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目山常见方茎叶对生植物报告

天目山常见方茎叶对生植物报告

天目山常见方茎叶对生植物报告
天目山常见方茎叶对生植物报告

天目山常见方茎叶对生植物报告

天目山常见方茎叶对生植物列表

以上二十种植物中有十三种为唇形科。后查得唇形科的主要特征为:草本偶有木质,茎常四棱形,叶对生,无托叶。花两性,单面对称,在花序的节上有由两队聚伞花序构成轮伞花序。花冠合瓣,二唇形,且常具有二强雄蕊,雌蕊由两心皮构成,子房上位,花柱常生于子房裂隙的基部,结果时一个子房形成四个小型果实。

方茎叶对生为唇形科植物的一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方茎叶对生的植物都为唇形科的,所以这两点不能作为判断唇形科的依据。

通过这次的亲自采集植物并观察它们各个的特点,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种植物,并且大致了解了各个科的主要特点,鉴定植物的技术也进步了许多,对于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精)

第一章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保护区历史 一、自然环境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由东西两峰组成,东峰大仙顶海拔 1480 米 , 称东天目山;西峰仙人顶海拔 1506米,曰西天目山,两峰遥相对峙。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 , 宛若双眸仰望苍穹 , 因而得名“ 天目” 。该名始于汉,显于梁,古称“ 浮玉”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天目山,所辖地域总面积 4284 ha,地理位置为30°18′~30°25′ N , 119°23′~119°29′ E ,距杭州 94km 。 天目山山体古老,系下古生界地质构造活动为始,继奥陶纪末褶皱断裂隆起成陆,燕山期火山运动渐呈主体,为“ 江南古陆” 一部分。经第四纪冰川作用,地貌独特,峰奇石怪,天然自成, 素有“ 江南奇山” 之称。全山出露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地层。流纹岩、流纹斑岩、溶结凝灰岩、沉凝灰岩、脉岩兼而有之。天目山的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地貌,如四面峰、倒挂莲花、狮子口等地悬崖、陡壁、深涧,千亩田、东关、西关溪持坑坞等地的冰碛垅, 阮溪东坞、千亩田等地的冰窖,西关溪上游的冰川槽谷,开山老殿、东茅蓬的冰斗等。 天目山山势高峻,分长江、钱塘江而立。天目山南坡诸水汇于天目溪,注入钱塘江。北坡为太湖之源,汇聚长江入东海。天目之水清凉透彻,矿化成份丰富,水质优良。 天目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14.8~8.8℃ , 最冷月平均气温 3.4~2.6℃,极值最低气温 -13.1~-20.2℃, 最热月平均气温 28.1~19.9℃,极值最高气温 38.2~29.1℃。无霜期 235~209d 。雨水充沛,年雨日 159.2~183.1d ,年降水量达 1390~1870mm ,积雪期较长,比区外多 10~30d ,形成浙江西北部的多雨中心。年雾日 64.1~255.3d 。光照宜人, 年太阳辐射 4460~3270兆焦耳 /M2。春秋季较短, 冬夏季偏长。空气富含负离子,疗养保健之功效显著。是“ 天然氧吧” ,避暑休闲胜地。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芽的构造。 2. 了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3.认识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二、实验原理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以后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成花或花序的芽称为花芽。枝芽的结构决定着主干和侧枝的关系与数量,也就是决定植株的长势和外貌。花芽决定着花或花序的结构和数量,并决定开花的迟早和结果的多少。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组成了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但裸子植物茎没有双子叶植物茎的那种一生只停留在初生结构中的草质茎类型。单子叶植物的茎和双子叶植物的茎在结构上有许多不同。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所以结构比较简单。少数的虽有次生结构,但也和双子叶植物的茎不同。以禾本科植物的茎作为代表,说明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最显著特点。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不具形成层(束中形成层)。维管束彼此很清楚地分开,一般有2 种排列方式:一种是维管束全部没有规则地分散在整个基本组织,愈向外愈多,愈向中心愈少,皮层和髓很难分辨,如玉米、高粱、甘蔗等的维管束,它们不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维管束形成一环,显著地把皮层和髓部分开。另一种是维管束排列较规则,一般成两圈,中央为髓。有些植物的茎,长大时,髓部破裂形成髓腔,如水稻、小麦等。维管束虽然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但维管束的结构却是相似的,都是外韧维管束,同时也是有限维管束。 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发育到一定阶段,茎中的侧生分生组织便开始分裂、生长和分化,使茎加粗,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产生的次生组织组成茎的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通常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包括切向分裂和径向分裂。切向分裂向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原有木质部的外方;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加在原有韧皮部的方。在形成次生结构同时,形成层细胞为扩大自身圆周还必须进行径向分裂或横分裂以适应方木质部的增粗,同时形成层的位置渐次向外推移。双子叶植物茎中次生木质部的组成包括轴向系统的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和径向系统的木射线。次生韧皮部同样包括轴向系统和径向系统,轴向系统由管胞、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有时也有石细胞;径向系统则由韧皮射线组成。韧皮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原始细胞与木射线相连,合称维管射线。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支持和输导的作用。水分与矿质元素的长途运输依赖于导管和管胞;同化物的长途运输主要依赖于筛管和筛胞。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大叶黄茎尖纵切片、向日葵和玉米茎横切片、椴树茎横切片、蚕豆茎、盆栽木槿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S-3307烯效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专业年级:园林绿化13-02 姓名:雷舒淼 学号:20135812 完成日期:2014年11月28日

