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综述

刘鸣

【摘要】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病,约占75%。脑梗塞、脑外伤、中枢神经感染或脱髓鞘病均可导致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其急性期发生率为5l%。吞咽障碍主要是指脑血管疾病时,控制口、咽、喉、食管的神经功能障碍,致使咀嚼肌、舌肌、咽喉、会厌部肌肉运动发生障碍。影响病人营养物质的摄取,容易产生误咽,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致使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高,影响脑梗塞治疗的全过程。通过对患者进行颈部的活动度训练,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呼吸道的训练,模拟吞咽训练,配合针灸、高压氧、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进食方法训练,使患者口、腭、舌、喉肌群得到锻炼,提高相应肌群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病,约占75%。脑梗塞、脑外伤、中枢神经感染或脱髓鞘病均可导致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其急性期发生率为5l%。吞咽障碍主要是指脑血管疾病时,控制口、咽、喉、食管的神经功能障碍,致使咀嚼肌、舌肌、咽喉、会厌部肌肉运动发生障碍。影响病人营养物质的摄取,容易产生误咽,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致使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高,影响脑梗塞治疗的全过程。因此,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现将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 脑梗塞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

脑梗塞是吞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类患者最大的危险和痛苦就是常常将水、食物等本应咽入食管的东西误吸入气管,导致肺部感染;同时患者常因怕被呛而拒服水、食物和药物并因此引起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明显升高。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该病症,尽早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积极治疗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一般认为,经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后,多数患者吞咽功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或障碍减轻,如丧失最佳康复时机,将有可能导致终身鼻饲进食[2]。

2 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时机

一直以来,在脑梗塞残损中研究最多的是偏瘫的运动康复,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存在的吞咽障碍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脑梗塞后吞咽障碍应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及合理的康复训练,一方面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或修复能力;另一方面早期训练还可防止口腔和咽部肌群废用性萎缩。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大于8分[3],或者当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张口提舌及吞咽时,即可进行基础训练[4]。马自萍等[5]报道,经过对急性脑梗塞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并采用才藤氏分级评价和才藤氏吞咽障碍疗效判定,康复治疗组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组总有效率88%,明显地减少了临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了患者吞咽能力和生活能力。

3 吞咽障碍的评估

3.1 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6】,其方法是把吞咽障碍的症状与康复治疗措施结合起来,这使得评价方法更趋向简单,对动态观察吞咽功能恢复的指导

价值大。7级(为正常):摄食吞咽没有困难;6级(摄食咽下有轻度困难):摄食时有必要改变食物的形态,口腔残留少,不误咽;5级(口腔问题):吞咽时口腔有中度或重度障碍,需改变咀嚼形态,吃饭时间延长,口腔内残留食物增多,摄食吞咽时需要他人提示,没有误咽,这种程度是吞咽训练的适应症;4级(机会误咽):用一般的方法摄食吞咽有误咽,但经过调整姿势或每口的量,调整和咽下代偿后可以充分防止误咽;3级(水的误咽):有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不能控制,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效果,吃饭只能咽下食物,但摄食的能量不充分;2级(食物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水和营养基本由静脉供给,这种情况尽管间接训练,不管什么时间都可以进行,直接训练需要专门设施进行;1级(唾液误咽):唾液产生误咽,有必要进行持续静脉营养,不宜行直接训练。

3.2 饮水实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坐位,饮30ml温开水,观察全部饮水完成的时间及过程,一般分为下述5种情况:a、一饮而尽,无呛咳;b、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c、一饮而尽,有呛咳;d,2次以上喝完,有呛咳;e、呛咳多次,不能将水喝完。判断标准:(1)正常:a<5s;

(2)可疑a>5s,b;(3)异常c、d、e。

4 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在疾病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出现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其中以抑郁、焦虑、自卑为多。且受呛咳、误吸的影响,使患者易产生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心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的交流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而轻松、愉快、安静的进食环境又可避免患者精神紧张或分散注意力。鼓励患者使用健手进食,一则增强其成就感,促进整体功能的康复,二则有利于患者自我把握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减少误咽的发生或对他人的依赖。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病人的抑郁症状,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7]。因此护士要及

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将心理护理贯彻始终,以促进患者机能康复。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宣教,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根据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正面引导患者,鼓励患者面对现实,适应社会环境以启发乐观、期待的心理,淡化抑郁,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5 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方法

