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主讲人:黄冈中学高级教师汤彩仙

一、复习策略

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在简化研究对象,发展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分类讨论的思想的数学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当问题所给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我们就需要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逐类进行研究和解决,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决,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的思想”.

1.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⑴分类讨论的思想具有明显的逻辑特点;

⑵分类讨论问题一般涵盖知识点较多,有利于对学生知识面的考察;

⑶解决分类讨论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分类技巧;

⑷分类讨论的思想与生产实践和高等数学都紧密相关.

2. 分类讨论的思想的本质

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上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从而增加了题设条件的解题策略.

3. 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的基本步骤

⑴确定讨论对象和确定研究的区域;

⑵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类时需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

⑶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

⑷归纳总结,整合得出结论.

4. 明确分类讨论的思想的原因,有利于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⑴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定义、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等;

⑵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偶次方根非负、对数中的底数和真数的要求、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实数对不等号方向的影响等等;

⑶由函数的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

⑷由几何图形中点、线、面的相对位置不确定引起的分类讨论;

⑸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某些含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或由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

⑹其他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分类讨论,如排列、组合问题,实际应用题等.

5. 分类讨论思想的类型

⑴问题中的变量或含有需讨论的参数的,要进行分类讨论的;

⑵问题中的条件是分类给出的;

⑶解题过程不能统一叙述,必须分类讨论的;

⑷涉及几何问题时,由几何元素的形状、位置的变化需要分类讨论的.

二、典例剖析

例1、(2007·上海)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是与轴正方向同向的单位向量.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

,则k的可能值个数是()

A.1B.2C.3D.4

解析:

由(2,1),(3,k),得(1,k-1),

由于为直角三角形,则,,都可能为直角,

由向量数量积为0,分别有或或,

解得或.

答案: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运算及向量垂直的判定,也考查了学生分类讨论思想能力,引起分类的原因是直角三角形直角的不确定,但有的学生也可能想到位置有三种情况,故主观认为有三个值,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例2、将一骰子连续抛掷三次,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依次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A.B.C.D.

解析:

连续掷三次骰子出现点数的方法总数为种,其中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有6个,公差为1或-1的等差数列有

个,公差为2或-2的等差数列有个,所以满足条件中的概率为.

答案: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概率基础知识,排列组合知识和等差数列的性质,由于取出的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三个数由于顺序且公差不确定,所以需要分类进行计数.

例3、(2007·陕西)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坐标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求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

圆锥曲线方程的确定要了解其中参数字母具有的几何意义,掌握字母间的基本关系.解:

(1)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依题意,∴所求椭圆方程为.(2)设,.

①当轴时,.

②当AB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

由已知,得.

把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当时,,综上所述.

∴当|AB|最大时,面积取最大值.

点评:

本题考查圆锥曲线的方程和直线与圆锥曲线间的位置关系.对于直线方程,根据斜率存在与否是本题产生讨论的原因.

例4、(2007·海南、宁夏)设函数.

(1)若当x=-1时,f(x)取得极值,求a的值,并讨论f(x)的单调性;

(2)若f(x)存在极值,求a的取值范围,并证明所有极值之和大于.

分析:

函数的极值、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极值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导数知识判断在该点两侧函数的单调性;而函数单调性的讨论则需要考察相应导数的符号问题.

解:

(1),依题意有,故.

从而.的定义域为.

当时,;

当时,;

当时,.

从而,分别在区间单调递增,在区间单调递减.(2)的定义域为,.

方程的判别式.

(i)若,即,在的定义域内,故无极值.(ⅱ)若,则或.

若,,.

当时,,

当时,,所以无极值.

若,,,也无极值.

(ⅲ)若,即或,则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

当时,,从而在的定义域内没有零点,故无极值.

当时,,,在的定义域内有两个不同的零点,由极值判别方法知在

取得极值.

综上,f(x)存在极值时,a的取值范围为.

f(x)的极值之和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极值、单调区间的求法,考查利用导数和函数知识解综合问题的能力.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因函数的单调性可能是单调递增也可能是单调递减所以要讨论,其实质就是讨论导数的符号.一般地可导函数的极值存在要求有两个条件:一是方程在的定义域内有解;二是在方程的根的两边导数的符号要相反.因此在利用导数求可导函数的极值时就要分两层讨论.

例5、设函数的图象是曲线,曲线与关于直线对称.将曲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曲线,已知曲线是函数的图象.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并求最小的正实数,使对任意都成立.解:

(1)由题意知,曲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曲线,∴曲线是函数的图象.曲线与曲线关于直线对称,∴曲线是函数的反函数的图象.

