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的认识与圆周率-教案

圆的认识与圆周率-教案

圆的认识与圆周率-教案
圆的认识与圆周率-教案

- -

圆的认识与圆周率

典题探究

例1.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判断对错)

例2.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3.14倍.(判断对错)

例3.直径就是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判断对错,并改正)

例4.在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那么半径的条数就是直径条数的2倍..(判断对错,并改正)

例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41.4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演练方阵

A档(巩固专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江阴市)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是()

A.X衡B.华罗庚C.祖冲之D.X徽

2.(?XX)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是()

A.半径B.直径C.周长

3.(?宝应县)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

A.3 B.3.14 C.π

4.(?高县)世界上最早精确计算圆周率的人是我国数学家(),远在1500多年前,他就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因此被称作“圆周率之父”,西方人在1000多年以后才获得这样精确的值.

A.X徽B.杨辉C.祖冲之

5.(?新洲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是()

A.华罗庚B.X衡C.祖冲之D.陶行知

6.(?南明区)π()3.14.

A.大于B.小于C.等于

7.(?文成县)圆周率()

A.大于3.14 B.等于3.14 C.小于3.14

- zj.

8.(?津南区)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为()

A.无限不循环小数B.无限循环小数C.有限小数D.整数

9.(?临澧县)在一个长9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厘米.

A.4 B.8 C.9

10.(?泸县模拟)圆周率π()3.14.

A.大于B.等于C.小于

11.(?建湖县)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应是()厘米.

A.6 B.4 C.2

12.(?赣县模拟)圆周率π是一个()

A.有限小数B.循环小数C.无限不循环小数

13.(?XX)最早精确计算出圆周率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

A.X薇B.祖冲之C.秦九昭

14.(?合水县)决定圆面积大小的是()

A.圆心B.半径C.圆周率

15.(?云阳县一模)圆内最长的线段有()条.

A.1 B.4 C.无数

二.填空题(共13小题)

16.圆周率的值是__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与_________的比.

17.圆的位置由_________决定;圆的半径决定圆的_________.

18.通过一个圆的圆心的线段,一定是这个圆的直径._________.

19._________决定扇形的位置,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扇形的大小.20.圆是封闭的曲线图形._________(判断对错)

21.如图,大圆与小圆的半径和是45cm,小圆半径是_________cm.

22.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表示,用字母_________表示圆的周长,那么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_________或_________.

23.画一个周长是31.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

24.通过_________并且_________都在_________的线段叫做直径.25.圆的半径等于直径的._________(判断对错)

26.(?建华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_________.(判断对错)

27.(?临澧县)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_________.(判断对错)

28.(?长寿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大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和小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相等._________.

B档(提升精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早在约一千五百多年前经过精密计算,就发现圆周率是一个()

A.有限小数B.无限不循环小数C.无限循环小数

2.圆周率π是一个()

A.近似数B.两位数C.自然数D.无限不循环小数

3.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

A.3.14 B.3.142 C.π

4.半径为5分米的圆与半径为5厘米的圆相比()

A.半径为5分米的圆周率大于半径为5厘米的圆周率

B.半径为5分米的圆周率小于半径为5厘米的圆周率

C.半径为5分米的圆周率与半径为5厘米的圆周率相等

5.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

A.1 B.2 C.ЛD.r

6.(?锡山区)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9.4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A.3厘米B.1.5厘米C.9.42厘米D.4.71厘米

7.(?宝应县)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是()

A.πB.3.14 C.3D.无法确定

8.(?XX)在一X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确定为()厘米.

A.8 B.6 C.4D.3

9.(?XX)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A.圆的半径B.圆的直径C.圆的周长D.圆周长的一半

10.(?XX模拟)小明用一X长32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最多能剪()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形纸片.

A.50 B.40 C.160

11.(?兴化市模拟)在同一个圆内,圆的周长是半径的()倍.

A.πB.2πC.3.14 D.r

12.(?XX县)经过1小时,钟面上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相差()A.330° B.300° C.150° D.120°

13.(?华亭县模拟)圆周率是圆的()的比,所以()成正比例.

