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复习题及答案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复习题及答案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复习题及答案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复习题及答案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复习题及答案

℃后,移入干燥器中冷至,于玻璃瓶内保存。使用时,称取适量

硅酸镁于玻璃瓶内中,根据硅酸镁的重量,按(m/m)的比例加适量蒸馏水,密塞,充分振荡数分钟,放置约小时后使用。

答:500;2;200;室温;磨口;干燥;磨口;6%;12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一切排污单位,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石油类1-3级排放标准为、、,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石油类1-3级排放标准为、、。

答:10;10;30;5;10;20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一切排污单位,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动植物油1-3级排放标准为、、;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动植物油1-3级排放标准为、、。

答:20;20;100;10;15;100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规定,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方法来源于。

答: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

8、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步骤:直接萃取是将一定体积的水样

倾入分液漏斗中,加酸化至,用 ml四氯化碳洗涤采样瓶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加约 g氯化钠,充分振摇分钟,并经常排气,静置分层后,经 mm厚度的无水硫酸钠层过滤于容量瓶中,重复一次,定容至标线。

答:全部;盐酸;pH≤2;20;20;2;10

9、校正系数测定所需溶液为、、、用、作参比溶液,使用厚度的比色皿,测定、、处的吸光度。

答:正十六烷;姥鲛烷;甲苯;四氯化碳;1cm;2930cm-1;2960cm-1;3030cm-1

10、样品直接萃取后,将萃取液分成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另一份经

吸附后,用于测定。

答:总萃取物;硅酸镁;石油类

1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Ⅰ~Ⅴ类水域石油类环境质量标准为、、、、 mg/L。答:0.05;0.05;0.05;0.5;1.0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1)油类物质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分样。()

答:√

(2)无水硫酸钠应在高温炉内500℃加热2小时。()

答:×

(3)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在2600cm-1-3300cm-1之间进行扫描操作。()

答:×

(4)硅酸镁应于磨口瓶内保存。()

答:√

(5)油采样瓶应作一标记,塑料瓶、玻璃瓶都可以采油类样品。()

答:×

13、(1)萃取液经硅酸镁吸附剂处理后,极性分子构成的动植物油不被吸附,非极性的石油类被

吸附。()

答:×

(2)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含油较低的水样,采用萃取法。()

答:×

(3)红外分光光度法可测定油类总量,也可测定石油类并计算出动植物油的含量。()

答:√

(4)红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三种标准物质来定量样品中的动植物油和石油类的含量。()答:√

(5)测定污染源样品中石油类,必须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

答:√

三、问答题

14、标准分析方法适用于哪几种水质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答:红外光度法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15、标准分析方法的测定范围是多少?

答:红外分光光度法:取样体积为0.5L时,使用4cm比色皿,方法的检出限为0.1mg/L;

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取样体积为0.5-5L时,测定范围为0.02-1000mg/L,当水样中含有大量芳烃及其衍生物时,需和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对比试验。

16、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的定义?

答: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不被硅酸镁吸附、并且在波数为2930cm-1、2960cm-1和3030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

17、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动植物油的定义?

答: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并且被硅酸镁吸附的物质。当萃取物中含有非动植物油的极性时,应在测试报告中加以说明。18、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当使用其他溶剂或吸附剂时,需对什么进行校正?

答:需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

19、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原理是什么?

答: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柱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

2960cm-1和3030cm-1谱带处的吸光度进行计算。动植物油的含量按总萃取物与石油类含量之差计算。

20、简述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步骤。

答:(1)萃取:①直接萃取;②絮凝富集萃取

(2)吸附

(3)测定:①样品测定

②校正系数测定

③校正系数检验:Ⅰ、配制混合烃系列溶液

Ⅱ、测定混合系列浓度,

计算校正系数并检验。

(4)空白试验。

21、姥鲛烷和甲苯可用什么试剂代替?校正系数有何变化?

答:姥鲛烷可用异辛烷代替,甲苯可用苯代替,在同一仪器相同波长下测得的校正系数变化不大。

22、什么时候采用絮凝富集萃取?

答:在水样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含量较低时,采用絮凝富集萃取。

23、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总萃取量的计算公式?

答:

24、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含量计算分式?答:

25、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动植物油含量的计算公式?

答:

26、怎样检验校正系数?

答:①按5:3:1(V/V)比例配成正十六烷、姥鲛烷和甲苯混合烃。②以四氯化碳为溶剂配成适当浓度混合烃系列浓度。③在2930cm-1、2960cm-1、3030cm-1处分别测量混合烃系列溶液的吸光度并计算浓度与配制值比较。④测定值的回收率在90%-110%范围内,则校正系数可采用。否则重新测定并检验,直到可采用。

27、简述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原理。

答:非分散红外法是利用油类物质中的甲基和亚

甲基在近红外区(2930cm-1或3.4um)的特征吸收来测定水中油含量。

用四氯化碳将水样中油类物质萃取出来,测定总萃取物的含量;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柱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含量。

动植物油的含量则是以总萃取物与石油类含量之差来计算。

28、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可使用两种仪器来测定样品,说出仪器名称和指标。

答: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在3200cm-1至2700cm-1之间进行扫描操作,并配适当光程的带盖石英比色皿。非分散红外测油仪:能在3.4um的近红外区进行操作、测定。

29、红外分光光度法与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测定油类的区别是什么?

答:①非分散红外法是利用石油类物质的甲基、亚甲基在近处红外区(3.4μm)的特征吸收定量,而红外法是在三个红外波数下C-H键的伸缩振动而吸收定量的。

②非分散红外法的标准油是三种标准的混合烃在一个波数下的最大吸收,而红外法标准混

合烃是由三个波数来定量的。

30、《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石油类规定的测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答:紫外分光光度法

四、计算题

31、取某水样500ml,经萃取后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取50ml测定总萃取物,余下50ml经硅酸镁吸附后测定石油类,测得2930cm-1浓度分别为42.8和0.2mg/L,2960cm-1浓度分别为34.4和1.1mg/L,3030cm-1测得浓度为0.0mg/L,求该水样萃取物总量和石油类及动植物油的含量,并指出样品主要含什么油,该水样是什么类型污水,如果该水样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判断该水样的排污单位是什么时间建设的?

