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漳港街道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计划书--老年人

漳港街道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计划书--老年人

漳港街道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计划书--老年人
漳港街道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计划书--老年人

项目书框架

一、概况

二、项目背景

(一)漳港街道及九个村居简介

漳港街道是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下辖街道,其前身为漳港镇,1958年置乡,1992年设镇,2006年6月由镇改街道。位于长乐东部,东面临海,西、南、北三面分别与鹤上、文武砂、湖南、金峰四镇接壤,下辖16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沿海村10个,辖区总面积42.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万人。漳港街道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所在地,机场高速公路、峡漳线、两港线、胪峰大道、漳湖线、漳古线贯穿全境,所辖各村(居)均已实现道路水泥化,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漳港社区位于漳港街道东部沿海,为漳港街道所在地,东连漳光社区,西与路顶村交界,南邻门楼村,北与龙峰村交界,2006年撤村改居。居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0亩,养殖面积50亩。全居总人口4893人,1492户,其中外出经商办企业980人,旅居国外华侨636人,辖20个居民小组。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63人,其中流动党员12人。全居有渔船65艘,渔民195人。2013年度,村财收入245万元,人均收入9000元。

漳光社区位于长乐市东部沿海,原为漳港乡政府所在地,省一级公路峡漳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东临仙岐村,西与漳港居接壤,南部面海,北与路顶村交界,距长乐市区15千米。漳光于2006年撤村

改居,居域面积约3平方千米,现全村总人口3236人,1196户,辖程朱、李朱、王朱、施朱、周朱、陈朱、林朱、肖朱8个自然村,17个居民小组。2005年被福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福州市卫生村”;2006年被长乐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平安村”。

关湖边社区位于漳港街道中部,毗邻漳古线、漳湖线,机场货运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东北与龙峰村接壤,距福州空港工业集中区2公里,西与演屿村交界,距长乐市区14公里,南邻漳港社区,距街道所在地仅数百米。关湖边社区原为漳港仙岐村沿海地带的一个自然村庄,1993年因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建设需要,全村集团搬迁至镇区附件的新建村庄,于2006年撤村改居,居域面积1平方公里,新村占地173亩,现居人口达到1350人,368户,18个居民小组。总劳动力约为897人,外出就业约为735人,待转移劳动力约162人。

渡桥村位于漳港街道西北部,座落于龙桥山、沟东鸿山‘卧牛山之间。省一级公路峡漳线、胪峰大道’漳古线贯穿全境,为长乐南北乡之连接点,漳港、金峰、鹤上三镇交界,北与金峰镇交界。渡桥村落面积2.8平方公里,现全村总人口2417人,719户,辖渡桥、沟东。王宅。林郑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

王朱村位于漳港街道西部,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和省一级公路峡漳线贯穿全境,距镇区2公里,距赌咒长乐国际机场6公里,距长乐市区13公里,交通便利。东与演屿村接壤,西与鹤上镇白眉村交界,南邻小屿浚港与新宅村交界,北连佛厝头山与山边村交界。王朱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策划书 项目名称:第二人生 申请团队:蜗牛小组 组员姓名:谭姝 班级:社工121

2014年 12 月 30 日

要求清晰界定本项目可以服务到的人群,并提供其数量、基本特征、具体需求或问题状况等信息。请着重分析受益群体需求。 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征。 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附件: 1.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2.养老服务领域已发布、制定中及待制定标准目录

附件1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通用基础标准标 准 化 导 则服务提供标准 术语与缩略语符 号 与 标 志 分 类 评 估 数 据 质 量 管 理 其 它 支撑保障标准 医 疗 护 理 精 神 慰 藉 健 康 管 理 安 宁 服 务 社 会 工 作 休 闲 娱 乐 文 化 教 育 权 益 保 障 其 它 生 活 照 料 人 力 资 源 服 务 商 管 理 服 务 管 理 服务提供者管理信息化建筑、设施设备与用品环境、安全与卫生 师 资 培 训 与 考 评 服 务 人 员 培 训 管 理 人 员 岗 位 设 置 标 准 家 庭 照 护 人 员 培 训 管 理 其 它 人 才 分 类 标 准 信 息 资 源 服 务 信 息 化 平 台 建 设 与 运 维 其 它 设 施 设 备 建 筑 场 所 老 年 用 品 其 它 服 务 安 全 环 境 保 护 食 品 安 全 消 防 安 全 劳 动 保 护 应 急 管 理 职 业 健 康 其 它 服 务 风 险 管 理 合 同 管 理 服 务 绩 效 考 核 卫 生 防 疫 信 息 安 全 其 它 2

