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数学报苏教版三年级下

《小学生数学报苏教版三年级下

《小学生数学报苏教版三年级下
《小学生数学报苏教版三年级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小学生数学报)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小学生数学报试卷(新版)。

全套试卷共8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

2. 第二、三单元使用

3. 第四单元使用

4. 第五单元使用

5. 第六单元使用

6. 第七单元使用

7. 第八、九单元使用

8. 期末使用

2020-2021苏教版6六年级数学下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检测卷【全套】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小学生数学报)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8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 2. 第二单元使用 3. 第三单元使用 4. 第四单元使用 5. 第五单元使用 6. 第六单元使用 7. 第七单元使用 8. 期末测试卷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 第一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计算题。(共30分,每空2分) 1.如图1,如果树林的总面积是200公顷,那么松树占 地( )公顷;如果杉树占地36公顷,那么松树占地( ) 公顷。 2.图2是某报纸各版面所占的份额,已知财经版占10%, 请你估计一下体育版占( )%,国际新闻版占( )%,生活 版占( )%。 3.四(1)班有男生20人,占全班人数的40%,占全年级人 数的10%,四(1)班有女生( )人,全年级有( )人。 4. 小明比小星重20%,小明的体重是小星的( ),小星 的体重是小明的( ),小星的体重比小明轻( )。 5.兴趣小组有男生15人,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少( ),女生比男生多( )。(填分数) 6.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9 7 ,杨树的棵数是杨树和柳树总棵数的( ),柳树的棵数比杨树多( )。 7.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已行了全程的7 3 ,已行的路程是剩下路程的( )。 二、填空题。(共10分,每题2分) 1.要清楚地反映家庭一个月中各项支出与总支出之间的关系,应选用( )统计图,反映一位病人24小时内心跳次数的变化情况,护士要把病人心跳数据编制成( )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2.一块试验田有40公顷,其中25%种黄瓜,40%种西红柿,其余的种冬瓜。绘制扇形统计图时,表示西红柿的扇形的圆心角是( )度。 A .40 B .90 C .144 D .16 3.有一幅家庭支出的扇形统计图,表示水电费支出的扇形的圆心角是45 ,那么水电费支出占全部支出的( )。 A. 45% B. 25% C. 12.5% D. 9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估算方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 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 进率: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2017-2018苏教版3三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全套试卷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小学生数学报)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8份。 试卷内容如下: 1.第一单元使用 2.第二单元使用 3.第三单元使用 4.第四单元使用 5.第五单元使用 6.第六单元使用 7.第七单元使用 8.期末使用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2017年秋学期苏教版三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6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598×6的积大约是();613×8的积是()位数,积的最高位是()位。 3.800×5的积末尾一共有()个O。 4.5个18的和与18的()倍相等。 5.口26×3的积是三位数,口里最大填(),口36×7得数大于1000,口里最小填()。 6.要使口18×3的积是四位数,口最小填()。 7.在○里填上“>”“<”或“=”。 500×40○900×3400×4○800×3300×3+300○300×4 32×0○15+06×70○60×7308×7○708×3 8.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9。 9.在4×597、403×8、6×484这3个乘法算式中,积是2904的算式是 。我是这样想的:。 二、计算题(共22分) 1.直接写得数。(10分) 80×0=6×60=5×800= 200×5=7×70=O×888= 2.列竖式计算。(12分) 42×3=416×6=610×5=802×5=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估算方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 (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1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 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出什么是关键。 2、画图解决问题:学会根据题中的信息与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所列出的每一个算式要充分理解所表示的意义。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组

学段目标(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一) 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和例3]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4]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 1 课时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检测卷第七单元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 第七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6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计算题。(共10分) 31+31= 75-72= 43-42= 81+85= 92+94= 21-21= 65-64= 54+51= 109-107+101= 81+81-8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在( )里填上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 6分米是 )( )( 米 4角是)( )(元 3厘米是1分米的) ( )( 1时的 21是( )分 1时的4 3 是( )分 20分是1时的 )() ( ( )角= 109元 1时的61是( )分 ( )分米是1米的10 7 3.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在图中先分一分,再填空。 把图中的☆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的 ) ()(,是( )颗☆。 一堆小棒,拿出这堆小棒的 3 1 是( )根小棒。 5.根据所给的分数涂色。 6.1里面有( )个91,有( )个7 1 。 7. 4个苹果,聪聪吃掉1个,聪聪吃掉这盘苹果的 ) ( ) ( ,3克盐溶解在