A.直径和周长B.周长和半径C.周长和直径

14.一X长方形纸板长12厘米,宽8厘米,在这X长方形纸板中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

A.8 B.12 C.6D.4

15.(?江油市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②一个半圆形的周长等于同等半径圆周长的一半

③甲数比乙数大,乙数比甲数小

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⑤设a=1×2×3×…×29×30,则a的末尾有8个0.

A.1个B.2个C.3个D.4个

E. 5个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6.(?XX)在一X宽为4厘米,长5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可以剪出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_________.

17.(?武鸣县)填空:在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都有_________条,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_________,直径与半径的长度比是_________.

18.(?XX)同一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直径为半径的2倍._________.(判断对错)

19.(?华亭县模拟)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线段中最长的线段是_________.

20.(?华亭县模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_________叫圆周率,所有圆的圆周率都

_________,用_________表示.

21.(?江油市模拟)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2cm时,它画成的圆的半径为

1cm._________.(判断对错)

22.(?XX)直径是圆里最长的线段._________.(判断对错)

23.(?XX)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_________.

24.(?XX)任何一个圆的周长一定是它的直径的π倍._________.(判断对错)25.(?巴州区模拟)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_________.(判断对错)26.(?XX区模拟)在同圆内,周长正好是直径的3.14倍._________.(判断对错)27.(?巴州区模拟)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等于3.14._________.(判断对错)

公开课教案:圆的认识

课题: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其特征。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直尺、带圆孔的三角板、硬币等圆形物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寻宝创“圆” ⑴师: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那儿呢?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⑵学生尝试 ⑶展示作品

⑷师:还有不同的位置吗?这些位置如果都表示出来将会形成什么?(课件演示出圆) 2.谁来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圆? 3.欣赏生活中的圆(课件出示) 4.揭题: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课件出示)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㈠概念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观察这些图形,想一想:圆和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前的平面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圆呢?(课件出示) (学生可能说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边是直的,它们是由线段围成的,都有角,而圆的边是弯的,圆没有角,它是由曲线围成的) 2.体验:请拿起桌上的圆片,闭上眼睛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㈡画圆 1.师:同学们!你会画圆吗?你能怎样画圆?请试着在纸上画圆。 2.交流汇报:你采用哪个工具画圆?是怎样画的?(展示学生作

圆的认识(一)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一)教案 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圆。认识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理解圆的特征。 学具:圆规、图钉、线绳、铅笔剪刀等。 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套圈游戏比赛开始了,出示图一,一些小朋友像图中这样站立进行套圈比赛,比比谁能套中小旗。对于这样的方式你有什么想法? 2.站的近点是比较容易套中,看来这样不公平。那么站成正方形呢?出示图2 3.站成正方形还是不能解决游戏的公平问题。要使比赛公平,你能帮助他们设计一个方案吗? 4.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 看来圆里面藏着其它图形没有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圆的一些奥秘。 二探索新知

1生活中你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举例) 2你会画圆吗?用你喜欢的工具画一个漂亮的圆,再剪下来,用手摸一摸它的边缘。 3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一样吗?哪不一样? 4说一说你感觉到圆是一个什么图形?(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5自学数学书第三页:圆心、半径、直径。 (1)圆心就是圆中心的一点。 你怎样找出手中这个圆的圆心呢?(或怎样验证圆心呢?) (动手把圆对折、再对折,打开,折痕相交的这一点就是圆心。)(2)请给你的圆画一条半径,并标上字母。 问:a、半径是一条什么线?(直线、射线、线段) b、是连接了这个圆哪儿到哪儿的线段?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c、你能在这个圆内画多少条半径?(得出:圆有无数条半径) d、这么多半经哪条长哪条短呢?(学生动手量得出:同圆里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请给你的圆画两条直径并标上字母。你能你的理解描述一下什么是直径吗?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猜一猜直径有半径那样的特点吗? 6小结:我们通过画圆、剪圆、摸圆、自学等活动学到圆的哪些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understanding of circle (1) "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圆的特征——“一中同长”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尝试中学会用圆规画圆。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设想 对于一节课的设计,最关键的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决定整节课的展开。新课程的目标定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一体的。而“双