附件2 养老服务领域已发布、制定中及待制定标准目录 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的指导下,根据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和需求,将已发布、制定中和待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集合成养老服务体系目录。 分布领域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号(计划号) 标准 级别 标准 性质 标准 类别 标准 状态 通用基础标准1老年人能力评估MZ/T 001-2013行标推荐管理已发布2养老机构分类与编码20120699-T-314国标推荐管理制定中3养老服务图形符号标识MZ2016-T-041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4养老机构照护等级划分MZ2016-T-042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5养老机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MZ2017-T-012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6养老服务基本术语MZ2017-T-013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7养老机构服务风险评估通则MZ2017-T-016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 3

老年社工小组计划书word参考模板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夕阳红”社区康复小组 “夕阳红”象征着老年人像夕阳一样,虽然逐渐隐去,但仍然散发着自己的光辉,在社会生活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体现着自己的价值,也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希望,希望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活动,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以积极的心态思考生命的意义、体验晚年的全新生活。 问题界定及需要评估 我们通过在社区中观察以及与社区老人接触发现,目前居住在城市社区中的老人虽然大多有了自己的退休金,或通过政府救助和儿女的支持,基本都解决了温饱问题,许多老人的物质生活很宽裕,但他们同时又受到其他许多问题的困扰。首先一个比较突出的是生理健康问题。人到老年,或多或少有些病痛,许多老人更受到慢性疾病的长期困扰,加上平时缺少锻炼或无力照顾自己,如何加强自我保健、多获取一些有关保健方面的信息成为许多老人急需了解的问题。其次是心理健康或情绪健康方面的问题,儿女由于生活或工作方面的压力,大多很难做到天天到老人面前探望、嘘寒问暖或听老人说话,加上很多老人丧偶独居,或是交往多年的老友一个个故去,他们由此缺乏与人分享交流的机会以及亲友的心理支持,许多老人“留守”在家里面对“空巢”,倍感生活空虚、情绪低落和孤独寂寞。再次是精神健康问题,这主要是指许多老人对晚年生活不习惯或不适应,觉得失去生活目标和希望或感到自卑,开始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这些问题和需要都要求我们小组工作能有所作为,能为这些老人提供帮助。 理论基础 香港大学陈丽云教授在多年社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理论。此理论强调帮助服务对象建立正面的人生观、生命观,重建对生活的信念和信心,配合身体和心理的调节,以达至全人健康。 介入方法与策略 小组是一个很好的分享和支持的场所,同时比个案工作更经济,其方法和成果也可在社区中较快地得到推广。针对社区老人的需要,我们主要对社区老人康复小组采用如下介入方法: 在身体健康方面,采用松弛练习、自我按摩、打太极拳以及练气功等方式进行身体锻炼,活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开展保健知识讲座,讲授一些饮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心理健康方面,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探索,通过小组互动获得心理支持,互相分享人生经验,帮助他们加强和改善社会交往,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在灵性生活方面,引导他们树立新的生活目标或培养新的兴趣,学会欣赏自己,并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让生活充满希望。 目标及目的 目标:促进社区老人的身体、心理和灵性三方面的全面健康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常用理论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人的这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改变情形,即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人的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情形,因为老人所面对的情形是无法改变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老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观察老人是否有抵触情绪。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包括:第一,老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最后,拓展

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社会工作者要把握这些,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精神上关怀老人。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1.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 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2.在老年伴侣工作方面 通过婚姻生活回顾,追寻往事,解决旧时冲突。中华考试论坛 3.家庭体系的工作 包括:(1)帮助家庭“解除羁绊”,把家庭动员起来。(2)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技能。(3)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秩序。(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4.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 包括:开办照顾人支持小组;维系住照顾人,给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具体的建议,让照顾事宜效率更高,更有收获。

