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刺绣传统民间工艺的功能、审美价值与艺术形态

浅谈中国刺绣传统民间工艺的功能、审美价值与艺术形态

浅谈中国刺绣传统民间工艺的功能、审美价值与艺术形态
浅谈中国刺绣传统民间工艺的功能、审美价值与艺术形态

浅谈中国刺绣传统民间工艺的功能、审美

价值与艺术形态

张卫

艺术系 10045322

摘要:概述中国刺绣历史起源、种类特征及其及其文化内涵,阐述了刺绣传统民间工艺在现在社会的功能性及它所表现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刺绣民间工艺审美价值艺术形态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引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是世界文化艺术发源地之一。中国传统手工艺浸润着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艺术样式异彩纷呈,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刺绣暗含中国农业文明时期参与人数最多、传播最为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图像方式。它的影响力肯定超过了绘画,因为人们可以将刺绣穿在身上,而在民间,刺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语汇和表达方式。想一想,在大约两千年的时间跨度里,世界上有一半人一代接一代不停从事着刺绣这样一种精细的手工劳作,刺绣甚至已经变成了她们的生存方式。

从艺术角度讲,无论在造型、色彩、工艺,还是图案纹样上,民间刺绣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也体现了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特征,从而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笔者酷爱民间刺绣,收藏刺绣品近百件,且业余对民间刺绣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如下总结和分析,试图探究民间刺绣艺术的无穷魅力。

一、中国刺绣历史起源

我国刺绣的起源,历史久远,文献

记载创于虞舜,考古出土遗物目前发现仅到商周。原始刺绣用途,本为装饰衣服以表征地位尊卑,具有政治辅助工具的作用;后来始逐渐扩充为美化生活的装饰物,并且普及民间。至于刺绣具备的艺术性,随着发展阶段变化,呈现不同的特色。

早期的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汉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

唐代刺绣发展另一成就,便是绣法上的推陈出新。唐前一直流行唯一「锁绣」法,至此发明了「平针绣」,也就是通行至今的绣法。

宋代是我国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

明代是我国手工艺极度发达的时代,承继宋代优良基础的刺绣,顺应时代热烈风气,继续蓬勃昌盛,而且更上层楼。

清代刺绣的发展,大致上承续着上述明绣的情形,整个二百余年间,维持兴盛不衰而外,也有两点值得视为

突出成就的:一是地方性绣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着名的有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鲁绣等,各自树立自我特色,形成争奇斗妍的局面;二是晚清吸收外国日本刺绣长处,甚至融和西洋绘画观点入绣,前者为沈寿首创的「美术绣」,后者则有江苏杨守玉发明的「乱针绣」,为传统绣注入新血和新面目。

如今尽管时代不断地向前推进,中国台湾地区人民的生活已由农业走向工业型态,这种美好的、固有的、能代表传统文化的刺绣技艺,在历炼后仍然流传下来。它融合了绘画、书法的精髓,将素材藉着多彩、亮丽的丝线以浑熟灵巧的技术气韵,生动的显现出中华文化的特色。

二、民间刺绣的种类及其特征

1.苏绣

苏绣,苏州地处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苏绣作品的主要

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在刺绣的技艺上,苏绣大多以套针为主,绣线套接不露针迹。常用三、四种不同的同类色线或邻近色相配,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时,在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浅变化中,空留一线,使之层次分明,花样轮廓齐整。因此人们在评价苏绣时往往以“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概括之。

经过长期的积累,苏绣已发展成为一个品种齐全,画面丰收,变化多端的一门完整艺术,涉及装饰画(如油画系列、国画系列、水乡系列、花卉系列、贺卡系列、鸽谱系列、花瓶系列等)。实用品涉及服饰、手帕、围巾、贺卡等。

2.粤绣

粤绣,广东地区刺绣品的总称。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为世所罕见。主要有衣饰、挂屏、褡裢、屏心、团扇、扇套

等绣品。在艺术上,粤绣构图繁密热闹,色彩富丽夺目,施针简约,绣线较粗且松,针脚长短参差,针纹重叠微凸。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为题材。粤绣的另一类名品是用织金缎或钉金衬地,也就是著名的钉金绣,尤其是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是金碧辉煌,气魄浑厚,多用作戏衣、舞台陈设品和寺院庙宇的陈设绣品,宜于渲染热烈欢庆的气氛。

3.蜀绣

蜀绣,亦称“川绣”,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刺绣。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

为蜀地名产。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清中后期,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过于齐整,色彩鲜丽。

4.湘绣

湘绣,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长沙城里的商人们为了满足一批因镇压太平军而发迹的新贵,开设了“顾绣庄”,不久又以湘绣之名压倒了顾绣。湘绣的

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其实是将绒丝在溶液中进行处理,防止起毛,这种绣品当地称作“羊毛细绣”。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三、民间刺绣的功能性

1.实用性的刺绣用品

(1)室内用品

一般指床上用品(床盖、被罩、靠枕),桌上用品(台布、餐巾、杯盘垫)其他窗帘、浴帘、沙发巾、琴罩、绒绣地毯

(2)服装服饰

高级时装、礼服、披肩、围巾、鞋帽、手套、腰带、包类、饰品等。

2.欣赏性的刺绣用品

挂屏、褡裢、屏心、团扇、扇套、寺院庙宇的陈设绣品、装饰画等。

欣赏性刺绣与实用性刺绣由于内容的差异而在于实用的侧重上各有不同,追求也各不一样。欣赏性刺绣更接近于绘画,因此在许多特征上与绘画有相同之处。我们在欣赏他的时候可以借助于绘画的审美标准,而辅助他刺绣的特殊性条件加以区分。而实用性刺绣则偏重于实用功能,强化实用的概念,更重视实用性与装饰美化的结合,在这个大前提下,注重色彩的和谐、典雅,图案造型的优美、大方,材料做工的考究。设计构思的新颖别致,以及实用功能的强化等都可以成为品评实用绣品的审美标准。

