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第一章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

1、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工具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

D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2、生产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

A 劳动原料

B 生产资料

C 生产产品

D 生产关系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 物质资料生产

B 生产力

C 生产关系

D 商品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

A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B 经济关系

C 生产资料所有制

D 生产方式

5、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

A人们劳动的生产物 B 劳动资料

C 生产工具

D 劳动对象

6、劳动过程中能动的因素是()

A 生产工具

B 劳动资料

C 劳动对象

D 劳动者

7、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 劳动者

B 生产工具

C 劳动对象的状况

D 科学技术水平

8、经济规律就是()

A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经济活动的客观性

C 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

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

9、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测量器是()

A 劳动者的技能

B 劳动对象的状况

C 劳动资料的状况

D 生产工具的状况

10、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A 科学技术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工具

D构成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以()问世为标志。

A 《资本论》

B 《国富论》

C 《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D 《经济论》

1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及其发展要求的规律是存在于()

A人类各个社会形态的普遍的经济规律

B 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 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D 某几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 古典政治经济学

B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C 研究人与物关系的政治经济学

D 研究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

14、劳动资料是()

A 把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东西

B 在生产过程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C 生产工具

D 生产工具和原材料

15、生产力()

A 是人们管理经营企业的能力

B 是人们研究科学技术的能力

C 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D 是人们创造新生产工具的能力

1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A 揭示生产关系运行的规律

B 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 揭示客观规律

D 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

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

A 和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唯物辩证法

D 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

18、劳动对象是()

A 原材料

B 传导劳动的物质资料

C人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东西 D 生产手段

1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

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

D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家庭管理B社会生产关系

C 社会或国家管理

D 社会生产力

二、多项选择

1、构成生产力的因素包括()

A 劳动者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 生产资料

D 管理

E 科学技术

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规律和任务是()

A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本质关系

C 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D 为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E 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经济规律有三类,下列规律中属于特有经济规律的是()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B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C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

D 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E 按劳分配规律

4、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为()

A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B 经济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C 它总是与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D 绝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

E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要受到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影响

5、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包括()

A 人的劳动

B 消费资料

C 劳动资料

D 劳动对象

E 生产工具

6、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

A 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B 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C 从根本上制约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D 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E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志

7、社会生产方式包括()

A 生产力

B 经济规律

C 生产关系

D 上层建筑

E 生产资料所有制

8、政治经济学必须从()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C 物质资料生产出发来研究生产关系

D 孤立的个人出发来研究生产关系

E 经济规律出发来研究生产关系

9、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是指()

A 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C 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

D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可以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

E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10、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E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起点

三、判断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3、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5、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劳动资料。()

6、马克思是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的人。()

7、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8、政治经济学是“政治”+“经济”的科学。()

9、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性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10、“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专用语。()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

4、请区别经济形式、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5、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6、什么是经济规律?它与自然规律有何不同?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8、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9、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0、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次飞跃。

五、论述题

1、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2、试论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为什么要在社会基本矛盾中来研究生产关系呢?

4、从事经济工作为什么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同时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5、军校学员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六、材料题

材料一:2002年春节,成都市其他中小乳品厂从各自经济利益出发,全部不收或限收牛奶,致使全市奶农、奶场的牛奶全部涌入华西乳业有限公司。多年来,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华西公司一直承担着节日期间消化富余牛奶的社会责任。为了不“坑农”,华西公司不但全部收购了合同以内的牛奶,而且敞开多收了合同以外的牛奶。但由于加工能力和电力容量严重不足,到3月4日的时候,库存鲜牛奶达到了110吨,另外当天还有80吨新进站的原奶急需华西乳业收购加工,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迫不得已,只好忍痛把前日收购的储存时间已经超过24小时的2吨牛奶倒掉,目的是腾出储奶罐,储存奶农送来的当日鲜牛奶。

请用第一章的有关原理来解释原因。

材料二:

古罗马史上有一位极其著名的英雄――斯巴达克。斯巴达是角斗士,当时角斗士的境遇十分悲惨,他们忍无可忍。公元前73年,有200多人密谋逃亡,结果有78名奴隶潜逃成功。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公元前71年,在布林底西港附近亚决战中,起义军惨败,斯巴达克也壮烈牺牲。起义失败后,奴隶主把六千名被俘的起义者钉死在十字架上。尽管如此,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并没有停止过,而是一直到罗马帝国的灭亡。

