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 + 50味药证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 + 50味药证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 + 50味药证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 + 50味药证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50味药证!

一、10类方证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汤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无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汤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汤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无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汤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无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汤方证:三五不调脉无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汤方证:心下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悸痛,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胸背闷痛心下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二、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4)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无汗恶寒较明显,神萎倦怠感,热不热,不一定,面晦乏泽手足冷,脉沉迟细弱,舌淡苔白润.

(5)小青龙汤方证: 咳喘鼻塞打喷嚏,痰涕量多如水稀,背部冷感身恶寒,平素无汗咳喘汗,.热或不热苔白滑,呕渴利噎少腹满.

(6)麻杏石甘汤方证: 发热汗出时多少,口渴体温降或高,,咳喘气急而胸闷,苔薄腻干脉数滑.

(7)越婢加术汤方证: 发热恶风汗出渴,肌肉酸重浮肿多,关节肿痛溲不利,越婢加术方证合.

(8)阳和汤方证: 局部无热色苍紫,漫肿无头如絮石,麻木酸楚不觉痛,畏寒喜暖神萎靡.小便清长口不渴,皮肤苍白枯憔悴,腰脊空痛气短喘,阳痿贫血冷枯瘦,舌淡嫩,脉沉迟细.

三、柴胡类方

(1)柴胡证: 柴胡证,是关健,胸胁苦满往热寒.

(2)柴胡体质: 体形偏瘦面暗黄,青黄青白乏泽光,皮肤干燥肉坚紧,舌老暗紫苔正常,舌不淡胖脉弦细,情绪好时饮食香.胸胁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颈肩酸,:月经不调少腹痛,经前乳胀痛经联,经血有块经色暗,四肢常冷烦拘挛.

(3)小柴胡汤方证::上腹痞痛胸胁满,发热持续往热寒,纳差口苦心烦呕,苔黄白腻脉多弦.

(4)柴胡桂枝汤方证: 柴胡体质见自汗,鼻塞腹痛关节酸,肌肉挛.桂枝体质胸胁满,纳差喜呕伴心烦,苔薄白或薄黄腻,舌质暗红或暗淡.

(5)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往寒热,胸胁满,或恶风,自盗汗,食欲差,口渴现,溲不利,便溏软,心烦胸腹动悸,多梦耳鸣失眠,苔白厚,舌面干,或见咳嗽胸骨痛,柴胡桂姜服之安.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 精神症状明显,幻觉易惊失眠,舌红苔黄厚腻,脐腹动悸感,能够治谵语,亦可愈癫痫..

(7)四逆散方证:柴胡证,敏感疼,易紧张,手常冷,腹胀腹疼痛,胸胁征阳性,舌质坚老暗,舌有紫点而脉弦.

(8)血府逐瘀汤方证: 痛位多固定,出血紫黑易凝,烦躁发狂神不安,舌质紫暗面晦暗.柴胡体质伴瘀血,此方投之诸疴痊.

(9)逍遥散方证: 逍遥散,胸胁满,胸胁痛,腹胀兼,经前乳房胀,痛经头痛连,经期不调往热寒,舌淡红,苔薄白,食欲差,浮肿见.此方投之有奇验。

(10)大柴胡汤方证: 大柴胡汤有四看,颈短体壮肩膀宽,上腹胀痛按尤甚,一般多见中老年,轻则不适有抵抗,重则压痛肌紧张,心下痞痛急硬满,呕吐恶心嗳气伴,舌质坚老苔黄厚,抑郁紧张不得眠,便秘尿黄或下利,舌燥脉滑黄疸现。

四、大黄类方

(1)大黄证:腹满腹痛拒按,便秘腹胀抵抗感,身热有汗易兴奋,烦躁精神不安。舌质红而坚老,舌苔焦黄干燥。

胸中闷,食欲旺盛口苦干,腹有压痛抵抗感.

(3)大承气方证: 坚满拒按腹胀疼,烦躁谵语神失清,便秘粘液脓血便,潮热汗出舌焦干,(唇舌焦干潮热汗)脉实有力君须记.

(4)桃核承气汤方证: 少腹急痛按之甚, 出血紫黑易凝,如狂不安大黄证,舌燥舌唇面暗红。

(5)大黄庶(按)虫丸方证: 少腹胀满硬块疼,面色晦暗消瘦形,脉象细涩舌暗紫,肌肤干燥如甲鳞.

(6)茵陈蒿汤方证: 黄疸色鲜尿黄短,胸闷烦躁身热汗.

(7)防风通圣散方证: 发热无汗头昏痛,疮疡肿毒目赤肿,痒疹舌厚干腻,腹胀便秘胸腹闷.

(8)大黄附子汤方证: 腹痛剧烈大便秘, 面晦无华神萎靡,汗出恶寒手足冷,舌干质老苔白腻,胁下偏疼脉弦紧,大黄附子温下宜.

<按:此字乃是白字,因我在电脑汉字输入法中没有找到这个字,只好以此代之.原字应在此字基础上有虫字底的.>五、黄芪类方

(1)黄芪证及黄芪体质:体重溲约肢麻痹,自汗盗汗恶风袭,溃疡久不敛,脓水稀。

面色黄白红隐隐,黄暗乏泽肉松弛,目少精彩面无华,腹软舌淡胖苔润。遇风冷,易过敏,大便稀或干后溏,食欲不振腹易胀,易浮肿,多足肿,手足麻木用之灵.

(2)玉屏风散方证: 易感冒喷嚏头身痛,畏风自汗浮肿,便溏溲短玉屏风.

(3)防己黄芪汤方证: 浮肿下肢甚,汗多尿少恶风,肌肉痛膝肿,关节痛.

(4)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 肢无力,动不灵,肌萎麻木酸痛,自汗浮肿舌暗淡,此方用之必奏功。

(5)黄芪建中汤方证: 慢性腹痛喜温按,形寒恶风自盗汗,身重面萎或浮肿,脉象虚大舌暗淡.

(6)补中益气汤方证: 昔肥今瘦面萎黄,舌淡质嫩体瘦长,身倦发热恶寒风,各种下垂泻秘肛,头痛昏晕胁微满,自汗浮肿溲约良.

(7)补阳还五汤方证: 身痛不遂肢麻,自汗恶风浮下,(即下肢浮肿)舌质淡胖暗紫,脉象沉缓细涩.

六、石膏类方

(1)石膏证: 烦渴喜饮恶热汗,舌面干燥无津见,脉象洪大浮滑兼.

(2)白虎汤方证: 高热烦躁神不清,强烈渴感石膏证.

(3)白虎加人参汤方证: 白虎汤证兼神萎,状态较差脉无力,屡经发汗口渴甚,适用热盛气津亏,或无大热与大汗,慢性病渴饮为主推.

(5竹叶石膏汤方证: 热汗渴嗽呕,神萎憔悴瘦,舌红少苔舌面干,脉虚数.

(6)消风散方证: 疹块瘙痒渗液久,烦躁热盛口渴有,浮肿倾向溲不利,方用消风效优.

七、黄连类方

(1)黄连证: 黄连证,多躁烦,神不清,身热感,或见心悸或失眠;胃脘痛,心下痞,或兼呕恶或下痢,舌质红,或暗红,舌面干,质坚老,舌苔黄腻厚

或薄.