的反函数为..

(2)由题设:,

.①

.②

由②—①得,

当时,.

∴当时,对一切,恒成立.

当时,

记,则当大于比大的正整数时,

也就证明当时,存在正整数,使得.

也就是说当时,不可能对一切都成立.

∴t的最小值为2.

例6、(2007·天津)在数列中,,其中λ>0.求数列的前项和

分析: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的求解,是高考中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对于它们的解决要掌握一些方法.

解:

由,,可得

所以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1,首项为0,

故,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设,①

当时,①式减去②式,

得,

这时数列的前项和.

当时,.这时数列的前项和.

点评:

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对于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由于公比的取值不同而需要分类讨论.

例7、已知函数f(x)=ax+lnx,其中a为实常数,设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f(x)在区间(0,e上的最大值为-3,求a的值;

(2)当a=-1时,试推断方程| f(x)|=是否有实数解.

解:

(1)∵=a+,x∈(0,e),∈[,+∞.

①若a≤-,则≥0,从而f(x)在(0,e)上增函数.

=f(e)=ae+1≥0.不合题意.

∴f(x)

max

②若a<-,则由>0a+>0,即0

由f(x)<0a+<0,即-

=f(-)=-1+ln(-).

∴f(x)

max

令-1+ln(-)=-3,则ln(-)=-2.∴-=e-2,

即a=-e2. ∵-e2<-,∴a=-e2为所求.

(2)当a=-1时,f(x)=-x+lnx,=-1+=.

当00;当x>1时,<0.

∴f(x)在(0,1)上是增函数,在(1,+∞)上减函数.

=f(1)=-1.∴f(x)=-x+lnx≤-1,从而lnx≤x-1.

从而f(x)

max

令g(x)=|f(x)|-==x-lnx--=x-(1+)lnx-

①当00.

②当x≥2时,g′(x)=1-[(-)lnx+(1+)·]=

=.

∴g(x)在[2,+∞上增函数,∴g(x)≥g(2)=

综合①、②知,当x>0时,g(x)>0,即|f(x)|>.

故原方程没有实解.

例8、已知函数

(1)当a=2时,求使f(x)=x成立的x的集合;

(2)求函数y=f (x)在区间[1,2]上的最小值.

解:(1)由题意,.

当时,由,解得或;

当时,由,解得.

综上,所求解集为.

(2)设此最小值为m.

①当时,在区间[1,2]上,,

因为,,

则是区间[1,2]上的增函数,所以.

②当时,在区间[1,2]上,,由知.

③当时,在区间[1,2]上,.

若,在区间(1,2)上,,则是区间[1,2]上的增函数,所以.若,则.

当时,,则是区间[1,]上的增函数,

当时,,则是区间[,2]上的减函数,因此当时,或.

当时,,故,

当时,,故.

综上所述,所求函数的最小值

例9、设函数f(x)=x2+|x-a|+1,x∈R.

(1)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

(2)求函数f(x)的最小值.

解:(1)当a=0时,函数f(-x)=(-x)2+|-x|+1=f(x),

此时f(x)为偶函数.

当a≠0时,f(a)=a2+1,f(-a)=a2+2|a|+1.

f(-a)≠f(a),f(-a)≠-f(a).

此时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①当x≤a时,函数f(x)=x2-x+a+1=(x-)2+a+.

若a≤,则函数f(x)在(-∞,a]上单调递减.

从而函数f(x)在(-∞,a上的最小值为f(a)=a2+1.

若a>,则函数f(x)在(-∞,a上的最小值为f()=+a,且f()≤f(a).

②当x≥a时,函数f(x)=x2+x-a+1=(x+)2-a+.

若a≤-,则函数f(x)在[a,+∞]上的最小值为f(-)=-a,且f(-)≤f(a);若a>-,则函数f(x)在[a,+∞)单调递增.

从而函数f(x)在[a,+∞]上的最小值为f(a)=a2+1.

综上,当a≤-时,函数f(x)的最小值为-a;

当-<a≤时,函数f(x)的最小值是a2+1;

当a>时,函数f(x)的最小值是a+.

