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检测题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检测题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检测题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检测题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必修3物理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检测题

一、必修第3册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在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间的水平匀强电场中,有一长为L的轻质绝缘棒OA,一端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另一端A处有一带负电、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当变阻器滑片在P点处时,棒静止在与竖直方向成30°角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此时BP段的电阻为R,平行金属板间的水平距离为d。

(1)求此时金属板间电场的场强大小E1;

(2)若金属板旋转30°(图中虚线表示),并移动滑片P的位置,欲使棒能静止的位置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BP段的电阻R’应调节为多大?

(3)若金属板不转动,将BP段的电阻突然调节为3R,则棒摆动中小球最大动能为多少?

【答案】(1)3mg

(2)

3

2

R (3) (2-3)mgL

【解析】

【详解】

(1)由平衡可知

E1q=mg tan30°

解得

E1=

3mg

(2)金属板旋转30°后电场强度方向也相应旋转30°,而合力方向仍与竖直方向成30°角,受力如右图所示。

E1q=mg

解得

E2= mg q

金属板旋转前,两板间电势差

U1= E13mg

d

金属板旋转后,两板间电势差

U2 = E2d’= E2 d cos30°=3

2

mg

q

d=

3

2

U1

所以BP段的电阻R’=3 2 R

(3)BP段的电阻突然调节为3R,U3 =3U1

E3=3E1=3mg q

小球摆动速度最大时棒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如右图所示。

根据动能定理有:

E3qL(sin60°-sin30°)-mgL(cos30°-cos60°)=E k-0

E k=(2-3)mgL

2.如图所示,MPQO为有界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ACB为光滑固定的半

圆形轨道,轨道半径为R,A、B为圆水平直径的两个端点,AC为1

4

圆弧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从A点正上方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并从A点沿切线进入半圆轨道不计空气阻力及一切能量损失.

(1)小球在A点进入电场时的速度;

(2)小球在C点离开电场前后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分别为多少;

(3)小球从B点离开圆弧轨道后上升到最高点离B点的距离.

【答案】(12gH

(2)

2

33

mgH

mg qE

R

++、

2

32

mgH

mg qE

R

++;

(3)qER

H mg

+.

【解析】

【详解】

(1)对从释放到A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2102

A mgH mv =

- 解得:

A v =(2)对从释放到最低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21()02

mg H R qER mv +=-+ ……① 小球在C 点离开电场前瞬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1N mg q v E R

m --= ……..② 小球在C 点离开电场后瞬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2v N mg m R

-=…….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

1233mgH N mg qE R =++ 2232mgH N mg qE R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在C 点离开电场前后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分别为 1233mgH N mg qE R '=++ 2232mgH N mg qE R

'=++ (3)从释放小球到右侧最高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00mg H h qER -+=-

解得:

qER h H mg

=+

答:(1)小球在A

(2)小球在C 点离开电场前后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分别为233mgH mg qE R

++、232mgH mg qE R

++; (3)小球从B 点离开圆弧轨道后上升到最高点离B 点的距离为qER H mg

+.

3.如图所示,在O 点处放置一个正电荷.在过O 点的竖直平面内的A 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小球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小球落下的轨迹如图所示,轨迹与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相交于B 、C 两点,O 、C 在同一水平线上,∠BOC=30°,A 距离OC 的竖直高度为h ,已知小球通过B 点的速度为v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小球通过C 点的速度大小;

(2)小球由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

【答案】(1) 2c gR =+v v (2) 21()2W m gR mgh =+-v

【解析】

试题分析:(1)小球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由于B 、C 两点处于同一等势面上,故从B 到C 过程电场力做功为零,只有重重力做功,根据动能这定理求解到达C 点的速度;(2)小球从A 至C 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即可求解电场力做功.

(1)小球从B 点到C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不做功,而重力做正功

由动能定理得:2211222

C R mg mv mv ?=- 解得:2C v v gR =+

(2)小球从A 至C 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做功

由动能定理得:212C mgh W mv +=

电 解得:()

21 2W m v gR mgh 电=+-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是明确几种功能关系的具体形式:总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电场力做功是电势能变化的量度;除重力外其余力做的功是机械能变化的量度.

4.如图所示,长=1m L 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已知小球所带电荷量61.010q C -=?,匀强电场的场强33.010N/C E =?,取重力加速度210m/s g =,sin370.6?=。求:

(1)小球所受电场力F 大小;

(2)小球质量m ;

(3)将电场撤去小球回到最低点时速度v 的大小;

(4)撤去电场后小球到达最低点时绳子对小球的拉力大小。

【答案】(1)3?10-3N ;(2)4?10-4kg ;(3)2m/s ;(4)5.6?10-3N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球所受电场力F 大小

3310N F qE -==?

(2)球受mg 、绳的拉力T 和电场力F 作用,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和图中几何关系有

tan mg qE θ=

解得小球的质量

-4410kg m =?

(3)将电场撤去,小球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1(1-cos37)2

mgL mv ?=

解得 2.0m/s v =

(4)将电场撤去,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v T mg m L

= 解得

-35.610N T =?