5.1 基础训练①颈部的活动度训练【8】。活动颈部,增强颈部肌力、呼吸控制、舌的运动和喉头运动;利用颈部屈曲位可以帮助多数病人引起咽下的反射,圆滑的喉头抬高,也有把这种体位当作防止误咽的第一步。②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9】。嘱病人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起腮,随呼气轻轻吐出,也可将病人手洗净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及轮匝肌肉运动,2次/日,每次反复做5遍。③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10】。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使用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病人做动作,3次/日。

④呼吸道的训练【11】。呼吸训练,深呼气→憋气→咳出,目的是提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咽;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能力。⑤模拟吞咽训练。吸气→屏气→吞咽→唾液→呼气→咳嗽。

5.2 进食训练根据吞咽障碍程度选择流质、半流糊状食物。方法:①根据病情嘱患者坐起或抬高床头450,实际操作中因人而异。②一口量。每次喂食量取适合于患者的吞咽量。过多,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在咽部滞留,增加误吸危险;过少,难以触发吞咽反射。一般从2~4mL开始逐步增加,亦可每次进食后饮少量碳酸盐饮料1~2mL,既可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祛除咽部残留食物,以免引起误吸。

6 治疗

6.1 针灸治疗针刺治疗脑梗塞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和升高血氧饱和度,明显减少误吸,降低疾病危险性[12]。于秀等[13]选取颈项部风池、风府、哑门、供血、廉泉、外金津玉液、吞咽、舌中、人迎进行针灸,同时,给患者以冰刺激、舌操、摄食训练等康复方法,两个疗程后比单纯康复训练组治愈率高。盛佑祥等[14]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吞咽治疗仪、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上廉泉及两侧旁廉泉电针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

64.3%。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可以弥补各种方法的不足,比单独的针灸治疗、康复训练治疗更为有效,可以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预防营养状况恶化。

6.2 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与吞咽康复训练联合应用于临床,能提高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减少致残率及并发症。高压氧与康复医学在适应证上有相同的疾病谱,高压氧与康复训练两者结合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碍,在功效上起到了互补和加强的作用。两者结合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利于受损脑细胞修复,加速吞咽反射弧的修复和重建,利于舌下、舌咽、迷走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通路的恢复,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未完全损伤凋亡的脑细胞进行功能重组或代偿,能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15]。

6.3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 NMES疗法在国外用于吞咽障碍的治疗有40多年的历史,国内近几年也加以临床研究和应用。但尚缺乏大样本分析统计其对于脑梗塞吞咽障碍疗效的报道。晋丹丹等[16]通过对200例吞咽障碍患者分组治疗,且创新性地将吞咽障碍患者按照脑梗塞的类型和侧向性不同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NMES治疗吞咽障碍有积极显著的效果。同时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吞咽障碍,单侧大脑梗塞组疗效优于双侧大脑梗塞组;脑梗死组疗效优于脑

出血组。NMES治疗脑梗塞吞咽障碍,尤其是单侧大脑半球缺血性脑梗塞后伴发的吞咽障碍疗效较好,在疗程中鼓励患者充分配合治疗,给予积极人文医学关怀,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脑梗塞后脑功能的恢复在前3个月,特别是最初的1个月最快。

7.预防吸入性肺炎脑梗塞吞咽障碍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而危及生命,蒋琪霞等【17】将吞咽障碍分为“高度误吸危险”(饮水实验c、d、e);“低误吸危险”(饮水实验b);“无误吸危险”(饮水实验a)。高度误吸危险者给予插胃管,赵晓辉【18】等主张延长胃管插入长度8~10cm,鼻饲时抬高床头30~80cm可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根据患者的意识状况决定是否进行功能训练。意识清醒者先给予口腔肌群训练与空口吞咽训练,吞咽功能恢复后给予摄食训练。低误吸危险者给予摄食训练。无误吸危险者护理的重点是向患者说明误吸的危害,教育、指导患者预防误吸的方法,防止误吸的发生。

8 讨论

脑梗塞是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而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它是由于双侧大脑皮质或脑干损伤产生的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不同程度存在食物误吸、饮水呛咳,易发生肺部感染,影响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通常以鼻饲来维持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时间久了会造成营养失调,吞咽功能丧失,不利于重建。对患者进行颈部的活动度训练,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呼吸道的训练,模拟吞咽训练,配合针灸、高压氧、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进食方法训练,使患者口、腭、舌、喉肌群得到锻炼,提高相应肌群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素君,陈娟.吞咽康复训练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

察[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09,3(4):14-16.

