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衰护理方案

心衰护理方案

心衰护理方案
心衰护理方案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期

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喘促

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二)胸闷、心悸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三)神疲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3.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

(四)尿少肢肿

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2.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选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时翻身,协助患者正确变换体位,避免推、拉、扯等动作,预防压疮。可使用减压垫、气垫床、翻身枕等预防压疮的辅助工具。温水清洁皮肤,勤换内衣裤、勤剪指甲。会阴部水肿患者做好会阴清洗,防止尿路感染,男性患者可予吊带托起阴囊防止摩擦,减轻水肿。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回流。

4.应用利尿剂后观察用药后效果,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5.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温,可艾叶煎水浴足,温阳通脉促进血液循环。

6.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温服,攻下逐水药宜白天空腹服用。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根据医师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l分上下午服用。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红参、西洋参宜另煎,宜上午服用。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3)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

(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静脉。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

(3)执行药物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中药浴足)(详见附录2)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瘀者可选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甘草等。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方(足疗老中医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食盐、芒硝等。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1)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穴。如:心悸主穴: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水肿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便秘主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肺、便秘点等。

3.灸法(详见附录2)

(1)遵医嘱取穴,随症配穴。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会、内关、肾俞、三焦俞、关元等。

4.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物用食醋调成糊状,贴敷于选定穴位,每日1次,每次6~8小时。

(3)穴位和药物组方按医嘱执行。

5.中医特色锻炼

(1)太极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2)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按医嘱进行“三伏贴”、“三九贴”疗法,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率。指导患者在贴敷后注意:

①局部避免挤压。

②贴药后皮肤产生的轻度灼热感为正常现象。

③无特别治疗要求者,可在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

④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忌食海鲜、鹅、鸭等。并用温水洗澡。

⑤此疗法对皮肤有较强烈的刺激,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者慎用。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指导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夜间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安排有规律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不宜超过1小时。

2.强调动静结合,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活动中若出现明显胸闷、气促、眩晕、面色苍白、紫绀、汗出、极度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1)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1~2天病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到床上主动活动,再到协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

增加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上进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

(2)心功能Ⅲ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练习到反复床边步行,室内步行。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边进餐,坐椅,上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顺利完成。

(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室外步行,自行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处方。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3.恢复期可采用静坐调息法。有助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脏耗氧量的功能。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伸开,平放于大腿上,双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髋关节匀成90度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双眼微闭,全身放松。病重者可盘坐于床上。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采用自然腹式呼吸,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匀、稳、悠。呼气时轻轻用力,使腹肌收缩,膈肌上抬。呼气完毕后不要憋气,立即吸气,使胸廓膨胀,膈肌下移,腹壁鼓起,要求做到自然柔和,缓慢松弛,避免紧张。呼气和吸气时间之比为3:2,每分钟呼气10~15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二)饮食指导

1.饮食调节原则: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饮食宜甘温,忌生冷肥腻之品。宜食补益心肺、活血化瘀之品,如莲子、大枣、蜂蜜、花生等。可选食红糖银耳羹等。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宜食甘凉,忌食辛辣、温燥、动火之食物。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品,如山药、银耳、百合、莲子、枸杞子等。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宜食温热,忌生冷、寒凉、粘腻食物。宜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之品,如海参、鸡肉、羊肉、桃仁、木耳、大枣、冬瓜、玉米须等。可选食莲子山药饭等。

(4)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宜食温,忌辛辣寒凉之物。填精化气、益阴通阳之品,如:芝麻、黑豆、枸杞、鹌鹑、牡蛎、鸽肉、桑椹等。可选食山药鸡蛋羹等。

(5)阳虚水泛证:宜食温阳利水、泻肺平喘之品,如牛鞭、海参、羊肉、冬瓜等。

(6)痰浊壅肺证:宜食宣肺化痰之品,如橘皮薏苡仁粥等。

2.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24小时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 为宜。