5.如图所示,?abc 处在真空中,边长分别为ab =5cm ,bc =3cm ,ca =4cm .两个带电小球固定在a 、b 两点,电荷量分别为q a =6.4×10-12C ,q b =-2.7×10-12C .已知静电力常量k =9.0×109N ?m 2/C 2,求c 点场强的大小及方向.

【答案】方向与由a指向b的方向相同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a、b两电荷在c点的场强分别为

E a=k=36N/C

E b=k=27N/C

由几何关系,有

E2=E a2+E b2

解得

E=45N/C

方向与由a指向b的方向相同.

6.如图所示,AB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倾斜轨道,BC为光滑水平轨道,CD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且AB与BC通过一小段光滑弧形轨道相连,BC与弧CD相切。已知AB长为L=10m,倾角θ=37?,BC长s=4m,CD弧的半径为R=2m,O为其圆心,∠COD=143?。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1×103N/C。一质量为m=0.4kg、电荷量为q=+3×10 -3C的物体从A点以初速度v A=15m/s沿AB轨道开始运动。若物体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sin37?=0.6,cos37?=0.8,g=10m/s2,物体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不变。求:

(1)物体在AB轨道上运动时,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2)物体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3)用物理知识计算物体能否到达D点,若能算出通过D点的速度;若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W =0(2)27N(3)物体能到达D 点

【解析】

【详解】

(1)物体所受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大小为

5N F ===

设合力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

3tan 4

qE mg α=

= 即 37α?=

所以物体在轨道AB 上运动时,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与轨道AB 垂直,对物体做的总功为W =0;

(2) 从A →B 过程,根据受力分析可知,物体下滑过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 =μF N =μ(m

g cos 37?+qE sin 37?)

代入数据解得:

f =1N

A →C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21122

C A W fL qEs mv mv --=

- 可得:222115m /s C v = 在C 点,由重力和轨道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C mv N mg R

-= 代入数据解得:

N =27N

(3)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为:

5N F ===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斜向左下方,所以D 点即为圆周运动中的等效最高点,物体到达D 点的最小速度设为v D ,则:

2D v F m R

= 解得:

5m /s D v =

要到达D 点,在C 点速度至少为v ,从C →D ,由动能定理得

2211(cos37)cos3722

D mg R R qER mv mv ??-+-=-

解得:

222115m /s v =

则知v =v C ,所以物体恰能到达D 点

二、必修第3册 静电场中的能量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

7.如图所示,M 、N 为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所加电压为0U ,1S 、2S 为板上正对的小孔. 金属板P 和Q 水平放置在N 板右侧,关于小孔1S 、2S 所在直线对称,两板的长度和两板间的距离均为l ; 距金属板P 和Q 右边缘l 处有一荧光屏,荧光屏垂直于金属板P 和Q ;取屏上与S 1、2S 共线的O 点为原点,向上为正方向建立x 轴,M 板左侧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经小孔1S 进入M 、N 两板间. 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初速度可以忽略. 不计电子重力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简单计,忽略电容器的边缘效应.

(1)求电子到达小孔2S 时的速度大小v ;

(2)金属板P 和Q 间电压u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单位时间内从小孔1S 进入的电子都相同. 电子打在荧光屏上形成一条亮线,忽略电场变化产生的磁场;可以认为每个电子在板P 和Q 间运动过程中,两板间的电压恒定.

a. 试分析、猜测题干中“可以认为每个电子在板P 和Q 间运动过程中,两板间的电压恒定”这句话的根据?

b. 当某个电子在金属板P 、Q 两板间电压0u U =时进入P 、Q 间,求其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

c. 求打到荧光屏上的电子最大动能.

d. 试分析在一个周期(即02t 时间)内荧光屏单位长度亮线上的电子个数是否相同?

【答案】(1)02eU v m

=

(2) a.见解析 b. 34l x = c.02km E eU = d.电子个数相同 【解析】

【详解】 (1)根据动能定理有:2012eU mv =

解得:02eU v m

= (2)a. 由(1)中电子速度表达式猜测,由于电子比荷q/m 极大,电子很容易加速到很大

的速度,电子在板P和Q间运动的时间远小于交变电压变化的周期,故“可以认为每个电子在板P和Q间运动过程中,两板间的电压恒定”。

b. 假设所有电子均能打在荧光屏上,下面以偏向P板的电子为例推导,偏向Q板的电子推导过程相同。

设电子在偏转电场中的运动时间为

1

t,PQ间的电压为u

垂直电场方向:1

l vt

=

平行电场方向:2

11

1

2

x at

=

此过程中电子的加速度大小

eu

a

ml

=

联立得:1

4

ul

x

U

=

电子出偏转电场时,在x方向的速度1

x

v at

=

电子在偏转电场外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经时间2t到达荧光屏,则

水平方向:2

l vt

=

竖直方向:22x

x v t

=

联立解得:2

2

ul

x

U

=

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坐标:12

3

4

l

x x x u

U

=+=

当0

u U

=时,

142

l l

x=<,电子能打在荧光屏上

3

4

l

x=。

c. 当

12

l

x=±时,

2

u U

=±,即从极板边缘射出的电子动能最大,无论电子向哪个极板偏转,电场力均做正功。

由全过程动能定理可得:0

2

2km

U

eU e E

+=

解得

02km E eU =

d. 对于有电子穿过P 、Q 间的时间内进行讨论:

打在荧光屏上的电子形成的亮线长度0

34l x u U ?=? 由电压图象可知,在任意△t 时间内,P 、Q 间电压变化u ?相等。

所以在任意t ?时间内亮线长度x ?相等。

由题意可知,在任意t ?时间内,射出的电子个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任意t ?时间内,射出的电子都分布在相等的亮线长度x ?范围内。

因此在一个周期内单位长度亮线上的电子个数相同。

8.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实际中的电容器在外形结构上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均可以用电容描述它的特性。

(1)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叫做平行板电容器。图1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充电电路,在充电过程中两极板间电势差u 随电荷量q 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类比直线运动中由v —t 图像求位移的方法,在图中画网格线表示当电荷量由Q 1增加到Q 2的过程中电容器增加的电势能;

(2)同平行板电容器一样,一个金属球和一个与它同心的金属球壳也可以组成一个电容器,叫做球形电容器。如图3所示,两极间为真空的球形电容器,其内球半径为R 1,外球内半径为R 2,电容为1221()

R R C k R R =-,其中k 为静电力常量。请结合(1)中的方法推导该球形电容器充电后电荷量达到Q 时所具有的电势能E p 的表达式;

(3)孤立导体也能储存电荷,也具有电容:

a.将孤立导体球看作另一极在无穷远的球形电容器,根据球形电容器电容的表达式推导半径为R 的孤立导体球的电容C '的表达式;

b.将带电金属小球用导线与大地相连,我们就会认为小球的电荷量减小为0。请结合题目信息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1)见解析;(2)()221p 122kQ R R E R R -=

;(3)a.R C k

'=,b.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图所示

(2)由电容的定义式可知球形电容器充电过程中两极板间电势差u 随电荷量q 的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图中三角形面积表示电荷量达到Q 时电容器所具有的电势能E p 的大小,由图可得

12

p E QU = 根据

Q C U

=

可得 2

2p Q E C

= 将球形电容器电容的表达式代入可得

22112

()2P kQ R R E R R -= (3)a. 将孤立导体球看作另一极在无穷远的球形电容器,即1R R =,2R →∞代入球形电容器电容的表达式

1221()

R R C k R R =

- 可得 R C k

'= b. 根据a 中推得的孤立导体球的电容表达式 R C k '=

可知,球体的半径越大,其电容越大。由于金属小球的半径远小于地球半径,所以地球的电容远大于小球的电容。二者用导线连接,电势相同,根据

Q =CU

可知,地球的带电量远大于小球的带电量,电荷总量保持不变,所以可以认为小球的电荷量减小为0。

9.在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小球从A 点竖直向上抛出,其运动的轨迹如下图所示.小球运动的轨迹上A 、B 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M 为轨迹的最高点.小球抛出时的动能为8.0J ,在M 点的动能为6.0J ,不计空气的阻力.求:

(1)小球水平位移x1与x2的比值;

(2)小球落到B点时的动能E kB;

(3)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最小动能E kmin.

【答案】(1)1:3(2)32J(3)

24

7

J

【解析】

【详解】

(1)如图所示,带电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电场力的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作用做竖直上抛运动,故从A到M和M到B的时间相等,则x1:x2=1:3 (2)小球从A到M,水平方向上电场力做功W电=6J

则由能量守恒可知,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为

E kB=E k0十4W电=32J

(3)由于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设小球所受的电场力为F,重力为G,则有:

1

2

2

6J

1

6J

2

Fx

F

t

m

=

=

2

2

8J

1

8J

2

Gh

G

t

m

=

=

联立解得

3

F

G

=

由图可知

33

tan sin

7

F

G

θθ

==?=

则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最小时速度一定与等效重力G/垂直,故:

2

124

()J

27

kmin

E m v sinθ

==

10.如图所示,竖直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个带负电的小球从斜轨道上的A 点由静止释放,沿轨道滑下,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 ,斜轨道的倾角为α,圆轨道半径为R ,斜轨道与圆轨道平滑连接,小球的重力大于所受的电场力.

(1) 求小球沿轨道滑下的加速度的大小;

(2) 若使小球通过圆轨道顶端的B 点,求A 点距圆轨道最低点的竖直高度h 1至少为多大;

(3) 若小球从距圆轨道最低点的竖直高度h 2=5R 处由静止释放,假设其能通过圆轨道顶端B 点,求从释放到B 点的过程中小球机械能的改变量.

【答案】(1)

-mg qE sin m α()(2)52R (3)减少3qER . 【解析】

【详解】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qE )sin α=ma

解得 a =

-mg qE sin m

α() (2)球恰能过B 点有:

mg -qE =m 2B v R ① 由动能定理,从A 点到B 点过程,则有:

2112()()02

B mg qE h R mv ---=② 由①②解得

h 1=52

R . (3)从释放到B 的过程中,因电场力做的总功为负功,电势能增加,则增加量:

ΔE =qE (h 2-2R )=qE (5R -2R )=3qER .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机械能减少,且减少量为3qER .

答案:(1)-mg qE sin m α()(2)52

R (3)减少3qER .