答:总萃取物

样品主要含动植物油,该水样是生活污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二级标准为20mg/L和15mg/L两个时间段,该水样的排污单位为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

32、取某工厂废水500ml,萃取后定容于100ml

容量瓶中,分成各50ml测定总萃取物和石油类,

测得2930cm-1浓度为24.9和24.0mg/L,

2960cm-1浓度为17.6和17.8mg/L,3030cm-1

未检出,求样品的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并

说明该样品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几级排放标准?

答:总萃取物

石油类

从v 33、某地面水样500ml,用四氯化碳萃取定容

20.0ml,已知测得F=38.6;X=46.6;Y=67.8;

Z=448;A2930=0.502;A2960=0.285;

A3030=0.002,求该样品的总萃取物,符合地面

水几类标准?

答:

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51mg/L已

超出Ⅴ类水质标准。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题)

参考资料

《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工作手册》(下册)P603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

一、填空题

1、红外光度法包括和两种测定方法。

答:红外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法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一切排污单位,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石油类1-3级排放标准为、、,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石油类1-3级排放标准为、、。

答:10;10;30;5;10;20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一切排污单位,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动植物油1-3级排放标准为、、;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动植物油1-3级排放标准为、、。

答:20;20;100;10;15;100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方法来源于。

答: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

5、校正系数测定所需溶液为、、、用、作参比溶液,使用厚度的比色皿,测定、、处的吸光度。

答:正十六烷;姥鲛烷;甲苯;四氯化碳;1cm;2930cm-1;2960cm-1;3030cm-1

6、样品直接萃取后,将萃取液分成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另一份经

吸附后,用于测定。

答:总萃取物;硅酸镁;石油类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7、(1)油类物质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分样。()

答:√

(2)无水硫酸钠应在高温炉内500℃加热2小时。()

答:×

(3)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在2600cm-1-3300cm-1之间进行扫描操作。()

答:×

(4)硅酸镁应于磨口瓶内保存。()

答:√

(5)油采样瓶应作一标记,塑料瓶、玻璃瓶都可以采油类样品。()

答:×

三、问答题

8、标准分析方法适用于哪几种水质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答:红外光度法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9、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原理是什么?

答: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柱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2960cm-1和3030cm-1谱带处的吸光度进行计算。动植物油的含量按总萃取物与石油类含量之

差计算。

10、什么时候采用絮凝富集萃取?

答:在水样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含量较低时,采用絮凝富集萃取。

11、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总萃取量的计算公式?

答:

12、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含量计算分式?答:

13、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动植物油含量的计算公式?

答:

14、怎样检验校正系数?

答:①按5:3:1(V/V)比例配成正十六烷、姥鲛烷和甲苯混合烃。②以四氯化碳为溶剂配成适当浓度混合烃系列浓度。③在2930cm-1、2960cm-1、3030cm-1处分别测量混合烃系列溶液的吸光度并计算浓度与配制值比较。④测定值的回收率在90%-110%范围内,则校正系数可采用。否则重新测定并检验,直到可采用。

15、简述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原理。

答:非分散红外法是利用油类物质中的甲基和亚甲基在近红外区(2930cm-1或3.4um)的特征吸收来测定水中油含量。

用四氯化碳将水样中油类物质萃取出来,测定总萃取物的含量;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柱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含量。

动植物油的含量则是以总萃取物与石油类含量之差来计算。

16、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可使用两种仪器来测定样品,说出仪器名称和指标。

答: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在3200cm-1至2700cm-1之间进行扫描操作,并配适当光程的带盖石英比色皿。非分散红外测油仪:能在3.4um的近红外区进行操作、测定。

17、红外分光光度法与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测定油类的区别是什么?

答:①非分散红外法是利用石油类物质的甲基、亚甲基在近处红外区(3.4um)的特征吸收定量,而红外法是在三个红外波数下C-H键的伸缩振动而吸收定量的。

②非分散红外法的标准油是三种标准的混

合烃在一个波数下的最大吸收,而红外法标准混合烃是由三个波数来定量的。

1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石油类规定的测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答:紫外分光光度法

四、计算题

19、取某水样500ml,经萃取后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取50ml测定总萃取物,余下50ml经硅酸镁吸附后测定石油类,测得2930cm-1浓度分别为42.8和0.2mg/L,2960cm-1浓度分别为34.4和1.1mg/L,3030cm-1测得浓度为0.0mg/L,求该水样萃取物总量和石油类及动植物油的含量,并指出样品主要含什么油,该水样是什么类型污水,如果该水样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判断该水样的排污单位是什么时间建设的?

答:总萃取物

样品主要含动植物油,该水样是生活污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二级标准为20mg/L和15mg/L两个时间段,该

水样的排污单位为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

20、取某工厂废水500ml,萃取后定容于100ml 容量瓶中,分成各50ml测定总萃取物和石油类,测得2930cm-1浓度为24.9和24.0mg/L,2960cm-1浓度为17.6和17.8mg/L,3030cm-1未检出,求样品的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并说明该样品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几级排放标准?