四、民间刺绣的文化内涵

1.自然崇拜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灾害感到恐惧和束手无策。无奈之下,早集体无意识的前提下,他们创造了神,并认为之所以出现自然灾害,一定是人触犯了神灵,因此他们对神灵顶礼膜拜,希望通过祭祀活动来祈求得到神灵的宽恕

民间刺绣深深地渗透着自然崇拜的观念,人们采取各种方式表达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如刺绣中常见的日、月、云纹即源于若你们对“天神”的崇拜。早封建社会中,皇帝自命为“天子”,与“天”有关的图腾——龙纹甚至成为皇帝的专用物,龙袍、龙旗除皇帝以外的任何人不能使用,否则就是犯上作乱。

2.生殖崇拜

生命感悟进入文明时代,人们羞于谈论生殖,。她们通过刺绣把对生殖的繁衍崇拜以借喻、隐喻表达出来,让子子孙孙认识人类起源和生命意义。牛和鹿是生命与阳气之象征,表示生命之延续;万物之祖的枫叶与蝴蝶则是苗族刺绣上必须保留的纹样;鱼作为远古中原民族崇拜的婚配、生殖、繁衍之神物。

3.吉祥图案

民间刺绣纹样大都从刺绣工艺的角度反映了传统图案的精神品格。众多的吉祥图案普遍运用了象征性的表达方法,将祈福纳祥、

驱恶辟邪的思想观念通过谐音、会意、借代、比喻等方法化图形为寓意。见于记载的最早刺绣图形是《尚书·虞书》中所述舜禹时期的“天子衮服十二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据记载当时这些图形已具有象征意义。日、月、星辰,意为照临无私;山,意在稳重镇定;龙,意为神其应变;华虫,意为文采华丽……。”自古以来,这种象征手法代表着刺绣图形的设计思想,经历代不断拓展、完善,最终形成了“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

吉祥、幸福的象征命题是民众的创造,是民间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是劳动人民对生命的赞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执着追求的感情流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民族文化与人性物化的具体体现。

四、民间刺绣的审美价值

民间刺绣在其出现的最初阶段,其主要价值并不是在于审美,而在于其使用功能。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民间刺绣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以艺术的形式呈现于社会,并且由于阶级社会的出现,民间刺绣分化为两大类:一类专供皇族、官宦人家享用,或为生活用品,或为纯观赏用品;一类仍然植根于民间,继续从原始思维中汲取营养,成为广大民众的生活必需品。两类作品呈现出迥异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倾向,从而也去油不同的审美价值。

充分体现民间美术所特有的直面自然与人生的精神品格,其蕴含着民族的、地区的文化血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中可以体察到人类群体文化演变的历史轨迹,并可为现代人研究人类文化史、美术史、制作工艺与材料、艺术风格乃至神户经济的反战提供直观的实物证据,并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提供形象的资料。

诚然,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意义,如图腾崇拜、吉祥图案等等,如今已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形式,而不再具有当初神圣、神秘的含义。当我们对这些信息中的文化内涵越是理解的深刻和全面,就越觉得其珍贵,越能体会到他的价值,从而产生出将传统的刺绣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https://www.doczj.com/doc/1d14908604.html,/detail.aspx?id=786928

https://www.doczj.com/doc/1d14908604.html,/cyinfo/?739.html

王平著·中国民间美术通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常沙娜·中国织绣服饰全集2·刺绣卷·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王连海·民间刺绣图形·长沙: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陈立·刺绣艺术设计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浅谈中国刺绣传统民间工艺的功能、审美价值与艺术形态

浅谈中国刺绣传统民间工艺的功能、审美 价值与艺术形态 张卫 艺术系 10045322 摘要:概述中国刺绣历史起源、种类特征及其及其文化内涵,阐述了刺绣传统民间工艺在现在社会的功能性及它所表现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刺绣民间工艺审美价值艺术形态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引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是世界文化艺术发源地之一。中国传统手工艺浸润着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艺术样式异彩纷呈,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刺绣暗含中国农业文明时期参与人数最多、传播最为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图像方式。它的影响力肯定超过了绘画,因为人们可以将刺绣穿在身上,而在民间,刺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语汇和表达方式。想一想,在大约两千年的时间跨度里,世界上有一半人一代接一代不停从事着刺绣这样一种精细的手工劳作,刺绣甚至已经变成了她们的生存方式。 从艺术角度讲,无论在造型、色彩、工艺,还是图案纹样上,民间刺绣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也体现了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特征,从而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笔者酷爱民间刺绣,收藏刺绣品近百件,且业余对民间刺绣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如下总结和分析,试图探究民间刺绣艺术的无穷魅力。 一、中国刺绣历史起源 我国刺绣的起源,历史久远,文献 记载创于虞舜,考古出土遗物目前发现仅到商周。原始刺绣用途,本为装饰衣服以表征地位尊卑,具有政治辅助工具的作用;后来始逐渐扩充为美化生活的装饰物,并且普及民间。至于刺绣具备的艺术性,随着发展阶段变化,呈现不同的特色。 早期的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汉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 唐代刺绣发展另一成就,便是绣法上的推陈出新。唐前一直流行唯一「锁绣」法,至此发明了「平针绣」,也就是通行至今的绣法。 宋代是我国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 明代是我国手工艺极度发达的时代,承继宋代优良基础的刺绣,顺应时代热烈风气,继续蓬勃昌盛,而且更上层楼。