11.如图,ABD 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 段是水平的,BD 段为半径R =0.2m 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 点,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

E =5.0×103V/m 。一不带电的绝缘小球甲,以速度0v 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 点带正电的小球乙发生弹性碰撞,甲乙两球碰撞后,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D 。已知甲、乙两球的质量均为m =1.0×10-2kg ,乙所带电荷量q =2.0×10-5C ,g 取10m/s 2。(水平轨道足够长,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不带电,乙电荷无转移)求:

(1)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 点的距离;

(2)碰撞前甲球的速度0v 。

【答案】(1)0.4m x =;(2)025m/s v =

【解析】

【分析】

(1)根据乙球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乙球在D 点的速度,离开D 点后做类平抛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从而求出竖直方向上运动的时间,根据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水平位移。

(2)因为甲乙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求出碰后乙的速度,结合动能定理求出甲的初速度。

【详解】

(1)在乙恰能通过轨道最高点的情况下,设乙到达最高点速度为D v ,乙离开D 点到达水平轨道的时间为t ,乙的落点到B 点的距离为x ,则

2D v m mg qE R

=+ 乙球离开D 点后做类平抛运动,竖直方向

212()2mg qE R t m

+=

水平方向 D x v t =

联立解得

0.4m x =

(2)设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0mv mv mv =+甲乙,2220111222

mv mv mv =+甲乙 联立得

0=v v 乙

由动能定理得

22112222

D mg R q

E R mv mv -?-?=-乙 联立解得

05()25m/s mg Eq R v m

+== 12.如图所示,电荷量均为+q 、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小球A 和B ,中间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 =

6g 的匀加速上升运动,当速度为v 0时细绳突然断开.(不考虑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求:(1)电场强度大小;

(2)自绳断开至球B 速度为零的过程中,两球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增量为多少?

【答案】(1)

74mg q (2)63m 20v 【解析】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根据运动学公式,及电场力做功导致系统的机械能增加,即可求解.

(1)设电场强度为E ,把小球A 、B 看作一个系统,由于绳未断前两球均做匀加速运动,则有:233qE mg ma -= 解得:74mg E q

= (2)细绳断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 qE mg ma -= 得34

A g a = 方向向上; 22

B qE mg ma -= 得8B g a =-

(负号表示方向向下) 设自绳断开到球B 速度为零的时间为t ,则有:00B v a t =+ ,解得08v t g

= 在该时间内A 的位移为:2200321 2A A v s v t a t g

=+= 由功能关系知,电场力对A 做的功等于物体A 的机械能增量,2056A A E qEs mv ?==

同理对球B 得:220041 2B B v s v t a t g

=+= 207B B E qEs mv ?==

解得2063A B E E E mv ?=?+?=

【点睛】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的应用,掌握机械能守恒条件,理解除重力之外的力做功导致机械能变化.

三、必修第3册 电路及其应用实验题易错题培优(难)

13.某同学改装和校准电压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图中虚线框内是电压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表头满偏电流为100μA ,表头上标记的内阻值为900Ω.R 1、R 2和R 3是定值电阻.利用R 1和表头构成1 mA 的电流表,然后再将其改装为两个量程的电压表.若使用a 、b 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量程为1 V ;若使用a 、c 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量程为3 V .则根据题给条件,定值电阻的阻值应选R 1=___Ω,R 2=______Ω,R 3=_______Ω.

(2)用量程为3V ,内阻为2500Ω的标准电压表对改装电表3V 挡的不同刻度进行校准.所用电池的电动势E 为5V ;滑动变阻器R 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50Ω和5kΩ.为了方便实验中调节电压,图中R 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Ω的滑动变阻器.

(3)校准时,在闭合开关S 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 应靠近_______(填“M”或“N”)端.

(4)若由于表头G 上标记的内阻值不准,造成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偏小,则表头G 内阻的真实值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900Ω.

【答案】100 910 2000 50 M 大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根据题意,R 1与表头构成1mA 的电流表,则()

1g g g I R I I R =- ,得R 1=100Ω; [2]若使用a 、b 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量程为1V ,则2910ab g g U I R R I -=

=Ω ; [3]若使用a 、c 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量程为3V ,则322000ac g g

U I R R R I -=-=Ω .

(2)[4]电压表与改装电表并联之后,电阻小于2500Ω,对于分压式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小于并联部分,同时还要便于调节,故滑动变阻器选择小电阻,即选择50Ω的电阻.

(3)[5]在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应靠近M端,使并联部分分压为零,起到保护作用.

(4)[6]造成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偏小,说明通过表头的电流偏小,则实际电阻偏大,故表头G内阻的真实值大于900Ω.

【点睛】

本题关键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原理,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14.现提供如下器材,测量定值电阻x R(约)的阻值.

μ,内阻约)

a.两个相同电流计1G、2G(50A

b.电阻箱1R()

c.电阻箱2R,()

d.电源E(电动势约3V,内阻不计)

e.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f.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20Ω)

(1)由于电流计量程很小,需要先将它们进行改装.某同学设计了用半偏法测电流计内阻的电路如图.实验过程如下:先将2R调为最大,然后闭合1S、2S,调节1R、2R,使

___________满偏,

G的内阻.

使_____________半满偏(填写元件符号),由此可测电流计

2

(2)若测得电流计2G的内阻为,要将2G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需串联的电阻值为_____________.

