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酸的提取经验及原理总结

核酸的提取经验及原理总结

核酸的提取经验及原理总结
核酸的提取经验及原理总结

一、核酸

核苷酸单体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细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认为,生物进化即始于核酸,因为在所有生命物质中只有核酸能够自我复制。今天已知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贮藏所和传递者。一种生物的蓝图就编码在其核酸分子中。核酸是1869年米歇尔(F.Miescher)在脓液的白细胞中发现的。他当时称之为核素。阿尔特曼(R.Altmann)于1889年认识其酸性后,定名为核酸。

二、核酸的分类和功能

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这两类核酸有某些共同的结构特点,但生物功能不同。

DNA贮存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复制,使每个子细胞接受与母细胞结构和信息含量相同的DNA;RNA主要在蛋白质合成中起作用,负责将DNA的遗传信息转变成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核苷酸,核苷酸含有含氮碱基、戊糖和磷酸3种组分。碱基与戊糖构成核苷,核苷的磷酸酯为核苷酸。DNA和RNA中的戊糖不同,RNA中的戊糖是D-核糖;DNA不含核糖而含D-2-脱氧核糖(核糖中2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为氢所取代)。核酸就是根据其中戊糖种类来分类的,DNA和RNA的碱基也有所不同。

三、核酸的理化性质

RNA和核苷酸的纯品都呈白色粉末或结晶,DNA则为白色类似石棉样的纤维状物。除肌苷酸、鸟苷酸具有鲜味外,核酸和核苷酸大都呈酸味。DNA、RNA和核苷酸都是极性化合物,一般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它们的钠盐比游离核酸易溶于水,RNA钠盐在水中溶解度可达40g/L,DNA钠盐在水中为10g/L,呈黏性胶体溶液。在酸性溶液中,DNA、RNA易水解,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天然状态的DNA 是以脱氧核糖核蛋白(DNP)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要从细胞中提取DNA 时,先把DNP抽提出来,再把P除去,再除去细胞中的糖,RNA 及无机离子等,从中分离DNA 。

四、细胞裂解:

(一)裂解原理在核酸提取过程中,细胞裂解是非常重要的。经典的裂解液几乎都含有去污剂(如SDS、Triton X-100、NP-40、Tween 20 等) 和盐(如Tris、EDTA、NaCl 等)。

盐的作用,除了提供一个合适的裂解环境(如Tris),还包括抑制样品中的核酸酶在裂解过程中对核酸的破坏(如EDTA)、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如NaCl) 等。去污剂则是通过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膜结构及解开与核酸相连接的蛋白质,从而实现核酸游离在裂解体系中。裂解体系中还可能加入蛋白酶,利用蛋白酶将蛋白质消化成小的片段,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分开,同时,也便于后面的纯化操作以及获得更纯的核酸。也有直接使用高浓度的蛋白质变性剂(如GIT、GuHCl 等) 裂解的,该方法已经成为了RNA 抽提的主流,却不是基因组DNA 抽提的主流。

(二)细胞的裂解方法

细菌细胞破碎方法有以下几种:

1)机械方法:超声波处理法、研磨法、匀浆法。关于超声波处理法,要设定好超声时间和间隙时间,一般超声时间不超过5秒,间隙时间最好大于超声时间。

2)化学试剂法:用含SDS或CTAB的溶液处理细胞,在一定的p H 环境和变性条件下,细胞破裂,蛋白质变性沉淀,核酸被释放到水相,p H 环境则由加入的强碱(NaOH) 或缓冲液( TE、STE 等) 提供,表面活性剂或强离子剂可使细胞裂解、蛋白质和多糖沉淀,缓冲液中的一些金属离子螯合剂( EDTA等) 可螯合对核酸酶活性所必须的金属离子Mg2+ 、Ca2+ ,从而抑制核酸酶的活性,保护核酸不被降解。

3)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

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个人经验一般情况,37℃,3min,液

氮3min,反复三次即可以。

4)酶解法:加入溶菌酶或蜗牛酶、蛋白酶K等,都可使细胞壁破碎,核酸释放。蛋白酶还能降解与核酸结合的蛋白质,促进核酸的分离。其中溶菌酶能催化细菌细胞壁的蛋白多糖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残基间的β-(1 ,4) 键水解。蛋白酶K能催化水解多种多肽键,其在65 ℃及有EDTA、尿素(1~4mol/ L) 和去污剂(0. 5 %SDS 或 1 %Triton X-100) 存在时仍保留酶活性,这有利于提高对高分子量核酸的提取效率。在实际工作中,酶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经常联合使用。具体选择哪种或哪几种方法可根据细胞类型、待分离的核酸类型及后续实验目的来确定。

(三)裂解方法的评价

含蛋白酶的裂解方法,可以认为是抽提基因组DNA的首选。裂解包括膜蛋白的游离

和与基因组DNA相连接的蛋白质的游离。蛋白酶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变小,故而对蛋白质

的游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巨大的基因组DNA是很容易“缠”住大分子的东西的,蛋

白质被蛋白酶消化变小后,则不容易被基因组DNA “缠”住,有利于蛋白质在纯化操作中的去除,使最终获得的基因组DNA的纯度更高。另外一个思路是,如果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缠”在一起,在纯化的过程中有两种可能:如果基因组DNA的特性占优势,则纯化时以DNA的形式被保留下来,导致蛋白质的残留;如果蛋白质的特性占优势,则纯化时

以蛋白质的形式被去除,导致DNA的损失。当然去污剂裂解方法,仍然在细胞基因组DNA 抽提方面有优势,尤其是当得率和纯度要求不是最高,而经济性及操作简单很重要时。控制好裂解液/样品的比例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该方法结合高盐沉淀,可以实现最简单的操作,但纯度及得率的稳定性可能会比用PC 抽提的差一些。

高浓度蛋白质变性剂(如GIT、GuHCl 等) 的裂解方法,是抽提RNA的首选。总RNA 的抽提,最重要的是快速裂解细胞膜,至于与基因组DNA相连接的蛋白质的裂解以及基

因组与蛋白质“缠”住的问题,因为都不会对以后的纯化产生大的影响,可以不考虑。高浓度蛋白质变性剂能快速破坏细胞膜,进而迅速抑制住细胞内的RNA酶,从而确保了RNA 的完整性。除了极少量不适用该方法的样品–主要是植物,其它绝大部分样品的RNA的抽提,都可以以高浓度的蛋白质变性剂为基础的。当然有些样品,如肌肉,即使是RNA抽提,也强烈建议使用含蛋白酶的裂解液(或者在操作中的某个时候使用蛋白酶消化蛋白质) ,原因在于这些样品中的蛋白质,是非常难以去除的。(即,蛋白质含量过高的样品抽提RNA 也要用蛋白酶)该方法是获得最大得率和最高纯度的基础。

含CTAB 的裂解液,几乎成为富含多糖的样品,如细菌、植物的基因组DNA抽提的首选裂解方法。该方法成功与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CTAB 的质量,二是洗涤的彻底程度。

CTAB 的质量对裂解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似乎还说不清楚原因,因为即使是同一公司生产的纯度一样的CTAB,批号不同,效果就可能差别很大。洗涤去除CTAB 要比其它的盐难一些,同时,CTAB 的少量残留也会对酶活性有巨大影响,所以洗涤是否彻底也是该方法成功与否的关键。裂解时的温度,多使用65C;但如果发现降解严重或者得率太低,可以试一下37C – 45C 这个相对低温的区域。

SDS 碱裂解法是质粒抽提的首选裂解方法,具有快速、得率高、几乎无基因组DNA污染的特点。控制好裂解液/菌体的比例和操作的温和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蛋白质的沉淀效率在4C 会更好一些,所以,加入溶液III 后在4℃静置一段时间以及采用4℃离心去蛋白质,都可以提高质量。该方法不一定要使用PC 纯化,但结合PC 纯化,可以获得纯度很高的质粒。RNA的去除可以靠在溶液I 中加入RNase A(100ug/ml) 或者在最后的溶解液中加入RNase A (25 ug/ml) 来实现。总的感觉是,在溶液I 中使用RNase A,RNA的残留少一些。不过,经典沉淀几乎没有办法彻底去除RNA残留。另外,对大质粒(50 kb 以上),该方法可能会有问题。

