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VM 新增加一块硬盘的方法

LVM 新增加一块硬盘的方法

LVM 新增加一块硬盘的方法
LVM 新增加一块硬盘的方法

LVM 新增加一块硬盘的方法

LVM 新增加一块硬盘的方法,LVM 甚至可以在服务器不断电的情况下动态对磁盘进行扩容

SSH后发现/usr目录空间有些小了,需要对其扩容

[root@localhost ~]# df -h

文件系统容量已用可用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VolGroup-LogV ol02

5.8G 354M 5.1G 7% /

tmpfs 495M 0 495M 0% /dev/shm

/dev/sda1 194M 28M 157M 15% /boot

/dev/mapper/VolGroup-LogV ol01

19G 927M 17G 6% /usr

1.先添加一块硬盘然后运行fdisk -l 可以看到新硬盘

Disk /dev/sdc: 6442 MB, 6442450944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783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50add668

首先需要对新硬盘进行分区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c

Device contains neither a valid DOS partition table, nor Sun, SGI or OSF disklabel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with disk identifier 0x50add668.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After that, of course, the previous content won't be recoverable.

Warning: invalid flag 0x0000 of partition table 4 will be corrected by w(rite)

WARNING: DOS-compatible mode is deprecated. It'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witch off the mode (command 'c') and change display units to

sectors (command 'u').

Command (m for help): n 创建一个分区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按P选择基本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1 选择1创建一个分区

First cylinder (1-783, default 1):

Using default value 1

Last cylinder, +cylinders or +size{K,M,G} (1-783, default 783):

Using default value 783

Command (m for help): t

Selected partition 1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8e

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1 to 8e (Linux LVM)

Command (m for help): w 保存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分区完了之后用fdisk -l查看下已经分区成了LVM了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c1 1 783 6289416 8e Linux LVM

然后将/dev/sdc1进行格式化

# mkfs -t ext4 /dev/sdc1

2.建立物理卷

# pvcreate /dev/sdc1

3.把新物理卷加入到卷组中去(我们上面已经说了过要扩充/usr的容量,然而它在VolGroup 中,那么我们要添加到这里面去)

# vgextend V olGroup /dev/sdc1

4.把新的空间加到/usr中去(VolGroup-LogVol01)

# lvextend -L+5G /dev/V olGroup-LogV ol01

5.加上去之后,目前用df -h还看不到新的空间,需要激活

# resize2fs -p /dev/V olGroup-LogV ol01

全部搞掂,再用df -h,就可以看到新的空间了

[root@localhost ~]# df -h

文件系统容量已用可用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VolGroup-LogV ol02

5.8G 367M 5.1G 7% /

tmpfs 495M 0 495M 0% /dev/shm

/dev/sda1 194M 28M 157M 15% /boot

/dev/mapper/VolGroup-LogV ol01

24G 935M 22G 5% /usr

本文出自:中国E动网[https://www.doczj.com/doc/1215479144.html,]

中国领先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11年品质保障!-- 中国E动网[https://www.doczj.com/doc/1215479144.html,]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大家都知道,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等)上都会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盘(Master,MA)、从盘(Slave,SL)状态。如果在一根IDE数据线上接两个IDE设备的话,还必须分别将这两个IDE设备设置为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状态。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 小提示: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第一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笔者就以此方案为例。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自己决定。 二、设置硬盘跳线 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我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你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 笔者曾经看到一块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如本例的希捷4.3GB硬盘正面就有跳线设置图 三、安装硬盘与数据线

打开机箱,将硬盘装入机箱的3.5英寸安装架,并用螺钉固定。将第一根IDE数据线未端插入老硬盘的IDE接口,IDE数据线中端插入新硬盘的IDE接口,如图4所示。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也就是红边)必须与硬盘和IDE接口的Pin1相连接。最后再将梯形的四针电源插头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将IDE数据线接到主板的IDE插槽中,同样也要将IDE数据线的红边对准IDE 插槽的Pin1,如图所示。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 针的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这个主板上第一个IDE插槽中。

硬盘主盘和从盘设置方法

两种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 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 组(6 或7)针或4 组(8 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 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 针4 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 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 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 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 芯硬盘线的第28 根线(从第1 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

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在选择到底哪块硬盘作为主盘,哪块硬盘作为从盘时,下面给出一个原则:性能好的硬盘作为主盘,而性能稍微次些的硬盘作为从盘。例如 你有一款5400RPM 的硬盘,一款7200RPM 的硬盘,那当然是选择7200RPM 的硬盘作为主盘了。如果不想破坏旧硬盘上的数据,而又 想将老硬盘作为从盘,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备份数据,然后再重装,如果 没有备份媒介,那你可以使用GHOST 软件将两块硬盘对COPY 一下,然后将旧老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后作为从盘就可以了!不过使用GHOST 软件应注意,最好两款硬盘是等容量得,如果不等,至少要求目标盘的 容量比源盘大。

(完整版)硬盘安装方法(强烈推荐)