基”目标的落实是整体目标实现的立足点。因此,现在新课程改 革中提出课堂教学反璞归真,其实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双基”在 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但对于“落实双基”的理解绝对不能仅仅停 留在传统中。例如掌握规范化概念、快书准确运算等等。而是要 与时俱进,让学生经历探究、合作、实践等过程中充分体验,抽 象总结概括出规律。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如下思考: 1、结合生活创设情境——牛吃草,在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 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在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首先 采用牛吃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圆是由无数的点围城的曲线图形,然后在了解学生已有对圆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各部分名称。 2、学生通过操作、合作,在讨论探究中发现圆的特征。首 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去 自主探索和发现。然后开展交流讨论。交流分两层次:第一层是,全班讨论圆的特征;第二层是,与古人的“圆,一中同长也。” 进行交流。如此,进一步明晰圆的特征,并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3、在画圆的技能培养过程上,采取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总 结画法,然后在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中初步掌握画圆的方法。 4、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引用生活中学生喜欢的投圈游戏,让学生解释围成圆形能使游戏更公平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 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而且引导画游戏中的 这个圆,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圆周率计算公式

圆周率计算公式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2 π= 22 π= 32 π= 42 π= 52 π= 62 π= 72 π= 82 π= 92 π= 102 π=314 112 π= 122 π= 132 π= 142 π= 152 π= 162 π= 172 π= 182 π= 192 π= 202 π=1256 212 π= 222 π= 232 π= 242 π= 252 π= 262 π= 272 π= 282 π= 292 π= 302 π=2826 312 π= 322 π= 332 π= 342 π= 352 π= 362 π= 372 π= 382 π= 392 π= 402 π=5024 412 π= 422 π= 432 π= 442 π=

452 π= 462 π= 472 π= 482 π= 492 π= 502 π=7850 512 π= 522 π= 532 π= 542 π= 552 π= 562 π= 572 π= 582 π= 592 π= 602 π=11304 612 π= 622 π= 632 π= 642 π= 652 π= 662 π= 672 π= 682 π= 692 π= 702 π=15386 712 π= 722 π= 732 π= 742 π= 752 π= 762 π= 772 π= 782 π= 792 π= 802 π= 812 π= 822 π= 832 π= 842 π= 852 π= 862 π= 872 π= 882 π=

892 π= 902 π=25434 912 π= 922 π= 932 π= 942 π= 952 π= 962 π= 972 π= 982 π= 992 π= 1002 π=31400 12~1002 12=1 22=4 32=9 42=16 52=25 62=36 72=49 82=64 92=81 102=100 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212=441 222=484 232=529 242=576 252=625 262=676 272=729 282=784 292=841 302=900 312=961 322=1024 332=1089 342=1156 352=1225 362=1296 372=1396 382=1444 392=1521 402=1600 412=1681 422=1764 432=1849 442=1936 452=2025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认识圆。 1、利用五环奥运旗帜以及一些生活中关于圆的图片导入新课。 A、这个图案大家认识吗? B、这个图案由什么组成的?大家知道吗? C、圆大家一定不陌生,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那么我们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汇报(钟面,呼啦圈……)。 教师:刚才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么多的圆! D、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圆,你们想看吗?我们一起来分享。 (利用多媒体白板展示关于圆的视频。) E、圆这么简单的图形,人们为什么在生活中如此钟爱它呢?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去了解圆。(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要想充分的认识圆了解圆,让我们先从画圆开始好不好? A、让我们拿出我们手中的工具,试一试,看怎样才能画出圆呢?(学生开始画圆,教师巡回指导) B、不错!大家都画出了漂亮的圆,我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画圆的呢?学生各抒己见(圆心不动、画好一个圆必须定点、定长) C、老师在黑板示范画圆。(同时指出画圆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这里初步了解画圆,后面在了解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后详细的介绍画圆方法)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组内讨论,并分享交流。 ⑴、什么叫直径?直径用什么表示? ⑵、什么叫半径?半径用什么表示?