3.控制钠盐摄入量:限制量视心衰的程度而定。遵医嘱轻度者每日供给食盐不超过5克,中度者每日不超过3克,重度者每日不超过1克。

4.进食的次数:宜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6次,每晚进食宜少,避免饱餐。

(三)情志调理

1.指导患者注意调摄情志,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用脑过度,避免情绪波动。

2.劝慰患者正确对待因病程较长造成的体虚、易急躁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消除因此产生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

3.告知患者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保健,增强遵医行为。

五、护理难点

如何加强和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知识及行为,提高依从性

心衰病为慢性疾病,患者在院期间对于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较好,而出院后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病情易复发和加重。自身知识及行为的加强对患者再住院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有明显的改善。

解决思路:

1.入院时评估患者及照顾者在知识及行为方面的欠缺程度,据此制定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出院时及出院后建立患者档案,电话及门诊追访患者,提高其依从性。

2.可通过完善社区护理的职能而起到监督工作,加强患者意识,增加患者在各个方面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和加重。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环境的清洁舒适,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2)根据病人心功能的分级决定活动量,尽量保证病人的体力和精神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 (3)督促病人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同时监测活动中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劳等症状。如有不适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4)心功能Ⅰ级者,不限制病人的一般体力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5)心功能Ⅱ级者,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增加午睡时间,可做轻体力工作和家务活动。 (6)心功能Ⅲ级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允许病人慢慢下床进行排尿、排便等活动。 (7)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要他人照顾,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和翻身,逐步过渡到坐床边或下床活动。当病情好转后,鼓励病人尽早做适量的活动,防止长期卧床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便秘、等的发生。 (8)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的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给病人2-3个枕头、摇高床头。严重呼吸困难时,应协助端坐位,使用床上小桌,让病人扶桌休息,必要时双腿下垂。 (9)注意病人体位的舒适与安全,避免受压,防止坠床。 (10)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引发心脏骤停。 (二)病情观察 (1)严密监测病人的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 (2)注意观察水肿消长的情况,每日监测体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监测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发绀情况,肺部啰音的变化以及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的拜年话,根据缺氧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和给氧方式。 (4)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三)用药护理 (1)观察洋地黄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黄视,绿视,有无室性期间收缩二联律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尽量在白天使用,避免夜尿频多而影响病人的休息,观察患者的尿量,有无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血钾的表现,有无高尿酸,患者体重是否减轻。 (3)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的变化,患者有无支气管哮喘以及心衰恶化,液体潴留等。 (4)使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和脉搏,严格掌握输液速度,硝普钠先配现用,避光输液。 (5)使用ACEI患者时,注意观察血压,血钾的变化,有无血管神经性的水肿,干咳,肾功能的损害。 (6)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以防诱发急性肺水肿,补液量以量出为入的原则,输液速度控制在15-30滴/分,避免输入氯化钠溶液。 (四)饮食护理 (1)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及不胀气的食物,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2)限盐,限水,轻度心衰,食盐<5克/d,中度心衰食盐在2.5-3克/d,重度心衰,食盐在1克/d,大剂量利尿的病人,盐的摄入量应<5克/d. (3)根据各种中医证型给与饮食指导。 (五)运动指导 (1)制定活动计划,告诉患者运动训练的治疗作用,鼓励患者活动,根据心功能的分级安排活动量。六分钟步行试验也可以作为制定个体活动量的依据。 (2)活动过程中的监测,若病人在活动过程中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疲劳、大汗,面色苍白、低血压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3)与用药时间尽量错开,以避免血压下降的危险,避免运动中大量出汗,患者运动时应有人陪同,以确保安全。 (4)心衰稳定期,可教会病人打太极拳。