(3)采用改装后的电压表和改装后电流表并用伏安法测量待测电阻阻值,请在答题卷虚线框內画出实验电路图____________.

【答案】G1 G255.8kΩ

【解析】

【详解】

(1)若并联的两个支路电流相等,则电流表内阻与电阻箱内阻相等;故保证G1满偏,使G2半偏;

(2)电流计内阻为4.2KΩ,满偏电流为50μA,要将G2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需串

联的电阻值为:34

6

3

4.210

5.581055.8

5010

g

g

U

R R K

I-

=--??ΩΩ

?

===

(3)采用伏安法测电阻,要测量多组数据,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电流表内外接法依据待测电阻的电阻值与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关系进行判断,故内外接均可;电路中电流约为:3/5000A=600μA;给出的电流计不能测量电流值;故应将电流计改装为大量程的电流表.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15.有一只标识为“2.5 V,0.5 A”的小灯泡,小华想测定其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所供选择的器材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编号器材名称规格与参数

A电源E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

B电流表A1量程0~10mA,内阻200Ω

C电流表A2量程0~600mA,内阻2Ω

D电阻箱R阻值999.99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kΩ

(1)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要组装一个量程为3.0 V的电压表,那么电阻箱的阻值应调到

________ Ω;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选填器材前面的编号);(3)请帮助小华设计一个电路,要求使误差尽量小,并将电路图画在图1虚线框内

________;

(4)小华在实验中用电流表和改装后的电压表测得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2方格纸上作出该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_________;

电压U /V

0 0.5 1.0 1.5 2.0 2.5 电流I /A 0 0.17 0.30 0.39 0.45 0.49

(5)将一个电动势为1.5V ,内阻为3Ω的电源直接接在该小灯泡的两端,则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W(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100 E 0.2

【解析】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本实验应采用伏安法测量伏安特性曲线,由表中数据可知,电流大小最大约为0.49A ,因此电流表应采用A 2,故只能采用A 1与电阻箱串联的方式进行改装,由串并联电路规律可知

32000.01R ??=- ???

Ω=100Ω (2)[2]由于本实验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所以只能选用总阻值较小的E ;

(3)[3]本实验应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由于电流表内阻较小,故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原理图如图所示

(4)[4]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5)[5]在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中作出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两图的交点表示灯泡的工作点,由图可知,电压U=0.8V,电流I=0.22A,则功率

==?W0.2

≈W

P UI

0.80.22

【点睛】

明确实验原理,根据电路的改装规律可明确电阻箱应接入电阻;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可确定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应采用的电路图;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图象;在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中作出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两图的交点表示灯泡的工作点,从而确定电压和电流,由功率公式即可确定电功率.

16.某物理兴趣小组想测定一个阻值大约为10kΩ,额定电功率为0.1W的电阻R x,现有以下实验器材可以选择:

A.电流表A1(量程为1mA,内阻约为100Ω)

B.电流表A2(量程为3m A,内阻约为20Ω)

C.电压表V1(量程为10V,内阻约为50kΩ)

D.电压表V2(量程为30V,内阻约为100kΩ)

E.直流电源E(电动势为9V,内阻约为1Ω)

F.滑动变阻器R1(20Ω,1A)

G.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方便并能多次测量使结果尽可能精确,电流表应选_______,电压表应选

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序号);

(2)根据所选器材在方框内设计并画出电路图_______;

(3)若操作、读数、计算均无误,考虑到电表内阻影响,R测____R真(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为避免电表内阻的影响,小组成员提出用新的器材提出另外的方案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1,调节各可变电阻,使得开关S2由断开到闭合,灵敏电流计G指针无偏转,并记录此时电压表示数U和电流表示数I,则待测电阻x R=_____,该方案中若从系统误差分析,R测____R真(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doc

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 (时间:70分钟满分:80分) 一、基础演练(31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掌舵(tuó) 吮血(shǔn)荻花(dí) 环珮(pèi) B.抚膺(yīnɡ) 锦瑟(sè) 恬然(tián) 霓裳(shǎnɡ) C.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ɡǔ) 钿头(diàn) D.溯源(sù) 惘然(mǎnɡ) 悯然(mǐn) 江渚(zhǔ)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砯崖转石万壑雷B.玉露凋伤枫树林 C.使人听此凋朱颜D.猿猱欲度愁攀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孤舟一系故园心B.凄凄不似向前声 C.艰难苦恨繁霜鬓D.望帝春心托杜鹃 4.下面加线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这一场戏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5.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钩连潦倒地崩山摧群山万壑 B.峨眉谪居冲波逆折蚕从鱼凫 C.咨嗟惘然扪参历井海誓山盟 D.巉岩整顿司马青衫杜鹃啼血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B.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 C.满座重闻皆掩泣泣:眼泪 D.寻声暗问弹者谁暗:悄悄 7.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0分)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测试题

信达 第二章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2.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 .位移和加速度反向 B .速度和加速度反向 C .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 D .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 答案:D 解析: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化,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 图 1

