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念术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念术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念术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念术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念术语

第一章

1、主机:主机中包含了除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所有电路部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

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同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由ALU和寄存器构成。

4、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1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存储最频繁使用的数据。

22、容量:是衡量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

23、主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24、辅存:一般通过输入输出部件连接到主存储器的外围设备,成本低,存储时间长。

25、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它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26、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7、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28、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9、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立即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30、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与具体的应用领域无关。

31、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32、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从存储器流向控制器。

33、数据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数据序列。存在于运算器与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

34、计算机的五个基本功能部件:输入设备、控制单元、存储单元、存储器、运算单元和输出设备。这些部件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地完成运算任务。输入设备用于接收外界信息,输出设备将计算的结果从计算机中输出,控制器完成操作步骤的控制和协调,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运算器则是完成计算工作的部件。

35、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计数器,因为二进制可以很容易的用数据电路表示,数据的运算和存储方式简单,是高效的数据表示方式。

36、计算机的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计算机硬件的工作需要由系统软件控制。计算机如果没有系统软件就无法工作,因为应用软件的输入、存储、装入和运行都需要系统软件的支持,用户向计算机发出的操作命令也需要由系统软件来执行。

37、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软件和硬件在逻辑上是等效的,其区别在于速度、成本、可靠性、存储容量、变更周期等因素。一般而言,用硬件实现的功能具有较高的执行速度,但同时成本也相对较高,而且硬件不易改变,灵活性差。硬件是基础,通常实现一些最基本的系统功能,软件则实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功能,作为硬件的扩充。

第二章

1、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2代表负号,其余的代表数据的绝对值。

2、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上加1。

3、反码:带符号数据的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

4、移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符号位用1表示正,0表示负,其余位与补码相同。

5、阶码:在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代码。

6、尾数:在浮点数据编码中,表示数据有效值的代码。

7、基数:在浮点数据编码中,对阶码所代表的指数值的数据,在计算机中是一个常数,不用代码表示。

8、机器零:在浮点数据编码中,阶码和尾数都全为0时代表的0值。

9、上溢:指数的绝对值太大,以至大于数据编码所能表示的数据范围。

10、下溢:指数的绝对值太小,以至小于数据编码所能表示的数据范围。

11、规格化数:在浮点数据编码中,为使浮点数具有唯一的表示方式所作的规定,规定尾数部分用纯小数形式给出,而且尾数的绝对值应大于1/R,即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不为零。

12、Booth算法:一种带符号数乘法,它采用相加和相减的操作计算补码数据的乘积。

13、海明距离:在信息编码中,两个合法代码对应位上编码不同的位数。

14、冯.诺依曼舍入法:浮点数据的一种舍入方法,在截去多余位时,将剩下数据的最低位置1。

15、检错码:能够发现某些错误或具有自动纠错能力的数据编码。

16、纠错码:能够发现某些错误并且具有自动纠错能力的数据编码。

17、海明码:一种常见的纠错码,能检测出两位错误,并能纠正一位错误。

18、循环码:一种纠错码,其合法码字移动任意位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合法码字。

第三章

1、RAM:随机访问存储器,能够快速方便的访问地址中的内容,访问的速度与存储位置无关。

2、ROM:只读存储器,一种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

3、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采用双稳态电路存储信息。

4、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利用电容电荷存储信息。

5、EDO DRAM:增强数据输出动态随机访问存储,采用快速页面访问模式并增加了一个数据锁存器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6、PROM: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一次。

7、EPROM:可擦写可编程的ROM,可以被用户编程多次。靠紫外线激发浮置栅上的电荷以达到擦除的目的。

8、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的ROM,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9、SDRAM:同步型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在系统时钟控制下进行数据的读写。

10、快闪存储器: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与EEPROM类似,能够用电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内容。

11、相联存储器: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有匹配电路,可用于是cache中查找数据。

12、多体交叉存储器:由多个相互独立、容量相同的存储体构成的存储器,每个存储体独立工作,读写操作重叠进行。

13、访存局部性:CPU的一种存特性,对存储空间的90%的访问局限于存储空间的10%的区域中,而另外10%的访问则分布在90%的区域中。

14、直接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一个主存块只能映象到cache 中的唯一一个指定块。

15、全相联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一个主存块可映象到任何cache 块。

16、组相联映象:cache的一种地址映象方式,将存储空间分成若干组,各组之间用直接映象,组内各块之间用全相联映象。

17、全写法(写直达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将数据既写入cache又写入主存,但块更时不需要将调出的块写回主存。

18、写回法:cache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cache时不写主存,而当cache 数据被替换出去时才写回主存。

19、按写分配:cache不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把对应的数据块从主存调入cache。

20、不按写分配:cache不命中时的一种更新策略,写操作时该地址的数据块

不从主存调入cache。一般写回法采用按写分配法,写直达法则采用不按写分配法。

21、虚拟存储器:在内存与外存间建立的层次体系,使得程序能够像访问主存储器一样访问外部存储器,主要用于解决计算机中主存储器的容量问题。

22、层次化存储体系:把各种不同存储容量、不同访问速度、不同成本的存储器件按层次构成多层的存储器,并通过软硬件的管理将其组成统一的整体,使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按层次分布在各种存储器件中。

23、存储器访问时间:从启动访问存储器操作到操作完成的时间。

24、存储周期:从一次访问存储的操作到操作完成后可启动下一次操作的时间。

25、存储带宽:存储器在连续访问时的数据吞吐率。

26、段式存储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把虚拟存储空间分成段,段的长度可以任意设定,并可以放大或缩小。

