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欧盟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欧盟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欧盟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欧盟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欧盟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欧盟经商处首发子站:欧非处首发栏目:分析报告日期:2011.10.26 今日/总浏览: 2/133 1 2011年欧盟经济极其动荡,一季度强劲复苏,二季度却急转直下,季度增速由0.8%降至0.2%。欧元区商业周期领先指数(ALI)显示下半年经济持续变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1年欧元区增长率下调至1.6%。究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周期性因素、临时因素的影响外,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

一、主权债务危机正在演变为一场系统性危机。自2009年10月,希腊财政造假事件引爆债务危机,至今已历时两年,危机不仅未被限制,反而不断酝酿升级,由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三个欧元区边缘小国蔓延至核心大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欧洲银行业。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关节点如下:

一是希腊的第一轮救助(1100亿欧元)已经失败,希腊无法按原定时间返回债券市场融资,欧元区不得不在7月21日财长峰会上推出第二轮救助计划(1090亿欧元)。希腊经济持续三年衰退,欧央行预测2011年衰退5.0%。多家机构表示希腊违约已成定局。现在问题只是违约程度大小。德、法正在就私人债权人债务削减程度争论。希腊是欧元区小国,其GDP占欧元区比重小于2%。希腊债务危机的危害在于其违约将引起连锁反应,加剧市场信心恶化,影响区内其他重债国及银行业。

二是意大利已成为危机主战场。7月份以来,意大利、西班牙国债收益率一度超过6%,此为市场融资不可持续之分水岭,希、爱、葡三

国就在此收益率时申请外援。意大利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在欧元区经济比重达13%,而此前接受救援的希、爱、葡三国只占很小比重。意大利债务水平超过希、爱、葡、西四国债务总和。一旦意大利无法从市场融资,则EFSF规模不足以救助。意大利增长前景黯淡、政局不稳,债务危机难以控制。最近,德、法CDS利率上升,显示危机已经影响欧元区全局。

三是欧盟银行业风险加大。欧盟银行业持有大量主权债务,受债务危机恶化影响,正经历信贷紧缩。一方面,资金充裕的银行将资金从同业拆借市场撤出,存于欧央行,造成银行间资金短缺。10月初欧央行隔夜存款高达2690亿欧元,创一年来新高。另一方面,资金短缺的银行频繁使用欧央行紧急贷款机制,由此产生的惩罚性利息平均每天达到30亿欧元。银行一旦爆发危机,各国政府已无力出台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措施救援,评级机构已经下调了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主要大银行评级。欧央行行长特里谢称欧洲的危机已经成为“系统性危机”。

二、欧盟经济增长势头自二季度以来急转直下,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外部因素,全球增长放缓、日本地震、油价上涨对欧盟经济产生负外部冲击。二是周期性因素,欧盟经济从2008年金融危机复苏之初,经历补库存过程,但是这种“反弹效应”基本退出。三是临时因素,如2010年末气候反常,大量建筑项目推迟到2011年一季度实施,二、三季度这一因素消失。四是主权债务危机这一内部因素,通过信心和金融渠道影响投资和消费,又由财政刺激政策退出和财政紧缩影响政府支

出。下面从需求构成来看欧盟经济2011年从一季度到二季度的变化,以及由领先指标看下半年趋势。

(一)个人消费持续低迷。个人消费占欧盟经济比重约为60%。二季度个人消费结束了前两个季度的持续增长趋势,下滑0.2%。区内大国德国、法国、荷兰二季度消费均负增长。危机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消费。一是危机增加了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使消费信心下降。二是危机使总收水平下降,失业增加、退休金削减、物价上涨使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影响消费支出。三是危机通过金融资产和房产财富缩水效应影响消费支出。

零售销售和新车注册量约占私人消费的一半,分别为45%和5%;两个指标的变化基本与个人消费支出一致,二季度两者均由一季度的小幅上涨而变为下跌,零售销售额由增长0.3%变为下跌0.2%,新车注册由增长1.4%而变为下跌4.0%。