PCR 模板的简易裂解方法,也是使用面很广的一类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无须纯化,样品被裂解后即可直接取裂解液用于PCR,非常快速。也正因为不纯化,所以,假阴性(即没有扩增出来的阳性) 比例也比较高。该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反复冻融法,简便快捷,不需任何化学试剂,冻融离心,PCR检测就可以了。如果使用裂解法,哪么最简单的裂解液就是水,复杂一点的就会含有一些不会抑制后续的PCR 反应,而且能提高裂解效率,甚至还可能部分消除样品内抑制PCR 反应杂质的东西,如Triton X-100、甲酰胺等。再复杂一点的就会含有诸如Chelex 100 之类的能吸附部分杂质的介质。操作也非常简单,多使用温度的变化来实现样品的裂解,如煮沸、或者高温-低温的多次循环等。该方法最适合从一大堆样品中找出阳性样品,但却不适合用于判断某一个样品是阳性还是阴性。降低样品使用量可以提高阳性率,因为样品量的降低,同时意味着PCR 的抑制物量的降低。

裂解液的用量原则是:确保能彻底裂解样品,同时使裂解体系中核酸的浓度适中。浓度过低,将导致沉淀效率低,影响得率;浓度过高,去除杂质的过程复杂且不彻底,导致纯度下降。另外,裂解液的用量是以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基准的,而不是以核酸含量为基准,这一点务必牢记。

五、核酸纯化

就个人所知,目前在科研领域广泛使用的核酸纯化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使用介质的和不使用介质的,使用介质的,一次就将核酸与其它所有杂质分开;不使用介质的,一定是首先将核酸和盐与大分子杂质分开,再通过沉淀核酸使核酸与盐分开(PEG 沉淀和LiCl 沉淀除外)。

1)经典的使用苯酚/氯仿抽提的纯化技术:细胞裂解后离心分离含核酸的水相,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 ∶24 ∶1 体积) 混合液。依据应用目的,两相经漩涡振荡混匀(适用于分离小分子量核酸) 或简单颠倒混匀(适用于分离高分子量核酸) 后离心分离。疏水性的蛋白质被分配至有机相,核酸则被留于上层水相。酚是一种有机溶剂,预先要用STE 缓冲液饱和,因未饱和的酚会吸收水相而带走一部分核酸。

酚也易氧化发黄,而氧化的酚可引起核酸链中磷酸二酯键断裂或使核酸链交联;故在制备酚饱和液时要加入一特殊物质,以防止酚氧化。氯仿可去除脂肪,使更多蛋白质变性,从而提高提取效率。异戊醇则可减少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核酸盐可被一些有机溶剂沉淀,通过沉淀可浓缩核酸,改变核酸溶解缓冲液的种类以及去除某些杂质分

子。

典型的例子是在酚、氯仿抽提后用乙醇沉淀,在含核酸的水相中加入p H5. 0~5.5 ,终浓度为0.3M的NaAc 或KAc 后,钠离子会中和核酸磷酸骨架上的负电荷,在酸性环境中促进核酸的疏水复性。然后加入2~2. 5 倍体积的乙醇,经一定时间的孵育,可使核酸有效地沉淀。其他的一些有机溶剂(异丙醇、聚乙二醇( PEG) 等)和盐类(10. 0mol/ L 醋酸铵、8. 0mol/ L 的氯化锂、氯化镁和低浓度的氯化锌等) 也用于核酸的沉淀。

2)使用离子交换介质的纯化技术:将裂解液过柱,核酸被联结在离子交换介质上;洗涤去除残留的杂质后,用高盐缓冲液将核酸从介质上洗脱下来。再经过标准的乙醇/异丙醇沉淀、乙醇洗涤、干燥等操作,获得纯的核酸,溶解于合适的缓冲液中。

3)使用吸附介质的纯化技术:将裂解液过柱,核酸被吸附介质选择性吸附;洗涤去除残留的杂质后,用水或者合适的低盐缓冲液将核酸从介质上洗脱下来,就可以直接用于后续实验。

4) 密度梯度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也用于核酸的分离和分析。双链DNA、单链DNA、RNA 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因而可经密度梯度离心形式形成不同密度的纯样品区带,该法适用于大量核酸样本的制备,其中氯化铯2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法被认为是纯化大量质粒DNA 的首选方法。氯化铯是核酸密度梯度离心的标准介质,梯度液中的溴化乙锭与核酸结合,离心后形成的核酸区带经紫外灯照射,产生荧光而被检测,用注射针头穿刺回收后,通过透析或乙醇沉淀除去氯化铯而获得纯化的核酸。

(二)纯化方法评价

PC(P是英文酚的缩写,C是英文氯仿的缩写)抽提/醇沉淀方法,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方法。稳定、可靠、经济、方便。PC抽提可以彻底去除蛋白质,醇沉淀可以去除盐,对于一般的干净的样品(杂质为蛋白质),该方法完全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核酸。虽然每次PC 抽提都会损失一部分核酸(因为不可能将水相全部移取),以及低浓度核酸的醇沉淀效率低,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靠操作的调整而得以解决或者减少影响。该方法的最大的问题是不适合大规模抽提。PC抽提是去除蛋白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苯酚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从水相中被析出,处于苯酚中或者苯酚/水相之间。PC 抽提的关键是,一要混匀彻底,二要用量足够。彻底混匀,才能确保苯酚与蛋白质的充分接触,使蛋白质完全变性。许多人总是担心混匀的剧烈程度是否会对核酸,尤其是基因组DNA造成破坏,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小心。剧烈的混匀操作,是会部分打断大分子的基因组DNA,但该破坏作用不会强烈到DNA变成10kb 以内的小片段。手剧烈晃动混匀后,基因组DNA的片段,大部分会大于20kb,这个大小,除了一些特别的要求外,对PCR 和酶切,都是完全适用的。如果要求的片段非常大,如构建文库用,则不能使用剧烈的混匀方法,而只能来回温和颠倒混匀–此时的关键是:裂解液的比例要足够大,使体系不要太粘稠。用量要足够,是因为苯酚去除蛋白质是有一定的饱和度的。超过了该饱和度,裂解体系中的蛋白质不会被一次去除,必须靠多次抽提,方可彻底去除。另外,体系太粘稠的坏处是,蛋白质难以彻底去除,以及基因组DNA会断裂得更厉害,所以要注意裂解液与样品的比例。

4C离心操作有利于更彻底去除蛋白质。PC 抽提的另外一个用途是,利用酸性酚可以部分去除DNA的特点,在RNA抽提时获得DNA残留极少的RNA。不过有一点要提醒的是,有些植物样品,在去除某些杂质之前,是不能使用PC 抽提的,否则核酸必定降解。

高盐沉淀蛋白质/醇沉淀方法,同样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与PC 抽提方法相比,除了纯度的稳定性可能要低一点外,该方法几乎克服了PC 抽提的所有缺点。更快、更轻松去除蛋白质所伴随的好处是,可以用于大规模抽提,不足是纯度(蛋白质残留) 不够稳定。蛋白质的沉淀效率在4C 会更好一些。

介质纯化方法,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非常适合大规模核酸抽提,并且因为受人为操作因素影响小,纯度的稳定性很高(虽然纯度不一定比PC 纯化方法更高)。其致命弱点是样品过量。介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柱式的,即介质被预先装填在下面是通的柱子里;另外一类则是颗粒状(如Glassmilk、磁性小珠等)。颗粒状的介质的纯化操作与经典的醇沉淀差别不大,都是通过数次的加液-倒液过程,干燥后,溶解即可获得纯化好的核酸。柱式纯化的操作虽然也是有加液-倒液过程,但因为加入的液体通过离心后会进入另外一个离心管中,与含有核酸的柱子完全是分开的,所以洗涤更彻底,操作更省力(不用操心将核酸倒掉了,或者液体的残留)。不过,介质纯化方法的成本是最高的。