圆的认识的教案

圆的认识 一、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入新课 师:开学以来,咱们一直和百分数打交道。今天咱们一起来研究圆。板书:圆对于圆,大家熟悉吗?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学生举例:教师注意判断表达的严谨性 师:看来生活中,圆随处可见。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 二、学习新课 1、检查预习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这部分知识,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教师选择板书:圆心半径直径……(老师帮你把收获先记录下来) 看来大家预习的确收获不少,同学们良好的预习习惯很值得学习。圆的半径、直径你们是不是真的会找?课件出示:请观察下图中,哪些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学生找出直径、半径,并说明理由 师:那什么叫做直径、什么叫做半径呢? 学生回答时,注意强调要点 2、在画圆中认识圆 教师:通过刚才的回答,发现大家对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理解的还可以,但是知道到了半径和直径,还不能算真正认识了圆,既然要进一步认识圆,咱们是不是得先画一个圆。会画吗?(1)认识圆规 你打算怎么来画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规?(可能会讲组成和使用方法) 为了方便表达,集体统一名称:手柄针脚笔脚 (2)初次画圆,明确画圆的注意事项 师:刚才我们xx向我们介绍了圆规及使用方法,可以画了吗?请在白纸上任意画出一个圆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画圆,后交流汇报)。 师:画完了吗?谁想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一好、一差的) a.先展示不规范的: 引导学生评价,:画得怎么样,谁能友情提示一下,他画的问题出在哪? 生1:画圆的时候针尖的中心点不能变。 师:就是针尖那一只脚的位置不能变是吗? 生1:是的。 师:变了会怎样? 生1:针尖的位置变了就画不成圆了。 生2:角度也不能变。

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古人计算圆周率,一般是用割圆法。即用圆的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来逼近圆的周长。Archimedes用正96边形得到圆周率小数点后3位的精度;刘徽用正3072边形得到5位精度;Ludolph Van Ceulen用正262边形得到了35位精度。这种基于几何的算法计算量大,速度慢,吃力不讨好。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家们在进行数学研究时有意无意地发现了许多计算圆周率的公式。下面挑选一些经典的常用公式加以介绍。除了这些经典公式外,还有很多其他公式和由这些经典公式衍生出来的公式,就不一一列举了。 ?Machin公式 这个公式由英国天文学教授John Machin于1706年发现。他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到了100位的圆周率。Machin公式每计算一项可以得到1.4位的十进制精度。因为它的计算过程中被乘数和被除数都不大于长整数,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 Machin.c 源程序 还有很多类似于Machin公式的反正切公式。在所有这些公式中,Machin公式似乎是最快的了。虽然如此,如果要计算更多的位数,比如几千万位,Machin 公式就力不从心了。下面介绍的算法,在PC机上计算大约一天时间,就可以得到圆周率的过亿位的精度。这些算法用程序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因为计算过程中涉及两个大数的乘除运算,要用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算法。FFT可以将两个大数的乘除运算时间由O(n2)缩短为O(nlog(n))。 关于FFT算法的具体实现和源程序,请参考Xavier Gourdon的主页 ?Ramanujan公式 1914年,印度数学家Srinivasa Ramanujan在他的论文里发表了一系列共14条圆周率的计算公式,这是其中之一。这个公式每计算一项可以得到8位的十进制精度。1985年Gosper用这个公式计算到了圆周率的17,500,000位。

2020—2021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题。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让学生充分感知“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折、画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再引导学生通过画、量、比等活动探索、发现,掌握圆的特征。 “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本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我只选择了例1和例3的教学,即认识圆的各部分及体验圆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圆,但学生对于圆的特点还不够系统、清晰。圆的认识这一课,虽然知识简单,但学生容易产生在知识认识上的错误,如: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圆上、圆内、圆外到底是哪儿必须搞清楚,还有直径和半径存在的前提条件。

三、预设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教学重点、难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四、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实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因此本课教学我从学生观察动物自制的自行车的车轮,用动画演示比赛过程这一实例入手,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同时观看不同形状车轮及圆形车轮车轴安装在不同位置的运动,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具有优越性,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兴趣,学生通过折、画等活动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再引导学生通过画、比、量等活动探索、发现,掌握圆的特征。 学习了圆的初步知识后,又回到在比赛中“小狗和小白兔都是圆形车轮,为什么小狗会得第一,而小白兔只能得第二”这一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 出示问题: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椭圆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动画表演入手,既直