硬盘安装方法 计算机DIYER的朋友们一定都经常拆自己的电脑吧,那些初学电脑的朋友们看到这些高手“修理”这些电脑是不是心生羡慕呢,这里像大家介绍一些电脑中几种硬盘的安装方法,希望在大家DIY中有所帮助! 第一:IDE硬盘的安装 硬盘的硬件安装工作跟电脑中其它配件的安装方法一样,用户只须有一点硬件安装经验,一般都可以顺利安装硬盘。单硬盘安装是很简单的,笔者总结出如下四步曲。 1、准备工作。安装硬盘,工具是必需的,所以螺丝刀一定要准备一把。另外,最好事先将身上的静电放掉,只需用手接触一下金属体即可(例如水管、机箱等)。 2、跳线设置。硬盘在出厂时,一般都将其默认设置为主盘,跳线连接在“Master”的位置,如果你的计算机上已经有了一个作为主盘的硬盘,现在要连接一个作为从盘。那么,就需要将跳线连接到“Slave”的位置。上面介绍的这种主从设置是最常见的一种,有时也会有特殊情况。如果用户有两块硬盘,那最好参照硬盘面板或参考手册上的图例说明进行跳线。 3、硬盘固定。连好线后,就可以用螺丝将硬盘固定在机箱上,注意有接线端口的那一个侧面向里,另一头朝向机箱面板。一般硬盘面板朝上,而有电路板的那个面朝下。 硬盘连接面板背面:(下图) 4、正确连线。硬盘连线包括电源线与数据线两条,两者谁先谁后无所谓。对于电源的连接,注意上图中电源接口上的小缺口,在电源接头上也有类似的缺口,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电源插头插反了。至于数据线,现在有两种,早期的数据线都是40针40芯的电缆,而自ATA/66就改用40针80芯的接口电缆,如上图所示。连接时,一般将电缆红线的一端插入硬盘数据线插槽上标有“1”的一端,另一端插入主板IDE口上也标记有“1”的那端。数据线插反不要紧,如果开机硬盘不转的话(听不到硬盘自举的响声),多半插反了,将其旋转180度后插入即可。 硬盘40针80芯接口电缆:(下图)

双硬盘如何设置主从盘

双硬盘如何设置主从盘 一、设置硬盘跳线的方法挂接双硬盘前,首先要设置好硬盘跳线,硬盘的跳线方法可参考硬盘说明书,不同的硬盘,跳线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唯一的一个IDE 设备(例如硬盘、光驱、ZIP或MO等),就不需要对这个唯一的IDE设备设置跳线,系统会自动识别这个IDE设备(例如硬盘)的身份。一般都是将性能好的新硬盘(第一硬盘)设为主盘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个IDE接口(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于旧硬盘(第二硬盘),有几种接法: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SL(Slave Device)。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为Slave Device,这由你自己决定。二、选择CS跳线区分主次盘提示,在硬盘或光驱上,除了MA、SL跳线外,还有一个CS(Cable Select,电缆选择)跳线。如果跳线选择为CS有效,该IDE设备的主、从身份就由硬盘数据线决定。一般来说,连接在硬盘数据线中间插头上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末端插头上的盘是从盘。但是,光有CS跳线还不行,还需要对普通的40芯硬盘数据线进行改造,即:从带颜色的一边数起,把在两个主、从盘插头之间的第28根线切断,注意一定不要切断其它线,这样就可以配合CS跳线作为一条专用硬盘数据线。当需要交换主、从盘身份时,只要把这条硬盘数据线接硬盘的两个插头对调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盘拆卸下来重新跳线。这对于双硬盘接在同一根数据线上、需要变换硬盘主、从设置的朋友来说,是很方便的。三、避免“盘符交错”的措施安装双硬盘,不能不说“盘符交错”问题。什么是“盘符交错”呢?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的第一硬盘原来有C、D、E三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1、D1、E1,第二硬盘有C、D两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2、D2。一般情况下,安装双硬盘后,硬盘分区的顺序将为C-C1,D-C2,E-D1,F-E1,G-D2,你看,原来第一硬盘的D、E 分区变成了E、F盘,在C、E盘之间嵌入了第二硬盘的C分区,这就是“盘符交错”。“盘符交错”会引起安装双硬盘以前原有的软件、链接等因路径错误而无法正常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盘符交错”。措施1、屏蔽法对于两块都有主分区的硬盘来说,可在BIOS设置中将主硬盘设置为AUTO,将从硬盘设置为None。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中就会按IDE 接口的先后顺序依次分配盘符,从而避免“盘符交错”,而且也不会破坏硬盘数据。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如果在两块硬盘的主DOS分区分别装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改变CMOS 设置激活其中的一个硬盘,屏蔽另一个硬盘,从而启动相应的操作系统。缺点是:在纯DOS 就是在单一的DOS模式下将无法找到在BIOS中屏蔽掉的硬盘,也就无法对其进行读写操作了。措施2、分区法只在第一硬盘上建立主DOS分区(当然还可以有其它逻辑分区),而将第二硬盘全部划分为扩展分区,然后再在其中划分逻辑分区,就可以彻底避免“盘符交错”了。当然,对第二硬盘分区前,要备份好你的数据!可以先用方法1安装好双硬盘,再把重要数据备份到第一硬盘上,最后对第二硬盘重新分区。注:硬盘分为IDE硬盘和SATA硬盘,跳线是有区别的。IDE硬盘跳线:硬盘跳线分三种设置: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根据在数据线上的位置决定主从)。一个IDE接口最多可以接两个IDE设备,这就是说,一般的PC你要想接的硬盘数最多也只能是4个;一个IDE接口能够通过一根数据线同时挂上两个硬盘,这就有了跳线问题,为了区分这两个硬盘,必须要给他们做上“标记”,我们能够直接操作的那就是跳线;一般在硬盘体上面都有说明,跳线要如何设置才能够让系统正常启动;如果是系统硬盘的话当然要把它设置成Master模式,即把它当作主硬盘,一般也把它接到第一个IDE接口上,当然接到第二个IDE接口上也不会出现什么严重问题,只是可能每次系统会弹出选择框要你选择从哪个盘启动;所以这个习惯上一般是先把第一个IDE接口的位置占满之后再挂到第二个IDE接口上,另外一个习惯就是光驱一般接到第二个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设置教程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设置教程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图7 硬盘跳线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 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 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 接口硬盘)、 “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光驱跳线图解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硬盘主盘和从盘设置方法

