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航天在全球太空竞赛中的最真实水平和位置【十】当我们离开地球:寻找中国航天在世界的位置

##中国航天在全球太空竞赛中的最真实水平和位置【十】当我们离开地球:寻找中国航天在世界的位置

##中国航天在全球太空竞赛中的最真实水平和位置【十】当我们离开地球:寻找中国航天在世界的位置
##中国航天在全球太空竞赛中的最真实水平和位置【十】当我们离开地球:寻找中国航天在世界的位置

认清差距、开启未来:

中国航天在全球太空竞赛中的最真实水平和位置

【十】

当我们离开地球:寻找中国航天在世界的位置

火星,2030 !

未来人类探测火星想象图:火星将成为未来航天探测的重点对象。【导语】:中国即将发射嫦娥二号卫星,进行第二次探月尝试。一直以来,由于数据和角度的不同,国内外媒体对中国在全球太空竞赛中的位置一直说法不一。本文系列意图通过这组在数据分析和横向对比之上的策划,找到中国航天在世界的最真实水平和位置,认清差距,并开启未来。

如果宇宙历史相当于一年,那么人类文明不过1小时(图中日期皆为比喻说法)【前言】美国一直宣称要着手登陆火星,甚至火星宇航服都在设计中了,时间大概在2030年之后。此时,中国的国力和科技实力若是允许,可能也会考虑载人登陆火星,和美国形成竞争。如果不是竞争,那一定是合作伙伴。由于航天花费较大,且未来可能持续和平发展的大主题,航天列强之间合作会是比较划算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嫦娥二号”奔月的主要目的:为“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实验

预估主要航天国家2030年前航天成就

数据说明: 对于尚未发生之事,我们无法用确切数据来比较各国在航天计划上的异同。但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未来太空计划的自主性较强,在2030年之前将逐步独立实现载人登月。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国际间更紧密的合作,日本、欧洲参与美国载人登火星行动的计划。预计发展速度:★★★★

2013年的太空竞争焦点也许会落在火星上。

在阿波罗登月成功后的1970年代,乐观的美国人相信至迟到1995年人类就会登上火星。以对技术的精准预言著称的阿瑟-克拉克曾预测美苏宇航员会在2010年联合探测木星系统(为保险起见,他把这个预言包装在科幻小说《2010太空漫游》中)。遗憾的是这些伟大的预言都落空了。说遗憾,是由于上述预言涉及的技术在当时并非无法实现,而是预算无法落实。或者说,政治风向变了,没有政府愿意为这些耗资巨亿的大项目买单。

从苏美开始在人造卫星领域展开较量以来,冷战时期的航天活动多少都有些政治色彩。随着意识形态对抗的减弱,航天成就不再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从前,只有超级大国才有能力把人送出100千米高的卡门线(太空的下边界)并安全返回,现在这一禁囿不但被新兴强国窥测,还成为私营企业的淘金乐园。

中国:弥补深空探测劣势

当航天员杨利伟飞上天太空、嫦娥2号迈出深空探测第二步,当美国人的探测器飞出太阳系,当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破天荒采样返回地球,当印度、韩国总以中国为太空对手……中国未来的太空计划已经扬帆航行在宇宙中,除了往前加速,没有别的选择。

中国大概会很重视三个领域:巩固载人航天阵地、加强深空探测、积极进行国际太空合作。

中国未来空间站与载人航天器对接的效果图。

中国未来空间站建设示意图。

在未来十年内,中国有可能将第一位女航天员送上太空。

首先,中国载人航天非常成功。此后10年-20年,中国绝不会放弃载人航天,肯定会加大力度。可以清晰知道的是2011年中国就会发射试验性

空间站,通过几次发射,掌握对接技术、长期太空居住技术,实现第一位女航天员飞上太空。同时,也可能尝试6座的飞船。

当然,有鉴于美国倡导的国际空间站问题丛生,建设必要性、进度屡受质疑,且美国也坦承自己在国际空间站上犯了战略错误。空间站这种在科幻小说中很好玩的航天器,未必适合人类10年-20年间使用。中国的空间站可能不会建设使用时间超长的永久空间站,毕竟得不偿失。很有可能经过谈判,美国等国最终邀请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

火星是太阳系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

国外航天专业杂志设想的几种中国空天飞行器方案想象图,有空天飞机方案(左1、2),也有基于长征-5号重型运载火箭的准空天飞机方案(左3、4),图中最右的是作为对比的长征-2F火箭和神舟飞船。

长时间驻留太空难题解决后,中国“嫦娥”探月三期工程估计实施完毕,有可能会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登陆月球。这个时间可能在2025年左右。同时,美国一直宣称要着手登陆火星,甚至火星宇航服都在设计中了,时间大概在2030年之后。此时,中国的国力和科技实力若是允许,可能也会考虑载人登陆火星。可能会和美国形成竞争。如果不是竞争,那一定是合作伙伴。

其实,载人登陆火星指标意义大于实际科学意义。人类肯定在登陆火星前就能取回火星很多地方的样本,美国在这一块已经轻车熟路。

未来10年,中国人一定会开展独立的火星探测。现在中国已经和俄罗斯合作,将研制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和俄罗斯的“福布斯”号,一起送上火星。随着,中国深空测控技术的日臻完善,火星这颗太阳系中最适