[2] 刘晋.脑梗塞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综述[J]. 哈尔滨医药,2007,27(6):

56-58.

[3] 黄东锋,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

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2- 274.

[4] 王耀辉.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分册(实用专科护士丛书)[M].长沙:湖南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4:158.

[5] 马自萍,杨丽娜,白向东,等.急性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J ].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48-49.

[6] 高怀民.脑梗塞吞咽功能障碍的7级功能分级评价[J].现代康复,2001,

5(10):78.

[7] 廖喜琳,钟美容,包艳.心理护理对脑梗塞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 ].

护理研究:上旬版,2008,22(12):3145-3146.

[8] 王红,赵红,丁萍.脑梗塞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18(7):1255.

[9] 谢永肖.脑梗塞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

(11):1016-1018.

[10] 黄雪芳,范丽婵,卓金璇.脑血管意外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及评估[J].中

国临床康复,2004,8(7):1295.

[11] 唐忠银.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 .华夏医学,2001,14( 5 ):

586-587 .

[12] 申鹏飞,石学敏.针刺改善脑梗塞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血氧饱和度

水平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266-268.

[13] 于秀,罗立欣,徐锦平,等.项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并发吞咽障碍

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131-132.

[14] 盛佑祥,叶碧玉,吴芳,等.电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

碍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904-905.

[15] 孔磊,谢金萍,宋献丽,等.高压氧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

吞咽障碍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0,24(2):332-334. [16] 晋丹丹,张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梗塞性吞咽障碍疗效的研究[J]. 中国实

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1-3.

[17] 蒋琪霞,耿利琼,梁苹等.预防脑梗塞病人误吸的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

志,2003,19(5):1.

[18] 赵晓辉,刘晓联,阎书展.老年卧床病人不同鼻饲方法的比较.实用护理

杂志,2003,19(10):1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一)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与吞咽有关的中枢部位或神经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见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其发生率多达25%~73%1],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患者还可因进食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康复护理,可避免因吞咽困难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尽早改善吞咽功能,不但可以及时从消化道用药,还可以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心理护理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直接影响着康复的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产生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心理,易激怒或抑郁,甚至失去生存信心。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要注意调整患者心态,在患者进食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积极暗示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其安全感,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提倡集体进食,以减轻或消除孤独感。 2摄食训练 2.1进食体位 (1)坐位:躯干垂直,头轻度向前屈曲,这种体位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气管,有利于吞咽动作形成。尽可能进食后保持此体位30min。(2)仰卧位:躯干45°仰卧,喂食者位于患者的健侧,该体位可促进残留食物从咽峡部排出,防止吸入气管。(3)侧卧位:向健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侧口腔,减少食物残留于瘫痪侧。(4)平卧头偏向一侧:由于病情特殊,如脑出血急性期需要平卧时,可采取此体位,防止误吸入气管。 2.2一口量 指最适宜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一口量过多,食物就易从口中漏出或残留在咽部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所以一般先以少量食物(一汤匙)试探,后酌情加量。 2.3进食速度 进食速度不能过快,以较正常人相对缓慢的速度咀嚼和吞咽,每进食一口后,要让患者反复吞咽数次。每次进食时间控制在45min左右,进食时尽量不要与患者交谈,防止误吸、误咽。 2.4食物选择 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密度及形态均匀,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和通过咽部,不易在食道黏膜上残留的食物,可选果冻、蛋羹、豆腐脑、米糊等半固体食物,从小量逐渐增加固体食物并进而过渡到进食普通饮食和水。治疗同时还要兼顾患者的喜好、营养成分及食物的色、香、味、温度等。 3吞咽训练 对摄入、吞咽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增加协调能力。一般安排在饭前,每日3次,每次20min 左右。 3.1舌体运动训练 让患者以舌尖抵硬腭部,舌在齿内侧回旋并发“la”音。对舌体运动障碍患者,用压舌板按摩舌部,护理人员用纱布包裹患者舌尖,向左右口角及上下牙龈等不同方向软牵拉,后嘱患者用力缩舌,促进其舌体前后运动或左右反复伸展。