(三)醇的沉淀

1)沉淀的原理目的:目的是使核酸从裂解体系中沉淀下来,从而实现核酸与其它杂质–主要是盐的分离。就核酸而言,标准的醇沉淀要求有一定的盐及某一比例的醇用量,但这决不是说这些盐是必不可少的或者醇的比例是不可更改的。实际操作中不难发现,当裂解体系中核酸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即使体系中不含教科书中建议的盐,单独使用醇也可以使核酸沉淀下来;或者含有盐,使用低比例的醇也可以使核酸沉淀下来(当然,得率可能会降低)。知道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不要迷信标准方法的唯一性;相反,当使用标准方法碰到问题–主要是纯度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沉淀条件来改善。

最有参考价值的是的一个沉淀方案:一半异丙醇加一半高盐溶液替代纯粹的异丙醇,可以大大降低多糖残留。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坚信核酸的醇沉淀过程同样也是其它杂质的沉淀过程;调整醇沉淀的条件,虽然会降低核酸的得率,但因为可以大大提高纯度。

2) 沉淀剂的选择:醇沉淀使用异丙醇还是乙醇,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二者对质量有大的影响。异丙醇沉淀的核酸比较紧凑,帖壁紧,颜色不是很白;乙醇沉淀的核酸比较蓬松,容易从壁上移动,颜色比较白。这是现象,少量核酸用异丙醇沉淀,大量核酸用乙醇沉淀。至于异丙醇沉淀更容易沉淀下盐的说法,我们没有碰到过,我更觉得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就在洗涤的不彻底。当然,也不要忘记异丙醇沉淀的最大优点是体积小,可以使绝大部分的小量抽提操作在1.5ml 离心管内完成。但由于其沉淀物很紧凑,洗涤时其中心部分不容易被洗涤到,所以,洗涤异丙醇沉淀的核酸的关键是:一定要使沉淀悬浮起来,一定要放置一段时间使沉淀最终变成蓬松的白色。如果再洗涤一次,质量决不会有问题的。当然,沉淀所用的试剂,不仅仅就乙醇和异丙醇,还有包括PEG、LiCl、CTAB 都可以用于核酸沉淀,虽然它们远没有醇沉淀的高使用频率,但却各有特点。LiCl 可以沉淀RNA 以去除DNA,CTAB 可以从含多糖的裂解体系中将核酸沉淀下来。PEG 是沉淀病毒颗粒的方便手段。

3) 沉淀温度的选择:如果核酸抽提的起始样品是杂质比较多时,原则上不要使用低温沉淀。低温沉淀能提高沉淀效率:当核酸浓度很低时,效果明显;当核酸浓度比较高时,效果不明显,但却会导致杂质的大大增加。

(四)核酸的洗涤

1)洗涤原理与目的:洗涤对于整个提取过程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洗涤,首先一定要将沉淀悬浮起来;第二就是要控制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当核酸沉淀比较大时(使核酸沉淀最终蓬松);第三是少量多次;第四则是去上清要彻底。大部分资料中的操作基本上都是“倒掉上清后倒置在吸水纸上片刻”,这一说法,对于质量好的离心管,如果离心管是经过硅化的,因为液体几乎不挂壁,所以上清可以去除得非常彻底;好的管子,即使没有经过硅化,残留量也非常少,也没有什么问题;差的管子,液体的挂壁非常可观,其残留量多到会影响后续的实验。避免液体残余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倒掉液体后再短暂离心,将残液用移液器吸出。还有需大家牢记的是,残液中都含有上一步操作中的杂质,其残留量与混匀程度、核酸沉淀的大小都有关。挥发时去掉的是乙醇,杂质是不会被挥发去除的。这步,切忌用手甩,这样容易将核酸甩掉。另外,核酸沉淀的大小及裂解液的裂解能力也决定了洗涤的强度。沉淀越大,裂解液的裂解能力越强,洗涤越要彻底:放置时间相对要长一点,洗涤次数也要考虑增加。当然,乙醇浓度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洗涤一定要用室温的75% 乙醇。

(五)核酸的溶解和保存

1)核酸溶解:纯化后的核酸,其中RNA 以水溶解为主,DNA 则多以弱碱性的Tris 或者TE 溶解。经典的DNA 溶解方法多提倡使用TE 溶解,其中原因是有人认为EDTA 可以减少DNA 被可能残留下来的DNase 降解的风险;如果操作过程控制得当,DNase 的残留几乎是可以忽略的,完全可以直接使用Tris 或者水(pH 接近7) 溶解DNA。

2)核酸保存:基本上,核酸在保存中的稳定性,与温度成反比,与浓度成正比。一般的我们选择,-20℃或70℃保存的稳定。如果温度不合适,保存中核酸发生降解或者消失,首要原因是酶残留导致的酶解,第二个原因则是保存核酸溶液的pH 值不合适导致的水解(RNA 在弱酸性更稳定,而DNA 在弱碱性更合适)。还有一个不为人重视的,就是EP 管对核酸的影响。首先一定要坚信一点,那就是核酸一定会与装它的容器的接触面发生反应,达到某种均衡。EP 管的材质,首先可能吸附核酸,其次还可以诱导核酸的结构发生某些变化,如变性。在核酸的浓度比较高时,这个现象可能观察不到;当核酸浓度很低时,则比较明显了。在低浓度的核酸中加入Geletin,Glycogen,BSA 可以稳定核酸,虽然已经为实验所证明,但许多实验人员并没有将该建议当回事。现在制造EP 管的材料远多于过去。这些新出现的材料,在强度、透明度等物理特征方面可能比原来的纯PP 材质要好许多,但其化学特征,尤其是对核酸稳定性的可能影响,远没有研究透彻。正如现在的质粒可以改造得越来越适用某些要求一样,其负面产物可能是,抽提的质粒电泳的构型越来越多:除了原来的三种带型外,还可能出现denatured cc 、multimeric forms of cc 等等带型。

(六)核酸的浓缩

应用最广的核酸浓缩法是乙醇沉淀法。在中等浓度单价阳离子存在下,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后,所形成有核酸沉淀可经离心而回收,甚至对低至pg量的DNA或RNA,也可定量回收。回收的核酸可按所需浓度,再溶于适当的缓冲液中。

核酸浓缩的具体操作时,可向含样品的小离心管中加入V/10单价阳离子盐贮存液2V无水乙醇,混匀,放冰水浴中15~30min,取出目测平衡,0~4度,12000g,离心10min。吸弃上清,再另70%乙醇0.5~1ml,12000g,0~4度洗涤离心2min。吸弃上清,沉淀用油泵抽干或打开盖子晾干后,溶于适当体积的缓冲液中。单价阳离子盐的选择,主要基于下述考虑:用醋酸铵可减少dNTP的共沉淀,但在以后要作核

酸的磷酸化时应避免用醋酸铵,因铵离子是T,多核苷酸激酶的强烈抑制剂。当用较高浓度的乙醇沉淀RNA时,常用LiCl,因LiCl在乙醇中溶解度很高,不随核酸共沉淀。含有SDS的核酸样品,应使用NaCl,这时该去垢剂要70%乙醇中仍保持可溶。DNA 和RNA沉淀,大多使用醋酸钠(pH5.2 )。

