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差说课稿

方差说课稿

方差说课稿
方差说课稿

《方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第20.2.2《方

差》的(第1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分析、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五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章是统计部分的最后一章,主要学习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常用方法。本节课是在研究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这些统计量之后,进一步研究另外一种统计的方法——方差.“方差”属于数学中的概率统计范畴,他的特点是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紧密,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些统计量是用来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极差是用来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情况.并能准确,快速的进行运算.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理解方差的意义.

2.会用方差公式求样本数据的方差.

3.以积极情感态度,探索问题,进而体会数学应用的科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方差概念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在探究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计算,在启发讲授的基础上,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本节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引入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归纳小结,分层作业”.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练的烦恼”

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利用了教练的烦恼来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引入新知

本阶段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易理解为什么要用方差去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为什么不可以用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差的和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呢?为什么对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差不取其绝对值,而将其平方呢?为解决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1.寻找方案

方案1:由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可能会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预案:通过比较两名射手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通过验证学生会发现平均数和中位数均相等,而众数与极差得出的结论又相互矛盾,发现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方案2:教师提出根据这两名射 击手的成绩在下图中画出折线统 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再次 思考: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 赛,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 位比较适宜?为什么?

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 现要从甲,乙两名射击手中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

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如下预测.

预案1 :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学生提出看谁的稳定性好,就选谁.

预案2:学生若不能提出方案,则教师提出,通过统计图,你能看出两名射手谁的稳定性更好吗?

通过统计图,学生很容易就能观察出谁的稳定性更好,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可以用什么数据来衡量稳定性呢?

设计意图:在此处点明了为什么要去了解数据的波动性(即稳定性).使学生理解可以用画折线图方法来反映这种波动大小.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计算公式作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当波动大小区别不大时还需要用数据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稳定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做出如下预测:

预案1:学生能回答出用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和来衡量稳定性.

预案2:学生不能回答,教师提示,是否可以用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和来衡量呢?

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

(7-8)+(8-8)+(8-8)+(8-8)+(9-8)=0

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

(10-8)+(6-8)+(10-8)+(6-8)+(8-8)=0

设计意图:由学生或教师提出方案后,学生会积极运算,想快速得出结果.通过运算,又一次出现数据相同的情况,使学生更加好奇.想进一步找到用什么数据来衡量稳定性.从而引出方案3:

教师提出:我们再用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来试试.

此时由教师提出方案,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有区别了.从而使学生学生会很容易的接受这一过程.

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上述各偏差的平方和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

学生提出:与射击次数有关!

进而引出要进一步用各偏差平方和的平均数来衡量数据的稳定性.

2.归纳小结

通过以上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将上述探究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引出方差的概念和计算公

式.

设有n 个数据x 1,x 2,…,x n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我们用它们的和平均数,即用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variance ),记作s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差的计算公式,回顾公式的形成过程,体会引入方差的必要性.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就越小. 在学生理解、记忆方差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做出如下预测: 预案1.在学生理解方差的概念时,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方差?(教师说明,在表示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时,为了

防止正偏差与负偏差的相互抵消)

2、为什么要除以数据个数n ?(是为了消除数据个数的影响)

3、为什么对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差不取其绝对值,而要将它们平方?(教师说明,这主要是因为在很多问题里,含有绝对值的式子不便于运算,且在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功能”上,方差更强些).

以上回答可能还不能使学生满意,这时教师可以提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本节的“阅读与思考 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作进一步理解,从而拓广知识面,.

预案2.若学生没有提出疑义,在课后小结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常用方差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呢? 还有其他方法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本节的“阅读与思考 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做进一步的探究.

3.新旧知识对比

在引入了方差的概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梳理知识,回顾学过的统计量,对他们进行对比、分析. 其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些统计量是用来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情况.极差和和方差是用来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情况.

(

)()()

2

2

2

12,,,n x x x x x x

--???-()()(

)

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

?

方差与极差的对比:

极差在反映数据波动的各种量中,是最简单、最便于计算的一个量,但他仅仅反映了数据的波动范围,没有提供数据波动的其他信息,且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而方差则能更好的刻画数据的波动情况.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例1:在一次女子排球比赛中,甲、乙两队来参赛选手的年龄如下:

甲队26 25 28 28 24 28 26 28 27 29

乙队28 27 25 28 27 26 28 27 27 26

(1)两队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分别是多少?

(2)你能说说两队参赛选手年龄波动的情况吗?

出示例1:例1由师生共同完成.

通过此例

(1)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实践,不仅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掌握利用方差解解决问题的步骤,先分别求出平均数,再利用方差公式分别求出方差进行比较说明.同时为下面练习做铺垫.

出示练习1:在一次芭蕾舞的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表演了舞剧(天鹅湖),参加表演的女演员的身高(单位:cm)分别是

甲团163 164 164 165 165 165 166 167

乙团163 164 164 165 166 167 167 168

哪个芭蕾舞团的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

练习1的操作步骤:(1)先独立完成

(2)完成后和小组成员交流完成的结果.

(3)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情况.

独立完成,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可以使部分有困难的同

学,在交流中使一些问题得以解决问题. 在交流后投影展示,不仅可以给更多同学展示的机

会,提高其自信心,还可以再次检验学生在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中存在的问题,或给学生明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