阅读|中国十大著名刺绣

阅读|中国十大著名刺绣 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苏绣苏绣是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湘绣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 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汉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近半个世纪来,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湖南、湖北等地发现了不少麻布、锦、绢等丝织品、纺织品,其中不少是绣品。一批又一批埋藏在湖南和昔日楚地领域地底下的光彩夺目的古绣品的出土,对世人进一步认识湘绣源流沿革及其绣艺传统,意义是不言自明的。粤绣粤绣是以广东省潮州市和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包括潮绣和广绣两大分支,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之一的广绣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古时绣工大多是潮州、广州男子,

为世所罕见。蜀绣蜀绣又名“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主要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蜀绣最早见于西汉的记载,当时的工艺已相当成熟,同时传承了图案配色鲜艳、常用红绿颜色的特点。京绣京绣又称宫绣,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京绣中最好为针工中的“平金打籽”绣。这种绣,是以真金捻线盘成图案,或结籽于其上,十分精致,华贵。京绣作为“燕京八绝” 之一,曾和现“四大名绣”中的“苏、湘、顾”并称为“四大绣”。鲁绣鲁绣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属于山东生产的刺绣品,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山东省简称为“鲁”,故名。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它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又称“衣线绣”。曾流行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其绣品不仅 有服饰用品,也有观赏性的书画艺术品。鲁绣风格较他绣不同,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辫子股针)、接 针等针法,选取汉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莲花罕为题材。汴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

刺绣文化

中国刺绣文化 班级:地理信息系统08级08508130毕杨08508140黄富雪08508132陈红燕08508133陈晓莎 中国刺绣文化

针舞经纬-繁花三千 ——刺绣文化 刺绣是中国民间手工艺传统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古代称“黹”、“针黹”。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一、刺绣的基本介绍 1.刺绣的来源 刺绣,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也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尚书》说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上衣六种花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裳六花纹,为宗彝、藻、火、粉米,共十二种花纹,称十章。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了。随着蚕丝的使用,丝织品的产生与发展,刺绣工艺也逐渐兴起,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 2.刺绣工艺流程 包括:上绷、画样、配线、劈线、刺绣、落绷、成和。 其中,劈线就是将一条线分成两条或多条细线来构成图案中线条粗细的变化效果。绷面上的纹样绣完后,将绣好的成品从绷上取下来,称“落绷”。 3.刺绣的发展 1958年,在中国长沙楚墓中出土了龙凤图案的刺绣品,这是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刺绣品,是现在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刺绣实物之一。 中国古代的刺绣,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不走销,价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开始有人专门收集。据市场分析家推论,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在中国差不多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广绣山水渔读图 【名称】:广绣山水渔读图 【类别】:纺织品(广绣) 【年代】:清乾隆年间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纵44cm,横35cm。 山水渔读是历代画家经常选用的绘画题材。此图以工笔将远山近

景层次鲜亮地表现出来:恬适古朴的茅屋农舍,庄重肃穆的古刹,清幽的江水渔帆,迷漫的远山云蔼,天地之间,渔父书生各得其趣,表现了一派宁静安闲、典雅风流的意境。此图景致宏富,构图繁而不乱,每一局部景色均可独立成图。 此图绣工除采纳广绣的铺针、直针、洒插针等传统针法外,还使用竹织针绣茅屋顶,以施毛针、网针绣乌篷船的篷,以方格网针绣墙面,以扭针绣云纹、水纹等,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均以最适合的专门针法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是广绣针法繁复、穷其巧变的特点。全图以棕、褐、驼、香色为主色调,配以深绿、浅绿、蓝色等,典雅古朴而又不乏鲜丽明快,表达了广绣的配色特点。 图上方题有唐人诗句“飞泉挂碧峰”和绣工王田的题字,并绣“王田”朱文印。 粤绣《仙童献寿》 粤绣(Guangdong embroidery)是指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此《仙童献寿》变为粤绣经典著作之一,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收录此幅绣画。此绣轴以素绫为地五彩施绣,追求绘画的淡雅和细腻。绣丫髻仙童着紫衣云裳,执双桃灵芝,引鹿前行,一只红蝠(鸿福)迎面飞来,寓“洪福齐天”的祝寿意味。针法工整纤秀,配色散淡古雅。

中国传统文化苏绣精选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苏绣精选作文 苏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下面请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苏绣精选作文!欢迎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苏绣精选作文1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本次世界遗产大会就在我们苏州举行,我们的苏绣举世闻名,假如哪位领导到我苏州来一定不要错过这一次大好时机,参观一下我们的苏绣。 苏绣产制太湖之边的镇湖镇,苏绣分两大类:单面绣和双面绣。单面绣的特点是只能一面看,就像挂在墙上的画一样;而双面绣的特点是两面多能看出,分不出正反面。苏绣它分为五大类:风景山水、动物宠物、植物花卉、静物油画、人物肖像。朋友们你们看过邓小平爷爷的肖像吗?那你一定说我见过,那你看过苏绣绣出来的邓小平爷爷的肖像吗?你一定说没见过,告诉你,绣邓小平爷爷的绣娘是镇湖镇的姚建萍阿姨,她绣出的邓小平爷爷跟照片上的一模一样,她用了几十种丝线,她花了上百天的时间才绣出邓小平爷爷的肖像,小平爷爷额头上的皱纹多清晰可见,真是活灵敏现。她还绣过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还有国外的依丽莎白女皇、萨马兰奇等......好多好多名人! 在我们镇湖,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绣娘,她们绣出来的绣品都非常好,我家婶婶她绣的老虎活灵敏现。她先把老虎的基本形状绣出来,然后把外轮廓一层一层的向里描,再用黄色的线在黑色的线里描了一层又一层。有的小朋友会给我提出一个小小的问习题,那老虎还是不

