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玲玲的画》第二时教案(施丽桃)
- 格式:ppt
- 大小:798.50 KB
- 文档页数:20
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1、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借助提示说一说。
出示:玲玲画了一幅(),要参加评奖。
可是在她收水彩笔的时候,把画(),玲玲(),后来听了爸爸的话,她在()画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
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全班交流填空。
齐读。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一)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1、指名读,引导其他学生评议,他读得怎么样?2、相机理解:“端详”是什么意思?怎样的看才叫“端详”?(引导学生做一做“端详”的动作,明白“端详”的意思是仔细的看)那“满意地端详”是什么样?谁来做玲玲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并体会玲玲“满意地端详”,说明玲玲对自己画的画非常满意。
3、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6自然段1、爸爸见玲玲还不睡觉,就催促她了,请大家读一读第2-3小节。
同桌互读,一人读爸爸的话,一人读玲玲的话。
2、可是,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你们看这幅画上弄上了墨点,玲玲见了哇地哭了起来。
爸爸过来了,我们来请同学来分别读一读第5、6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看他读得好不好。
3、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指导:玲玲的画弄脏了,玲玲的心情怎么样?(着急、难过)看见玲玲这么着急、难过,爸爸会怎么样?(关心玲玲,要安慰玲玲)5、教师小结:所以我们在读第5、6自然段的时候,要读出玲玲的着急、难过和爸爸的关心。
二年级下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一、教学内容《玲玲的画》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女孩玲玲在一次画比赛中,由失望、焦急到画出满意作品的经过。
本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通过讲述玲玲的画创作过程,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敢于想象,以及勇于克服困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学会本课生字,会用“仔细”、“满意”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从玲玲的经历中,感受到观察、想象和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
难点:理解玲玲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体会观察、想象和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彩色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玲玲为什么要画这幅画?(2)玲玲在画画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3)玲玲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3. 交流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阶段的问题,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练习题:(1)用“仔细”和“满意”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观察”和“想象”的理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玲玲的画》2. 生字:仔细、满意、困难、勇敢、观察、想象3. 重点句子:玲玲通过仔细观察和丰富想象,勇敢地克服了画画过程中的困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
(2)用“仔细”和“满意”造句。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观察和想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学情分析: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美。
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构建宽松、愉悦、自主的课堂氛围。
学习重点: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活动:活动一:一、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出示课件:1-2).我会认字:玲详幅奖催叭脏筋我会认词:玲玲端详一幅画评奖催人叭的一下弄脏动脑筋活动二:激趣定标:(一)激趣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第二课时。
看看是怎样的画?画了什么?(板书课题:25 玲玲的画)(出示课件3-4)(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课件5)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活动三: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一:读课文,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
在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出示课件7-16)(满意-着急-(再到解决难题后的)喜悦。
)2、想一想:爸爸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而是对她说::“在这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出示课件17)(为了让她动脑筋)3、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出示课件18)4、说一说:(出示课件19)爸爸话中的坏事指的是(弄脏了的画),好事又指的是(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小花狗,使她的画获得一等奖),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秘诀是(肯动脑筋)。
5、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生活中的好多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教案新的学期到来啦,这一学期,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更多的课文、收获更丰富的知识。
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总是拥有一份出色的课件设计和教案,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谢谢阅读。
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单元主题:⑴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同时也有很多不尽人意、让人觉得头疼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读读本单元的主题就知道了。
