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室器械管理规定

手术室器械管理规定

手术室器械管理规定
手术室器械管理规定

手术室器械管理规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外来手术器械(包括植入物)管理制度

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消除医疗隐患,对植入物和外来器械应严格规范的管理。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的要求,制定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三、外来器械进入医院之前,必须经过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查看相关资料,证件齐全,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四、定期由专业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外来手术器械使用的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五、加强手术科室的管理,当临床需要使用外来器械时,应提前24小时—48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六、严格交接手续,查对无误后进行器械登记,双方签字,记录完善。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予清洗和消毒灭菌,严禁手术室使用。

七、消毒供应中心接到器械后,按照清洗消毒的流程(10个步骤)进行处理,并进行生物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手术室使用,记录详实。

八、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动追溯系统。

九、手术室使用前,再次检查器械包的完整性,包内包外指示卡的情况是否符合灭菌要求,然后使用。并保存灭菌指示卡于病历中,以备查验。

十、急诊手术须使用外来器械时,必须履行上述手续,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并记录全面。否则后果自负。

十一、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应事先经过手术室安排的培训计划,初步了解手术环境和无菌要求后方可申请,并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后进入,每次限一人。

十二、手术室或消毒供应中心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后交于器械供应者并有交接手续。

十三、医务人员在植入物使用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其包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

十四、严禁手术人员私自使用未经医院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检验的植入物,否则,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自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外来器械(包括植入物)必须是经过医院严格监控,器械科或采购中心应查看有关资料,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手术器械及物品管理制度

手术器械及物品管理制度 一、基本要求 1、手术器械及物品使用前均应达到灭菌要求。 2、外来手术器械,应重新清洗和灭菌,达到WS 310.2的要求,并备案。 3、首次使用的手术器械和敷料,应先清洗、消毒后再灭菌。 4、一次性使用的手术器械及物品不应重复使用。 5、手术器械宜建立可追溯系统,资料保存期3年。 6、手术器械及物品的处理,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灭菌的原则。 7、特殊污染(朊毒体、气性坏疽、破伤风)器械处理见?10.2;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和物品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8、手术废弃物应根据《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9、手术器械及物品处理时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清洁剂、洗涤用水、灭菌蒸汽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消毒灭菌监测材料,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10、重复使用手术器械及物品处理流程应遵守WS310.2中规定的技术操作流程。 二、回收及分类

1、手术器械及物品应清点后放置在专用回收容器内、保湿,经污染通道封闭式运送。 2、回收工具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3、应在回收区根据器械及物品种类、材质、精密程度、清洗方法进行分类。 三、清洗消毒 1、根据不同器械选择机器清洗或手工清洗,洗涤时应使用含酶清洗剂并选择适宜水温。 2、手工、超声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洗涤。清洗后的手术器械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首选热力消毒。 3、内镜的清洗消毒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和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执行。 4、机器清洗消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WS310.2中对温度、时间和AO值的要求。 四、干燥 1、手术器械宜首选机器烘干。 2、管腔器械宜首选高压气枪吹干。 3、无干燥设备或对不耐热器械及物品进行处理时,宜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4、不应采用自然干燥法。 五、检查与保养 1、首选辅助照明放大镜进行洁净度检查,亦可目测或用实验室

手术室管理规定新

手术室管理规定(补充版) 2018 年2月制订 手术室借物规定 1、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原则不外借,特殊情况报护士长批准。 2、临床科室借低值一次性耗材如缝线等,值班护士必须查看是否为在院的病人,方能外借,并在借条上加签借物者的姓名并交班,以免漏费。 3、如遇抢救病人等特殊情况,在不影响科室急诊手术使用的前提下,值班护士请示护士长后在借出。 手术室护理备班规定 1、所有手术室工作人员手机24小时开启,如工作需要,随叫随到; 备班人员如离开市区应告知护士长。 2、遇电话号码变更首日必须告知护士长。 3、下夜班第二天为二行政,第三天为三行政,第四天为四行政,依 次类推。 4、工作日:二线备夜班急诊手术;节假日:按二行政-三行政顺序备 急诊手术。 5、叫听班顺序:二行政-三行政-四行政……依次类推。 6、听班人员在接到值班人员急诊手术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科 内(原则上30分钟以内)。 7、听班人员因个人原因电话不畅通,或未在限定时间内到达科室, 给患者造成了后果,应追究听班者的责任。 手术通知规定