7、8月份零售业采购经济人指数(PMI)平均值为48.1,低于50这一扩张与收缩分界点,三季度欧盟零售信心指数大幅也下跌至-7.4,9月服务业PMI为48.8。这些领先指标显示下半年私人消费将继续下降。

(二)投资支出增速下滑。投资支出占欧盟经济比重约为20%。二季度投资增长率仅为0.2%,而一季度增长率为1.8%。危机影响商业信心,使投资活动放缓;同时危机也使银行收紧信贷,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投资支出。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占投资支出的70%和22%。二季度制造业生产大幅放缓,由一季度的8.1%降至5.3%,

特别是资本品生产由13.1%降至9.3%。二季度建筑业投资大幅收缩,逆转了一季度由于临时因素导致的建筑业回暖趋势。存货投资仅占GD P比重的0.2%,二季度微弱增长0.1%,对经济影响微乎其微。

三季度制造业信心指数跌至-2.6%,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4月份的十年历史高点60持续下降至7、8月的低于50,显示下半年制造业将剧烈收缩。建筑业信心指数为-24.6,建筑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低于5 0,显示下半年建筑业将持续下跌。

(三)政府支出大幅减缩。政府支出占欧盟经济比重约为20%。二季度政府支出下降0.1%,而此前由于受到财政刺激政策支撑,政府支出强劲增长。政府雇员支出占政府支出的一半,政府中间品消费占约1 /4,转移支付占1/4。部分成员国削减政府部门雇员及限制雇员工资使政府雇员支出下降。受财政紧缩影响政府中间品支出下降,转移支付受健康支出下降影响而下降。由于区内各国普遍实施财政紧缩措施,下半年政府支出对国内需求贡献有限。

(四)对外贸易前景堪忧。对外贸易占欧盟经济比重约为1%。在一季度的贸易反弹后,二季度出口增速和进口增速均减弱,分别由一季度的4.7%和5.4%降至0.9%和0.0%。全球经济放缓,主要贸易对象美国需求下降是出口增速减弱的主要原因;债务危机影响使区内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均在修复资产负债表,进口需求减弱。商品贸易中,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降幅大于资本品降幅;中间品进口降幅大于消费品和资本品。服务贸易中,服务出口下降1.4%,服务进口下降0.9%。7月、8月欧元区制造业出口新订单指标低于50,显示下半年对外贸易形势并

不乐观。

三、主权债务危机与增长危机形成恶性循环,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增长,而增长放慢又使危机加重。银行受到债务危机影响,收紧信贷,进一步冲击实体经济。然而,引起危机的因素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一是欧元区统一货币而分散财政的制度缺陷,二是长期存在的区内竞争力不平衡问题。加之,欧盟成员国意见分歧、危机解决政治意愿不足,影响全局措施出台。

目前,只能在里斯本条约框架内寻找救火措施。近期,欧盟主要出台了三种措施:一是加强成员国预算和财政纪律,对赤字、债务超标的国家实施财务惩罚。二是增加银行业流动性措施,欧央行无限量提供1 2和13个月贷款,并与美、英、日、瑞典央行联手提供美元流动性。三是扩大救助基金EFSF规模及作用,将规模由2500亿欧元提升至4 400亿欧元,并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债,及为银行资产重组提供资金。