六、核酸质量的检测问题

将抽提好的核酸直接用于后续的实验,是唯一可靠的检测方法;除此之外的检测方法,都是相对的,而且并不十分可信。目前用于正式实验前检测核酸质量的方法,一是电泳,二是紫外分光光度仪。电泳检测的主要是核酸的完整性和大小,只要核酸不是太小或者太大(超出电泳分离范围),该方法还是非常可信的;电泳还可以用于估计核酸的浓度,但其准确度与经验有关;另外,电泳也可能提供某些杂质污染的信息,但是同样与经验有关。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的是纯度和核酸含量,然而,由于紫外分光光度仪不能确保非常准确,而该仪器的灵敏度又非常高,所以,提供的结果并不十分可信。一般讲,同时进行紫外和电泳检测,综合二者的结果,可以做出一个更合理的判断。但由于这两个方法都有缺陷,所以,即使出现坏的结果能用于后续实验而好的结果却不能用于后续实验,也不用大惊小怪。

关于紫外分光光度仪的检测。首先,不要使用不能选择波长的仪器;使用那些已经固定了波长的仪器,大概可以算是你梦魇的开始(没有信息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将错误的信息当真,其中280、320、230、260nm下的吸光度分别代表了核酸、背景(溶液浑浊度)、盐浓度和蛋白等有机物的值。) 。其次,一定要经常调较仪器;最后,要记住读数A230 :A260 :A280 = 1:2 (DNA为 1.8) :1 为理论上的数据,实际测定时会有一些差别;但如果差别太大,就有问题了,有两个值得商榷的观点:如果A260/A230 > 2 就是纯的,如果A260/A280 > 2 就是核酸降解。A260/A230 如果比2.0 大许多,一定是有杂质残留的(具体是什么杂质我不知道)。如果核酸抽提好后立即就测定,A260/A280 > 2.0 决不提示核酸降解,原因是:那些能导致A260/A280 > 2.0 的核酸片段非常小,常规的沉淀是不可能将它们沉淀下来的;更可能的原因是:你仪器提供的A260/A280 实际是A262/A282 甚至A264/A284 的值。纯的核酸的吸光值,在A230 是谷底,在A260 是峰顶,在A280 则正好是半山坡。根据曲线在底和顶的斜率最小,在半山坡的斜率最大的特点,不难得出如下结论:A230 和A260 的读数受仪器准确性的影响比较小,而A280 受仪器准确性的影响比较大。

关于电泳检测,观察琼脂凝胶中DNA的最简单方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该物质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的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平面基团,这个基团的固定位置及其与碱基的密切接近,导致染料与DNA结合并呈现荧光,其荧光产率比游离染料溶液有所增加。DNA吸收254nm处的紫外辐射并传递给染料,而被结合的染料本身则在302nm和366nm有光吸收。这两种情况下,被吸收的能量可在可见光谱红橙区的590nm处重新发射出来。因此,当凝胶中含有游离溴化乙锭时即可以检测到少量的DNA。

建议先电泳检测,再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电泳后,可以看到哪些样品根本就不能用(如降解太厉害),以及核酸的大致浓度,这样就为紫外分光光度仪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参考(降解的不必要测了,要测的该取多少量等)。

七、核酸中杂质的去除

对于一些对核酸纯度要求较高的实验,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特殊的处理,除去其中的多糖、蛋白质及非目的核酸,其方法如下:

(1)肝糖元、淀粉及粘多糖,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核酸有许多相似之处,常在提取液中残存下来。除去的方法常有:①取材前尽量减少组织中多糖的含量,如先使动物饥饿数天然后杀死,可使细胞内肝糖元大大减少。②加入淀粉酶,将大分子多糖分解为小分子,在以后纯化步骤中逐渐被除去。③在浓磷酸盐存在下,以2-甲氧基乙醇抽提核酸提取液,使多糖溶于下层水相,核酸在上面有机层中。④以钙盐沉淀DNA,再以草酸钾处理,使之形成DNA钾盐回收,然后用离子交换法吸附DNA,使之与多糖分离。

(2)蛋白质的除去:由于核酸在细胞内以核蛋白体形式存在,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提取核酸,蛋白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体系中。因此,除去蛋白质是核酸分离纯化不可避免的步骤。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①加入去污剂如硫酸十二脂钠,从提取到分离纯化各阶段均可反复使用此法。去污剂与氯仿法或苯酚法结合使用,效果更加理想。

②氯仿-戊醇或辛醇对提取液摇荡抽提,蛋白质在氯仿-水界面形成凝胶,离心后除去,核酸留在水溶液中。此法在分离纯化中也常反复使用。③苯酚水溶液抽提,在对氨基水杨酸等阴离子化合物存在下,DNA或RNA都可以进入水相,蛋白质则沉淀于酚层,然后取水相加入乙醇或2-乙氧基乙醇沉淀RNA或DNA,残余的酚可用葡聚糖凝胶G-10或G-25除去。

(3)不同类型核酸的分离:两种类型核酸的制备过程中,DNA制品中混杂着少量RNA或RNA制品中混杂着少量DNA是经常发生的。由于DNA和RNA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而且分子量都十分大,所以两类核酸的分离是核酸纯化工作中比较复杂和繁琐的一步。从DNA中除去RNA的方法常有:①核糖核酸酸酶选择地破坏RNA,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使用的核糖核酸酶中常含有极微量的脱氧核糖核酸酶,必须事先加热处理除去,然后将纯净的核糖核酸酶与样品溶液一起在37℃孵育数分钟,就可达到破坏RNA的目的。②钙盐分步沉淀:在核酸溶液中加入1/10体积10%的氯化钙溶液,使DNA与RNA均成为钙盐后,再利用DNA钙盐在2/10体积乙醇中能形成沉淀析出,RNA钙盐不形成沉淀而彼此分离。③活性炭吸附:将处理好的活性炭按1/15~1/20体积加入每毫升含有0。5~1mgDNA溶液中,0~4。C下搅拌1h ,以31000×g离心1h,除去RNA后的DNA回收率可达94%。

在RNA制品中除去DNA,苯酚水溶液抽提是较有效和常用的方法。在没有阴离子化合物存在下,以等体积90%苯酚水溶液反复抽提RNA,可以除去绝大部分DNA。此外,也可采用加入脱氧核糖核酸酶处理,破坏DNA,或参考上述DNA与RNA分离方法将DNA除去。

(4)同类核酸的分离:①RNA混合物的分离:经过提取的初步纯化的RNA制品中含有各类RNA和某些已降解的RNA混杂物。进一步纯化时,多应用柱层析、梯度离心及逆流分溶等方法。例如tRNA与rRNA的分离用吸附于硅藻土表面的甲基化白蛋白柱吸附后,以不同梯度氯化钠溶液洗脱,或用蔗糖梯度(顶部5%浓度,底部20%浓度)离心法分开。mRNA的代谢速度较快,在细菌中平均寿命为90min,在哺乳动物中约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常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NA-琼脂柱进行分离。制备rRNA时,由于共沉作用,常混有mRNA,一般可用萘-1,5-二磺酸处理,使二者分开。各种tRNA的提纯,通常采用逆流分溶法在磷酸缓冲液-甲酰胺-异丙醇系统下进行,分离效果较好。②DNA混合物的分离:主要是变性或降解的DNA和天然的分离,常用磷酸钙、ECTEOLA-纤维素、DEAE-纤维素和甲基化白蛋白柱层析,逆流

分溶,梯度离心等方法。一个具有生物活性高度提纯的DNA制品应具有如下标准:不含有蛋白质及多糖;不含有可透析的小分子杂物;在pH7时紫外吸收最大值在257~261μm之间,E(P)在6600左右;不含有RNA;固体为纤维状,水溶液具有高的粘度并有流动双折射作用;具有电泳均一性及超离心中单分散性;具有生物活性。

初中数学规律题总结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一)数列的找规律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 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 (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 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 (三)看例题: A: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 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 (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 0、3、8、15、24……, 序列号:1、2、3、4、5