一、安装 在安装第二块硬盘时需要注意得一个问题也是最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跳线问题,即正确设置主从盘。设置主从盘的目的是为了告诉系统那块是启动盘,设置为主盘得是作为系统的启动盘。不过如果你是将第二块硬盘直接连接到主板的IDE2端口,而不是跟第一块硬盘接在同一个IDE端口时,就不需要进行主从设置了,系统会自动从挂在IDE1上的硬盘启动,而挂在IDE2上的硬盘即自动被置为从盘。至于设置主从盘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在硬盘的背面上都有将硬盘设置为主、从盘的方法,默认的设置是将硬盘作为主盘(即Master 盘),而作为从盘的那块硬盘需要设置为Slave(即从盘),可以参照硬盘背面的跳线图进行跳线。对于不同的硬盘其设置主从方法是不一样得,所以这里也不可能介绍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 下面就介绍两种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针4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芯硬盘线的第28根线(从第1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在选择到底哪块硬盘作为主盘,哪块硬盘作为从盘时,下面给出一个原则:性能好的硬盘作为主盘,而性能稍微次些的硬盘作为从盘。例如你有一款5400RPM的硬盘,一款7200RPM的硬盘,那当然是选择7200RPM的硬盘作为主盘了。如果不想破坏旧硬盘上的数据,而又想将老硬盘作为从盘,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备份数据,然后再重装,如果没有备份媒介,那你可以使用GHOST软件将两块硬盘对COPY 一下,然后将旧老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后作为从盘就可以了!不过使用GHOST软件应注意,最好两款硬盘是等容量得,如果不等,至少要求目标盘的容量比源盘大。

如何设置主盘从盘

如何设置主盘、从盘,让你的系统挂更多的硬盘! 序:最近发现自己的硬盘空间越来越小了,80G 的硬盘不知不觉中空间都没有了,也就是下载了几个 ISO 系统文件和安装了几个虚拟机;就想办法挂上空余的硬盘到自己的电脑上面; 故障现象:挂了另外一个硬盘,自己的本地系统盘变成了 D 盘;去掉挂上的硬盘,系统无法启动(在加载个人配置文件时不动了);曾两次就因为这样不得恢复到一起的系统上; 解决:设置主从盘的目的是为了告诉系统那块是启动盘,设置为主盘的是作为系统的启动盘。不过如果你是将第二块硬盘直接连接到主板的 IDE2 端口,而不是跟第一块硬盘接在同一个 IDE 端口时,就不需要进行主从设置了,系统会自动从挂在 IDEl 上的硬盘启动,而挂在 IDE2 上的硬盘即自动被置为从盘(建议挂在 IPE2 上,数据备份更有效)。就是通过这样无需什么设置,挂到硬盘下的另外一个 IDE 数据线上; 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至于设置主从盘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在硬盘的背面上都有将硬盘设置为主、从盘的方法,默认的设置是将硬盘作为主盘(即 Master 盘),而作为从盘的那块硬盘需要设置为 Slave(即从盘),可以参照硬盘背面的跳线图进行跳线。不同的硬盘其设置主从方法是不一样的,下面介绍两种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所有的 IDE 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 3 组(6 或 7)针或 4 组(8 或 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