27、页式存储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把虚拟存储空间和实际存储空间等分成固定容量的页,需要是装入内存,各页可装入主存中不同的实际页面位置。

28、段页式存储管理:一种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式,将存储空间逻辑模块分成段,每段又分成若干页。

29、块表:主存-cache地址映像机制,由查块表判定主存地址的存储单元是否在cache中以及在cache中的位置。

30、页表:页式虚拟存储器管理用的地址映象表,其中包括每个页的主存页号、装入位和访问方式等。

31、段表:段式虚拟存储器管理用的地址映象表,其中包括每个段的基地址、段长、装入位和访问方式等。

32、固件:固化在硬件中的固定不变的常用软件。

33、地址译码的方式有:单译码方式和双译码方式(行选通线又称字选通线,列选通线又称为位选通线)。在单译码方式中的存储器中只用一个译码电路,将所有的地址信号转换成行选通信号,一一行内的各存储单元构成一个数据字的存储位置,适合于小容量的存储器芯片。在双译码方式中,采用两个地址译码器,输入的地址信号分成两部分送到两个译码器中,分别产生行选通信号和列选通信号,行选取通和列选通都有效的存储单元被选中。这种存储器芯片将一个数据字的同一位组织在一个阵列中,在多位的存储器芯片中就有多个这样的阵列,适合于容量较大的存储器芯片。

34、提高存储器工作速度的技术主要有芯片技术和结构技术:

芯片技术:(1)快速页式动态存储器(FPM DRAM)存储器的下一次访问可以利用上一次访问的行地址,这样就可以减少两次输入地址带来的访问延迟。(2)增强数据输出存储器(EDO DRAM)与FPM DRAM相似,增加了一个数据锁存器,并采用不同的控制逻辑连接到芯片的数据驱动电路中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3)同步型动态存储器芯片(SDRAM),芯片在系统时钟控制下进行数据的读出与写入。(4)相联存储器是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有匹配电路,可用于cache中查找数据,整个存储器阵列同时进行数据的匹配操作。

第四章

1、指令系统:计算机中各种指令的集合

2、计算机指令:计算机硬件能识别并能直接执行操作的命令,描述一个基本操

作.

3、指令编码:将指令分成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码的几个字段来编码.

4、指令格式:指定指令字段的个数,字段编码的位数和编码的方式.

5、立即数:在指令中直接给出的操作数

6、指令字长度:一个指令字所占有的位数.

7、助记符:用容易记忆的符号来表示指令中的操作码和操作数.

8、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是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9、伪指令:汇编语言程序所提供的装入内存中的位置信息,表示程序段和数据段开始信息及结束信息等.且不转换成2进制机器指令.

10、小数端:将最低字节存到小地址位置.

11、堆栈:数据的写入写出不需要地址,按先进后出的顺序读取数据的存储区.

12、操作数寻址方式:指令中地址码的内容及编码方式.

13、系统指令:改变计算机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指令.

14、特权指令:改变执行特权的指令,用于操作系统对系统资源的控制.

15、自陷指令:特殊的处理程序,又叫中断指令.

16、寻址方式:对指令的地址码进行编码,以得到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十的方式。

17、相对转移:一种形成转移目标地址的方式,转移指令的目标指令地址是由PC寄存器的值加上一个偏移量形成的。

18、绝对转移:一种形成才转移目标地址的方式,转移指令的目标指令地址是由有效地址直接指定,与PC寄存器的内容无关。

19、无条件转移:一种转移指令类型,不管状态如何,一律进行转移操作。

20、条件转移:一种转移指令类型,根据计算机中的状态决定是否转移。

第五章

1、指令周期:从一条指令的启动到下一条指令的启动的间隔时间。

2、机器周期:指令执行中每一步操作所需的时间。

3、指令仿真:通过改变微程序实现不同机器指令系统的方式,使得在一种计算机上可以运行另一种计算机上的指令代码。

4、指令模拟:在一种计算机上用软件来解释执行另一种计算机的指令。

5、硬连线逻辑:一种控制器逻辑,用一个时序电路产生时间控制信号,采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6、微程序:存储在控制存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由微指令组成。

7、微指令:控制器存储的控制代码,分为操作控制部分和顺序控制部分。

8、微操作: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执行部件接受微指令后所进行的操作。

9、微地址:微每时令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存储地址。

10、水平型微指令:一次能定义并执行多个并行操作控制信号的微指令。

11、垂直型微指令:一种微指令类型,设置微操作码字段,采用微操作码编码法,由微操作码规定微指令的功能。

12、控制存储器:微程序型控制器中存储微指令的存储器,通常是ROM。

13、控制存储器的容量取决于指令的数量,每条指令的微程序长度和微指令代码的利用率。

第六章

1、猝发转输方式:在一个总线周期内传输存储地址连续的多个数据字的总线

传输方式。

2、四边沿协议(全互锁):全互锁的总线通信异步方式,就绪信号和应答信号的上升边沿和下降边沿都是触发边沿。

3、码元:信息传输通道中,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单元。

4、波特率:码元传输速率,每秒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传的是信号)

5、比特率:信息位传输速率,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有效信息量。(传的是信息)