请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关原理来解释原因。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4答:从横向来看,生产关系又可以从经济形式、经济体制、经济制度三个层次去分析。

经济形式是指与生产力的某个发展阶段相联系,并由该阶段生产力性质决定的人们经济活动的交往形式。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顺序经历了两种基本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是指国家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分关系等基本经济关系所作的制度规定。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说,就是其一,经济形式和经济体制都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而经济制度则是特定社会形态的反映。其二,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反映着经济形式的内在要求,并促进经济制度基本目标的实现。其三,经一、单项选择 1.B 2.B 3.A 4.A 5.D 6.D 7.A 8.A 9.D10.D11.A 12.A 13.B 14.B 15.D 16.D 17.C 18.C

19.B 20.B

二、多项选择 1.ABCDE 2.ABCD 3.BE 4.CDE 5.ACD 6.ABCD 7.AC 8.ABC 9.ABCDE 10.ABD 四、简答题 1答:(1)生产力主要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和主产工具两项要素构成。

(2)生产力的要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有紧密的联系,第一,人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也就愈高;第二,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愈发展,生产工具也就愈先进。(3)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就能大大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2答:(1)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二者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一方面生产力决定上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贯穿于每一社会的始终,决定着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社会形态的转变。历史上五种社会制度的依次更换,就是这一规律作用的结果。 3 (2)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首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们要生活,就需要有生活资料。人们要获得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屋等生活资料,样样都是生产得来的。生产如果停止,人类就会饥寒而死,社会就要灭亡。

其次,物质资料生产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除了生产活动外,还要进行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社会活动。而这些活动必须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包括我们的国防与军事活动,一刻都脱离不了物质资料生产活动。

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反映、表现经济制度。其四,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就是说,一种社会制度一旦确立,虽然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全到完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在质变发生以前,其基本属性保持不变。经济体制的变化则具有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可以采用同样的经济体制,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可以采用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变化并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5答:(1)它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2)它决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性质;(3)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

6答:(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质。体现在:其一,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其二,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客观的。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改变它、废除它,也不能创造经济规律。其三,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2)经济规律又不同于自然规律,最主要体现在它的三个特点上:一是经济规律总是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二是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三是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不仅受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还受到利益关系的限制。

7答: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现律的科学。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即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②从纵向看,社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基本环节。从横向来看,生产关系又可以从经济形式、经济体制、经济制度三个层次去分析。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形式、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有机统一。③社会生产关系可分为反映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和不反映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两个层次。④经济利益关系是各种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8答: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具有无产阶级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其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要求同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所以,无产阶级能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③无产阶级越是如实地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示出来,并深刻地认识和正确地予以利用,就越是有利于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越是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9答: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1)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学习政治经济学。(2)要正确把握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3)要紧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0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三次飞跃。

五、论述题

1答:(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和结合,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2)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体中,首先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起巨大的反作用。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发挥作用,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决定着一种旧的生产关系向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过渡,决定着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2答:社会生产总过程或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直接的生产过程)、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环节。生产是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分配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和生活资料的分配,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中产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其它三个环节对生产都具有反作用。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并决定着消费的方式和结构,因而没有生产便没有消费;另一方面,消费使生产得以最后完成,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并创造新的需求,成为生产发展的动力,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分配和交换也由生产决定,因为能分配的只能是生产的成果,分配的特定形式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体现着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产品或商品的交换关系,决定交换关系的性质。分配和交换关系反过来促进或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可见,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消费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是有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都是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体现着一定所有制关系,共同构成生产关系的总和。

3答:就是因为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实现的。具体来讲:(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一对矛盾。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在社会生产方式这个统一体内,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及其发展要求,这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只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才能找到人类社会历史上各种生产关系存在的客观依据,才能说明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根本原因,才能正确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和优越的程度。

(2)在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些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和它们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则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这两者又形成了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其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只有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紧密联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才能说明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才能全面地、深入地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

4答:①因为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听凭经济规律的摆布。

③因为只有在深刻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对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作出科学的表述和概括,才能自觉地、熟练地运用经济规律。

④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所谓利用经济规律,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的运动趋势和要求,制定经济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从而在实践中达到更好地实现经济利益的目的。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得越全面、越深刻,行动就越自由,就越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通过改变经济条件,限制某些经济规律的作用范围或为某些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提供充足条件和广阔场所,利用它为社会谋福利。因此,从事经济工作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5答:

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利于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利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第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利于正确认识、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六、材料一: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偶然的到奶事件其实是与许多必然的规律是联系在一起的。

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③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凡是按经济规律办事时,经济建设就能顺利发展;违背经济规律时,就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会挫折。

材料二:1、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对立的社会,奴隶制生产关系是历史上第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2、奴隶制虽然是一种极端残暴、看来似乎是荒谬的生产关系,但在人类刚脱离原始状态、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时候,它是唯一可能有的生产形式。奴隶制生产方式,当它处于建立、发展和上升的时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还是基本适应的;它促进了分工,发展了生产,创立了光辉的古代文化。但是,由于它的生产关系是基于人身占有、强制劳动和残酷剥削,它所给予生产力的发展余地是很有限度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就日益严重起来,奴隶制生产关系终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3、奴隶制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4、奴隶起义对奴隶制度的瓦解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奴隶和奴隶主斗争的结果,并没有使他们获得最后的胜利,而是使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同归于尽。这是因为,奴隶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但是,奴隶起义动摇了奴隶制度的基础,促进了封建主义因

素的产生,最后摧毁了奴隶制生产关系,为新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开辟了道路,从而实现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从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制度,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结果。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 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 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 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的利益主体所有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三、市场经济 1.资源配制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企业产权商品化 4.宏观经济间接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6.交易关系平等化 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生产国际化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 范畴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 1、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1、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上篇总论 第一讲导论(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 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 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随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重商主义最早冲破自然经济束缚,开始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探讨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重商主义理论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年)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后完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古典经济学家们都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出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于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30年代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分;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辩护。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讲解要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中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有了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进行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一)-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 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生产工具:(BCD)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4.生产力:(ABCDE)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 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汇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4.什么是劳动、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 答: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6.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答:(1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 )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五) (一)物质资料生产 1劳动过程三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劳动过程。劳动过程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2)劳动对象,即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即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上述三要素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理解提示: 流动 资本劳动者的劳动可变资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固定 资本不变资本 2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生产的性质、对象、水平和规模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性质、对象、水平、结构和规模。 (2)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它们既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3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还具有层次性,即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上来研究和把握社会生产关系。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则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形式和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广义的经济体制还包括社会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对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把握,必须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上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不仅要研究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层面的即本质层面的生产关系,也要研究属于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即运行层面的生产关系。 理解提示: 注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复习要与社会经济制度变革,以及邓论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复习。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商品和货币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货币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 价值与价格,供求关系与价格。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及其实现。说明:本章的名称从原来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改为“商品和货币”,但内容未变。只是删掉“商品、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知识点,但这个观点在有关知识点还是要讲的。此外,“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两个知识点的位置作了调整。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主义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和周转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2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唯物论+辨证法 3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 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6资本主义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7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8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1.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 2.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比如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鲁迅等 2.阶级属性:无产阶级 3:研究对象:普遍规律----三个“方面”+三个“主义”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哲学与具体科学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体,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vs存在即意识(精神vs物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哲学的基本问题化分数两个学派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 哲学中的派别:(哲学中的党性/两个对立 1.唯心主义vs唯物主义(what 2.辩证法vs形而上学(how 辩证法:运动变化的+相互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只要有一点,都属于辩证法 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孤立割裂的+片面的观点(只要有一点,都属于形而上学 还有名词组合,比如唯心辩证法vs唯物辩证法,唯心形而上学vs唯物形而上学,辩证唯心主义vs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vs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没有现代科学的色彩: 优点-1.肯定事物的物质性。2.辩证性 缺点:世界的本原——几种据具体的事物(庸俗化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 优点:1新型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产物2.以现代科学为基础 3.反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缺点:1.机械性: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oc 22页)(完美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1.色诺芬的《经济论》一书,是人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 2.法国的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荣克莱田出版一部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3.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 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原因: (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生存,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2)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5.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6.经济形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如何? (1)区别: 经济形式是指与生产力的某个发展阶段相联系,并由该阶段生产力性质决定的人们经济活动的交往形式。 经济制度是指国家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基本经济关系所作的制度规定。

经济体制是国家组织、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 (2)联系: 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反映着经济形式的内在要求,并促进着经济制度基本目标的实现。 7.社会生产关系的分类。 (1)一类是反映特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 (2)另一类是那些不反映特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 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什么?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并运用对规律的科学认识为人民大众谋利益。 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章 1.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区别: (01)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使用价值的质与量都是不一样的。 (02)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