是森林之王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在问我老虎的头上有一个王怎么不见了?你别着急,我还没有说到呢!接下来我就要说老虎头上的王了,它是这只老虎的额头上最最明显的地方了。王是先用黑线潦草的略微描一下,然后再细细的的描一遍。怎么样这个王描起来很特别吧!下来还剩眼睛和鼻子还有嘴巴是最最特别的了,它是要等其他的部位全都完工了再开始做的。 她做老虎最拿手了,有的蹲着、有的仰着、有的俯着、有的卧着......我最喜欢婶婶做的老虎了,因为她做的老虎活灵敏现非常逼真 我希望一些领导能采取我的意见,去镇湖镇看一下我老家的苏绣,那时您会感觉到苏绣真的很美,您会像我一样忍不住的喜欢它! 中国传统文化苏绣精选作文 2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苏州这个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刺绣,是这儿的灵魂。苏绣,无独有偶。 人们把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绣”。苏绣,是四大名绣之首。苏绣常用花、草、鱼、鸟作为绣面,因为它完成后看起来很秀丽,色彩运用很清雅,比起其他的绣作,实在是精品中的精品呀! 苏绣的雅致与湘绣的豪放、蜀绣的疏朗、粤绣的华美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自我国唐代以来,各朝皇上的龙袍也是用刺绣来完成的。达官贵人们的丝巾、手帕上都绣有精妙绝伦的刺绣作品,其中,大多数都以

中国刺绣的渊源历史

中国刺绣的渊源历史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中国的刺绣究竟源于那个朝代?由于刺绣作品不易保存,因此极难说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恐怕要算殷商和西周的了,从那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粘附在泥土上的丝织物的纹路和刺绣的花纹依稀可见。特别是在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绣衾(被)和禅(单)衣,上面绣着龙、凤、虎和花卉等,形神兼备,绮丽多变。证明刺绣在中国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工艺门类。 人们一定会想,为什么会出现刺绣呢?其实,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说到刺绣不能不说丝织,可以这么说,是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造就了剌绣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比之以前更发达,男耕女织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几乎家家种植桑麻,从事纺织。由于当时的养蚕方法已经十分讲究,因此所缫出的蚕丝质量很高。其纤维之细之均,可与近代相媲美。发展到西汉时,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织锦来看,每根纱由4-5根丝线组成,而每根丝线又有14-15根丝纤维组成,也就是说每根纱竟由54根丝纤维捻成。如此高的丝纺水平,同时也推动着染、绣的发展,使它的成品更加美观和更富表现力。 第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商品制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华夏民族的部族联盟首领在举行重大庆典、祭祀等礼仪活动时,必须穿着绘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雉鸡)图纹的上衣和有宗彝、水藻、火、米粉、黼、黻图形的下裳(裙)礼服,后世称为“十二章服”并形成定制。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渐趋成熟,这可从近百年来的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这一时期的刺绣有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则间以花草或几何图形,虎跃龙蟠,龙飞凤舞,刻画精妙,神情兼备;布局结构错落有致,穿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 进入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齐郡临淄(今山东临淄)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万万。在前汉武昭之世,不但帝王之家是“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毛织品)”,就连一般的富人也服用“五色绣衣,缛绣罗纨、素绨冰锦”,而且坐卧的席子也要“绣茵”,床上帐幔也是“黼绣帷幄”、“锦绨高张”,甚至死后殉葬的口袋也是“缯囊缇橐”。民间如此,朝庭贵族更不待言,他们的宫室以丝织藻绣装饰,以至“屋不呈材、墙不露形”,甚至“柱槛衣以绨锦”,其奢侈程度可见一般。汉代剌绣的空前繁荣,使刺绣的艺术处理又前进了一大步,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里的竹简“遗册”中记载着三种刺绣名称:“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到了汉末、六朝时期,中国便开始进入“像教弥增”(佛教因造像众多,故也称之为“像教”)的时代,因而兴盛了绣制佛像之风。1965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北魏的一佛两菩萨说法图刺绣残片一件,用几种彩色丝线绣出佛像、菩萨、供养人和相应的文字,供养人的长衫上绣有忍冬纹和卷草纹,示意着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贯通,并在刺绣中得到反映。说到这一时期的刺绣,不得不说说三国时期吴王赵夫人的“三绝”――机绝、针绝、丝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蜀魏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见壬子年《拾遗记》)。汉末、六朝剌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始出现了人物形象,为今后的人物绣品开了先河,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意义。

中国传统民间玩具赏析-泥玩具的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无疑留给了我们这些后人一笔庞大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故事,为“玩具”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当然我们现在所谓的“中国民间玩具”或者“中国传统玩具”,和我们祖先的理解就大不一样了。 中国民间玩具以历史悠久、分布地区广阔和品种丰富著称于世,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为记载中国各时代和各地域生活艺术历史的活化石,具有许多我们现在引以为豪的“主流”“传统”艺术所不具备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下面购意思玩具网小编跟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中国传统民间“玩具”中的泥玩具,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泥巴”,每一个都隐藏了无数的故事和历史典故。 1.史前陶玩具 泥玩具起源于史前陶玩具,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产中,已经发现了为数众多的陶塑玩具,主要是人与动物的形象。后世的彩塑艺术、彩塑玩具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史前泥玩具史前泥玩具均为手捏成形,除了透露了创作者的艺术才能和审美理想,其中所包含自娱或娱人的功能则无可置疑。 2.新石器时期、夏、商、周陶玩具与泥玩具 新石器时期出现的陶球和石球,陶球的出现,再次证明了制作球形玩具已是有意识的创作行为。 夏商周三代的塑形成就显著,玩具品种繁多,题材有所拓展,人物造型和动物造型愈见精准,并出现模印玩具。