两块硬盘 主从盘跳线详解

两块硬盘主从盘跳线详解 随着硬盘价格的下降和需要安装软件的增多,许多人都采取了增加一个硬盘的方法来提高存储量。不过安装双硬盘虽然在*作上比较简单,但是也有不少需要考虑的地方。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主板上有两个IDE接口,最多可以安装四个IDE设备。在安装双硬盘之前,必须先确定机箱中是否还有安装第二个硬盘的位置及电源功率是否够用。2.如果将两个硬盘分别安装在两条数据线上,最好都设置成主盘方式。如果受到条件限制而将两个硬盘安装在同一条数据线上时,应将两个硬盘分别设置成主盘和从盘。在进行主、从盘设置时,可以参照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1)由硬盘跳线设置:硬盘通常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主、从盘的设置。这组跳线通常由3组(6或者7)针或者4组(8或者9)针再加1~2个跳线帽组成,其位置也大多设置在电源连接座和数据线连接插座之间的地方。另外,在每个硬盘的正面(或者反面)都印有关于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 (2)由硬盘跳线和40芯特制数据线配合设置:在设置这种主、从盘方式时,除了在硬盘跳线设置“电缆选择”方式之外,硬盘主、从状态的设置还取决于硬盘与硬盘数据线的连接插头,而能决定硬盘主、从状态的40芯硬盘数据线是特制的。通常连接硬盘数据线中部插头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端部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首先必须将连接在同一条硬盘数据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而将主、从盘分别连接在相应的硬盘数据线插头上。 3.当不同品牌的硬盘在同一条硬盘数据线上使用时,有时会出现兼容性问题。因此在添加硬盘时,应当尽量优先选择品牌相同的硬盘。如果计算机启动时检测不到或者只检测到其中一个硬盘时,在确认两个硬盘地跳线设置都没有错误的前提下,可以先断开原来使用的硬盘,然后再重新开机。如果这时计算机能够检测出添加的硬盘,则表明这两个硬盘之间的兼容性有问题。 4.如果添加的硬盘与光驱等设备同时连接在一条硬盘数据线上时,必须注意光驱等设备的主、从盘设置不要与添加的硬盘设置状态相冲突,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主板检测不到添加的硬盘或者找不到原光驱等问题。 5.在分区较多的情况下,当安装好两个硬盘时,有时会出现盘符交错的问题,

SATA硬盘 从设置分区到安装

随着i865、i875、KT600等支持SATA串口硬盘的主板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装机时选择了SATA硬盘。但是由于SATA硬盘有别于并口PATA硬盘,其安装设置部分会不同。如果设置没搞清楚,在以后的使用中很可能出现问题,所以本文会从BIOS设置(重点部分,是后面几项的基础),分区,安装系统三个方面讲解SATA硬盘的使用问题,其中还会说明一下SATA硬盘与旧有并口硬盘共存的注意事项。 一、BIOS设置部分 由于各家主板的BIOS不尽相同,但是设置原理都是基本一致的,在此只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BIOS设置,相信读者都能够根据自己主板BIOS的实际情况参考本文解决问题。 1.南桥为ICH5/ICH5R的主板 先以华硕的P4C800为例,这款主板芯片组为i865PE,南桥为ICH5/ICH5R。进到BIOS 后,选择Main下的IDE Configuration Menu,在Onboard IDE Operate Mode下面可以选择两种IDE操作模式:兼容模式和增强模式(Compatible Mode和Enhanced Mode)。其中兼容模式Compatible Mode,可以理解为把SATA硬盘端口映射到并口IDE通道的相应端口,当你选择这种模式时在下面的IDE Port Settings中会有三个选项: Primary P-ATA+S-ATA:并行IDE硬盘占据IDE0+1的主通道(Primary IDE Channel),串行SATA硬盘占据IDE2+3的从通道(Secondary IDE Channel)。也就是说这时主板上的第二个并行IDE接口对应的端口不可用。 Secondary P-ATA+S-ATA:与上面正相反,此时主板第一个并行IDE接口(Primary P-ATA)上对应的端口不可用,因为给SATA硬盘占用了。 P-ATA Ports Only:屏蔽了串行SATA硬盘接口,只能使用并行接口设备。 注:前两种模式中,主板上的SATA1接口自动对应IDE通道中的主盘位置,SATA2接口自动对应IDE通道中的从盘位置。 当选择模式为增强模式Enhanced Mode时,其下的端口设置的字样变为Enhanced Mode Supports On,其中也有三个选项: P-ATA+S-ATA:并行和串行硬盘并存模式,此时SATA和PATA通道都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理论上4个P-ATA和2个S-ATA可同时接6个设备,实际上得根据不同主板而定,有的南桥芯片就只支持4个ATA设备。此时SATA1口硬盘对应Third IDE Master(第三IDE通道主盘),SATA2口硬盘对应Fourth IDE Master(第四IDE通道主盘)。 S-ATA:串行硬盘增强模式,此时理论上支持4个串行硬盘,但还得看主板的支持情况(如果是ICH5R芯片组如P4P800,想组RAID模式,则必须要选择此项,并将Configure S-ATA as RAID项设为Yes,S-ATA BOOTROM项设为Enable,设置后BIOS自动检测的时候按“Ctrl+I”进行RAID设置)。