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看?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圆周率的计算历程及意义

圆周率π的计算历程及意义 李毫伟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080412047 指导老师:王众杰 摘要: 圆周率π这个数,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圆周率π最早是出于解决有关圆的计算问题.仅凭这一点,求出它的尽量准确的近似值,就是一个极其迫切的问题了.几千年来作为数学家们的奋斗目标,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回顾历史,人类对π的认识过程,反映了数学和计算技术发展情形的一个侧面.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地区或时代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 圆周率; 几何法; 分析法; 程序 1、实验时期 通过实验对π值进行估算,这是计算π的第一个阶段.这种对π值的估算基本上都是以观察或实验为根据,是基于对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际测量而得出来 π=这个数据,最早见于有文字记载的基督教《圣经》的.在古代,实际上长期使用3 中的章节,其上取圆周率π为3.这一段描述的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950年前后.其他如巴比伦、印度、中国等也长期使用3这个粗略而简单实用的数值.在我国刘徽之前“圆径一而周三”曾广泛流传.我国第一部《周髀算经》中,就记载有“圆周三径一”这一结论.在我国,木工师傅有两句从古流传下来的口诀:叫做:“周三径一,方五斜七,”意思是说,直径为1的圆,周长大约是3,边长为5的正方形,对角线之长约为7,这正反应了人们早期对π和2这两个无理数的粗略估计.东汉时期,官方还明文规定圆周率取3为计算圆的面积的标准,后人称之为古率. 早期的人们还使用了其它的粗糙方法.如古埃及、古希腊人曾用谷粒摆在圆形上,以数粒数与方形对比的方法取得数值.或用匀重木板锯成圆形和方形以秤量对比取值……由此,得到圆周率π的稍好些的值.如古埃及人应用了约四千年的()≈2984 3.1605.在印度,公元前六世纪,曾取π≈10≈3.162.在我国东、西汉之

圆的认识教案总

圆的认识教案总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圆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大小不等的彩色圆形、圆规、直尺、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前热身游戏;考考你的反应能力,说和做相反,老师说右手,学生举左手,老师说起立,学生坐下…… 2、让学生观察课本第55页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车轮、花坛、水池……)。想一想,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呢?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教师:刚才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么多的圆。你们真棒,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学生汇报(钟面,呼啦圈……),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链接播放有关圆的图片欣赏 DY5Njcy.html 3、引出课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出示圆片图形: )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数学实验:怎样计算圆周率

怎样计算 姓名: 学号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4班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自己尝试利用Mathematica软件计算的近似值,并学会计算的近似值的方法。 实验环境:Mathematica软件 实验基本理论和方法: 方法一:数值积分法(单位圆的面积是,只要计算出单位圆的面积也就计算出了的值) 其具体内容是:以单位圆的圆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单位圆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G是一个扇形, 由曲线()及坐标轴围成,它的面积是,算出了S的近似值,它的4倍就是的近似值。而怎样计算扇形G的面积S的近似值呢?如图

图一 扇形G中,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将x轴上的区间[0,1](也就是扇形在x轴上的半径)分成n等份(n=20),相应的将扇形G分成n个同样宽度1/n的部分()。每部分是一个曲边梯形:它的左方、右方的边界是相互平行的直线段,类似于梯形的两底;上方边界是一段曲线,因此称为曲边梯形。如果n很大,每个曲边梯形的上边界可以近似的看成直线段,从而将近似的看成一个梯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梯形的高(也就是它的宽度)h=1/n,两条底边的长分别是和,于是这个梯形面积可以作为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所有这些梯形面积的和T就可以作为扇形面积S的近似值: n越大,计算出来的梯形面积之和T就越接近扇形面积S,而4T就越接近的准确值。 方法二:泰勒级数法 其具体内容是:利用反正切函数的泰勒级数 计算。 方法三:蒙特卡罗法

