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人民版七年级地理

教学设计

让地理走进生活

一、教材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始地理课程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到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即地理科学的价值,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好地理的动机。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系统、全面地认识地理。在知识方面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目标,只要初步了解、知道、认识即可,地理知识的形成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多次的认识和提高,故本节只是起着初始引入和渗透的作用。三、教学重点

启发、引导、调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在于是否激发起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四、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依托课本的图像和问题展开思考活动。

2.增加开放性,在课本图像和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联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深化认识。

3.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相互交流启发,让学生在参与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及地理科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动机。

五、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六、教学案例:

[引入]老师与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一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并可巧妙的导入主题:大家知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什么课吗?有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理学什么? 1、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

活动1:知识抢答

暑假是学生们的快乐节日,今年的暑假,小明和爸爸妈妈计划去滑雪,他们准备去哪

里?:

A.巴西

B.阿根廷

C.欧洲

D.美国

雪王国长年冰雪覆盖,六月时也在不断的下雪,而且整天都是黑夜……”请问雪王国在

哪个大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 C.欧洲下列哪种语言不是联合国语言?:

A.俄语

B.日语

C.西班牙语

D.阿拉伯语我们站在海边看远来的船只,最先看到的应该是:

1

A.船帆

B.船舷

C.船头

D.船尾

安安圣诞节要去美国,以下哪件东西是她的必备物品: A.厚重的衣物 B.防暑的药品

Kate对伙伴们说:“我的家乡在世界领土面积第五大的国家。”她的家乡在:

A.俄罗斯

B.加拿大

C.美国

D.巴西

Betty说:“我的家一半在北半球,一半在南半球。”她可能住在哪?: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如果沧海变成桑田,那很可能是因为:

A.海水蒸发了

B.地壳上升了下列哪种人留长发比较困难:

A.欧洲的白种人

B.亚洲的黄种人

C.非洲的黑种人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中,适合召开学校运动会的是:

A B C D

适宜在我国南方种植的一组农作物是:

A.苹果、花生B、小麦、柑橘C.甘蔗、水稻D.甜菜、荔枝下列哪个城市位置最南:

A.广州市B.南宁市 C.海口市D.台北市黄山、泰山分别处于的省的是:

A.安徽、陕西B.安徽、山东 C、山东、安徽D.山东、陕西会造成地球日益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日益增多 B.地震日益增多C.二氧化碳日益增多D.尘埃日益增多

[总结]此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许多与地理相关的知识,比如出门在外如何辨别方向、城市规划与交通布局、工农业生产的布局等。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活动2:

衣:为什么东北地区冬天得穿皮袄、戴皮帽,海南岛的居民从来未穿过毛衣?食:为什么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却多吃米饭?学生回答

住:播放图片,参与活动。

行:播放图片,说一说在你的一天中,哪些活动要用到地理知识?

在一天的活动中,需要用到地理知识的活动很多,如有:穿衣、出行、乘车、旅游、户外活动等方面。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和生活的关系,体会到地理科学的应用价值。 2.怎样学好地理。

播放图片,学生回答:①善于观察;②勤于积累;

③乐于读图;④勇于探究。

同学们,学习本章的内容后,你们认为地理有用吗?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将走进五彩缤纷的地理世界,去领略、去探索、去思考、去分享,使地理成为我们终生有用的知识。 2

第一章认识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节。因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三、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四、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五、教法建议

1.地球的形状,学生已经知道,而且在卫星照片上一目了然。因而教学的着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模拟和体验人

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史的教育。

2.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提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真的能证实地球是圆形吗?”“你还知道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总之,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并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3.在前一节课时可布置学生准备好一个球体和正方体,并每人折叠一只桅杆高高的小纸船,以便于在课堂动手实验。介绍卫星照片除用于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之外,还可以结合可看到的海陆轮廓、云层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并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六、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七、教学案例: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

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3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

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想: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被****,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深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

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10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那么大。

记忆技巧: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总结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八、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九、教学反馈

