:服饰:实物展示,出示六七十年代的黄军装,八十年代的花棉袄,并让同学们展示他们现在穿的服装

师:感谢同学的精彩展示,请大家根据刚才展示的内容思考:

(1)改革开放前服装的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

(2)改革开放后服装的特点怎样?

过渡语: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饮食要求也有所提高。

问题二:饮食:小调查:你最爱吃的一道菜

思考: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人们饮食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原来的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到现在的吃饱、吃好、吃出营养)

过渡语: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吃意味着生存,而住意味着家的凝聚,因此住房也随着历史变迁不断变化着。

活动三:住房:(展示图片并解说)

(1)改革开放前后,人均居住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来解决人们住房的问题

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变化也是小康生活的证明,现在我们更多的听到: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这些都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实行的一些惠民政策。

过渡语: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古人对于行最初的理解。而今天,行的概念早已千变万化,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事例。

活动四:出行:石河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最初,石河子前往乌鲁木齐乘坐小巴士,需使用五小时。后来,开设了石河子前往乌鲁木齐的火车和豪华班车,人们出行的时间更自由,旅程也缩短为2小时。现在,随着城际列车的开通,从石河子到乌市仅仅需要一小时三十分钟,车内环境更舒适,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那未来会出现那些更快捷的交通工具呢?在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没有出现之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的问题。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呢?

展示图片<交通拥护的城市>(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交通拥挤的方法有哪些,进行交流.) 探讨问题:了解和感受了衣、食、住、行的变化,请你说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然后交流变化的原因,教师进行引导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活动五:探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过渡:衣食住行幸福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衣食住行的前提,应该是有业可就,有生存的保障,我们来探讨就业问题。

出示材料:“铁饭碗”这个词,改革开放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就是吃“大锅饭”。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资是按年头涨,福利是按人头发。几乎每个企业,都养着一大批闲人、懒人、庸人和散人。这些人不仅成为企业的巨大包袱,而且直接影响了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于是有人提出,这个“大锅饭”非得砸掉不可。不打破“铁饭碗”,企业就没有出路,中国就没有出路

(阅读材料思考)

(1)针对“铁饭碗要不要打破”来谈自己的想法。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说明:“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在人才市场上自主选择职业,出现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

(3)为了自己以后有好的就业机会,你会做哪些准备呢?(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互相交流:要求人们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提高自身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过渡:就业是现代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保障我们正常生活、工作重要的措施。

播放视频资料: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和你的亲人朋友都享受了哪些社会保障?(学生从身边的事例谈起,交流补充.教师总结)

(2)你认为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有什么作用?(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利国利民)

活动六:归纳总结本课要点

师:通过以上学习,大家感受最深的一个字是什么?(变)又是什么促使这些变化的产生呢?(改革开放)

结束语:我们由诸多实例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极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改革开放之后,一系列全新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我们也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

七、板书设计: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板书

要求1:体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简洁扼要

3:设计新颖,独特

第二十一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衣色彩和样式单调,数量有限丰富多彩,彰显个性

食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吃饱吃好(营养、健康、文化)

住居住条件较差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

行交通条件差铁路公路航线增多,条件明显改善(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打破“铁饭碗”,多渠道就业

2、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八、教学反思

1.在本课中对于服装表演、绘画交通工具,小记者调查等问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表现了学生的能力。

2.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设计板书的环节,让学生归纳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3.本节课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究略显于表面,如何能更好的讲解这一环节,还需要探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