- 返回-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第三讲分类讨论思想 [思想方法解读]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问题的思想策略. 1.中学数学中可能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 (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等. (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数,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公式等.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等. (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

结果不同,或者由于对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等. 2.进行分类讨论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重不漏”. 3.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重不漏、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常考题型精析 题型一由概念、公式、法则、计算性质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1设集合A={x∈R|x2+4x=0},B={x∈R|x2+2(a+1)x+a2-1=0,a∈R},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换元法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2-2≥0,先变形为设2=t(t 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

的值域时,易发现x∈[0,1],设x=sinα,α∈[0,],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y适合条件x+y=r(r 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θ、y=rsin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y=S形式时,设x=+t,y=-t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t 0和α∈[0,]。 Ⅰ、再现性题组: 1.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2.设 f x+1 =log 4-x (a 1),则 f x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数列 a 中,a=-1,a??a=a-a,则数列通项a=___________。 4.设实数x、y满足x+2xy-1=0,则x+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方程=3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6.不等式log 2-1 ??log 2-2 〈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简解】1小题:设sinx+cosx=t∈[-,],则y=+t-,对称轴t=-1,当t=,y=+; 2小题:设x+1=t t≥1 ,则f t =log[- t-1 +4],所以值域为-∞,log4];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摘要:“分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分类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中的基本逻 辑方法,也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解 题中正确、合理、严谨的分类,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大大的简化,达到化繁就简,化难为易,分而治之的目的。 关键词:分类讨论思想三角形四边形方程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95-02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经常用来探究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解决问题,并能帮助学生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所以本文主要从几何图形、代数、函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也称分情况讨论,当一个数学问题在一定的题设下, 其结论并不唯一时,我们就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必要的分类。将一个数学问题根 据题设分为有限的若干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中分别求解,最后再将各种情况下 得到的答案进行归纳综合。在解题中正确、合理、严谨的分类,可将一个复杂的 问题大大的简化,达到化繁就简,化难为易,分而治之的目的。 一、在几何图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一)在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无论边还是顶角底角,不确 定的情况下要分类,分情况求解,有时要分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分别讨论解决 1、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可能指底角,也可能指顶角, 所以必须分情况讨论。 例1、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B) (C)或(D)或 分析:等腰三角形有一个顶角、两个底角,并且两个底角相等.题目所给的角由 于不知道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分为两种情况:(1)当角为顶角时,它的两个底角为 ; (2)当角为底角时,顶角为 . 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或 ,选择(D). 拓展:若把题目中的角改为角,则本题的答案是什么?还需要讨论吗? 2、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边: 等腰三角形中,对给出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所以我们要进行分类 讨论。 例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 分析:两条边长分别为3cm、6cm,其中必有一条边长为腰长,另一条边长为底边长,究竟哪一条边长是腰长,要分为两种情况讨论.注意,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符合题意,最后还要根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作出取舍.

2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高三复习专题

函数的单调性 1.单调性与单调区间: 例1.下列函数中,满足“对任意1x ,2x ∈(0,+∞),当1x <2x 时,都有1()f x >2()f x ”的是( ) A .()f x =1x B .()f x =2(1)x - C .()f x =x e D .()ln(1)f x x =+ 演变1.给定函数:①1 2y x =,②12 log (1)y x =+,③|1|y x =-,④12x y +=,其中在区间 (0,1)上单调递减的函数序号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例2.函数2()21 x f x x -=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 演变1.函数25---=a x x y 在),1(+∞-上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例3.函数267)(x x 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__ 演变1. 函数()f x =__________ 例4.函数2()2||3f x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__ 演变1.函数|32|)(2--=x x 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__ 2.利用单调性求参数范围: 例1.已知函数2)1(22+-+=x a x y 在)4,(-∞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演变1.若ax x x f 2)(2+-=与1 )(+=x a x g 在区间[1,2]上都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例2.已知函数(31)4(1)()log (1)a a x a x f x x x -+

