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而越来越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不少教师把“合作学习”的理念积极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这一目标在具体实践中已经走了样,不少教师追求的只是可见的形式,而更多地将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演变成了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合作学习”似乎已经成了新课改的一种“标签”,开课必贴,逢课必用。在很多课堂上小组学习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乱哄哄一团,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讨论,可以说这样的小组讨论是没有必要的。很显然,这都是由于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组织不当、调控不力所造成的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凡此种种,使“合作学习”在不经意间走进了误区。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真正使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学习中的体会和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教师要科学规划合作学习的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内部构成对合作学习的实施及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直接关系着学生合作学习的成败。因此,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以利于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赛。为了便于课堂中就近合作,而不致于人为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一般情况下,各科任老师可与班主任共同协商安排好便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座位。小组成员一般以四人为宜,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不同水平有助于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样,能力高的学生得到提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锻炼,能力差的学困生得到帮助。而且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分工合作,合理搭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与发展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

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众所周知,“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然而,当前学生的合作学习大多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学生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合作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彼此欣赏、认真倾听的基础之上,它需要每个成员的责任和努力,就像集体项目比赛一样,既强调个人的能力,更要发挥集体的协作能力。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全体成员的合作动机。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激发大家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合作水平;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改善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增强团队意识。只有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让合作学习植根于每个人的思想,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才能激发他们的合作动机,为参与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做好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这一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实施认真思考和预设。

语文课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中讨论?小组讨论什么时候介入比较合适?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预设的问题。否则的话就会使合作学习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