3.汉代塑形玩具 汉代的泥玩具与陶玩具的品种相当丰富,“泥车瓦狗、马骑倡俳”应包括泥陶制成的动物、人物造型和车马等交通工具的模型,还包括用泥制成的弹丸。 汉代泥玩具和陶玩具并且进入流通领域,玩具生意兴起,并分为成人玩具和儿童玩具。在制作手法上更加精细,采用了塑、雕、刻、划和压印等多种手法塑造形象。 4.隋唐时期塑形玩具 隋唐时期彩塑玩具得到空前的发展,凡有观赏性能、娱乐性能的彩塑都与玩具保持着紧密联系,题材更加生活化。 唐代出现了民间彩塑艺人名家,如杨惠之和刘九郎,唐代出土的陶模子成为压印儿童玩具的范模。

刺绣现状描述

刺绣现状描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刺绣现状描述: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近几年,我国刺绣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刺绣呈现派系化。刺绣的本质是艺术,但它和其他艺术表达方法一样,可以被看作是任何东西,就象西方油画,它可以是有种种画派,有大量经典名画,但是它同样可以被画在街头甚至地上,所以凡是艺术都有造诣的高低,苏绣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从使用的艺术工具而言,苏绣使用的针和各色丝线要比西方油画等所使用的画笔要复杂,使用和学习都更难;二是刺绣表现手法多样化。从绣制方法上而言,它好比素描,但又和素描不一样,各种针法极为丰富,更何况用的并非一色,总而言之,它本身决定了它实质上是一种画,它更类似油画,所用的画笔是针,而颜色是各色丝线。随着近代苏绣艺术大师们本身造诣的飞速提高,苏绣艺术一直处于大飞跃时代,根据自身特点,出现了很多独特的表现手法,是其他艺术所无法表达的。三是刺绣艺术后继乏人。俗话说:“一根绣花针有千斤重”。现在太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刺绣,认为学刺绣太累,太费神。况且学好刺绣不在一朝一夕,因此现在学习苏绣的人是越来越少。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艺术的追求越来高,刺绣艺术却被越来越多人的所欣赏。要解决后继乏人的状态.刺绣艺术只有“走出师带徒的模式,走进高校”,和油画、摄影等成为高校的一个艺术专业,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刺绣人才。 刺绣,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以自身的独特风貌和饱含中华民族生机活力的新姿态,为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国际市场将越来越重视中国民族工艺和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只要我国刺绣企业采取适当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发挥、利用、保持和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我国刺绣业的发展与出口前景将继续是一片光明。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 摘要: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能表达绣女的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随着纺织品的出现,刺绣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刺绣艺术发展的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伴随着绣女的孜孜不倦和执着追求,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外很受欢迎。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中国素以“丝绸之国”闻名世界,中国南部广大地区自古以来产有蚕丝,促进了刺绣、织锦工艺的发展。刺绣熟称“绣花”,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丝丝缕缕联系着。是妇女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并发展现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刺绣工艺就被吴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中国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有专家考证,三国时期的“赵夫人”是中国刺绣中“画绣”的鼻祖。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以前是有证可据的。 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刺绣开始在汉代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到了唐代,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宋代是中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清代初中时期,国家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刺绣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所绣物像变化较大,富于很高的写实性和装饰效果;又由于它用色和谐和喜用金针及垫绣技

特色民间玩具大分类

特色民间玩具大分类 北京民间玩具相信80后、90后、00后们都比较陌生。据玩具谷了解到,北京民间玩具以实际功能为划分标准,可分为以下七大类。 观赏玩具多为室内陈设品,具有较单纯的审美功能,并发挥装饰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这类玩具大多不可把玩,仅供欣赏。这类玩具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居七大类之首,包括泥人、陶瓷玩具、各种材质的雕刻造型、纸花、料器、花灯等。此类玩具的表现主题最为丰繁,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人物、事物,也有取材于戏剧舞台的戏剧人物,还有的取材于吉祥寓意的主题。这些玩具可以让人们在观赏、认识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广博见闻。 节令玩具是特定节日中的应时玩具,它们是节日中最为活跃、生动的角色。诸如元宵节的花灯、清明节的风筝、端午节的布老虎、盂兰盆节的莲花灯、中秋节的兔儿爷。它们诞生于传统的民俗事项,原本都是民俗的产物。一旦成熟,就会反作用于民俗,使节日的习俗更丰富、更稳定,许多民间玩具已经成为特定节日的标志。 益智玩具是以启发智慧、刺激大脑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玩具,这类玩具历史非常悠久,形制也比较复杂,包括解环类、拼板类、移块类、棋类等很多种,尤以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升官图最具有代表性。益智玩具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理性和竞技性,是老少咸宜的娱乐器具。传统的益智玩具在当代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生产方式已经由老式的手工制作改为机械化的批量生产,并出现了多种引自外国的新型益智玩具,它们与中国传统的益智玩具相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益智玩具的新型大家族。 通过活动发声,或者用于吹打演奏的玩具,都属于利用振荡空气发声原理制成的音响玩具。以拨浪鼓和各种材料的哨子为代表,它们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刺激性。有相当数量的音响玩具兼具观赏、健身、节令的功能。当代音响玩具的民俗性能也在锐减,现代技术的声、光、电已经广泛介入当代玩具之中,传统音响玩具的发声方法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健身玩具兼具娱乐性和竞技性,毽子、陀螺、空竹、秋千、皮球、跳白索(即跳绳)、滚铁环等都有锻炼身体的作用。此类玩具的健身功能建立在娱乐的基础之上,使人能在娱乐中活动身体,从而减弱了单纯锻炼的枯燥乏味。古老的健身玩具如蹴鞠、投壶、弹棋、击壤等已经消亡,现存的健身玩具仍保持着娱乐的特色,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还有两种就是实物玩具和其他类的玩具啦。