这些措施能否止住危机,恢复市场信心,有待观察。如果不能止住危机,则欧盟经济很可能“二次探底”,将对世界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杜邢晔)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实践报告-精选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实践报告 调查对象:德国 背景: 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德国工业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 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 %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 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是工业的中流 砥柱,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较高。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销往国外。 对外贸易: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世界上2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自2003 年起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 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 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政治环境分析德国实行的是议会制的政府类型,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总理内阁制: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 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德国实行的是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很少,但是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发达国家纷纷采用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措施——技术壁垒,给我国及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 很大的障碍,同时也成为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屏障。 法制环境分析( 一) 欧共体一直通过产品包装、标鉴的立法来设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德国在1984 年公布《食品标签条例》。( 二)“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 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 三) “绿色环境标志”。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它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 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劳动法规:为了保护工作时间,德国法律规定,正常工作 日的工作时间不许超过8 个小时。环境保护法:德国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之完备具体,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其环境标准之严格, 也是其它国家包括欧盟国家所不及的 人口环境分析德国现有人口8 200 万,其中730 余万是外国人( 约占总人口的9%):土耳 其人、南斯拉夫人、意大利人、希腊人、波兰人和波斯尼亚人等居民中30%信奉新教,31%信奉罗马天主教。德语为通用语言。 科技环境分析德国的科研预算把研究和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德国政府除高度重视教育外,还十分注重科学研究,由此被称之为“科学之国”在德国,不仅从事研究的人员多达 50 万人,而且投入的科研经费在90 年代初就已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 2.5%, 仅次于日本和 美国。德国的科研工作主要由高等院校、社会上的科研机构和工业部门的研究单位承担。著名科研机构有:杜塞尔多夫、格廷根、海德堡、莱比锡、美因兹、慕尼黑和柏林等7 所科学院,和德国研究协会、马克斯; 普朗克协会、费劳恩霍夫协会以及费里茨—帝森基金会、 大众汽车厂基金会和德国科学捐助者联合会等。 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位于欧洲大陆中部。其东边与波兰、捷克相邻,南边与奥地利和瑞士接壤,西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边与丹麦相连,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德国全国总面积约356 900 平方公里, 边境线全长约 3 750 公里。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地处欧洲中心,便成为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地区之间的水陆路空中交通枢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完整word版精选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参考案例: (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88年初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华为在全球设立了包括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等多个研究所,已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2008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达到183.3亿美元,同比增长42.7%。2007年的实际销售收入为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华为的收入中75%来自国际市场,终端业务的销售收入也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0%。终端业务80%以上的收入也来自国际市场。在华为海外市场中,包括欧洲以及中东、非洲在内的新兴市场,仍然是华为的主要海外收入来源。 华为自1996年起开始拓展国际市场,四年颗粒无收。为了争取客户,一方面,华为大力邀请客户来考察中国、考察华为。华为推出一条“新丝绸之路”,是从北京入境,再之后到上海、深圳,然后从香港出境。此外,华为还印了很多画册,取名《华为在中国》,把中国的一些好风景、好建筑拍成照片,同时附上华为产品的应用的情况,这也可以帮助客户了解。另一方面,各种展览会和论坛也是华为扩大影响的重要举措之一。无论是北京的中国国际通信展,还是香港3G大会、俄罗斯电信展、美国电信展等,华为都不放弃机会来宣传自己。利用每个展会,华为都邀请世界各地的客户来了解自己、加深沟通,大大增强了华为的品牌和在客户中的印象。2000年,华为获得乌拉尔电信交换机和莫斯科MTS移动网络两大项目,拉开了俄罗斯市场规模销售的步伐。2002年底,华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的从莫斯科到新西伯利亚国家光传输干线的订单。经过十一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投入,华为已成为俄罗斯电信市场的领导者之一,与俄罗斯所有顶级运营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参与俄罗斯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KDDI是日本第二大、全球排名12的电信运营商。2008年7月,KDDI对华为生产现场进行了第一次审核。当时华为公司认为审核应该很容易过,因为他们认为证书拿了一大把,不会有问题。第一次审核完毕,KDDI审核的主审员福田非常生气地丢下93个不合格项回了日本。并且传回来话说:“华为质量水平不行,而且华为工程师太骄傲,不够谦逊”。接下来的4个月时间,华为抛开分歧和异议,以KDDI的要求为标准,以客户的眼光来改进现场,投入很大资源对设备、现场进行了优化改造,准备迎接第二次审核。2009年10月,KDDI给了华为第一份合同,但它对华为并未完全信任。在2009年11月,KDDI第三次来到华为,派出8名专家在华为现场蹲点,在生产线上全过程看华为是怎么做产品的,产品从原材料分料到成品最后装箱,都要亲眼看到、检查过才放心。 2011年,华为、GENBAND、阿朗、Acme Packet等供应商在VoIP和IMS市场取得了显著增长。华为领跑了2011年运营商VoIP和IMS市场,其次是GENBAND。华为终端2011年在非洲、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先后推出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全球销售收入突破67亿美元,同比增长50%,发货量突破1.5亿台,同比增长30%。数据卡方面,华为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在多重因素叠加的作用下,2012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出加速性和逐步内生性等特点,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各类刺激政策开始重返。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利益激励格局中,“稳增长”将演化为“扩投资”,“微调性”的政策调整将演化为“扩张性”的放松,地方政府将大幅度放大“扩投资”的刺激效应,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中国宏观经济将快速扭转2012 年1 —2 季度加速下滑的态势,并于 2 季度末出现触底反弹。但由于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深层次结构问题更为严峻等原因,这种反弹不会十分强劲并面临严重的不确定。2012年GDP 增速将呈现“前低后扬”运行态势。 2012年,政府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的GDP增速为8.1%,创3年来新低。可以看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产业结构,未来5—10年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这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及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过去高耗能上市公司存在不好预期,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了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为此,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虽然4万亿元的计划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但造成的通货膨胀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涨,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自2011年末开始至今,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央行仍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流动性,不过下调幅度有限。就货币供应量而言,2008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然导致市场货币供应过剩,并进一步引发通货膨胀,可推断近期不会再度出台类似政策。因此,对于近期货币政策,投资者不宜过分乐观。 美国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百分比高达一半以上,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地区就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对外出口国家的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需求也会大幅下降,因而势必影响到我国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了这一点。外国经济不景气,尤其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由此,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 综上,未来几年,我们国家股市不具备整体上扬的条件。然而,我们应注意到,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及证券市场的稳定,是不会让证券价格进行大幅度的涨跌。同时,随着“十八大”这一里程碑的日益临近,最终将导致我国证券价格涨不了又不能跌,即在狭小空间振荡(2200点—2400点)。 意见建议:由于以上的若干陈述分析,笔者建议股市“中长线投资者”应该稍作休息,而“短线投资者”要活跃起来,因为未来几年很有可能会是“短线投资者”的“黄金时间”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

