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第九章 砂岩型铀矿床

第九章砂岩型铀矿床 概念:砂岩型铀矿床是指工业铀矿化主要产于砂岩(包括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中的铀矿床。 二、成矿地质条件 1、大地构造背景条件 ■所有砂岩铀矿的产出都与沉积盆地有关。 ■铀矿化多产于邻近基底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中。 ■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多数以稳定克拉通盆地和介于相对活动褶皱造山带之间的克拉通边缘活动带。 砂岩型铀矿床的有利地质环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即: ■主岩沉积时的相对稳定和成矿时的活化。 2、产铀盆地条件 卷状亚型砂岩铀矿成矿必须具备两个阶段: 早期赋矿砂体的形成→晚期活化构造产生→层间氧化带形成。 盆地动力学条件往往有个转化过程,常表现为: 早期弱伸展(主岩沉积时期)→晚期转为弱挤压(成矿时期),从而形成盆地双层结构 3、岩相古地理条件 砂岩型铀矿化的岩相古地理主要是河流相,滨湖三角洲相和滨海三角洲相,重要矿化多数产于河流相中 矿化多分布于辫状河所形成的岩层中。 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对铀成矿较为有利。 4、赋矿砂岩的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条件 ■砂体的规模; ■砂体的渗透性; ■砂体间的连通性; ■砂体的成层性 从铀的成矿条件分析,有利于后生砂岩型铀矿化形成的砂体类型必须是渗透性好的层状砂体、或席状砂体、或似层状砂体、或带状砂体。 5、古气候条件 ■炎热干旱、半干旱的交替气候有利于后生铀矿床的形成。 ■蒸发作用使水中铀含量不断提高,这样高铀含量的水溶液,进入上述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或其他富含还原剂和吸附剂的岩层,经过较长时间的持续作用,就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后生铀矿床。 6、水文地质条件 ■地浸砂岩铀矿只存在于渗入方式的成矿类型中。 2)渗入水的成矿其地质条件必须具备: (1)透水岩层或构造破碎带处于开启状态 (2)成矿盆地处于相对缓慢上升过程。 (3)存在蓄水构造和滞水构造。 7、层间氧化与潜水氧化作用条件 层间氧化属成岩后的氧化,对于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潜水氧化一般发生在成岩期或紧随其后,但在盖层沉积覆盖之前。目前很多底河道型砂岩铀矿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 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 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 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 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晚古生代经历了石炭系陆表海盆地的演化阶段,形成了柴东残留海相石炭系盆地;中生代经历了早侏罗世断陷和中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挤压坳陷的发育阶段,形成了J1、J 2个并列的沉降中心。中、新生代以来经历了燕山、喜山2期强烈的构造运动。燕山构造运动西强东弱,柴北缘西段侏罗系强烈变形剥蚀,形成了残留下侏罗统凹陷;东部活动较弱,中、新生代连续沉降沉积。新生代为大型走滑挤压盆地,第三纪沉降中心在盆地西部,发育多个沉降中心,晚第三纪以来沉降中心向东迁移,第四纪在三湖地区形成统一的大型沉降中心。