1、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球体 C、极半极约为63789千米

B、扁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圆。它的周长是

A 亿千米

B 亿千米

C 4千米

D 4万千米

4、一位旅行者计划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如果每天

走40千米,则需要 A、500天B、600天C、1000天D、1500天 5、根据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是: A、4万千米B、8万千米C、4千米D、8千米 6、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 、63710千米B、 6371千米C、 637千米D、4万千米答案:1、D 2、

B 3、D 4、

C 5、A 6、

B

十、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谈话式、探究式教学,学生感到很亲切,课堂气氛一直很平和,讨论、发言都很热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十一、“活动”参考答案

P9活动:船头,船身;船帆,船身 P10活动: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是可以环绕的。2.启示:引导性思路:(1)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充满困难险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乃至生命代价;(2)只要不懈地努力,目标最终会达到;(3)科学的验证,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假设;(在哥伦布、麦哲伦环球探索之前,已有科学的理论假设地球是球形的。)(4)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探索并证明地球形状是球形的方法还有月食的过程,地表的测量(大地测量),人造卫星的拍摄与精确测量等。通过活动渗透科学史、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P11活动:1.4万千米2.63661977千米(参考:准确的地球周长是

40075千米,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是6378140千米。) 十二、参考资料盖天说

“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天圆地方说”虽然符合当时人们粗浅的观察常识,但实际上却很难自圆其说。比如方形的地和圆形的天怎样连接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于是,天圆地方说又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伞高悬在大地上空,中间有绳子缚住它的枢纽,四周还有八根柱子支撑着。但是,这八根柱子撑在什么地方呢?天盖的伞柄插在哪里?扯着大帐篷的绳子又拴在哪里?这些也都是天圆地方说无法回答的。

到了战国末期,新的盖天说诞生了。新盖天说认为,天像覆盖着的斗笠,地像覆盖着的盘子,天和地并不相交,天地之间相距8万里。盘子的最高点便是北极。太阳围绕北极旋转

5

二、经线和纬线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三、经纬网——定位九、教学反馈

1、以下所叙经线的特点,正确的是:①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②经线和纬线都是相互

斜交的③所有的经线都是指示南北方向的④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 A. ①②B②③C.③④D.

②④ 2、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

纬度为180°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

纬度为0°

3、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该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A.经度0°,纬度90 °B. 经度180°,纬度90°C.东经160°,纬度0°D.西经xx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美国的人们为什么总在半夜起床观看现场直播?学生活动对每组问题稍做思考,举手示意自己是否知道。观看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并说出自转周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对地球的运动状态播放多媒体课件:建立整体感性认

识 1.宇宙中的地球 2.地球的运动探究地球自转运动在播

放“地球的运动”课件时,突出地球的自转,的规律引导

学生观察其运动方向。总结: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

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转

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3 阶段目标探究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现象探

究问题 1 教师活动用手电筒从侧面照射地球仪,引导

学生观察下面两种现象。 1.手电筒光好比太阳光,照到地

球仪上,你发现了什么? 2.如果地球是个透明球体,还会

形成白昼和黑夜吗?继续播放地球自转课件,在昼夜半球

分界处划出晨昏线,并在晨昏线上闪现一个卡通娃娃,随着

地球的自转,卡通娃娃经历不同的时间并做相应的活动提问:刚才这段画面,你明白了什么?至此,你能解答前面

第一组问题中哪个问题呀?总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

替现象——同一个地方有时白天,有时黑夜。探学生活

动观察、思考并回答。观看并回答。我来解答小

组讨论后解答问题1。究问题 2 探究问题明确卡通娃

娃的东西方向,假设你就是卡通娃娃,重新播放刚才的课件,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升落情况到此,你能解答问题2吗?观察后回答,可与同桌交流。我来解答小组讨论后解答