信达 A .用水钟计时 B .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 C .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x /t 2的比值的大小 D .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CD 4.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来,汽车在刹车后的运动过程中,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1v 和2v ,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a v 和b v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v ∶2v =(2 +1)∶1,a v ∶b v =1∶3 B.1v ∶2v =1∶(2-1),a v ∶b v =3∶1 C.1v ∶2v =2∶1,a v ∶b v =3∶1 D.1v ∶2v =3∶1,a v ∶b v =(2+1)∶1 答案:B 解析:将汽车的运动看做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汽车通过后一半位移和前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再由v =x t 得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1v ∶2v =1∶(2-1);汽车在后一半时间和前一半时间所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同理可得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之比a v ∶b v =3∶1,选项B 正确。 图2 5.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分别如图2中的a 和b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在t 2时刻甲与乙相遇 C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D .在0~t 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 答案:A 解析:在t 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 正确。在t 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 和D 均错误。b 直线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 错误。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竖直向下,v 0=0,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前两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共56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 、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 、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 、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试判断下列几个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D )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800 m/s B 、小球第3 s 末的速度6 m/s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72 km/h D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 km/h 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 2,那么( B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 、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加2m/s C 、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m/s D 、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2m/s 4、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CD ) A 、0~t a 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 ~t b 段的火箭加速度 B 、0~t a 段火箭是上升过程,在t a ~t b 段火箭是下落过程 C 、0~t a 段火箭在加速 D 、t b ~t c 段火箭在减速 5、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 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小分队行军路程s 甲>s 乙 B .小分队平均速度v 甲>v 乙 C .y -x 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 -t 图象 D .y -x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 -t 图象 6、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大小为1m/s 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 ls 内的平均速度为 ( D ) A .5.5 m/s B .5 m/s C .l m/s D .0.5 m/s 7、一辆车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 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 和t —3t 两段时间 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 1(2)位移大小之比为1: 2 (3)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 2 A .(1)(2) B .(1)(3) C .(2)(3) D .(1)(2)(3) 8、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t s 内位移为x 1;第2个t s 内位移为x 2,则物体a b O t a t b t c t v c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同步习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必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匀加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增加;匀减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减小 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速度的方向及它们的正负值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必定相同 B.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必定为负值 C.在直线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大时,其加速度也可能为负值 D.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原来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 ) A.逐渐减小B.保持不变C.逐渐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5.汽车关闭油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最后连续三段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1:1:1 B.5:3:1 C.9:4:1 D.3:2:1 6.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为5 m,则该物体( abd ) A.3 s内位移大小为45 m B.第3 s内位移大小为25 m C.1 s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7.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7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5 s内的位移

高中数学 - 必修三模块测试卷

高中数学必修三模块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正确的是 (A.3A= B.M M=- C.B A 2== D.0x y+= 2.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表示的直线必经过的一个定点是(A.(x y,B.(0x,C.(0y,D.(00, 3.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A.23与26 B.31与26 C.24与30 D.26与30 4.下列事件:①连续两次抛掷同一个骰子,两次都出现2点;②明天下雨;③某人买彩票中奖;④从集合{1,2,3}中任取两个元素,它们的和大于2;⑤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90℃时会沸腾.其中是随机事件的个数有( A.1 B.2 C.3 D.4 5.200辆汽车通过某一段公路时,时速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时速在[50,70的汽车大约有(A.60辆B.80辆C.70辆D.140辆

6.为了在运行下面的程序之后输出的y值为16,则输入x的值应该是(IF x<0 THEN y=(x+1(x+1 ELSE y=(x-1(x-1 END IF PRINT y END A.3或-3 B.-5 C.-5或5 D.5或-3 7.同时掷3枚硬币,至少有1枚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1 2 4 2 0 3 5 6 3 0 1 1 4 1 2 时速(km 0.01 0.02 0.03 0.04频率

组距40 50 60 70 80 A. 87 B.85 C.83 D.8 1 8.用“辗转相除法”求得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 A.3 B.9 C.17 D.51 9.右图给出的是计算 20 1 614121++++的值的一个流程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第一节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1.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根据平常观察到的落体现象得出了结论:______的物体比______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一结论在其后两千年的时间里,被人们奉为经典. 2.逻辑的力量 (1)伽利略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亚里士多德的论断进行推断,得出了____________的结论,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2)伽利略对落体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重物与轻物下落得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常见到重的物体下落得比较快,是由于____________的原因,如果将轻重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环境中,会发现它们下落的快慢______. 4.自由落体 (1)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________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具备两个特点:①初速度为____;②除受________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 (3)判断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物体仅在空气中从静止开始下落,如果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和重力相比______,以至于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可以______,物体的运动即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方法 1.伽利略巧妙的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观点.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 A.数学推演B.实验验证 C.猜想与假说D.逻辑推理 知识点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一个铁钉和一个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棉花团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 C.铁钉不受空气阻力 D.铁钉比棉花团面积小