6、UART: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一种典型的集成电路异步串行接口电路。

7、主设备:获得总线控制权的设备

8、从设备:被主设备访问的设备。

9、总线事务:从总线的请求到完成总线的使用的操作序列。

10、总线协议:总线通信同步方式规则,规定实现总线数据传输的定时规则。

11、链式查询方式(菊花链方式):各申请总线的设备合用一条总线作为请求信号线,布总线控制设备的响应信号线则串接在各设备间。

12、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集中式总线裁决方式之一,设备要求使用总线时通过一条公用请求线发出,总线控制器按计数的值对各设备进行查询。

13、独立请求方式:集中式总线裁决方式之一,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独立的总线请求信号线送到总线控制器,控制器也给各设备分别发送一个总线响应信号。

14、系统总线:处理器总线,连接处理器和主存,是计算机系统的主干。

15、数据帧:串行数据传输的位格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结束位和空闲位。

16、串行传输:是指数据的传输在一条线路上按位进行。(只需一条数据传输线,线路的成本低,适合于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17、并行传输:每个数据位都需要单独一条传输线,所有的数据位同时进行传输。(在采用并行传输方式的总线中,除了有传输数据的线路外,还可以具有传输地址和控制信号的线路,地址线用于选择存储单元和设备,控制线用于传递操作信号)

18、复合传输:又称总线复用的传输方式,它使不同的信号在同一条信号线上传输,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片中轮流地身总线的同一条信号线上发出。(它与并串传输的区别在于分时地传输同一数据源的不同信息。)

19、消息传输方式:总线的信息传输方式之一,将总线需要传送的数据信息、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等组合成一个固定的数据结构以猝发方式进行传输。

第七章

1、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的一种。

2、LCD:液晶显示器。

3、CCD:电荷耦合器件,用于图像输入。

4、MIDI:音乐器材数字化接口,规定电子乐器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

5、分辨率:衡量显示器显示清晰度的指标,以象素的个数为标志。

6、灰度级:显示器所显示的象素点的亮度差别。

7、归零制RZ:一种磁盘信息记录方式,正脉冲表示1,负脉冲表示0,在记录下一个信息之前记录电流要恢复到零电流。

8、不归零制NRZ0:一种磁盘信息记录方式,磁头线圈上始终有电流,正向电流代表1,反向电流代表0。

9、调相制PM:一种磁盘信息记录方式,在一个磁化元的中间位置,利用电流

相位的变化进行写1或写0。

10、调频制FM:一种磁盘信息记录方式,写1电流的变化频率是写0电流频率的2倍。

11、RLL码:游程长度受限码,将原始数据序列变换成0、1游程长度受限制的代码。

12、寻道时间:在磁盘中,将磁头定位到所要求的磁道上所需要的时间。

13、温彻斯特技术:硬盘中采用的一种技术,将磁头、盘片和音圈电机组合在一个密封的盒内,避免产生磁头与介质的磨损,并且采用接触式启停。

14、气泡式喷墨打印机:一种非击打式打印设备,喷头通过电加热,使墨水在蒸气的作用下从喷头射到纸上。

15、绘图机:计算机图形输出设备,主要用于工程图纸的输出。

16、数字化仪:一种二维坐标的输入系统,主要用于输入工程图,包括一个游标和一个图形板。

17、触摸屏:一种具有触摸式输入功能的显示屏或者附加显示屏上的输入设备,用于输入屏幕位置信息,通常与屏幕菜单配合使用。

18、扫描仪:一种图像输入设备,主要用于各类计算机静态图像的输入。

19、音频识别:一个对于音频信息提炼和压缩的过程,如将语音信号转化成文字信息以便于计算机的存储和处理。

20、音频合成:使计算机能够朗读文本或者演奏出音乐的过程,如将文字信息转化成语音信息,或者将MIDI数据文件转化成音乐信号。

21、音效处理:改进音频设备输出效果的过程,分为三种类型:混响和延时处理;声音的回放效果处理;环绕声的处理。

22、CD-ROM:计算机中只读型光盘的主要标准。

23、WORM:写一次读多次型光盘,可由用户一次性写入信息,写入后可以反复读取。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 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数据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数据序列。 接口:部件之间的连接电路,如输入输出接是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 存储器的容量:是衡量存储器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主存储器中数据的存储一般是以字为单位进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字的信息如果是数据则称为数据字,如果是指令则称为指令字。

1术语及定义

附件1:术语及定义 1.固定义齿:患者不可自行摘戴的定制式义齿,由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组成,也包括牙体缺损的固定修复体,如冠、嵌体、桩核、贴面及种植定制式义齿的上部结构。 2.固位体:为了义齿固位而制作在基牙或种植体上的固位部分。如:卡环、全冠等。 3.桥体:固定义齿位于缺牙区的人工牙,用以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 4.连接体:在固定义齿中连接固位体和桥体的部分,在活动义齿中指大、小连接体。 5.活动义齿(定制式可摘义齿):牙列缺损的活动修复为定制式可摘局部义齿,由固位体、连接体、人工牙和基托组成;牙列缺失的活动修复为定制式总义齿,由人工牙和基托组成。 6.全口义齿:也可称为“总义齿”,指患者可自行摘戴的修复牙列缺失的义齿为全口义齿,亦称总义齿。全口义齿由人工牙和基托组成。 7.可摘局部义齿:患者可自行摘戴的修复牙列缺损的义齿为可摘局部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由固位体、连接体、人工牙和基托组成。 8.全冠:覆盖全部牙冠表面的修复体,亦称冠。 9.铸造冠:以金属材料和铸造工艺过程制作的全冠为铸造金属全冠,亦称铸造冠。 10.全瓷冠:完全采用陶瓷材料,通过铸造、切削、烧结、