中国传统文化之刺绣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之刺绣介绍 刺绣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品,我国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刺绣的工艺技术就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它和丝绸是汉代封建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它对纺织工艺技术和丰富世界的物质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刺绣简介 关于我国刺绣始于何时,一般传说尧、舜、禹时代,就在衣服上作画刺绣了。古代礼服上刺绣纹饰,主要起源于原始氏族部落的图腾形象,以天上人间的自然景物为代表。我国最早的绣纹针法是锁绣,是由绣线环圈锁套而成,因其绣纹似一根锁链而得名,有的外观又像发辫。在3000多年前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角罩上黏附着菱形锁绣的残迹。 我国传统的四大名绣分别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并称四大名绣。 四大名绣 苏绣 苏州地理环境适合养蚕植桑,素以丝织生产和刺绣工艺著称于世。宋朝时,苏绣就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明末清初的沈寿,吸收西洋和日本美术、刺绣的长处,创造了有光线效果的仿真绣。1915年,苏绣作品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在海内外名声日隆。苏绣风格为“精、细、雅、洁”。苏绣传统品种繁多,日用品有门布、桌布、枕套、手绢等,色调高雅,绣工精密。佩饰小品,如香囊、荷包、扇袋等,花纹内容大多是吉祥图案。室内装饰品,如壁柱等,多以图画为绣稿。 粤绣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 湘绣 粤绣又称广绣。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明代时,艺人们将孔雀羽毛编有绒缕以之为线来绣制服饰等,使产品金翠夺目。粤绣具有传统特色的题材有百鸟朝凤、三阳开泰等。其花纹繁缛而不乱,色彩浓艳,对比强烈。这种风格热烈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蜀绣 蜀绣也称“川绣”。即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成都自古以织锦业著名,号称“锦官城”。蜀锦与蜀绣并称“蜀中之宝”。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用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100种针法,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风格。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品种则既有纯为欣赏的绣屏,又有被面、枕套、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等日用品。 民间刺绣 1、陇绣 陇绣,主要以男工为主,有收男不收女,传媳不传女的规矩。“杭绣是一副移动的图画,是穿在身上的史诗”。 2、顾绣 顾绣,因晚期顾氏女眷擅于刺绣而得名。艺术特色主要为“半绣半绘,画绣结合,绣工巧,细腻绝伦,所谓“诗心入画绣,巧手夺天工”。 3、苗绣 苗绣,是苗族妇女劳动智慧的结晶,是组成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色彩和谐、针法活泼、图案秀丽。赞其曰“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 4、鲁绣

论中国传统民间玩具对现代玩具设计的启示

摘要 中国传统玩具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种类、民族特色及独特的地方风格,并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它承载了许多中国文化发展信息,是用许多语言和文字无法描述和记载的,是考证古代艺术形态和民风民俗的原始资料。玩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当代玩具的发展注重传统艺术内涵与时代发展精神的结合,更离不开对传统玩具的继承与革新。中国传统民间玩具对当今的艺术创作及玩具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民间玩具现代玩具设计启示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oys in the history of the long years, forming rich and colorful types and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nique local style, and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our growth. It carries a lot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it is to use many languages and words can't describe and recorded, is ancient art form and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folk custom of the original material. Toys in human social life has an important plac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ys pays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al art connot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pirit, more from traditional toys for the succession and innov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toy to today's artistic creation and toy design has the very important instruction meaning. Key words:Traditional folk toy Modern design toys enlightenment

2018高考素材之中国传统刺绣文化

中国传统刺绣文化(苏绣) 穆俊臣编辑 历史渊源 苏绣精品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苏绣,其风骨神韵在隋唐时期就已奠定基础,迨至宋元其基本枝法与特色已渐趋形成,明清以降苏绣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 三国时代,吴国已将用于服饰。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晋王嘉《拾遗记·吴》:“孙权常叹魏蜀未夷,军旅之隙,思得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像。达(赵达)乃进其妹。权使写九州方岳之势。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宝;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既成,乃进於吴主,时人谓之‘针绝’。 宋朝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苏州刺绣,就是指狭义的“苏绣”,而广义的苏绣是以苏州为集散中心,遍及江苏全境的一种著名手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由吴兴钱山漾古遗址出土的五千年前以家蚕丝织成的丝织物残片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取丝的国家,而且发源于太湖流域,这就为苏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文献和实物的限制,苏州刺绣究竟始于何时,尚难以确切说明,但据刘向的《说苑》记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时,东吴丞相赵达之妹,已能运用刺绣绣出了中国第一张山地 八仙祝寿 势军阵之图,时人谓之“针绝”。而《三国志·吴志·蒋钦传》上也记有“妻妾衣服,悉皆锦绣”之句,可见一千七百多年前苏州刺绣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已达到可观的程度。 宋代,苏州刺绣已有了欣赏性的绣品出现,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张应文著的《清秘藏》一书中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仅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喋之姿,佳者较画更胜。”,描绘了宋代苏绣已具有精工细作、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 元代的苏绣,见诸文献记载的并不多,《清秘藏》中则道:“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不复宋人精工矣!”可见,元代的绣品较之宋代无多大进步。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是社会对绣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绣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嘉靖年间(1522-1566)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出现,对苏绣风格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顾绣代表人物韩希孟,是“露香园”主人顾名世的孙媳,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在中国已经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广绣山水渔读图 【名称】:广绣山水渔读图 【类别】:纺织品(广绣) 【年代】:清乾隆年间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纵44cm,横35cm。 山水渔读是历代画家经常选用的绘画题材。此图以工笔将远山近