答:总萃取物

石油类

红外测油仪选购指南

红外测油仪选购指南 本文不是为任何厂家做广告,只是把本人这些年选购红外测油仪的心得体会告诉大家,为你选购时做个参考。 怎样才能选购一台质量可靠、服务到位的红外测油仪? 1、网上搜索,仅供参考 上网搜索“红外测油仪”关键词,铺天盖地的红外测油仪广告扑面而来,让人无所适从,你一定会选择排名靠前的厂商吧,别急,不妨多花点时间往后翻翻页,多看几家。 网上的排名与产品质量和服务毫无关系,那为什么排名靠前,原因你懂的。 记录这些厂商的联系方式,一家一家地慢慢甄别,这当然要花费一点时间。 2、识别真正的生产厂家 别看网上的广告成百上千,真正的有能力研发和生产这俩仪器的厂家,据我所知, 不超过10家,其余的是经销商或贴牌商。怎样才能识别真正的厂家呢,我的办法是: ①:看这个厂家经营的品种 一个研发和生产测油仪的厂家,有两三个或四五个系列产品,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产品相关度很高,如果这个厂家所经营的产品品种多样,五花八门,多半不是自己研发的。 ②:看生产许可证 红外测油仪属于计量仪器,理论上应该取得相关计量部门核发的生产许可证,如下图的型式批准证书。这个证书是强制的,必须有的,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③:看软件著作权证书 软件著作权证书并不是强制执行的,生产厂家也不一定非得去申请这个证书,但是,如果有,至少可以说明这个仪器的软件是这个厂家自己开发的。是有一定的研发能力的。 ④:直接到厂参观。 百闻不如一见,有条件的用户应该直接到生产厂家考察,是不是厂家,一看便知。真正的生产厂家是不会拒绝客户参观的。即使真没有条件去,也应该在提出去 厂里参观的要求,看看对方是不是很为难。 3、要求上门安装 厂家必须承诺能上门安装,直到验收合格。如果不能上门安装,那一定是厂家没有底气,有些厂家的仪器安装工程师,上门安装时,因产品不过关,几天也脱不了身,这样的产品,你敢用吗? 4、仪器谱图玄机多 红外测油仪在测量过程中,必须显示谱图,这是国标中规定的。不管是台式红外测油仪还是全自动红外测油仪。通过观察谱图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填空题 1.一般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前者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后者可分为面内剪式振动(δ)、面内摇摆振动(ρ) 和面外摇摆振动(ω)、面外扭曲振动(τ) 。2.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 远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近红外区 ,其中中红外区的应用最广。 3.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4.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变化的称为红外活性 ,相反则 称为红外非活性的。一般来说,前者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吸收峰。5.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主要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 6.基团一OH、一NH;==CH的一CH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3750—3000 cm-1, 3300—3000 cm-1, 3000—2700 cm-1。 7.基团一C≡C、一C≡N ;—C==O;一C=N,一C=C—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2400—2100 cm-1, 1900—1650 cm-1, 1650—1500 cm-1。 8.4000—1300 cm-1 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它是鉴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1300—600 cm-1 区域中,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不同,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故称为指纹区。 二、选择题 1.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A) A. 3,2,4 B. 2,3,4 C. 3,4,2 D. 4,2,3 2.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C) A. 2,3,3 B. 3,2,8 C. 3,2,7 D. 2,3,7 4.下列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 3CH 2 COH的吸收 带?(D) A. 3000—270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一1。 B. 3300—3010cm-1,1675—1500cm-1, 1475—1300cm-1。 C. 3300—3010cm-1, 1900—1650cm-l,1000——650cm-1。 D. 3000—2700cm-1, 1900—1650cm-1, 1475——1300cm-1。 1900—1650cm-1为 C==O伸缩振动,3000—2700cm-1为饱和碳氢C—H伸缩振动(不饱和的其频率高于3000 cm-1),1475——1300cm-1为C—H变形振动(如—CH 3 约在1380—1460cm-1)。

红外光谱法习题[1]

第九章红外光谱法 基本要求:了解红外吸收光谱和吸收峰特征的表达, 掌握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影响吸收峰位置、峰数和强度的因素, 掌握主要的IR谱区域以及在这些区域里引起吸收的键振动的类型, 掌握常见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利用IR谱鉴别构造异构体并能够解析简单化合物的结构,了解红外 吸收光谱的实验技术,了解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重点:IR光谱产生的条件,影响吸收峰位置,峰数和强度的因素,常见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难点:键振动的类型,IR谱解析,FT-IR的原理和特点。 部分习题解答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条件:(1)分子的振动或转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2)红外辐射应具有能满足分子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差值和振动频率的乘积) 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只有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分子振动才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例如,同核双原子分子(O2、N2、Cl2)等的振动没有红外活性。 5. 计算CO2和H2O的分子振动自由度,它们分别有几种振动形式,在红外吸收光谱中能看到几个吸收普带?数目是否相符?为什么? CO2: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5=3*3-5=4 四种振动形式两个吸收带数目不符对称伸缩振动无偶极矩变化,无红外活性,无吸收峰;面内弯曲和面外弯曲振动简并,只显示一个吸收峰。 H2O: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6=3*3-6=3 三种振动形式三个吸收带数目相符 6.判断正误。 (1)对(2)错(3)错(4)对(5)错(6)错 7、下列同分异构体将出现哪些不同的特征吸收带? (1)CH3 CO2H CO2CH3 (2)C2H3COCH3CH3CH2CH2CHO (3) 解:(1)CH3——COH 在3300~2500cm-1处有v O—H, 其v C=O位于1746~1700cm-1 COCH3无v OH吸收,其v C=O位于1750~1735cm-1(2)C2H5CCH3其v C=O位于1720~1715cm-1 CH3CH2CH2CH 其2820cm-1及2720cm-1有醛基费米共振双峰。 O O O