合地球人移民的星球,一定会引起中国人的关注。嫦娥1号撞月前,已经有人提出让嫦娥1号飞赴火星的尝试性想法了。

在日本的压力下,除了火星探测,中国肯定也将开展太阳、小行星、彗星其他大行星等天体的探测研究。2006年9月,在中国科协年会空间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上,有专家透露,我国已将目光瞄准更远的深层太空,将发展类似美国“深度撞击”的技术,计划在未来研制小行星撞击器。当时,航天的有关专家告诉媒体,我国也计划探测小行星或彗星,“不过,我们可能不单是撞击,撞击本身意义并不大,我们要做的是撞击或者直接在小行星表面登陆。”这将是技术难度和投入均高于“嫦娥”工程又一项航天工程。

由于航天花费较大,且未来可能持续和平发展的大主题,航天列强之间合作会是比较划算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当然,合作必须有基础,谈判必须有筹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强,未来20年,中国可能会积极参与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延续优势、弥补弱势、减少资金投入。

载人航天:不再以月球为唯一目标

2030年之前的太空探索格局将延续2010年的模式,即国际合作与各国单打独斗并存,国家仍是主导力量。具体而言,投资巨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大科学项目将以国际合作为主。战略高技术、涉及有限资源的航天项目仍以各国独立开发为主。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企业在二十年内不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主导力量,它们只是为形形色色太空探测项目提供软硬件设备及服务。

2008年2月,美国天文学家、宇航员和前NASA官员在斯坦福大学举行会议,讨论了修改太空探索远景计划(小布什2004年提出)的可行性。与会者认为,有可能将载人火星探索日程提前。新计划将重点突出载人小行

星飞行,有可能先将宇航员送上火卫一和火卫二,以及距地球100万英里的拉格朗日点。

近几年来,无人小天体探测取得了不少进展。在美国“深度撞击”号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2005年7月)四个月后,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携带的微型探测器“智慧女神”成功登陆小行星“丝川”并取得了岩石样本,2010年6月,携带样本的着陆舱安全返回地球。这是人类的探测器首次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外的天体。

未来人类探测火星想象图:火星将成为未来航天探测的重点对象。

美国历来对火星很感兴趣,甚至登陆火星的宇航服也已经在设计中。

新研发的“战神”系列火箭(右1、2、3)是未来美国前往更遥远深空的基

础。

火星将会是未来航天探测的重点。2008年初,时任NASA局长的迈克尔·格里芬接受《航空周刊与太空技术》采访时提出了美国和欧洲面临的登月还是登火星的问题。他承认:“美国科学界多倾向于火星而非月球。但对月球的兴趣是出于各种目标的驱动,不仅仅是科学家提出的目标……尽管科学目标确实是整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后,奥巴马在参观肯尼迪航天中心时发表了美国的太空探索新计划,取消2004年颁布、致力于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奥巴马“期待”:到2025年,美国能对太阳系进行深入探索;到2030年代中期,美国具有运送宇航员平安往返火星轨道的能力。

这项计划的实施取决于美国经济复苏的程度,载人往返火星轨道可能要花费上千亿美元。而且,奥巴马政府可以否定四年前小布什政府的“新太空计划”,未来的美国政府同样可以修订这个计划。

目前,中国参与的火星探测与预研活动包括“萤火一号”和“火星-500”长时间生存实验。这两个项目都与俄罗斯合作。遗憾的是苏联/俄罗斯从未成功探测过那颗红色星球。美国的航天器也多次在火星折戟沉沙。无人探测尚且如此,载人登陆火星风险可想而知。除非有重大事件推动,各国不太可能快速载人登陆火星计划。

国际合作是未来太空计划主流

2003年发射升空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

另外,太空望远镜曾经带给了我们更广阔、深邃的视野,但这方面可能不会有激动人心的新变化,但可能有激动人心的发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于2014年发射,以取代逐渐老化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哈勃”将于2020年退役,并在地面控制下坠落于太平洋。

天文望远镜获得的科学数据除了投资方拥有优先使用权外,最后都将由全人类共享。这些数据中仍有可能蕴藏着潜在的科学发现。这也是不少财力紧张的国家不打算发展太空望远镜的原因之一。

印度月船1一号携带的美国宇航局的Mini-SAR雷达,最近在月球北极发

现40多个含有水冰的陨石坑。

而在深空探测领域,国际合作在未来会是主流,合作也往往在友好国家之间进行。例如: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与欧洲航天局共同实施水星探测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在2013年发射水星探测器。

英国与美国的科学家们将于2012年以后联合进行月球探测任务,该任务使用类似火箭的钻探器进入月表,会有3-4个探测器与科学仪器一起发射并钻入月表。

在深空探测领域,国际合作会是主流,合作也往往在友好国家之间进行。例如: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与欧洲航天局共同实施水星探测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在2013年发射水星探测器。

俄罗斯将帮助印度实施“月球航行”2任务。“月球航行”2任务包括一个绕月探测器、一个着陆器和一个月表漫游器。着陆器来自俄罗斯,漫游器将由俄罗斯和印度联合研制,探测器上大多数科学仪器由印度研制。