养老服务项目策划书

养老服务项目策划书 篇一: 营销策划(课程设计)报告 项目: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完成日期: 一、养老服务项目概念及说明 居家养老是老人通过一个电话或络的一个指令就可以 在家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虚拟养老院。老人不必住在养老院中被动接受服务,在家就可以挑选、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分为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等六大类涵盖日常生活照料的服务项目。服务完毕,按约定向老人收取用。响应政府号召,弘扬孝文化,壮大养老事业,促进社会和谐,普及养老新概念;促进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探索、总结社区助老、养老经验和新模式;为政府分忧,替儿女行孝;使老人拥有一个美好、快乐、幸福的晚年与生活环境。 二、市场调查和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 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XX年的亿,占总人口的比例由%上升为%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

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 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 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三、市场细分与定位和发展战略 (一)、养老服务市场细分与定位 1、围绕老年人健康护理方面的服务市场 (1)老年公寓:目标群体是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和孤 寡老人,为身边无子女、或子女工作特别忙的老年人,提 供日常照料服务。 (2)医疗保健服务:目标群体是所有老年人,内容包 括定期体检、家庭病床、紧急救护和康复医疗等。 2、老年人日常生活困难方面的家政服务市场 (1)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目标群体是所有困难的老年人, 包括家庭饭桌,做家务,代购物品,帮助出行,协助联 系老年人的亲属等 (2)有偿家务劳动服务:由老年人或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为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和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和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和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又会导致这类老人在生理方面的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漳港街道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计划书--老年人

项目书框架 一、概况 二、项目背景 (一)漳港街道及九个村居简介 漳港街道是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下辖街道,其前身为漳港镇,1958年置乡,1992年设镇,2006年6月由镇改街道。位于长乐东部,东面临海,西、南、北三面分别与鹤上、文武砂、湖南、金峰四镇接壤,下辖16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沿海村10个,辖区总面积42.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万人。漳港街道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所在地,机场高速公路、峡漳线、两港线、胪峰大道、漳湖线、漳古线贯穿全境,所辖各村(居)均已实现道路水泥化,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漳港社区位于漳港街道东部沿海,为漳港街道所在地,东连漳光社区,西与路顶村交界,南邻门楼村,北与龙峰村交界,2006年撤村改居。居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0亩,养殖面积50亩。全居总人口4893人,1492户,其中外出经商办企业980人,旅居国外华侨636人,辖20个居民小组。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63人,其中流动党员12人。全居有渔船65艘,渔民195人。2013年度,村财收入245万元,人均收入9000元。 漳光社区位于长乐市东部沿海,原为漳港乡政府所在地,省一级公路峡漳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东临仙岐村,西与漳港居接壤,南部面海,北与路顶村交界,距长乐市区15千米。漳光于2006年撤村

改居,居域面积约3平方千米,现全村总人口3236人,1196户,辖程朱、李朱、王朱、施朱、周朱、陈朱、林朱、肖朱8个自然村,17个居民小组。2005年被福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福州市卫生村”;2006年被长乐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平安村”。 关湖边社区位于漳港街道中部,毗邻漳古线、漳湖线,机场货运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东北与龙峰村接壤,距福州空港工业集中区2公里,西与演屿村交界,距长乐市区14公里,南邻漳港社区,距街道所在地仅数百米。关湖边社区原为漳港仙岐村沿海地带的一个自然村庄,1993年因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建设需要,全村集团搬迁至镇区附件的新建村庄,于2006年撤村改居,居域面积1平方公里,新村占地173亩,现居人口达到1350人,368户,18个居民小组。总劳动力约为897人,外出就业约为735人,待转移劳动力约162人。 渡桥村位于漳港街道西北部,座落于龙桥山、沟东鸿山‘卧牛山之间。省一级公路峡漳线、胪峰大道’漳古线贯穿全境,为长乐南北乡之连接点,漳港、金峰、鹤上三镇交界,北与金峰镇交界。渡桥村落面积2.8平方公里,现全村总人口2417人,719户,辖渡桥、沟东。王宅。林郑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 王朱村位于漳港街道西部,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和省一级公路峡漳线贯穿全境,距镇区2公里,距赌咒长乐国际机场6公里,距长乐市区13公里,交通便利。东与演屿村接壤,西与鹤上镇白眉村交界,南邻小屿浚港与新宅村交界,北连佛厝头山与山边村交界。王朱

老年社会工作-自我独立性小组活动计划书

老年社会工作实验课程 自我独立性主题 小 组 工 作 计 划 书 小组成员:20154421 段广煜 20154428 崔梦娜 20154422 解晓峰 20154429 范耀 20154424 马慧圆 20154447 王静 20154426 程悦 20132426 刘钊 20154427 次巴拉姆 20132428 谢亚强一、小组成立的原因