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

第21卷 第2期 2000 西北地质科学 NORTHWEST GEOSCIENCE Vol.21,N o.2 文章编号:1004-7786(2000)02-0057-07 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 戴俊生1,曹代勇2 (1.石油大学资源系,山东 东营 257062;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100083) 摘 要:盆地构造样式及展布规律研究是盆地构造研究的基础,对确定构造圈闭类型,指导油气 勘探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各种资料综合分析,将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归为14种基本类型,即生 长逆断层、单冲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反冲构造、生长背斜、断展背斜、纵弯背斜、滑脱褶 皱、断鼻构造、裂陷伸展构造、局部伸展构造、斜坡带和横向构造变换带。从动力学背景、基底 卷入性、级别划分等方面讨论了构造样式的基本特征。对控制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类型和展布的 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岩石物理性质和构造演化阶段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构造样式;构造圈闭;柴达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P452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南邻昆仑山,北接祁连山,西北界为阿尔金山,位于青海省的西北部,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亚洲中轴构造域〔1〕。是我国西部一个重要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内部构造特征具有明显地三分性特点,北部祁连山前地区以冲断构造为特征,称北部块断带。南部昆仑山前地区也表现为冲断构造,称昆北断阶带。中部发育巨厚的中新生界,以褶皱构造为特点,称为中央坳陷(图1)。 受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岩石物理性质、构造演化阶段等因素的控制,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具有自身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不仅对揭示该盆地的构造特征和认识同类型盆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确定构造圈闭类型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构造样式的基本类型 在揭示柴达木盆地基本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从油气勘探的需要出发,主要考虑与油气藏密不可分的正向局部构造和断层,强调构造样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各种资料综 收稿日期:1999-11-22 修回日期:1999-12-20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编号:970208-02-02) 作者简介:戴俊生(1958-),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教学及科研.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图中地质构造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造储油B.乙构造建隧道 C.丙构造储地下水D.丁构造建水库 【答案】A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气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

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下列关于该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是良好的储气构造 B.若要修建地铁,甲处比乙处更合适 C.若④岩层为含煤地层,甲处可以打到煤层 D.甲处顶部岩层缺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B

地质构造对岩土工程实践的影响

地质构造对岩土工程实践的影响 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运动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如褶皱、断裂。褶皱、断裂破坏了岩层或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工程建筑的地质环境复杂化。因此,学习并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知识,对各类土木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正常使用,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字:地质构造;结构面;地应力 1 概述 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大,特别是在寻找大型、特大型隐伏矿及其定位预测中,矿田构造研究越来越发挥着突出作用;在油气的寻找中需要进行储油、储气构造的研究。人们对水资源和工程建设的需求、地质灾害的预测、生存环境的保护等问题的解决,更需要构造地质学理论的指导。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基地的大陆岩石圈,由于它的复杂性及其与资源、环境、地质灾害等因素密切相关,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的赋存状态,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岩土工程实践的地质因素,从而指导采掘工程、隧道地铁建设、河流堤坝建设的正常进行。 2 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质构造:指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外力作用下所生成的变形与变位。构造变动,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与变位。地壳中的地质构造绝大多数属于构造成因,构造变动是地质学尤其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非构造变动,由于重力作用、地下水、风华、冰川等作用,

使岩层或岩体发生局部变形。这种作用不是地壳运动的直接表现。非构造变动规模不大,分布局限,对矿山开采,河流堤坝的安全性有一定影响。 3 构造结构面及构造应力对岩土体稳定行的影响 构造作用控制了地球运动系统中所有地质过程,岩体结构面是该系统运动作用的产物,其形成、演化及时空组合无时无刻不受其控制,通过结构面实现对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并进而达到对岩土体稳定性的控制则是构造动态作用的体现。 3.1构造结构面对岩土体稳定性的控制作用 所谓结构面,是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例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断裂、裂隙和节理等,反映了长期内外动力作用下的地质构造作用现象。考虑到影响结构面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可将其划分为四种力学类型,即破裂结构面、破碎结构面、层状结构面和泥化结构面;按其成因又可分为原生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亦即构造结构面。原生结构面以建造为物质基础,本质上体现的是介质内物理力学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或软弱薄层,一旦受力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经过后期内外动力作用之后会很容易地改造成构造结构面,所以在工程实际中,构造结构面对岩土体力学性能及其稳定性具有主导控制作用。结构面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力学特性:对垂直于结构面的拉应力基本上无阻抗力而极易被拉开;在垂直于结构面的压应力作用下易于压密或闭合而易造成填充物变形和破坏;顺结构面方向的弱约束作用导致在剪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剪切变形或滑移。