胸痹心痛、心衰、眩晕中医护理方案试题

胸痹心痛、心衰、眩晕中医护理方案试题 一、单选 1、眩晕患者出现肝火亢盛证时,遵医嘱穴位按摩。穴位选取不正确的是: A百会B太阳C风池D上星E三阴交 2、患者胸痹心痛,出现便秘症状属热毒血瘀证,遵医嘱予中药灌肠,请选取中药 A黄连B肉苁蓉C大黄D吴茱萸E红花 3、心衰病(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患者不宜食用 A牛鞭B海参C羊肉D冬瓜E银耳 二、多选 1、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症状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A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B间断低流量吸氧C保持情绪稳定 D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E做好心理护理 2、胸痹心痛病患者生活起居应做到 A环境安静B避免劳累C避免饱餐D起居有常E避免感染 3、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痰瘀互结证者饮食 A少吃肥甘厚腻、生冷荤腥B急性期发作、呕吐剧烈者暂时禁食 C呕吐停止后可予软食D可配合菊花泡水代茶饮E饮食以清淡为主 三、共用题干

患者李某,男,65岁,高血压病史,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耳鸣、脱发、齿摇、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中医诊断: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1、该患者证型为 A肾气亏虚证B痰瘀互结证C肝火亢盛证D阴虚阳亢证 E寒凝血瘀证 2、该患者可应用下列哪种中医特色技术 A中药泡洗B中药离子导入C穴位贴敷D耳穴贴压E穴位按摩3、怎样给该患者做情志调理 A多与患者沟通B眩晕较重者心烦焦虑应较少探视人群C不必与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D肝阳上亢情绪激动者应自我控制E可以听激情的音乐分散焦虑感 四、病例题 患者李某,女,50岁,于2017年6月20日收入院。现症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观其舌紫黯、有瘀斑、脉沉细,查体温36.5度,脉搏11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60mmhg,血氧95%,入院诊断中医:心衰病(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西医:心力衰竭 1、该患者主要(首优)护理问题 A少活动B保持大便通畅C饮食清淡D忌饱食E避免感冒2、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应怎样处理 A高流量吸氧,6-8升/分B50-70%酒精湿化吸氧C25-35%酒精湿化

心衰的护理措施doc资料

心衰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概念: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 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各种以及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 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筋、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出现肺循环 或体循环静脉瘀血的临床综合征。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循环淤血有关 2.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时间卧床、水肿及营养不良有关 5.焦虑与慢性病情、病情反复发作呈加重趋势、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6.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 护理目标 1.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发绀消失,血气分析指标维持在正常指标 2.患者水肿、腹水减轻或消失 3.患者能说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标,遵循活动计划,主诉活动耐力增加 4.患者皮肤完好,无压疮发生 5.患者焦虑程度减轻或消失 6.患者能叙述洋地黄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一旦出现能及时反馈和初步控制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活动和休息原则:心功能一级患者,不限制一般体力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轻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二级)患者,适当限制体力活动,但不影响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但应增加午休时间;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三级)患者,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每天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他人协助下自理以卧床休息;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四级)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或坐位。对卧床患者应照顾其起居,方便患者的生活。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损伤、消化功能减退及精神变态等不良后果。 (2)饮食:患者应摄取低热量低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不胀气的饮食。病情好转后可适当补充热量和高营养。饮食以少盐、易消化清淡饮食为宜;选择富有维生素、钾、镁和含适量纤维素的食品;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加重呼吸困难;避免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 (3)保持大便通畅:是护理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措施。需训练床上排便习惯,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发生便秘,应用小剂量缓泻剂和润肠剂,病情许可时扶患者坐起使用便器,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反应,以防发生意外。 (4)吸氧:一般流量为2~4L/min,应观察吸氧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随时评估呼吸困难改善的程度。 (5)加强皮肤口腔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应勤翻身,以防局部受压而发生皮肤破损。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发生由于药物治疗引起菌群失调导致的口腔黏膜感染。 (6)控制静脉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1.5m1(20~30滴)。 2.病情观察和对症护理 (1)注意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增加、乏力、头昏、失眠、烦躁、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加强观察。如迅速发生极度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口唇青紫等表现,同时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应警惕急性肺水肿发生,立即准备配合抢救。 (2)定期观测水电解质变化及酸碱平衡情况:低钾血症可出现乏力、腹胀、,心悸、心电图出现U波增高及心律失常,并可诱发洋地黄中毒。少数因肾功能减退,补钾过多而致高血钾,严重者可引起心脏骤停,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等。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护理部)