其具体内容是:单位正方形的面积=1,只要能够求出扇形G 的面积S在正方形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就能立即得到S,从而得到的值。而求扇形面积在正方形面积中所占的比例k的值,方法是在正方形中随机地投入很多点,使所投的每个点落在正方形中每一个位置的机会均等,看其中有多少个点落在扇形内。将落在扇形内的点的个数m与所投的点的总数n的比可以作为k的近似值。能够产生在区间[0,1]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在Mathematica中语句是 Random[ ] 产生两个这样的随机数x,y,则以(x,y)为坐标的点就是单位正方形内的一点P,它落在正方形内每一个位置的机会均等。P落在扇形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样利用随机数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蒙特卡罗法。 实验内容、步骤及其结果分析: 问题1:在方法一中,取n=1000,通过计算图一中扇形面积计算的的近似值。 分析:图一中的扇形面积S实际上就是定积分。 与有关的定积分很多,比如的定积分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实物投影仪、计算机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7(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2(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

[评析: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实物举例。 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已经初小认识过圆了,谁来说一说,除了车轮是圆的以外,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学生举例,可能举以下实物。) ①硬币的边是圆的;②圆桌的边也是圆的;③有些钟表的外形象也是圆的;④咱们研究的都是平面图形,而足球是一个球体,它不是一个平面图形,我们以后再研究。刚才咱们举出这么多例子,那到底什么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呢?请大家观察屏幕,(出示课件)如果我们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画下来,就得到了一个圆,大家看明白了吗?(明白了。) 圆和咱们原来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3)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揭题新授 教师出示硬纸圆,提问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反贴在黑板上,出现课题: 1、认识圆形 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圆。让学生说出画面上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讨论,球是不是圆形。显示球被破开,旋转球体,出现并闪烁横截面的过程。教师说明:球是球体,不是圆形,要是把球破开,它的横截面就是圆形。 2、揭示圆的形成。 (1)演示: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用力甩动小球,使小球的运动形成圆形; (2)用绳子系粉笔在黑板上画圆模拟小球的运动轨迹成一个圆形; (3)小球被甩动时,为什么不跑到别的地方去,却能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曲线,也就是圆呢?揭示:正是因为小球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拉直的绳子长度也没有改变,这样甩动小球,也就形成了圆。

(4)过渡: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先确定画圆工具圆规的两脚距离,然后,把其中的一脚固定,另一脚旋转,这样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用手比划) 3、学习用圆规画圆。 (1)学生尝试画圆。 (2)引导学生说出画圆的体会并讨论:(用课件,并板书) ①画圆的步骤。(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②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定点不能移动,定长不能改变) (3)教师示范画圆。 4、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o) 你知道圆画圆时的定点在圆中叫什么吗?板书(学生口答)并教学用字母表示。板书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一个圆的圆心的?(学生操作) 你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什么呢?板书 2、半径(r) 定长在圆中又叫什么?(半径)(学生观察尝试下定义)板书用字母表示。板书 教师出示定义,帮助学生理解定义。

教学“圆上任意一点”“圆内任意一点”、“圆外任意一点”的区别。 学生画半径(任意画) 你还可以吗?你能画几条?(为什么) 学生量一量同一个圆内每条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通过圆的比较,你知道的半径决定圆的什么?(用课件)板书 3、直径(d) 除了半径,圆还有直径板书,用字母表示。板书.在自己的圆上画出直径 学生尝试给直径下定义。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画一画,再量一量,在同一个圆内你发现了直径有什么特点? 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板书:r=d=2r 为什么要加在同一个圆里 完成下面板书: 学生练习两者的关系:练习二十二表格。(学生直接口答) 4、小结所学知识,引导质疑。