铀矿床分类初步探讨

第37卷第1期地质调查与研究 Vol.37No.12014年3月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Mar.2014 收稿日期:2014-01-05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项目:华北地区铀矿勘查与选区(1212011220494) 作者简介:金若时(1958-),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调查工作,Email:Ruosj2003@https://www.doczj.com/doc/1d18790057.html,。 ① М.Ф.马克西莫娃,E.M.什玛廖维奇普.层间渗入成矿作用.夏同庆,潘乃礼译.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3研究所,1993. 铀矿床分类初步探讨 金若时1,苗培森1,司马献章1,冯晓曦1,2,汤超1,朱强1,李光耀1 (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430017)摘 要:为了研究铀矿床分类对铀矿勘查的基础指导作用,笔者简要回顾了铀矿床分类历史,研究了前人对铀矿床 分类的系列方案,结合目前世界铀矿床研究进展,尝试以铀成矿地质作用为格架,以赋矿岩石为基础对世界典型铀矿床进行了分类,并将矿床采选方式纳入分类指标,建立了铀矿床种、类、型、式的分类序次,提出了将铀矿床划分为3种7类26型6式的分类方案。 关键词:铀矿分类;成矿作用;赋矿岩石;采选方式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13)04-0001-05 矿床分类是人们认识和阐明自然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规模悬殊的各种矿床间的内在联系、共同规律与相互差异性的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不同时期的矿床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床的研究程度和勘查成果。正确合理的分类有利于促进科学研究并指导生产实践,因此,一直受到地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铀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致使其在地壳中存在形式多样,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矿床类型,其矿床分类一直是地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自上世纪中叶,国内外众多学者出于各自需要对铀矿床进行了工业分类、勘探分类[1]、成因分类[2]、构造分类[3]、超大型铀矿分类[4]等等,甚至对其中的某些方案进行了细分[5-8]。在铀矿床成因分类中,不同的学者建立分类所依据的主要标准或建立分类的基础不同,有的按成矿作用和成矿温度划分,以地质-构造环境为第一分类标准[5-6];有的则以含矿主岩为分类基础[7-8];有的对某一单矿种进行了分类,如将花岗岩型铀矿[9]、砂岩型铀矿[10]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近四十年来出现了几十种铀矿床的分类方案。 笔者近期的工作已证实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的砂岩型铀矿主要产于灰色还原环境岩层中[11]。同样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和奥蒂斯盆地铀矿勘查发现铀矿体不仅产于元古代不整合面构造带中,而且围岩辉长岩中也有广泛分布(据郑大瑜面告),丰富了对 不整合面铀矿的认识。 随着铀矿床勘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等认为有必要对铀矿床进行综合分类,以期更全面反映矿床类别,发挥矿床分类对铀矿研究、勘查工作的基础性指导作用。 1铀矿床分类的简要历史回顾 早在16世纪中叶,G.Agrecola (1556)根据矿床的形态及位置就提出了第一个矿床分类方案[12]。而铀矿床的最早分类由1946年前苏联学者谢尔宾纳和 谢尔巴科夫提出[13] 。 K.D.Cornelius (1977)将铀矿床划分为古元古代石英-卵石-黄铁矿砾岩型、后生砂岩矿床、热液变质矿床、蒸发岩矿床、矽卡岩矿床、页岩、磷块岩、地沥青及褐煤中的矿床、碳酸盐岩矿床、原生热液矿床、砂积矿床9大类[14]。R.H.Mc Millan (1980)曾综合了贝克、西贝尔得、德里、特伦布莱、克里斯托弗、卡尔宁斯等人的观点,将铀矿床分为岩浆型、变质型、碎屑型、水成型4大类12小类[15]。P.C.Goodell (1990)研究认为破火山口及与其有关的岩石是赋存这类铀矿床的有利环境,许多已知的火山环境中铀矿床的分类依据是它们在破火山口中的位置[5]。М.Ф.马克西莫娃等(1993)提出了砂岩型铀矿分为层间渗透型、裂隙渗透型和潜水渗透型①。国际经合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 )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联合出版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分区及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tectonic divisio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in western region of Qaidam basin WU Mengmeng 1,YUE Zhenqi 1,MENG Ziyuan 1,WANG Wanjun 2,ZHANG Jinning 3 (1.Department of Ge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69,China ;2.Oil Production Plant 11o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Shanxi 710000,China ;3.Dagang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Tianjin 300280,China ) Abstract:The basic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basin and the basic geological knowledge can be revealed by the division of basin tectonic units.On the basis of the structural unit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in this area,to forecast the favorable zone and to guide the next exploration of the oilfield.It is found that the combi -nation of the high and low parts of the source rock in the basin is used for the division of tectonic units,which can make clear the oil and 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pattern in the reg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urce rock and the discovered reservoir.Key words :tectonic division ;tectonic evolution ;western Qaidam basin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分区及 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吴萌萌1,岳祯奇1,孟子圆1,王婉君2,张津宁3 (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00;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 天津300280)摘要:通过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能够揭示盆地内部基本构造特征, 明确基础地质认识,是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基础工作。在已划分构造单元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对于有利区带的预测,指导油田下一步勘探有重要意义。在调研前人对构造分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方案后,发现将盆地源岩构造高部位和构造低部位结合起来进行构造单 元划分,更能明确该地区油气运聚模式, 清晰源岩与已发现油藏的分布相关性。关键词:构造分区;构造演化; 柴西地区中图分类号:TE1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285(2018)10-0005-04 DOI:10.3969/j.issn.1673-5285.2018.10.002 *收稿日期:2018-09-12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非常规能源矿产调查评价”基础地质调查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120113040700;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科技项目, 项目编号:研究院2014-技术-勘探-07。作者简介:吴萌萌(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201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从事油气成藏研究工作。石油化工应用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第37卷第10期2018年10月 Vol.37No.10Oct.2018