2015年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我院在2014年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中医护理方案的开展。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2个,开展中医护方案数13个,各科室每月按时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等进行汇总上报,现总结如下: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 内儿科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胸痹心痛病、心衰病(心力衰竭)、喘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期)、胃脘痛(慢性胃炎)、消渴病(2 型糖尿病)、肺癌、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呕吐(急性胃炎)、肺胀(慢阻肺稳定期)、尫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面瘫病(面神经炎)、混合痔、胆胀(胆囊炎)、臁疮(下肢溃疡) 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科 室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 内儿科 艾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药泡脚、雷火灸、穴位埋线、中药药熨、穴位注射。 外 科 中药烫疗、穴位按摩、拔罐、艾灸、贴药法、涂药法 3.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健康指导,综合治 疗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4.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科 室 方案名称 开展中医护理方案 病例数次 (人次) 护理效果(%) 好 较好 一般 差 内儿科 胃脘痛 12 7 2 3 0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36 24 10 2 0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5 3 2 0 0 喘症 1 0 0 1 0 胸痹心痛 3 0 2 0 0 消渴症 9 4 2 2 0 积聚 2 2 0 0 0 尫痹 1 1 0 0 0 外 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4 17 6 1 0 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25 2 7 1 面瘫病(面神经炎) 4 4 0 0 0 痔(混合痔)

心力衰竭的护理教学查房

2011级护理学1班第二组 (一)心力衰竭——简介 1、心力衰竭是一组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冠心病引起的心肌功能不全、高血压、心律失常、瓣膜异常、甲亢都可引起心力衰竭。其临床表现反映了一种基本的异常: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不同程度的心衰,即便是最轻的一种也是严重的健康问题,必须予以治疗。心力衰竭可分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竭所引起的急性肺水肿。 3、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瘀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在发生左心衰竭后,右心也常相继发生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全心衰竭。出现右心衰竭时,左心衰竭症状可有所减轻 (二)心力衰竭——临床分型 1、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2、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3、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致收缩期排空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心力衰竭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是心腔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和射血分数降低。绝大多数心力衰竭有收缩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舒张功能异常的重要性,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4、按症状的有无可分为无症状性(asymptomatic)心力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是指左室已有功能不全,射血分数降至正常以下(<50%)而尚无心力衰竭症状的这一阶段。可历时数月到数年。业已证实,这一阶段已有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三)心功能的判定和分级 心脏功能分级对劳动力鉴定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NYHA分级法:1964NYHA)根据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疲乏、心悸、气短或心绞痛)所需的活动量将心功能分为l-4级这一标准在临床上至今仍广泛应用。其分级方法为: 心功能一级(心功能代偿期)无症状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心功能二级(一度心功能不全)较重体力活动则有症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 心功能三级(二度心功能不全)轻微体力活动即有明显症状休息后稍减轻,体力活动大受限制。 心功能四级(三度心功能不全)即使在安静休息状态下亦有明显症状体力活动完全受限。2、1994年美国心脏学会对NYHA的标准进行了补充即在原1-4级心功能中,根据心电图、心血管造影等客观检查结果将每级心功能划分为AB、C、D四个亚级如果客观检查无异常为A级,较轻异常为B级,中度异常为C级重度异常为D级。然而必需认识到此种分级主观性强,仅仅反映血流动力学的症状变化不适用于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和右心衰竭 案例 许某,男,76岁,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长期口服美托洛尔、华法林、呋塞米、胺碘酮、培哚普利等治疗。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喘加重,右侧高枕卧位入睡,伴咳嗽、咳白痰、痰量较多。纳差、腹胀,近期体重增加明显。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血压控制制良好。有吸烟史20余年,每天1包,已戒2年。身体评估:脉搏70次/分,血压105/60mmHg,神志清,精神差,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期 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喘促 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二)胸闷、心悸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三)神疲乏力