华为案例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 一、华为国际营销战略分析 (一)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二)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从华为的产品性质来看,在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经济与贸易行为,国际营销脱离不了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制约。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局势,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条约,公约及协定等,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开展营销时,面临不同的情况,也使得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是缩影考虑的因素差异较大。鉴于此,华为在从事国际营销时,在全面了解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寻求当地的合作者,利用当地合作者在东道国的关系和影响,增进企业对东道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从而减少政治风险。 (2)政府搭台—跟着外交路线走 (3)借助融资伙伴的力量 2、文化环境分析文化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已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因素。华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文化管理: (1)实施本土化策略 (2)文化规避策略 (3)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 (三)华为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 华为国际化采取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略。华为的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华为的国内市场也是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创建起来的。 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场,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1996年华为启动了拓展国际市场的漫长之旅,起点就是非洲、中东、亚太、独联体以及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在经过长达10年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磨砺和考验后,华为的产品、技术、团队、服务等已日趋成熟,完全具备了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竞争的强大实力。华为才陆续登陆欧洲、日本、美国市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易后难”的战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四)华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市场细分 华为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根据地理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将目标市场分为俄罗斯市场、拉美市场、非洲市场、欧美市场。 2、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 根据华为对市场的细分,在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资源条件、产品市场的性质,选择首先将俄罗斯和拉美作为目标市场,制定一套营销方案,集中力量争取在这些目标市场上占有较高份额。同时,华为的市场定位是“业界最佳设备供应商”。 3、产品差异化策略 华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以满足世界不同地方的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二、华为国际市场营销带来的启发