最新整理电脑怎么设置双硬盘的主从关系

电脑怎么设置双硬盘的主从关系 有网友自从加了新硬盘后,电脑老是出现卡顿、死机的问题,这该如何是好。其实导致该问题主要是双硬盘主从没有设置好,这样可能会导致一些冲突等,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双硬盘设置主从的方法。 一、区分硬盘类型 1、在阅读本文之前,首先大家要学会区分硬盘。家庭使用的硬盘一般分为两类:I D E、S A T A。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接口不同,使用的数据线和电源线明显不同。 2、老电脑一般使用的是I D E硬盘,使用的数据线是串口式的。 3、新电脑一般使用的是S A T A硬盘,使用的数据线和I D E硬盘明显不同,所以通过数据线可以很方便地区分。 二、硬盘主从设置方法 I D E硬盘通过跳线区分主从 具体的设置方法,不同厂家生产的硬盘略有不同,具体的请查看硬盘上的说明。 S A T A硬盘主从设置不需要设置跳线,主要是通过电

脑主板上的数据线接口决定的。请认真查看每一个接口的说明文字,S A T A1的接口连接主硬盘就可以,从盘和光驱插入其他接口就可以。 补充:硬盘常见故障: 一、系统不认硬盘 二、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 三、系统无法启动。 系统无法启动基于以下四种原因: 1.主引导程序损坏 2.分区表损坏 3.分区有效位错误 4.D O S引导文件损坏 正确使用方法: 一、保持电脑工作环境清洁 二、养成正确关机的习惯 三、正确移动硬盘,注意防震 开机时硬盘无法自举,系统不认硬盘 相关阅读:固态硬盘保养技巧 一、不要使用碎片整理 碎片整理是对付机械硬盘变慢的一个好方法,但对

于固态硬盘来说这完全就是一种折磨。 消费级固态硬盘的擦写次数是有限制,碎片整理会大大减少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其实,固态硬盘的垃圾回收机制就已经是一种很好的磁盘整理,再多的整理完全没必要。W i n d o w s的磁盘整理功能是机械硬盘时代的产物,并不适用于S S D。 除此之外,使用固态硬盘最好禁用w i n7的预读 (S u p e r f e t c h)和快速搜索(W i n d o w s S e a r c h)功能。这两个功能的实用意义不大,而禁用可以降低硬盘读写频率。 二、小分区少分区 还是由于固态硬盘的垃圾回收机制。在固态硬盘上彻底删除文件,是将无效数据所在的整个区域摧毁,过程是这样的:先把区域内有效数据集中起来,转移到空闲的位置,然后把问题区域整个清除。 这一机制意味着,分区时不要把S S D的容量都分满。例如一块128G的固态硬盘,厂商一般会标称120G,预留了一部分空间。但如果在分区的时候只分100G,留出更多空间,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会更好。这些保留空间会被自动用于固态硬盘内部的优化操作,如磨损平衡、垃圾回收和坏块映射。这种做法被称之为小分区。