韩国首颗人造卫星“罗老号”发射失败,曾归咎于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本着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也曾与NASA 签署未来航天合作意向书,希望通过在太空探测、载人航天等领域的合作,发展两国利益。未来也会有更多的航天新秀国家产生,加入航天大国的航天计划中。

私人航天:到外太空兜一圈

此前,所有国家的航天计划都是以国家意志推行的,但随着航天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私营航天机构也慢慢具备了独自开展航天的能力。随着,利益的牵引,他们可能将在未来10年-20年间扮演重要角色。

私营航天机构的“太空船”维珍银河2号已经完成试飞。

XCOR航空宇宙公司设计的“山猫”号太空飞机飞行示意图。

计划在太空建造的第一家旅馆——“银河套房”(Galactic Suite)有望在十年

内正式营业。

以维珍银河为代表的太空旅游公司力图让现世更有意义。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里会包含近地轨道乃至月球。虽然初期20万美元的亚轨道飞行船票价格不菲,但目前仍吸引了成百上千人交纳定金。毕竟比起3000万美元的国际空间站旅行来说,这个要现实得多。如果把在国际空间站逗留一周比作攀登珠穆朗玛峰之旅,那么亚轨道飞行充其量也就是到玉龙雪山玩一趟。二者的差别在于高度和象征意义,但本质都是雪山。

在微重力和人工白昼条件下,疗养、娱乐都将变得与地面有天壤之别。甚至仅仅是为了在漂浮状态下俯瞰蓝色地球和远眺漆黑太空,都会激起消费者的体验欲望。

随着提供太空旅游服务的航天企业增加、市场扩大、成本降低,到2030年,很可能花上1000美元就可以进行亚轨道之旅,花20万美元就能到运行在400千米高的原国际空间站(那时它早已报废坠毁了)轨道上的太空旅馆住上一周。但万一出现安全事故,这个由富人消费支撑起来的行业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私人航天的另一个增长点可能属于太空殡葬。人人都渴望“不朽”,无论是声名还是肉体、精神。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来自远古的超新星爆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来自太空,最后也将回归于太空。太空殡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通过小型火箭把客户的骨灰、DNA、个人数据光盘装在“漂流瓶”射入太空。保持轨道高度还要额外收费,没有客户希望花了大价钱后骨灰瓶又在地球重力和稀薄大气阻力的作用下重返大气层。因为轨道资源有限,这项服务将变得越来越昂贵。与地球位置相对不变的拉格朗地点将是最贵的太空墓园。

结语

首先,中国载人航天非常成功。此后10年-20年,中国绝不会放弃载人航天,肯定会加大力度,几年内甚至可能实现第一位女航天员飞上太空。同时,也可能尝试6座的飞船。另外,在日本的压力下,除了火星探测,中国肯定也将开展太阳、小行星、彗星其他大行星等天体的探测研究。

而美国一直宣称要着手登陆火星,甚至火星宇航服都在设计中了,时间大概在2030年之后。此时,中国的国力和科技实力若是允许,可能也会考虑载人登陆火星,和美国形成竞争。如果不是竞争,那一定是合作伙伴。由于航天花费较大,且未来可能持续和平发展的大主题,航天列强之间合作会是比较划算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预计发展速度:★★★★

寻找新的地球阅读答案汇总

寻找新的地球阅读答案汇总 篇一:寻找新的地球阅读答案 (二)(13分) 15.(3分)(1)需要满足液态水可长期稳定存在于星球的表面; (2)行星距离其恒星不能过远 也不能过近。 16.(3分)不能删去,(1分)“完全”从范围上加以限制,删去后显得太绝对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2分)(意近即可) 17.(3分)较,(1分)突出说明了行星HD40307g离地球比较近。(2分) 18.(4分)不同意,(1分)开普勒—69c上很可能没有水;开普勒—62e上存在的水很可能不会维持超过一两亿,而这个行星目前至少已有3亿年的高龄了;开普勒行星都离地球太远了。(3分)篇二:寻找新的地球阅读答案 《寻找“新的地球”》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宣布,发现了3颗迄今为止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开普勒—62e、开普勒—62f和开普勒—69c。据称这三颗行星“大小合适,位臵合适”,距离地球约为1200光年。或许这样的距离对人类而言仍太为遥远,但却为人类寻找“地外文明”带来新的希望。