新人教版 公开课 小学数学六年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片、画圆工具。 学具:圆片、画圆工具、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生对话。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2、出示平静的水面,丢小石子后寻找圆。 3、欣赏大自然中的圆。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让学生从中找一找圆,感受圆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自己利用手中的工具或身边的物体画圆,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学生汇报后并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点,定长,一只脚旋转一周。) 教师用绳子示范画圆。 2、通过自学书本58页第一段话,画出关键字词,并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直径。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通过自学,画出关键字词,知道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再自己动手画一画加深影象) 出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出示练习:找一找图中哪些线段是半径?哪些线段是直径?(加深对圆心、半径、直径认识) 4、拿出手中的圆形卡片,四人一组,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寻找圆所蕴藏的奥秘。在讨论的过程中并完成学习卡片。(通过研究,小组共同完成学习卡,从中找出圆所蕴藏的奥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学生汇报: 生1:我们小组发现在同一圆里,圆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生2:我们小组还发现,在同一圆里,圆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生3: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4:我们小组通过动手量还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随机口头出题练习:在同一圆里,半径是___,直径是多少?或者同一圆里,直径是___,半径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在一年级就能辨认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出示课题) 2.出示例1图, 问:这些物体上都有圆吗?用手指一指。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学生举例) 3.同学们观察力真不错。那么圆和以前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老师请一个小组汇报。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4.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这一特征。 二、学习画圆及圆各部分名称 1.画圆 ①通过预习你能画圆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个圆。 老师请一个小组汇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圆的。 ②用圆规怎样画圆?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③教师用圆规画一个圆。 ④请同学们也用圆规在本子上画一个圆,画好后组长检查。 请一个小组的学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同学们已经能用圆规画圆了,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谁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4页。投影出示例2。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请一个小组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板

书:圆心、半径、直径。教师在画好的圆上用字母标出来。相机指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请在你画好的圆上也用字母也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3.巩固练习 ①指出下面圆的半径和直径。 ②在作业本上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三、小组学习圆的特征。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那么圆还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剪好的圆,把预习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1.出示小组学习目标。 拿出剪好的圆,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 ①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③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 2.小组交流。 3.请一个小组展示,说说是怎么知道这些特征的。 教师板书:d=2r r=d÷2 轴对称图形 追问:能漏掉“在同一个圆里”吗? 四、巩固练习 1.第94页练一练 分别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们的长度。 2.填写下表 ①教师举例:一个圆的半径是()厘米,它的直径是()厘米。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出题,考考大家。 ②组长出题,组员回答。 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圆的一些特征,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历史上一些圆周率计算方法

历史上一些圆周率计算方法 从古至今,计算圆周率一直挑战着人类的探索能力极限,人们为此提出了效率越来越高的计算方法。可是,你知道多少圆周率的另类计算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历史上出现的几个最奇怪的圆周率计算法。 功亏一篑的人肉计算记录 电脑计算圆周率屡破记录,但新时代对机器的信任和依赖使得人们已经主动放弃了自己手动演算的能力。为了打破手算圆周率的记录,让人们重新拾回对自己演算能力的信心,澳大利亚一个 16 岁的小伙子决定人肉计算圆周率的前 100 位。他挑选了圆周率的一个广义连分数公式,准备了 2000 张草稿纸,并精心地规划了一番。从此开始,他总是把这厚厚的一叠草稿纸带在身边。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他都端坐在草稿纸面前,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笔。他很快成为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无视上下课铃声,雷打不动地做着枯燥的加法和除法。 2 年后的某堂历史课上,就在他书写最后一个除法竖式时,悲剧发生了:新来的代课老师发现他有小动作,点名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当他无视老师继续埋头苦算时,不明真相的代课老师一怒之下抢过草稿纸,并撕成了无数碎片。 最辗转的计算方法 在一本统计学读物中,为了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作者统计出了自家厕所的卷筒纸平均每多少天换一次,乘以平均每天的大便次数,乘以平均每次大便需要扯下来的卫生纸张数,乘以每一截卫生纸的长度,乘以把一长截卫生纸对折 10 次的厚度,除以 1024 ,除以自动切割机从卷筒纸最外层切到最里层(厚度为 R-r )的时间,除以切完整个卷筒纸(剩余的 R+r )还需要的时间,除以切割机移动的速度,得出了圆周率近似值。 作者顺便指出,若读者愿意,还可以在末尾乘以平均每个男人拥有的 jj 根数。 用生命换来的圆周率 这个多少有些标题党了,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这个 3.14 真的是由无数人的鲜血换来的。 2003 年,美国纽约警方搜集了 30 年来发生在斑马线上的车祸,从里面抽取了所有身高在 5 英尺 6 英寸到 8 英寸之间(大概从 1.68 米到 1.73 米)的遇难行人,统计了他们的尸体与斑马线相交的概率,并应用Buffon 投针实验理论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纽约警方还专门发表了文章,称由此他们得出,行人被撞事故是完全随机的,一切都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的。文章末尾请求出行人看开一些,生命在规律面前弱不禁风,该发生的总会发生。 凶案现场也有圆周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难点:理解圆心与圆的位置、、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剪刀、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看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课件展示五种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线段) 2、这张圆形图片是由什么线围成的?(曲线,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生:钟面上有圆,硬币,CD光盘,有的桌面,轮胎上有圆,有些纽扣也是圆的...... 师:其实生活中的圆形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圆。(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师:同学们咱们刚才从生活中找到了许多圆形,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学生自己画圆。)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用圆柱画的。 生:我利用三角板里圆形画的。 师:就地取材,挺好!…(可能会有学生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 2、请学生将所画的圆剪下,然后动手对折展开再对折…… (1)折过几次后,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3、认识直径和半径。(课件展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水平。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 教学重点: 圆的理解,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理解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尺规原状物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 2.学生站成一排扔圈套物体的游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公平? 3.出示圆形PPT: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学生举例说。(硬币、茶杯盖的形状、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 那么,什么叫圆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实行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画圆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