硬盘主盘和从盘设置方法

使用双硬盘的前期工作当然就是安装了,不过在安装双硬盘前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虽说这些工作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必须得,所以不应忽略。准备工作包括检查你的机箱是否还有足够的空间可用来安置第二块硬盘、主板上是否还有第二个IDE接口、机箱的电源功率是否能充分满足加了第二块硬盘后整台电脑系统的正常运行等。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了,那就可以安装第二块硬盘了,安装硬盘的方法非常简单,我想销微有些DIY经验的用户都可以做成,笔者这里就不熬述了。 二、安装 在安装第二块硬盘时需要注意得一个问题也是最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跳线问题,即正确设置主从盘。设置主从盘的目的是为了告诉系统那块是启动盘,设置为主盘得是作为系统的启动盘。不过如果你是将第二块硬盘直接连接到主板的IDE2端口,而不是跟第一块硬盘接在同一个IDE端口时,就不需要进行主从设置了,系统会自动从挂在IDE1上的硬盘启动,而挂在IDE2上的硬盘即自动被置为从盘。至于设置主从盘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在硬盘的背面上都有将硬盘设置为主、从盘的方法,默认的设置是将硬盘作为主盘(即Master盘),而作为从盘的那块硬盘需要设置为Slave(即从盘),可以参照硬盘背面的跳线图进行跳线。对于不同的硬盘其设置主从方法是不一样得,所以这里也不可能介绍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下面就介绍两种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针4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芯硬盘线的第28根线(从第1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在选择到底哪块硬盘作为主盘,哪块硬盘作为从盘时,下面给出一个原则:性能好的硬盘作为主盘,而性能稍微次些的硬盘作为从盘。例如你有一款5400RPM的硬盘,一款7200RPM 的硬盘,那当然是选择7200RPM的硬盘作为主盘了。如果不想破坏旧硬盘上的数据,而又想将老硬盘作为从盘,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备份数据,然后再重装,如果没有备份媒介,那你可以使用GHOST软件将两块硬盘对COPY一下,然后将旧老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后作为从盘就可以了!不过使用GHOST软件应注意,最好两款硬盘是等容量得,如果不等,至少要求目标盘的容量比源盘大。 三、问题 正确安装完了双硬盘后,须进入CMOS中正确设置两块硬盘的参数。当所有这些工作都完成时,你的双硬盘存储系统差不多就完成了。为了方便后来的叙述,我们将双硬盘用户分成两类,第一类用户是装完了双硬盘后,从零开始重装系统,对于此类用户就不要有后面发生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详解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详 解 主板上面有两个IDE接口,用来连接硬盘或光驱 上图为目前主流主板上所带有的IDE接口,在接口边的PCB上标有IDE编号,分为IDE1和IDE2。兰色的IDE接口为IDE1,白色的IDE接口为IDE2。图中还包括了软驱接口,靠近IDE接口,颜色为黑色,要比IDE接口的长度稍短。这两种接口均为针状接口。 一个IDE接口最多可以接两个IDE设备,这就是说,一般的PC你要想接的硬盘数最多也只能是4个;一个IDE接口能够通过一根数据线同时挂上两个硬盘,这就有了跳线问题,为了区分这两个硬盘,必须要给他们做上“标记”,我们能够直接操作的那就是跳线;一般在硬盘体上面都有说明,跳线要如何设置才能够让系统正常启动;如果是系统硬盘的话当然要把它设置成Master模式,即把它当作主硬盘,一般也把它接到第一个IDE接口上,当然接到第二个IDE 接口上也不会出现什么严重问题,只是可能每次系统会弹出选择框要你选择从哪个盘启动;所以这个习惯上一般是先把第一个IDE接口的位置占满之后再挂到第二个IDE接口上,另外一个习惯就是光驱一般接到第二个IDE接口上。所以现在我们假设第一个IDE接口上已经接了一个跳线设为Master模式的硬盘,你现在还想在这个接口上通过同一根数据线再接一个硬盘的话,那么你必须要把这个后来挂上去的硬盘的跳线设为Slave模式,即从盘模式。如果你把两个都设为Master的话,系统肯定不能启动! 那么第二个IDE接口你也要挂两个硬盘的话,不管其中一个硬盘是不是系统盘,你都要把他们的主从分开,依照上面的设置行事;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主板一般都有主从硬盘自动选择功能(98年以前的主板可能没有这种功能),所以你只要把你所要挂到机器上所有的硬盘的跳线设置为cable select(根据在数据线上的位置决定主从)就可以了! 关于硬盘跳线如何手动具体设置,一般的硬盘体上都有配图参考说明 两块ST盘,无主从之分,直接把跳线都拔掉即可,如果是不同牌子的盘且要接在同一条数据线上的话,主从跳法在硬盘标上能找到,数据线那边是这样的"远主近从" 设置两个硬盘的跳线,一个设为主盘(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置为从盘(Slave Device)。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要弄清楚,就是究竟哪个硬盘设置为主盘更合理,许多朋友认为要将容量更高的硬盘设为主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性能更好的硬盘设为主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本来有一块希捷酷鱼Ⅱ20GB硬盘(7200转),后来又添置了一块60GB的希捷U6硬盘(5400转),那么你就应该把酷鱼Ⅱ20GB设为主盘,因为它的速度更快一些。

改硬盘模式的方法

修改注册表后开启AHCI模式 1.单击“开始”按钮,在搜索框中键入“regedit”(如图1),按下回车键,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窗口。Windows7虽然在“开始”菜单默认不显示“运行”命令,但实际上可用搜索框代替这一功能(或者直接按下Windows键+R键再输入)。 2.在“注册表编辑器”窗口左侧标题栏定位至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msahci分支,然后在右侧窗口,双击“Start”。 3.在打开的“编辑DWORD值”对话框,将“数值数据”框中的值由3改为数字0(如上图2),单击“确定”按钮。 4.关闭“注册表编辑器”窗口并重新启动电脑。 5.重新启动电脑时进入BIOS设置界面,将硬盘更改为AHCI模式。例如,针对笔者电脑而言,启动电脑时按F1键进入BIOS,依次选择Devices→ATA Drives Setup→Configure SATA as→AHCI (如图3),最后按F10键保存并退出BIOS。 按如上所述修改注册表并开启硬盘AHCI模式后,无需重新安装系统即可正常启动了。虽然电脑的启动速度不会有什么变化,但在复制大量文件时,可以看到有一定加速效果。 各品牌笔记本的设置方法 戴尔(DELL): 开机过程中不断按F2到BIOS,依次到Onboard Devices-------SATA Operation,在这里选ATA,按回车键后选YES。然后按ESC键,然后选择Save/Exit后按回车。 宏碁(ACER),易美迅(eMachines),捷威(GATEWAY、奶牛): 开机按F2进BIOS,用键盘的右键选择MAIN,然后用下键选择到SATA mode,然后按一下回车键,然后选择IDE,然后按F10,再按一下回车键 华硕(ASUS): 开机按F2进入BIOS,在Advanced-----IDE Configuration------SATA Operation Mode这里选Compatible,然后按F10再按回车。 惠普(HP): HP的新机器是图形版BIOS,用鼠标就可以操作。开机按F10进入bios,在System Configuration------SATA Device Mode,在这里可以选AHCI或IDE,用鼠标就可以点击,选择为IDE,然后按左下角的“X”按钮,选YES。 或者是开机时按F10进入BIOS,把“Enable Native Sata Support”这一项设为disable,按