对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感悟

对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感悟 博兴一小王晓红 分类讨论思想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依据数学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然后对划分的每一类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它在数学概念的确立,数学事实的发现,数学理论的推导学知识的运用中,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与灵活性以及整体文化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就应该重视数学思想的方法教学。如果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在解题中进行正确、合理、严谨的分类,这既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来处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展他们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和完整性。 下面针对数学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谈一下我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在概念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由于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的定义是分类给出的或是不少概念都有一定的限制,如实数的分类,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对二次项系数的限定,平方根中对于被开方数的限定等,完全平方式的意义,绝对值中a的三种情况的分类给出等。涉及到这些概念是就必须按照给出的概念的分类形式进行讨论。 在概念教学中,我总能注重揭示概念的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存在的前提,清楚地理解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尤其对容易出现偏差的、相似的、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教学,对含有补充和规定的概念注意强调,必要时,借助于形与数,进行直观、准确地概念理解。 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中涉及a≠0的规定,教学时,我让学生理解当a=0与a≠0时,方程会有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明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m-1)x-2(3m-1)=0中m的限制条件,随后进行了概念的变式,将“一元二次”四字隐去,提出这是个怎样的方程,并如何求解。学生经历了对概念中关键字词及补充条件的理解后,很清晰地就a=0与a≠0两种情况作分类讨论。 (二)在法则、定理、公式导出过程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 有些数学性质、公式或定理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论,或是结论在一定限制条件下才成立,这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体现分类讨论思想。例如对于正比例函数图像的递减(增)性要取决于k小于0还是大于0,不等式的运算性质,要按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同除以同一个正、负数不同而决定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等来进行分类讨论。 又如初中九年级课本证明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为什么要根据 圆心相对于圆周角的位置分成三种情况(如右图) 去证, B C A A C D C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换元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2013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代数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例如解不等式:0224≥-+x x ,先变形为设)0(2>=t t x ,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 =x +1-x 的值域时,易发现[]1,0∈x ,设 α2sin =x ?? ????∈22,0α,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如变量y x ,适合条件 )0(222>=+r r y x 时,则可作三角代换θθsin ,cos r y r x ==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S y x =+形式时,设t S y t S x -=+=2 ,2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题型一:代数换元 例1:(1)方程1313 ++-x x =3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2)x x x f --=2)(的值域是___________.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李增旺 例1 一组数据:2,3,4,x 中,若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数x 不. 可能是( ) A.1 B.2 C.3 D.5 解析:因为x 的值不确定,所以中位数也不确定,必须分类求解.结合中位数的确 定方法,可知x 的取值分为三种情况: (1)当x ≤2时,中位数为5.2232=+,平均数为4 432+++x ,所以5.24 432=+++x ,解得x =1; (2)当2<x <4时,中位数为23+x ,平均数为4 432+++x ,所以234342 x x ++++=,解得x =3; (3)当x ≥4时,中位数为5.3234=+,平均数为4 432+++x ,所以234 3.54 x +++=,解得x =5. 故选B . 例 2 为了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数学竞赛,在同等的条件下,老师查看了平时两名同学10次测验的成绩记录,下面是甲、乙两人的测验情况统计记录(其中乙得分为98分、99分的得分次数被墨水污染看不清楚,但是老师仍有印象乙得98分、99分的次数均不为0): (1)求甲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 (2)根据前10次测验的情况,如果你是该班的数学老师,你认为选谁参加比赛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1位) 解:(1)甲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 94195296197398299110 ??????+++++=96.6(分). (2)①若乙同学得98分的次数为1,得99分的次数为2,则乙同学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94095496097398199210 ??????+++++=96.7(分). 在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乙比甲好,这时应该选择乙参加数学竞赛. ②若乙同学得98分的次数为2,得99分的次数为1,则乙同学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94095496097398299110 ??????+++++=96.6(分). 甲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方差2s 甲= 10 1×[(94-96.6)2+2×(95-96.6)2+(96-96.6)2+3×(97-96.6)2+2×(98-96.6)2+ (99-96.6)2]=2.24, 乙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方差2s 乙=101×[4×(95-96.6)2+3×(97-96.6)2+2×(98

三角函数在解题中的应用

论文提要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在高考数学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是三角函数的重要知识点.三角函数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解题过程中,三角函数常常与三角形密切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以及三角形本身的独特性质.三角函数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必备基础知识之一,学习时要注重三角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以及化简、求值和最值等重点内容的复习,又要注重三角知识的工具性,突出三角与代数、几何、向量的综合联系,以及三角知识的应用意识.本文介绍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各种数学思维方法贯穿在其中,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举例说明巧用三角函数的一些性质解决一些求值、求参数范围、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问题.