②人类宜居的类地行星,首先需要满足液态水可长期稳定存在 于星球的表面,一般来说其质量约小于10个地球质量之和,如果超 过这一质量范围,行星通常是气态的,无法供地球生命的发生、发展。另外,行星的位臵也很重要。行星距离其恒星不能过远也不能过近,这样才可以保证液态水在行星表面的稳定存在。 ③就最新发现的三颗行星而言,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 行星恐怕也不能称其为人类的新家园。首先,开普勒—69c从恒星得到的光和热比金星从太阳得到的还多,而我们知道,金星上是没有水的,因此开普勒—69c上很可能没有水!开普勒—62e的情况稍好些,但根据计算,这颗星球上存在的水很可能不会维持超过一两亿年,而这个行星目前至少已有3亿年的高龄了。开普勒—62f可能是情况最好的行星了,尽管它从恒星得到的光和热少,但只要有较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就能维持接近地球的表面温度。不过,最糟糕的是,开普勒行星都离地球太远了,如果发射一艘飞船去开普勒—62f,即使按光速 飞行也要1200年! ④那么,我们现在有没有发现距离地球比较近的可居住行星呢?确实有一颗备选的行星。行星HD40307g从其主星收到的能量,约为地球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的62%,如果其大气比较浓厚且含有比地球大气高至少25倍的二氧化碳的话,其表面平均温度将与地球一样,十分 适合人类居住。最让HD40307g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它离我们只有42光年,比起一两千光年的开普勒行星来说,简直就是触手可及!唯一遗憾的是,HD40307g的存在是从很微弱的数据信号中发掘出来的,

《只有一个地球》阅读及答案

《只有一个地球》课内阅读训练 一、《只有一个地球》 1、《只有一个地球》采用了、、、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 “”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 。 2、地球的可爱表现在: 。它容易破碎是因为: 。 二、阅读《只有一个地球》,你一定能回答下面的问题的。(12分)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给文中空白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2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3、你是怎么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的?(2分) 4、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三、阅读《只有一个地球》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bóbáo]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piān biǎn]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质资源来说,它()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资源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乱用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用“√”为文中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或词语。 2、“赐”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赐”

地球表面及变化知识点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 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湖泊、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陆地上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丘陵等。 3.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山地;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低平而宽广的是平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的是高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是峡谷。 4.我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形,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6.地球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7.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如地震、火山;有时出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如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现在的大陆板块。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0.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2.根据颗粒大小把土壤的微粒分:沙砾、沙、粉沙、黏土,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4.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5.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6.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把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土壤上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把沉积物的上层抹在手上,感觉很细腻,那是黏土。 17.雨水和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8.影响侵蚀的因素:土地的坡度大小、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9.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20.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1.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22.自然力如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都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23.防止和减少灾害发生采取的措施: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水坝、修梯田、封山育林、加强灾害预警预报…… 24、谈谈你对“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的理解 答: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寻找新的地球阅读答案

寻找新的地球阅读答案 : 篇一:寻找“新的地球”阅读答案 寻找“新的地球” ①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宣布,发现了3颗迄今为止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开普勒—62e、开普勒—62f和开普勒—69c。据称这三颗行星“大小合适,位置合适”,距离地球约为1200光年。或许这样的距离对人类而言仍太为遥远,但却为人类寻找“地外文明”带来新的希望。 ②人类宜居的类地行星,首先需要满足液态水可长期稳定存在于星球的表面,一般来说其质量约小于10个地球质量之和,如果超过这一质量范围,行星通常是气态的,无法供地球生命的发生、发展。另外,行星的位置也很重要。行星距离其恒星不能过远也不能过近,这样才可以保证液态水在行星表面的稳定存在。 ③在浩瀚的太空中,除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适合人类生活的星球,这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探索的问题。经过数十年的行星探测,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系内没有比地球更好的家了,要想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新地球”,就要“改造”其他太阳系的行星使其适合人类“殖民”,或者把目光投向太阳系之外。截至2013年4月,人类发现的、最有可能的宜居的候选系外行星有11颗,其中有的尚没有完全得到确认,有的可能并非类地行星,而是类似于太阳系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冰行星,有的行星的表面温度可能高达60—70摄氏度。因此,这些候选的行星并非都十分适合人类居住。 ④就最新发现的三颗行星而言,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行星恐怕也不能称其为人类的新家园。首先,开普勒—69c从恒星得到的光和热