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检测试题人教版.docx

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检测试题(人教版)(时间: 120 分钟;分值: 1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dòu)琵琶(pà)笑靥(yè)扪参历井( měn) .... .... B.吞噬(shì)膏腴( yú)歆享( xīn)鞭笞天下( chī) C.瘦削(xi āo)炮烙( pào)形骸(hái)百无聊赖(l ài)....D.忖度 (c ǔn) 逡巡 (q ūn) 搭讪 (sh àn)间或一轮( 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孽獐莫衷一是杜鹃啼血沸反盈天 B.斑斓弃甲曳兵涛涛不绝敛声屏气 C.饿莩缠绵悱恻不经之谈揭竿而起 D.聒噪细肢末节自鸣得意相敬如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疑问 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北方 .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命:命令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爱其子,择帅而教之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王好战,请以战喻不拘于时,学于余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 .... 术高峰。 B.作者对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 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 C.《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巧夺天工,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 .... 人物上。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作者就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艺术形象。 D.王熙凤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 ....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 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 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分不开。 B.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 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C.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 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不是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D.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意 义。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 着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 题。

外研社必修三模块测试卷(Module 3)

模块测试(Module 3)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id Bob do last night?() A.He stayed up all night. B.He wrote an article. C.He finished some reading. 2.Why do they like to stay at home?() A.They want to watch TV. B.They want to do some reading. C.It’s not a nice day. 3.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the exam?() A.It’s easier than the last one. B.It’s more difficult than the last one. C.It’s the same as the last one. 4.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How to make some soup. B.How long it takes to make some soup. C.How long it takes to warm some soup. 5.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a restaurant. B.In a bar. C.On a plan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_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 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 ,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高一物理必修一前两章检验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前两章测试题及答案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例如一个人用很大的力挥动网球拍,却没击中球,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B.力的产生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物体冲上光滑斜面,在沿斜面上升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这个力没有施力物体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如果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说明这个力就不存在D.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可见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2.关于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时物体才受重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C.弹簧测力计和杆秤都能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D.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 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 C.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4.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当用不同弹簧秤测量时其所受重力大小是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秤测量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 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D.形状规则的物体(例如正方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处 5.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C.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D.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直接接触 6.下图中表示的是小车所受外力F的图示,所选标度都相同,则对于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7.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的肩部,观众认为,甲运动员(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 B.尽管乙避开了甲的拳头,但乙仍受到甲的作用力 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0高考生物必修三模块检测卷(三)

模块检测卷(三)(教师独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华中师大附中摸底)某人去外地出差,因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而表现出明显的高血压症状,经调查发现其在当地喜食偏咸的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上的兴奋传导有关,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Na+外流 B.过多Na+和Cl-进入血液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 C.过多Na+和Cl-进入人体,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上述现象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析神经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神经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A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Cl-和Na+,B正确;过多Na+和Cl-进入人体后,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以减少尿量,C正确;高血压症状的出现,说明过多Na+和Cl-进入人体,超过人体自我调节能力,即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答案 A 2.(2019·福建三明一中月考)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B.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C.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 D.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原等物质 解析图中A是淋巴,B是细胞内液,C是组织液,D是血浆,其中A、C、D

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A正确;解旋酶用于DNA复制时DNA双螺旋的解开,可存在于细胞内液,B正确;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和激素可存在于组织液中,C正确;血浆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等,糖原存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中,D错误。 答案 D 3.(2019·山东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联考)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如图所示为某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B.该图可代表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C.若切断A处,刺激F处,D仍能完成反射活动 D.在该反射活动中,B和C所产生的神经递质相同 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它们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A正确;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只有2个神经元,而图中有3个神经元(可表示缩手反射),即A所在的神经元,B、C之间的神经元及F所在的神经元,B错误;若切断A处,刺激F处,传出神经可以将兴奋传至效应器,使之作出反应,但由于参与反应的结构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能称为反射,C错误;在该反射活动中,B、C处所产生的神经递质不一定相同,D错误。 答案 A 4.(2018·河北衡水武邑中学三调)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 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试卷(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 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C ) 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7.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 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 A ) A .5 m/s B .5.5 m/s C .4 m/s D .3.5 m/s 3.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 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C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4. 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C ) A .3 s 内的位移是9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 一个物体以v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 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下列哪个选项错误( B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 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 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A ) 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8.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以后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 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B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 三车同时到达 9.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到其正下方的盘子里, 调整水龙头的松紧,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响声时后一滴水恰离开水龙头,测出n 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设人耳能区别 t O O v t A O v t B O v t C O v t D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含答案)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命题:王群峰 平时辛苦地学习,今天快乐地做题。轻松地调用你的知识储备,给每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 B.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鸡豚狗彘(zhì) D.庠序(xiáng)洿池(kuà)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 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俨然迷惘炮烙飞湍瀑流争喧豗 B.放诞骐骥巉岩巫山巫峡气萧森 C.驯熟伶俐踌躇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杜撰寒喧空闻虎旅传霄柝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华夏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注重群体整合的文化,这与注重个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B.文理科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C.《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 D.要是比不过他,你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然最后下不来台的还是你。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5、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 ①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②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A.林黛玉贾惜春妙玉巧儿B.王熙凤妙玉贾惜春史湘云 C.秦可卿妙玉贾迎春李纨D.薛宝钗贾迎春妙玉史湘云 6、下面题为《途中》的律诗,语序已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双燕引雏花下教② 风卷云开陡顿晴③ 烟江远认帆樯影④ 雨中奔走十来程 ⑤ 一鸠唤妇树梢鸣⑥ 翠条浓处两三莺⑦ 山舍微闻机杼声⑧ 最爱水边数株柳 A. ④②①⑤③⑦⑧⑥ B. ②④⑧⑤①⑥③⑦ C. ②④③⑦①⑤⑧⑥ D. ④②③⑦①⑤⑧⑥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内帏宫绦忖度蹂躏百无聊赖 B.戏谑罥烟脊鳍监生少不更事 C.理学草巢鬼秘蹙缩沸反盈天 D.鄙薄性情牲醴蹒跚皮开肉绽 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 ..尚小。(形容:形体容貌) ②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态度:有才学而不拘礼节的神态) ③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风骚:姿容俏丽) ④可怜 ..辜负好韶光。(可怜:可爱) ⑤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 ....的。(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⑥她讪讪 ..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⑦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 ..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窈陷:深陷。窈,幽深) 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⑦D.②③⑤⑥⑦4.选词填空 (1)“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a.简洁b.直捷c.直接d.简捷)的说。 (2)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a.偶尔b.偶然c.间或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3)“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a.精神b.神采c.光采d.精采)