论三角函数在解题中的应用 王宪 摘要: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在高考数学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是三角函数的重要知识点.三角函数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解题过程中,三角函数常常与三角形密切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以及三角形本身的独特性质。本文介绍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各种数学思维方法贯穿在其中,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举例说明巧用三角函数的一些性质解决一些求值、求参数范围、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问题。 关键词:三角函数三角形公式定理 高中数学的三角函数是比较难学的,也是高考必考内容.其涉及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和其它学科中都有广泛的运用.本文通过实例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学解题思想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一.培养三角函数应用于解题的思想 1. 分类的思想 分类讨论方法又称逻辑划分,中学数学最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高考数学中常考常新的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进行分类、求解,然后综合出问题的答案.在三角函数中主要对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的三角函数值等进行分类. 2. 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方法是指将数(量) 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抽象的复杂的数量关系通过几何图形直观地表现出来.在三角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应把三角函数的性质融于函数的图形之中,充分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来解决实际问题. 3. 函数与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是指对所求的问题通过列方程(组) 使问题获解,有些三角函数问题通过引入一个新的变量,转化命题的结构,经过变形与比较,建立起含有特定字母系数的方程组,进而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一、含义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需要把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实质上,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解题策略。 二、常见类型 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概念本身是分类的,如绝对值、直线斜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数学定理、公式、性质是分类给出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不一致,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函数的单调性等。 3.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被开方数为非负,对数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图形类型、位置需要分类,如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 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如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或对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 6.由实际意义引起的讨论:此类问题常常出现在应用题中。 三、高中数学中相关的知识点 1.绝对值的定义;

1.二次函数对称轴的变化; 2.函数问题中区间的变化; 3.函数图像形状的变化; 4.直线由斜率引起的位置变化; 5.圆锥曲线由焦点引起的位置变化或由离心率引起的形状变化; 6.立体几何中点、线、面的位置变化等。 七、4步解决由概念、法则、公式引起的分类讨论问题 第一步:确定需分类的目标与对象。即确定需要分类的目标,一般把需要用到公式、定理解决问题的对象作为分类目标。 第二步:根据公式、定理确定分类标准。运用公式、定理对分类对象进行区分。 第三步:分类解决“分目标”问题。对分类出来的“分目标”分别进行处理。 第四步:汇总“分目标”。将“分目标”问题进行汇总,并作进一步处理。

数学解题方法换元法详解

二、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x +2x -2≥0,先变形为设2x =t (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 =x +1-x 的值域时,易发现x ∈[0,1],设x =sin 2α ,α∈[0,π2 ],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 、y 适合条件x 2+y 2=r 2(r>0) 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 =rcos θ、y =rsin 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 +y =S 形式时,设x =S 2+t ,y =S 2 -t 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t>0和α∈[0,π2 ]。 例1. 实数x 、y 满足4x 2-5xy +4y 2=5 ( ①式) ,设S =x 2+y 2,求 1S m a x +1S min 的值。(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 【分析】 由S =x 2+y 2联想到cos 2α+sin 2 α=1,于是进行三角换元,设x S y S ==???? ?cos sin αα代入①式求S max 和S min 的值。 【解】设x S y S ==?????cos sin αα 代入①式得: 4S -5S ·sin αcos α=5 解得 S =10852-sin α ;

【2020年高考必备】导数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及分类

导数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及分类 导数之所以难是因为加入了参数使得确定的函数变的不确定,因此对参数进行讨论进而确定出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趋势图像是高考中每年必考的内容,分类讨论思想在任何专题中都可能出现,很多老师反复提醒要做到不重不漏,可是要做到不重不漏的前提是在做题之前就应该知道该题目分类讨论的依据是什么,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如何把握导数中常见的分类讨论依据。如果没有参数,我们队复杂函数求最值的程序是: 那么既然设置参数了,导函数也必定含有参数,则分类讨论就出现了,因为导函数含有参数,那么对导函数求根的时候有没有根?有几个根?如果有两个根,则两根大小如何确定?如果题目的参数设置不是在函数上而是在定义域上,则函数是能够准确作出趋势图像的,但是定义域有参数就意味着可以左右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单调区间和最值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导数中分类讨论题目主要分成这两大类,第一:参数在函数上,第二:参数在定义域上,若函数和定义域都有参数,如果是相同的参数还好说,如果是不同的参数,题目就麻烦了。 根据高考出题形式,今天主要讨论参数在函数上的类型,在复杂函数形式设置上有两种常见的方向,一种是导函数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或者类二次函数的形式,另一种是非二次函数的形式,可能里面涉及了三角函数,指数对数等。 题型一:导函数是二次函数或者类二次函数形式的 既然是二次函数的形式,那么必须考虑二次函数参数的设置,若参数在二次项的系数上则若系数