1、各手术科室择期手术,应于术前一日上午十二时前,将手术医嘱发送至手术室;周一择期手术医嘱于周日十二时前发送。 2、手术室统筹安排,按照小儿及重症手术优先原则,在收到手术医嘱当日12:00前合理安排好。 3、急诊手术应在病人入室前,由手术医生电话或口头通知手术室值班人员,并及时补写手术通知单。 器械、敷料管理规定 1、器械、敷料包分类摆放于无菌间及低温间架上,有配套标识。 2、根据器械使用的频次及性质,分别采用布类、无纺布及纸塑包装。 3、无菌间固定器械包及低温间器械物品,每天清点检查一次。 4、报损的器械及时更换,保证器械功能状况良好。 5、对需修理的器械应先消毒或灭菌后送修并登记。 手术间管理规定 1、手术间内大件物品应标明房间号,定位放置,保持序号与房间号一致。 2、手术间内悬挂物品定位示意图、手术间日检查登记表,物品按示意图放置,每天检查登记,以利于管理。 3、每日夜间由值班护士对手术间进行全面检查。 4、每日术毕,由巡回护士负责物品归位及卫生清洁的检查,终末评估手术间并签名,以备随时开启使用。 5、总务班护士负责每日对手术间物品的补充,每周四由质控护士对手术间所有物品进行全面质控检查。

手术室贵重器械管理制度

手术室贵重器械管理制度 1.手术器械的购买由手术室护士长向医院提出申请,经审核,由采购部统一采购。 2.手术室贵重器械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下,必须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并登记;归还时清点器械数目和检查器械的完整性。 3.建立贵重器械登记本,每日清点。登记本包括器械型号,数量,每日清点后签名。 4.贵重器械有专人保养,有标准操作规程,有专职人员定期检测维修。 5.贵重器械应做到轻拿、轻放。手术结束后,贵重器械与普通器械分开清洗,用专用软刷清洁其管道和夹缝,清洁结束后,干燥、保养、消毒、灭菌保存。 6.外来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长检查、交接、登记,重新清洗,包装进行灭菌处理合格后,才能允许手术使用。 7.贵重器械一旦出现异常,第一时间报告手术室护士长,采取补救措施。 8.定期组织手术室人员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操作人员需熟练掌握新器械、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性能,以便更好的配合医生开展手术。 (一)种植工具盒管理制度

1.手术室常用工具盒为种植一期盒,二期盒及内、外提升工具盒等。 2.双层包装,内置化学指示卡或爬行卡,灭菌后使用。 3.种植工具盒专人管理,每日清点,确保在有效期内。 4.每个工具盒外贴有标识,标明工具盒名称、盒内器械数量,标识清晰。 5.每台手术结束前后严格核对器械数量,确保无丢失。 6,工具盒内螺丝刀、平行杆等容易滑落到口内的器械需穿灭菌线,防止误吞误 7.工具盒内的管腔器械,手术后用压力水、气枪或一次性注射器清洗疏通。可拆器械需拆开后分别清洗。 8.种植钻针超声震荡时要避免彼此间互不碰撞,可用纱布单个包裹震荡,防止钻针间彼此摩擦损耗。 9.种植工具盒专人清洗、保养、维护,并与消毒人员做好交接。 10.种植工具盒打包后,化学指示胶带上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期及交班人员。 (二)种植外科器械管理制度 1.种植外科器械包含:碧兰麻注射器、手术刀柄、骨膜分离器、挖勺、牙周探针、拉钩、持针器、直止血钳、弯止血钳、组织镊、眼科剪、巾钳、口镜、探针、持物镊等(仅作参考)。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器械得监督管理,保证产品得安全、有效,在医疗器械使用前,严格遵循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 一、医院采购医疗器械,要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得要求进行索证。凡证件不齐者,一律不予投入临床使用. 二、医疗器械投入使用前,必须验明产品合格证明与标签标识,建立真实完整得记录,记录应包括供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产品批号(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购进数量、购进日期、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等。 三、根据采购计划、进货发票或送货单,对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批号(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供货单位、数量、日期等逐项核对、清点。如有不相符或破损应及时做好记录,严禁投入临床使用。 四、医疗器材投入使用前要进行严格得检查。其中: 1、外包装检查:包装、密封等就是否牢固;外包装上得中文标识就是否符合要求;包装注明得产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准文号、规格型号、批号(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等就是否清晰齐全;有关特定储运图示及使用得包装标志就是否清晰。不合格得,不予投入临床使用。 2、内包装检查:医疗器械内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无污染、无变形、封口应严密。不合格得,不予投入临床使用。