总结是一种能力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在回顾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历程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这句话千真万确。两个人同样是学习,同样是干一件事,一个人学完就算完了,干完就完了,一个人学完、干完后把事情前后又想了一遍,思考成在何处、失在何因,思考得比较明白透亮。几年后,两个人的层次和水平就大不一样。很显然,善于总结的人是“打一仗、进一步”。将军总是在优秀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对战斗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到了具备战略眼光,善于把握战局的高超水平的时候,就成了将军。无数事实表明,总结好,大有益。经常“回头看”,正确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向前看”、向前走,才能不断地跨越平庸、走向成功。历史上的“大树将军”冯异,是一位善于打大仗、打恶仗、打胜仗的将军。每逢取得重大战争的胜利,该论功行赏的时候,他总是远离喧嚣的地方,坐在大树下总结战争的成败得失,思考下一仗的打法。不争功诿过,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受人们的赞赏,他也因此名垂千古。这正是古人所讲的那样:“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总结好,有益于把握学习和工作的规律性。事物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性,我们对规律性的认识总是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路径。深化对规律性的认识,一靠实践,二靠总

结。只有重视总结,才能从个案中抽象出经验、原则,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路、方法。倘若不注意总结,成功了不知道经验在哪里,失败了不清楚教训是什么,长此以往,就会陷入盲从状态,工作只能在低层次徘徊。总结好,有益于增强学习、工作的危机感。历史发展的进程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忧患意识什么时候都不可或缺。居安思危,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总结就是对自己工作和思想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分析成败得失、经验教训,找准存在问题、不足之处,可以巩固优点、改正缺点,修正错误、明确方向。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总结好,有益于增强工作、学习的前瞻性。总结经验教训,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抓好下一步的学习提高,为做好今后的工作找“路子”,开“方子”,把总结出的好经验、好办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把查找到的问题和不足落实到整改的行动上。 同时,总结要自觉做到既要总结经验,也要总结教训。经验是工作成功的启示,教训是工作失误的反思,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一个单位、一个人总结起来肯定有成绩也有不足,有了成绩不要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出现问题也不能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应认真思考,既要把经验体会总结出来,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又要把问题的原因找出来,作为今后工作的警示。既要总结自己的,也要总结他人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第一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期终考试的总结 唐静 一、考试成绩分析 (一)、综合成绩分析: 1.整个八年级的思想政治成绩居全县第一,期中和期末连续两次第一,并且优秀率也在提高。在八年级中, 8.3班、8.8班, 8.10班的成绩也有了提高, 8.9班的成绩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与期中考试成绩对比分析]。年终考试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均占全县第一,但是优秀率由43.7分升为57.3分,整体提高出了13.6分,可喜可贺啊。 (二)、具体班级成绩分析: 8、3班参加考试的共有60人,最高分85分,80-90分共有13人,70-80分共有35人,60-70共有9人,不及格的有0人,在实验班中,成绩不是很好,今后教学应更加努力。 8、4班参加考试的共有59人,最高分89分,80-90分共有17人,70-80分共有37人,60-70共有4人,不及格的有0人,在实验班中,4班略好于3班

8、8班参加考试的共有47人,最高分84分,80-90分共有2人,70-80分共有34人,60-70共有8人,不及格的有3人。 8、9班参加考试的共有46人,最高分86分,80-90分共有1人,70-80分共有11人,60-70共有18人,不及格的有9人。 8、10班参加考试的共有45人,最高分82分,80-90分共有4人,70-80分共有14人,60-70共有21人,不及格的有6人总而言之,在普通班中 8、8班最好, 8、9班最差, 8、10居中间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审题不清,材料看不完就下手。 (2)学生对于如何参与竞争的知识点理解不全,要点模糊,层次不清晰,不全面。 (3)许多学生乱答一气,回答的不痛不痒,切不中要害。(4)开卷考试误区,学生不思考,只是从材料中乱找乱抄,认为有字即可。 三、学生失分情况分析 1.教材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没有掌握。 本张试卷还是比较侧重于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教材知识没有做到准确记忆和熟练运用。单选的第4、5、9题、14、15题都属于对教材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查,属于教材知识的再现,但由于学生没有准确记忆而出现了严

实验九-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和鉴定

实验七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和鉴定 【原理】 动物组织细胞中的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孩酸(DNA)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核蛋白可被三氯醋酸沉淀,再用95%乙醇加热可以除去附着在沉淀上的脂类杂质,然后用10%NaCl溶液提取出核酸的钠盐,加入醇可使核酸钠沉淀析出。 先用水由动物肝中提出核蛋白,再籍酚将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结合键断裂,并用乙醚抽提去蛋白质及其它杂质,最后用乙醇将核酸沉淀。 核酸(RNA、DNA)可被硫酸水解产生磷酸。有机碱(嘌岭、嘧啶)和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此三类化合物可用下列方法鉴定之。 1、磷酸:能与钼酸试剂作用生成磷钼酸,后者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还原成兰色的钼兰。常用的还原剂有氨基苯磺酸、氯化亚锡,维生素C等。 H3PO4+12H2MoO4→H3PO4·12MoO3 + 12H2O H3PO4·12MoO3H3PO4·6MoO3·3Mo2O5 2、嘌呤碱:能与苦 味酸作用形成针状结晶 3、戊糖: (1)核糖:经与强酸 (盐酸与硫酸)共热生成 糠醛,后者可与3;5二羟 甲基苯缩合成绿色化合 物。 (2)脱氧核糖:在强 酸中加热,可生成ω—羟 基γ—酮基戊醛,后者再 与二苯胺作用生成一蓝 色化合物。 上述二反应如下 【操作】

(一)核酸提取 l、用酚提取法: (1)取小白鼠一只,断头处死,剖腹取肝,置于研钵中,加入玻璃少许,研磨至糊状后,加入蒸馏水3ml,继续研磨约三分钟。 (2)于该研钵中再加酚液5ml,研磨约十分钟后,倒入—-圆底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约2000转/分钟)。 (3)用毛细管将上液吸出,置于一圆底离心管中,加乙醚2ml,用拇指将管口按住,用力振摇1—2分钟(提出酚),离心5分钟后,用毛细滴管吸取全部下层液于一圆底离心管中。 (4)于该管中加入95%乙醇2ml,用玻棒搅拌约2分钟,离心3分钟,取出.去上清液,沉淀部分即为核酸。 2、用三氯醋酸提取法 (1)杀兔;取肝,称重,按每克肝脏4ml比例加入1%三氯醋酸,制成肝匀浆。每组量取肝匀浆5ml于带塞离心管中,3000转/分离心5分钟。 (2)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倾去,于沉淀中加95%乙醇5ml充分混匀,在水浴中加热至沸2分钟,注意酒精沸腾后将火关小,避免酒精蒸汽燃烧。冷却后离心。 (3)倾去上层乙醇液。于沉淀中再加入10%NaCI溶液4ml,置沸水浴中8分钟,并用玻棒不断搅拌,取出;冷却后再离心, (4)将上清液倾入另一离心管中,再离心一次,除去可能存在的微量残渣,将上清液倒入一试管。 取等量95%的乙醇,逐滴加入到上清液中,即可见白色沉淀逐渐出现,静置10分钟后。将其内容物摇匀后倒入一圆底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将上液倾去,所得白色沉淀即为核酸钠。 (二)核酸的水解: 在有核酸沉淀的离心管中加入蒸馏水2ml。振摇至沉淀溶解后,加入10%H2SO42mL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即得核酸水解液,用流水冷却后进行下列定性试验。 (三)鉴定: l、嘌呤碱的鉴定: 取中试管一支,加入饱和苦味酸约2ml,再加入核酸水解液4—6滴,摇匀。静置于室温中,观察有无黄色针状结晶出现,。 2、脱氧核糖的鉴定:

探究规律题型方法复习总结和练习

探究规律题型方法总结和练习 一、教学内容: 规律探究型问题 1. 图案变化规律 2. 数列、代数式运算规律 3. 几何变化规律 4. 探索研究 二、知识要点: 近年来,探索规律的题目成为数学中考的一个热点,目的是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及探索的能力. 题目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通常题设部分给出一些数量关系或图形变换关系,通过观察分析,要求学生找出这些关系中存在的规律。这种数学题目本身存在一种数学探索的思想,体现了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规律。是中考的一个难点,越来越引起考生重视。下面我们根据几种不同类型的规律变化类型题进行分析。 “规律探究型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分别从直观形象和抽象符号上进行规律探索,突出数学的生活化,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体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与“经历”,使之拥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的经验,使学生经历探索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代数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现就规律探究的几个例子,来探讨一下这类专题: 一、规律探索型问题的分类: 1、数式规律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如:1、有一串单项式:a,2a2,3a3,4a4,…,19a19,20a20,…那么第n个单项式是。

2、争当小高斯:高斯在10岁的时候,曾计算出 1+2+3+4+······+100=_________;还有另外一种解法:设S= 1+2+3+······+99+100,那么也可以写成S=100+99+98+97+······+2+1,把这两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可以得到2S= (1+100)+(2+99)+(3+97)+······ +(99+2) +(100+1),2S=100×101,S= 由此,猜想前n个自然数和: 1+2+3+4+······+n=________,前n个偶数和:2+4+6+8+······+2n=________,前n个奇数和:1+3+5+7+ 9+······+ (2n-1) =________. 猜想归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已给出的材料和信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比较、归纳和分析综合,作出符合一定规律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从而发现一般规律.它是发现和认识规律的重要手段.平时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设计一些猜想性、类比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试验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通过对大量特殊情形的观察猜想出一般情形的结论,从而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 2、图形规律 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图形变化所反映的规律。解决这类图形规律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数图形,将图形转化成数字规律,再用数字规律的解决问题,一种是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从图形中直接寻找规律。 如:1、下图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 成的小房子. 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n个小房子用了_________块石子。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工作报告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工作报告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工作报告4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修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并陆续完成结算工作。 (二)工程质量控制 在本年度工程开工建设的项目中,各项目工程质量都在山东公司管理规定要求下持续改进,在施工单位例会中总结学习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经验,避免问题重复出现。对省公司开会中屡次提出的作业中出现的低级错误高度重视,要求管理人员定期自检,施工单位进行内部考核,杜绝问题的发生。 (三)工程进度管理 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及各工序的交叉作业。保证重点,兼顾一 般;满足连续、均衡施工要求;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认真考虑施工总进度计划对施工总平面空间布置的影响;全面考虑各种条件的限制。对于关键工序要实行:“三优先”并有切实的监控措施。即优先安排骨干施工管理人员,优先供应机具、材料、构配件,优先保证资金和必要时进行工序认可、评定和实施监控。 (四)安全文明施工 为加强项目部在施工中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提高文明施工标准,促进现场文明施工,改善施工环境,使施工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推动企业施工管理向深层次发展。实现科学、规范、安全和文明的管理目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项目开工前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按照规定要求审批,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文明施工的规划、组织体系、职责、

绘制总体平面布置图和形象进度计划表。认真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有效的辨别风险因素,及时作出指导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本年度施工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发生。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项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 质量控制方法手段需要改进 质量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在过去的一年中质量控制还存在许多不足,质量控制的管理思路不太清晰,质量控制种点不突出;质量控制的手段单一,没有形成全过程的把控体系;各质量控制主体的作用没有全部发挥出来。 2. 进度控制需要提前谋划 20xx年的进度控制管理不是很好,主要体现在进度控制计划的制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进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控制不严格,对于存在的问题处理不及时导致工程进度与计划脱离,工程前期规划设计考虑不周。 3. 安全文明施工控制 安全文明施工是企业的一面镜子,在过去的一年中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没有做好,主要是工程部对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明确的目标。 4. 协调管理能力应加强 管理协调能力对项目部工程进展的影响很大,目前我们项目部管理人员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沟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调动合作单位的积极性方面和问题的预见性方面需要加强。 第二部分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的工作让我们认识到工作的不足,20xx年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艰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革命、改革 学习本模块必须明确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无论改革或是革命都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然而二者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革命(暴力) 1、历史上重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等。 2、根本目的: 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3、领导力量和方式: 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改革(和平) 1、历史上重大改革: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10)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 2、根本目的、实质: 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领导力量和方式: 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三)、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 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 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 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一)改革的定义: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生产力:即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的扩展程度也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乘势而上善于总结遵循规律再创佳绩.doc

乘势而上善于总结遵循规律再创佳绩 高州市教育研究室 一、二模情况分析 (一)考生报考情况 1、考生报名情况:2011年高考报考人数为18292人,其中普通类应届13580 人,往届4712人,高职类应届618人,往届20人。 2、二模考试人数情况:2011年二模考生共17123人,其中:理科生 8223人(应届5783人,往届2440人),占考生人数的48.02%;文科生7949 人 (应届6230人,往届1719人),占考生人数的46.42%;体育考生458 人,占考生人数的2.67%;音乐考生121人,美术考生372人。(茂名市2011 年第二次模拟考试考生64521人,我们占考生总数的26.53%,市直占10.04%,信宜占 20.62%。) (二)二模成绩数据分析 1、上线人数及上线率(按茂名市教研室划线)与2011年一模对比: 茂名市二模二B以上上线率均有所下降,而我们三A线以上各线上线 率与一模相比均有提高,进步较快,超信宜市;三A、三B上线率超市直, 但二B以上上线率与市直仍有较大差距)

茂名市各线上线人数分别为3193人、13366人、23147人、35677人、53193人;我们各线上线人数分别占茂名市各线上线人数的33.76%、31.98%、30.40%、29.08%、27.14%;市直各线上线人数分别占茂名市各线上线人数的23.68%、14.69%、12.5%、10.91%、9.89%;信宜市各线上线人数分别占茂名市各线上线人数的15.38%、19.09%、20.82%、21.25%、21.51%。由此可见,我们各上线率与所占全市考生的比例分别高7.23个百分点、5.45个百分点、3.87个百分点、2.55个百分点、0.61个百分点,均高于市直,信宜只有三B线略高于我们。 2、尖子生情况 理科生:677.5分以上茂名市共51人,我市27人,茂名一中19人,信宜市2人,化州市1人,电白县2人,我市最高分为高州中学的梁鑫668.5 分,列茂名市第二,茂名市前十名我市占6人(高州中学的杨丽芬663分 列茂名市第三、高州中学的吴卓函656分,列茂名市第五、高州中学的邓文劲652分,列茂名市第七、高州中学的黎桂源646分,列茂名市第八、高州中学的黎艳萍645分,列茂名市第九)。 文科生:671分以上茂名市共有51人,我市24人,信宜市6人,茂名一中16人,电白县3人,化州市2人。高州中学的余倩671分,列茂名市第一,前十名的我们还有高州中学的李嘉慧664分,列茂名市第二,高州 中学的卢明泉654分,列茂名市第四,高州中学的陈宇649分,列茂名市第六,高州中学的刘小蓉646分,列茂名市第七,高州中学的苏晓微642分,列茂名市第八,我们成绩较好。 单科尖子生:语文科前二十名20人我市有4人,理科数学前二十名26 人我市有11人,文科数学前二十名25人我市有3人,英语科前二十名20 人我市有12人,理科综合前二十名22人我市有12人(其中物理前二十名22人我市有11人,化学前二十名34人我市有14人,生物前二十名21人我市有7人),文科综合前二十名22人我市有16人(其中政治前二十名22 人我市有15人,历史前二十名30