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探讨

文章编号:1001-6112(2008)02-0115-06 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探讨 罗 群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气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00) 摘要: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多成因的叠合含油气盆地,不同学者对其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成因特征和形成机制认识有较大差异;在分析、归纳、总结了4种有代表性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沉积发育、构造发育史恢复、地震反射特征,提出柴达木盆地形成与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盆地、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挠曲盆地、古近纪挤压坳陷盆地和新近纪—第四纪前陆盆地共4个阶段的新观点,统一了对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对深化盆地地质认识、正确评估盆地资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成因类型;形成机制;柴达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1.2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F BASIN GENETIC TYPES OF THE QAIDAM BASIN L uo Qun (Research Center of B asin and Reservoi r ,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 ,B ei j ing 102200,China ) Abstract :The Qaidam Basin is a pet roliferous basin wit h multiple genetic types.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view point s about it s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during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Based on 4main view point s ,combined wit h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sedimentary generation ,tectonic history restoration and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it is concluded in t his paper t hat ,t he Qaidam Basin has experienced 4stages :rift 2subsidence basin from early to middle J urassic ,compression 2inflection basin f rom late J urassic to Cretaceous ,comp ressio n 2depression basin during early Tertiary and foreland basin from late Tertiary to Quaternary.This new opinion unifies knowledge about basin genetic types and mechanisms of t he Qaidam Basin.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f urt her research of basin geology and resource evaluation. K ey w ords :genetic types ;genetic mechanisms ;t he Qaidam Basin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重要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面积12×104km 2。已找到20余个油气田。由于勘探和研究程度总体较低,且地质结构复杂、演化历史多变,对其成因类型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1~17],甚至截然相反,主要表现在盆地演化阶段划分、各阶段成盆机制及出示的证据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不同演化时期成因类型认识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对盆地地质特征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估计。因此,合理解释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恢复其形成机制,对于深化对柴达木盆地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1 成因类型现有观点 李春昱等[1]根据板块构造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属于塔里木—中朝板块,可能是由中朝地块分裂出来的微型古陆,夹持在秦祁昆古生代地槽褶皱带之间。在塔里木—中朝板块的北侧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南侧为羌塘—华南板块、冈底斯板块和印度板块(图1)[2]。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与上述板块或地块间复杂的拉张裂解、俯冲消减和碰撞闭合作用密切相关。 对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的认识,存在多种观点, 收稿日期:2007-11-08;修订日期:2008-02-19。 作者简介:罗 群(1963—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成藏机理研究。E 2mail :luoqun2002@https://www.doczj.com/doc/1d18790057.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CB202306)。 第30卷第2期2008年4月 石 油 实 验 地 质PETR OLEUM GE OLOG Y &EXPERIMENT Vol.30,No.2Apr.,2008