红外吸附光谱法

红外吸附光谱法的学习 吸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经典的方法有吸热法,比表面积,吸附等温线等。近代研究方法增加了红外光谱法,表面电压法,紫外光电子能谱等多个新研究方法技术。我主要对红外吸附光谱法进行了学习。 红外吸附法可提供吸附质及吸附剂—固体键的资料。通过吸附质在吸附前后红外吸收光谱地位移,考察表面吸附情况。不同的振动频率代表了吸附分子中不同的原子和表面成键。该方法有助于区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靠范德华力,一般只能观察到谱带位移,不产生新谱带;而化学吸附形成新的化学键,能出现新谱带。该方法还能确定化学吸附分子的构型,如采用红外光谱测定CO在Pd上的吸附构型,表明覆盖率增加直线式结构增强。下面将具体介绍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定CO在Pd/ Al 2O3 催化剂及载体上的吸附性能。 实验用催化剂系将一定浓度的含活性组分的混合溶液,浸渍于载体,然后经干燥、还原和活化而成。在红外测定前,将样品充分还原后,研磨成小颗粒,置于可用于吸附态测定的漫反射池中。采用 NaCl 做吸收池窗片。首先在高纯氮气吹扫下以 2 ℃ / mi n 的升温速率升至 180 ℃脱气,跟踪记录样品表面脱附情况 , 直至观测到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不变化。降至室温后切换为 CO 吸附气,并开始跟踪记录红外光谱图的变化。为防止催化剂表面吸附的物质对下次实验造成影响,每次实验均更换为新鲜催化剂。 首先是CO在载体Al2O3上吸附的红外光谱。众所周知 ,载体的作用不仅是稀释、支撑、分散金属活性组分 ,而且也具有明显的吸附剂特征。图 1 为 120 ℃时 CO 在载体Al2O3上吸附的红外-光谱图。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 CO 在Al2O3表面上有 HCOO-的形成 ( 1600 cm-1、 1383 cm-1) ,这是由于在Al2O3表面上存在不同的表面OH-可与-吸附在载体上的 CO 生成羧基等表面吸附态 , 即CO + O H-→ HCOO-。另外 , 在Al2O3上不可避免地会吸附少量的水 , 也可促进 HCOO-的生成。从图1还可发现 , 在Al2O3上有少量吸附态HCO3-的生成( 1465 cm-1,1254 cm-1)。 比较不同温度下 CO 在Al2O3上吸附的红外光谱 , 如图 2 所示 , 在室温时 , 可以发现少量的HCO3-吸收峰 ( 1656 cm-1、 1465 cm-1和1254cm-1 ,随着温度升高 , HCO3-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温度至 100 ℃时 ,在 1600 cm-1处出现了一个新峰 , 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同时 ,1383 cm-1峰附近的 1349 cm-1处峰也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 , 到100 ℃时强度已明显超出 1383cm-1处峰。 1600 cm-1和 1383 cm-1峰分别对应于HCOO-的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 , 这说明HCO3-在升温过程中转变为 HCOO-, 至 120 ℃-时催化剂表面只有少量的HCO3-吸附态。 其次是CO 在催化剂Pd表面上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图 3 为反应温度 120 ℃时 CO 在 Pd/ Al2O3催-化剂表面上吸附的红外光谱图。图 3 中的 2176cm-1、 2116 cm-1-处峰为

红外分光测油仪产品简介

JC-OIL-6A型数显红外测油仪既能进行红外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对油份浓度的测定,也可扫描样品光谱图,作为近红外光谱仪使用。满足环保部门对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含量及餐饮业油烟浓度的测定要求。是目前国内广泛推广的测油仪器。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进行计算。动植物油的含量按总萃取物与石油类含量之差计算。 JC-OIL-6A数显型红外分光测油仪产品参数 1、测量范围:0.1~100mg/L(4cm比色皿萃取液中油浓度);0.001~10000mg/L(4cm 比色皿水样中油浓度) 2、线性相关系数:R>0.999 3、检出限:0.1mg/L(萃取液) 4、*低检出浓度:0.001mg/L(水样1:100萃取) 5、测量准确度:±2% 6、测量重复性:1% 7、波数范围:4000cm-1~2400 cm-1 8、波数分辨率:0.2 cm-1 9、波数准确度:±1 cm-1 10、波数重复性:1 cm-1 11、电源及功耗:AC220V±10% ,50Hz ,40VA

12、外形尺寸:480×310×150(mm)净重:12Kg 13、控制方式:内置单片机或通过USB接口连接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JC-OIL-6A型数显型红外分光测油仪产品特点 1、真正的红外分光三波数测油仪,全面考察油品中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由2930cm-1测定)、CH3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由2960cm-1测定)和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由3030cm-1测定),测量结果不受油品组份变化的影响。 2、无需制作标准曲线,无需调零点、调满度,无需定标,可直接测量样品。 3、可采用一只比色皿,消除了比色皿之间的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精度更高,采用多只比色皿时,设有比色皿数据库,具有保存比色皿数据,自动扣除比色皿背景的功能。 4、长寿命光源,无需更换光源。 5、调制光源,信号频率高,选频放大,信号输出不受杂散光影响。 6、采用精密步进电机控制光栅,具有波长自动修正功能,波长精度高,重复性好。 7、采用半导体探测器,使用寿命长,应用半导体致冷技术,使信号输出更稳定,信号输出不受室温变化的影响。 8、功能强大:具有红外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光谱扫描等多种功能,扫描范围宽,可作为红外光谱仪使用。 9、具有光源自动补偿系统、信号漂移修正系统,基线无漂移。 10、内置单片机控制,液晶显示,可完全脱离电脑独立工作。也可通过USB接口连接电脑控制主机,功能完善,操作简便。 11、在同一桌面上,同时显示光谱图、测量步骤、测量结果,在光谱图中可以读出光谱任一点的波数位置、吸光度和透射比。