随着老年人寿命延长,人口数量增长,他们希望在自己的晚年尽可能独立地生活,不依赖子女生活,减少与子女的冲突,但是,大部分老年人不知如何获得社会资源,而且对于老年人来说,独立的生活方式存在风险,因而我们成立老年社工小组,主要运用教育的方法来教授老人如何加强自我照顾的技巧,提供干预,来帮助老年人保持机体能力,生活独立性和更好的健康状况。其次,老年人自立对家庭和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节省社会财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对于老年人自身来说,自立程度的提高,不仅意味着不需要别人来照料, 还意味着能够为家庭和社会做许多事情, 参与社会生活,这就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尊严和在家庭及社会中的地位。 二、小组理念 首先小组活动遵循尊重,真诚,宽容和接纳的理念,逐一开展活动。小组有社交性,教育性,支援性和治疗性等功能,针对老年人的自我独立性能力欠缺,同时老年人希望尽可能独立地生活的问题,在小组活动中我们主要利用的是小组活动中的教育性功能,注重教授老人如何实现生活独立,加强自我照顾,促进身体健康,并且会普及一些获得社区资源和帮助的途径。通过开展老年社工小组活动,小组可以提供机会给老年人去经历生命的挑战,分享生活的经验,从而互相鼓励和支持,提升老年人自我的价值感,给予老年人自主独立的感觉,增加自信心。教育则可以注重保健和营养知识的分享,老人可以互相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小组活动中,为老年人提供社交生活内容,鼓励老年人积极地生活,建立友谊和学习新事物。这样促进老年人之间发展人际关系,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互相支持。 三、理论架构 (1)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譬如,如果老年人每天听到的广播、看到的电视、外出购物所目睹到的一切,都把老人描绘成昏庸、老朽、无用,那么这些信息的积累,自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观念产生否定性的认识,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对家人和社会都是负担,从而使他们与社会产生隔离感。依据符号互动理论,我们应该多支持,多鼓励老人自立,让老人有一个肯定自我的观念,这也需要社会多方的努力和支持,特别是社会与老年人的互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照和积极影响。 社会重建理论则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面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

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质量管理和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南京市各类全日制养老机构(以下简称“机构”)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353 养老机构基本规范 MZ/T 032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 MZ/T 059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MZ/T 064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MZ/T 094 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 MZ/T 095 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 3术语和定义 GB/T 29353、MZ/T 059及MZ/T 06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服务人员要求 4.1.1人员配置 4.1.1.1拥有养老床位 100 张及以上的机构,应设置社会工作部/科等部门,并配备部门负责人 1 名。4.1.1.2每 100 名入住机构老年人(以下简称“老年人”)应至少配备老年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老 年社工”)1 名,不具备条件的机构,应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由专业社工机构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4.1.2专业资质 应至少具备以下资质之一: a)获得国家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b)具备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 4.1.3价值伦理 4.1.3.1认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坚持接纳和尊重、个别化和不批判、保密和自决、平等待人和注重 参与、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4.1.3.2自觉遵守社会工作伦理,明确社会工作服务意识,树立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老年人,保护老年人隐私。 4.1.4相关知识 4.1.4.1掌握与老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1.4.2掌握与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专业方法。 4.1.4.3了解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学及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1.5继续教育 应按照相关文件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服务能力。 4.2服务场所要求 4.2.1社会工作部/科 4.2.1.1应有固定且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设备。 4.2.1.2应设置醒目的标识和宣传栏。 4.2.1.3应明示工作人员照片和职责。 4.2.1.4应有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 4.2.2个案工作室 4.2.2.1机构内应设有个案工作室。 4.2.2.2个案工作室面积宜在 10m2-20m2 并配备舒适的座椅、沙发和茶几,环境相对私密,避免被干扰和打断; 4.2.2.3室内布置应温馨,色彩以暖色调为主,保持干净整洁,光线明亮。 4.2.3小组活动室 4.2.3.1机构内应设有小组活动室,亦可整合其他活动室的使用功能。 4.2.3.2小组活动室面积宜在 30m2-40m2,并配备座椅、桌子、储物柜、黑板及多媒体设备。 4.2.3.3活动室地面应防滑、防水,墙壁边角应做钝化处理。 4.2.3.4选择稳固不易倾倒的座椅及不易碰碎的物品,确保活动空间足够老年人通过,避免绊倒或碰撞。 5服务内容 5.1入院服务 5.1.1资料收集 通过查阅文献档案、观察、会谈、咨询等方式收集老年人的相关资料。 5.1.2需求评估 5.1.2.1与老年人建立专业互信关系。