景层次鲜明地表现出来:恬静古朴的茅屋农舍,庄严肃穆的古刹,清幽的江水渔帆,迷蒙的远山云蔼,天地之间,渔父书生各得其趣,表现了一派宁静安闲、典雅风流的意境。此图景致宏富,构图繁而不乱,每一局部景色均可独立成图。 此图绣工除采用广绣的铺针、直针、洒插针等传统针法外,还使用竹织针绣茅屋顶,以施毛针、网针绣乌篷船的篷,以方格网针绣墙面,以扭针绣云纹、水纹等,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均以最适合的独特针法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是广绣针法繁复、穷其巧变的特点。全图以棕、褐、驼、香色为主色调,配以深绿、浅绿、蓝色等,典雅古朴而又不乏鲜丽明快,体现了广绣的配色特点。 图上方题有唐人诗句“飞泉挂碧峰”和绣工王田的题字,并绣“王田”朱文印。 粤绣《仙童献寿》 粤绣 (Guangdong embroidery)是指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此《仙童献寿》变为粤绣经典著作之一,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收录此幅绣画。此绣轴以素绫为地五彩施绣,追求绘画的淡雅和细腻。绣丫髻仙童着紫衣云裳,执双桃灵芝,引鹿前行,一只红蝠(鸿福)迎面飞来,寓“洪福齐天”的祝寿意味。针法工整纤秀,配色散淡古雅。

中国刺绣发展简史

西汉黄褐对鸟菱纹绮“乘云绣”残片 马王堆1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 刺绣,古代称“黹”、“针黹”,今俗称“绣花”。它以针引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上穿刺运针,以绣迹构成图案或文字,故又名“针绣”。人们在史前时代用纹身、纹面、纹缋服装等方式美化生活,以后则用线将花纹缝钉在衣服上,由此创造出了刺绣。由于传统刺绣多为女性所作,也常称为“女红”。从诞生之日起,刺绣始终比同时期的其他纺织品表现出更自由的形态。随

着刺绣工艺的技术发展和内容充实,其纹样也日益显示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而刺绣不仅是人类生活中的实用品,更是一种反映古代中华人民智慧和审美的艺术品。 商周 根据《尚书?益稷》的记载,早在远古时代,统治者就用刺绣的方法将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纹样装饰在衣服上。 商周已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丝织品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专管蚕事的文官「女蚕」。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但是刺绣实物却不易保存,难以目睹。考古曾发现殷商铜觯上黏附的菱形纹刺绣残片,绣线细而柔软,并有深浅不一的晕色,其所用针法可能是平绣。商周至汉代约一千多年间,针法以锁绣类为主,加上少数平绣类针法。商周刺绣式样具有固定的规格,图案表现出明显的次序感,是对等级社会的一种强调。

殷墟玉人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该玉人身穿龙袍,领圈饰云雷纹,后背饰黻纹,前胸饰龙头纹,两臂饰降龙纹,两腿饰升龙纹。似目前可见最早的“黼衣绣裳”。 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丝绣痕迹 2004年在山西绛县衡水西周墓地的M1的西壁和北壁,发现了保存总面积达10平方米左右的荒帷。这件荒帷整体是红色的丝织品,由两幅横拼而成,上下有扉边,每幅宽80厘米,总高约180-220厘米。在织物上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图案主题是凤鸟。至少可以观察到3组大小不同的鸟纹图案痕迹,是成组的图案组合,图案中间是一个大凤鸟纹的侧面形象,大勾