工作经验教训总结范文

工作经验教训总结范文 做好一名工作,要努力从每一件事情上进行总结,不断摸索,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下面是整理工作经验教训总结范文的范文,欢迎阅读! 工作经验教训总结范文篇一 在我部耐心的指引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人于****年度基本有效地完成了公司交予的工作任务,同时在这过程里本人接触和学习了不少东西,并应用于工作中,工作效益比去年增长了许多。但就本人因素和公司体制的不完善,工作效没有自己想要的结果。现就本年度重要工作情况总结以下: 一、样板制作 ①样板制作数量为793台比去年增长了20.3%,但外观质量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样品夺单的成功率较低。 ②样板物料的短缺虽然不是样板制作的重要障碍,却是本年样品没有完成次数占样品单总次数15.6%的主要因素。 ③样品用料和生产定单用料时有不一致,这问题仍然未杜绝。 ④封样管理还是一个漏洞,没有一个有效的措施去控制封样的流失是本年度样板事项的重大不足。 二、日常生产质量的协调 ①在日常生产车间的质量控制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出了不少问题,使得本年度客户投诉达到了21次之多。

②新客户,新工艺的要求与车间沟通做得良好的配合。 ③在与采购部沟通合作的过程虽然还比较顺利,但很被动,采购信息来源不够,造成没有物价竞争力。 三、客户投诉的解决与回复 在今年随着出货量的增长和质量要求的加严后,客户投诉的次数达到21次比****年减少2次。其中西施之问题是本年度最大的质量问题,其他虽大虽小的问题都能有效去解决与回复了客人。但本人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直接体现了以下几点:①沟通方法还不够科学,跟踪问题的力度不够;②公司有关部门的配合程度还不够,时常被拖迟时间。 四、协助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及客观性能测试。 ①在协助新产品开发的跟踪及测试,本人及工程部的人员几乎都能按时完成技术部交予的工程。 ②由于没有正确标准的技术指导书及设备的不精密,使得工程部在本工作不足的主要因素。 五、跟踪客户的验货 此项工作虽然比起****年一次验货通过率高,但对说服产品之缺陷仍不够技巧和经验不足。 六、产品认证工作是本年度本人觉得比较成功的工作。观上****年度的工作情况,展望新的一年,本人力争20XX年度做好以下之工作计划: 一、样品工作有效及时地完成率要达90%,产品检测与标准一致

(完整版)七年级找规律方法总结

七年级找规律方法总结 有理数及其运算篇 【核心提示】 有理数部分概念较多,其中核心知识点是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乘方. 一、通过数轴要尝试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把抽象问题简单化. 二、相反数看似简单,但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这个性质有时总忘记用 三、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它贯穿于初中三年,每年都有不同的难点,我 们要从七年级把绝对值学好,理解它的几何意义. 四、乘方的法则我们不仅要会正向用,也要会逆向用,难点往往出现在逆用法则 方面. 【核心例题】 例1计算: 200720061......431321211?++?+?+? 例2 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C(如右图).化简b c b a a -+-+. 例3 计算:?? ? ??-??? ??-????? ??-??? ??-??? ??-211311 (9811991110011)

n=1,S=1 ① n=2,S=5 ②③ n=3,S=9字母表示数篇 【核心提示】 用字母表示数部分核心知识是求代数式的值和找规律. 求代数式的值时,单纯代入一个数求值是很简单的.如果条件给的是方程,我们可把要求的式子适当变形,采用整体代入法或特殊值法. 例 1 152=225=100×1(1+1)+25, 252=625=100×2(2+1)+25 352=1225=100×3(3+1)+25, 452=2025=100×4(4+1)+25…… 752=5625= ,852=7225= (1)找规律,把横线填完整; (2)请用字母表示规律; (3)请计算20052的值. 例2如图①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②,再分别连接图②中间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③.S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1)当n=4时,S= , (2)请按此规律写出用n表示S的公式. 【核心练习】 1、观察下面一列数,探究其中的规律:

总结的重要性

总结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要通过总结来提高的。古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现代老师也经常会告诉学生,要适当总结,那么总结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带来的重要性到底有哪些呢?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它所要解决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不是某一个时期内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 工作总结还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通过工作总结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寻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断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传播这个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 写好工作总结,须勤于思索,善于总结。这样可以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具有工作能力的干部总结中,须对工作的失误等有个正确的认识,勇于承认错误,可以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写好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 所以,写好工作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总结能帮助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总结的过程中还帮助我们稳固知识点和技术难点,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也正是在这种在不断地遇见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归纳的过程才使我们不断地成长与提升。 因此,人也要学会常常总结自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进步的过程,总结有利于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特别是优秀、高质的总结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和总结方法,有利于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总结给了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培养了人思考的习惯,使工作更有效率,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更有意义,不能不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条极其重要途径。

《最新梳理》如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最新梳理》如何总结经验吸取教 训 为什么要及时改错改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通过分析比较,认真查出自己在理解问题和做作业中出观的错误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错误得到及时改正,是使书本知识正确地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和实践技能的关键一环。 可是,不重视分析自己在学习上产生错误的原因,不改正作业中的错误的现象严重地存在于中学生的学习中。 许多中学生,对于老师改过的作业,眼也不看就往屉子中―一丢,或往书包中一塞就不管了。 学生做错作业的主要原因,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由于学生没有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改正作业上的对旧知识的错误作法,错误理解和旧作业上的错误作法,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早留下来了;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和做新的作业中出现了更大的错误。

―次错误没有得到改正,又使下一次学习出现更大的错误。这种恶性循环,是不重视改正错误的中学生学不好功课的重要原因。 养成及时改错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上经常会出现做错的地方,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呢?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要认真对待这些错误。其实,做对了的题目,一般是学生掌握比较好的。错误,恰恰暴露出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考试中丢分的地方,就是这些问题的反映。平时错误多,考试自然就丢分多了。 首先,应该分析一下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上课没听讲,还是听了没听懂,是偶尔出现的,还是经常出现的。 然后,认真想一想应该怎样改正错误。一般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都会反复强调。回想一下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如果是没听讲,提醒自己听讲是多么重要。如果没听懂,更要及时问,听讲要动脑筋想。实在不知道,向家长请教,一年级的语文作业应该不算难,字写错了,拼音写错了,组词写错了,家里请两位不说话的老师――字典、词典上一查,应该不是问题。勤动脑、勤动手,学习勤奋就体现在这里。标点忘打了,补上。句子不通顺,多读几遍。文章不会写,多看看多读读人家写的好文章,自然就会了。脑子越用越灵,不用就会生锈。用“办法总比问题

工作总结的意义

工作总结的意义及作用 一,工作总结的意义及作用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它所要解决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不是某一时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 工作总结还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通过工作总结,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寻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断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传播这个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 写好工作总结,须勤于思索,善于总结.这样可以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工作能力的干部.总结中,须对工作的失误等有个正确的认识,勇于承认错误,可以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写好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总之,写好工作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要非常困难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总(过去的工作),二是结(工作的经验,教训,规律).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总是结的依据,结是总的概括. 二,工作总结的种类,特点和内容

(一)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内容划分 (1)思想工作总结 (2)经济工作总结 2.按范围划分 (1)地区工作总结 (2)部门工作总结 (3)单位工作总结 (4)个人工作总结 3.按时间划分 (1)月份工作总结 (2)季度工作总结 (3)年度工作总结. (4)三年以上工作总结 4.按性质划分 (1)综合性总结 (2)专题性总结 (二)工作总结的特点 1.客观性 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而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 2.典型性 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基本的,突出的,本质的,有规律性的东西,在日常学习,工作,

《精选总结范文》如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如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为什么要及时改错改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通过分析比较,认真查出自己在理解问题和做作业中出观的错误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错误得到及时改正,是使书本知识正确地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和实践技能的关键一环。 可是,不重视分析自己在学习上产生错误的原因,不改正作业中的错误的现象严重地存在于中学生的学习中。 许多中学生,对于老师改过的作业,眼也不看就往屉子中―一丢,或往书包中一塞就不管了。 学生做错作业的主要原因,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由于学生没有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改正作业上的对旧知识的错误作法,错误理解和旧作业上的错误作法,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早留下来了;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和做新的作业中出现了更大的错误。 ―次错误没有得到改正,又使下一次学习出现更大的错误。这种恶性循环,是不重视改正错误的中学生学不好功课的重要原因。 养成及时改错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上经常会出现做错的地方,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呢?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要认真对待这些错误。其实,做对了的题目,一般是学生掌握比较好的。错误,恰恰暴露出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考试中丢分的地方,就是这些问题的反映。平时错误多,考试自然就丢分多了。