设备科工作职责制度 1、负责医疗设备、医用耗材日常使用得监管与年度采购计划得审核、上报. 2、负责全院医疗设备得验收、维修、保养、培训、等工作. 3、负责全院医用耗材得计划汇总、审核、论证及库房验收与领用等工作。 4、负责医疗计量仪器得定期强制检定工作. 5、医疗设备得保养、维修,保证处于正常状态。 6、负责组织大型设备购置得可行性论证,并按照法规进行配置许可. 7、负责对接省、市、区得卫计、环保、药监、质监等监管部门得事务性工作。 设备科科长职责 1)在院长与分管院领导得指导下主持开展设备科得全面工作, 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设备、卫生耗材管理得各种制度、人员职责及工作流程,以保证医院各项工作得顺利开展。 2)熟悉国家有关医疗器械卫材得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组织对 全院医疗设备、卫生耗材得管理工作。 3)协调科内、外各种工作关系,组织安排科室有关人员进行全院 医疗设备日常维修、保养、报废及计量检定等工作。 4)负责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负责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 档案管理与计量管理。

戊二醛在手术室腔镜器械消毒中的应用研究

戊二醛在手术室腔镜器械消毒中的应用 研究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研究戊二醛在手术室腔镜器械消毒中的应用方法,比较液态戊二醛浸泡法和气态戊二醛熏蒸法对腔镜器械消毒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法观察我院手术使用后的腔镜共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戊二醛浸泡法和熏蒸法进行消毒灭菌,并对使用后及两种方法消毒灭菌后腔镜器械取样行细菌培养,观察菌落数,比较两种消毒方法的灭菌效果。结果腔镜清洗前后部件均有不 同程度的污染,菌落数从0至无法计数,使用后清洗前两组腔镜器械的平均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器械两种方法消毒灭菌后的平均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蒸熏法时限明显低于浸泡法(P0.05)。结论两种消毒方法的效果等同,熏蒸法具有灭菌效果确实,消毒时间短。 【关键词】腔镜器械;消毒;戊二醛;浸泡法;熏蒸法随着科技进步及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关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得许多急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

疗,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腔镜器械频繁的使用,由腔镜诊疗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其再处理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相关部门的极大关注[1]。目前,腔镜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但由于腔镜器械具有多管道、多沟槽、器械精密以及其材质不能耐受高温高压等特点,对其消毒方法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务人员,现国内大多数医院的腔镜器械仍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法进行消毒,按我国《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需10 h,但时间太长,如此长的消毒时间明显限制了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为寻求一种时间短、效果好的灭菌方法,笔者对腔镜器械分别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法和2%碱性戊二醛熏蒸法进行消毒灭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设备肯格王牌消毒机,手术室使用的腔镜器械50例。 1.2方法将50例腔镜器械随机分AB两组,每组25例,A组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B组采用2%勺碱性戊二醛薰蒸消毒,并分别对两种方法消毒灭菌前后的腔镜器械进行取样培养,观察菌落数。 1.3监测与观察指标消毒完毕后用灭菌棉拭子对器械腔内壁擦拭后放入无菌洗脱液中培养,按照国际中微生物的检验要求和方法,立即送我院临床检验室细菌培养计数菌落,火菌合格判断标准:细菌数=0 cfu/镜,无任何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及芽胞生长。 2结果

层流手术室管理制度

层流手术室层流管理制度 (1环境管理) 1.做好人员及各种物品在手术室的出入管理。 2.层流手术室不得使用有粉手套。 3.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4.急诊手术要在手术部的最外侧手术间内实施,感染手术要在靠近污物通道的手术间内实施。 5.接台手术设备连续运行,间隔时间要保证足够自净时间。 (2预防感染管理) 6.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7.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8.手术结束后应立即清场、擦拭、整理各类物品。 9.术毕清除各种污物,并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 10.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各擦拭1次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11.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12.每周所有设备及地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13.每周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口装置清洗1次。 14.每2周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网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湿拭消毒一次。 15.每月对洁净手术部空气、器材表面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对温湿度进行检测一次。并将结果登记备案。 16.每6个月将初效、中效过滤器更换1次。每年更换高效过滤网。 〔3监测管理〕 17.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每月做空气、手、物表、消毒剂等的监测抽检和监控工作整改小结。 18.空气洁净度监测采用“多点布控采样”检测法。静态法为主,动态法为辅。 〔4.设备管理〕 19.设备科专人每天检查控制板上空调显示数据,每周检测空调系统运行情况。 20.设备科专人做好层流维护保养工作。建立维护保养日志。 21.层流急诊手术间的送风系统,应24 h维持在低速运行状态,保证手术室恒温、恒湿和洁净度。 22.其他手术间至少应在术前1 h将层流打开,维持低速运行状态,术前30~40 min调至高速运行。 23.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手术间,启用时应首先清洁送风口滤网,并至少提前3 h开机运行。 24.根据季节变换,相应调控适宜温湿度。 25.做好层流手术室的运行安全管理。人员要熟悉消防器材使用、安全通道位置。