烯效唑(S-3307)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芽呼吸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烯效唑能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根的伸长,增大根/冠比值;能够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丙二醛含量降低。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设0(CK)、5、20和40mg/L的烯效唑浸种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根长和发根数)与生理指标(发芽小麦呼吸强度的测定、幼苗根系活力测定、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 (烯效唑浸种可促进小麦壮苗、增强植物抗性,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应注意浓度控制,以mg/L烯效唑效果最好。) 二、前言 1.烯效唑化学名:(E)-(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2,4-三唑-1-基)戊-1-烯-3-醇(C15H18CIN3O)

2.烯效唑(S-3307)为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被植物种子、叶片和根吸收,影响植物体内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减少赤霉素前体的形成,阻抑内源赤霉素的合成,降低内源赤霉素水平。同时可降低内源生长素水平。 3.烯效唑 (S-3307)是赤霉酸生物合成的颉颃剂之一,主要抑制节间细胞的伸长,使植物生长延缓。同时促进果树花芽分化及提高作物抗逆性[1]。 4.烯效唑 (S3307)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烯效唑浸种或苗期施用可使水稻、小麦、大麦、大豆、油菜等作物增产4%~20%。近些年对S3307大量实验研究表明,S3307浸种可使小麦幼苗健壮、叶片增加、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和分蘖数增多,促进成穗,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 三、有关实验的阐述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小麦种,烯效唑 (1.2)方法: 种子的前处理 a.选种:精选小麦种子100粒(良好的未受病虫侵害,种子两端没有白、黑斑) 消毒10min[2] b.表面消毒:用0.1%HgCl 2 c.用清水冲洗干净消毒液后,分别用0(CK)、5、20、40mg/ml的S3307溶液浸种24小时以上 d.种子栽植:倒掉浸泡液,将种子放在培养盘中,在250C-280C的恒温箱中催芽2天,待

天目山自然地理概况

天目山自然地理概况 1、 位置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东经119°23′47″~119°28′27″,北纬30°18′30″~30°24′55″为浙江第一名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 之誉,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得此名。 二、地形 天目山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天目山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幽美,堪称“江南奇山”,也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三、气候 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由于独特的山体影响,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 四、土壤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区内土壤共有6 大类型20 个土属。垂直分布大致是400m~ 1200m 为黄红壤分布区。1200m~ 1500m 为棕黄壤分布区,表土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明显。 五、植被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古”是指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有活化石之称,且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天目山的银杏自然景观有“五代同堂”、“子孙满堂”等。“大”是说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高”指的是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稀”表明了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此外,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多”则是指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苔藓类植物291种。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