(2)阳热体质: 体强健,面潮红,或见红黑油光容,目多眵,充血睛,口唇舌质红暗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舌质坚苍腹肌紧,焦虑好动易烦躁,喜凉恶

热喜冷饮,肤疮疖,腹痞闷,口干口苦失眠梦.

(3)黄连解毒汤方证: 焦虑抑郁烦不安,面红出血唇红暗,黄连舌,所必见,心下按之痞痛感.

(4)黄连汤方证: 烦悸热汗恶风,脘痞呕泻腹痛,舌苔厚腻,质暗红.

(5)小陷胸汤方证: 上腹胸胁痛拒按,舌红苔黄腻必见,或便秘,或恶心,咳嗽气急痰黄粘,右寸脉滑好经验,感谢经方大家园!

(6)泻心汤方证: 出血倾向吐衄血,脉实有力数而滑,便秘脘痞黄连舌,面部潮红烦躁加.

(7)黄连阿胶汤方证: 心中烦,不得眠,面苍神萎口咽干,手足热,口舌烂,心下痞,腹痛连,小便短,耳鸣头昏现,舌红苔腻黄剥裂,脉细数,出血倾

向血证兼.

(8)香连丸方证: 腹痛胀,重里急,痢下粘臭脓血疾,舌质暗红苔黄腻,方用香连丸最宜.

(9)左金丸方证: 舌红苔黄呕酸苦,嘈杂脘腹胁胀疼.

八、干姜类方

(1)干姜证:痰唾尿便无臭稀,畏寒喜热精神萎,口不干渴舌质淡,舌腻白滑或灰黑。

(2)理中汤方证:胸满腹胀呕吐利,食欲不振心下痞,口不干渴多涎唾,畏寒喜温精神萎,舌淡苔白厚或腻,更见大便是溏稀。

(3)桂枝人参汤方证:理中汤证又恶风,发热自汗关节疼,脉象浮大心下痞,舌淡偏暗或嫩红。

(4)大建中汤方证:干姜舌,必见证,腹胀剧痛阵发性,手足逆冷汗清唾,呕吐腹鸣见肠型。

九、附子类方

(1)附子临床应用范围:病中多汗四肢冷,恶寒脉沉心音微,脉象沉弱腹满痛,吐利伴见手足冷,舌苔白滑血压降,关节剧痛兼肿胀。年老体弱慢性疾,腰膝酸软更无力,足背浮肿兼畏寒,四肢逆冷肌肉挛,心肾功能不全疴,夜尿频多脉沉弱。

(2)阴寒体质:形体偏胖肌肉松,精神萎靡有倦容,肤燥乏泽面黄晦,或见浮肿目无神,唇舌干枯暗胖淡,肢冷畏寒倦喜暖,好静恶动便稀溏,口不干渴溲清长。

(3)附子证:倦卧欲寐精神萎,膝下清冷畏寒厥,脉象极细若有无,或按至骨脉沉伏,脉细如丝细弱脉,或忽浮大脉力无.

(4)四逆汤方证: 细软沉伏脉微弱,或浮大中空无力得,畏寒肢厥下身冷嘲热讽,精神萎靡欲寐卧,舌体胖嫩舌质暗,苔腻白滑或杰干.

(5)四逆加人参汤方证: 神萎肢厥而恶寒,食欲不振便溏兼,心下痞硬或腹胀,脉微弱沉迟舌苔干.

(6)真武汤方证: 真武汤证神亦萎,下身清冷倦欲寐,更见畏寒四肢冷,脉微弱沉伏细弱推.

(7)阳虚水饮证: 阳虚水饮立不稳,心悸气短肉瞤晕,体困嗜睡四肢重,腰痛关节动不灵,溲少便溏腹痛胀,或见呕恶面肢肿,或见喘咳清稀痰,面黄舌胖苔滑润.

(8)附子泻心汤方证: 里急后重便不通,脘痞上腹部胀疼,甚或昏厥心烦乱,舌苔黄腻额冷汗,或有肢冷血压降,脉沉微弱兼恶寒.

十、半夏类方

(1)半夏证:面黄或灰暗,呕吐恶心感,舌苔滑或腻,精神过敏兼。

(2)小半夏汤方证:恶心呕吐口不渴,口多清涎嗽痰多,心下振水胸膈满,苔白滑腻较厚疴。

(3)温胆汤方证:呕恶口苦口粘,易惊多梦失眠,心慌舌苔滑腻,可见精神不安。

(4)大半夏汤方证:朝食暮吐胃反证,呕吐涎沫憔枯容,心下痞硬大便干,苔薄厚腻舌淡红。

(5)半夏厚朴汤方证:精神刺激咽异感,胸闷气塞咳嗽喘,或见痰多或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看其舌苔白厚腻,询其口内腻而粘。

(6)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证:眩晕头痛重压感,浮肿易汗肉松软,大便偏溏腹鸣胀,舌大淡红苔腻兼。

(7)半夏泻心汤方证:恶心呕吐腹泻鸣,上腹满闷胀疼轻,舌苔薄腻或黄腻,烦躁内热失眠梦。

二、50味药证

一、桂枝

入寐难,夜多梦,体白瘦,腹薄硬,虚缓脉,用多中。舌体柔,色暗红,

苔薄白,舌面润,若苔腻、舌绛红、质坚老,另别情(不当用)。心动悸,桂草苓,协龙牡,惊悸平,如虚悸,人参同,咳逆悸,五味灵。加附子,医身疼,

配黄芪,主身肿,伍饴糖,里急情,从麻黄,监制功,协柴胡,透汗行,

配桃黄,可通经,参麦胶,理虚功。大剂量,心悸动,伍麻黄,小量轻,

体腹痛,剂量中,用桂枝,小轻症,大重病,肉桂功!!!

