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作者:孙洪波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1期

摘要:玉米病虫害种类众多,本文总结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以其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病虫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其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病毒病、青枯病和丝黑穗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等,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

一、主要病害

1、玉米大、小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青灰色小点,随后沿叶脉向两边迅速扩大,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田间湿度较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

发病规律:该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C高湿时发生偏重,尤其是在多雨高湿、日照不足时,均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菌源,可减少初侵染源;适期早播,可以起到避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3)药剂防治:可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点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进行喷雾。

2、玉米病毒病

症状: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退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

发病规律: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除传播病毒外,对玉米的危害也比较严重。蚜虫刺吸的同时吐出一种唾液,危害生长和扬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秃顶。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2)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尽早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可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50—75千克喷雾。(3)做好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玉米青枯病

症状:玉米灌浆末期常出现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期出现水浸状,随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出现倒伏。

发病规律:此病由镰刀菌和腐霉菌侵染引起。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极大影响;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在栽培措施上应加强排水。(3)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或盖克1000倍液灌根。

4、丝黑穗病

症状: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未能抽出花丝。天花发病的植株多数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天花抽出后小花畸形有时变为叶状物。

发病规律: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实行轮作、深耕。(3)早期拔除病株,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4)药剂防治。

二、主要虫害

1、玉米螟

症状: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导致雄花基部折断。

发生规律:玉米螟由于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展1-6代,而且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还有的在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期极不整齐,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

防治措施:(1)消灭越冬幼虫。(2)用药剂及时进行药物防治。(3)利用赤眼蜂消灭玉米螟有很突出的作用。(4)选用抗虫品种。

2、蚜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