老年人小组工作计划书

你 来 我 往, 共 享 快 乐 之老年人社交小组工作计划书策划人:杨文娟

一、小组基本信息 1、小组名称:你来我往,共享快乐! 2、理念及理论构架 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现代建筑的设计格局,城市社区居民的活动范围大都只限在自己的家里,与邻里也不怎么往来,传统的邻里互帮互助的精神几乎已经消失,老人更是如此,他们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每天在家休息几乎不怎么与外界来往,也因此使得他们社会交往的机会减少,生活变得更加单调枯燥,更易产生孤单寂寞无助感。同时还有一些住在老人院福利院的老人,他们更加不幸,子女要么在外地工作很久才来看一次,要么就是没有子女,孤苦伶仃的。 理念 由于种种的原因,现在有很多老人都不愿意和别人接触交往,也不参与社会活动。而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可以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在小组中,尊重、接纳、宽容的氛围和组员之间的分享、分担、支持等,能使长者感受共同的经验和团体的温暖,获得归属感,使长者更愿意与其他人交往,提升长者的人际交往能力,让长者认识更多的同辈群体,并与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互帮互助,互相支持。 理论架构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时

期,认为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如果外在环境有利于个体顺利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人格就会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外在环境妨碍了个体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个体就会出现发展“危机”,形成不良人格,并妨碍后来各时期人格的健康发展。老年期(60岁以后)的发展任务是力求对一生的回顾有满意之感。这取决于终身的努力奋斗。反之,会悲观绝望,认为人生走错了路。因此老年期虽然处于最后一个时期,但仍然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时期。这一时期老年人的心态很不稳定,大多数都有消极的思想,面对生活也失去信心。而增加社会交往则可以使他们获得支持,通过参加小组,利用小组的影响,可以使组员获得同辈群体的支持,从而改变消极的心态。 2、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老人也不例外,他们同样也需要这些。我们开展小组就是希望老年人能够通过小组的形式使他们获得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的满足,并通过组员间的信任支援和相互学习,使他们获得发掘潜能的契机,提升社交能力。 3、活跃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到年老时仍然期望积极参

老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老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篇一:老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老年项目计划书 ——日间照顾 面向独居老人的服务 一、项目背景 我国目前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养老的人口在激增。我国目前老年人照顾的现实是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社会养老机构严重不足。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既不愿意到社区养老机构,也不愿拖累子女的半失能老人就必须独自照顾自己,生活的极其不方便让他们只能待在家里,与社区服务隔绝。为了更好地为这些老人服务,作为人们日常居住于生活的“社区”,不可避免的成为辅助社会、支援家庭的中间环节,“邻里帮扶和社区日间照顾”也日渐成为可发展的新型养老模式。而我

们这个组织旨在帮助这些半失能老人提供一些基本的日间照顾服务,通过邻里协助网络和志愿者联系网络为他们建立一个社会支援网络。 二、理念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失能老人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老人,他们需要我们的照料,以确保其基本的安全的需要,日间照顾主要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满足老人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2、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大多数人到老年时都能保持原来的状态,但埃里克森认为,人还有一种危机要克服。过去的岁月和经历,走向死亡的必然性,使老年人要么达到一种自我整合,要么产生失望感。以满足的心情回忆往事的

人,将以一种完善感走完最后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写到:“人对唯一的一次生命,是将它作为不得不是这 个样子而接受的,是将它作为必然的、不允许有其他替代物而接受的,是以人的生活是人自己的责任这样一个事实而接受的。”不能形成这种良好整合的人会落入失望的境地。他们认识到现在时间是太少了,年轻人拥有的选择和机会,他们都没有了,一生已经过去,他们希望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重新生活一遍,这样的人常常通过对他人的厌恶和轻蔑来表达他们的失望。通过日间照料让老人们可享受“白天入托接受照顾,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3、社区照顾是通过运用社区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资源,尽量做到使需要照顾的老人能够继续留在社区或他们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下维持独立的生活,而同时又能获得必要的照顾,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