二、芍药

芍药证,主挛急,行走难,足无力,下肢挛,伸不利,抓药证,疗效提。

阵发性,痉挛急,位不定,皆可与,腰肢痛,难步履,腹急痛,大便秘,

如栗下,最相宜,消水肿,通利机。腹肌紧,腹皮急,兼余症,皆可与,

肉松软、大便稀、无腹痛,不可与。配甘草,缓痛基,伍枳实,胃动力,

同黄芩,热利息,若加桂,腹痛急,脉弱悸,中焦虚,加附子,脉沉微,

伴身痛,属阳虚。配苓术,利水剂,经不调,伍芎归,全身肿,姜附齐。

大剂量,腹痛急,二三两,非主剂。

三、甘草

甘草证,羸瘦形,气液馁,肤枯情,口舌糜,咽中疼,

刺激咳,心悸动,

逆上冲,躁急痛,和诸药,解毒雄。审经方,非泛用,

欲高效,合理用,

四、大枣

补气津,胃气平,和百药,四肢重,

同草麦,脏躁宁,伍生姜,咳呕平,

食欲差,均可用,入泻剂,养正功。

五、麻黄

麻黄证,主黄肿,兼咳喘,恶寒风,

无汗出,身痛疼,肤黄暗,乏光明。

体粗壮,肉酸疼,易着凉,易水肿,

鼻易塞,身沉重,舌体胖,苔厚应,

脉浮紧,有力征,小便少,湿家情,

若体瘦、唇咽红、虽无汗,亦禁用。

配黄芪,治肿疼,伍桂枝,减烈性,

汗多少,石膏行。大量用,消水肿。

配附辛,脉当沉,欲安全,久煎用。

六、附子

脉沉微,附子证,精神萎,畏寒冷,便溏泄,腹满疼,

或腹水,或水肿,属阳虚,少阴病,脉紧弦,胁偏痛,

或有汗,脉兼硬,风湿搏,身烦疼,开痹结,胸腹疼。

面苍白、烦不宁,全身疼,痛无定,胁腹痛,不满硬,

苔不腻,舌不红,口不渴,虚寒情。面晦暗,目无神,

语无力,身困重,无上证,用需慎!共细辛,能止疼,

同干姜,止泻灵,苓术芍,利水雄,麻桂草,疗身疼,

和大黄,痛不通,泻脉微,配人参,参、姜、草,多同用,

小剂量,四肢冷,用量大,关节疼。

七、乌头

乌头证,腹剧疼,关节痛,手足冷,脉沉紧,舌淡红,苔白滑,用多灵。苔光薄、舌绛红、肤白瘦,当忌用。伍生姜,减毒性,久煎煮,忌用生。仲师传,蜜煎行,求安全,好医生!

八、干姜

干姜证,口不渴,涎唾稀,多泡沫,或虽渴,饮不多,苔白厚,滑腻诀。下利后,用之多,呕泻证,喘嗽疴,腰冷痛,出血择,善配伍,用更多:配附草,四逆悦,伍参术,理中得,率苓术,愈肾着,配半夏,呕吐绝,同栀子,烦躁握,伍石脂,下脓血,配辛味,止咳药,伍芩连,医寒格,协蜀椒,除满痛,伍桂枝,腹痛挫。

九、生姜

论生姜,主呕恶,多涎唾,口不渴。

吐清水,腹雷鸣,心下痞,或腹疼,

药力微,少单行,伍桂枝,止胃痛,

羸瘦悸,胸腹痛,配半夏,吐水用,

伍橘皮,嗳胀行,配厚朴,除满灵,

伍吴萸,头腹痛,吐涎沫,浊上冲,

配大枣,增食功,理胃虚,复体能,

胃津亏,吐伤阴,夏麦伍,姜不行。

十、细辛

脉迟缓,厥冷疼,苔白滑,舌淡红,饮咳逆,姜味同,四肢冷,归桂行,合乌附,痛剧重,入汤剂,可重用,丸散法,量必轻。若热渴,苔少红、咳无痰、咽干痛,虽肢冷,当慎用!十一、吴茱萸

吴萸证,头腹痛,呕涎沫,手足冷,脉多细,久寒情,呕胸满,痛巅顶,疼较重,伴恶心,或腹泻,液多清。

十二、柴胡

柴胡证,胸胁满,不欲食,默默然,呕发热,或心烦,怕风冷,往热寒,情郁闷,柴胡眼,柴胡带,身侧偏,体偏瘦,面黄黯,

肌坚紧,舌偏干,对气温,多敏感,肢常冷,主诉繁,女性多,经色黯,有血块,腰痛酸,双乳房,胀经前,查诸脉,多细弦,“劫肝阴”,偏概全!重药证,用安全。

十三、半夏

半夏主,呕不渴,咳喘悸,咽异格,兼咽痛,失音疴,营养好,肤腻色,

体不羸,肥胖多,症怪异,疑虑多,

舌偏厚,齿痕舌,有白线,著舌侧,

常恐高,晕船车,咽喉证,伴见多。

黄师提,大家学,品药证,细琢磨。

学中用,用中学,反复求,义自得!

十四、黄芪

黄芪证,汗出肿,肌无力,关节痛,

身觉沉,动不灵,尊荣人,肌肉松,

面黄白,隐黄红,或黄黯,乏光荣,

水肿貌,目无神,腹无力,水囊形,

舌淡胖,苔多润,易过敏,且畏风,

大便稀,不成形,肢麻木,血运停,

大剂量,黄汗肿,身不仁,量用中,

补不足,小量行,因王道,无近功,

慢调体,缓收功。

十五、白术

白术证,下利渴,心下满,小便约,伴水肿,短气疴,兼冒眩,泽泻合,四肢沉,疼痛诀,头昏花,坐舟车,动易汗,懒工作,饮水后,食不多,胃内胀,如壅塞,苔薄白,胖大舌,大便稀,用之合。

十六、茯苓

饮忌多,致短气,饮后吐,名水逆,溲不畅,尿痛急,伴水肿,或便秘。用茯苓,重察舌,舌胖大,齿痕多,舌多润,用之得。入汤剂,量大乐,配散剂,小量合。

十七、猪苓

猪苓证,主溲约,尿量少,次数多,或次少,不定色,伴涩痛,或灼热,不适感,淋病诀,伴水肿,甚带血。

十八、泽泻

泽泻主,冒眩渴,有渴感,饮不多,恶凉饮,但喜热,面虚浮,不溲约,面色黄,肉松软,体肥胖,动气短,舌体大,质红淡。

十九、滑石

滑石证,溲赤约,尿不爽,量不多,

伴涩痛,尿黄色,小便少,主因热。

二十、防己

防己证,下肢肿,按如泥,伴腰痛,

膝疼痛,难活动,腹喘满,身困重。

二十一、葛根

葛根证,项背强,延及腰,引脊梁,按夹脊,有抵抗,头痛昏,眩晕详,耳鸣聋,功亦彰,葛根体,形较胖,项背肌,厚实象,身困重,懒模样,面黄黯,便多溏,

二十三、黄连

黄连主,心中烦,心下痞,下利兼,见焦虑,烦不安,

头昏痛,神错乱,体燥热,苦闷感,心悸动,不得眠,

多梦扰,入睡难,易早醒,抓关健。腹急泻,后重感,

肛门热,便腻粘,下粘液,脓血便,烦利痞,相兼现,

舌坚老,色红暗,苔黄厚,所必见!论药证,重客观。

舌胖嫩,质红淡,苔薄白,脉迟兼,阴寒证,忌黄连。

二十四、黄芩

黄芩主,伏热质,肤面白,唇红施,烦而热,兼出血,

痹身体热,汗出悸,溲灼热,舌红宜,论抓手,烦热极!用黄芩,莫迟疑。

二十五、黄柏

黄柏证,主身黄,溲不利,赤而黄,

兼肤溃烂,渗水黄,妇人病,带下黄,

下体疾,一并囊。

二十六、栀子

栀子证,是热烦,胸中窒,重压感,腹中痛,痛喉咽,

衄血、淋,目赤兼,心不宁,躁扰乱,难入睡,卧不安,

胸烦闷,兼黄疸,剑突下,灼痛现,气郁热,投之痊。

二十七、大黄

大黄证,痛而闭,烦而热,滑而实,吐衄血,心下痞,

心下疾,少腹急,人如狂,热谵语,大便难,六七日,大便硬,乍难易,脉见滑,反下利,心下痛,利青水,脉迟滑,或滑疾。腹虽急,中无力,痛喜按,精神疲,身水肿,欲昏睡,身无汗,脉沉微,或虚浮,或沉细,禁忌症,切莫与!