为零,则导函数就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若不是零,则继续按照二次函数形式求根;若参数在一次项的系数上,则二次函数开口确定,对称轴不确?不确定,因此二次函数定;若参数在常数项上,则开口和对称轴都是确定的,但是是否有根也不确定,故二次函数形式的导函数讨论流程如下: ①如若二次函数或高次函数的最高次系数存在参数,则需对参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但是有一类除外,即如果二次函数各项符号均相同(同正同负)时则可以直接判定,例'2'0a?1?axa?y?2?y0,再例,可直接判断出当时,'2'0?a?01a2y??ax??y,此时不需要对参数是否,则可直接判断出当时,为零进行讨论,除此之外均需对参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 ②若二次函数最高次不为零时,则需对二次函数的判别式进行讨论,讨论的目的是判断导函数是否有根,从而确定原函数极值点的个数; ③若二次函数能解出两根,但是两根有一个存在参数或两根都存在参数,则需分别讨论两根的大小关系; ④若原函数有限定的定义域,则还需要讨论极值点和定义域端点的位置关系。 例1.已知函数2?1x?ax)?(a?1)ln(fxf(x)的单调性。,讨论函数2?aax?12f(x)(0,??),的定义域为解析:函数'?)f(x x a?0时,当'(x)?0f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故函数a??1 时,当'(x)?f0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此时 a?10?1?a?时,令当'??x0?f(x),解得2a1?1aa?当 ''),??x?[]?x?(0,?(x)f0?0f(x)?时,;当时,2a2a1?a?1a)xf(在故????)(0,x]x?[?,单调递减。单调递增,在a22a注意题目中为什么没有对最高次的参数是否为零进行单独讨论?因为分子部分符a非负状态下的单调性,切记,切记。号相同,很容易判断 例2.已知函数2?x?a ln(x)?xxff(x)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讨论2?xx?a2解析:'a?8??1?)(x?0)(xf,

浅谈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浅谈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贵州省习水县第一中学袁嗣林 摘要: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本文概括、总结了五种方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同时对每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注意事项采用举例的方式作了具体的介绍,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从而能轻松的解决有关函数单调性的问题.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反映了函数值的变化规律. 在高考中历考弥新,考查的深度远远高于课本。 在讨论函数单调性时必须在其定义域内进行,因此要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就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 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一、函数单调性的判别 单调性是函数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导数的引入虽然给单调性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它并不能解决与单凋性有关的所有问题.本文结合近几年的试题谈谈判断单调性的几种方法。. 1.定义法(自变量增大函数值变小为减函数;反之,为增函数) 例1 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解因为==,显然当为正数且逐 渐增加时, 也逐渐增加,则其倒数逐渐减小,即函数值逐渐减小,所以函数 在区间(0,+∞)上为减函数. 2.函数变换法

由上面的定义法我们不难得到单调函数运算后的一些结论:在同一个区间上,若f(x)、g(x)都是单凋增(减)函数,则f(x)+g(x)也是单凋增(减)函数;若f(x)单凋递增,g(x)单凋递减,则f(x)-g(x)单调递增;若f(x)单凋递减,g(x)单凋递增,则f(x)-g(x )单调递减. 例2 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解设,显然当x>0时,函数g(x)单凋递增,而函数f(x)单调递减.由上面的运算法则知函数f(X)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 3.复合函数法 设函数f(x)由两个函数g(x)与h(X)复合而成,则g(x)与h(x)单调性相同时,f(x)单调递增;g( x)与h(x)单调性不同时,f(x)单调递减,即通常所说的同增异减.多层复合,依此类推. 例3已知函数y=f(x)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记,若y=g(x)在区间[ 1/2,2]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 (A)(0,+∞) (B)(0,1)U(1,2) (C) (D) 解因为, 所以-1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一、比较大小 例1 若函数f (x )=x 2+mx +n ,对任意实数x 都有f (2-x )=f (2+x )成立,试比较f (-1),f (2),f (4)的大小. 解 依题意可知f (x )的对称轴为x =2, ∴f (-1)=f (5). ∵f (x )在[2,+∞)上是增函数, ∴f (2)

(3)利用单调性解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变量的限制条件,以防出错. 三、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例3 已知a>0,函数f(x)=x3-ax是区间[1,+∞)上的单调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任取x1,x2∈[1,+∞),且x10. Δy=f(x2)-f(x1)=(x32-ax2)-(x31-ax1) =(x2-x1)(x21+x1x2+x22-a). ∵1≤x13. 显然不存在常数a,使(x21+x1x2+x22-a)恒为负值. 又f(x)在[1,+∞)上是单调函数, ∴必有一个常数a,使x21+x1x2+x22-a恒为正数, 即x21+x1x2+x22>a. 当x1,x2∈[1,+∞)时,x21+x1x2+x22>3, ∴a≤3.此时,∵Δx=x2-x1>0,∴Δy>0, 即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 ∴a的取值范围是(0,3]. 四、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 例4 已知函数f(x)=x2+2x+a x,x∈[1,+∞). (1)当a=4时,求f(x)的最小值;