植物生理实验报告

缺氮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王涛赵为朋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0901班 摘要: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不同用量配比对于米的产量、效益有较大影响[1]。为研究缺氮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沈玉26 CK玉米为材料,在苗期进行缺氮处理。通过对玉米幼苗生长速度、根冠比、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和根鲜重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在处理后第7天出现明显差异,处理组株高低于对照组2.8cm,仅为对照组的83.33%;对照与处理组间根冠比出现显著差异;对照与处理组间叶绿素含量出现显著差异;地上部和根鲜重出现显著差异。故上述指标可以作为玉米幼苗缺氮对其生长的影响的指标。 关键词:玉米;氮素;生长状况;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和根鲜重比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 玉米在饲料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我国在大部分玉米供作饲料后, 玉米的生物学产量及其饲用营养品质倍受重视。关于氮素对玉米子粒产量影响 的报道较多[ 2-3 ]。氮素既是植物最重要的结构物质,又是生理代谢中最活跃、无处不在的重要物质——酶的主要成分[ 4]另外作为实验材料玉米幼苗易取得,试验速度快,容易观察。本文以沈玉26CK为实验材料,旨在研究缺氮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带来的影响和其表现症状。杨丽娟〔5〕、黄鑫〔6〕等分别对玉米进行了缺素症状研究何萍研究了氮肥对春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7 ] ;关义新等研究了光氮互作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合碳、氮代谢的影响[8 ] 。结果显示:缺N、P、K、Ca、Mg、Fe 等几种元素.玉米苗地上与地下部分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沈玉26CK,沈玉26CK玉米的种子及其经过培养的幼苗,本实验采用数据取自3号和6号所培养的沈玉26CK玉米幼苗。 其他:蛭石,塑料盆、盘,标签纸,完全营养液,缺氮营养液,95%的乙醇,洗瓶,研钵(一套),25ml棕色容量瓶(两个),玻璃棒,漏斗(两个),50ml 小烧杯(两个),漏斗架,剪刀,直尺,滤纸,托盘,胶头滴管,1ml玻璃比色杯,电子天平,721E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方法 1.2.1 播种 每组选取6个花盆,装满蛭石后,每3盆放入一个塑料盘内,从沈玉26CK 品种的玉米籽粒中选取试验用种子,在每个塑料盆里种6粒,用自来水浸润,保持湿润,放于向阳的阳台上发芽。 1.2.2 选苗,移栽 培养一周后,进行选苗移栽,每组选取6个花盆,装满蛭石后,每3盆放入一个塑料盘内,每组选取生长一致的玉米幼苗,掐去部分根,栽于盆中(1株/盆)在两个塑料盘内分别加入完全营养液和缺氮营养液浸润,贴好标签(营养液类型,姓名,日期,玉米品种) 1.2.3 配营养液及浇灌 1.2.3.1 配制营养液

生理学学生实验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生理学实验报告 (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 实验目的 1.学习机能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

2.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3.了解刺激的种类。 [2] 实验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在机能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机能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3] 实验对象 蛙 [4] 实验药品 任氏液 [5] 仪器与器械 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电子刺激器。 [6]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破坏脑、脊髓 取蛙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左手握住蛙,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3-1-1)。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蛙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蛙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如蛙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天目山的植物