比金星从太阳得到的还多,而我们知道,金星上是没有水的,因此开普勒—69c上很可能没有水!开普勒—62e的情况稍好些,但根据计算,这颗星球上存在的水很可能不会维持超过一两亿年,而这个行星目前至少已有3亿年的高龄了。开普勒—62f可能是情况最好的行星了,尽管它从恒星得到的光和热少,但只要有较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就能维持接近地球的表面温度。不过,最糟糕的是,开普勒行星都离地球太远了,如果发射一艘飞船去开普勒—62f,即使按光速飞行也要1200年! ⑤那么,我们现在有没有发现距离地球比较近的可居住行星呢?确实有一颗备选的行星。行星HD40307g从其主星收到的能量,约为地球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的62%,如果其大气比较浓厚且含有比地球大气高至少25倍的二氧化碳的话,其表面平均温度将与地球一样,十分适合人类居住。最让HD40307g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它离我们只有42光年,比起一两千光年的开普勒行星来说,简直就是触手可及!唯一遗憾的是,HD40307g的存在是从很微弱的数据信号中发掘出来的,其存在正在用其他方法进行确认。中国也在计划对地球附近的宜居系外行星进行探测,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有以中文命名的人类新家园了。 (选自2013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需要哪些条件?(3分) 16.第③段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7.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你同意美国航空航天局关于“开普勒行星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4分) (二)(13分) 15.(3分)(1)需要满足液态水可长期稳定存在于星球的表面;(2)行星距离其恒星不能过远也不能过近。 16.(3分)不能删去,(1分)“完全”从范围上加以限制,删去后显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2018年,山西省首届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推进会在太原举行。会上,同学、老师和专家分享了研学旅行收获,并展示了研学区城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等高距是() A. 100毫米 B. 100厘米 C. 100米 D. 100千米(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出现瀑布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A. 山地 B. 丘陵 C. 高原 D. 盆地 【答案】(1)C (2)C (3)D 【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读图可知,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故选项C符合题意。 (2)瀑布出现在陡崖部位。读图可得,图中丙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所示的是陡崖,该地又处于山谷之中,因此丙处可能出现瀑布。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阴影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 故答案为:(1)C;(2)C;(3)D;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关于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河流由南向北流 B. 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 C.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D. 村庄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河流既有自北向南流,也有自西向东流;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是北高南低,村庄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故答案为:B。 【点评】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高原,平原是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丘陵海拔一般大于200米小于500米;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3.2017 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如你想知道美国、以色列在哪里,应该查找什么地图() A. 世界政区图 B. 世界地形图 C. 世界人口图 D. 世界气候图 【答案】 A 【解析】【分析】地图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想知道美国、以色列在哪里,应该查找世界政区图,故答案为:A。 【点评】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主题的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也不一样。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4.读“图甲东半球某日太阳光光照”及“图乙地球公转示意”,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120°E,23.5°N)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地层、化石、卵石这些名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对于地球及地层运动的知识,如:火山、地震、风化现象等,作为探究的主题让小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分析、去研究,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意识到地层变化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密切性,还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本单元遵循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编写。 二、单元课时内容 本单元由《火山》、《地震》、《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作一块卵石》5课组成。 三、单元课时之间的联系: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地球的概貌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知识和能力上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球内部的构造、火山和地震现象、卵石的形成、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矿物以及地表变化等有关地球与地表变化的内容进行探究活动。学习本单元,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外部及内部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火山和地震》一课,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火山和地震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矿物》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认识他们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做一块卵石》,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地表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的活动都会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使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实验。

2015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考试答案

2015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考试答案旧金山1906年发生了几级地震?1.0 分 A、 7.3级 B、 8.3级 C、 8.5级 D、 9级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什么导致了雪球迅速融化?1.0 分 A、 板块运动 B、 地震 C、 太阳黑子 D、 温室气候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地震预报三要素不包括哪个要素?1.0 分 A、 时间 B、 地点 C、 震级 D、 震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地质时代兽类大概多长时间就会灭亡一个种群?1.0 分 A、 1100年 B、 1000年 C、 900年 D、 800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液化一吨煤,需要从地下抽取多少吨水?1.0 分 A、

B、 6吨 C、 6.5吨 D、 7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不包括1.0 分 A、 时间 B、 地点 C、 震级 D、 成因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月球上的水来源于1.0 分 A、 木星 B、 水星 C、 金星 D、 彗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大气污染的三个阶段不包括哪个阶段?1.0 分A、 粉尘污染时代 B、 胺化合物污染时代 C、 二氧化硫、硫酸盐污染时代 D、 大气符合污染时代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谁的诗句?1.0 分A、 陈毅 B、 苏东坡 C、

D、 毛泽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证明印度大幅度北漂的是1.0 分 A、 海岸线形态 B、 生物分区 C、 古地磁 D、 古气候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青藏高原的总体地势是1.0 分 A、 东北高,西南低 B、 西北高,东南低 C、 西南高,东北低 D、 东南高西北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2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是1.0 分 A、 构造隆起 B、 热隆起 C、 构造隆起和热隆起 D、 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月壤中的什么资源是人类最感兴趣的?1.0 分A、 氧化铝 B、 铁矿 C、 钛矿 D、 氦3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高中地理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相关素材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已历46亿年。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三颗,位于水星和金星之后;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四。在英语里,地球是惟一一个不是从希腊及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 aia,大地母亲)。地球目前是人类所知道的惟一一个存在已知生命体的星球。 地球数据 年龄:44~46 亿年。 公转周期:约365.2422天 回归年长度: 366.2422 天。 公转轨道:呈梨形。7月初为远日点,1月初为近日点。 自转周期: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04秒。太阳日为24小时。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卫星(天然)——1颗(月球) 大气主要成份——氮(78%)、氧(21%)和二氧化碳( 0.037%)水蒸气(0.03%)稀有气体(0.933%) 地壳主要成份——氧(47%)、硅(28%)和铝(8%)。 表面大气压——1013.250毫帕,或760毫米高汞柱。 赤道半径 = 6378.140 公里 极半径 = 6356.755 公里 平均半径 = 6371.004 公里 赤道周长 = 40075.13 公里 体积=10832亿立方公里。 质量=5.9742×10^21 吨。 平均密度=5.518 g/cm^3