精神疾病患者小组社工活动计划书之欧阳光明创编

“笑口常开,康复自然来”小组活动 计划书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总体计划 1、活动主题:笑口常开,康复自然来。 2、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社交康乐活动,培养并锻炼组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2)通过组员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培养大家迅速决策和融入小组的意识和能力,在小组中找到归属感。 (3)鼓励组员将在小组活动中学到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方法运用到治疗与康复中。 3、招募对象:我院各病房住院患者及荣军疗养区休养员。 4、招募方式:主管医生推荐、社工人员通过会谈、量表筛选。 5、小组特征: (1)小组性质:开放式 (2)持续时间:六周 (3)小组人数:10-12人 (4)活动时间:每周二上午9:30-10:30 (5)活动地点:康宁医院康复科一层 6、评估方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测量法。

二、理论基础 2.1团体动力学 团体动力学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石。它认为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有着互相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每个组员的状况与其他组员的状况密切相关;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团体决策的动力作用,增加团体行为的促进和减少团体行为的对抗力都可以促使团体的价值和行为发生改变。由此可见,团体具有吸引各个组员的内聚力,他将个体的动机需求与目标结构连结在一起,使得团体行为影响个体行为,这就为调动同伴群体资源,开展小组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2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普遍认为,个体内在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过程影响并制约个体的行为。个体的认知活动、认知过程是能够加以了解、调整和控制的,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根据此理论,小组社会工作者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与分享可以尝试改变成员消极或错误的认知,进而促使其在态度与行为方面做出改变。 2.3社会学习理论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是角色扮演用于塑造个体行为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同时受环境和个人的认知与需要的影响,它强调人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人不是消极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积极地对这种刺激做出选择、组织和转换,并且调节自己的行为。小组社工活动的实施需要每个组员的积极参与,组员不仅可以通过小组组长讲授中的榜样示范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直接参

老年社会工作针对案例的服务方案

老年社会工作针对案例 的服务方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案例关某今年60岁,刚刚退休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平时很少回来,就老两口在家。关某擅长写、画,退休前是某乡文化站站长,乡里上上下下文化事宜全由关某来承担,甚至乡里出一个板报也要找他来匦。每天上班让关某感到很充实,而且文化方面的工作正是他非常喜欢的,虽然琐事特别多,天天不着家,但是每天都感到特别地快乐。他妻子是一个热心肠,在家自己干点农活,平时做豆腐卖给村里,规模不大,但是满村的人都喜欢吃她做的豆腐,她也小有名气。平时她从不埋怨关某不帮她干活,非常支持老伴的工作。关某退休后,就一直在家闲着,一下子没有事情可做了,他感到非常失落。关某最近都闷在家里,哪也不想去。老伴让他帮她干活,他也不想做,这使老伴心里特别着急。 一、理论分析: 1.活跃理论 活跃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到年老时仍然期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中年生活型态,维持原有角色功能,以证明自己仍未衰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尊重、归属的需要,如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人生的满足感、被认同感,感知自己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对他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转换不当,就会出现角色模糊、角色失调。老年人退休的角色转换,包括由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容易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 二、方法:个案工作 三、服务方案设计: 1.问题分析 本案例中,关某当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1)关某退休在家,克服不了内心的障碍,一时难以接受退休的生活; (2)关某的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退休后没有人可以倾诉,内心空虚、孤独。 2.方案目标

健康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健康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健康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表、标准统计 表。 本标准适用于健康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016-2018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201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24421.2-2009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标准体系 3术语和定义 GB/T 13016-2018和GB/T 24421.2-200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13016-2018和GB/T 24421.2-2009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标准体系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GB/T 13016,定义 2.4] 3.2 标准体系表 一种标准体系模型,通常包括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还可以包含标准统计表和编制说明。 [GB/T 13016,定义2.6] 3.3 服务通用基础标准 服务业组织内被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规范性文件。 [GB/T 24421.2,定义 3.1] 3.4 服务提供标准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规范供方与顾客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活动过程的规范性文件。 [GB/T 24421.2,定义3.3] 3.5 服务保障标准 为支撑服务有效提供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GB/T 24421.2,定义 3.2] 4基本原则 4.1全面系统、协调统一 从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实际出发,科学梳理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相关标准,构建内容全面、结构完整、 层次清晰、协调一致的标准体系。 4.2开放兼容、动态优化 结合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变化和质量提升要求,适时对健康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进行补充完善,保持体 系的全面开放、结构的持续优化、标准的相互衔接。 4.3突出重点、适度超前 优先制定行业急需、作用重大、填补空白的标准,标准的研制要结合行业发展需要适度超前,不断 提高标准体系的引导性与适用性。 5标准体系 5.1标准体系结构图 健康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结构图采取层次结构,包括两层:第一层为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第二层为服务提供标准子体系、服务保障标准子体系。健康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健康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结构图 5.2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 5.2.1体系结构图 2