问题2。观察、讨论并回答。小组讨论。我来解答。

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3。 3 继续播放地球自转运动的课件,让悉尼、北京、埃及、纽约四个城市图标不断闪现,观察它们时间的差异。想一想:两地时间相差一小时,经度相差多少度?至此,你能解答问题3吗?总结并延伸:地球自转还使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有的地方已经中午了而有的地方还是晚上,即出现了时间差异。以东的地方时间总是早于以西的地方。于地球的自转是每24小时自转一周,所以地球上经度每隔15的地方,时间相差1小时。教师活动阶段目标学生活动我来演示小组商讨后代表演示并进行解说。我爱动脑。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动手实践布置任务:用地球仪等工具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并举例说明总结归纳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逆向思维想一想:地球自转方向如果是自东向西,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会有哪些改变?

附:各环节小组活动记录表

第一组

我来解答1 我来解答2 我来解答3 我来演示我爱动脑我的感想总分 14

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第二课时:地球的公转

1.〈播放flash动画《走过四季》〉我们走过冬──洁白与纯净;我们走过春──清新与希望;我们走过夏──热

情与美丽;我们走过秋──成熟与收获。走过四季,走进人生!因为有了四季,生命才有了轮回;因为有了四季,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地理知识殿堂,去探究四季产生的原因!

2.春夏秋冬组合图片:显示探究话题:为什么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观察与思考〉

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太阳什么时候最高?你的影子什么时候最短?二者有什么关系?

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时间出现在几月?最冷出现在几月?正午时分太阳高度有什么不同?你的影子什么季节长?什么季节短?

一年当中,昼夜情况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

小结: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白昼时间长短也有变化,所以各地获得太阳热量多少不同,气温不同,进而景观也不同。

4.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会不一样,白昼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呢?这还得从地球公转的特点说起。

活动:观察地球公转的演示,以小组为单位,如图模拟摆放地球仪并分析地球公转特点。

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地轴指向: 5.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夹角,特别提供一张图片说明。

6.提出问题: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是怎么使得各地随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生观察并讨论,在老师提示下明确:于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两极出现靠近和远离太阳的现象,根据太阳照射地球只能照一半的原则,直射点和昼半球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15

广东人民版七年级地理

教学设计

让地理走进生活

一、教材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始地理课程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到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即地理科学的价值,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好地理的动机。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系统、全面地认识地理。在知识方面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目标,只要初步了解、知道、认识即可,地理知识的形成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多次的认识和提高,故本节只是起着初始引入和渗透的作用。三、教学重点

启发、引导、调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在于是否激发起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四、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依托课本的图像和问题展开思考活动。

2.增加开放性,在课本图像和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联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深化认识。

3.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相互交流启发,让学生在参与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及地理科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动机。

五、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六、教学案例:

[引入]老师与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一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并可巧妙的导入主题:大家知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

是什么课吗?有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理学什么? 1、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

活动1:知识抢答

暑假是学生们的快乐节日,今年的暑假,小明和爸爸妈妈计划去滑雪,他们准备去哪

里?:

A.巴西

B.阿根廷

C.欧洲

D.美国

雪王国长年冰雪覆盖,六月时也在不断的下雪,而且整天都是黑夜……”请问雪王国在

哪个大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 C.欧洲下列哪种语言不是联合国语言?:

A.俄语

B.日语

C.西班牙语

D.阿拉伯语我们站在海边看远来的船只,最先看到的应该是:

1

A.船帆

B.船舷

C.船头

D.船尾

安安圣诞节要去美国,以下哪件东西是她的必备物品: A.厚重的衣物 B.防暑的药品

Kate对伙伴们说:“我的家乡在世界领土面积第五大的国家。”她的家乡在:

A.俄罗斯

B.加拿大

C.美国

D.巴西

Betty说:“我的家一半在北半球,一半在南半球。”她可能住在哪?: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如果沧海变成桑田,那很可能是因为:

A.海水蒸发了

B.地壳上升了下列哪种人留长发比较困难:

A.欧洲的白种人

B.亚洲的黄种人

C.非洲的黑种人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中,适合召开学校运动会的是:

A B C D

适宜在我国南方种植的一组农作物是:

A.苹果、花生B、小麦、柑橘C.甘蔗、水稻D.甜菜、荔枝下列哪个城市位置最南:

A.广州市B.南宁市 C.海口市D.台北市黄山、泰山分别处于的省的是:

A.安徽、陕西B.安徽、山东 C、山东、安徽D.山东、陕西会造成地球日益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日益增多 B.地震日益增多C.二氧化碳日益增多D.尘埃日益增多

[总结]此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许多与地理相关的知识,比如出门在外如何辨别方向、城市规划与交通布局、工农业生产的布局等。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活动2:

衣:为什么东北地区冬天得穿皮袄、戴皮帽,海南岛的

居民从来未穿过毛衣?食:为什么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却多吃米饭?学生回答

住:播放图片,参与活动。

行:播放图片,说一说在你的一天中,哪些活动要用到地理知识?

在一天的活动中,需要用到地理知识的活动很多,如有:穿衣、出行、乘车、旅游、户外活动等方面。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和生活的关系,体会到地理科学的应用价值。 2.怎样学好地理。

播放图片,学生回答:①善于观察;②勤于积累;

③乐于读图;④勇于探究。

同学们,学习本章的内容后,你们认为地理有用吗?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将走进五彩缤纷的地理世界,去领略、去探索、去思考、去分享,使地理成为我们终生有用的知识。

2

第一章认识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节。因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二、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让地理走进生活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要求学生要主动地迎接地理,敞开胸怀拥抱地理,将地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地理这一门新科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呢?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作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理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生围绕课本的问题自学约5分钟,分小组讨论课本的问 题。三、学习课本的内容: 1、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一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

(从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说明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2、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二框的问题和“活动”的问 题, 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性的点拨。 (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这几方面说明地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3、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三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 四、老师提出希望。 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课外准备第一节的“小实验”,写好实验结果。

第一章认识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目的: 1、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通过做“活动”的问题,认识地球的大小。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对“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看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教学难点: 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圆的吗?怎样知道地球的大小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略)。 三、出示自学指导: 1、2个不同的“活动小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 第八章认识亚洲 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1、亚洲的位置: ①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 ②经纬度位置: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最北纬77.43°;最南 11.7°;最东西经169.40°;最西东经103.30°)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的范围: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的分区: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区域。 亚洲的面积: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5%。 3、亚洲轮廓特点: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 4、亚洲地形特点:亚洲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总面积的3/4。 5、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6、亚洲河流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亚的锡尔河、阿姆河是两条著名的内流河,流经干旱地区,注入咸海。 7、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8、亚洲季风区内易造成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9、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10、亚洲最著名的气候是季风气候,有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地区。 ①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日本北部、朝鲜半岛;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和日本南部; ③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11、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①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印度孟买)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中国上海) ③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中国北京)12、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但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易造成洪涝、干旱等灾害。 不同点是: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从气温上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从年降水量上看,热带季风气候最多,亚热带季风气候次之,温带季风气候最少。 13、通过学习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带来的影响等差异,明确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①冬季风发源于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多为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②夏季风发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多为偏南风,性质温暖湿润,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夏季普遍降水多、气温高。 14、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一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七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而降水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蒙古乌兰巴托) 15、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半球位置)北极圈从欧洲北部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纬度位置)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海陆位置) 16、南美洲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纵贯南北的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有著名的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 17、非洲地跨南北两半球,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非洲有6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 ■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赤道为中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上是由赤道地区向南北逐渐减少。(非洲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的面积较大,约占全洲总面积的1/3,因此干燥区面积广大) ■非洲一月平均气温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撒哈拉沙漠气温较低在10℃—20℃。非洲七月平均气温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撒哈拉沙漠气温高达30℃以上。(说明非洲气温高) 8.2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1年亚洲人口达3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0.7%。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也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均超过1亿。(中国、日本位于东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位于南亚) 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其主要原因是本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湿,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又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居住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基础好。 3、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不同,北亚是气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