⑵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⑶学生在下在自由读,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⑷指名学生汇报。
2、引出课题:⑴一个小朋友玲玲,她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解决的。
⑵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识字: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本课要认的生字。
⑵检查识字情况。
⑶全班一起先读一读。
⑷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生字。
⑸开火车。
2、读词⑴自由读词,说说这些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指名学生说,可以结合实际举例子谈一谈。
3、读课文: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⑵指名学生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玲玲)讲玲玲干什么?(画画)在画画整个过程中,玲玲都是称心如意的吗?2、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读,找找玲玲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
3、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高兴──难过──高兴。
4、从哪儿看出玲玲很高兴,很难受,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读一读。
5、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
6、思考:为什么玲玲的心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是谁帮助了她。
7、咱们一起把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一读。
8、爸爸说的有道理吗?爸爸说的哪句话给你了很大的启示了。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玲玲的画教案(2)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玲玲的画》教案3⑴指名摘苹果,齐读课文。
⑵去拼音,指名读。
⑶隐去句子,认读生字,好办法记记“奖”“脏”“祥”“筋”。
⑷送到课文中,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玲玲的心情变化。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读准字音的前提下,学生再根据语言环境和读音提示找到生字,不仅巩固了识字效果,而且也是熟悉课文于无形之中。
]三、互动对话,体验玲玲情感变化历程1.指名说玲玲三次不同的心情。
抓住“满意端详——哇哇大哭——满意地笑”体会“高兴——伤心——满意”。
2.细读1—3段,体会高兴的心情师:从哪里看出玲玲很高兴?“端详”是什么意思?做个端详的动作师:是啊,玲玲是那样仔细欣赏自己的画,爱不释手。
这可是她牺牲了好几天的休息时间才完成的。
你看,已经很晚了,他还在满意地端详着,爸爸看见了,是怎么说的?谁愿意扮演一下爸爸,和玲玲对话。
两名学生对话2-3段。
师:什么时候你会被人“催”?(联系生活理解“催”)师:玲玲,画好了这么棒的画你开心吗?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摔到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看到自己心爱的画弄脏了,你此刻心情如何?所以,玲玲——哇哇地哭了起来。
师:玲玲你是怎么想的?3.齐读第4段。
4.分角色演读5-7段。
师:听到玲玲的哭声,爸爸连忙走过来,他又是怎样劝玲玲的?请同桌两位小朋友演一演。
⑴出示对话1。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指名一组对话⑵出示对话2,并引导学生添加不同的提示语指导朗读。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担心地着急地……)“玲玲回答:“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伤心地难过地流着眼泪一边哭一边回答……)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关心地轻声地耐心地……)指名添加提示语读——男女生合作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玲玲的画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玲玲的画》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店铺为二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玲玲的画》教案,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玲玲的画》教案1一、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
故事描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
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从而引出本文的观点——“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意在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就是这样,要乐观,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
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2、谈话激趣:(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生字新词。
2. 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积累并使用“端详”、“仔细地”、“满意地”等词语。
结合课文特点,实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点】以练能为重点,凭借“例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最大化地让学生实行语言学习、使用和积累,并适当实行说话训练。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字词(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25课《玲玲的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还记得吗?我要抽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去掉拼音还能读吗?一起读,每个两遍。
(3)单个的字会认吗?还火车读。
(二)再读课文,弄清大意1、学好了生字,咱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
完成练习填空。
(三)走进文本,诵读感悟1.画好作品,体会“满意”⑴课件出示: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觉得怎样?板书:满意从哪个词能够看出?还从哪个词看出?端详是什么意思?可能一边端详一边在想?谁能用“端详”说句话。
师:端详一词用的好!是仔细的看、有目的看、带有欣赏的看!那种细心、那种满意,谁来读一读?(2)抽生读①再请学生个别读。
②师组织评价:他读得怎样?(3)请大家按这个要求,再读一读。
(齐读,要求:边读边做端详的动作)师小结:赏识,同学们真聪明,一学就会,武林高手能够笑傲江湖,看来你们也能够笑傲江湖了,笑傲朗读这个片江河湖海。
2. 弄脏作品,感受着急课件出示:师引读【课件出示: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重点指导朗读(1)、此时,玲玲心情怎样?为什么这么伤心?(着急)可能她还会有什么动作?(跺脚)(2)、爸爸有什么反应?谁来读读这句话“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