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84

关于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84

关于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84
关于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84

关于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摘要:我国是地震多发国,破坏性地震造成建筑结构、桥梁结构的损坏,人员

的伤亡及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各门学科的交叉发展,使得隔震、消能减震等抗震技术的运用走上一个新的阶段。任何结构所受的载荷

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动载荷性质,有不少结构主要在振动环境下工作。通过对隔震

装置的动力学分析,发现自振振动在结构的地震反应中经常占有主导地位,不能

够忽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是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宏观控制。本文根

据地震的特点,从建筑物的场地选择、平立面形式、结构布置、延性等方面论述

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内容。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一、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概述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

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

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概率

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近似,只

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仅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算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事

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并非是脱

离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

地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

和参数,目前是很难做到的。而建筑物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遭受地

震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且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

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不

确定性。因此,结构工程抗震问题不能完全依赖“计算设计”解决。应立足于工程

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从“概念设计”的角

度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

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

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选择有利场地。

造成建筑物震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场地条件是其中之一。由于场地因素引

起的震害往往特别严重,而且有些情况仅仅依靠工程措施来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

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

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指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

匀中硬场地土。建造于这类场地上的建筑一般不会发生由于地基失效导致的震害,从而可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就地形而言,一般是指条状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的顶部、高差较大的台地边缘、非

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就场地土质而言,一般是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塘浜沟谷或半挖半填地基等,以及在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

2.采用合理的建筑平立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