初中数学论文: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运用的一些思考

初中数学论文: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运用的一些思考摘要: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初中学生常常分类讨论的意识不强,不知道哪些问题需要分类及如何合理的分类。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初中学生常常分类讨论的意识不强,不知道哪些问题需要分类及如何合理的分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创设情境,予以强化,需要区分种种情况进行讨论的问题,启发诱导,揭示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应用分类讨论的意识。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本人对于分类讨论思想的一些思考。 一、为什么分 由于数学研究对象的属性不同,影响了研究问题的结果,从而对不同属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思想;或者由于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情况,从而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研究的思想,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思想,其实质是一种逻辑划分的 思想。 二、要分谁 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可大致归纳为:①数学概念的分类定义②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③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

情况或多种可能;④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会导致不同结果的。应用分类讨论,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怎样分 分类讨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分类科学、严谨,从而正确、合理地解题,分类讨论原则有同一性、互斥性、层次性、简言之即为不遗漏,不重复,要分清主次。 1.不遗漏 同一性原则简言之即“不遗漏”,可以通过集合的思想来解释,如果把研究对象看作全集i,ai(i=1…n)是i的子集,并以此分类,且a1∪a2∪…an=i,则称这种分类 (a1,a2…an)符合同一性原则。比如,我们若把实数r分成正实数r+与负实数r-,那这种分类不符合同一性原则,因为r=r+∪r-∪{0},则这种分类方法遗漏了零。在下面的例子中来讨论同一性原则的应用: 例1.右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分析:如果一个一个地数难免会重复或遗漏,所以应该设法分类计数。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则图中包含边长分别为1、2、3的三类正方形,算出这三类正方形的总个即为所求。9+4+1=14,这样运用分类思想方法让初看无法着手的问题变化为简单的三个小问题,让我们的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 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x+2x-2≥0,先变形为设2x=t(t>0),而变为熟悉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x+1-x的值域时,易发现x∈[0,1],设x =sin2α,α∈[0,π 2 ],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 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y适合条件x2+y2=r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θ、y=rsin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y=S形式时,设x=S 2 +t,y= S 2 -t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 中的t>0和α∈[0,π 2 ]。 Ⅰ、再现性题组: 1.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2.设f(x2+1)=log a (4-x4) (a>1),则f(x)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数列{a n }中,a 1 =-1,a n+1 ·a n =a n+1 -a n ,则数列通项a n =___________。 4.设实数x、y满足x2+2xy-1=0,则x+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方程13 13 + + -x x =3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6.不等式log 2(2x-1) ·log 2 (2x+1-2)〈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三大数学思想方法第一节分类讨论思想训练

专题三 5大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节 分类讨论思想 类型一 由概念内涵分类 (2018·山东潍坊中考)如图1,抛物线y 1=ax 2 -12x +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1,0),与y 轴交于 点C(0,3 4),抛物线y 1的顶点为G ,GM⊥x 轴于点M.将抛物线y 1平移后得到顶点为B 且对称轴为直线l 的 抛物线y 2. (1)求抛物线y 2的表达式; (2)如图2,在直线l 上是否存在点T ,使△TAC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T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 为抛物线y 1上一动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y 2于点Q ,点Q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R.若以P ,Q ,R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 全等,求直线PR 的表达式. 【分析】(1)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表达式; (2)设出点T 坐标,表示出△TAC 三边,进行分类讨论; (3)设出点P 坐标,表示出Q ,R 坐标及PQ ,QR ,根据以P ,Q ,R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 全等,分类讨论对应边相等的可能性即可. 【自主解答】