2016年地理高考复习教学案48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教学案48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旧知检测】 (2011·韶关调研)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 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溶洞—a B.裂谷—b C.瀑布—c D.沙丘—d 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 外力作用属于() A.a B.b C.c D.d 【考点呈现】 1.三种成因的山地 2.掌握向斜、背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知识框架】 一、褶皱山 a.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___________,叫做褶皱。 b.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基 本形态 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貌 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________,两翼______ 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______ 向斜向下弯曲中心部分______,两翼______ 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而形成______ 二、、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a.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b.垂直方向 3.地质构造的意义 构造 名称 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 背斜 埋藏区 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 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 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背 斜核心部位。(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道) 向斜 储藏,常有“自 流井“分布 底部低洼,易汇集形成地下水。 水库坝址选择点物质坚实,基础牢固 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 岩层中含有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 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 蚀。 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 发育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 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 等避开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 渗漏。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____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 【回顾练】 (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 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 答1—2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B.② C.③D.④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2014东莞)在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地表分布着一块巨大的独体岩石,对这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岩石,至今科学家仍未破解其确凿的出处来源。 3.有学者就该巨大岩石的形成,用下图显示了其过程,若此图示是成立的,其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全球裂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2019.23科学技术创新全球裂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张立伟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100083)1裂谷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 裂谷盆地是伸展盆地常见的型式。国内外学者通过对裂谷 盆地大量研究,将裂谷盆地定义为: 由于整个岩石圈遭受伸展破裂而引起的,常常是一侧或两侧为正断层的盆地。受断裂作用影响是此类盆地的主要特点。在不同基本的断裂作用影响 下,盆地出现隆坳相间、凹凸相邻的构造格局, 在持续的沉降期内沉积巨厚的沉积物,其间生成的油气进入背斜、 断块、不整合及岩性等圈闭形成油气藏。 根据裂谷盆地的区域构造位置, 可将其划分为大陆裂谷、大洋裂谷和陆间裂谷三类,大陆裂谷的典型实例为东非裂谷, 大洋裂谷的典型实例为大西洋中央海岭上的裂谷, 而陆间裂谷的典型实例为红海裂谷。