商业市场报告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好成绩。党的十六大又产生了新一届领导人,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入世以后,中国加速了开放的步伐。200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长率达8%,进出口总额高达6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03年中国虽然遭受了SARS的影响,但投资与出口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内需也有稳步的增长,上半年经济仍然取得了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速度。据预测2003年中国GDP增长将超过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2004年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八点四。中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体现了政府立足长远、高起点、高规划的战略,为今后几年、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广阔的空间。可以预见的是,2005年的探月计划,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更是方兴未艾。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国内外各方面专业人才的不断汇聚,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资金的投入,使城市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消费市

场的巨大潜力得以不断地被挖掘,这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切实地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保证了社会生活的繁荣与稳定。 本项目地处上海这个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我们有必要对上海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消费能力、商业与房地产发展等影响本项目未来运作的关键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

一、上海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概述 在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借助邓小平南巡的改革之风,不仅引起全中国的注意,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登陆,外资的强力介入和国内企业内力的增强为上海高速稳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GDP增长率 据统计,上海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全年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2.1%;第三产业增长10%。各大产业发展态势均呈上升趋势,上海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将不断提升。 自1992年以来上海已连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2002年人均GDP达5000美元,稳居全国各省级地区之首,综合经济实力已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预计未来几年,上海的经济将继续保持这一运行态势和速度。 至2010年,上海将可能成为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地区。健康的国民经济为房地产业和商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2.外商投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国际市场营销 期末复习重点

国际市场营销 第一章国际市场营销学导论 学习内容:一、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动因 二、国际市场营销的概念 三、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四、国际营销的发展阶段 五、国际营销的挑战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营销概念; 了解国际营销发展阶段,掌握企业开展国际营销的动因; 了解国际营销观念的演变,掌握国际营销发展阶段的特点; 了解跨国公司与国际营销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国际营销观念分析国际营销活动,指导国际营销实践; 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所处的国际营销阶段及其策略。 引导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汽车首家跨国企业----略 一、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动因 ?(一)动因:1.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国内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3.国际市场的吸引力; 4.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5.其它原因:*获得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其它 ?(二)方式: 1.出口Exporting; 2.许可证贸易Licensing; 3.在国外设立销售办事处或营销子公司; 4.国外直接生产与营销; 5.其它方式。 例1 从“海尔中国造”到“海尔世界造” 二、国际市场营销的概念 (一)国际市场营销的概念: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在一国以上从事经营与销售活动。 ?特点: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 ?任务:从国际市场顾客需求出发,依据国内外不可控的各类环境因素,运用企业可控制的因素,制定、执行及控制企业的国际营销计划,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二)国际市场营销体系 (三)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联系: 1.基本的经营方式相同; 2.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是相同的; 3.部分理论基础相同: “比较利益学说”,“国际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等。 判断正误:“国际贸易中的产品一定要跨越国界,而国际营销中的产品却不一定需要跨越国界。”?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的比较 三、国际营销理念的演进 EPRG模型 美国宾州大学教授波尔穆特提出国际营销企业有四种导向:母国中心导向(Ethnocentric)、多元中心导向(Polycentric) 及全球中心导向(Geocentric) 、区域中心导向(Regioncentric) 国际营销企业的四个基本导向(EPRG模型)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欧洲国际市场营销分析