连接多个硬盘方法

多个IDE硬盘连接的跳线和电缆连接现在一般的电脑都是两个IDE设备:一个硬盘和一个光学存储设备,基本上没有冲突和跳线的问题。但是如果想增加第二个硬盘或光驱的时候就会遇到连接电缆和设备跳线的问题。本文简单的解释一下如何连接多个IDE设备,并给出一些示意图,方便大家参考。 1. 名词解释:硬盘和光学设备一般都有如下3个跳线设置。 Master (MA): 主 Slave (SL): 从 Cable Select (CS): 电缆自动选择 2. 普通硬盘/光驱电缆: 一条电缆有3个口,远端的口是接主板的。离得比较近的两个口是接硬盘/光驱的。主板一般有2个电缆接口,但也有4个的。一个电缆上可以接两个设备,必须一主一从。 3. 主从强制跳线设置(建议采用): 硬盘光驱上都跳线帽,用来做主从设置。 光驱一般有3个跳线位置,用如下标示: MA = Master = 主

SL = Slave = 从 CS = Cable Select = 通过电缆选择(见4) 硬盘一般在标签上清楚地说明了如何跳线。 Single = 单独占用一个电缆。 Master = 主,但还另外接一个从设备在同一条电缆上。很多硬盘都把Single和MA做成一个跳线设置,有些硬盘则是两个分别的。 Slave = 从 Cable Select = 通过电缆选择(见4) 下面三幅图是一个西部数据40G的硬盘的跳线设置图和接口的例子。这个硬盘没有Cable Select这个选项,所以必须使用强制跳线。注意:附图的说明只是针对这一个硬盘的,仅仅是作为参考示意。每个硬盘的跳线设置都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严格参照每个硬盘标签上的单独说明操作。

硬盘从盘的设置方法

双硬盘安装指南 为了能容纳如今“体积”越来越大的软件,相信很多朋友都已购置了更高容量的新硬盘,但在你准备将老硬盘打入冷宫之际,是否想到过将两个硬盘一并使用呢,这不但可以免去让老硬盘提前退休,而且还可以让你拥有更大的硬盘空间,既然好处多多,那你还等什么?赶快加入我们的双硬盘安装之旅吧! 一、安装前的注意事项 安装双硬盘之前首先要查看电脑内部的基本情况,如是否还有安装第二个硬盘的空间,数据线有没有空余的接口,电脑电源功率是否能够支持两块硬盘的稳定运行等。这些条件对于安装双硬盘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二、跳线设置 接下来是设置两个硬盘的跳线,一个设为主盘(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置为从盘(Slave Device)。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要弄清楚,就是究竟哪个硬盘设置为主盘更合理,许多朋友认为要将容量更高的硬盘设为主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性能更好的硬盘设为主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本来有一块希捷酷鱼Ⅱ20GB硬盘(7200转),后来又添置了一块60GB的希捷U6硬盘(5400转),那么你就应该把酷鱼Ⅱ 20GB设为主盘,因为它的速度更快一些。 图1 酷鱼Ⅳ硬盘跳线说明 不同的硬盘间的跳线方法可能会有所区别,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下面我们就以一块希捷酷鱼Ⅳ(7200转)和一块迈拓星钻一代(5400转)为例,讲解一下跳线的设置方法。

图2 星钻一代硬盘跳线说明 首先我们要分别看一下两个硬盘的跳线说明,这个说明一般位于硬盘的正面或反面(如图1、图2)。然后按说明将希捷酷鱼Ⅳ设为主盘(如图3),将星钻一代设为从盘(如图4)(注:如果两个硬盘各使用一条数据线,则可以不进行跳线设置)。完成跳线设置后,将两个硬盘分别安装到机箱内相应的位置,并连接好数据线和电源线。在连接数据线时要注意将蓝色一端与主板的IDE接口相连,但如果你使用的是早期的DMA/33数据线,则无此要求。完成这一步后,硬件上的安装工作就全部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并进入主板的BIOS,可以看到BIOS已自动检测出了两个硬盘的容量及主从关系,这说明双硬盘已安装成功。 图3 将酷鱼Ⅳ设为主盘 三、数据线选择 从图1、2中我们看到,硬盘上除了带有Master和Slave跳线外,还有一个Enable cable select跳线。如果用户设置了这个跳线,那么硬盘间的主从关系就会由数据线所决定。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主从盘设置方法。