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地质古老,地势地貌复杂多变,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一年四季气候温和。这些独特的环境条件构成了天目山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复杂性和种类丰富性。 天目山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5种,占全省55种的63.6%,占全国388种的9%。其中属二级保护的有银杏、金钱松、华东黄杉、天目铁木、连香树、鹅掌楸、夏蜡梅、黄山梅、杜仲、七子花、独花兰、香果树12种,野生银杏为唯一幸存的天目山孑遗植物。属三级保护的有南方铁杉、青檀、长序榆、领春木、短萼黄连、八角莲、凹叶厚朴、小花木兰、天目木兰、黄山木兰、天目木姜子、天竺桂、浙江楠、黄山花楸、野大豆、银鹊树、羊角槭、紫茎、明党参、短穗竹、金刚大、延龄草、天麻23种。还有引种保护植物珙桐、水杉、秃杉、红桧等19种。 天目山的植物都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这些植物有什么功效?又如何识别这些植物呢?以下举五例天目山的植物。 银杏(Ginkgo biloba) 银杏科。中生代孑遗植物,天目山有野生银杏古木244株,为世界银杏原产地之一。 药用功效 1、调节血管张力银杏叶可以调节血管的张力和弹性,保护它们免受损害。银杏叶也可以减低血小板的粘合力,进而影响血液的循环、保护红血球免受破坏,并让红血球在血管内均匀的散布。有助于红血球内氧气的输送和供给。银杏叶可以用来治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和心绞痛。 2、促进血液循环银杏叶经临床证实具有抗氧化剂(antioxidant)的功能。银杏叶可以保护人体细胞膜的脂肪组成部分,进而减少外来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的破坏。人类大脑和神经细胞长期受到自由基的损害,是引起衰老的主要原因。银杏叶能促进周边的血液循环,对老年人常遭遇到的手足血液循环减少,经常会引起手脚冰冷、麻木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引发雷纳氏症候群(Raynaud's Syndrome)、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等缺血性肢体疾病有所帮助。 3、抗凝血作用银杏叶本身也有抗凝血的作用。另者,白果(仁)(Ginkgo Semen)和银杏叶的临床效益大不相同,在医疗上不可混为一谈。在药理上,白果具有抗结核、抗细菌、抑皮肤真菌的作用。 植物形态 银杏又称白果树,落叶乔木,高可达40m,胸径4m,树皮灰褐色,深纵裂;树冠广卵形。枝条有长短枝之分,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叶扇形,上缘有波状缺刻,中间缺裂较深,成二裂状,具长柄,叶浅绿色,入秋落叶前变为黄色。种实核果状,外种皮肉质,成熟时橙黄色;内种皮膜质,外包骨质种核壳。

1高级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高级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育种,种植等方面已经有了较成熟的技术,本实验以高羊茅种子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并观察其生长情况及发芽率等指标。通过亲自体验加深了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认识,并能熟练的掌握其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组织培养可以使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高羊茅;MS培养基 引言: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1]。它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潜伏芽等,进而培育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运用组织培养法可以生产脱毒苗,对繁殖系数低、不能用种子繁殖的名、优、特植物品种进行快速大量的繁殖,单倍体育种、促进远缘杂交种的细胞融合、利用基因转入的方法培育出抗病虫害等的品种,生产出大量的胚状体用以制作人工种子,大量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等[2]。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育种学、药学以及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推动了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及RNA干扰技术紧密结合,成为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从而在生产实践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1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物组织培养创始人之一罗世韦[4]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开展了组织培养的研究以来,我国组培技术研究快速发展,在近10多年来全国各地许多农业科研院和高校都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对农作物、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等上千种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如郑文静[5]等较好地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吴毅明等在植物组织培养的环境微生态的研究中,用通透性好的化学纤维、纸卷、蛭石、沙子等代替琼脂作培养基,可有效地改善根际环境,促进小植物生根;刘思九[6]采用的暴露培养法,即在敞口培养器中用特制的粉沫状灭菌材料覆盖培养基和外殖体,使其不受污染,通过特制装置补水,让组培苗暴露在室内空气中生长,其长势优良,不炼苗即可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综合实验报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院: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川育20号为实验材料,分别用0、15、30、45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研究其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烯效唑能影响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促进其根系活力,并促进根的发育,此外,烯效唑还能使叶绿素含量增多,丙二醛含量减少,增强幼苗抗性。但是,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幼苗的影响也有不同。[结论]小麦生产过程中,烯效唑使用浓度以15mg/l为宜,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烯效唑在大田作物上的开发应用前景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小麦幼苗;烯效唑;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生长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Uniconazole on wheat seedling growth effects. [Methods] in wheat varieties from Sichuan Education No. 20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were treated with 0,15,30,45mg/l Uniconazo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on wheat seedling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influence. [results] and compared to controls, Uniconazole can affect wheat seed respiration and promote the root vigor, and promote root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Uniconazole can enable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increased and MDA content decreased, enhance seedling resistance. However,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Uniconazole on seedling also different. [Conclusion] the production of Wheat , the u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15mg/l is appropriate, the study can further exp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eld in the field of crop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wheat seedling; the effect of the form index; the physiological index; the growth of the 前言: 烯效唑(S-3307)又名特效唑、高效唑,化学名(E)-1-对氯苯基-2-(1,2,4-三唑-1-基)-4,4-二甲基-1-戊烯-3-醇,烯效唑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