心衰中医护理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咳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 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觀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 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咳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 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 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 1、阳虚水泛证:喘粗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令,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微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喘促 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 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 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腧、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二)胸闷、心悸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心衰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6 年04 月至06 月,我科收治心衰病27例,所有患者都纳入“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0.5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13 例,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1例,阳虚水泛证2例,心脾两虚证2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6 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3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活动护理、情志护理、强心药用药护理、皮肤护理、生活照顾、饮食护理、、正确测量体重、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辨证饮食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艾炙、穴位贴敷、针刺、中药灌肠。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其次是灸法、针刺。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心衰病患者喘促、胸闷心悸、神疲乏力、尿少肢肿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针刺、中药灌肠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3人(85%);②一般:3人(11%);不满意:1(3%)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19 人(70%);②实用性较强:6 人(22%);③实用性一般:2 人(7%);不适用:0 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心衰护理查房

心衰病人护理查房 护士长: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心衰病人护理该注意的相关问题,借此机会大家学习一下心力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从而对该疾病进行有效地护理。下面先请责任护士xx汇报简要病史。 xx:病人的简要病史如下: 患者,xxx,女,74岁,住院号:201202918,以“劳力性胸闷气短两年,加重1月”之主诉于4月19日入院,精神差,脉律不齐,可扪及早搏,双下肢重度水肿,会阴明显肿胀,口唇中度发绀,口腔黏膜无出血、溃疡。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ST-T异常。 心脏彩超:符合缺血性心肌病超声改变。肝、肾功检查正常 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 心律失常偶发室性早搏心功能Ⅳj级客观评定D 治疗:抗血小板凝集、调脂、扩冠、营养心肌、抑制心室重构、预防感染对症治疗。病危,Ⅰ级护理。给予留置导尿。 治疗后情况现患者神志清,精神差,双下肢水肿已明显消退,主诉活动后略感胸闷气短,食纳好,尿管已拔出,排尿正常,大便通畅 xx:根据病人情况给予的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利病人休息。 2、绝对卧床休息,衣裤鞋袜松软舒适,经常变换体位,保护好水肿部位皮肤。 3、保持床单位整洁、无碎屑、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4、输液速度不可过快(20—40滴∕分),不可过多,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 5、硝普钠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监测血压。速度开始控制在每分钟5-6滴,5分钟后无不适可增加到每分钟8滴。药物加入后液体有效时间为8小时。 6、呼吸困难时,给半卧位、低流量吸氧(2-3L∕min)。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8、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9、定时夹闭尿管,每两小时开放一次尿管、注意观察尿量。 护士长:责任护士病例汇报的很详细、很全面,也制定出了主要的护理措施。下面请护士xxx 讲解心衰的基本概念、发病因素。 xxx:1、概念: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心衰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心衰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张艳茹,解放军306医院,护理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⑴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循环瘀血及肺部感染有关①协助病人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②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③根据病人缺氧程度予(适当)氧气吸入,一般缺氧1-2L/min,中度缺氧3-4L/min,严重缺氧及肺水肿4-6L /min.肺水肿病人用20%-30%酒精湿 化氧气吸入。④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⑤教会病人正确咳嗽与排痰方法:尽量坐直,缓慢地深呼吸屏气3-5s,用力地将痰咳出来,连续2次短而有力地咳嗽。⑥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⑦向病人/家属解释预防肺部感染方法:如避免受凉、避免潮湿、戒烟等(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负荷增加有关;①严密观察病人心律、心率、体温、血压、脉压差、心