10克水中,盐的质量是盐水的 ) ()( 。 8.图中每块涂色部分分别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9.在○填上“>”“<”或“=”。 10.右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最大的正方形 面积是( )平方厘米,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涂色部分的4 1 是( )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同学们出操,排成4排,每排10人,每排人数是总人数的( )。 A .101 B. 401 C .41 D .10 4 2.下图中,能表示4 3 的图是( )。 3.一盘水果,上午吃了它的21,下午吃了它剩下的2 1 ,最后还剩下它的( )。 A .21 B .41 C .8 1 D .没有剩下的 4.一条花边的3 2 长6分米,这条花边长( )分米。 A .12 B .9 C .6 D .4 5.小明和小林带了同样多的钱去买课外书,小明用去了所带钱的3 1 ,小林 用去了所带钱数的3 2 。哪个人剩下的钱多一些?( ) A .小明剩下的钱多 B. 小林剩下的钱多 C .两人剩下的钱同样多 D. 无法比较 四、操作题。(共14分) 1.你能在钟面上画出时针的位置吗?(6分 ) A 、 B 、 C 、 D 分别是( ),( ),( ),(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估算方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瞧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瞧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 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简单地说就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 (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与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与吨 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

最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检测卷(全套)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小学生数学报)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8 份。 试卷内容如下: 1.第一单元使用 2.第二单元使用 3.第三单元(1)使用 4.第三单元(2)使用 5.第四单元使用 6.第五单元使用 7.第六单元使用 8.期末使用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2017年秋学期苏教版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83立方米=()立方分米3540立方分米=()立方米 1.02立方米=()升 407立方厘米=()升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饮料瓶的容积约是250( )。一间教室所占空间约是80()。 教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太约是280()。一台冰箱的体积是1.5()。 3.填表。 准备()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其中最大的长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最小的 是()平方厘米。 5.用8个棱长是l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请写出其中的一种长方体的长、宽、高:( )厘米、( )厘米、( )厘米。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 是( )立方分米。 7.一个长方体水池,长10米,宽6米,占地面积是( )平方米,如果池中 水深1.1米,那么池中水的体积大约是( )立方米。 8.把体积是l立方米的正方体木块,平均切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可以切()个。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 体的长是()米。 9.用长92厘米的铁丝围一个长方体框架,长10厘米,高比宽少3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备课本 科目数学 班级三(1)班 任课教师黄菁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备课本科目数学 班级三(1)班 任课教师黄菁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3)试一试。 ①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前两题: 24×10= 20×10= 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 要求: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10=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积。 ②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第三小题。 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指名汇报: 生1:可以看成2×3=6;再算20×30=600。 生2:先算2×3=6;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是600。

2017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3)试一试。 ①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前两题: 24×10= 20×10= 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 要求: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10=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积。 ②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第三小题。 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指名汇报: 生1:可以看成2×3=6,再算20×30=600。 生2:先算2×3=6,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是600。 提问:为什么要加两个0? 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 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 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 追问: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馈,得出最佳的方案。 引导: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 列式为:30×60=180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