天目山简介

天目山简介(生物学) 植被类型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 “古”: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被誉为“活化石”。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银杏自然景观有“五代同堂”、“子孙满堂”等; “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 “高”: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 “稀”: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此外,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 “多”: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苔藓类植物291种。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种,鸟类148种,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昆虫已汇编名录者达2000余种。天目山是“物种基因宝库”。因此,被中宣部、中国科协等单位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 “美”:林林总总的各色植物,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森林画幅,千树万枝,重峦迭峰,四季如画。

植物资源 天目山地质古老,第四纪冰川影响不深,加上历来都受到人类保护,植被没有遭受过重大破坏,计有苔类植物22科33属70种;藓类植物39科110属240种,葳类植物29科60属110种,种子植物167科716属157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86科277属675种。在这么狭小的范围内荟萃了如此丰富的种质资源,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常绿树种主要有:壳斗科的青冈栎属、拷属、石栎属;樟科的樟属、紫楠属、润楠属、山茶科的柃属、山茶属;还有杜鹃属、山矶属、冬青属等。落叶树种主要有槭科,蔷薇科、豆科、壳斗科的栗属、栎属、水青冈属,樟科的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桦木科、胡桃科、木兰科等种类也较多。天目山据记载有800多种野生药材名贵的有:於术、竹节人参、天麻、天目贝母、八角金盘、缺萼黄莲等。天目山这块开发较早的植物宝库,直到现在还有新种被发现,足以说明天目山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复杂性,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植物基因库。 大树华盖,奇树参天 天目山独特的森林景观使天目山自然景观别具一格,如果说黄山以“奇松怪石传四海”,庐山以“匡庐奇秀甲天下”,天目山则以“大树华盖闻九洲”。大树者:柳杉、金钱松、银杏,被人们称为天目山之绝。当人们一走进天目山,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巨大的千年柳杉,它比模式产地庐山和湖北神农架的原始柳杉更为壮观。胸径100公分以上便有398株之多,胸径200公分以上有15株,最大的“大树王”胸径233公分,现已枯死;最大单株材积达75.46立方米,最高蓄积量每亩达328立方米。“冲天树”枣金钱松,系我国特产,非常珍贵,为世界五大庭园观赏树种之一,它在天目出适宜的环境中长得特别高大,为天目山百树之冠。在天目山仅胸径50公分以上98株,其中胸径100公分以上有8株,一般树高50米左右,最高大的胸径107公分,树高52.5米,材积19.46立方米。枫香、兰果树、青钱柳、天目木姜子等,在天目山这块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也长得特别高大。 天目山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其中二类保护8种;银杏、金钱松、天目铁木、独花兰、香果树、连香树、鹅掌楸、黄山梅。三类保护17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 姓名苗雪鹏班级 1班学号 1080800021 实验题目实验三植物体中N、P、K主要养分的速测 【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 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 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 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 土壤内N、P、K变动的情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帮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 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 3 -),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 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 6H 5 ) 2 NH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NO 3 - 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 6H 5 ) 4 〕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 钾〔KB(C 6H 5 ) 4 〕 【实验材料和试剂】 在完全培养液、缺乏N、P、K、Fe的营养液中培养四周的玉米苗 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Ⅱ、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 【实验方法】 1.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 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迅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烧杯中,用毛细玻璃棒经常搅动,小火煮十分钟,煮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另加少量蒸馏水,继续小火煮植物材料5分钟,浸提液倒入上述容量瓶内,再以少量蒸馏水洗植物材料,使最后容量为10ml。 植物组织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因每克鲜组织稀释了10倍。 2.硝态N测定 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的混合标准液1滴,然后将待测液(植物浸提液)分别滴入其他凹内,最后每个凹内各加5滴二苯胺硫酸溶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目录 绪言实习简介。。。。。。。。。。。。。。。。。。。。。。。。。。。。。。。1 实习目的。。。。。。。。。。。。。。。。。。。。。。。。。。。。。。1 实习路线。。。。。。。。。。。。。。。。。。。。。。。。。。。。。。1 西天目山简介。。。。。。。。。。。。。。。。。。。。。。。。。。。。。。1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1 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5 结束语。。。。。。。。。。。。。。。。。。。。。。。。。。。。。。。。。。。。。6 参考文献。。。。。。。。。。。。。。。。。。。。。。。。。。。。。。。。。。。。。6