2012年1月30日,飞利浦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受欧洲市场疲软的影响,飞利浦的销售业绩不太理想,但以中国市场为代表的增长型市场销售却实现了12%的同比增长,而纵观2011年全年,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的总体业绩持续保持接近20%的增长,使飞利浦的整体业绩呈现出一派浓浓的“中国红”。 “这一切,应该归功于飞利浦在中国打造"本土市场"的战略。”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全球执委会成员孔祥辉先生表示。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快速增长的市场机遇,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商业领域的必争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卓有远见的跨国公司开始超越以往把中国仅作为产品制造和销售基地的传统观点,而是将中国市场作为与欧洲、美国市场等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另一个总部基地。飞利浦在中国打造另一个“本土市场”的战略正是基于上述理念,应运而生。 孔祥辉介绍说,飞利浦将中国建设成“本土市场”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除了传统的制造、销售外,需在中国建立从市场研究、产品定位、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到营销的完整产业链,使中国市场成为产生价值的核心运营部分,既满足本地客户的需求,又能辐射全球其他市场;二是在中国建立与本地业务具相关性的业务总部,并派驻主要管理成员,直接对中国市场做出相关的重要决策,极大地提高了决策效率。“简而言之,要成功打造"本土市场",就要努力成为市场中的一个本土化企业!” 2010年9月,飞利浦全球领导人峰会在中国召开,宣布将中国市场打造成另一个“本土市场”之后,飞利浦全球一些重要的事业部便陆续迁往中国。此前,飞利浦已经开始在中国扩大布局,例如,2009年在苏州投资5400万美元兴建医疗影像基地,集研发、制造、组装与采购等设施于一体而“本土市场”的战略一经制定和实施,布局行动更是进入了快车道。2011年1月,飞利浦优质生活事业部把家居护理业务的全球总部以及水和空气净化产品品类总部迁往上海;医疗保健事业部在2011年第一季度也正式成立了“基础医疗业务部”,总部设在深圳;照明事业部则通过整合和调整,把专业照明和家居照明的亚太区总部分别设在了上海和深圳。如果把中国地图展开,可以看到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飞利浦在中国许多重要经济城市都实现了产品的排兵布阵,随着“本土市场”战略的步步推进,飞利浦正在中国逐步建立“端到端”的完整产业价值链,其在中国的业务版图的扩张已成狂飙突进之势。 作为“本土市场”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飞利浦于2011年6月宣布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其在中国的第二个区域总部,以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中西部地区。12月,飞利浦又宣布投资2500万欧元在成都兴建LED专业照明项目,在西部战略实施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孔祥辉表示:“飞利浦将借助在成都设立第二个地区总部,进一步向中西部推进,这是飞利浦"本土市场"战略实施的又一个重要举措,未来,飞利浦将借助成都独特的地理条件、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公司在内地城市的人才部署和市场渠道建设,在更为广阔的中西部地区进行更多的投资,寻求更多合作发展机遇,全方位地发挥我们在医疗保健、照明和优质生活领域的创新实力和业务优势,打造更贴近本地的业务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中西部地区,进而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过去30年,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不断扩大,他们购买力强劲,追求品牌,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word资料16页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加入日期 : 2019-12-10立刻打印 行业资讯正文: 有利条件环境改善和活力增强兼具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好转等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总体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且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一方面,内需增长仍有广阔空间。从消费方面看,对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类需求增长迅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信息家电等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住房汽车等消费持续增长。网购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则有力地促进消费潜能的释放。从投资看,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治理、城市排水、保障房(包括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素供给质量明显提高。从人力资本积累看,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 万人以上,劳动力整体素质持续提高。从研发投入看,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保持在20%左右,2019年研发投入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8%,绝对量为世界第二。从资本存量质量看,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装备、重要基础设施,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要素供给测算,2019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与2019年基本持平甚至略高,这为2019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基础。 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在财政紧缩力度减小、货币条件仍然有利和私营部门活动增强等因素的带动下,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2.5%。美国经济的好转将对其 他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带动作用。欧洲经济近期表现超出预期,随着政策措施逐步消除尾部风险和财政拖累减少,预计2019年欧洲经济增速可达1%左右,改变数年来持续衰退的局面。受提高消费税等财政巩固措施的影响,预计2019年日本经 济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可保持正增长。2019年,由于发达国 家经济增长仍低于潜在水平,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减速,预计全球通胀形势仍将保持稳定。 市场预期转好。今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价格总水平(CPI)处于调控目标3.5%以内,这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季度以来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增长的上限、下限和底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