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方法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 摄食-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低,若得不到及时的早期康复护理,严重者可引发误咽性肺炎,甚至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 1. 评价方法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价,洼田饮水试验为一较方便、常用的鉴别方法。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 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根据有无呛咳和分饮次进行评价。标准如下:Ⅰ级(优),5 s之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良),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可),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差),常常呛住,不能将水全喝完。(常常呛者应终止实验) 2.心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起病急,致残率高,有的患者由于表达困难,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拒食等现象,所以心理护理对吞咽功能恢复方面尤其重要,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护士应注重与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恢复过程,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和需要配合的事项;又由于病程长,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容易造成患者与家属丧失信心。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对患者在功能恢复期间取得的一点微小进步给予肯定,鼓励患

者进行主动运动,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激发家属共同努力,坚持训练的信心。同时介绍吞咽功能康复的成功例子,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3.训练方法 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中、轻度吞咽障碍者,自行摄食。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护士进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1)基础训练: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②屏气-发声运动[1]: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pushing exerciscs),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开、呼气发声。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③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做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纱布轻轻地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 min。 ④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

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摘要】 卒中后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自2007年《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专家共 识》(以下简称共识)[1] 颁布以来,临床医生逐渐增加了对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营养风险管理的意识,但临床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和认识误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近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国际指南,并结合中国国情及医疗现状,对旧版《共识》进行修订,并更名为《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水平,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本共识的 推荐意见分级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表1)[2] 。【关键词】 吞咽障碍;卒中;营养;评价;治疗 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中国专家组 作者单位 10005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通信作者王拥军 y o n g j u n w a n g 1962@https://www.doczj.com/doc/1d12703781.html, 赵性泉 zxq@https://www.doczj.com/doc/1d12703781.html, 王少石 wangshaoshi@https://www.doczj.com/doc/1d12703781.html, 1 基本概念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指吞咽过程的异常。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是指不能将食物或液体从口腔安全送至胃内而没有误吸,也包括口准备阶段的异常,例如咀嚼和舌运动异常等。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有关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该定义所强调的营养风险是指与营养因素有关的出现不良临床结局 (比如并发症、住院日等)的风险,而不是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该概念2002年由欧洲学者提出。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我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的定义是: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导致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对营养不良的定义是: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 ·指南与共识· 表1 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2009年3月) [2] 注:同质性:指包括在一个系统综述中的各项研究,其结果的方向和程度一致;RCT :随机对照研究,由Bob Phillips,Chris Ball, Dave Sackett,Doug Badenoch,Sharon Straus,Brian Haynes,Martin Dawes1998年制作。2009年3月由Jeremy Howick更新注意:使用者可增加一个“-”来表明不能提供一个肯定结论的水平,包括:一个单个结果,但可信限宽;或者:同质性有问题的系统综述。因此这些证据是非结论性的,因此只能给予D级推荐推荐级别:A:同1级研究一致;B:同2或3级研究一致,或者来自于1级研究的推导;C:同4级研究一致,或者来自2或3级研究的推导;D:同5级证据,或者任何水平的研究的结果,但这些研究有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或无法得出肯定结论