地球 表面积=5.11亿平方公里。 海洋面积=3.617453亿平方公里。(占总表面积的70.8%)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公里(占总表面积的29.2%) 纬度1°长度 = 111.133-0.559cos2φ 公里 (纬度φ处) 经度1°长度= 111.413cosφ-0.094cos3φ 公里 大气中的声速(0度) V = 331.36 米/秒 大气中的声速(常温) V = 340米/秒 地球表面磁场强度~5×10-5 特斯拉 北磁极:76°N, 101°W; 南磁极:66°S, 140°E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φ = 45°) : g = 9.8061 米/秒2 地球表面脱离速度= 11.2 公里/秒 光行差常数(J2000) k = 20.49552" 黄赤交角(J2000) ε = 23°26'21".448 黄径总岁差(J2000) P = 5029”.0966 (每世纪) 岁差周期= 25800 年 平均轨道速度= 29.79 公里/秒

2020智慧树,知到《地球生命之旅》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 智慧树,知到《地球生命之旅》章节 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地球生命之旅》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 、化石观察使用的工具主要有 A:放大镜 B: 显微镜 C: 电子显微镜 D:望远镜 答案: 放大镜,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2 、划分地质年代依据的是: A: 将地球历史逐级等分 B: 生物演化的阶段性 C: 板块运动的阶段性 D: 气候变迁的阶段性 答案: 生物演化的阶段性

3 、化学化石是: A: 生物的有机体分子 B: 化学作用形成的化石 答案: 生物的有机体分子 4 、寒武纪被称作 A: 鱼类的时代 B: 两栖动物的时代 C: 三叶虫的时代 D: 爬行动物的时代 答案: 三叶虫的时代 5 、中生代被称作 A: 菊石的时代 B: 爬行动物的时代 C: 两栖动物的时代 D: 裸子植物的时代 答案: 菊石的时代, 爬行动物的时代, 裸子植物的时代 6 、新生代被称作 A: 恐龙的时代 B: 哺乳动物的时代 C: 腕足动物的时代 D: 被子植物的时代

答案: 哺乳动物的时代, 被子植物的时代7 、下列哪个不是地质年代单位 A: 宇

B: 代 C: 期 D: 时 答案: 宇 8 、下列哪个不是年代地层单位 A: 阶 B: 宇 C: 纪 D: 时带 答案: 纪 第二章 1 、现今发现的最早的化石证据是 A: 动物 B: 蓝藻 C: 植物 D: 病毒 答案: 蓝藻 2 、生命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时间大约距今A:1 亿年 B:10 亿年 C:8000 万年 D:40 亿年

答案: 40 亿年 3 、真核生物起源于原核细胞直接进化 A: 对 B: 错 答案: 错 4 、生命由原核细胞进化到真核细胞用的时间比生命由无机物起源还要长 A: 对 B: 错 答案: 对 5 、地球上第一次氧气大量增加发生在距今 A:1 亿年 B:20 亿年 C:8000 万年 D:40 亿年 答案: 20 亿年 第三章 1 、称霸地球最长时间的生物是 A:叠层 石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目前,全球环境的变化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土壤植被覆盖方面的研究,而土壤植被的变化又会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物种的适应能力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2004年,在“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地球经历了冰期与间冰期的演替,对生物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由于人类进化与发展,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全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森林砍伐严重,绿地减少,对地球的生命系统产生了巨大地威胁。Robert K. Dixon[1]等人(1999)指出,森林生态系统已对全球变化产生强烈的反馈作用。这在几个发达国家已经做了成功的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研究到位。目前,已经有55个国家运用通用的方式与模型估算森林中的碳库,并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对森林的影响。在将来,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政治条例,那么各个纬度和地方的森林都会减少,温室气体则会增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从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来控制。 浓度的增加和气候变暖,一方面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全球环境的变化,主要是CO 2 长季节,使一些地区更加适宜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全球环境的变化,也可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很大的损失,大范围的森林被破坏,大片农田受 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有所增到损害。Pekka E. Kauppi[2]等人(1992)指出: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使CO 2 加,但是大气中污染物中有很多具有肥力,虽然它们也会对作物产生损害,但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能 浓度升高所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的力有时可以掩盖其对作物的破坏程度。另外,大气CO 2 浓度升高出现了额外多的C供应,这些额外多的变化会导致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动。由于大气CO 2 C经大气一植物-土壤途径流动。赵平,彭少麟[3]等人(2001)研究了大气CO 浓度的升高与森林结构和 2 浓度升高对森林植物生长,冠层结构的影响,并对此引发的生物量功能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大气CO 2 增量的分配,凋落物质量和根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这些受影响的生物要素和生态过程会引起群落内植物间对资源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对资源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会导致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气候变暖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分,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刘国华[4](2001)、王叶[5](2006)等系统地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生态系统生产力、森林树种以及森林土壤的影响,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指出了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核心问题与研究重点作了展望。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作用,但是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它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 是更新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再者,干扰导致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王纪军[6]等(2004)回顾了目前研究森林演替的几种方法,即马尔科夫模型、林窗模型( GAP) 、陆地生物圈模型(BIOME) 和非线性演替模式等;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MARK EMMERSON[7]等人(2005)根据经验数据详细描述历年分布在社区的影响和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不仅仅取决于物种数量,还涉及到降水、养分循环和温度等属性。 目前,森林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的森林面积有4.1*109公顷,植被和土壤中含有1146皮克碳,其中37%在低纬,14%在中纬,49%在高纬。2/3以上的碳集中于土壤与泥炭沉积层中。低纬度的碳的总量变动较大,中高纬变动相对较小,