红外吸收光谱法试题和答案解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1. CH 3—CH 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1) (1)υC-C (2)υC-H (3)δasCH (4)δsCH 2.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 -1和1736 cm -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 为(3) (1)诱导效应 (2)共轭效应 (3)费米共振 (4)空间位阻 3.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4) (1)玻璃 (2)石英 (3)红宝石 (4)卤化物晶体 4. 预测H 2S 分子的基频峰数为(2) ~ (1)4 (2)3 (3)2 (4)1 5. 下列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吸收峰频率最高的是(4) (1) (2)—C ≡C — (3) (4)—O —H 二、解答及解析题 1. 把质量相同的球相连接到两个不同的弹簧上。弹簧B 的力常数是弹簧A 的力常数的两倍.每个球从静止位置伸长1cm.哪一个体系有较大的势能。 答:M h hv E k 2π= = ;所以B 体系有较大的势能。 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答: 红外 \ 紫外 基本原理 当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能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的能及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中红外区.称为红外光谱 当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分子外层电子或分子轨道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紫外-可见光区。 仪器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相同: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都是分子吸收光谱。 不同:紫外光谱是由外层电子跃迁引起的。电子能级间隔一般约为1~20eV; 而红外光谱是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引起的.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一般振动能级间隔约为

红外分光测油十大误区

“红外分光测油仪”十大误区 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环境中油污染的数据,具有全球可比性高、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测量矿物油结果不受油品变化影响,被许多国家所采纳。虽然我国现有“红外分光测油仪”的普及率也较高,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红外分光测油仪”已经很难看出原来的面目了。我国“红外分光测油仪”发明人何秉站曾经讲过:“研制生产‘红外分光测油仪’的目的就是要统一我国测油的标准方法,提高测量结果的可比性”,而如今市场上纷杂的“红外分光测油仪”使测量油污染的数据五花八门,根本没有可比性。由于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环境中油污染,是一项比较专业的测量技术,这方面的专家、书籍较少,更有许多技术、理论不完善。根据十几年的研究,谈谈我们的看法,让人们来评论,希望能实现发明人的愿望,真正的统一我国测油的标准方法。 误区1:有人认为同样都是红外分光测油仪,原理一样都能用。 根据近期调查,我国各个厂家生产的“红外分光测油仪”对油品的测量结果误差太大,谈不上可比性,人们的想象和现实相差遥远。“红外分光测油仪”是由光、机、电、计算机等综合技术组成,就仪器本身的结构差别,实验室工作人员多会混淆。至于哪些技术是创新的,哪些技术是仿制的,我们暂不研究。可是有一条,我们是必须知道的,那就是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油的计算公式: C=A2930*X+A2960*Y+Z*(A3030-A2930/F) C -------- 油的浓度值; A2930、A2960、A3030 -------- 分别是CH2、CH3、CH的波数的吸光度 X、Y、Z、F -------- 是仪器校正系数(一般由厂家给出) 由于国标没有涉及仪器校正系数如何具体计算,于是一些仪器厂家采用标油测量后重复调整系数值,直到满意为止,这种做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这种做法的不科学性带来的问题是测量结果随着油品的变化而变化,造成了测量结果无可比性的严重问题。计算仪器校正系数有一套完整的计算公式,比国标的计算浓度值要复杂得多。为了推导、证明计算仪器校正系数公式的正确性,用计算机计算的数据多达2000页,并不是用标液调整就行的事。仪器校正系数是仪器的核心技术,如同计算机里的操作系统,这就是采用不一致的“红外分光测油仪”测量结果没有可比性的根本原因。有些人认为测量标油的结果误差不大,仪器就可以使用,这只是错误的理解了“红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油品的基本特征,测量结果不受油品变化影响”的原则性问题。由于标油的油品结构是不变的,用同样结构的标样测量同样结构的另一标样,当然误差不大(有些厂家便是根据这个标样,调整出仪器的校正系数)。如果变化油品之后再进行测量,例如测量20mg/L 异辛烷或100mg/L 苯,它们的误差就会大的惊人。所以,只有能推导、证明出计算仪器校正系数公式的单位,才有资格生产“红外分光测油仪”。因为这方面的计量认证工作还不够规范,也造成了今天各类产品测量结果没有可比性的事实。目前,只有【吉林北光】(即“红外分光测油仪”的发明单位)可正确计算出仪器的校正系数X、Y、Z、F值。 误区2:都是红外测油仪,测量结果有没有谱图都一样。 在环境监测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奇怪的干扰物,尤其是测油项目,受到干扰因数特别多,即使是由于萃取后脱水不净也会产生干扰。如果您的仪器没有谱图显示,那么测量结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1概述 3.1.1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于分子光谱的范畴,是有机物结构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若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辐射的频率一致,两者产生共振,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该基团就吸收了这个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能级跃迁;如果红外辐射的频率和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能级不一致,该频率的红外光将不被吸收。如果用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某试样,分子将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引起对应区域辐射强度的减弱,用仪器以吸收曲线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得到该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稀溶液谱带的吸光度遵守Lambert-Beer定律。 图3-1为正辛烷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谱图中的纵坐标为吸收强度,通常用透过率或吸光度表示,横坐标以波数或波长表示,两者互为倒数。图中的各个吸收谱带表示相应基团的振动频率。各种化合物分子结构不同,分子中各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不同。其红外吸收光谱也不同,利用这一特性,可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 图3-1 正辛烷的红外光谱图 几乎所有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除光学异构体,某些高分子量的高聚物以及一些同系物外,结构不同的两个化合物,它们的红外光谱一定不会相同。吸收谱带出现的频率位置是由分子振动能级决定,可以用经典力学(牛顿力学)的简正振动理论来说明。吸收谱带的强度则主要取决于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和能级跃迁的概率。也就是说,红外光谱中,吸收谱带的位置、形状和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的特点,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和分子组成或官能团的含量有关。