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管理方法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管理方法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王喆王春灵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 摘要:随着腹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技术的日趋成熟化,腔镜手术已成为各大外科手术方式的主流,而高效、安全的腔镜设备管理是保证手术过程中腔镜应用顺利的必要前提。不同类型和目的的腔镜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结构组成和材质制作,在日常保存、清洗消毒等方面均会有差别,因此为了延长腔镜寿命和减少医疗耗材成本,本文主要对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现有的管理方法进行介绍,对应用不同的方法管理腔镜设备器械的效果进行陈述,并归纳了多种腔镜器械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效果,旨在为手术室临床护理实践和腔镜设备器械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管理方法 Abstract:The text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methods of endoscopic instruments in operation room,the effects of endoscopic management appl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s,and the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endoscopic equipment management method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and endoscopic equipment management. Key Words:Operation room;Endoscopic equipment;Management method 科学技术的进步往往在各个领域均能体现出来,腔镜技术作为医学科技的进步表现,使得外科手术迈入了微创化时代。腔镜手术具有创伤性小、不易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以及病人恢复较快等优势,所以腔镜设备在封闭性脏器检查和手术中应用的较为普遍[1]。腔镜设备器械是微创手术的刚需,因此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的管理也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点,本文将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的管理方法现状进行归纳综述,现报道如下: 1.腔镜设备器械规范化管理方法 1.1信息化追溯管理 运用可追溯管理时,首先必须将管理对象进行精准的标记以便于识别,然后将该对象在应用环节中产生的功能和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从而在其产生问题时便于追查事故原因和区分责任,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效果,达到了改进工作质量和方法的目的[2]。袁琦[3]将信息化追溯系统同医院整体管理系统合并,将腔镜设备的识别码与自动化识别设备联网传输数据,保证设备的各项信息能够及时上传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减少了人工操作和错误率,能够较为准确地跟踪各项腔镜设备的维护情况,与仅仅采用传统腔镜管理相比,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降低了失误率,提高了设备维护和信息跟踪的成功率,保证了腔镜设备管理过程的可控性。刘蓉[4]研究显示手术器械使用条形码管理后取消手工记录,能够避免过期包在手术室的滞留和误用。另外,设备条形码具有唯一性,从而保证了条形码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对应唯一设备,同时独立的数据存储方式又保证了各项管理信息的安全可靠。 1.2手供一体化管理 何泳红等[5]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腔镜手术器械手供一体化的应用效果调研,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器械手供一体化管理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普通腔镜管理的手术时间,在满意度方面也得到了同样的对比结果。朱琳等[6]运用该管理方法对腔镜设备器械进行管理,手术室与供应室作为两个协同部门,在腔镜设备

手术室器械管理规定

手术室器械管理规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外来手术器械(包括植入物)管理制度 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消除医疗隐患,对植入物和外来器械应严格规范的管理。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的要求,制定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三、外来器械进入医院之前,必须经过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查看相关资料,证件齐全,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四、定期由专业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外来手术器械使用的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五、加强手术科室的管理,当临床需要使用外来器械时,应提前24小时—48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六、严格交接手续,查对无误后进行器械登记,双方签字,记录完善。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予清洗和消毒灭菌,严禁手术室使用。 七、消毒供应中心接到器械后,按照清洗消毒的流程(10个步骤)进行处理,并进行生物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手术室使用,记录详实。 八、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动追溯系统。 九、手术室使用前,再次检查器械包的完整性,包内包外指示卡的情况是否符合灭菌要求,然后使用。并保存灭菌指示卡于病历中,以备查验。 十、急诊手术须使用外来器械时,必须履行上述手续,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并记录全面。否则后果自负。 十一、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应事先经过手术室安排的培训计划,初步了解手术环境和无菌要求后方可申请,并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后进入,每次限一人。 十二、手术室或消毒供应中心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后交于器械供应者并有交接手续。 十三、医务人员在植入物使用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其包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 十四、严禁手术人员私自使用未经医院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检验的植入物,否则,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自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外来器械(包括植入物)必须是经过医院严格监控,器械科或采购中心应查看有关资料,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

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 外来手术器械(包括植入物)管理制度 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消除医疗隐患,对植入物和外来器械应严格规范的管理。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的要求,制定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三、外来器械进入医院之前,必须经过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查看相关资料,证件齐全,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四、定期由专业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外来手术器械使用的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五、加强手术科室的管理,当临床需要使用外来器械时,应提前24小时—48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六、严格交接手续,查对无误后进行器械登记,双方签字,记录完善。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予清洗和消毒灭菌,严禁手术室使用。 七、消毒供应中心接到器械后,按照清洗消毒的流程(10个步骤)进行处理,并进行生物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手术室使用,记录详实。 八、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动追溯系统。 九、手术室使用前,再次检查器械包的完整性,包内包外指示卡的情况是否符合灭菌要求,然后使用。并保存灭菌指示卡于病历中,以备查验。 十、急诊手术须使用外来器械时,必须履行上述手续,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并记录全面。否则后果自负。 十一、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应事先经过手术室安排的培训计划,初步了解手术环境和无菌要求后方可申请,并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后进入,每次限一人。 十二、手术室或消毒供应中心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后交于器械供应者并有交接手续。 十三、医务人员在植入物使用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其包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 十四、严禁手术人员私自使用未经医院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检验的植入物,否则,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自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外来器械(包括植入物)必须是经过医院严格监控,器械科或采购中心应查看有关资料,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