大陆裂谷向陆间裂谷发展,陆间裂谷进一步向大洋裂谷发展,成为裂谷的演化系列,油气的勘探实践证明,大陆裂谷盆地油气丰度最高,其油气源岩层不仅有普通沉降 的断裂晚期和后断裂期的海侵层, 还有自身断裂期的构造湖相层。根据裂谷盆地的发展演化, 可分为前裂谷期、同裂谷期和后裂谷阶段。 裂谷盆地的分布主要与板块构造的分离或碰撞有密切关 系。总体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大西洋型裂谷系, 主要形成于大陆板块的开裂时期,可能是对流环重新调整的结果。在南美 东海岸和西非海岸分布一系列的裂谷盆地, 并逐渐演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同时由于中非裂谷系的走滑伸展作用,在非洲板块内部由于远源应力场作用形成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二是西太平洋型裂谷系,其形成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的结果,如中国东部的裂谷盆地群。三是与板块碰撞有关的裂谷,一般是在陆一陆碰撞过程中和随后的应力场的衰减过程中局部伸展形成的裂谷,如秘鲁的塔拉盆地等。 2裂谷盆地成因机制 Allen 等(2005)提出裂谷、夭亡裂谷、 内克拉通坳陷、被动边缘是岩石圈伸展过程统一控制的裂谷-漂移盆地演化序列, 它们的发育受大陆持续增加的伸展率控制。两种相联系的机制可以解释这类盆地的许多特征:a.地壳脆性伸展,造成伸展断层系 和断层控制的沉降;b.岩石圈韧性伸展后的热松弛作用, 造成区域性的后裂谷沉降。当张性应力不足以克服岩石强度时,形成 陆内坳陷盆地;当张性应力足够大时, 足以克服岩石强度,产生控制边界的正断层,形成裂谷盆地; 当裂谷继续伸展,如果为三叉裂谷,其中两支演化为原始洋或大洋盆, 另外一支发育不足,形成坳拉槽;裂谷继续发展,即从大陆裂开进入漂移阶段, 则在洋盆边缘发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导致裂谷盆地发育的驱动力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板块边界驱动力、软流圈对流在岩石圈基底造成的摩擦应力和偏向拉张应力以及岩石圈的伸展,这是控制着裂谷盆地发展的主 要动力;第二是发生在造山带上部以及地幔对流、 地幔柱上部的岩石圈内部的偏向拉张应力,其虽然不是产生裂陷作用主要的 驱动力,但对岩石圈减薄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控制着与裂谷相关的火山活动的发生,如果这些偏向应力与板块边界和地幔 拉张应力相互作用,岩石圈的屈服强度会超过极限, 从而导致裂谷作用。 3全球典型裂谷盆地地质演化特征 裂谷盆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是极其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油气资源占全球总油气资源的三分之一,目前国内外在该类盆地的油气勘探中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Mann 等(2007 年)对世界945个巨型油气田构造背景的统计, 有283个位于裂谷盆地中。大部分裂谷盆地油气储量丰富,例如非洲的锡尔特 盆地、阿布加拉迪盆地、苏伊士湾裂谷盆地; 欧洲的北海北部盆地、东北德国盆地、东巴伦支海盆地、 第聂伯-顿涅茨盆地、伏令-特伦纳拉格盆地、阿基坦盆地、 莫尔盆地、东爱尔兰海盆地;亚洲的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马里盆地、 库泰盆地等。少数裂谷盆地无油气储量,如北美洲的东、西格陵兰盆地、亚洲的Laptev Basin 、欧洲的朗吉多克盆地、利翁湾盆地和加里西亚盆地以及非洲的安扎盆地、东非裂谷系东支等。 3.1欧洲裂谷盆地 欧洲裂谷盆地发育在古生代造山缝合线之上,主要在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发育,广泛分布在西欧和大西洋地区东欧南部 边缘的赛特造山带、 阿蒂曼-巴伦支海地区和贝加尔地区。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时期是西伯利亚地区主要的构造和岩浆活动期,发育西西伯利亚、皮亚西纳-哈坦加(Pyasina-Khatanga )和南喀拉海(South Kara Sea )裂 谷系。在晚古生代,受碰撞造山的影响, 晚前寒武纪地壳增生了至少2km ;在中二叠世,乌拉尔造山带为喜马拉雅型; 在二叠纪-三叠纪转换期,西伯利亚组成劳亚古陆的一部分, 其侧翼为上扬斯(Verkhoyansk )被动边缘,该被动边缘受到中-晚泥盆世 的裂谷作用,陆壳分离在石炭纪达到发育顶峰; 到侏罗-白垩纪,西伯利亚东南部变为安第斯斯型造山带的一部分。 摘要:裂谷盆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是极其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不同地区裂谷盆地构造演化的特征不同:欧洲裂谷盆地发育在古生代造山缝合线之上,主要在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发育;非洲裂谷盆地的发育与冈瓦纳大陆解体有关, 是非洲大陆板内和边缘伸展作用的结果,侏罗纪时期,冈瓦纳在非洲西北部与劳亚分离, 与此同时或稍后,在东南部与印度-澳洲板块分离,白垩纪早期,冈瓦纳内部非洲大陆与南美分离,古近纪,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板块分离。亚洲裂谷盆地主要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 亚板块的俯冲,主要在新生代发育,裂谷阶段后期一般经历构造反转碰撞造山; 北美裂谷盆地数量较少,形成于冈瓦纳古陆裂解时期,构造演化特征表现为基底及前裂谷发育阶段较长,同裂谷演化阶段较短。 关键词:全球;裂谷盆地;构造演化中图分类号:P5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390(2019)23-0015-0215--