渗透、沉积等不同工艺制作的全冠。 11.金属烤瓷冠:以金属、瓷为材料,于真空高温条件下在金属基底上烤瓷制作的金瓷复合结构为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亦称烤瓷冠。 12.嵌体:以人工材料在体外制作的嵌入牙冠内的修复体。 13.贴面:以人工材料在体外制作的粘结在牙体唇(颊)面的修复体。 14.种植体牙冠:在植入牙槽骨内的种植体上制作的人工牙冠为种植体牙冠。 15.作业指导书:指经批准用以指导工序技能操作的技术文件。 16.关键工序:指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例如通过加工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的工序等。 17.特殊过程:指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难以通过其后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96209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2.计算机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 和输出设备。其中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组成主机运算器和控制器可统称为CPU。 3.基于存储程序原理的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5.系统程序是指用来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调度、管理、监视及服务的各种软件,应用程序是指用户在各自的系统中开发和应用的各种程序。 6.计算机与日常使用的袖珍计算机的本质区别在于自动化程度的高低。 7.为了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效率和方便用户,20世纪50年代发展了操作系统技术通过它对计算机进行管理和调度。 8.指令和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中,控制器能自动识别它们。 9.计算机系统没有系统软件中的操作系统就什么工作都不能做。 10.在用户编程所用的各种语言中与计算机本身最为密切的语言是汇编语言。 11.计算机唯一能直接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12.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计算机类型不断推陈出新但依然保存存储程序的特点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冯·诺依曼。 13.汇编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对机器依赖性很强,用汇编语言编制的程序执行速度比高级语言快。 14.有些计算机将一部分软件永恒地存于只读存储器中称为固件。 15.计算机将存储、运算逻辑运算和控制三部分合称为主机,再加上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 16.1μs= 10-6 s,其时间是1ns的 1000 倍。 17.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文本处理属于应用软件,汇编程序属于系统软件。 18.指令的解释是由计算机的控制器来完成的,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数和逻辑运算。 23.存储器的容量可以用KB、MB和GB表示,它们分别代表 2 10字节, 2 20字节和2 30字节。 24.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年12月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P11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程序,一类叫应用程序。 2.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 P12 源程序是用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标程序(目的程序)是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程序。 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一种是通过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另一种是通过解释程序解释执行。 3.怎样理解软件和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P14 因为任何操作可以有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对于某一机器功能采用硬件方案还是软件方案,取决于器件价格,速度,可靠性,存储容量等因素。因此,软件和硬件之间具有逻辑等价性。 第二章 1.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P16 定点数通常为纯小数或纯整数。 X=XnXn-1…..X1X0 Xn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位数代表它的量值。 纯小数表示范围0≤|X|≤1-2-n 纯整数表示范围0≤|X|≤2n -1

浮点数:一个十进制浮点数N=10E.M。一个任意进制浮点数N=R E.M 其中M称为浮点数的尾数,是一个纯小数。E称为浮点数的指数,是一个整数。 比例因子的基数R=2对二进制计数的机器是一个常数。 做题时请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是采用IEEE754标准来表示的浮点数。 32位浮点数S(31)E(30-23)M(22-0) 64位浮点数S(63)E(62-52)M(51-0) S是浮点数的符号位0正1负。E是阶码,采用移码方法来表示正负指数。 M为尾数。P18 P18

2.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数据零的三种机器码的表示方法。 P21 一个正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0,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相同,既三种表示方法完全一样。 一个负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1,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不相同,表示方法。 1.原码符号位为1不变,整数的每一位二进制数位求反得到反码; 2.反码符号位为1不变,反码数值位最低位加1,得到补码。 例:x= (+122)10=(+1111010)2原码、反码、补码均为01111010 Y=(-122)10=(-1111010)2原码11111010、反码10000101、补码10000110 +0 原码00000000、反码00000000、补码00000000 -0 原码10000000、反码11111111、补码10000000 3.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公式的运用、溢出的判断。 P63 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 (1)x=11011 y=00011 (2)x=11011 y=-10101 (3)x=-10110 y=-00001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知 识点汇总 一, 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用了18000电子管,1500继电器,重30吨,占地170m2,耗电140kw,每秒计算5000次加法.冯?诺依曼(VanNeumann)首次提出存储程序概念,将数据和程序一起放在存储器,使编程更加方便.50年来,虽然对冯?诺依曼机进行很多改革,但结构变化不大,仍称冯?诺依曼机. 发展阶段时间硬件技术速度/(次/秒) 第一代1946-1957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40 000 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200 000 第三代1965-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 000 000 第四代1972-1977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0 000 000 第五代1978-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00 000 000 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 组成原理是讲硬件结构的系统结构是讲结构设计的 摩尔定律微芯片上的集成管数目每3年翻两番.处理器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增长一倍. 每代芯片的成本大约为前一代芯片成本的两倍 新摩尔定律全球入网量每6个月翻一番. 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在研究EDVAC机时提出了“储存程序”的概念.以此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通称为冯·诺依曼机.它有如下特点: ①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五部分组成 ②指令和数据以同等的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 ③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数表示 ④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⑤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⑥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图中各部件的功能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的中间结 果暂存在运算器内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 处理运行结果 ·输入设备用来将人们熟悉的信息转换为机器识别的 信息 ·输出设备将机器运算结果转为人熟悉的信息形式