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 纳 第二章 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 2.1认识地图 、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 ●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 ●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利用比例尺,我们可以量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1聚落与环境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乡村人口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人口多,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活动。 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聚落的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其二是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 其三是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其四是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户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等。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汾河沿岸聚落相对集中。我们的家乡在汾河谷地西侧的吕梁山区,城市和乡村比较少的原因

是:山区海拨高,交通不便,河流少,自然条件差。 分析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名称 房屋特点 环境特点 西双版纳的 傣族竹楼 以竹子为建筑材料,上层住人,风大凉爽,还可避免 潮湿。下层放东西或饲养牲畜。 炎热多雨, 比较潮湿。 北欧的房屋 尖顶高耸,屋顶坡度很大,易于雨水流泻,防止积雪压塌屋顶。 雨雪天气较多。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冰块砌房,墙体很厚,拱形圆顶,深入地下,背风面开小门,防风保暖。 气候严寒,冰天 雪地,人烟稀少。 西亚的房屋厚墙、小窗,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七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 1、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1、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欧大陆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3、东南亚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认识国家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

认识国家知识点归纳 1、俄罗斯的位置: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西南临黑海和里海,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俄罗斯的范围:包括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陆地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有14个邻国。 3、俄罗斯的地形:自西向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还有亚、欧的分界线山脉有乌拉尔山脉和大高加索山脉。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是叶尼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分界线是勒拿河。 4、俄罗斯的河流:伏尔加河位于东欧平原,是欧洲第一长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位于北亚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5、俄罗斯的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影响俄罗斯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6、俄罗斯的东西两端时间差异大的原因是东西跨的经度广。 7、俄罗斯的资源:自然资源丰富,有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是世界上煤、铁、石油都很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三大矿产地: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8、俄罗斯的工业: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或者民用工业)落后,核工业与航天工业居世界领先水平。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其中俄罗斯最大的工业区是莫斯科工业区和圣彼得堡工业区,位于欧洲部分。近年来,俄罗斯的工业向东部发展,建立了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和工业基地。 9、俄罗斯的农业:农作物种类少,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的南部,而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很少有农作物分布,因为这里所处的纬度高,气候寒冷。 10、俄罗斯的交通:俄罗斯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发达,欧洲部分交通运输发达,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了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俄罗斯海岸线漫长,有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口摩尔曼斯克和太平洋沿岸的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实现了“五海通航”。 11、俄罗斯的城市: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的中部,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综合性的工业中心,也是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也是波罗的海沿岸的重要海港。 12、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但传统说是欧洲的国家。原因是俄罗斯的首都在欧洲,俄罗斯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俄罗斯的工农业产值主要集中在欧洲,所以说俄罗斯传统说是欧洲的国家。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人民版七年级地理 教学设计 让地理走进生活 一、教材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始地理课程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到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即地理科学的价值,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好地理的动机。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系统、全面地认识地理。在知识方面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目标,只要初步了解、知道、认识即可,地理知识的形成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多次的认识和提高,故本节只是起着初始引入和渗透的作用。三、教学重点 启发、引导、调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在于是否激发起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四、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依托课本的图像和问题展开思考活动。

2.增加开放性,在课本图像和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联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深化认识。 3.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相互交流启发,让学生在参与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及地理科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动机。 五、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六、教学案例: [引入]老师与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一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并可巧妙的导入主题:大家知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什么课吗?有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理学什么? 1、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 活动1:知识抢答 暑假是学生们的快乐节日,今年的暑假,小明和爸爸妈妈计划去滑雪,他们准备去哪 里?: A.巴西 B.阿根廷 C.欧洲 D.美国 雪王国长年冰雪覆盖,六月时也在不断的下雪,而且整天都是黑夜……”请问雪王国在 哪个大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 C.欧洲下列哪种语言不是联合国语言?: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1.1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 ●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 1.2感受地球运动 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2、地球公转运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4、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5、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6、五带的特征:

【K12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

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亚洲是世界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1.1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6、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7、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 ●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2感受地球运动

广东省佛山市七年级地理下册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题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学重点 1.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方法启发讨论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手段多媒体 达标检测必做题幻灯片内的练习 选做题南方新课堂P47-49 教学过程 课堂模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目标 展示目标 1、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 洋、长城站和中山站昆仑站的位置及名称。 3、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 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 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知道本节课学习目标 导学 一、导入新课: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 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 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二、讲述新课: ㈠范围、位置 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指图,指导学生 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 美洲、亚洲、欧洲。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回 忆,并回答问题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 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 (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

(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 哪几个大洋?) 答案:(1)(纬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构成较大的威胁? 并且举例说明。)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2、矿产资源(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 (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 (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风、干燥。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1.1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6、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7、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 ●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2感受地球运动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初一 上--获奖作品-广东人民出版社)

七 年 级 下 地 理 教 学 设 计 《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节。因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五、教法建议: 1.地球的形状,学生已经知道,而且在卫星照片上一目了然。因而教学的着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模拟和体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史的教育。 2.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提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真的能证实地球是圆形吗?”(圆柱形、圆锥形也可以环绕而行,因而在地球上要证明地球的形状,还必须提出更多的论据。)“你还知道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总之,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并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3.在前一节课时可布置学生准备好一个球体(篮球等)和正方体(粉笔盒等),并每人折叠一只桅杆高高的小纸船,以便于在课堂动手实验。介绍卫星照片除用于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之外,还可以结合可看到的海陆轮廓、云层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并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六、课时安排建议 1课时 七、教学案例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晋教版_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下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苏发海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团结,家长配合。 二、目标要求 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七年级地理下册三维教学目标任务。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读图、绘图技能。知道世界主要大洲和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2)日本的领土组成和经济特点,印度的气候特征,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俄罗斯国家特点。 (3)中东的位置与资源,欧洲西部经济与自然环境和澳大利亚独特之处。 (4)美国经济发达的现象和巴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难点:(1)亚洲和几个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任课教师:苏发海一、指导思想

粤人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91《美洲概述》

《美洲概述》 本节教材是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美洲》中的第一节。从内容上看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内容繁多,知识点也多。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了解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知道分析美洲自然地理特征需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因此学习时, 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列表比较等方式,化繁为简对 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 最后用对比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的差异。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及学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通过比较南北美洲在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方面的差异,让学生掌握运用比较 法学习区域地理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美洲地形图”与“美洲部份国家人均GDP 比较图”引导学生比较南北美洲的自然与人文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比学习南北美洲的差异,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又能让学生体验一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美洲的划分; 2、南北美洲的地形异同点。 【教学难点】 南北美洲的经济差距。 1、哥伦布的探索路线 2、南北美地形图 3、必要图片和视频 上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下联:钱包那么小,谁都走不了”,但是我想对于我们地理人来说“那都不是事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古老神秘”的且独具特色的“新”大陆,这个大陆有古老神秘的“玛雅文明”,有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最大淡水湖 (群)、最大的高原、平原、最大的河流、最长的山脉、有着最复杂的人种构成(在此过程中PPT 出示相 关图片:热带雨林、玛雅文明、印第安人等)……同学们知道是哪个大陆吗? 学生回答:美洲大陆 板书:第一节 美洲概述 一、区域称谓各异的大陆 教师:学生画一画美洲轮廓的简图,看谁画得最像。 活动:结合ppt “美洲位置图”,以及地图册,引导学生了解美 洲的位置和组成,并要求学生填写ppt 上表格里的内容 。 教师归纳: 1、位置 :位于西半球,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北冰洋,南端接近南极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经线形状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越向两极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一点指示南、北方向方向东、西方向纬线圆,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纬线长度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6、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7、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 ●赤道: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感受地球运动 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项目概念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地理意义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