六年级小学生数学报练习

小数报练习1 一、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95÷71+94 ×7 7.5-1.27-3.73+3.5 32×0.125×25 (91+65-127)÷361 21+31χ=54 8 :0.36=25 :χ 二、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1、地球上海洋的总面积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这个数写作( )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平方千米,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平方千米。 2、 15 :( )= 15)( =0.6=) (24 =( )%=( )折 3、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比3:2,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和( ) °。 4、一架朝北偏东30°方向飞行的飞机,接到了指挥塔发出的指令:“前方有不明飞行物,请立即返航”。返航时飞机应该朝( )( ) °方向飞行。 5、爸爸买了一套西服,打七折后售价是147元,这套西服原来售价是( )元,打折后降低了( )元。 6、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360,减数与差的比是4 :5,被减数是( ),差是( )。 7、圆锥的高一定,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成( )比例。 8、( )吨比10吨多25%;比( )千克少30%是35千克。 9、小明用5米长的铁丝做了8个完全一样的“九连环”。做一个“九连环”需要铁丝 ( )米,1米长的铁丝可以做 ) ( ) (个“九连环”。 10、如右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那么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1、如果m+n =120,m ÷n =3 2 ,那么m=( ),n =( )。 12、小明和小芳在新华书店购买同一本故事书,小明用去所带钱的 2 1 ,小芳用去所带钱的5 1 ,他们都买完书后,小明剩下的钱比小芳剩下的钱少18元,小芳还剩下( )元。 13. 一个底面半径是2分米的圆柱,把它沿直径切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近似的长方体。如果它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24 平方分米,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三、选择。 1、小明参加团体操表演,他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8,10),如果这时的方队是一个正方形,参加团体操表演的至少有( )人。 A 、 24 B 、 64 C 、 100 2、投掷3次硬币,有2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那么投掷第4次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A 、41 B 、21 C 、3 1 3 A 和显示的B ( )。 A 、 不成比例 B 、 成正比例 C 、 成反比例 4、把一个圆柱形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惟,圆柱的体积和去掉都分的体积的比是( )。 A 、 3 :1 B 、1 :2 C 、3 :2 5、配置一种礼品糖,所需奶糖和巧克力的质量比为5 :3。现在配置这种礼品糖,奶糖和巧克力各有6千克,那么当奶糖全部用完时,巧克力会( )。 A 、有剩余 B 、不够 C 、无法判断 6、把1米长的木料锯成3段得到3个新的圆柱,所得3个圆柱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木料的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厘米,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 A 、 2000立方厘米 B 、150立方厘米 C 、 1.5立方分米 7、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分别为a 米、b 米和h 米。如果长、宽不变,高增加3米,新的长方体体积比原来增加( )立方米。 A 、3ab B 、3abh C 、(3+h)ab 四、操作。 1、下面是一块长方形地的平面图。 (1)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2)将这块半圆形地面全部种植草皮,其余的铺上 地砖,草皮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输入A 6 cm 0 40 60米 20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练习题

最新苏教版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18分) 1、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往()计算;混合运算要先做(),再做();有括号的要先做()运算。 2、在52+80×7这道题中,要先算()法,再算()法。 3、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法,再算()法。 4、5个6是( ),再加上25,和是( ),综合算式()。 5、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综合算式()。 6、算式X÷Y=15……3,Y最小为(),此时X=()。 列综合算式:() 二、脱式计算(18分) (1) (37–28)× 4 (2) 8×6–30 (3) 42–30÷6 = = = = = = (4) 19+6× 5 (5) 35÷(28–21) (6) 5×(28÷4) = = =

= =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把200-180=20,20×12=240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①200-180×12 ②(200-180)×12 2、下面算式中,()的结果大一些。 ①1000-51÷17 ②1000-51×17 3、280-14×5应先算() ①280-14 ②14×5 四、按要求加括号。(8分) (1)、 720 - 82 + 122 先算加法后算减法。(2)、 225 ÷ 5 × 9 先算乘法后算除法。 (3)、 36 + 64 × 18 先算加法后算乘法。 (4)、 100 - 4 ÷ 4 先算减法后算除法。 五、在下面的○里填上“>”“<”或“=”.(8分) 80×40÷4○80×(40÷4) 130-(80-20)○130-80-20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知识点复习 ▼▼▼▼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估算方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 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 (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1、长度单位: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 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有: 克(g)、千克(kg)、吨(t) 进率: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出什么是关键。 2、画图解决问题:学会根据题中的信息与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所列出的每一个算式要充分理解所表示的意义。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2)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第五单元年、月、日

新苏教版6六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全套)