红外测油仪的原理及特点介绍

红外测油仪的原理及特点介绍 大多数物质的分子官能基能吸收红外光,利用光谱能量的吸收与转换进行内部成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红外测油仪以此为基本原理,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测量,经对样品进行光谱扫描; 可显示并打印样品光谱及吸收峰的波数位置,能迅速、准确地测出水体中油份浓度的全部含量。 仪器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含量的测定。 当某特定波长的光通过被测溶液时,其光能就会被吸收。 红外测油仪检定规程工作原理: 光能被吸收的强弱与被测溶液的浓度成比例,符合比尔定律: A=log(1/T)=log(I0/I) 石油类物质浓度计算公式为: C=XA2930+YA2960+Z(A3030-A2930/F) 式中:C为油分浓度A2930、A2960、A3030为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 X、Y、Z、F为校正系数

仪器组成: 仪器由光学系统、电气系统、微机及数据处理工作站组成。 仪器特点: 1、仪器的原理及指标完全符合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国家标准的要求。 2、可拆卸一体化光学系统,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先分光后吸收,符合红外光谱特点要求,稳定性好,信噪比高。 3、采用电调制光源,即降低了光源发热强度; 以利于系统散热,同时由于无机械切光运动器件,从而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可靠性。 4、传感器信号处理采用锁相放大电路,提高了仪器信噪比和检出限。 5、能检验萃取剂的纯度是否符合测量需要。 6、具有谱图扫描功能,显示所使用光谱范围内吸光度曲线,从而分辨出干扰物。 7、可作为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 8、可使用四氯乙烯等萃取剂替代四氯化碳 9、独特的比色池结构设计,适用1到5厘米任何比色皿。 10、结构简单,仪器光学系统、电气系统自成一体,集成化程度高,从而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与答案解析

六、红外吸收光谱法(193题) 一、选择题 ( 共61题 ) 1. 2 分 (1009)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 (1) KBr 晶体在 4000~400cm-1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2) KBr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3) KBr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4)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 2. 2 分 (1022) 下面给出的是某物质的红外光谱(如图),已知可能为结构Ⅰ、Ⅱ或Ⅲ,试问哪 一结构与光谱是一致的?为什么? ( ) 3. 2 分 (1023) 下面给出某物质的部分红外光谱(如图),已知结构Ⅰ、Ⅱ或Ⅲ,试问哪一结构 与光谱是一致的,为什么? 4. 2 分 (1068) 一化合物出现下面的红外吸收谱图,可能具有结构Ⅰ、Ⅱ、Ⅲ或Ⅳ,哪一结构与 光谱最近于一致? 5. 2 分 (1072) 1072 羰基化合物中, C = O 伸缩振动 频率出现最低者为 ( ) (1) I (2) II (3) III (4) IV 6. 2 分 (1075)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1) 玻璃 (2) 石英 (3) 卤化物晶体 (4) 有机玻璃 7. 2 分 (1088) 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 (1) 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 (2)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3) 因为分子中有 C、H、O 以外的原子存在 (4) 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 8. 2 分 (1097) 下列四组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 CH2-CH = O的吸收带( ) 9. 2 分 (1104) 请回答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吸收峰的频率最高? ( ) 10. 2 分 (1114) 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谱时,C=O 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 (1) 气体 (2) 正构烷烃 (3) 乙醚 (4) 乙醇 11. 2 分 (1179) 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 ( ) (1) 2 个,不对称伸缩 (2) 4 个,弯曲 (3) 3 个,不对称伸缩 (4) 2 个,对称伸缩 12. 2 分 (1180) CO2的如下振动中,何种属于非红外活性振动 ? ( ) (1) ←→ (2) →←→ (3)↑↑ (4 )

红外测油仪操作规程

红外测油仪操作规程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1、目的:建立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的操作规程,使检测员正确使用 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 2、适用范围:本仪器适用于水和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3、责任人:检测员。 4、正文: 4.1操作步骤 在测定样品前,先打开测油仪主机电源,预热10-20min,然后运行软件。 4.1.2在FO页面选择测定项目,根据待测样的性质,有水体、饮食业油烟体及固体含油可选择。 “空白液调零”,把空白四氯化碳倒入比色皿,放入比色池,选“重复次数”(一般3次),点击“开始”,观察空白谱图是否重合,如不重合选择谱图“清屏”重复调零;空白做完后取出比色皿,放入萃取(处理)好的样品,选择“样品测试“,选“重复次数”(一般2次),填写“样品名称编号”,“分析结果文件名”(默认系统时间,建议不需修改),点击“开始”,查看数据,如数据后面一栏RSD/DL大于2%或0.2说明数据重复性差,需要重新测试。 ——结果查询与打印:根据F3“分析结果文件名”即日期,在软件左边栏内选择历史结果,先选择打印项目,在用鼠标左键选择好要打印的区域,点击鼠标右键会有预览、打印和保存excel的选择。 4.1.7测量样品萃取液。把空白四氯化碳倒入比色皿,放入比色池中,进入F3页面,选择“空白液调零”,重复次数3次,点击“开始”,让其自动调零,待空白谱图比较重合时,就可以进行标样测定了,如不重合重复做空白液调零,空白调零

结束后,点击“标样测定”,不要把装有空白四氯化碳的比色皿拿出,点击“开始”,先测定空白四氯化碳的吸收值,测完后,把标准系列液依次倒入比色皿进行测定; “计算”,如线性相关系数R值在0.999以上是合格的。在左上角名称栏输入新的文件名+.txt,点击“保存标准曲线”,新的标线就保存在下面一栏内,使用时根据曲线名称调用即可。线性相关系数R值达不到0.999以上需要重做。 4.1.9关机。当测完样品,并且打印出测试报告后,点“退出”,可正常关闭计算机和测油仪。 4.2期间核查 4.2.2 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的核查采用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的方式进行。结果依据标准样品的标准值及不确定度进行评价,测定值偏差不超过不确定度的两倍时,判定仪器期间核查合格。 4.3维护与保养 4.3.1注意经常维护计算机,经常清理计算机病毒,保护好您的软件。 4.3.2避免阳光直射,室内通风良好。 4.3.3注意如果四氯化碳纯度不够,请精制后使用。 4.3.4注意比色皿的清洁和比色皿的箭头方向。 4.3.5在测量水样时注意水样的脱水,不要忘记萃取比。 4.3.6注意存放仪器,请存放在清洁的室内,室温要求5~35℃、湿度不大于80%(RH)。 4.3.7比色皿用完后应注意及时清洗。 4.3.8避免各种液体进入电源箱和光路中。