老人康乐小组工作活动计划书

小组名称:一米阳光 郑小蓉(组长)、冯雅琼(组长)、刘思阳、蓝丽娟、宋洁、王燕娜、张俏、费方超、金 理念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和权利, 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不管其籍贯、 性别、年龄或者家庭背景等如何,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尊重的。 年龄的增长是一个客观 的不容改变的现实,这是人成长的必经过程,人在年轻时候为社会奉献力量,促进人类的进步, 而当他们渐渐老去的时候,社会应该以一种反哺之心来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创造一个和谐、 愉悦 的环境。每个人都是有力量的,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即便是老年人, 或许在身体状况上 他们并不如青年时候强壮,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 我们相信老年人有能力去自己提升自己的生 活能力。 理论架构 社会活动理论认为,社会活动是生活的基础, 社会活动是老年人认识自我, 获得社会角色, 老年人依然有能力和愿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寻找 生活意义的主要途径。 老年期是中年期的延续, 在老年 期,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本质变化并不大, 此,老人应当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只有多方参与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活动,才可能 充分地保持老年人生理、 的积极进步。现实的情况是, 流生活而导致老年抑郁症; 脑的人比懒于用脑的人, 更多患老年痴呆症。因此, 化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 很难抽岀更多的时间陪伴老 人,所以,鼓励老人自我调适、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而不是独处一隅, 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目标及目的 目标: 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增加老人的养生知识,增进友谊及拓宽生活圈子 目的: 通过调动老人之间交流和分享的积极性, 支持系统中发挥作用。 通过带动老人们参与游戏和分享养生知识, 充分体现长寿而活得精彩的宗旨。 通过小组内老人回忆往事,以及老幼结对子等形式,帮助老人建立并加深老人的自我价值感。 服务对象: 市二福院休养员 小组计划书 导师: 郑蓉、张祥晶 组员: 林海、 李力、舒怡、张仲洁、王旭剑 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力, 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 许多老年人想有所作为而苦于没有机会; 一些老年人因退岀社会主 有些老人因枯坐家中无人交谈而提前脑退化。 现代医学证明,勤于用 脑力活动退化的速度要缓慢得多, 较少说话的老人比常有人陪伴的老人 让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防止老年人大脑退 随着核心家庭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 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子女 从而帮助他们初步建立关系, 为老人在福利院生活建立 使老人体验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发挥他们的潜能,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

.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策划书 项目名称:第二人生 申请团队:蜗牛小组 组员:谭姝 班级:社工121

2014年 12 月 30 日

要求清晰界定本项目可以服务到的人群,并提供其数量、基本特征、具体需求或问题状况等信息。请着重分析受益群体需求。 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征。 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

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老年社会工作的术语和定义、服务宗旨、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流程、服务管理、人员要求和服务保障等。 本标准适用于社会工作者面向有需要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353-2012 养老机构基本规范 MZ/T 059-2014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the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以老年人及其家庭为对象,旨在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社会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 3.2 老年社会工作者the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er 从事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且具有资质的社会工作人员。 3.3 适老化环境改造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for the elderly 针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特点,设计和改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住宅、公共设施和社区环境等活动。 3.4 老年临终关怀hospice care for the elderly 为满足临终老年人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及信念等方面的需要,开展的医疗、护理、心理支持、哀伤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

4 服务宗旨 4.1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应致力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4.2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应遵循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实现、尊严的原则,促进老年人角色转换和社会适应,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其晚年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5 服务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救助服务、照顾安排、适老化环境改造、家庭辅导、精神慰藉、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社区参与、老年教育、咨询服务、权益保障、政策倡导、老年临终关怀等。 5.1 救助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评估老年人,特别是空巢、高龄、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 ——协助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申请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