中国刺绣史

中国刺绣史 中国的刺绣究竟源于那个朝代?由于刺绣作品不易保存,因此极难说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恐怕要算殷商和西周的了,从那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粘附在泥土上的丝织物的纹路和刺绣的花纹依稀可见。特别是在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绣衾(被)和禅(单)衣,上面绣着龙、凤、虎和花卉等,形神兼备,绮丽多变。证明刺绣在中国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工艺门类。人们一定会想,为什么会出现刺绣呢?其实,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说到刺绣不能不说丝织,可以这么说,是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造就了剌绣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比之以前更发达,男耕女织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几乎家家种植桑麻,从事纺织。由于当时的养蚕方法已经十分讲究,因此所缫出的蚕丝质量很高。其纤维之细之均,可与近代相媲美。发展到西汉时,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织锦来看,每根纱由4-5根丝线组成,而每根丝线又有14-15根丝纤维组成,也就是说每根纱竟由54根丝纤维捻成。如此高的丝纺水平,同时也推动着染、绣的发展,使它的成品更加美观和更富表现力。 第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商品制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华夏民族的部族联盟首领在举行重大庆典、祭祀等礼仪活动时,必须穿着绘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雉鸡)图纹的上衣和有宗彝、水藻、火、米粉、黼、黻图形的下裳(裙)礼服,后世称为“十二章服”并形成定制。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渐趋成熟,这可从近百年来的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这一时期的刺绣有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则间以花草或几何图形,虎跃龙蟠,龙飞凤舞,刻画精妙,神情兼备;布局结构错落有致,穿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 进入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齐郡临淄(今山东临淄)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万万。在前汉武昭之世,不但帝王之家是“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毛织品)”,就连一般的富人也服用“五色绣衣,缛绣罗纨、素绨冰锦”,而且坐卧的席子也要“绣茵”,床上帐幔也是“黼绣帷幄”、“锦绨高张”,甚至死后殉葬的口袋也是“缯囊缇橐”。民间如此,朝庭贵族更不待言,他们的宫室以丝织藻绣装饰,以至“屋不呈材、墙不露形”,甚至“柱槛衣以绨锦”,其奢侈程度可见一般。汉代剌绣的空前繁荣,使刺绣的艺术处理又前进了一大步,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里的竹简“遗册”中记载着三种刺绣名称:“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到了汉末、六朝时期,中国便开始进入“像教弥增”(佛教因造像众多,故也称之为“像教”)的时代,因而兴盛了绣制佛像之风。1965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北魏的一佛两菩萨说法图刺绣残片一件,用几种彩色丝线绣出佛像、菩萨、供养人和相应的文字,供养人的长衫上绣有忍冬纹和卷草纹,示意着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贯通,并在刺绣中得到反映。说到这一时期的刺绣,不得不说说三国时期吴王赵夫人的“三绝”――机绝、针绝、丝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蜀魏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见壬子年《拾遗记》)。汉末、六朝剌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始出现了人物形象,为今后的人物绣品开了先河,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意义。 唐宋时期的刺绣已向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由它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女孩子都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正因如此,那些深宅大院的小姐们,刺绣便成了她们消遣、养性和从事精神创造活动的唯一活动。"闺绣"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明代屠隆在《考磐余事》中写道:"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由于参加刺绣对象的进一步扩大、作者的文化修养和物质条件不同,加上文人们开始参与,剌绣到了唐、宋期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它由日用与观赏两者兼容并蓄,发展到日用与观赏分而治之,特别在观赏方面成就最大,由于文人们的积极参与,使书法和绘画艺术结合得更为紧密,形成了画师供稿、艺人绣制,画绣结合精品倍增的新趋势。 明、清时期,全国城乡出现了众多的商品性生产的专业作坊。尤其是明代,官府手工业的衰落,却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从缺乏竞争力的官府院落手工艺品,到商业性作坊的专业化生产,加上唐宋期间文人艺人结合刺绣工艺品的巨大影响,刺绣技术和生产获得了全所未有的活力,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进入了中国传统刺绣的颠峰时期。出现了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的几个艺术流派,如上海的顾绣、北京的京绣、开封的汴绣、山东的鲁绣等,以及后人誉为的"四大名绣"即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 从唐宋到明清,刺绣工艺的发展很具代表性,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运用上,还是针法的多样性和组合运用上,都达

中国刺绣简介

中国刺绣简介 点击:79 日期:2008-8-19 字号:大中小 中国的刺绣究竟源于那个朝代?由于刺绣作品不易保存,因此极难说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恐怕要算殷商和西周的了,从那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粘附在泥土上的丝织物的纹路和刺绣的花纹依稀可见。特别是在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绣衾(被)和禅(单)衣,上面绣着龙、凤、虎和花卉等,形神兼备,绮丽多变。证明刺绣在中国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工艺门类。 人们一定会想,为什么会出现刺绣呢?其实,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说到刺绣不能不说丝织,可以这么说,是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造就了剌绣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比之以前更发达,男耕女织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几乎家家种植桑麻,从事纺织。由于当时的养蚕方法已经十分讲究,因此所缫出的蚕丝质量很高。其纤维之细之均,可与近代相媲美。发展到西汉时,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织锦来看,每根纱由4-5根丝线组成,而每根丝线又有14-15根丝纤维组成,也就是说每根纱竟由54根丝纤维捻成。如此高的丝纺水平,同时也推动着染、绣的发展,使它的成品更加美观和更富表现力。 第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商品制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华夏民族的部族联盟首领在举行重大庆典、祭祀等礼仪活动时,必须穿着绘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雉鸡)图纹的上衣和有宗彝、水藻、火、米粉、黼、黻图形的下裳(裙)礼服,后世称为“十二章服”并形成定制。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渐趋成熟,这可从近百年来的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这一时期的刺绣有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则间以花草或几何图形,虎跃龙蟠,龙飞凤舞,刻画精妙,神情兼备;布局结构错落有致,穿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 进入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齐郡临淄(今山东临淄)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万万。在前汉武昭之世,不但帝王之家是“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毛织品)”,就连一般的富人也服用“五色绣衣,缛绣罗纨、素绨冰锦”,而且坐卧的席子也要“绣茵”,床上帐幔也是“黼绣帷幄”、“锦绨高张”,甚至死后殉葬的口袋也是“缯囊缇橐”。民间如此,朝庭贵族更不待言,他们的宫室以丝织藻绣装饰,以至“屋不呈材、墙不露形”,甚至“柱槛衣以绨锦”,其奢侈程度可见一般。汉代剌绣的空前繁荣,使刺绣的艺术处理又前进了一大步,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里的竹简“遗册”中记载着三种刺绣名称:“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到了汉末、六朝时期,中国便开始进入“像教弥增”(佛教因造像众多,故也称之为“像教”)的时代,因而兴盛了绣制佛像之风。1965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北魏的一佛两菩萨说法图刺绣残片一件,用几种彩色丝线绣出佛像、菩萨、供养人和相应的文字,供养人的长衫上绣有忍冬纹和卷草纹,示意着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贯通,并在刺绣中得到反映。说到这一时期的刺绣,不得不说说三国时期吴王赵夫人的“三绝”――机绝、针绝、丝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蜀魏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见壬子年《拾遗记》)。汉末、六朝剌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始出现了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