第二章 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第二章第三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术语和定义一、概述 GB/T 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第三章“术语和定义”中,规定了80条术语,按其内容分别归类为10个部分。这些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19000族标准的所有标准,而且为iso 13485:2003所引用。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术语和定义,有助于标准条文的学习和应用。本章仅就若干通用的基本术语进行解释,其它有关术语将在第三章讲术iso13485标准条款时分别加以阐述,80个术语中也有一部分不需特别解释,如“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在理解这些术语时要注意术语间的概念关系。1、概念间的替代关系:即一个术语可能“套用”两个或更多个术语。如产品的定义是“过程的结果”,而过程也有自己独立的定义:“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如果将“过程”的定义“代入”,则“产品”的定义就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类似这样积木式的术语很多,我们可以“分层”进行理解。如“质量”是“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而“特性”与“要求”也分别是独立的术语,在标准中特别以黑体字表示,并注上词条号。我们了解了“特性”和“要求”的概念,对“质量”的概念也就清楚了。2、概念间的属种关系(generic relation):即属种、属类关系。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规范、记录都属于文件的一个种,它们与文件在概念上是属种关系。再如春、夏、秋、冬都属于季节的概念。3、概念间的从属关

系(partitive relation):即集合与部分的关系,在层次结构中,下层概念是上层概念的组成部分。如质量管管理与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年与春、夏、秋、冬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概念间的关连关系(associative aelation):概念之间存在着原因与结果,活动与场所,材料与产品的联系,即连带关系。在GB/T 19000标准的附录A中,将十个部分的术语以图解的方式表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关系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二、基本术语介绍1、质量、特性、要求质量quality(3.1.1)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requirement(3.1.2)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需履行的需求和期望特性characteristic(3.5.1)可区分的特征1)质量是以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来评价的。因此,脱离了要求,也就无法评价质量,而满足要求是以实体的特性为前提的,标准对特性和要求规定了术语。2)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不同的实体有不同方面的特性。如物理特性,医疗器械大部分是以物理特性 黑龙江电视台运行周报为其特征的,可以是机、电、声、热、核等定性或定量表示。对服装、食品而言,除了理化特性还包括感官特性。固有的特性是指实体本身具有的,而赋予特性如价格、交货期是另外实体施加的,它不属质量范畴。3)要求一般包括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明文规定的要求,如图纸、合同规定。通常隐含的要

计算机组成原理(肖铁军2010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肖铁军2010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1 .比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解: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数字量(离散量)来 表示,;2.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解:分类:数字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分类依据:专用和通用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通用机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积、简易性、功率损耗、性;3.数字计算机有那些主 第一章 1.比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解: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是连续的 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数字量(离散量)来表示,运算按位进行。两者主要区别见P1 表1.1。 2.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解:分类:数字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又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六类。

通用机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积、简易性、功率损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指令系统规模和机器价格等因素。 3.数字计算机有那些主要应用? (略) 4.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解: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将解题的程序(指令序列)存放到存储器中; 程序控制:控制器顺序执行存储的程序,按指令功能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运算任务。主要组成部分有: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解:存储容量: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的数量,通常用单位KB、M B、GB来度量,存储容量越大,表示计算机所能存储的信息量越多,反映了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大小。 单元地址:单元地址简称地址,在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编号,称为单元地址。 数据字:若某计算机字是运算操作的对象即代表要处理的数据,则称数据字。指令字:若某计算机字代表一条指令或指令的一部分,则称指令字。 6.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2.1体素与像素(Voxel and Pixel) 体素是体积单位。在CT扫描中,根据断层设置的厚度、矩阵的大小,能被CT扫描的最小体积单位。体素作为体积单位,它有三要素,即长、宽、高。通常CT中体素的长和宽都为1mm,高度或深度则根据层厚可分别为10、5、3、2、1mm等。像素又称像元,是构成CT图像最小的单位。它与体素相对应,体素的大小在CT图像上的表现,即为像素。 2.2.2采集矩阵与显示矩阵(Scaning and Displaying Matrix) 矩阵是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它与重建后图像的质量有关。在相同大小的采样野中,矩阵越大像素也就越多,重建后图像质量越高。目前常用的采集矩阵大小基本为:512′512,另外还有256′256和1024′1024。CT图像重建后用于显示的矩阵称为显示矩阵,通常为保证图像显示的质量,显示矩阵往往是等于或大于采集矩阵。通常采集矩阵为512′512的CT,显示矩阵常为1024′1024。 2.2.3原始数据(Raw Data) 原始数据是CT扫描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后传送给计算机,其间已转换成数字信号经预处理后,尚未重建成横断面图像的这部分数据被称为原始数据。 2.2.4重建与重组(Re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原始扫描数据经计算机采用特定的算法处理,最后得到能用于诊断的一幅横断面图像,该处理方法或过程被称为重建或图像的重建。重组是不涉及原始数据处理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如多平面图像重组、三维图像处理等。在以往英文文献中,有关图像的重建的概念也有些混淆,三维图像处理有时也采用重建(reconstruction)一词,实际上,目前CT的三维图像处理基本都是在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或构筑形成三维影像。由于重组是使用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因此重组图像的质量与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层厚的大小和数目。一般,扫描的层厚越薄、图像的数目越多,重组的效果就越好。 2.2.5算法、重建函数核与滤波函数(Algorithm, Kernel) 算法是针对特定输入和输出的一组规则。算法的主要特征是不能有任何模糊的含义,所以算法规则描述的步骤必须是简单、易操作并且概念明确,而且能够由机器实施。另外,算法只能执行限定数量的步骤。重建函数核或称重建滤波器、滤波函数。CT的扫描通常需包含一些必要的参数,有的参数可由操作人员选择,有的则不能。重建函数核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算法函数,并决定和影响了图像的分辨力、噪声等等。·在CT临床检查中,可供CT图像处理选择的滤波函数一般可有高分辨力、标准和软组织三种模式,有的CT机除这三种模式外,还外加超高分辨力和精细模式等。·高分辨力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强化边缘、轮廓的函数,它能提高分辨力,但同时图像的噪声也相应增加。软组织模式是一种平滑、柔和的函数,采用软组织模式处理后,图像的对比度下降,噪声减少,密度分辨力提高。而标准模式则是没有任何强化和柔和作用的一种运算处理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术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术语大全(一) 概念题:(第一章) 1、主机:主机中包含了除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所有电路部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 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同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由ALU和寄存器构成。 4、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1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存储最频繁使用的数据。 22、容量:是衡量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 23、主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24、辅存:一般通过输入输出部件连接到主存储器的外围设备,成本低,存储时间长。 25、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它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26、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7、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28、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9、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立即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30、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与具体的应用领域无关。