电图改变。②观察病人末梢循环、肢体温度、血氧饱和度改变。③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其速度一般不超过30滴/min,并限制水、钠摄人。④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⑤观察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如利尿药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强心剂可引起洋地黄中毒;扩血管药可引起血压下降等。(3)体液过多:与静脉系统瘀血致毛细血管压增高有关。①予低盐、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按病情限制钠盐及水分摄入,盐摄入量为重度水舯1g/d、中度水肿 3g/d、轻度水肿5g/d.每周称体重2次。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舒适,床单、衣服干净平整。观察病人皮肤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避免水肿部位长时间受压,防止皮肤破损和褥疮形成。③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防止下床时跌倒。④应用强心甙和利尿剂期间,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补钾(4)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四肢无力有关。①鼓励病人参与设计活动计划,以调节其心理状况,促进活动的动机和兴趣。②根据心功能决定活动量:心功能Ⅰ级:避免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心功能Ⅱ级: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生活护理由护士完成。③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时注意监测病人心率、呼吸、面色、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活动,报告医生。④让病人了解活动无耐力原因及限制活动的必要

心衰病人的护理

心衰的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活动和休息原则:心功能一级患者,可不限制活动,但应增加午休时间;轻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二级)患者,可起床稍事轻微活动,但需增加活动的间歇时间和睡眠时间;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三级)患者,以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四级)患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或坐位。对卧床患者应照顾其起居,方便患者的生活。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损伤、消化功能减退及精神变态等不良后果。 (2)饮食:患者应摄取低热量饮食。病情好转后可适当补充热量和高营养。饮食以少盐、易消化清淡饮食为宜;选择富有维生素、钾、镁和含适量纤维素的食品;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加重呼吸困难;避免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根据血钾水平决定食物中含钾量。 (3)保持大便通畅:是护理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措施。需训练床上排便习惯,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发生便秘,应用小剂量缓泻剂和润肠剂,病情许可时扶患者坐起使用便器,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反应,以防发生意外。 (4)吸氧:一般流量为2~4L/min,应观察吸氧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随时评估呼吸困难改善的程度。 (5)加强皮肤口腔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应勤翻身,以防局部受压而发生皮肤破损。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发生由于药物治疗引起菌群失调导致的口腔黏膜感染。 (6)控制静脉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1.5m1(20~30滴)。 2.心理护理患者 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紧张和焦虑可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应加强床旁监护,给予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减轻焦虑,以增加安全感。 3,病情观察和对症护理 (1)注意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增加、乏力、头昏、失眠、烦躁、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加强观察。如迅速发生极度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口唇青紫等表现,同时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应警惕急性肺水肿发生,立即准备配合抢救。 (2)定期观测水电解质变化及酸碱平衡情况:低钾血症可出现乏力、腹胀、,心悸、心电图出现U波增高及心律失常,并可诱发洋地黄中毒。少数因肾功能减退,补钾过多而致高血钾,严重者可引起心脏骤停,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等。 4.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1)呼吸道感染: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两次,避免阵风,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长期卧床者鼓励翻身,协助拍背,以防发生呼吸道感染和坠积性肺炎。

(完整版)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时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病位在心。【临证施护】 1.喘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 2.心悸时,遵医嘱给予耳穴埋豆心、交感、神门等穴,短绌脉者应正确测量。 3.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 【饮食护理】 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醇酒之品。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 【辩证施护】 1.心肺气虚兼血瘀 1)严密观察病情,如心悸发作,呼吸困难、下肢浮肿取半卧位,心电监护,给氧。 2)饮食宜食益气温阳之品,如羊肉、胡桃肉等。 2.气阴两虚兼血瘀 1)注意休息、安全,防滑防跌,床边置双侧护栏。 2)增加饮食调养,平时用西洋参泡水代茶频饮,以补养心气。 3.心血瘀阻 1)病室温暖,保证休息,注意安全,防滑防跌,床边置双侧护栏。 2)便溏者便后药保持肛周清洁。 3)失眠多梦者予耳穴埋豆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