此类题型与概念的条件有关,如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没有明确哪两条边相等)、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没有明确哪个角是直角)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而且在分类讨论后还要判断是否符合概念本身的要求(如能否组成三角形). 1.(2018·安徽中考改编)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8,则这个数是( ) A .-8 B .8 C .±8 D .-18 类型二 由公式条件分类 (2018·浙江嘉兴中考)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培养数学思想方法,已逐渐成为数学、课改的热点。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思想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思杨,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其中分类讨论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它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能力。 本文从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以及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等内容展开,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分类讨论思想。 一、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就是把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标准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别,然后逐类进行研究,求解的一种数学解题思想。它是问题不能以统一的同一种方法处理或同一形式来表述、概括时,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某一确定的标准,在比较的基础上,将对象划分为若干个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进行逐类讨论,最后把几类结论汇总,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分类讨论的实质是化繁为简,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分而治之。 二、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 分类讨论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中。初中阶段数学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其引起分类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本身是分类定义的。如绝对值等。 2.问题中涉及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有条件或范围是限制的,或者是分类给出的。 3.含有字母系数(参数)的问题,有时需对该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 4.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要进行分类讨论。 三、解答分类讨论型问题的步骤 分类讨论型问题常与开放探究型问题综合在一起,不论是在分类中探究,还是在探究中分类,都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全面衡量、统筹兼顾,切忌以偏概全。解答分类讨论型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分类讨论的意识,克服想当然的错误习惯。 通常解答分类讨论型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分类对象。

浅谈分类讨论思想及其应用

浅谈分类讨论思想及其应用 杨凌高新中学 王旭 2010-1-12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之一,在中学数学应用中十分广泛,本文从分类讨论的原则、分类讨论的步骤及应用环境出发,辅以一定例题,着重分析讨论了分类讨论思想在中学数学中应用的一般原则、方法、技巧及应用环境. 一、 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 由于数学研究对象的属性不同,影响了研究问题的结果,从而对不同属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思想;或者由于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情况,从而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研究的思想,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思想,其实质是一种逻辑划分的思想.从思维策略上看,它是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分解成可能的各个部分,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大”问题转化为“小”问题,便于求解.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得到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做到正确的分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分类科学、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并力求最简. 二、 分类讨论的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讲,分类讨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通过协调、缓和“矛盾”,达到运用知识合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那如何进行分类讨论呢?分类讨论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分类科学、严谨,从而正确、合理地解题,分类讨论原则有同一性原则、互斥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1.同一性原则 同一性原则简言之即“不遗漏”,可以通过集合的思想来解释,如果把研究对象看作全集I ,()n i A i 1=是I 的子集,并以此分类,且A 1∪A 2∪…A n =I ,则称这种分类(A 1,A 2…A n )符合同一性原则.比如,我们若把实数R 分成正实数R +与负实数R ﹣,那这种分类不符合同一性原则,因为R= R +∪R ﹣∪﹛0﹜,则这种分类方法遗漏了零.在下面的例子中来讨论同一性原则的应用: 例1:已知直线l :01sin 4=+-θy x ,求它的斜率及斜率的取值范围、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分析:直线l 的方程中y 的系数是θsin ,而θsin 的值域是[]1,1-,θsin 值可取零,但θsin =0时斜率不存在,故视θsin 为研究对象I []1,1-=,{}01=A ,[)(]1,00,12 -=A , A 1, A 2都是I 的子集,且A 1∪A 2=I ,满足同一性原则,作如下分类讨论:

换元法

换元法

运用换元法解题时,要引入什么样的“新元”和怎样引入“新元”,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换元的种类有:等参量换元、非等量换元。 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x +2x -2≥0,先变形为设2x =t (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t +t-2≥0求解得:t ≥1,t ≤-2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求解2x ≥1, 2x ≤-2的问题。 x ≥0,x ≤ 1 4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21x -的值域时,若x ∈[-1,1],设x=sin α ,sin α∈[-1,1 ],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如变量x 、y 适合条件222x y r +=时(r>0),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 θ、y=rsin 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y=2S 形式时,设x= S+t ,y= S -t 等等。 例1. 分解因式 分析:从式子的特征来看,可把各看作一个整体使问题简化,事实上,本题解法较多,下面提供三种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解:法一:对和换元,用换元法解 设 则原式 法二:用换元法来解

设,则 原式 法三:将原式整理成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 原式 在函数中的应用 1、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2、设函数y=f(x)的定义域是[2,3],求函数y=f(x2)的定义域。 解:设x2=t,则y=f(t)的定义域上[2,3],即2≦t≦3,因此2≦x2≦3,所以 -√3≦x≦-√2或√2≦x≦√3,所求定义域是[-√3,-√2]∪[√2,√3] 2、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3、已知f(x+1)=x2-2x,求f(x)的解析式 解:设x+1=t,则x=t-1, 所以 f(t)=(t-1)2-2(t-1)=t -4t-1,即f(x)=x2-4x-1。 例4、已知f(x+1/x)=x2+1/x2, 求f(x)的解析式 解:设x+1/x =t,则x2+1/x2=(x+1/x)2-2,即x2+1/x2=t2-2 故f(t)=t2-2, 因此f(x)=x2-2 化简求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