红外光谱解析法

如何分析一张已经拿到手的xx谱图呢? 你可以按如下步骤来: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 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 不饱和度=F+1+(T-O)/2其中: F: 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T: 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O: 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例如: 比如苯: 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 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 炔2200~2100 cm^-1 烯1680~1640 cm^-1

芳环1600,1580,1500,1450 cm^-1 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O, O-H, 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至此,分析基本搞定,剩下的就是背一些常见常用的健值了! ……………………………………………………………………………………………………… 1.烷烃: C-H伸缩振动(3000-2850cm^-1) C-H弯曲振动(1465-1340cm^-1) 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 烯烃C-H伸缩(3100~3010cm^-1) C=C伸缩(1675~1640 cm^-1) 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3.炔烃: 伸缩振动(2250~2100cm^-1) 炔烃C-H伸缩振动(3300cm^-1附近)。 4.芳烃:3100~3000cm^-1芳环上C-H伸缩振动 1600~1450cm^-1 C=C骨架振动

仪器分析之红外吸收光谱法试题及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分子的红外光谱实验中,并非每一种振动都能产生一种红外吸收带,常常是实际吸收带比预期的要少得多。其原因是(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 2.乳化剂OP-10的化学名称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化学式: IR谱图中标记峰的归属:a_____, b____, c______, d____。 3.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的主要振动吸收带应为: (1)3500~310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2)3000~270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3)1900~165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4)1475~130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4.在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中 (1) 3300~300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2) 1675~140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3) 1000~65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二、选择题 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 1. Cl 2 (1) 0 (2) 1 (3) 2 (4) 3 2.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1)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2)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3)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4)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必为红外活性振动,反之则不是 4.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试样应该是 ( ) (1)单质 (2)纯物质 (3)混合物 (4)任何

红外光谱分析法习题含答案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 一、简答题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2.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的基本振动模式. 3.何谓基团频率?它有什么重要用途? 4.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5.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6.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二、选择题 1.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 A KBr晶体在 4000~ 400cm -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B KBr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C KBr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D 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 2.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A 玻璃 B 石英 C 卤化物晶体 D 有机玻璃 3.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 A 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 B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C 因为分子中有 C、H、O以外的原子存在 D 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 4.下列四种化合物中,羰基化合物频率出现最低者为 ( ) A I B II C III D IV 5.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谱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 ) A 气体 B 正构烷烃 C 乙醚 D 乙醇 6.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 )

A 2个,不对称伸缩 B 4个,弯曲 C 3个,不对称伸缩 D 2个,对称伸缩 7.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 A 18 B 12 C 30 D 31 8.在以下三种分子式中C=C双键的红外吸收哪一种最强? (1) CH3-CH = CH2(2) CH3-CH = CH-CH3(顺式)(3) CH3-CH = CH-CH3(反式)( ) A(1)最强 B (2)最强 C (3)最强 D 强度相同 9.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 A 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B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D 稍有振动 10.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 A H2O B CO 2 C HCl D N2 11.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A C4H8O B C3H4O 2 C C3H6NO D (1) 或(2) 12.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A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13. 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A 0 B 1 C 2 D 3 14.红外光谱法试样可以是( ) A 水溶液 B 含游离水 C 含结晶水 D 不含水 15.能与气相色谱仪联用的红外光谱仪为( ) A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B 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 C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D 快扫描红外分光光度计 16.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频率最小的是( ) A C-H B N-H C O-H D F-H 17.已知下列单键伸缩振动中C-C C-N C-O键力常数k/(N?cm-1) 4.5 5.8 5.0吸收峰波长λ/μm 6 6.46 6.85问C-C, C-N, C-O键振动能级之差⊿E顺序为( ) A C-C > C-N > C-O B C-N > C-O > C-C C C-C > C-O > C-N D C-O > C-N > C-C 18.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 -1有吸收峰,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

红外光谱法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8.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烷烃、烯烃及炔烃? 烷烃主要特征峰为2 3 3 ,,,CH s CH as CH H C δδδν-,其中νC-H 峰位一般接近3000cm -1又低于3000cm -1 。 烯烃主要特征峰为H C C C H C -==-=γνν,,,其中ν=C-H 峰位一般接近3000cm -1又高于3000cm -1 。νC=C 峰位约在1650 cm -1。H C -=γ是烯烃最具特征的峰,其位置约为1000-650 cm -1。 炔烃主要特征峰为H C C C H C -≡≡-≡γνν,,,其中H C -≡ν峰位在3333-3267cm -1 。C C ≡ν峰位在 2260-2100cm -1,是炔烃的高度特征峰。 9.如何在谱图上区别异丙基及叔丁基? 当两个或三个甲基连接在同一个C 上时,则吸收峰s CH 3 δ分裂为双峰。如果是异丙基,双峰分别 位于1385 cm -1和1375 cm -1左右,其峰强基本相等。如果是叔丁基,双峰分别位于1365 cm -1 和1395 cm -1左右,且1365 cm -1峰的强度约为1395 cm -1的两倍。 10.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确定芳香烃类化合物? 利用芳香烃类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来确定: 芳氢伸缩振动( =C-H ),3100~3000cm -1 (通常有几个峰) 泛频峰2000~1667cm -1 苯环骨架振动( c=c ),1650-1430 cm -1,~1600cm -1及~1500cm -1 芳氢面内弯曲振动(β=C-H ),1250~1000 cm -1 芳氢面外弯曲振动( =C-H ),910~665cm -1 14.试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羧酸、酯、酸酐。 羧酸的特征吸收峰为v OH 、v C=O 及OH 峰。v OH (单体)~3550 cm -1 (尖锐),v OH (二聚体)3400~2500(宽而散),v C=O (单体)1760 cm -1 (S),v as C=O (二聚体)1710~1700 cm -1 (S)。羧酸的 OH 峰位在955~915 cm -1 范围内为一宽谱带,其形状较独特。 酯的特征吸收峰为v C=O 、v c-o-c 峰,具体峰位值是:v C=O ~1735cm -1 (S);v c-o-c 1300~1000cm -1 (S)。v as c-o-c