教育 苏教版六年级(上)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填空题。(共31分,地10、11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 1.围成一个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纸盒,需要准备()种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其中最大的长方体面积是(),最小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用8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摆成3个形状不用的长方体,请说出其中的一种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厘米、()厘米、()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分泌,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4.有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如果把它锯成棱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共可以锯成()块。 5.先把体积是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块,平均切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可以切()个。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米。 6.用4个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或()平方厘米。 7.把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平方米。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立方米。 8.把一根长5米的木料沿着横截面截成2段后,表面积增加了2平方米。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平方厘米。 9. 1.02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470毫升=()立方厘米=()升 10.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瓶墨水约是50()一个金鱼缸的体积约是38() 数学课本封面大约是280()一台冰箱的体积是1.5() 11.填表。 12.有一种无盖的玻璃鱼缸,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做这样一个鱼缸需要()平方厘米的玻璃,能装水()升。 13.一个长方体水池,长10米,宽6米,占地面积是()平方米,如果池中水深1.1米,那么池中水的体积大约是()立方米。 二、选择题,(共16分) 1.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表面积()。 A.不相等 B.一定相等 C.不一定相等 2.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3个一样的正方体,切开后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2平方厘米,那么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26 B.30 C.28 D.24 3.用容积60毫升的小瓶装 4.8升的药水,共需要小瓶( )个。 A.8 B.80 C.800 D.8000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则它的表面积扩大()倍。 A.3 B.6 C.9 D.27 5. 如右图,有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标有字母“M”,沿着棱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想一想,这个平面图形是()。 D. C. B. A. M M M M 6.从一个体积是3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中,挖掉一小块后(如图),它的表面积()。 A.和原来同样大 B.比原来小 C.比原来大 D.无法判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除法 [本单元知识点]1、整百数除以一位数;2、商中间有0的除法;3、商末尾有0的除法;4、简单应用。 1[记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百位够除时商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时是两位数。) 2[记忆]商中间有0的除法。(十位不够除时要商0) 3[记忆]0乘任何数都等于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4[连除应用题]。 5[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 6、记忆数量关系式:鸡的总只数÷层数=每层的只数书的总本数÷书架的个数=每个书架上书的本数 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 一、填一填。 1、258÷2的商是()位数; 538÷6的商的最高位是()位。 2、375÷5的商是()位数; 739÷6的商的最高位是()位。 3、汶川希望小学把捐赠物资480本练习本打算分给4个班,每班多少本?如果是5个班、6个班呢? 4、624÷6商是()位数,大约是()多。 5、312÷8商是()位数,大约是()多。 6、426的6倍是(),426是6的()倍。 7、在A÷9=75……B中,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8、要使□36÷6所得的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要使所得的商是

两位数,□里可以填()。 9、□33÷5,要使商的中间有0,□里可以填()。 10、要使□35÷7商的末尾有0,□里可以填()。 二、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60÷3= 444÷4= 210÷7= 660÷3= 500÷5= 800÷2= 810÷9= 630÷3= 480÷4= 250÷5= 2、列竖式计算。 714÷7 687÷8 840÷7 780÷5 602÷6 402÷3 3、脱式计算。 558÷2÷3 945÷3÷9 465÷5÷3 三、小小操作间。 1、用240毫米的铁丝,围成下面的图形,分别求出它们的每条边长是多少?(每个图形的边长相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2019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生数学报》附详细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 (下) 第一单元使用 第 1 页 , 共 4 页 苏教版四年级 (下) 第一单元使用 第 2 页 , 共 4 页 读 小 数 报 长 大 本 领 2019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生数学报》附详细答案 《 》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 最 新 修 订 版 ) 2. 绕 A 点顺时针旋转 90。后是( )。 2018 年 春 学 期 苏 教 版 四 年 级 ( 下 ) 第 一 单 元 使 用 (本卷总分 120 分,共 4 页,建议完成时间 90 分钟) 班级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姓名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得分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第 1 题 3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2 分) 1. 下面的图案中,包含平移现象的在括号里打“J ”。 2. 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 3. 图 1 中,秤盘上的指针显示的是( )千克,减少( )千克可以使指针逆时针 旋转 90 度。 4. 从 3:00 到 6:00,时针在钟面上旋转了( )度;从 2:15 到 2:45,分针在钟面上旋转 了( )度。 5. 图 2 中,指针从 A 点顺时针旋转 90 度到( )点;指针从 C 点逆时针旋转 90 度 到( )点。 6. 图 3 中 , 小 树 从 右 下 角 平 移 到 左 上 角 , 可 以 先 向 ( ) 平 移 ( ) 格 , 再 向 ( )平移( )格;也可以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 7. 公园苗圃有牡丹花 96 棵,月季花比牡丹花的 3 倍多 10 棵,月季花比牡丹花多 ( )棵。 8. 图 4 中,( )号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和 1 号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 )号图形 经过平移可以和 1 号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 -、 (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口37÷49 要使商是一位数,口里最大可以填( )。 A. 3 B. 4 C. 5 D. 6 A. B. C. D. 3. 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4. 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A. 240÷6÷2×4 B. 240÷(6÷2×4) C. 240÷6÷(2×4) D. 240÷(6÷2)×4 5. 下面的图形中,有 4 条对称轴的是( )。 A. B. C. D. -、 (共 30 分) 1. 直接写出得数。 (8 分) 320÷40= 720÷80= 75÷5= 45×2= 450÷50= 200÷40= 84÷6= 23×4= 2. 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 (10 分) 774÷43= 910÷35= ※ 800÷70= 3. 计算下面各题。 (12 分) 304-240÷6×5 (100+75)÷(100-75) (37+29×3)÷4 480÷[12×(50-42)]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第-单元 《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组织名校名师精11设计 苏款版小学数学四军级(下)配套试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