首先,应该分析一下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上课没听讲,还是听了没听懂,是偶尔出现的,还是经常出现的。 然后,认真想一想应该怎样改正错误。一般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都会反复强调。回想一下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如果是没听讲,提醒自己听讲是多么重要。如果没听懂,更要及时问,听讲要动脑筋想。实在不知道,向家长请教,一年级的语文作业应该不算难,字写错了,拼音写错了,组词写错了,家里请两位不说话的老师――字典、词典上一查,应该不是问题。勤动脑、勤动手,学习勤奋就体现在这里。标点忘打了,补上。句子不通顺,多读几遍。文章不会写,多看看多读读人家写的好文章,自然就会了。脑子越用越灵,不用就会生锈。用“办法总比问题多”激励自己,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优秀了,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还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出相似的题目多加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牢牢掌握知识,任它千变万化,也是万变不离其宗。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当你修炼到这一步,那个曾经的错误已经被你牢牢地锁定,它还会错吗? 改错如此重要,可是有些学生总是记不住,有的甚至把一个错留在自己身上好长时间还舍不得丢,还有的到今天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总在说考试时粗心大意,把该做对的做错了。那么这些被老师圈出的错怎么也不知道改呢?培养认真细致的习惯,从改错开始!要想考高分,先把这些错误甩掉!!! 今天在学校里用十分宝贵的课间十分钟,或者是上体育、音乐、品德课(影响其它课的学习)的时候把学生请到办公室改错,可惜办公室只有方寸之地,只

规律方法总结

规律方法总结 1.回归分析的理解 回归分析是处理变量相关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它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相关关系,如果有就找出它们之间贴近的数学表达式; (2)根据一组观测值,预测变量的取值及判断变量取值的变化趋势; (3)求出回归直线方程. 2.最小二乘法的理解 (1)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有效的求回归方 程的方法,它保证了各点与此直线在整体上最接近,最能反映样本观测数据的规律. (2)最小二乘法估计的一般步骤: ①作出散点图,判断是否线性相关; ②如果是,则用公式求a 、b ,写出回归方程; ③根据方程进行估计. 3.线性相关关系强弱的分析与判断 对于变量x 与y 随机抽取到的n 对数据(x 1,y 1),(x 2,y 2),…,(xn ,yn ),利用相关系数r 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强弱,样本相关系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n i i r y y x x ----= ∑ 当r >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当r <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 |r |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 |越接近于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当|r |大于0.75时,我们认为两个变量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4.独立性检验的应用 (1)利用独立性检验来考察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并且能较为准确地给出这种判断的可靠程度. (2)具体做法是:根据观测数据计算由公 2 2 ()()()()()n ad bc K a d a c c d b d -=++++ 验随机变量的观测值k ,并且k 的值越大,说明“X 与Y 有关系”成立的可能性越大. (3)利用以下数据来确定“X 与Y 有关系”的可信程度. 如果k >10.828,就有99.9%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如果k >7.879,就有99.5%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如果k >6.635,就有99%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如果k >5.024,就有97.5%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如果k >3.841,就有95%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如果k >2.706,就有90%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如果k ≤2.706,就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X 与Y 有关系”.

分析总结能力

HR-培训组

分析总结能力训练讲义 前言 柳传志说:个人能力有很多种,但我最看重归纳总结的能力,就是看他能否在所做过的事情中提炼、总结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善于研究的人有系统设计的能力,能开大局。 所以,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从成功的经验中来,更多的是从失败的教训中来。工作或任务达到目标或因故终止后,往往需要进行工作总结及分析。对工作的成功、效果及取得的教训进行的分析、以及这些信息的存档以备将来利用。 一、什么是分析总结能力 什么是分析能力:是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 分析能力包括将问题系统地组织起来,对事物的各个方面和不同特征进行系统地比较,认识到事物或问题在出现或发生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在面临多项选择的情况下,通过理性分析来判断每项选择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以决定取舍和执行的次序,以及对前因后果进行线性分析的能力等。 分析能力较强的人,往往学术有专攻,技能有专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有着独到的成就和见解,并进入常人所难以达到的境界。 同时,分析能力的高低还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体现。分析能力是先天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情、一些难题,分析能力较差的人,往往思来想后不得其解,以至束手无策;反之,分析能力强的人,往往能自如地应对一切难题。 一般情况下,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后,会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被解答出来,这就是分析能力的魅力。 案例:一只烤鸭 一天,一顾客气冲冲地向服务台投诉:她于当日在该店熟食部购买了一只烤鸭。晚上吃时,发现烤鸭已经变味了,搞得连吃晚餐的味口都没有了。顾客为此非常的生气,一再指责该商场的商品质量差。后经值班经理耐心解释及道歉,最终给顾客作退货处理。事后通知熟食部主管,让他查明原因,防止此类现象再次出现。 案后语:出现问题后不能只是单一处款就完事,而是应该进行分析,是责任心的问题严格按照公司制度处理,是业务技能不够就应加强培训,使每位员工的业务技能达标。 分析总结能力是指人对事物进行剖析、分辨和总结,单独进行观察和研究,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能力。 主要在平时,养成对事情,对未知数寻根问底的习惯。慢慢你的分析能力就很强。另外,要仔细分析别人说的话的深层意思。多听多看,耳聪目明才叫聪明。总结:一是总(过去的工作),二是结(工作的经验、教训、规律)。

撰写工作总结的方法和技巧

撰写工作总结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写好总结是秘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职责,是“笔杆子”必备的基本功。我在实践中体会到,总结要写好,“三要”不可少,即情况要清楚,思想要深刻,写作要创新。 一、总揽情况 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是总揽情况,结是结晶思想。总的情况要清楚,我的体会是“三要”。 一要“两下功夫”,弄清“半熟”情况。很多总结是“给我总结”,自己的情况当然是清楚的,再扩大一点,写本单位工作总结,情况至少是比较清楚的。但这种清楚和比较清楚对于写总结报告来说还只能算个基本清楚,我把它叫做“半熟”状态,还需要朝着“更加清楚”的方向“下更深功夫”。 功夫一:“纵、横、大、新”四遍梳理。“纵”是从时间上梳理,“横”是从事件上梳理,“大”是从大事上梳理,“新”是从创新(亮点)上梳理。“纵横”梳理是基本梳理,“大新”梳理是上层梳理,真正要写进总结报告的事情,主要是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 功夫二:跳出局外对照比较。古诗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古话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必要跳出来看一看,请别人说一说,和外面比一比,这样,就更清楚哪些是真正的成绩,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当写或不当写。尤其是经验总结和先进材料,一定要比较,找出“个性事”、“特色事”、“独立事”、“亮点事”。 二要“六听三看三查”,弄清“陌生”情况。更多总结是“替人总结”。我们经常受命去总结某个地方或某个部门的工作,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片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摸清楚,变陌生为熟悉,变外行为内?我的体会是多听多看多查。 一是“六听”,即听主要领导宏观讲,听中层干部中观讲,听职工和群众微观讲;听正面的了解成绩,听中间的了解情况,听反面的了解问题。有了前三听情况就有了个“八九不离十”,加上后三听情况就更加明了清晰。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六听”就是全方位去听,意在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情况。 二是“三看”,即看材料、看数据和看现场。看材料包括看综合性材料、看单型材料、看方方面面的材料,有时不妨再看看举报材料。看材料其实是走捷径,写得好的材料是可以剪切粘贴为己所用的,但也容易被牵着走,自己要有判断。看数据包括看年度月度的报表,看一天的原始数据,看一个阶段的数据变化。当前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总结,越来越重视数据这一块,君不见各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