二十九、厚朴

厚朴证,胸腹满,大便秘,兼咳喘,

腹部胀,按抵抗,嗳矢后,轻松象,

咽异感,气逆样,胸膈闷,痰鸣响。

审药证,医称良,黄师语,重心长,

淳厚意,跃纸上,经方法,永辉煌!

三十、枳实

枳实证,胸腹满,胸痞痛,大便难,

腹肌硬,抵抗感,仲师谓:心下坚。

三十三、石膏

石膏证,身热汗,舌干燥,口渴烦,

脉滑数,洪大兼,喜饮冷,不恶寒,

肤憔悴,色白面,黄胖人,身重见,

黑胖人,不易汗,所当忌,可别鉴。

舌苔薄,舌面干,易兴奋,烦不安,

若舌润,厚腻现,投石膏,把病添。

三十七、人参

上腹扁,按之硬,无底力,按中空,腹部平,无弹性,反复吐,耗液重,精神萎,消瘦形,脉沉迟,身体疼,口渴烦,舌嫩红,身凉汗,反应钝。用人参,客观征:一脉象,浮转沉,大变小,微弱情,二体型,削殆尽,上腹部,扁平硬,三舌面,燥无津,舌体瘦,苔光红,面苍白,乏光荣。若肥胖,面油容,苔厚腻,当慎行!四十一、当归

当归证,主腹痛,妇人疾,最常用,

刺绞急,痛特性,在少腹,痛势重,

当归体,羸瘦型,肤干枯,脱屑情,

脉多细,血不盈,配芍药,医腹痛,

伍辛桂,手足冷,肤甲错,配桃红,

合胶地,止漏崩,治血痢,芩连同。

若体肥,无腹痛,便稀溏,当慎用。

四十二、栝楼根

栝楼根,主治渴,渴明显,饮复渴,

食欲好,大便结,肌肉紧,拘痛说,

生痈疽,或疮疖,舌干燥,内津涸。

四十三、芒硝

芒硝证,主便秘,舌面干,舌动滞,

舌苔厚,热谵语,因腹中,有燥屎。

用量大,令快利,量用小,少腹瘀,

大剂量,兼逐水,老弱体,勿轻予。

四十四、栝楼实

胸腹窒,痛唏嘘,连背部,常涉及,吐粘痰,伴咳疾,剑突下,压痛据,察舌苔,干厚腻,见上证,投之宜。四十五、薤白

薤白主,胸腹痛,胸闷痛,痛无定,偏于胸,彻背痛,兼咳唾、喘息症,肉坚紧,舌必厚,兼里急,且后重,大便难,胸满应。人肥满,肌肉松、虽胸窒,亦禁用,姜桂杏,苓术行。四十六、知母

知母证,汗出烦,无邪结,谓虚烦,身羸瘦,知母添,舌必红,苔薄兼,口燥渴,参膏联,骨节疼,桂膏缘,伍百合,意烦乱,配枣仁,烦不眠。四十七、龙骨

龙骨主,惊悸证,恐不安,脉芤动,多梦萦,恶人声,汗淋漓,醒后征,遇事惧,面潮红,易紧张,身汗冷。龙骨脉,浮大空,轻即得,重无踪。脐下悸,是特征,薪传自,东洞翁。四十八、牡蛎

牡蛎主,惊悸动,口中渴,胸胁硬,恐不安,寐多梦,自盗汗,头昏用。

麦冬主,肤枯瘁,羸瘦体,兼气逆,或气促,心动悸,或咳喘,咽不利,或咽痛,粘痰腻,舌多红,无苔迹,脉多数,按无力。口多涎,无渴迹、舌黯淡,畏寒袭、舌质淡,苔厚腻、见肢冷,皆勿与!

五十、阿胶

论阿胶,主血证,察血色,不一定,淡稀质,为其征,面苍白,萎黄应,治血痢,芩连同,子宫血,归地行,医尿血,滑猪苓,虚羸体,参麦共,爪甲枯,客观征,

五十一、地黄

干地黄,主血证,量较大,色鲜红,人羸瘦,憔悴容,肤干枯,乏光荣,诸出血,舌质红。鲜地黄,治不明,参后世,吐衄行,大剂量,清酒溶,不伤胃,药力纯,仲景法,妙无穷。五十二、川芎

川芎证,主腹痛,上下腹、胸胁痛,及腰背,胀刺痛,风入脑,致头痛,用川芎,不拘型,风热壅,形体充,同大黄,狂热病,头昏眩,便不通。

五十三、牡丹皮

牡丹皮,少腹痛,兼出血,按之硬,便尿血,漏崩中,下部血,多适用。若出血、腹不痛,

法黄土、胶艾行;如无血,少腹痛,归芍枳,同用功。体羸瘦,肤黯红,舌坚老,色黯红,经不畅,用多灵。五十四、杏仁

杏仁证,胸满喘,兼腹胀,大便难,伴咳嗽,肿面睑,配麻桂,无汗喘,伍桂芍,喘胀满,同苓草,主悸眩,胸腹胀、伴气短,协巴黄,胸腹宽。五十五、五味子

五味子,主咳逆,平卧难,咳倚息,或胸满,气上逆,喉哮鸣,静稍息,动则喘,汗淋漓,头昏沉,眼花疾,头如裹,犹物蔽,寐不安,乱梦袭,或遗泄,或心悸,腰膝软,便泄稀。五十六、桔梗

桔梗证,主咽痛,咽干咳,嘶哑音,咳不喘,痰如脓,或伴见,胸闷痛,易致吐,小量行,食欲差,不当用。五十七葶苈子

面目浮,胸腹满。流虽清,当寻源!

五十八、桃仁

桃仁证,肤燥干,糙脱屑,如鳞片,

或增厚,色沉淀,体羸瘦,面黑黯,五十九、?虫

?虫证,经不利,少腹满,痛相随,

经来少,或经闭,腹有块,痛按拒,

腹痛甚,腰胁及,肤甲错,目黯黑,

或健忘,或便秘,见失眠,亦可施。

注:“?”读作zhè。

六十、水蛭

水蛭主,腹硬满,溲自利,发狂兼,

喜忘事,神不安,心烦躁,行为反,

夜少寐,常失眠,人枯瘦,目黯然,

肤甲错,瘀血干,面色紫,舌老坚。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黄煌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46 黄煌,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中医基础扎实,精于临床,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研究领域中敢于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编著了多本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学著作,发表了80多篇有新观点的学术论文,许多著作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日文、韩文出版。并多次应邀赴外讲学,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广泛关注。 主要著作有《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医案助读》及《中医临床传统流派》等,并主编《方药心悟》、《方药传真》及《经方100首》等。 一、大柴胡汤 通里攻下方,主治以心下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 【常用剂量】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30克、白芍20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 【体质要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主治疾病谱】胰腺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炎性胆囊息肉、胆石症、高脂血症、脂肪肝,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裂孔疝、胃窦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肠道易激综合症,肺癌、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中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肥胖症、糖尿病胃轻瘫、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腺瘤、甲亢、甲减等)、干燥综合征,乳腺癌术后调理、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肿、溢乳、痛经、闭经、多囊卵巢,肾结石急性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加减法】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满胀气者,合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痰散(即《金匮》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二、桂枝茯苓丸 古代的下死胎方,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主治以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为特征的病症。 【常用剂量】桂枝15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 【体质要求】体格比较健壮,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患者容易有腰痛、腿疼、痔疮、