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吴耘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卒中患者入院时约45%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1]。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2]。我科针对吞咽障碍病人开展了吞咽训练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8例,符合2001年第五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有摄食吞咽障碍。 1.2治疗方法 1.2.1吞咽障碍的评估: 1、了解与吞咽相关的临床情况:病史、服药史、营养状态。 2、口颜面功能评估度:口腔黏膜、颊部、唇、舌、软腭、喉等运动及其功能。 3、吞咽功能评估:触摸吞咽动作、反复唾液吞咽实验、参照洼田饮水试验[3]进 行吞咽功能评定,。 4、摄食评估:进食姿势、食物认识、放入口的位置、每口量、进食吞咽需时间、 呼吸情况、口腔残留情况,是否有吞咽失用。 5、吞咽障碍影像学:喉内窥镜检查,吞咽造影检查等。 1.2.2吞咽障碍治疗:根据评测结果,针对患者的吞咽障碍的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1、唇的训练方法:严重障碍者,轻拍唇周引出原始反射,唇部振动刺激,唇内 外按摩,快速冰刺激。轻、中度障碍者:主动地唇缩、唇拢,唇夹压舌板,吹哨子训练。 2、下颌、面颊部的训练方法:瘫痪无力的患者,鼓腮加轻拍,抗阻力吸吮动作, 张、合口运动,下颌左右运动。肌张力高的患者,下颌牵张训练,面颊部放松按摩。 3、舌头训练方法: 严重障碍者: 轻拉舌头做伸舌、缩舌、左右摆舌、舌上下运动。舌头轻擦刺激训练,舌本体感觉按压刺激,冰刺激训练。 中、轻度功能障碍者: ⑴舌前部运动练习:舌抵上齿、左右嘴角或面颊部内侧;舌伸出绕唇周;舌 尖抵于上牙齿背沿硬腭后卷;功能音d、t。 ⑵舌根部练习:尽量后缩,压舌板按压舌中部抗阻前伸,功能音gkh。 ⑶舌中部的练习:舌中部抵硬腭后缩至软腭处,舌中部紧贴硬腭做上下运动, 功能音j、q、x。 4、腭咽闭合、声门闭合训练:棉签、吸管吸允练习,冰刺激,用力推压发音练 习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影响吞咽功能的康复疗效。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交流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耐心地讲解疾病知识与治疗过程,缓解其紧张及恐惧情绪,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讲课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 1、定义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向胃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所产生的症状。表现为进食后呛咳,痰中混食物,进食中咽部不适,食物残留感及反复肺炎发作。 2、分类 器质性吞咽障碍:由相关器官解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如口腔、咽、喉部的肿瘤手术后的患者。 功能性吞咽障碍:而由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肌病等引起运动功能异常,无器官解剖结构改变的吞咽障碍,如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3、正常人的吞咽过程 正常人的吞咽运动可分为五个阶段:口腔前期(认知期/先行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部期、食管期。 (1)口腔前期(认知期/先行期):人们通过视觉和嗅觉感知食物,食物的信息进入大脑皮质,唾液、胃液等分泌会变得旺盛,做好进食准备。包括对食物的认知、摄食程序、纳食动作,是下一阶段要进行的食物咀嚼、吞咽的必要前提。(2)口腔准备期指食物摄入口腔至完成咀嚼这一过程,是为吞咽做准备的阶段。食物经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等参与摄入口腔,经咀嚼形成食团。食物在口腔内进行加工处理时,防止食物坠入咽部。流质饮食无须咀嚼,关键在于口腔内的控制;半流质、软质食物只要依靠舌与腭的挤压运动即可形成食团;而固体食物则需要通过复杂地咀嚼过程:下颌的垂直及水平运动,将食物进行切割、研磨,同时,舌对食物进行搅拌并与唾液混合,将其加工成为容易吞咽的食团。 (3)口腔期指把咀嚼形成的食团送入咽部的短暂过程。食块由口腔开始向咽部移动的瞬间即为口腔期的开始,而食块越过咽峡的一刻,即移行入咽期。 (4)咽期:即食团通过反射运动,由咽部向食管移送的阶段。正常情况下,吞咽反射在1秒内完成。食块被送往食管,这一瞬间呼吸运动停止。 (5)食管期:以蠕动运动把食块由食管向胃部移动的阶段。开始于食团通过环咽肌,食管产生顺序蠕动波推动食团通过食管,位于食管下端的下食管括约肌随之放松,使食团进入胃。 正常情况下吞咽的完成受第5(三叉神经)、7(面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六对脑神经以及第一至第三颈椎神经的支配。因此,五期之间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以及相关神经出现病变都可能引起吞咽困难。 4、病因: (1)神级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脑外伤、延髓脊髓损伤 (2) 非神经系统疾病:口咽部疾病及手术 5、康复评定 1)摄食前的一般评价 (1)基础疾病:把握不同基础疾病如脑损伤、肿瘤、重症肌无力等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研究紧张