寻找“新的地球”阅读题及答案

寻找“新的地球”阅读题及答案 ①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宣布,发现了3颗迄今为止最 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开普勒—62e、开普勒—62f和开普勒—69c。据称这三颗行星“大小合适,位置合适”,距离地球约为1200光年。或许这样的距离对人类而言仍太为遥远,但却为人类寻找“地外文明”带来新的希望。 ②人类宜居的类地行星,首先需要满足液态水可长期稳定存在 于星球的表面,一般来说其质量约小于10个地球质量之和,如果超 过这一质量范围,行星通常是气态的,无法供地球生命的发生、发展。另外,行星的位置也很重要。行星距离其恒星不能过远也不能过近,这样才可以保证液态水在行星表面的稳定存在。 ③在浩瀚的太空中,除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适合人类生活的 星球,这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探索的问题。经过数十年的行星探测,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系内没有比地球更好的家了,要想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新地球”,就要“改造”其他太阳系的行星使其适合人类“殖民”,或者把目光投向太阳系之外。截至xx年4月,人类发现的、 最有可能的宜居的候选系外行星有11颗,其中有的尚没有完全得到 确认,有的可能并非类地行星,而是类似于太阳系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冰行星,有的行星的表面温度可能高达60—70摄氏度。因此,这些 候选的行星并非都十分适合人类居住。 ④就最新发现的三颗行星而言,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 行星恐怕也不能称其为人类的新家园。首先,开普勒—69c从恒星得

到的光和热比金星从太阳得到的还多,而我们知道,金星上是没有水的,因此开普勒—69c上很可能没有水!开普勒—62e的情况稍好些,但根据计算,这颗星球上存在的水很可能不会维持超过一两亿年,而这个行星目前至少已有3亿年的高龄了。开普勒—62f可能是情况最好的行星了,尽管它从恒星得到的光和热少,但只要有较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就能维持接近地球的表面温度。不过,最糟糕的是,开普勒行星都离地球太远了,如果发射一艘飞船去开普勒—62f,即使按光速 飞行也要1200年! ⑤那么,我们现在有没有发现距离地球比较近的可居住行星呢?确实有一颗备选的行星。行星HD40307g从其主星收到的能量,约为 地球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的62%,如果其大气比较浓厚且含有比地球大气高至少25倍的二氧化碳的话,其表面平均温度将与地球一样,十分适合人类居住。最让HD40307g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它离我们只有42光年,比起一两千光年的开普勒行星来说,简直就是触手可及! 唯一遗憾的是,HD40307g的存在是从很微弱的数据信号中发掘出来的,其存在正在用其他方法进行确认。中国也在计划对地球附近的宜居系外行星进行探测,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有以中文命名的人类新家园了。 (选自xx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需要哪些条件?(3分) 16.第③段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基础训练答案

1、地球内部有什么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我们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4、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观察实验 ●地球内部有什么? 我的猜想:有石油、煤、矿产、岩石、水等 我的交流:地球内部能开采出煤、石油、矿产等;泉水和井水说明地球内部有地下水;火山喷发说明地球内部有岩浆、火山灰等…… 我的发现:地球内部有丰富的资源。 ●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我的交流: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地核由很多成分组成。 我的发现: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 火山 ★我想研究的问题 2、火山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害处。

★观察实验 ●对火山的了解。 我的交流:火山喷发时炙热的岩浆从火山口流出,浓烟冲向高空,火山灰、石块等落下。 我的发现: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火山的成因。 我的猜想:地球内部的岩浆流出来了就是火山的爆发。 我的方案:1、在铁盒子里放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我的记录:番茄酱受热后沿洞口四周外溢。 我的发现:地球内部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我的收获1、填一填 (1)红色热水自下而上迅速蔓延开来。 (2)岩浆地壳番茄酱从土豆泥的裂缝中流出来地壳内部压力大,温度高,导致岩浆运动剧烈。 (3)温度压力。

2、生活中的科学。 利:火山喷发会在地下形成铁、金刚石等矿藏;火山附近会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火山灰使土地肥沃。 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 拓展与应用 我国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昆仑山区、黑龙江省、长白山和云南腾冲等地。 3 地震 ★我想研究的问题 2、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 3、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地震发生前会出现什么预兆? ★观察实验 ●对地震的了解。 我的交流:地震发生时大地、建筑物剧烈晃动,甚至倒塌,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我的发现: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是由岩层断裂造成的。 ●地震的成因。 我的猜想:岩层的断裂引发了地震。