黄煌药证方药讲解

黄煌:药证经方讲解 作者: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我们再来介绍荆芥连翘汤(日本一贯堂经验方),我们虽然是扶阳的,但是阳气多了以后,可以清热。荆芥连翘汤是一个清热泻火汤,《回春》也有荆芥连翘汤,但不是同一张方。这张方,是在我们明代宫廷前,它是一张四逆汤、加上四逆散加上黄连解毒汤,是一张大方,一张调整体质的方,这一时也记不住,这里也没有时间多讲,你们可以上网查,这是很有效果的,用于粘膜充血、头面部红的,炎性疾病为主的。这张方子的作用也很多,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痉、免疫抑制等作用。这张方,我主要说明这个体质,年青人也非常多见。 它是柴胡体质里面一种有火的体质,我们简称“火柴胡”,现在我们发现柴胡体质、桂枝体质、黄芪体质等这些里面也有热、有淤、有火,伴有火的我们称火桂枝、伴有热的称热桂枝、伴有瘀的称瘀桂枝,这些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美女的多,面色白净、白里透红的,形体中偏瘦,这些人面色有潮红的、浅黑的、也有白里透红的,一般有油光,这油光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油光的红是戴阳、阳虚的,油光易发痤疮,痤疮疮体是饱满,颜色是红,易化脓,眼睛要充血、秽多,眼唇要红、咽喉充血,舌红的,这是非常关键。这些年青人也多,而且还有伴有烦躁、焦虑、失眠、头痛、皮肤瘙痒、容易晨僵、鼻衄、鼻塞流涕等,容易耳聋耳鸣,容易咽痛扁桃体肿大,容易口腔溃疡,容易淋巴结肿大等等。这个疾病的易趋性,对于我们判断体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女性,我们要看月经,月经周期短、量中等或偏多,颜色有红有暗,但是要看质地,颜色粘稠,有的不注意、有的很注意,若是质腻,有血块、有淤血,有用黄芩黄连的。以前有用黄连黄芩治疗血色暗红的,像猪肝、鸭肝的。就是这种疾病,容易粘膜出现问题,如宫颈炎、口腔溃疡的,这种荆芥连翘汤是可以有效的。 这我在大学用得也挺多,因为在高校,很多病人都是火体,就是火性的,瘀的用桂枝茯苓丸,寒性的我们有葛根汤。痤疮也用很多的,2、3剂痤疮就消;鼻炎、鼻窦炎,流脓鼻涕的,3剂一下脓涕就消;一定要用荆芥连翘汤,如果鼻流脓水,一下就看不见了,这种用辛味,清涕一大堆,这种用小青龙汤治疗水样的鼻涕,那是寒饮;还有急慢性中耳炎、荨麻疹、湿疹、肺结核等等。 另外,有一些硬皮病、干燥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我用本方治疗过一例局限性硬皮病患者,荆芥连翘汤明显有效。但是这张方不能长期服用,因为本方苦寒,容易食欲不振者、年老体弱、脸色发青、眼圈发黑者慎用,而且我发现这种方长期使用后脸色发青、眼圈发黑,什么原因?主要是因为苦寒过度,栀子、黄连的毒素,尤其是栀子里面有栀子素,如果停用一段时间,脸色好转。同时,要注意查肝功,会导致肝功能损害。 还有这张方治疗盆腔炎、宫颈糜烂、霉菌性阴道炎等也是有效。上次治疗了一个不孕的患者,因为长期的宫腔炎导致了长期的输卵管阻塞,使用荆芥连翘汤一段时间以后,怀孕了高兴得不得了,所以说荆芥连翘汤是有效的。 半夏证,指异常的感觉、咽部的不适。感觉的异常、感觉的异样都可以使用半夏,半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一、温胆汤: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 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3、加味方: (1) 高枕无忧散 <古今医鉴>,即本方 +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症见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症见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 (栀子厚朴汤),症见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1. 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战争恐惧忧虑症) 2. 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5. 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 + 50味药证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50味药证! 一、10类方证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汤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无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汤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汤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无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汤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无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汤方证:三五不调脉无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汤方证:心下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悸痛,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胸背闷痛心下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二、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张仲景50味药证

张仲景50味药证 桂枝主治气上冲。2-5两 芍药主治挛急,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4-6两。 甘草主治羸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烂、心悸以及燥、急、痛、逆诸症。 大枣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生姜主治呕吐、呃逆;配泻下药可保护胃气。 麻黄主治黄肿,兼治咳喘及恶寒无汗而身痛着。2-6两。 附子主治脉沉微及痛证。5-15克,每10克先煎的时间增加15分钟。 乌头主治腹中剧痛、或关节疼痛而手足逆冷、脉沉紧着者。 干姜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细辛主治恶寒不渴,兼治咳、厥冷、疼痛者。 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手足厥冷、脉细者。 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 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兼治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咳喘、心下悸等。15-60克。 黄芪主治汗出而肿,肌无力者。1-5两。 白术主治渴而下利者,兼治冒眩、四肢沉重疼痛、短气、心下悸满、小便不利、水肿。 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猪苓主治小便不利者。 泽泻主治冒眩而口渴、小便不利者。 滑石主治小便不利而赤者。 防己主治下肢水肿。 葛根主治项背强痛、下利而渴者。 栝楼根主治渴者。 黄连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 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治热痢、热痞、热痹。 黄柏主治身黄、发热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热利。 栀子主治烦热而胸中窒者,兼治黄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 大黄主治痛而闭、烦而热、脉滑实者,兼治心下痞、吐血衄血、经水不利、黄疸、呕吐、痈疽疔疮等。 芒硝主治便秘、舌面干燥而谵语者。 厚朴主治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 枳实主治胸腹痞满而大便不通者。 栝蒌实主治胸中至心下闷痛而大便不通者。 薤白主治胸腹痛,兼治咳唾喘息、里急后重。 石膏主治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着。15-20克 知母主治汗出而烦。 龙骨主治惊悸而脉芤动者。 牡蛎主治惊悸、口渴而胸胁痞硬着。 人参主治气液不足。 麦冬主治羸瘦而气逆、咽喉不利者。 阿胶主治血证。 地黄:干地黄主治血证。 当归主治妇人腹痛。 川芎主治腹痛。