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医院的制度进行一次性物品的购入,需经过院管理部门的严格把关和审定。 2、一次性物品使用前,应按有关规定做好使用前的细菌抽检和监测,合格后可使用,并坚持每月对一次性物品进行细菌监控,留好记录备查。 3、对进入手术室内的一次性物品要严格把好包装、产品质量、消毒灭菌情况和价格关。对产品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项目逐一按要求确认。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存放在专用的无菌物品存放库内,并设专人定期检查、进货、发放、管理保证供应,不许与非无菌物品和其他仪器存放在一起。 4、每次使用一次性物品打开包装前,必须再次检查灭菌标识、确认灭菌方法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是否严密、有无破损、潮湿。使用和开启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5、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或毁型,不得随意丢弃。锐利的物品、血液及其他有机物污染的物品应单独专门处理。 7、高值耗材应由专人发放,做好使用登记,严防过期、遗失。 8、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分类处理。开启但未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原则上不得自行重新灭菌,制造商通过广泛的管理及测试手段保证一次性无菌物品的

清洁、无毒、无致热性、具有相容性、无菌并质量稳定,自行重新灭菌便解除了制造商的责任。如必须重新灭菌的一次性物品,就要对使用中的安全和效用负责。 结合以上制度将我科一次性物品管理做简单归纳如下: 1、入科管理 专人负责:有计划请领,防止物品积压或不足。领取物品时要逐项检查,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生产厂家等。一次性物品外、中、内层包装均要完好无损,各层包装封面标识清楚,不合格者拒收或更换,严把质量第一关。 设立专用登记本:使用每月检查登记表,月末由专人进行一次性物品检查,将近三个月的过期物品登记在本上每月一行,不同物品同月过期同写一行,同时将下一月过期物品清出并在登记本上划掉,以便检查登记。通过定期检查清出过期物品,及时请领更换,保障了合格率和物品供应,有效预防院感发生。 2、使用中管理 放置要合理:一次性物品应轻拿轻放按规定存放,以免外包装破损,导致细菌进入造成污染。物品应标明名称,相对固定存放位置,将使用频率最高的物品放置最易取到的位置。所有物品要先入先出,尤其手术间内存放的物品,取用时由外向内或由左向右,术后剩余物品放回原位,补充物品时应将物品放在靠里面或靠右边防止物品过期。手术间组长负责每日检查、整理、填充、归位,避免因物品问题造成的缺陷。物品柜要保持清洁每天清扫,小包装盒经常更换。

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 (一)正确使用 1.医疗器械最终用户部门应根据操作手册,对初次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的医护人员进行细致认真的使用前培训及考核。 2.医疗器械最终用户部门应指派专人负责收集和保管所使用的医疗器械操作手册等资料。 3.医疗器械最终用户部门应针对不同的医疗器械(设备)培养技术骨干,建立部门内技术支持。 4.医疗器械最终用户部门应对相关医疗器械(设备)的操作进行定期考核,以保证下属医护人员对医疗诊断或治疗设备的正确有效操作。提高诊断准确率或有效治疗率。 (二)安全使用 1.保证患者安全:在对医疗器械操作时首先应保证被诊断或被治疗的患者安全。 ①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应对所用设备进行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停止对该器械(设备)的使用,及时通知部门内相关人员或负责人,并与主管工程技术人员取得联系。 ②医疗器械最终用户部门应严防对相关器械(设备)操作不熟练的医护人员独立操作,尤其是由于操作不当对患者会造成伤害的治疗设备和抢救设备。 ③对于由于操作不当会造成伤害患者的治疗设备和抢救设备,最终用户部门应根据操作说明书及医疗规范提前制定需要重点注意的操作