4水饮凌心 1)病室宜温暖、空气新鲜。防寒保暖。若心悸喘咳不得平卧,应采取半卧位,呼吸困难者给养,绝对卧床休息不得劳累。 2)汤药浓煎温服,少量多次分服,严格按时间和剂量给药。 3)饮食宜少食多餐、易消化、益气温阳、化饮利水宜食新鲜蔬菜、藕粉、蛋花汤、牛奶、酸奶、冬瓜等。 【用药护理】 1.中药宜温服,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者应趁热服用。 2.观察并记录洋地黄类药物的效果及反应。 【健康指导】 1.起居有常,适量、适度的保健锻炼,避免过劳。 2.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食多餐。控制食盐摄入量。 3.教会患者监测脉搏和心率的方法。 4.保持大便通畅,切记排便时因过度用力而发生意外。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 一、临证施护: 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噪音等不良刺激。 2、绝对卧床休息,头部略抬高,偏向一侧,减少搬动。 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面色、舌象、脉象变化。发现头痛、项强、呕吐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 4、尿潴留者,可按摩中极、气海、关元等穴,虚者加艾灸。必要时医嘱留置导尿。 5、便秘者,予腹部顺时针按摩,或遵医嘱予穴位按摩,如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必要时口服麻仁丸或用番泻叶泡茶饮。 6、做好情志护理,避免急躁、恼怒、郁闷等不良情绪刺激。 7、恢复期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循序渐进。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就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而引起的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应与悬饮、哮证相鉴别。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痰浊壅肺证 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短心慌,神疲乏力,易汗,活动后加重,面色晦暗,唇甲青紫或颈部青筋暴露。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结代。 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气短喘促,心烦不寐,口干少饮,烦热汗出,面颧暗红,或颈部青筋暴露,尿少肢肿。舌质红嫩有裂纹或舌红绛,有瘀斑,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短气喘促,不得平卧,烦躁汗出,咳吐泡沫痰,心悸乏力,尿少肢肿,畏寒肢冷,面色灰青。或伴有肝大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细或迟。 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舌淡胖而紫,脉沉细欲绝。 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 心功能I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心功能Ⅱ级:应增加休息 , 但能起床活动。 心功能Ⅲ级:限制活动 , 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 原则上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等情况变化。 2、观察气短喘促、胸闷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 3、患者出现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等情况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注意营养、水分与钠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醇酒、咖啡等刺激之品。便秘者 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2、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者:多食补气活血之品。 3、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者:多食补气滋阴之品。 4、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者:饮食清淡,低盐或无盐,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5、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者:可食温补心阳之品,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之物。 6、痰浊壅肺者:多食健脾祛痰之品。 (五)情志护理 1、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2、心衰病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3、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4、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表格--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总日数: 证候诊断:慢性稳定期: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急性加重期:阳虚水乏证□阳虚喘脱证□痰浊壅肺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主要辩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 喘促□1.体位□ 2.皮肤护理□ 3.情志护理□ 4..强心药用药护理 5.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泡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2.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3.灸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4.中药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5.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6.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 一般□差□ 胸闷/心悸□1.体位□ 2.活动□ 3.情志护理□ 4.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泡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2.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3.灸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4.中药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 一般□差□ 神疲乏力□1.限制活动□ 2.生活照顾□ 3.排便指导□ 4. 皮肤护理□(方案中无) 5. 情志护理□(方案中无) 6.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中药泡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3.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4.灸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 一般□差□ 尿少肢肿□1.准确记录出入量□ 2.正确测量体重□ 3. 合理体位□ 4. 饮食指导□ 5. 皮肤护理□ 6.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泡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3.灸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4.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 一般□差□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最新】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最新】 1. 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减轻心脏负荷。应根据心功能状况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功能Ⅰ级,可进行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心功能Ⅱ级,稍事轻微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强调下午休息;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活动量,以卧床休息为宜;心功能Ⅳ级,严格卧床休息,病人采取坐位或半卧位。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防止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损伤及消化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活动中如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劳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②饮食护理:应给予低热量、低盐、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富含维生素C、适量纤维素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应用排钾利尿剂时,应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并适当放宽对盐的限制。病情好转后适当增加热量摄入。 ③保持大便通畅: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进行腹部按摩;指导病人在床上使用便盆或在床边使用便椅排便;病情许可时让病人适当增加活动量;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适量温开水饮服或

