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城市土地利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原则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利用、大力推进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坚持不懈地加强土地管理。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了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还要注意贯彻以下几个具体原则: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稳定性原则
经济主体行为的长期化依赖于其对政府相关政策预期的稳定性,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保持适度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避免各类用地主体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土地资源的持续增值并趋向于优化利用。如果土地利用规划朝令夕改,或者行政力量可以对规划因人作出调整,那么软救会损害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也使土地资源配置偏向于某一集团的利益,损害社会公平性。我国部分城市基于政绩的考虑,片面迁就某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要求,随意变更规划用途、建筑规划参数。例如,将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和居住综合用地,随意调整建筑容积率、覆盖率。这些做法除了加剧社会矛盾外,还会使各类用地主体无所适从,城市发展呈无序发展态势。
 (二)城市土地资派利用的综合性原则
所谓土地资源利用的综合性原则就是要求各种功能用地相互协调,依据城市人口规模、企业规模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协调市政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办公用地以及公用事业和公共建筑用地的比例关系,明确各种用地类型间既存在相互促进关系,也存在相互制约关系的基本原理,使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呈现有机的统一。
 (三)城市土地资派合理配工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的主体是生活于其中的人,土地资源最终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载体,因而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必须以城市中人的需求为依据;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体现在除了考虑人的基本生活、学习和工作需求外,还要考虑人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交往濡求。这一原则的实践体现在城市土地利用上要适度集约使用,减缓城市中居民的心理压力。过度集约利用土地会使整个城市成为“水泥森林”,长期生活于其中,人类会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相应地,土地资源配置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各类人群的文化生活需求,提供较为充足的娱乐、休息空间。
(四)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t的生态原则
现代城市病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重要问题。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表现在噪声、光、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城市人群的健康

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医疗保健支出成本日趋增大。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必须贯彻生态原则,否则一旦使环境遭到破坏,恢复的成本将无法承受。生态环境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城市经济系统制约、影响的‘人们如能根据生态环境规律来安排土地的使用,那么生态环境会得到保护,并不断优化;反之,如果不按照生态环境规律使用土地,那么就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方向以及如何使用,包括房地产业如何发展等等,也要按照生态环境规律的客观要求进行规划利用。
更多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1d7182602.html, https://www.doczj.com/doc/1d7182602.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