规程和应急方法,标识在操作者容易看到之处。 2.保证操作者安全:操作医疗器械(设备)的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所使用器械(设备)安全使用知识学习,尤其是操作与热、光、射频、有害射线等相关的设备,应做好自身防护。 3.保证医疗器械(设备)安全:操作医疗器械(设备)的医护人员应对所操作的医疗器械(设备)的安全给与重视。在使用时应严防其倒伏、跌落、碰撞、水浸及其他人为损坏情况发生。 七.医疗器械应急保障制度 (一)物资供应应急保障 1.国家规定的工作以外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期间 (1)因国家规定双休日及节假日期间全国各行各业均放假,因此临床临时短缺的应急医疗器械只能依靠各科室及医疗设备科库存备用物资。各临床科室应根据本学科专科特点,就可能发生节假日应急短缺的物资列出清单(区分科室备存和医院备存),报上级主管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审核,报院领导批准。 (2)医疗设备科根据医院批准的上述清单,进行采购备存。医疗设备科在医院总值班和医院通讯上留有联系电话,遇紧急情况时,临床科室可通过医院总值班通知或直接通知有关人员开库领取。 (3)对于抢救情况发生概率高的临床科室,应长期备有用于抢救的医疗器械物资。使用科室要定期检查这类物资的有效状况。 2.上级发出重大疫情通知

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制度 1、一次性物品的购入需经过管理部门的严格把关和审定。 2、一次性物品使用前,应按有关规定做好使用前的细菌抽样检测,合格后可使用。并坚持每月对一次性物品进行细菌监测,留好记录备查。 3、对进入手术室内的一次性物品要严格把好包装、产品质量、消毒灭菌情况和价格关。对产品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项目逐一按要求确认。 4、每次使用一次性物品打开包装前,必须再次确认灭菌方法和灭菌有效时期、包装有无破损、潮湿。 5、一次性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间内并设专人定期检查、领取、发放、管理。不许与非无菌物品和其它仪器存放在一起。 6、使用和开启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7、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或毁形,不得随意丢弃。锐利的物品、血液及其它有机物污染的物品应单独专门处理。 8、开启但未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原则上不得自行重新灭菌,制造商通过广泛的管理及测试手段保证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清洁、无毒、无致热性、具有相溶性、无菌并质量稳定。自行重新灭菌便解除了制造商的责任。如必须重新灭菌的一次性物品,就要对使用中的安全和效用负责。 二、流程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治疗、诊断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容易发生问题的高危科室。一次性医用耗材低值耗材:无菌手套、输液器、套管针、缝线等。高值耗材:各类吻合器、晶体、疝修补片、粘连平、医用胶、皮肤缝合器、骨科植入物等。管理的重要性:管理要求严格消耗数量大种类繁多价格昂贵管理第 1 页共 1 页 的主要内容: 购进保管发放质量控制处理 购进:申请流程 1、科室主任持耗材“三证”向手术室提交申请,签字确认,手术室存档备案。 2、手术室护士长论证可行性,包括灭菌方式、包装;实用性,包括是否使用方便,是否需要培训。 3、护士长填写医用耗材申请表。 4、上报主管部门讨论、审核、确定价格、通过。 保管:专人管理,专室存放。 管理员的职责 低值耗材

手术室腔镜器械的精细化管理

手术室腔镜器械的精细化管理 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开展,腔镜微创手术已成为临床各专业的一项重要诊断和治疗手段。腔镜器械由于昂贵、复杂、精细、容易损坏 ,且消毒灭菌方法特殊,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采用腔镜器械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手术效率,使腔镜器械利用率最大化,成本节约;院内感染率降低,确保了手术质量。另外,在手术室腔镜设备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腔镜设备的损耗,节约资源,降低医疗消耗. 1 精细化管理方法 1.1 成立腔镜器械管理小组由 5~6名护士组成,包含后勤组和手术组,均由护士长统一领导。后勤组由2名护士组成,后勤组长由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主管护师担任,负责准备、核对当日所需手术器械、设备并摆放到位,术后手术器械的回收、消毒与清洗,以及维护、保养等T作的处理与协调,并对手术器械分类、编码登记、填写清单;内镜手术组由 2~3名护士组成,主要负责再次核对、清点、检查手术器械并配合术中手术操作。所有组员均熟悉腔镜设备的性能和使用。1.2 强化细节管理 1.2.1 合理放置仪器因腔镜等仪器较为贵重,为避免移动时

发生碰撞等意外,我院手术室特别设置相应腔镜专用手术问。以腹腔镜为例,其包含显视屏、摄像机、冷光源、气腹机及冲洗机等仪器,分别放置于配套的移动车 (5层 )上,摄像线和光纤等(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发生折叠)放置于移动车设置的抽屉内,移动车放置并固定于手术台右侧 (以利于术者术中观看视频和巡回护士的操作为准 ),,气罐放置于移动车后侧位置 (以安全和方便更换为准 )。 1.2.2 编码、登记管理每台仪器旁要挂有操作程序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的卡片。将常用的腔镜器械根据使用科室的特点配制成套,套内单个器械及零部件进行编码管理,并详细记录器械明细,放于盒内,随时清点。设立器械使用登记本,分项记录器械使用的次数、时间和手术名称以及手术医师是否满意等内容。设立器械损坏登记本,分项记录损坏的原因、时间、防范措施及更换的记录。设立器械管理档案本,固定基数,随时查对,检查手术器械损坏、遗失的情况,以便及时查找追究。1.3 优化流程路径 1.3.1 操作流程 (1)手术护士检查所需的腔镜器械的数目、名称等,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后勤组护士,尽快处理;(2)手术前中后检查器械的功能性和完整性,手术护士仔细检查目镜清晰度,对镜头等贵重器械要轻拿轻放、单独拿取;(3)监督指导医师患 者正确使用各种器械,减少器械损耗,使用完毕尽快清洗(所