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4)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a.悲凉b.悲苦c.悲郁d.悲哀)的神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B.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这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全书以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B.《林黛玉进贾府》随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C.《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在这篇以妇女命运为题材的作品中,鲁迅怀着深厚的人道主义同情,从处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出发,通过他们在封建传统思想与传统道德摧残下痛苦的人生命运,深刻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D.厄纳斯特·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略)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掌握并应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能识别不同形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1.匀变速直线运动: 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的增加,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物体随着时间均匀的减小,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v=v.+at v.是初速度;a是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练习: 例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运动,问10s 后汽车的速度能达到多少? 例2: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3m/s, 求汽车第3s末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例3: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3m/s,求第6s末的瞬时速度,同时求汽车末速度为零时所经历的时间。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位移公式:X=V.T+at2/2 例1:一质点做匀变速运动,初速度为4m/s,加速度为2m/s2,第一秒发生的位移是多少?第二秒内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例2:一辆汽车以1m/s2的速度加速行驶了12s,行程180m, 汽车开始加速前的速度是多少?

四、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4)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5)理解在不同的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所不同,理解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6)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7)重力加速度的放心竖直向下。 (8)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公式 v t =gt.H=gt2/2,v t 2=2gh (9)物体下落演示,并得出结论:物体初速度为零,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 (10)一轻一重两个物体下落演示,并得出结论:空气阻力起了作用,实际生活中,重力和空气阻力会起作用,风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例1: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经过一高度为2m的窗户用时间0.4s,g取10. 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位置距窗户上檐的高度是多少? 例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请问谁先落地?

高中物理必修一前两章测试题(含答案)1

测试题 一、选择(4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 、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 、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 、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 、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 、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 、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3、子弹以900m/s 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使,时快时慢,20min 行使了18km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 ,则( ) A 、900m/s 是平均速度 B 、900m/s 是瞬时速度 C 、54km/h 是平均速度 D 、54km/s 瞬时速度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 2,那么(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 、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加2m/s C 、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m/s D 、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2m/s 5、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 A 、0~t a 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 ~t b 段的火箭加速度 B 、0~t a 段火箭是上升过程,在t a ~t b 段火箭是下落过程 C 、0~t a 段火箭在加速 D 、t b ~t c 段火箭在减速 6、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 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小分队行军路程s 甲>s 乙 B .小分队平均速度v 甲>v 乙 C .y -x 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 -t 图象 D .y -x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 -t 图象 7、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大小为1m/s 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 ls 内的平均速度为 ( ) A .5.5 m/s B .5 m/s C .l m/s D .0.5 m/s 8、一辆车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 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 和t —3t 两段时间 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Unit 1单元学考测评 (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Parents who help their children with homework may actually be bringing down their school grades.Other forms of parental_involvement,including volunteering at school and observing a child's class,also fail to help,according to the most recent study on the topic. The findings challenge a key principle of modern parenting(养育子女) where schools expect them to act as partners i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Previous generations concentrated on getting children to school on time,fed,dressed and ready to learn. Keith Robinson,the author of the study,said,“I really don't know if the public is ready for this but there are some ways parents can be involved in their kids' education that leads to declines in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One of the things that was consistently negative was parents' help with homework.” Robinson suggested that may be because parents themselves struggle to understand the tasks.“They may either not remember the material their kids are studying now,or in some cases never learnt it themselves,but they're still offering advice.” Robinson assessed parental involvement performance and found one of the most damaging things a parent could do was to punish their children for poor marks. In general,about 20%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was positive,about 45% negative and the rest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Common sense suggests it is a good thing for parents to get involved because “children with good academic success do have involved parents”,admitted Robinson. But he argued that this did not prove parental involvement was the root cause of that success.“A big surprise was that Asian-American parents whose kids are doing so well in school hardly involved. They took a more reasonable approach,conveying to their children how success at school could improve their lives.” 语篇导读 本文为议论文,题材为学校教育类。主要对父母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21.The underlined expressi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Paragraph 1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A.parents' expectation on children's health B.parents'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s education C.parents' control over children's life D.parents' plan for children's future 解析:B词义猜测题。根据第一段中的关键信息“父母帮助孩子做作业”和“Other forms”可推测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