经方100首

1、甘草汤: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2~24 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2.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炙甘草6~1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炙甘草。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11、小建中汤: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2.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0~15g、芍药15~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15~20g、牡蛎20~30g。水煎服,日三次。1.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2.自汗、盗汗。3.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1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水煎,温服,每日三次。1.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2.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4.舌体胖大、苔白滑。 1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20~30g、桂枝10~15g、炙甘草3~6g、大枣15枚。水煎温服,每日三次。1.脐下悸动,或胸中窒闷不畅、心悸,或腹中痛。2.眩晕、呕吐,或小便不利、胃内有振水声。3.少腹部拘急,舌淡胖,苔白滑。 15、茯苓桂桂五味甘草汤:茯苓12~30g、桂枝12~30g、甘草6~10g、五味子10~15g。以水1600ml,煎取600ml,每次服200ml。1.咳嗽、气喘,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头眩心悸。2.自汗出,面色潮红,或手足厥冷。3.舌质淡,苔白滑。 16、五苓散:猪苓10~20g、泽泻15~30g、白术10~20g、茯苓15~30g,桂枝6~12g。水煎服,分三次。 1.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17、防己黄芪汤:黄芪20~60g、防己12~30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三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二次。1.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2.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18、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0~158、桂枝10~1g、白芍10—15 g、生姜20—30g、大枣12枚。水煎服,每日3次。1.肢体无力沉重,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2.浮肿,自汗,恶风;舌质暗淡。 19、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黄芪30~100g、桂枝10~20g、芍药10~20g、米醋30~100ml。米醋

黄煌--我最常用的16首经方

黄煌--我最常用的16首经方 I导读:最无奈的不是我们面对疾病不知道处方,而是 那个方剂我们明明会背,却不知道他就是解开疾病的那把锁。总是似曾相识,却一直不得其要领,以下16首是临床常用 的经方,黄教授以自己临床经验为例,对其所治疗病症都做了全面的解析,看了这篇文章,小编对这16首方剂有了新 的认识。我常用的几张经方作者/黄煌 我的材料已经发给了大家,就是把我运用经方的经验归纳了一下,想通过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经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运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的大智慧。这个经方了不得,说到能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发明创造,中医中药应该算一个,而其中的经方更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它也是我们中医院校的宝贝。很多人研究经方都喜欢搞纯理论或极纯粹的实验研究,这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整理其应用经验作为基础,这些经验历经几千年,非常宝贵,把它们清楚、有序的整理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这也应该是大家运用经方经验交流的重点所在。所以我还不能完全按照发给大家的讲义来讲,我抽取了经方运用经验其中的二十多条跟大家分享。首先讲第1条,大柴胡汤证。 一、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

来,希望大家记住。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多,像胰腺炎、胆石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胆道感染等等我都会用。但是我并不是盲目的用,张仲景是怎么说的?“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那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当我们医生手指存一种抵抗感,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有时候中医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古代有很多技术因为简单所以要保密,要故意把它玄化,不能让你轻易学到,如果方法过于复杂也不需要保密的。所以张仲景用大柴胡汤就有这个诀窍。我在临床上就按照这个诀窍用,例如说现在得个胰腺炎3万、5万医疗费是小事,多的甚至几十万。但是古代的治疗就是用大柴胡汤,很有效。有一个青年人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有时一年要住几次院,痛苦不堪。后来经人介绍到我这里,我一摸肚子绷绷紧,人也非常壮实,舌苔厚腻。我用的就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枳壳、赤芍、白芍、大黄、姜、枣,就这几味药,吃下去原来的腹胀就没有了,嗳气、腹痛、大便

经方100首方证汇总

甘草汤 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桔梗汤 组成用法:桔梗3-6g、生甘草6-12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桂枝甘草汤 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干。 2.舌红苔黄,脉滑数。 甘草麻黄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l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小建中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怡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方证: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经方中医刘卫红08.01 06:50阅读481原创2016-07-30 黄煌经方医学论坛【黄煌经方方证药证】《经方一百首》之四逆散作者:黄煌 编排:胡廷峰********************************************四逆散【组成用法】柴胡6~10g、芍药6~30g、炒枳实6~10g、甘草(炙)6~10g。水煎,分三次温服。【方证】1.柴胡证,或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及肌肉痉挛的柴胡体质。2.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两胁下满实,胸膈挛急或积聚,腹直肌拘急,如棒状样紧张。3.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现代应用】1以痉挛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异型增生、顽固性腹痛、过敏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痢疾、阑尾炎、粘连性肠梗阻、胰腺炎、泌尿系结石、痛经等伴有手足冷、脉弦者。2以胃—肠动力低下、腹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饮食积滞性腹痛、十二指肠壅积症等。3以精神紧张或遇紧张则加重的疾病。如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心因性阳痿、神经官能症、冠心病,梅核气,情绪性腹泻、女性急迫性尿失禁、遗尿、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4以分泌物、代谢物排出不畅为特点的疾病。如鼻窦炎、急性乳腺炎、

输卵管不通、阑尾周围脓肿、肝郁气滞的便秘或下利不爽等。5其他方面,如月经不调、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腰腿痛(注意!)、神经性头痛(注意!)、三叉神经痛(注意!)、癫痫、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肝炎、过敏性鼻炎(注意!)、皮炎、小儿高热肢厥、流行性出血热的低血压休克期等均有用四逆散的报道。【经验参考】本方的临床运用十分广泛,难以尽述,几乎各系统的疾病,均有使用的可能。据载,日本汉医和田家治杂病100人,有50~60人用此方加减,足见应用之广。在此,编者介绍几则个人的临床治验以供读者参考。1曾治一周姓患者,新婚数日来诊,诉阳痿不举。观其面色无华,形体羸瘦,若按一般辨证,当属虚证,可能会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当时为观察四逆散之功效,投原方而未作加减,不料却有非常之效。2治张某,八旬高龄,突发小便失禁半月,多方诊治不效,欲行手术探查,患者及家属不从,转我院,邀余诊治,观其虽年事颇高,但无虚羸之象,非肺肾气虚之证,乃膀胱尿道功能失调所致,用四逆散加乌药,数剂而愈。3治潘某,胃胀多年,餐后脘胀,每于下雨前数日尤胀甚,戏称自己可以作天气预报,中西药调治不效。询其脘胀连及两胁,拟四逆散合平胃散,数剂而安。4田某,胃脘隐痛嘈杂多年,胃镜示重度糜烂性胃炎,吾曾屡以半夏泻心汤加减,疗效不甚理想,后思其人平素多愁善感,思绪不定,有柴胡证的表达,于是投四逆散合平胃散,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8.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9.半夏泻心汤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用法:如果舌淡,脸较晦暗,病程较久:加点肉桂,即与黄连汤合方如果大便干结,糜烂出血,脸色通红,少加大黄,即与三黄泻心汤合方10.猪苓汤治膀胱炎,泌尿道感染专方。比八正散疗效稳定用法:若尿痛甚,尿黄加栀子尿路结石合四逆散,通淋排石,比金钱草好11.黄连阿胶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养阴药基本无效,小柴胡汤有一点效果许多干燥综合征是女性,皮肤白,嘴唇通红,舌红,睡眠差,月经淋漓不尽或量较多症状缓解很快,眼干,口干好转,睡眠好转12.小柴胡汤治小柴胡汤综合征治疗感冒。头面部炎症:中耳炎、鼻窦炎,虹膜炎;皮肤科:过敏性皮炎;呼吸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内分泌科:桥本氏病;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伏邪在少阳经);精神科: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往来寒热:疾病处于迁延期,进入慢性化半表半里:军事上的概念,和:求和。不断发作,反复发作的疾病,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烧的免疫性疾病13.大柴胡汤治大柴胡汤综合 征最关键指征:《金匮》:心下按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腹诊,心下按之疼痛、硬满者用之。痛得厉害的用最好,肚子饱满、