SATA硬盘安装和BIOS设置方法

SATA硬盘安装和BIOS 设置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阅读 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 PC 机硬盘的趋势,现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 PATA硬盘。下面是收集的SATA硬盘安装和 BIOS设置方法,欢迎阅读。 首先安装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 ;SATA硬盘与传统硬盘在接口上有很大差异, SATA硬盘采用 7 针细线缆而不是大家常见的 40/80 针扁平硬盘线作为传输数据的通道。细线缆的优点在于它很细,因此弯曲起来非常容易 (但是对于SATA数据线,最好不要弯春成 90 度,否则会影响数据传 输 ) 。接下来用细线缆将 SATA硬盘连接到接口卡或主板上的 SATA接口上。由于 SATA采用了点对点的连接方式,每个SATA 接口只能连接一块硬盘,因此不必像并行硬盘那样设置跳线了,系统自动会将 SATA硬盘设定为主盘。 为硬盘连接上电源线。与数据线一样, SATA硬盘也没有使用传统的 4 针的“ D型”电源接口,而采用了更易于插拔的 15针扁平接口,使用的电压为 12V 、 5V 和 3.3V ,如果你的电源没有提供这种接口,则需要购买专门的支持 SATA 硬盘的电源或者转换器接头。有些 SATA硬盘提供了 4 针的“ D型”和 15 针扁平两种接口,这样就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电源了。所有这些完成之后需要再仔细检查一遍,确信准确无误之后就可以盖上机箱了。

SATA 硬盘在使用上完全兼容传统的并行硬盘,因此在驱动程序的安装使用上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你使用的操作系统是 Windows 9x/ME,那么只需进入 BIOS,在里面的 SATA 选项下简单地设置一下就可以了。不过 SATA硬盘在安装WindowsX P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 WindowsX P无法辨认出连接在接口卡上的 SATA硬盘,所以用户必须手工安装SATA硬盘的驱动程序。在安装过程中,当 Windows XP寻找SCSI设备时按下 F6键,然后插入随 SATA接口卡附送的驱动软盘,这样就可以正常安装 Windows XP了 INTEL ICH5R 南桥芯片的主板上使用 SATA硬盘安装系统将 SATA硬盘正确安装在 SATA1插槽,开启电脑,按 DEL 进入 CMOS设置,选择“ Integrated Peripherals-OnChip IDE Device-OnChip Serial ATA Setting ”,也就是 SATA硬盘的相关设 置,其中有“ SATAM ode”、“ On-Chip Serial ATA”和“ Serial ATA Port0/1 Mode”三个选项。“ SATAM ode”设定是否开启 SATAR AID,默认值是“ IDE”,即不开启 SATA RAID,而且只有当“ SATA Mode” 设置为“ IDE”时, “ On-Chip Serial ATA”和“ Serial ATAP ort0/1 Mode”这两项才可选。“ On-Chip Serial ATA ”是选择 SATA控制器的工作模式: 1、Disabled 禁用 SATA设备,默认值。在使用 SATA硬盘时,要开启这一项 ;2 、Auto,由 BIOS自动

硬盘对拷的方法与步骤

硬盘对拷的方法与步骤 平时工作中经常用到ghost,恢复系统的时候很方便。 在进行盘对盘的整盘克隆,或者不同盘之间分区的对拷时,很容易犯的错误是搞不清楚哪个盘是源盘,哪个 盘是目标盘。尤其是两个盘大小分区等情况都一样的时,就更不好区分了。 比较保险的办法是将源盘设置成主盘并挂接在ide0上,将目标盘挂接在ide1口上,然后进入bios设置,将系 统项的第一项设置成ide0启动,或者C盘启动。这样进入ghost之后,第一个盘就是源盘,第二个就是目标盘,这样就区分开了。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工作量比较大,需要拿着源盘一个一个电脑进行ghost。而电脑上一般都已经 接好线了,硬盘一般都接在ide0上,而且硬盘是主盘。这时候如果再倒线很浪费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目标盘不

用动,将源盘接到ide1上就可以进行ghost。经过了多次试验,终于搞清楚了怎样做。原来,ghost软件始终以启 动系统的那个硬盘作为第一硬盘。 比如,我们将源盘接到ide1口,目标盘接到了ide0口。启动时,在bios里将启动顺序调整到ide1启动(就是 以源盘启动,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这样在进入系统以后就可以按照第一个盘是源盘,第二个盘是目标盘的顺序 恢复镜像了。这样就省去了更换硬盘线的时间,从而,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硬盘对拷注意事项 硬盘备份基本步骤 1、将Destination(目标盘,即新盘)设置为从盘; 2、检查BIOS设置中主从盘状况,设置为Auto; 3、用boot disk引导启动,进入fdisk分清source(源盘)&Destination(目标盘); 4、换上ghost disk,进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