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蚌埠四院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制度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消除医疗隐患~对植入物和外来器械应严格规范的管理。二、根据《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三、外来器械进入医院之前~必须经过器械科查看相关资料~证件齐全~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四、定期由专业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外来手术器械使用的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五、加强手术科室的管理~当临床需要使用外来器械时~应提前24小时—48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六、严格交接手续~查对无误后进行器械登记~双方签字~记录完善。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予清洗和消毒灭菌~严禁手术室使用。七、消毒供应中心接到器械后~按照清洗消毒的流程,10个步骤,进行处理~并进行生物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手术室使用~记录详实。 八、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动追溯系统。 九、手术室使用前~再次检查器械包的完整性~包内包外指示卡的情况是否符合灭菌要求~然后使用。并保存灭菌指示卡于病历中~以备查验。 十、急诊手术须使用外来器械时~必须履行上述手续~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并记录全面。否则后果自负。 十一、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应事先经过手术室安排的培训计划~初步了解手术环境和无菌要求后方可申请~并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后进入~每次限一人。

十二、手术室或消毒供应中心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术结束~ 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后交于器械供应者并有交接手续。十三、医务人员在植入物使用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其包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 十四、严禁手术人员私自使用未经医院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检验的植入物~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后果自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外来器械,包括植入物,必须是经过医院严格监控~器械科或采购中心应查看有关资料~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的管理制度

外来手术器械与植入物管理制度 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和消除医疗隐患,对植入物和外来器械应严格规范的管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三、外来器械进入医院之前必须经过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查看相关资料,证件齐全,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四、定期由专业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外来手术器械使用的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五、加强手术科室的管理,当临床需要使用外来器械时应提前24小时—48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六、严格交接手续与查对无误后进行器械登记,双方签字记录完善。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予清洗和消毒灭菌,严禁手术室使用。 七、消毒供应中心接到器械后按照清洗消毒的流程10个步骤进行处理,并进行生物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手术室使用,记录详实。 八、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动追溯系统。 九、手术室使用前再次检查器械包的完整性,包内包外指示卡的情况是否符合灭菌要求然后使用。并保存灭菌指示卡于病历中以备查验。 十、急诊手术须使用外来器械时必须履行上述手续,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并记录全面。

十一、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应事先经过手术室安排的培训计划,初步了解手术环境和无菌要求后方可申请,并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后进入,每次限一人。 十二、手术室或消毒供应中心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后交于器械供应者并有交接手续。 十三、医务人员在植入物使用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其包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 十四、严禁手术人员私自使用未经医院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检验的植入物,如果发现严肃处理,一旦出现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质控记录本

外来手术器械管理制度

外来手术器械(包括植入物)管理制度 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消除医疗隐患,对植入物和外来器械应严 格规范的管理。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陕西省二级医院评审标准》的 要求,制定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三、外来器械进入医院之前,必须经过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查看相关 资料,证件齐全,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四、定期由专业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外来手术器械使 用的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五、加强手术科室的管理,当临床需要使用外来器械时,应提前24 小时—48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六、严格交接手续,查对无误后进行器械登记,双方签字,记录完 善。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予清洗和消毒灭菌,严禁手术室使用。 七、消毒供应中心接到器械后,按照清洗消毒的流程(10个步骤) 进行处理,并进行生物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手术室使用,记录详实。 八、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 动追溯系统。 九、手术室使用前,再次检查器械包的完整性,包内包外指示卡的 情况是否符合灭菌要求,然后使用。并保存灭菌指示卡于病历中,以备查验。