世界铀储备分布与铀矿的分类以及英语翻译

英语原文 World Distribution of Uranium Deposits (UDEPO) with Uranium Deposit Classification FOREWORD Having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n the worldwide uranium deposits is crucial for implementation of significant nuclear power programmes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interest in nuclear power and concerns about the supply of energy resources. Starting from the early yea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energy for peaceful uses,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has published numerous reports on different types of uranium deposits, their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With the increased amount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uranium deposit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IAEA was able to establish an electronic database and publish it in the form of an Atlas in 1995. The atlas later was supported with a World Guidebook to Accompany IAEA Map: World Distribution of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form of a databook in 1996. The name of the database was World Distribution of Uranium Deposits (UDEPO). The UDEPO database was revised and expanded in 2004 to store to provide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uranium geology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s. The revised database has been published on the internet since 2004. The database and its web site are being updated continuously. This report and its attached CD-ROM contain information on 878 uranium deposits worldwide and reflect a snapshot of the database as of end of 2008. The

常见铀矿物

铀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铀矿物和含铀矿物约170种以上,其中25—30种具有实用意义列举如下: 沥青铀矿(U3O8) 含U 42—76% 晶质铀矿(U3O8) 含U 55—64% 钙铀云母(Ca(UO2)2P2O8·8H2O) 含U 46—52% 铜铀云母(Cu(UO2)2P2O8·2H2O) 含U 42% 钒钾铀矿K2〔UO2〕2〔VO4〕2·3H2O 含U 42—46% 钒钙铀矿CaO、2UO3V2O5·nH2O 含U 41—48% 钛铀矿(TiO2·U2O3)TiO3,铀石U(SiO4)1-x(OH)4x,硅钙铀矿(H2O)2Ca(UO2)(SiO4)·3H2O 钍矿物 方钍石(Th,U,Ce)O2 含ThO2 70—80% 钍石ThSiO4 含ThO2 48—72% 独居石(Ce,La,Dy)PO4·ThO2 含ThO2 5—10% 沥青铀矿 沥青铀矿(pitchblende),晶质铀矿的沥青状隐晶质变种。又称非晶铀矿或铀沥青。成分UO2,含U42%~76%,常含铅,不含或微含钍、稀土元素。是提取铀的最主要矿物原料。等轴晶系。矿物外形为胶态肾状、钟乳状、葡萄状或致密块状。沥青黑色,条痕黑色,树脂光泽或半金属光泽。莫氏硬度3~5,比重6.5~8.5。具强放射性。主要产于中、低温热液矿床和沉积、淋积矿床中。 晶质铀矿 uraninite 理想的化学成分为UO2 ,化学成分 U4+mUn6+O2m+3n。晶体属等轴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天然矿物中总有部分U(氧化为U(故化学式实际为(UU)O2+,值最大可达0.6。富含U(的土状变种称为铀黑。钍、钇、铈等稀土元素可类质同象替代铀,含量高的分别称为钍铀矿或钇铀矿。晶质铀矿具强放射性,化学成分中总是含有少量的铅、镭和氦,其中铅和氦是铀、钍放射性蜕变的最终稳定产物。镭和地球上的氦都首先是在晶质铀矿中发现的。根据铅铀比和氦铀比可以测定矿物的地质年龄。晶质铀矿具萤石型结构,晶形以立方体或八面体为主,但少见;一般成细粒状产出。黑色,条痕棕黑色。半金属光泽,风化面光泽暗淡。贝壳状断口。摩氏硬度约5.5。比重7.5~10.0。氧化程度深的,颜色趋于暗棕,比重明显偏小。呈致密块状、葡萄状等胶体形态,并具有沥青