[文章编号]1673-1557(2012)04-0000-0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周咏梅,李 锐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已位居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疾病(脑血管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之首,而吞咽障碍(dysphagia)是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2%~65%的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常常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致使患者病死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1]。研究显示吞咽障碍是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存在吞咽障碍但神志清楚的卒中患者,约有1/3在卒中后6个月内死亡;而无吞咽障碍患者6个月内的病死率不超过10%[3]。有学者统计,右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出现误吸的占9.9%,左侧大脑半球病变者出现误吸的占12.1%,双侧大脑半球病变者出现误吸的占24%,脑干病变者出现误吸的占39.5%[4]。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防治、护理等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水平,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现对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概 念 吞咽障碍是指吞咽过程中的异常,包括卒中在内的多种疾病都可造成吞咽困难。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特征是不能够安全地将食物或者液体从口腔送至胃内,但没有误吸。正常的吞咽过程常常分为口准备阶段、口自主阶段、咽阶段和食管阶段。与卒中密切相关的是前3个阶段。口准备阶段是咀嚼食物,形成可吞咽的食团;口自主阶段是指将可吞咽的食团从口腔前部向口腔后部推送,直至咽部;咽阶段是指食物通过咽部的过程[5]。 2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 吞咽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反射过程,整个过程受大脑皮质、皮质延髓束、脑干核束、吞咽中枢和第Ⅴ、第Ⅶ、第Ⅸ、第Ⅹ、第Ⅻ对脑神经及C1、C2、C3脊神经控制[6],需要各期的解剖结构协同运动才能完成一个有效的吞咽过程。根据卒中造成损伤的解剖结构不同,吞咽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类。 2.1 准备期吞咽障碍 准备期吞咽过程由舌的感觉、咀嚼肌的咀嚼活动、舌肌运动及口唇闭合等一系列动作共同完成,当支配这些器官感觉及运动的三叉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及大脑皮质、脑干神经核团损伤时,可导致患者口前部、舌前部感觉减退,舌运动或协调运动减弱,使食物布满口腔或堆积于口腔前部或一侧面颊,导致患者出现以流涎、食物堆积于面颊或硬腭、咀嚼不当及咳嗽等为共同特征的吞咽障碍。 2.2 口腔期吞咽障碍 口腔期吞咽过程是舌由舌尖依次上抬、舌体依次从前向后推送,将食团推向口腔后部,同时软腭开始抬高,舌后部下降,舌根前移,食团进入咽部的过程,主要由舌肌运动完成。当舌下神经及大脑皮质损伤时,舌做无效运动,食物不能进入口腔后部,表现为舌反复运动试图吞咽,咽启动延迟或困难,或分次吞咽[7]。此期吞咽障碍主要影响流质食物吞咽,半流质和黏稠食物较易控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处理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处理,将吞水试验作为判断是否行鼻饲的处理方法,减少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危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共6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原因。结果本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6例,其中发生窒息4例,窒息死亡2例。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吞水试验,对异常的患者则给予行鼻饲,鼻饲流食和药物,同时行普通针刺或电针、加强康复训练,可配合行高压氧治疗,以期获取更好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饮水试验 急性脑卒中患者常并发球麻痹,引发吞咽功能障碍,在进食后常常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情况。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避免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20例,其中男320例,女300例,年龄在35~88岁,平均为58.3岁,其中脑梗死395例,脑出血225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言语功能障碍。 1.2 吞咽功能的评价 根据洼田氏提出的30ml饮水试验[1]作为评价吞咽功能的床边检测依据。嘱患者喝30 ml温开水,观察和记录患者的饮水所用时间、有无发生呛咳、饮水时状态,并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在5 s内将30 ml水全部喝尽,未发生呛咳,判定为正常;如果患者喝水时间大于或者等于5 s或者2次喝尽,未发生呛咳,我们判定为可疑;如果患者分1~2次喝尽,或无法全部喝尽,均发生呛咳,我们判定为异常。 1.3 处理方式 我们对评估为吞咽功能障碍(异常)的患者均行鼻饲并鼻饲流食及药物,如果患者再次进行评价试验时吞咽功能(1次/7 d)时,判定为正常时,则给予停止鼻饲并瞩其自行进食、服药;对判定为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瞩其自行进食、服药;对判定为为吞咽功能可疑的患者则瞩其流质饮食,如果发现患者进食后发生呛咳症状则按吞咽功能障碍(异常)处理,如果在7 d内进食时为发生呛咳者则按方法判定为吞咽功能正常处理,治疗中如进食过程中发生呛咳者则再次评估吞咽功能,并参照上诉方案处理。常规行药物治疗、普通针刺或电针治疗以及高压氧、功能康复训练等治疗。 2 结果