绪言实习简介 实习目的 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 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 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 西天目山简介 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林木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但同时受地形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被的类型也随之改变,由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一直递变成针叶林。天目山的植被不仅分带明显,林木更具有高、大、古、稀、茂五大特色,具体来说西天目山的森林十分茂密,其中不乏稀有树种和中生代孑遗植物,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就是其代表。西天目山上的某些树种长得十分高大,高首推一般树高达45m的金钱松,而开山老殿的大树王国生长的柳杉的胸径最高达到了2.33m,乾隆皇帝就曾封其中的一棵柳杉为大树王。西天目山的植物种类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其特有的森林景观外貌独具一格,是亚热带野生植物资源的宝库,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西天目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景观独树一帜,汇集了2000多种植物,而且垂直分带明显,是植被研究的好场所。多年来,植物学工作者对该山的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分类、森林植被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对西天目山做了生态学的

天目山实习植物名录

天目山实习植物名录 组员:姚恒钊李弘毅 1.胡桃(Juglangaceae) 胡桃属 华东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Dode var. formosana (Hayata) A. et R.H.Chang) 青钱柳属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2.桑科(Moraceae) 构属 小构树(Broussonetia kazinok i) 柘属 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 桑属 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 3.豆科(Legunminosae) 胡枝子属 中华胡枝子(Lespedeza chinensis) 杭子梢属 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 黄檀属 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

木蓝属 华东木蓝(Indigofera fortunei Craib) 葛属 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长柄山蚂蝗属 长柄山蚂蟥(Podocarpium podocarpum Yang et Huang) 紫藤属 紫藤(Wisteria sinensis) 4.壳斗科(Fagaceae) 栎属 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lata Nakai) 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 栗属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化香属 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 青冈属 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 (Blume)

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

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 一座座山头从眼前划过,校车飞速行驶,渐渐的被包裹在群山之中。秀长挺拔的柳杉长在高高的山坡上,越发显得高大。阳光穿行于茫茫林海,斑驳的树阴和潺潺的泉水透着山里的清凉。回忆天目山实习 透过车窗,所能看到的只有参差的树木和盘山的公路。此刻已无法看到柳杉和银杏此类高大树木的树冠,对着窗外发呆,期待一睹天目山的风采。 迎接我们的是一幢老式的旅馆,屋子里阴暗潮湿,充满着霉味。不过也顾不上这些,一听说吃饭,都跑下楼去,想尝尝所谓的山味儿。回想起来,唯独对梅干菜有些印象,其他也吃不出什么味来。饭后自是回去收拾东西,晒被子晾衣服。 山里湿度大,什么东西都会透着点霉味。这也很正常,可掀开凉席一看,我床板上赫然躺着一双前人留下的半白半黑的袜子。吃惊! 发呆! 沉思片刻,会是怎样的仁兄,竟把袜子穿成这幅摸样? 听说山下有个超市,晚饭过后便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去逛逛。我们沿着公路下行,经过一岔口。一边是通往禅源寺,另一边是通往山下。禅源寺略有名气,于是决定先禅源后超