通过具体操作,来理解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很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个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教师板书:圆心(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课件即时练习,分清圆的各部分名称。 (4)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3、同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课件展示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圆锥体计算方法

圆锥体计算方法 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1/3(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的三分之一)=1/3πr2h 圆柱体的表面积=高×底面周长+底面积×2 即S圆柱体=(π×d×h)+(π×r2×2) 圆锥的体积 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 根据圆柱体积公式V=Sh(V=πr2h),得出圆锥体积公式: V=1/3Sh(V=1/3SH) S是底面积,h是高,r是底面半径。 圆锥的表面积 一个圆锥表面的面积叫做这个圆锥的表面积. S=πl2×(n/360)+πr2或(α*l^2)/2+πr2(此α为角度制)或πr(l+r)(L表示圆锥的母线) 圆锥的计算公式 圆锥的侧面积=母线的平方×π×360百分之扇形的度数 圆锥的侧面积=1/2×母线长×底面周长 圆锥的侧面积=π×底面圆的半径×母线 圆锥的侧面积=高的平方*3.14*百分之扇形的度数 圆锥的表面积=底面积+侧面积S=πr2+πrl (注l=母线)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或1/3πr2h 圆锥的母线:圆锥的顶点到圆锥的底面圆周之间的距离。 圆锥的其它概念 圆锥的高: 圆锥的顶点到圆锥的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侧面积: 将圆锥的侧面积不成曲线的展开,是一个扇形 圆锥的母线: 圆锥的顶点到圆锥的底面圆周之间的距离。一般用字母L表示。 知识总结: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要知道了锥度的计算公式,你的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 公式是C=(D-d)/L C表示锥度比D 表示大端直径d表示小端直径L表示锥的长度①已知锥度比C,小头直径d,总长L,则

大头直径D=C*L+d ②已知大头直径D,锥度比C,总长L,则小头直径d=D-C*L ③已知大头直径D,小头直径d,锥度比C,则总长L=(D-d)/C ④已知大头直径D,小头直径d,总长L,则锥度比C=(D-d)/L 各种管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1、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 2、管材: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3、圆钢:每m重量=0.00617×直径×直径(螺纹钢和圆钢相同) 4、方钢:每m重量=0.00786×边宽×边宽 5、六角钢:每m重量=0.0068×对边直径×对边直径 6、八角钢:每m重量=0.0065×直径×直径 7、等边角钢:每m重量=边宽×边厚×0.015 8、扁钢:每m重量=0.00785×厚度×宽度 9、无缝钢管:每m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10、电焊钢:每m重量=无缝钢管 11、钢板:每㎡重量=7.85×厚度 12、黄铜管:每米重量=0.02670×壁厚×(外径-壁厚) 13、紫铜管:每米重量=0.02796×壁厚×(外径-壁厚) 14、铝花纹板:每平方米重量=2.96×厚度 15、有色金属密度:紫铜板8.9 黄铜板8.5 锌板7.2 铅板11.37 16、有色金属板材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重量=密度×厚度 17、方管: 每米重量=(边长+边长)×2×厚×0.00785 18、不等边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19、工字钢: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20、槽钢: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