康复护理学(5.3.2)--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学》习题作业 第五章 常见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吞咽障碍 2.体位引流 一、填空题: 1.吞咽训练主要是对咽部进行 与 训练。 2.狭义的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 、 、的活动。 3.正常的吞咽过程可分为 、 、 。 4.体位排痰训练的目的是促进排痰, ,促进肺膨胀, ,预防肺部并发症。 5、缩唇呼吸法的训练要领是用 吸气,同时闭嘴;强调 呼气;吸呼时间比为 。 6. 指导偏瘫患者穿脱衣服时,应遵循先穿 ,后脱 原则。 7.腹式呼吸法的训练要领是思想集中,肩背放松、先 后 ,吸鼓呼瘪,呼时经 ,吸时经 ,细呼深吸,不可用力。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吞咽训练方法可以提升咽喉部 。 A.门德尔松手法 B.声门上吞咽 C.呼吸训练 D.吞咽与空吞咽交替 2.慢阻肺患者进行缩嘴呼吸训练,吸呼比率为 。 A.1:2-1:3 B.1:2-1:4 C.1:3-1:2 D.1:4-1:2 3.穿脱衣服训练的护理要点中错误的是 。 A.穿衣服时应先穿健侧后穿患侧

B.脱衣服时应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C.为操作方便,将衣服上的纽扣换成尼龙搭扣 D.裤带换成松紧带 4.下列哪项不是ADL训练的内容 。 A.交谈 B.穿衣 C.园艺活动 D.棋牌活动 5.某慢阻肺患者病变部位在右侧肺下叶,其体位引流时可摆放的体位是 。 A.右侧卧位 B.左侧卧位 C.头高足低 D.俯卧位 6.关于呼吸训练的目的以下不正确的是 。 A.改善心理状态 B.增强呼吸功能 C.提高活动能力 D.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7.吞咽训练主要对咽部进行 。 A.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 B.舌肌与咀嚼肌训练 C.发音器官训练 D.颊肌与喉部训练 8.吞咽障碍最常见和最大的威胁是 。 A.营养不良 B.感染 C.误咽 D.低蛋白血症 四、问答题 1、简述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其目的。 2、简述呼吸训练的注意事项。 3、简述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目的。 4、简述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内容。