市。来到禅源寺发现到处都在修建,寺院后是一宾馆样的建筑,很有商业味道。一路上没碰上半个和尚,院内也没什么生气。或许是重建的缘故,寺内不够清静,僧侣们都纷纷回“家”去了吧。 那个所谓的超市令人有些失望。其实只是几家商铺,卖的都是些土特产。可是有那么几种果子,都是从什么“夏威夷果”的包装袋里倒出来的,好个地方特产! 晚上开了个小会,交代了几天的日程安排。第二天就正式开工了! 植物实习 植物实习基本上是采植物问老师,然后就一股脑地装袋。五人一组,一个上午可采一百二三十吧。不过有兴致高的,头脑发热只顾采,可采两百多。牛啊,同样的小花采了两三遍。这其中的乐趣,便是发现我采的野草孙老师大多也不认得! 但面对那陌生的满山花草,只得哀吾生之须臾。 中午回来,不多说,又累又饿。吃完饭便去冲澡,接下来就是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可谓一山更比一山高。 下午整理标本,在老师的催促下,吃饭前也总能收拾妥当。老师干嘛要催呢?有人给出了鲜为人知的解释,说是为了不耽误老师吃饭,整理的标本可都是放在饭桌上的。 植物实习最为痛苦的事,莫过于顶着烈日晒纸收纸,热!

最新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实验六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茎的初生结构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产生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单子叶植物茎一般不具有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茎的次生结构是由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产生次生结构的过程叫次生生长。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类似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3. 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4.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蚕豆(Vicia faba L.)、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玉米(Zea mays L.)、水稻(Oryza sativa L.)的茎椴树属 (Tilia )茎横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横切面,黑松木材三切面。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 (三)试剂 40%盐酸、5%间苯三酚。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由顶端分生组织所产生。取向 日葵幼茎横切片,观察如下结构 (图10-1):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3.1维管束 3.2髓 3.3髓射线观察蚕豆幼 茎、南瓜等葫芦科植物茎的横切 面,注意维管束的区别。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 限维管束,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因此只具有初 生结构。由于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重要的 一大类,本实验以禾本科玉米茎的结构为观察对 象,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特点。

植物生理生化综合实验报告

大米和小麦赖氨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大米和小麦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粮食,更是我国各地的主食,研究分析它们的营养成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膳食有极高的指导意义。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增强免疫功能; 糖类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可溶性糖为植物体内最易被人体吸收的糖。本文分析了大米和小麦赖氨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为大米和小麦的加工和开发利用以及人们日常膳食的搭配提供了参考。 1材料和方法 供示材料为云南农业大学购买的粗米粉和粗面粉,经过一定除杂处理。 赖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法:赖氨酸侧链上的游离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深浅与赖氨酸含量正相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双缩脲法:双缩脲与蛋白质反应发生紫红色反应,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法。 2结果与分析 2.1面粉和米粉中的赖氨酸含量 从表1可以看出,面粉和米粉的赖氨酸含量都极低,但很明显面粉赖氨酸含量远高于米粉赖氨酸含量。 表1 面粉和米粉中的赖氨酸含量 材料赖氨酸含量(%) 面粉0.16 米粉0.0369 2.2面粉和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从表2可以很明确的看出面粉和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且相差不明显,约在10%——15%之间。 表2 面粉和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材料蛋白质含量(%)

2.3面粉和米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 表3 面粉和米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 材料可溶性糖含量(%) 面粉 3.6 米粉0.43 显然,面粉和米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都不高,相较而言,面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远高于米粉。 通过分析3个实验的结果可知,在面粉和米粉中蛋白质含量是极高的,可以有效的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赖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低。 3讨论 赖氨酸是人体必须氨基酸,缺乏赖氨酸会造成疲劳,虚弱,恶心,呕吐,头晕,没有食欲,发育迟缓,贫血等。由于大米和小麦中的赖氨酸含量甚低,需要从其他富含赖氨酸的食物中摄取,如:肉类、禽、蛋、奶,鱼、虾、贝类、乳制品和豆类、黑芝麻等。 蛋白质同样是人体必须的物质,蛋白质的缺乏常见症状是代谢率下降,对疾病抵抗力减退,易患病,远期效果是器官的损害,常见的是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体质量下降、淡漠、易激怒、贫血以及干瘦病或水肿,并因为易感染而继发疾病。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重新修订了推荐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新修订的蛋白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