基本术语及定义

2.1 2.1.1基本术语及定义 有关孔和轴的定义 1.孔 孔通常是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 的包容面)。 2.轴 轴通常是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 的被包容面)。 从装配关系讲,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从加工过程看,随着余量的切除,孔 的尺寸由小变大,轴的尺寸由大变小,如图2-1 所示。 图2-1 孔和轴 2.1.2有关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1.尺寸 尺寸是指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通常指两点之间的距离,如直径、半径、宽度、高度、深度、中心距等。 由尺寸的定义可知,尺寸由数值和特定单位组成。在机械制造中,常以mm作 为特定单位,依据GB/T4458.4—1984《机械制图尺寸注法》的规定,图样上的尺 寸以毫米(mm)为单位时,单位省略,只标数值,但若以其他单位表示时,则必须注明 单位。 2.基本尺寸(D,d) 基本尺寸是指由设计给定的尺寸。孔用 D 表示,轴用d 表示。它是由设计者根据 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强度、刚度等的计算和结构设计,经过化整而确定的。基本尺寸一般应采用标准尺寸,执行GB/T2822—1981《标准尺寸》的规定。基本尺寸的标准化可以缩减定值刀具、量具、夹具的规格数量。

图样上标注的尺寸,通常均为基本尺寸。 ) 3.实际尺寸(D,d a a 实际尺寸是指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孔和轴的实际尺寸分别用D a和d a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测得的实际尺寸并非被测尺寸的真值。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按同 一图样要求加工的各个零件,其实际尺寸往往不同,即使是同一零件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实际尺寸也往往不一样,如图2-2所示。 图2-2 实际尺寸 4.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即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其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孔和轴的最大极限 尺寸分别用D max 和d m ax表示,最小极限尺寸分别用D min 和d m in表示。 在上述各种尺寸中,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实际尺寸是测量得到的。极限尺寸用于控制实际尺寸,孔或轴实际尺寸合格条件如下: D min ≤D a≤D max d min ≤d a≤d max 2.1.3有关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1.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其值可正,可负或零。偏差值除零外,前面必须冠以正号或负号。 偏差分为实际偏差和极限偏差,而极限偏差又分为上偏差和下偏差。 (1)实际偏差(E a,e a)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孔和轴的实际偏差分别用符号E a和e a表示,公式如下: E a D a D e a d a d (2-1)

《机械安全_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_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GB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GB/T15706.1-2007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Safety of machinery-Basic concepts,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Part1:Basic terminology, methodology 目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设计机械时需要考虑的危险 5 减小风险的策略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机器的图解表示 用于GB/T 15706的专用术语和表述的英中文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前言 GB/T 15706《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由两部分组成: ——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第2部分:技术原则。 本部分为GB/T 15706的第l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2100-1:2003《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英文版),并按照我国标准的编写规则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部分与ISO12100-1:2003的不同为:将标准正文后面的英法德三种文字对照的索引改为英中两种文字对照的索引。 本部分代替GB/T 15706.1-1995《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 本部分由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南京食品包装机械研究所、吉林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总公司、中联认证中心、广东金方圆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聂北刚、李勤、王学智、居荣华、肖建民、宁燕、王国扣、隰永才、张晓飞、富锐、程红兵、孟宪卫、赵茂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5706.1-1995。 引言 GB/T 15706的首要目的是为设计者提供总体框架和指南,使其能够设计出在预定使用范围内具备安全性的机器。同时亦为标准制定者提供标准制定的策略。 机械安全的概念是指在风险已经被充分减小的机器的寿命周期内,机器执行其预定功能的能力。 本部分是机械安全系列标准的基础标准。该系列标准的结构为: ——A类标准(基础安全标准),给出适用于所有机械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一般特征。 ——B类标准(通用安全标准),涉及机械的一种安全特征或使用范围较宽的一类安全防护装置: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念

