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定骨的成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试股成人骨的压力数据理解还将有成分与物理特性有密切关系;

(2)、通过燃烧和溶解实验,使学会鉴定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探究式实验,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激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骨的成分是决定骨的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实验器具】

新鲜鲢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清水、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前的准备:

对于鉴定骨的成分实验,煅烧的骨我选用长而薄的鱼肋骨,脱钙骨我选用细而长的小的鱼肋骨。这样我认为会效果较好些,还可以节省时间。骨的脱钙需要较长时间,我在课前预先做好一份,待学生在实验操作完毕后,可以先观察我预先做好的那份实验结果。在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强调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以防灼伤等。

二、知识介绍:

有机物:一般容易燃烧的物质;

无机物:一般不易燃烧的物质。

补充:有些无机物在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能被溶解出来。

三、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1)、体验感知:请同学们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鲫鱼的肋骨,用手轻轻地将肋骨折弯,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2)、思考问题:骨为什么具有这种物理特性呢?骨具有什么成分和特性呢?

2.做出假设:

(1)、阅读课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2)、依据这些事实做出假设: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钙(无机物)、有机物。

3.设计与实施方案: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

(1).实验组:取鲫鱼的相同部位的鱼骨共2块,并将鱼骨清洗干净;将一块鱼骨放在稀盐酸中浸泡20分钟,将浸泡在稀盐酸中的鱼骨取出,用清水洗净;

(2)、用酒精灯烧另一块鱼骨,烧2-3分钟,用酒精灯烧的鱼骨用解剖针敲击,用稀盐酸浸泡的鱼骨对折弯曲,另一块敲击且弯曲;

(3)、对照组:再取鱼骨1块,不做任何处理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4.观察实验现象及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钙(无机物)、有机物。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6.交流与讨论:

【思考与练习】

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

答:因为(1).骨燃烧后燃烧掉了有机物,剩余了无机物。无机物可以使骨骼变得更硬脆,使得无机物含有钙,所以骨的主要成分是钙。(2).骨在稀盐酸中浸泡后溶解了无机物,剩余了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增加骨的柔韧性,所以骨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2.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

答:因为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随年龄而变化,所以儿童和青少年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发生变形;成年人既有硬度又有弹性,而且抗压力非常强;老年人弹性小,硬度大,容易发生骨折。

附: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报告

年月日

八年级班姓名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教师评定】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器具】

自备鲫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15%的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试管、试管架等。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以防灼伤。

【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2.作出假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3.制定计划

(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

(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

(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4.实施计划(教师展示下列表示格式进行实验指导)

(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6.表达交流与评价

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拓展】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变化。

【讨论】

1.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3.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课后反思】本实验操作简单,但实验结果解决了学生在记忆中易混淆的知识。为做好鉴定骨成分的实验,煅烧的骨选用细而长的薄片,脱钙的骨也选用细长的鱼肋骨。这样效果较好;还可以节省时间。骨的脱钙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在课前事先做好一份,待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完后。可以先观察教师事先做好的那份结果,课后再观察自己所做的结果。在学生做实验前,我还指出了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去触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以防灼伤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