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经方与后世方相比,因理论体系不同,故而用药也有所不同。如后世方认为桂枝、附子等不能用于热证,而经方常用于热证;后世方认为升麻升提,而经方认为主清里热;后世方用黄芩解表,而经方用其清半表半里、里热……因此,欲掌握经方用药,必先清楚经方的主要理论,分而述之不过以下三要点。 认识六经实质 欲知经方用药规律,必先明确六经实质。经方的六经实质,至今仍莫衷一是。《伤寒论》原序有王叔和所谓的误导为重大原因之一,使后世认为张仲景根据《内经》撰成了《伤寒杂病论》。这样,经方的六经便是《内经·热论》的六经,而与《伤寒论》的主要内容不符,遂使经方六经实质扑朔迷离。其实,了解经方的形成史,六经的实质也自然明白。 经方的起源,当追溯于上古神农时代。人们认识、适应大自然,即用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认识疾病、药物亦用八纲。有病时,最多见者当属外感一类,其证在表。长期实践得知,病在表用发汗的药物可治愈,于是积累了生姜、葱白、麻黄、桂枝、蜀椒等治表证经验。 然而,有的病经发汗或未经治疗而愈,但有的经治疗亦未愈而病入于里,此时不应再用发汗治疗,而应下治里之药。因里证分阴阳,里热

者,用清里热药,如黄芩、石膏、大黄等;里虚寒者,用温补药,如干姜、人参、附子等。经验代代相传,以文字记载,其代表著作即《神农本草经》,该书在汉代完善整理传承,代表了经方单方方证的形成,《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这一记载,实际标明了经方的起源和经方医学的特点,即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起始即用八纲认识疾病和药物,即有什么证,用什么药治疗,积累了疾病的证和治疗该证的药的证药对应经验,即单方方证经验。 疾病复杂多变,古人渐渐发现,有的病只用一味单方药治疗不力,渐渐摸索了两味、三味……复方药治疗经验,积累了复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汤液经法》。该书相传商代伊尹所著,考无确据,但从传承来讲,其与《神农本草经》一样,上继神农,下承夏商,复方方证经验积成于这个时代,成书完善于汉代,因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经方所用理论仍是八纲。 时至东汉,经方发展有重大进展,主要成就是,由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据皇甫谧《甲乙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张仲景50味药证 (配图)

张仲景50味药证(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 陈修园说他读仲景书“常读常新”。 桂枝舌、大黄舌、附子脉、黄芪腹、柴胡体质。 黄芪用于自汗,汗出的程度越重用量越大;葛根用于下利,下利的程度越重,其用量也越大。凡大剂量柴胡与黄芩同用,其指征都有往来寒热,并有呕而胸胁苦满。

桂枝证的舌象,张仲景未提及,根据本人的临床经验,桂枝证多见舌质淡红或黯红,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著者称之为“桂枝舌”。如舌红而坚老者,或舌苔厚腻而焦黄者,或舌质红绛而无苔者,则桂枝一般不宜使用。 仲景使用桂枝有三个剂量阶段,大剂量(5两)治疗心悸动、奔豚气等;中等剂量(3~4两)治疗腹痛或身体痛;小剂量(2两)多配伍麻黄治疗身体痛、无汗而喘等。所以桂枝用于心脏病必须量大,可用12~15克,甚至达30克。

《朱氏集验方》称芍药甘草汤为去杖汤,用以治疗脚弱无力,行走困难。 芍药兼治便秘,腹急痛伴有大便秘结如栗状者,最适宜。本人经验,芍药量至30克以上,就有通大便的作用。另外,芍药也能“利小便”(《神农本草经》) 芍药证多见于一种痉挛性体质,日本古方家益吉东洞提出了“腹皮挛急,按之不弛”的腹证,可以参考。 近代江苏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有柔肝饮一方,即芍药甘草汤加生麦芽,用于治疗胃痛、肝病等。更有报道用芍药甘草汤加蜈蚣,可治疗阳痿。 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 芍药10~30克,枳实10~30克。 本方是解痉止痛剂,可用于腹中满痛,大便干秘者。 以下为白芍的图片 以下为赤芍的图片资料

甘草主治羸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碎、咳嗽、心悸以及躁、急、痛、逆诸症。 甘草用于瘦人,古时候就有这个经验。《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能“长肌肉”。 咽痛,张仲景多用甘草。《小儿药证直诀》用甘草、桔梗、阿胶治喉痛。岳美中先生曾治一患者咽喉痛如刀刺,用西药无效,局部不红不肿,与服生、熟甘草,服二日其痛即失。 甘草可治口腔黏膜糜烂。赵锡武先生用甘草泻心汤加生地黄治疗口腔与外阴溃疡,甘草生用,量达30克。《赵锡武医疗经验》 对于尿道刺激征,如尿痛、尿急等,本人经验用甘草配合滑石等药物可缓解症状。这些均提示甘草有黏膜修复作用。 甘草治悸 由于麻黄导致心悸,所以麻黄常配伍甘草。 ·甘草还是古代救治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的主要药物。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大豆解百药毒,尝试之不效,乃加甘草,为甘豆汤,其验更速。”实验也证明,甘草对组胺、水合氯醛、升汞、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均有解毒作用。

最常用的50个经方方证

民间中医中医瑰宝苑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三 李昌源名老中医经验集目录 如何万里挑一辨方证 最常用的50個經方方證 (几乎每天都遇到) 重要说明:本资料由师承班—彭鸿杨根据刘观涛师兄提出的最常用的50个经方,参考冯世纶老师等人编著的《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录入;由于手头资料有限只抄录26方证,其余方证希有志之士补充完善。供大家参考学习。 桂枝汤/(桂甘+姜芍枣)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用法】水煎温服。服已须臾,食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盖以棉被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若不汗更服依前法。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病证犹在者,更作服。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解】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是胃气不振,津血有伤所致之热。有关汗出身热的机理,《内经》有类似的论述。如《素问?评热病论》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这里主要是说:汗出身热是邪气盛,精气虚。汗出为精液外溢,此时邪乘虚入于肌表。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肌表故称阴阳交。此时精气流于外,邪气入于里,故病死。桂枝汤证虽不全同于《内经》所说的阴阳交之证,但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热的病机是相同的。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也即甘温除热的道理。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注解:外为阳,内为阴。阳浮而阴 弱者,谓脉有浮于外而弱于内的形象,即轻取则浮,重按则弱也。阳浮者热自发。谓脉阳浮,为发热的脉应。阴弱者汗自出,谓脉阴弱,为汗出的脉应。啬啬恶