只有一个地球阅读及答案

《只有一个地球》课阅读训练 一、《只有一个地球》 二、阅读《只有一个地球》,你一定能回答下面的问题的。(12分)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重的威胁。 1、给文中空白的地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2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3、你是怎么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的?(2分) 4、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重的威胁。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三、阅读《只有一个地球》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围裹着一层薄[bóbáo]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piān biǎn]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质资源来说,它()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资源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乱用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围,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用“√”为文中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或词语。 2、“赐”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赐”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绪论(一) 1 地球系统是指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层、水层、生物圈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体。正确答案:√ 2 钱学森何时提出建立地球表层学思想的人是 A、1981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正确答案:C 3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 A、王淦昌 B、钱三强 C、钱学森 D、邓稼先 正确答案:C 4 地球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时间是 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正确答案:B 5 美国何时提出地球系统和地球系统科学概念 A、1980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3年 正确答案:D 6 地球系统科学以广义的“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 正确答案:√ 7 地学和天文学有密切的关联。 正确答案:× 8 在哪一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八十周年? A、2000.0 B、2002.0 C、2007.0

正确答案:B 9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包括找矿、环境、资源、灾害。 正确答案:√ 10 地学属于以下哪一类? A、系统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应用科学 正确答案:C 11 地球系统科学即为传统的地学科学。 正确答案:× 12 地球系统科学以美国航天局出版《Earth system science》为标志而建立,这一年是哪一年? A、1983.0 B、1985.0 C、1987.0 D、1990.0 正确答案:C 1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地球学的发展不包括以下哪条? A、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B、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C、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D、太阳系研究 正确答案:D 14 1983年提出要建立地球表层学的思想的人是谁? A、冯如 B、邓小平 C、李四光 D、钱学森 正确答案:D 15 温家宝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友。 正确答案:√ 16 狭义的地球系统是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体? A、自然环境 B、生态系统 C、动植物

阅读题: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阅读题: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无论是天文学家还是普通人,当我们眺望浩瀚星空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不免有这样一种感觉:宇宙太宏大了,相比之下人类和地球都太渺小了。在这茫茫太空之中,有没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虽然人们曾一度想象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但迄今为止,无论在火星还是在太阳系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上,人们都还没有找到过生命。 以我们现在对生命的理解,液态水在孕育生命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能够存在生命的行星,既不能离中心恒星太近,因为那样会太热而导致水沸腾汽化;也不能离中心恒星太远,那样会太冷而导致水结冰。当然,由于大气气压的不同,其他行星上水的沸点和冰点可能与地球上有所不同,但也不会差得太远。而行星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到中心恒星的距离。因此,恒星周围那些适争生命存在的距离范围,被称为宜居带,处在这些区域内且质量接近地球的行星,才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 近年来,人们使用凌星法找到了很多行星,其中不少是在宜居带内。所谓凌星,是指行星从恒星前经过而挡住一部分恒星的光,这样我们观测到的恒星的亮度会略微减弱。如果我们长期以高精度的设备来监测恒星的亮度,就会发现这样的凌星事件。通过周期性的凌星事件,我们可以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当然,凌星发生的条件是,地球与恒星的连线恰好在这些行星的轨道面上,显然大部分系外行星的轨道面并不满足这一条件。不过,我们总还是有可能幸运地观测到一小部分系外行星。 开普勒卫星是美国于2009年发射的一颗天文卫星,专门“盯着”天鹅座的一小块天空中的恒星,通过凌星法寻找行星。现在,经过几年观测,已经找到了一些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目前,这些行星大部分还是所谓的“超地球”(指质量明显大于地球,但小于巨行星的行星)。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行星越大,就越容易被发现。不过,开普勒卫星已经发现了一些有待证实的候选行星,其大小可能与地球差不多,而且有的位于宜居带内,因此在它们上面也有可能存在生命。 在已发现的这些系外行星中,有一些就像我们的太阳系一样,是几个行星在一个系统内。当然,那些现在还只发现了一个行星的系统,也很可能其实有着更多的行星,只不过还没有被我们发现而已。 由欧罗斯博士等人组成的团队,利用“开普勒”镜首次观测到一个双星系统中,有两个行星围绕一对恒星运转,这一新发现的双星系统被命名为“开普勒-47”。这一系统中的一个恒星具有类似太阳的体积,另一个的体积则仅有前者的三分之一。两个行星的大小则与海王星接近,它们在相当近的轨道上围绕双星公转,而且最外围的那颗行星还恪巧处在宜居带内。不过,这个双星系统中很可能存在第三个行星,但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选自陈学雷《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有删改)

全球变化生态学答案

1.学习《全球变化生态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A、拓宽知识面B、增强环保意识C、全球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2.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最明显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暖?√ 3.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万分之四 4. 5.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C、生物和环境 6.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D、5 7.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8.“地球系统科学”在什么时间被提出?D、20世纪80年代 9.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20世纪60年代 10.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D、德国人 1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D、大气 12.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13.20世纪后几十年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 14.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15.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氩气 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9月16日

17.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1974年 18.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19.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20.“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哪年决定的?C、1995年 2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C、50000-70000 2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B、三分之二 2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80% 2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25.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 26.全球每年有50000平方千米-70000平方千米耕地变为沙漠。√ 27.受人类砍伐和火灾的影响,过去一万年中地球森林面积缩小了()。D、三分之一 28.下列地区中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的是()。B、南美洲北部 29.陆地上的水资源占地球总水资源的()。A、2.8% 30.20世纪末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超过了400种。()√ 31.物种灭绝是人类诞生以后才开始的。()× 32.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列世界第三?×

《流浪地球》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 分) 流浪地球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 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 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