遵医嘱应用缓泻剂;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塞肛、低压灌肠或人工取便。 ④合理吸氧:通常以2~4L/min的氧流量吸入。但肺心病心衰应给1~2L/min的氧流量持续吸入;急性左心衰竭应给6~8L/min的氧流量,经25%~70%的乙醇湿化吸入;病情特别严重者加压吸氧。 2. 心理护理主要措施是增强安全感,减少不良刺激。 3. 病情观察 ①注意心力衰竭早期征象及严重表现。 ②观察出入液量及体重变化。 ③观察并发症及洋地黄中毒表现。 ④定时监测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4. 并发症的护理心功能改善后,鼓励病人尽早活动,增加肺活量,注意保暖,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长期卧床病人应协助做下肢被动运动或用温水浸泡下肢、局部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警惕心腔内血栓脱落引起脑、肾、四肢或肺动脉栓塞。

心衰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概念: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 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各种以及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 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筋、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出现肺循环 或体循环静脉瘀血的临床综合征。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循环淤血有关 2.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时间卧床、水肿及营养不良有关 5.焦虑与慢性病情、病情反复发作呈加重趋势、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6.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 护理目标 1.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发绀消失,血气分析指标维持在正常指标 2.患者水肿、腹水减轻或消失 3.患者能说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标,遵循活动计划,主诉活动耐力增加 4.患者皮肤完好,无压疮发生 5.患者焦虑程度减轻或消失 6.患者能叙述洋地黄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一旦出现能及时反馈和初步控制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活动和休息原则:心功能一级患者,不限制一般体力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轻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二级)患者,适当限制体力活动,但不影响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但应增加午休时间;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三级)患者,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每天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他人协助下自理以卧床休息;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四级)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或坐位。对卧床患者应照顾其起居,方便患者的生活。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损伤、消化功能减退及精神变态等不良后果。 (2)饮食:患者应摄取低热量低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不胀气的饮食。病情好转后可适当补充热量和高营养。饮食以少盐、易消化清淡饮食为宜;选择富有维生素、钾、镁和含适量纤维素的食品;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加重呼吸困难;避免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 (3)保持大便通畅:是护理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措施。需训练床上排便习惯,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发生便秘,应用小剂量缓泻剂和润肠剂,病情许可时扶患者坐起使用便器,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反应,以防发生意外。 (4)吸氧:一般流量为2~4L/min,应观察吸氧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随时评估呼吸困难改善的程度。 (5)加强皮肤口腔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应勤翻身,以防局部受压而发生皮肤破损。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发生由于药物治疗引起菌群失调导致的口腔黏膜感染。 (6)控制静脉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1.5m1(20~30滴)。 2.病情观察和对症护理 (1)注意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增加、乏力、头昏、失眠、烦躁、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加强观察。如迅速发生极度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口唇青紫等表现,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 心衰病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而引起的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应与悬饮、哮证相鉴别。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S评祜 1、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心气衰微、阴竭阳脫证,痰浊壅肺证 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短心慌,神疲乏力,易汗,活动后加重,面色晦暗,唇甲青紫或颈部青筋暴露。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结代。 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气短喘促,心烦不寐,口干少饮,烦热汗出,面额暗红,或颈部青筋暴露,尿少肢肿。舌质红嫩有裂纹或舌红绛,有瘀斑,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短气喘促,不得平卧,烦躁汗出,咳吐泡沫痰,心悸乏力,尿少肢肿,畏寒肢冷,面色灰青。或伴有肝大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细或迟。 心气衰微、阴竭阳脫证: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纟甘,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舌淡胖而紫,脉沉细欲绝。 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护理要点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心功能I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U级:应增加休息,但能起床活动。 心功能川级: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心功能W级:绝对卧床休息,原则上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等情况变化。 2、观察气短喘促、胸闷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 3、患者出现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纟甘,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等情况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醇酒、咖啡等刺 激之品。便秘者给予润肠通 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心气亏虚、多食补气活血之品。 多食补气滋阴之品。饮食清淡,低盐或无盐,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2 、 瘀血阻脉者: 瘀水互结者: 水气凌心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