十、急诊手术须使用外来器械时,必须履行上述手续,手术室、消 毒供应中心和手术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并记录全面。否则后果自负。 十一、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应事先经过手术室安排的培训计划,初步了解手术环境和无菌要求后方可申请,并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后进入,每次限一人。 十二、、手术室或消毒供应中心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后交于器械供应者并有交接手续。 十三、医务人员在植入物使用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其包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 十四、严禁手术人员私自使用未经医院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检验的植入物,否则,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自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外来器械(包括植入物)必须是经过医院严格监控,器械科或采购中心应查看有关资料,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 无菌物品存放区域应专室专用,专人管理,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2 无菌物品应在无菌室内存放,一次性无菌物品及灭菌后物品分别遵照手术器械、用物及一次性物品循环流程图中的路程进行存放和运输。 3 无菌物品应按顺序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货架上或柜橱内,温度低于24℃,相对湿度低于70%,距地面20-25cm,距墙壁5cm,距天花板50cm。 4 所有无菌包存放时应分类明确,有明确的灭菌标记,保持包装完整,包内物品数量准确。 5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6 所有无菌包存放时应有可追溯性,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有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期等,高压灭菌的无菌物品有唯一的条形码标识,并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以备查证。 7 高压灭菌时,使用包装用灭菌指示胶带封闭不少于3格,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 8 湿包、落地包、已拆封但未使用的无菌包均应重新包装,灭菌后方可使用。 9 无菌物品使用应遵循先进先用的原则。无菌物品使用前确认其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10 每日检查物品有效期,每月对所有无菌物品随机抽样监测,监测结果登记存档。 11 一次性用品使用后,须进行消毒毁行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12 各种无菌物品有效期 (1)棉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一个月,低温纸塑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3个月,低温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 (3)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4)一次性纸塑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5)外购一次性物品依照各包装上注明的有效期执行。

手术室植入物管理规定守则及规程

手术室植入物管理规定 守则及规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手术室植入物管理制度 (1)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须符合《医疗器械和药品准入制度》及相关规定。建立外来器械及手术植入物的管理制度,所有植入物必须是国家批准的人工假体,同时必须具备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的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税务登记证。 (2)外来器械(包括厂商提供骨科植入物专用手术器械)必须在手术开始前的24小时前送到供应室,供应室接到器械后必须重新清洗,包装,灭菌。 (3)植入物的每一灭菌循环,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且为阴性时方可使用。(4)一般情况下快速灭菌,等离子灭菌均不能用于植入物灭菌。当出现紧急情况(如突发性创伤性病人需要骨钉,钢板等)时应记录备案后,才能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前使用植入物,待监测结果出来后也需追踪记录在案,记录保证完全的追溯性。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前使用植入物应视为特例,而不是操作常规。对紧急情况必须分析提前使用原因和填写改进措施,以便日后改善。 (5)植入物使用记录应可追溯到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商、供应商。以上资料一式两份,一份留病历(粘贴在《手术护理安全核查单》或其它指定位置),另一份保存于科室。 (6)可吸收植入物,每包装只可一次使用,开包后未用或用后剩余部分,不可再包装使用。例如:可吸收吻合器,可吸收闭合夹。 手术室外来器械、植入物管理流程 术前一天,由科主任向药剂科提出器械使用申请同时将手术通知单和所需器械 清单送到手术室及供应室。 通知相应的器械供应商

手术器械管理制度

手术器械管理制度 1、应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清点,按普通器械、贵重器械、精细器械分类分科排放于器械柜内,防止积尘、受潮生锈、定期上油保养。 2、建立手术器械账目及请领、发放、报销制度,建立出入库登记本、定期清点。 3、保管人员对手术器械的品种、数量、性能做到心中有数,每季度清点1次,根据专科需要有计划地订购手术器械。 4、用坏的手术器械均实行交旧换新。 5、术后器械按要求清洗、上油、照卡打包,确保器械清洁、性能良好。 6、金属器械避免碰撞,不可接触腐蚀物,应注意齿部、轴节部位及长的管腔器械清洗及螺丝零件的完整。 7、锋利与精细器械应注意保护并用保护套套好,处理时与一般器械分开。 8、对贵重器械,内窥镜等应有操作流程与保养指南,使用后按要求处理。 手术布类、敷料管理制度 1、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分类放置,每月清点,及时补充,以保证供应。 2、专科特殊敷料由专人负责制作保证供应。 3、布类应选择全棉布,颜色还别于其他科室以便管理。新棉布应洗涤去浆后再使用。 4、敷料应用质地柔软,富有吸水性的脱脂纱布制成。 5、进入深部组织或体腔内的敷料应带显影功能。 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医院的制度进行一次性物品的购入、验收、储存和使用。 2、专人负责一次性物品的领取、保管、定期清点,保证供应。 3、高值耗材应由专人发放,做好使用登记,严防过期遗失。 4、手术中未使用的医用高值耗材,由巡回护士交回发放人员。 5、手术后发放人员应核对收费单,必须账物相符,以免漏费或丢失高值耗材。

6、每月统计各手术科室的高值耗材使用量并上报,高值耗材未经护士长同意,一律不得外借。 7、已消毒和未消毒的一次性物品应有明确的区分标志,分室放置严防混淆。 8、使用无菌物品时应检查灭菌标识、灭菌日期、有效期、包装是否严密,发现过期、包装破损、潮湿等,一律禁止使用。 9、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分类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