地质构造的研究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地质构造规律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分析】 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更是重中之重。在湘教版教材中交代了地质构造的概念和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但忽略了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对于地质构造规律知识,不仅要了解,更要掌握如何应用知识。这样既可巩固所学的识记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找石油天然气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采矿石也要在背斜部位;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准备:水、柴油、透明塑料管,相关地质构造模型、资料和图片。 2、教学组织准备: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一组长,负责该组实践、讨论等的记录和最后的总结等工作。第一组:负责储水、储油地质构造研究;第二组:负责隧道开凿的研究;第三组:负责水库坝址、库区的选择。 〖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教学问题: 1、第一组:假如你们是地质学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水寻找等方面的工作,现提供一褶皱模型以及水、柴油和透明塑料管,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说明石油和地下水的储存构造。

(2)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说明其储存原理; (3)根据其储存构造原理,指出其开采的位置选择,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2、第二组:因修建一高速公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一垂直穿越山地的隧道,假如你们是地质工程师,请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全面考虑,对隧道的开凿进行研究,请通过相关实验,然后确定隧道位置选择(是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并说明其理由。 3、第三组:假如由你们来负责三峡水库坝址、库区的选择,请你们根据提供的相关材料和长江三峡地质构造图,从安全性、防渗漏等方面加以考虑,对三峡水库坝址、库区进行合理选址,并说明其理由。 〖探究解决问题〗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调控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研究、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解决解决各组负责的问题。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详案编写

课件展示:褶皱形成示意图,引导学生 理解概念,指出褶皱分为背斜(岩层向上 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凹陷)两大类 型。 板图: 演示背斜和向斜:拿书本双手双向挤 压,使其弯曲变形。 提问:一般情况下,背斜、向斜形成什 么样的地形? 成山,向斜成谷 ①“岩层形态”判定法 (课件图片展示) 提出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力作用的参与下还会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吗?播放flash动画示意图 板图解释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影响,岩石破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地势下降较快,形成了谷地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抗侵蚀能力强,地势比周围稍高,形成山岭。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根据岩层的地表形态来判断背斜与向斜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要根据岩石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认真观察 动画示意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所讲知识分析课本 活动,回答探究问题

我们刚才了解(褶皱)背斜、向斜的基本构造原理。地质构造除了褶皱外,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是断层,下面我们学习什么是断层,它会形成哪些主要地形。 (板书:二、断层) 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岩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课件展示:断层形成flash动画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指出断层分为地垒、 地堑两大类型。 边画简图边说明: 地垒: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部分 地堑:中间部分相对下沉 用课件分别展示地垒、地堑的图片,提出问题,地垒、地堑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学生通过思考并观察图片得出: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地垒常发育成低地或谷地并完成书本P39 课件展示:断层小结表

刚才我们学习并了解了地质构造(褶 皱、断层)的基本原理,下面我们就用这 个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践意义。 (板书: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课件展示: 1.找水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 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 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 (2)利用断层找水。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 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 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课件图 片展示) 2.找矿 (1)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 观察、思考、分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 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 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 (2)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 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 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 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 掉了。 3.工程建设 (1)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 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 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