黄煌经验五十案

黄煌经验五十案 学习运用黄煌恩师经验五十案 一,长期低热案 李某,女,22岁,河间市城关镇野场村人。三个月前不明原因引起低热,体温波动在37.3-38.2之间,反复发作,无规律,胸闷。无恶寒身 痛,咳嗽咽痛口苦等症。二便可,眠差,血常规,血沉化验正常。胸片无异常。曾予菌必治,双黄连等药静脉点滴数日而无效。他医投银 翘散中药治疗亦效果不佳。舌红苔白脉弦,处方:柴胡24黄芩10清半夏10党参10生姜3片,大枣5个,炙甘草6五付水煎服 二诊,病人前三副药后,发热依旧,服四五副后有一天未热。精神较前好。原方再进七副。病人电话告知,自前热退后未在反复。嘱停药 观察。后有其邻居来诊言已痊愈。 按:小柴胡为《伤寒论》少阳病之专方,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黄师认为:柴胡证中往来寒热的“往 来”有其特殊意义。第一是指有节律性,或无节律性,或周节律,或月节律。第二是指没有明显节律,时发时止。该病人发热日久,西医 诊断不明,用清热解毒之时方也未见效,余则据黄师所说抓住病人的往来寒热之特点,另据胸闷脉弦等证而应用了小柴胡,最后竟然收到 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本人也用小柴胡治疗过发热,但那时的着眼点却是把往来寒热的方证仅仅认为是一阵冷一阵热,寒热交替的表现 。从而大大限制了小柴胡的临床应用。 二,咳嗽案 马某,男,60岁,河间市六街人。咳嗽一月有余,咽喉痒而稍红,痰白不多,胸闷,眠差。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抗菌素静脉 点滴一周无效。腹部有轻微抵抗。舌白脉象弦滑。处方: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厚朴15茯苓20苏梗10干姜5大枣20四服水煎服 药后咳嗽大减,效不更方,再进四副。 痊愈。 按:黄老师认为小柴胡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方,因咳喘胸闷属于小柴胡胸胁苦满的方证,故每每用之。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 ,为日人所常用。对于那些咳嗽咽痒,胸闷,精神紧张,对外界环境过敏,感染不明显者有殊效。余以前治疗咳嗽多以《医学心悟》之止 嗽散为治疗咳嗽的主方,适当加减也可收效。但通过比较,治疗此种咳嗽还是柴朴汤效果迅速和确切。 [ 此帖被爱好经方在2009-05-20 21:38重新编辑 ] 三,咳喘案 王某某,男,70岁,河间市刘庄村人。患咳喘十余年,夏季加重,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支合并肺气肿。经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曾在山 东某哮喘医院住院治疗,疗效也未满意。刻诊:体格壮实,面红,气喘憋闷,动则加剧。痰不多,无恶寒心悸等症。上腹胀满有抵抗,下 肢粗糙,舌暗苔白,脉弦而有力。处方: 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大黄6赤芍20白芍20 肉桂10茯苓20丹皮10桃仁10枳实20干姜5 大枣20七副水煎服 二诊觉腹部稍软,余无变化。原方不动再进七副。三诊气喘憋闷有减,食欲佳。 守方服用40天,咳喘憋闷大轻,自认为从治疗以来这是最舒适最满意的的一次治疗。 按:大柴胡汤治疗咳喘余最早见于《皇汉医学》,后见于胡希恕老的《经方求真》,但运用不多。自从跟黄师学习经方以后逐渐应用,效 果颇佳。上案为最典型者焉。黄老师经验认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咳喘适用于那些体质 强壮,体型偏胖,面红,舌暗,腹部充实, 下肢有鳞屑表现的患者。这些为我们临床运用此法提供了充分而有力的依据。收效则是必然! 四,眩晕案 吴某某,女,63岁,形体偏胖。河间市十街人。眩晕两个月,劳累后加重,面黄,无恶心耳鸣失眠等症,西医诊断脑动脉硬化。静脉点滴

经方100首方证解答

甘草汤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 。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桔梗汤组成用法:桔梗3-6g 、生甘草6-12g ,水煎服,分二次服用。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白芍20-60g 、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方证:1. 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 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桂枝甘草汤组成用法:桂枝12- 24g 、炙甘草6-12g ,水煎服,一次顿服。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方证:1. 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干。 2. 舌红苔黄,脉滑数。甘草麻黄汤组成用法:炙甘草6-l2g 、麻黄12-24g 。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 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 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 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小建中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怡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方证:1. 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2. 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用法:桂枝10-15g、芍药15- 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15- 20g、牡蛎20-30g。水煎服,日三次。 方证:1. 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 2. 自汗、盗汗。 3. 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组成用法: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水煎,温服, 每日三次。 方证:1. 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2. 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

特异性方证

“特异性方证”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肖相如 一、方对证的适用程度不同 从桂枝汤证的部分条文可以看出,方对证的适用程度并不一样,根据《伤寒论》的原文,可做如下区分。 1.“特异性方证”等级:主之 这是桂枝汤适应证中的最高等级,方和证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用桂枝汤具有药到病除的特效。原文第12条、第13条属于特异性方证等级。 2.一般适用等级:宜 “宜”的一般适用等级不如“主之”的“特异性方证”等级那么好,就是有效率和有效程度都比“特异性方证”等级差一点,但也只有这种选择是最好的。原文第42条、第57条、第53条、第54条等,属于一般适用等级。 3.可能适用等级:与或可与 “与或可与”的可能适用等级比“宜”的一般适用等级又差一点,就是有效率和有效程度都比一般适用等级又差一点,但也只有这种选择是最好的。原文第15条、第25条等,属于一般适用等级。 4.不适宜等级:不可与 不适合用桂枝汤,也可以理解为桂枝汤的禁忌证。原文第16条后半段、第17条、第19条等,属于不适用等级。 5.无方可用等级: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如果这个证连可能适用等级的方都没有的时候,才需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而张仲景提出的这一原则被认为是辨证论治的理论渊源。也是《伤寒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的主要根据。 二、“特异性方证”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特异性方证”,就是方和证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具有精准、快捷、高效的特征。《伤寒论》中“主之”的方证绝大部分属于“特异性方证”。 证是中医的治疗对象单位,方是中医的治疗手段单位。证和方之间的关联程度决定疗效的好坏。“特异性方证”,是证和方之间关联程度最高的级别,也是医学所能达到的最好疗效,即药到病除,亦即特效。 《伤寒论》的核心是方证,但方证之间的关联程度并不一样,有主之、宜、可与、不可与的区分。区分的根据是某证用某方后疗效的好坏和副作用的有无或多少。 其中,只有“主之”的方证之间关联程度最高,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属于“特异性方证”,所以,“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 总结一下:方证是《伤寒论》的核心;“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三、“特异性方证”的构成 “特异性证”,由特异性要素或者特异性的组合构成,针对特异性的方。 1.特异性要素 如“往来寒热”,就是小柴胡汤证的特异性要素,见到“往来寒热”,就是小柴胡汤主之。 2.特异性组合 如恶寒、发热、汗出,就是桂枝汤证的特异性组合,见到这一组合,就是桂枝汤主之;恶寒、发热、无汗,就是麻黄汤证的特异性组合,见到这一组合,就是麻黄汤主之。 “呕而发热”,就是小柴胡汤证的特异性组合,凡是“呕”和“发热”并见,就是小柴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