总线: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在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而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收相同的消息。分为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频率的倒数。时钟周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 机器周期: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存储容量: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MAR 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即:存储容量 = 存储单元个数 * 存储字长 立即寻址:立即寻址的特点是操作数本身设在指令字内,即形式地址A不是操作数的地址,而是操作数本身,又称之为立即数。数据是采用补码的形式存放的把“#”号放在立即数前面,以表示该寻址方式为立即寻址。 直接寻址:在指令格式的地址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在内存的地址ID。在指令执行阶段对主存只访问一次。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主机:是计算机硬件的主体部分,由CPU和主存储器MM合成为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PC:程序计数器,其功能是存放当前欲执行指令的地址,并可自动计数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IR:指令寄存器,其功能是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CU:控制单元(部件),为控制器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产生微操作命令序列。 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为运算器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ACC:累加器,是运算器中既能存放运算前的操作数,又能存放运算结果的寄存器。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在主存中用来存放欲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MDR存储器数据缓冲寄存器,在主存中用来存放从某单元读出,或要写入某存储单元的数据。I/O输入/输出设备,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总称,用于计算机内部和外界信息的转换与传主存: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为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可随机存取;由存储体、各种逻辑部件及控制电路组成。 存储单元:可存放一个机器字并具有特定存储地址的存储单位。 存储元件: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的物理元件,是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又叫存储基元或存储元,不能单独存取。 存储字:一个存储单元所存二进制代码的逻辑单位。 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所存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指令字长:一条指令的二进制代码位数。 微指令:取指周期:PC->MAR,1->R,M(MAR)->MDR,MDR->IR,OP(IR)->CU,(PC)+1->PC 间指周期:Ad(IR)->MAR,1->R,M(MAR)->MDR 执行周期:MDR->MAR,Ad(IR)->MAR,取数指令“LDA M”:1->R,M(MAR)->MDR,MDR->ACC存数指令“STA M”:1->W,ACC->MDR,MDR->M(MAR)加法指令“ADD M”:1->R, M(MAR)->MDR, (ACC)+(MDR)->ACC 1什么是总线?总线传输有何特点?为了减轻总线的负载,总线上的部件都应具备什么特点?解:总线是多个部件共享的传输部件;总线传输的特点是:某一时刻只能有一路信息在总线上传输,即分时使用;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通过三态驱动缓冲电路与总线连通。

模具行业常用术语及解释

模具行业常用术语 1、什么叫PL面? PL面又称:分型面、啪拉面,就是指模具在闭合时前模与后模相接触的部分。 2、什么就是碰穿,什么就是插穿? 与PL面平行的公母模贴合面叫碰穿面,与PL面不平行的公母模贴合面叫插面。 3、条与丝的关系? 条与丝都就是长度单位,条为台湾用语,1条=0、01mm,丝为香港用语,1丝=0、01mm,所以1条=1丝。 4、枕位就是什么? 外壳类塑件的边缘常开有缺口,用于安装各类配件,此处形成的枕壮分型部分称为枕位。 5、火山口就是什么? BOOS柱根部减胶部分反映在模具上的类型于火山爆发后的形状叫做模具火山口。 6、呵指就是什么? 呵指的就是模仁,香港习惯用语。 7、什么就是老虎口? 老虎口又称为:管位,即用来限位的部分。 8、什么叫排位? 模具上的产品布局称为排位。 9、什么叫胶位? 模具上的产品的空穴称为:胶位。 10、什么叫骨位? 产品上的筋称为:骨位。 11、什么叫柱位?

产品上的BOSS的柱称为:柱位。 12、什么叫虚位? 模具上的间隙称为:虚位。 13、什么叫扣位? 产品上连接用的钩称为:扣位。 14、什么叫火花纹? 电火花加工后留下的纹称为火花纹。 15、铜工就是什么? 电火花通常采用易于加工的铜料做放电电极,称为铜工,也称电极,铜工一般分为:粗工、粗幼工、幼工、幼工又称精工。 16、火花位通常就是多少? 放电过程中,铜工与钢料之间的放电间隙称为火花位,粗工火花一般在15到50条,幼工火花位一般在5到15条。 17、料位就是什么? 塑胶产品的避厚,也称肉厚。 18、原身留就是什么? 原身留就是相对与割镶件而言,原身留就是指一整块钢材为加工胚料,加工的时候一起加工出来。 19、熔接痕就是什么? 两股塑胶相遇所形成的线称为熔接痕。 20、喷流就是什么? 塑胶从进胶口进入型腔后形成弯曲折叠似蛇的流痕称为喷流。 21、DME就是指什么,HASCO就是指什么?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

课程知识点分析 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2’* 10 = 20’; 填空1’* 15 = 15’; 简答5’* 3 = 15’; 计算题6’* 5 = 30’; 分析论述10’*2 = 20’; 总分100’; 各位同学,在使用这份资料复习时,要注意: 带有红色标记的是重点内容; 尽管很多知识点只有几个字,但是涉及的内容却非常多,比如Cache映像机制;考虑到有些同学考试时有不好的习惯,为了避免麻烦,我在这儿只给大家提纲,请大家对应的看书; 请大家看时,把你特别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发送给lei.z@,我在周一给大家讲解。蓝色标记是之前考过的,应该很重要。大题都在第四章以后---------------------------------------------------------------------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1教学内容介绍 (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3计算机的特点:快速性、通用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4计算机的分类方法。 (5性能指标。 1.2重难点分析 (1计算机系统从功能上可划分为哪些层次?各层次在计算机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2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的基本思想是什么?(选择、填空。指令和数据都是用二进制表示的 (3按照此思想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应由哪些部件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4如:指令和数据都存于存储器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 (5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 机器字长(定义、主频、CPI、MIPS(含义、FLOPS等等 第三章系统总线 3.1教学内容 (1总线及分类。总线是连接各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总线包括: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 (2理解总线标准的意义,看看你知道主板上的几种标准总线。 (3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 包括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时间特性。 (4总线结构: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和三总线结构。 (5总线连接方式: 串行传送、并行传送和分时传送。