红外分光测油仪产品介绍

水中油主要是包含石油类和动植物类及其他有机物。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会在表面形成油污,阻挡氧气进入水体,从而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致使水体变黑发臭。因此,水中油含量也是国家严格控制排放的一项重要标准。 一、产品介绍 红外测油仪是一种检测仪器,目前主要用于监测水的质量和危险的垃圾点与监测油、水分离过程等多项用途。 二、应用领域 红外测油仪不仅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等各种水体及土壤中石油类(矿物油)、动植物油及总油含量的监测,同时也是烟气(饮食行业油烟)含油量监测国家标准推荐的仪器。此外,还可用于有机试剂纯度检测及含各种不同C-H键有机物总量和分量的测量。 三、检测方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红外分光光度法不仅是国标方法,也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方法,红外测油仪也是主要是依据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紫外法测油仪适用于清水、地表水的检测。 四、如何选型 根据场所及环境设计不同种类的测油仪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首先确认使用场所及环境,实验室使用台式,JC-OIL-8、JC-OIL-6、JC-OIL-6A,野外测定使用JC-OIL-6B,现场实时监测使用JC-OIL-6Z在线水质分析仪。 该仪器多种使用方式,平板嵌入主机仪器、平板取出主机仪器、外接PC机,三种使用方式不影响仪器主机

整体布局,系统实现触摸操控兼容无线键鼠操控,整个市场独此一家。 JC-OIL-6型红外测油仪产品特点 1、选用10.8 英寸Windows8平板电脑,嵌入主机仪器,平板电脑可灵活取下,主机预留外接电脑通讯控 制接口。 2、多种使用方式:平板嵌入主机仪器、平板取出主机仪器、外接PC机,三种使用方式不影响仪器主机整体 布局,系统实现触摸操控兼容无线键鼠操控。 3、具备自检及结果判定功能:能量不正常则提示,同时提示可能造成的原因,供故障排查参考;具备生成 仪器自检能量信息日志记录功能;具备软件判断样品是否超标提示功能。 4、通讯方式:采用蓝牙、USB、串口。 5、云数据库:仪器配置一套云端数据库,数据库保存仪器自检状态信息和每次测试内容(操作人员、时间、 测试结果、样品名称等)。 6、仪器上传云端数据采用GPRS、NB-IOT、WIFI。 7、基线稳定性:零点实时自动调整(消除基线漂移影响),计算机既采集光源发光时的信号,又采集光源 熄灭时的信号,实现零点实时自动调整,从而简化操作并且提高信号的长期稳定性。 8、软件系统:采用双系统分析,分别满足四氯化碳或四氯乙烯做萃取剂的使用方法。 9、校准方式:仪器既可用标准曲线校准也可使用系数校准,多种校准方式满足不同使用环境要求。 10、光源系统:光源使用寿命可达50000小时以上。光源使用电调制调解光源技术,防止仪器内部温度过 高影响稳定性。 青岛聚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创环保)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坐落于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目前已成功挂牌登陆新四板(股权简称:聚创环保股权代码:801400),企业专注于环境检测类仪器仪表,公司业务涉及到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固废、工业环境、食品安全、生物仪器、实验室等

红外测油仪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的操作规程,使检测员正确使用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 2、适用范围:本仪器适用于水和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3、责任人:检测员。 4、正文: 4.1操作步骤 4.1.1开机预热。在测定样品前,先打开测油仪主机电源,预热10-20min,然后运行软件。 4.1.2在FO页面选择测定项目,根据待测样的性质,有水体、饮食业油烟体及固体含油可选择。 4.1.3在F1页面,如水体中油测定把溶剂定容体积、水样体积和萃取液稀释倍数一一输入,选择比色皿型号(常用4cm);饮食业油烟把滤筒清洗液四氯化碳定容体积输入,查看烟气采样器数据把其他条件输入。 4.1.4在进入F2页面,在保存好的标准曲线栏内根据样品的种类和浓度选择要使用的曲线。 4.1.5在F3页面,选择“空白液调零”,把空白四氯化碳倒入比色皿,放入比色池,选“重复次数”(一般3次),点击“开始”,观察空白谱图是否重合,如不重合选择谱图“清屏”重复调零;空白做完后取出比色皿,放入萃取(处理)好的样品,选择“样品测试“,选“重复次数”(一般2次),填写“样品名称编号”,“分析结果文件名”(默认系统时间,建议不需修改),点击“开始”,查看数据,如数据后面一栏RSD/DL大于2%或0.2说明数据重复性差,需要重新测试。 4.1.6F4页面——结果查询与打印:根据F3“分析结果文件名”即日期,在软件左边栏内选择历史结果,先选择打印项目,在用鼠标左键选择好要打印的区域,点击鼠标右键会有预览、打印和保存excel的选择。 4.1.7测量样品萃取液。把空白四氯化碳倒入比色皿,放入比色池中,进入F3页面,选择“空白液调零”,重复次数3次,点击“开始”,让其自动调零,待空白谱图比较重合时,就可以进行标样测定了,如不重合重复做空白液调零,空白调零结束后,点击“标样测定”,不要把装有空白四氯化碳的比色皿拿出,点击“开始”,先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