吞咽功能障碍考试试题(答案)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2017年第一季度康复医学科护理考试试题姓名分数日期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60分) 1.吞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所致食物不能由(口腔到胃)的过程。常发生于(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等人群。 2.吞咽障碍除影响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造成全身营养不良外,还可引起(呛咳)、(误吸),发生肺感染。 3..进食体位:调整摄食姿势(患者可先尝试30°仰卧、颈部前屈的姿势),半坐位:30-60°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坐位:身体坐直,稍向前倾约(20 )°,颈部稍向前弯曲,喂食者位于患者的(健)侧。 4. 食物:调整食物形态(避免进食干、黏食物,应采用稠厚流质),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糊)状食物,如香蕉、蛋羹、豆腐等。 5. 食具开始选择(小而浅)的(长柄)勺子。 6.食物在口中的位置: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或(健侧颊部)以利于吞咽。 7.一口量:正常人约(20 )ml,患者一般先以少量试之(1-2ml),然后酌情增加3ml、5ml、10ml......调整合适的进食速度,每次证实完全咽下后再喂第2口,速度不宜过快,进食时间持续( 30min )为宜。 8.代偿性训练:( 侧方吞咽)、(空吞咽)、(交替吞咽)、(点头样吞咽)、(重复吞咽)(低头吞咽)、用力吞咽。 9.随意性咳嗽:有意识性咳嗽使(进入气道内的食物)被咳嗽出来。 10..痰多患者,先清理(呼吸道)再进食。 11.有义齿的患者,进食时应先(佩戴上)再进食。 12.口腔感觉差者,食物送入口时,可适当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有助于(刺激感觉)。 13.如患者有认知障碍,可适当给予(口令提示)。 14.如患者吞咽固体食物有困难时,同样不能咽下(大粒)的药片或胶囊。 15.餐后保持舒适的半卧姿势或坐位(30~40 )分钟。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发表时间:2018-11-14T09:08:56.8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作者:朱丽 [导读]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有针对性、系统的吞咽训练可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中国中铁阜阳中心医院,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目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及体会探讨。方法:对4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出院时评估吞咽功能正常的21例,占52.5%;明显改善16例,占40.0%;无改善3例,占7.5%。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同时也体现出护理工作的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28-01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50%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导致的误吸易引起吸入性肺炎,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导致脱水及营养不良,影响脑卒中的康复,延长住院日,增加死亡率。现对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4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对其进行的康复训练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为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接受训练时为意识清醒,无感觉性失语,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38.4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15例;经评估、饮水测试,吞咽功能为Ⅲ级~Ⅴ级;住院时间为18~60天。 1.2护理 1.2.1基础训练 1.2.1.1 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作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可用纱布轻轻的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min:。 1.2.1.2 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起腮,随呼气轻轻吐出,也可将患者手洗净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及轮匝肌肉运动,每日2次每次反复作5次。 1.2.1.3吞咽动作: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使用冰冻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的强化吞咽反射,促进吞咽力度,每日3次。进行基础训练有效后,方可进行口摄法。 1.2.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3次,有口腔溃疡者碘甘油涂患处,唇部干燥者可涂抹石蜡油。 1.2.3摄食前训练:40例患者均经治疗,病情相当稳定,意识清醒后进行摄食训练,对脑卒中重度吞咽障碍者,为了维持其基本营养,早期主张插胃管鼻饲流质,并着重进行与摄食-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常采用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训练,2次/d。具体操作:用棉签蘸冰水入在前腭弓部左右交替摩擦5~8次,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因为前口腔咽部存在着机械和温度感觉受体,最具有促进吞咽作用,冷刺激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使吞咽功能得到强化。 1.2.4摄食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者进行摄食前训练后,经过调整姿势和改变食物形态,能咽下食物者就可以开始进行摄食训练。在摄食训练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吞咽功能情况选择摄食的体位、食物的形态和食物在口中的位置等。 1.2.4.1摄食体位:能坐起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正中位,颈轻度向前屈曲,这种体位可达到最大气道保护。不能坐起的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这种体位可以减少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抬高床头40~45℃保持30min,防止食物反流。 1.2.4.2食物的形态:应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食物的形态,原则为先易后难,糜烂食物最易吞咽,固体食物最难吞咽,液体食物最易误吸,糊状食物不易误吸。进食顺序应按照糜烂-糊状-固体-液体。此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热量和温度等。 1.2.4.3食物在口中的位置:进食时应把食物置于口腔最能感受的位置。原则上应将食物置于侧舌后或健侧颊部,这样有助于食物的吞咽。 1.3 康复训练 1.3.1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神志清、无精神障碍的卒中患者,由康复师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颊部、舌部的主被动运动、口腔感知觉刺激、咽部冷刺激、空吞咽、屏气一发声运动等基础训练后,开始摄食训练。训练一般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20 min/次,2次/d。 1.3.2 鼓励患者自己进食:对患者过度的保护易使其产生过度依赖、行为退缩和感情脆弱,同时易产生自卑感,妨碍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尽量独立进食,有利于患者自理能力的提高,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同时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质量。 2 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吞咽功能分级或评分的好转程度作为疗效评定指标,显效:能够基本正常进食,喝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基本改善,或治疗中吞咽功能分级能提高到I级;有效:吞咽能够顺利进流质,喝水时有呛咳,或治疗能提高到II~III级;无效:吞咽功能无改善,分级无改变。 2.2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40例中有效21例,占52.5%;有效16例,占40.0%;无效3例,占7.5%。 3 体会 吞咽障碍有一个自然的恢复过程,但速度很慢,程度也不理想,与肢体运动障碍相同,如果不积极地进行功能训练,就会错过恢复的最佳时期,影响最终恢复程度及生活质量。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大多数可以恢复或症状减轻。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上通常以鼻饲来维持患者的营养,久之,会造成患者营养失调,咽、腭、舌肌费用性萎缩,不利于吞咽功能重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能与患者对呼吸肌和喉部肌肉控制能力下降、不能协调声门关闭与呼吸机运动有关。对患者进行吹吸管训练、做舌操、冷刺激口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