压力测试常用术语及定义

压力测试常用术语及定义 ●并发用户 ?严格意义的并发: 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广义范围的并发: 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并发用户数 ?并发用户数是指同时进行请求的客户数量 ?并发用户数用于模拟用户的真实负载情况(并发情况是对系统最大的考验) ?并发数≠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VU) ●虚拟用户数(VU) ?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系统每秒处理事务数,单位是笔/秒。(事务:整个业 务交易处理的过程),若能获取到“高峰时段交易量(笔/小时)”的准确数值则TPS等于“高峰时段交易量/3600”,否则根据平均每日交易量(笔/日)及“压力指标建议内容及计算方法中”的公式计算高峰时段交易量。 ●请求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在某些工具中,响应时间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 ?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 (1秒=1000毫秒) 响应时间的分解

?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 应用程序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N1+N2+N3+N4)+(A1+A2+A3) ●事务响应时间 ?站在业务角度定义的概念,主要指用户一些业务的响应情况, LoadRunner中体现为Transaction。 ●系统资源阀值 定义系统负载情况下,系统各类硬件资源的阀值。 1.CPU利用率阀值:不同负载情况下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主机的CPU上限。 包括均值和最大值,缺省为70%。 2.其余还包含:内存占用,I/O吞吐率,网络带宽 ●错误率阀值 错误率指系统在负载情况下,失败事务的概率。错误率=(失败事务数/事务总数)*100%。定义该项指标值时,通常会根据业务重要性和并发用户数的不同,定义不同的阀值。一般不超出千分之五。 稳定性较好的系统,其错误率应该由超时引起,即为超时率。 ●吞吐量 ?吞吐量指的是一个稍长统计时间段内处理的客户端业务请求数量。 ?从业务角度看,吞吐量可以用“业务数/小时或天”、“访问人数/天”、“页面访问量/天”来衡量。 ●吞吐率 单位时间内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也可以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客户端请求数量。它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吞吐率用“请求数/秒”或者“页面数/秒”来衡量。 ●点击率 每秒钟用户向Web服务器提交的HTTP 请求数。这个指标是Web应用特有的一个指标:Web 应用是“请求-响应”模式,用户发出一次申请,服务器就要处理一次,所以点击是Web应用能够处理的交易的最小单位。如果把每次点击定义为一个交易,点击率和TPS就是一个概念。容易看出,点击率越大,对服务器的压力也越大。 ●资源利用率 ?定义:资源利用率指的是对不同系统资源的使用程度,例如服务器的CPU(s),内存,网络带宽等。 ?资源利用率通常以占用最大值的百分比n%来衡量。 ●内存泄漏 定义:内存泄漏是指堆内存的泄漏。堆内存是指程序从堆中分配的,大小任意的(内存块的大小可以在程序运行期决定),使用完后必须显示释放的内存。应用程序一般使用malloc,realloc,new等函数从堆中分配到一块内存,使用完后,程序必须负责相应的调用free或delete 释放该内存块,否则,这块内存就不能被再次使用,我们就说这块内存泄漏了。

计算机组成原理

字长为4,采用补码表示,则表示范围为() A.-8至8 B.-7至8 C.-8至7 D.0至15 B 2. 计算机中进行定点加减运算基本上都是采用()。 A.补码 B.原码 C.反码 D.以上都是 A 3. 通过选择组合逻辑网络可以实现多钟功能的算数逻辑运算。 A.正确 B.错误 A 4. 数值数据和逻辑数据机器内部都表示成为二进制数串。 A.正确 B.错误 A 5.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第一台通用计算机的特征() A.用离散符号表示数据 B.使用电子运算装置 C.不可编写程序 D.图灵完备

6. 在位片式运算器AM2901中,通用寄存器含有()个4位字长的寄存器,用双口RAM实现,具有双端口输出功能。 A.4 B.8 C.16 D.32 C 7. CPI是处理器每秒处理指令条数的指标。 A.正确 B.错误 B 8. 处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低层的是() A.汇编语言层 B.机器语言层 C.微程序设计层 D.操作系统层 C 9. 第四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典型特征是使用(),所以也被成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A.电子管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大规模电路 D

()是计算器实际完成数据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A.计算单元 B.运算器 C.加法器 D.算术逻辑单元 D 1. 两数补码的和等于两数和的补码。 A.正确 B.错误 A 2. ()组成了计算机的“大脑”。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运算器和存储器 C.控制器和I/O D.存储器和控制器 A 3. 在位片式运算器AM2901中,通用寄存器含有()个4位字长的寄存器,用双口RAM实现,具有双端口输出功能。 A.4 B.8 C.16 D.32 C 4.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念术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念术语 第一章 1、主机:主机中包含了除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所有电路部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 2、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同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由ALU和寄存器构成。 4、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1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1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完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临时存放数据的部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存储最频繁使用的数据。 22、容量:是衡量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 23、主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成本高且当电源断开时存储器的内容会丢失。 24、辅存:一般通过输入输出部件连接到主存储器的外围设备,成本低,存储时间长。 25、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它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26、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27、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28、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