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2004—2020)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甲级(建)城规编第(021072)号

建筑工程设计证书:甲级№1901521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甲级№9630011

白云区中心镇规划·太和镇总体规划

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2004—2020)

文本(最终成果稿)

项目名称:白云区中心镇规划·白云区太和镇总体

规划(2004—2020)

项目委托方: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白云区分局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人民政府

项目承担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设计证书资质等级:

[建]城规编第(021072)号

甲级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白云分局

2005.4

规划编制人员

院主管领导:黄祖璜高级工程师院党委副书记

副院长

院技术指导:王如荔(教授级)高级建筑

总工程师

林玉明李瑞明高级规划师

高级工程师

顾问总工

副总工程师

张仪兴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项目主管领导:蔡克光高级规划师副所长

项目总负责:黄江宁规划师

规划:黄江宁规划师

蔡克光高级规划师

刘伟仪陈刚助理规划师助理规划师

给水排水:谢显义高级工程师电力电讯:黄昆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规划方向与目标 (5)

第一节规划依据与期限 (5)

第二节规划发展方向与目标 (6)

第三节人口规模的规划控制 (7)

第四节建设用地规模的规划控制 (7)

第三章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7)

第四章中心区总体规划 (10)

第一节规划结构与总体用地布局 (10)

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 (12)

第三节工业用地规划 (13)

第四节仓储用地规划 (13)

第五节居住用地规划 (13)

第六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4)

第七节商业、物流用地规划 (16)

第八节绿化用地规划 (16)

第九节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17)

第十节区域性道路及对外交通用地 (17)

第十一节给水规划 (17)

第十二节排水规划 (18)

第十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19)

第十四节防灾工程规划 (20)

第十五节镇中心区电力工程规划 (21)

第十六节镇中心区电信工程规划 (21)

第十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21)

第十八节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 (22)

第五章规划强制性内容 (24)

第一节太和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24)

第二节城市建设用地强制性内容 (24)

第一章总则

1.0.1为适应太和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市)建设需要,指导太和镇一定时期内的城乡建设,提供本镇发展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的规范控制依据,便于各有关部门实施对本镇范围内各项建设事业的管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1.0.2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进行具体操作,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与省、市有关规定相协调。

1.0.3 本规划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全面和具体地体现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征与趋势,协调好与白云区、广州市及至于更大区域范围内城乡发展建设战略调整的关系,满足本镇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基本要求。规划对大城市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村镇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模式、城乡建设管理等方面从理论到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力求走出一条适合于该类地区的城镇发展的具体建设的引导控制和实施管理的新路子。

第二章规划方向与目标

第一节规划依据与期限

2.1.1 规划依据

2.1.1.1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法规、技术标准、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1.1.2 省、市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规划、计划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1995年);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战略(深化);

●广州市“十五”计划、白云区“十五”计划,太和镇“十五”计划;

●白云区中北部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指引(市规划局);

●广州市区加油(气)站规划(2001—2010);

●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参考);

●其它与城市发展相关的专项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2.1.1.3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区域整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广州市和白云区整体发展建设思路和新发展战略,落实中心镇规划战略部署,地方特色的保留与塑造。

2.1.2 规划期限:

近期为 2004-2010年

远期为 2010-2020年

2.1.3 规划范围与规划层次划分:规划将全镇144.097km2土地纳入统一的规划控制范围。协同国土等部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对区(镇)域土地综合利用的引导与控制—空间管制。按综合利用的方式与目标差异,分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和镇中心区总体规划两个层次。

第二节规划发展方向与目标

2.2.1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区位与自然环境优势,积极拓展物流产业和都市近郊的休闲性旅游渡假产业。

2.2.2太和镇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将是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区位与自然环境优势,在对现有产业保持和调整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物资储运、商业贸易、相应的加工业为主体的物流产业和都市近郊的休闲性旅游渡假产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2.2.3产业选择——生态型郊区农业、技术含量较高的无污染工业、有地方特色的物资储运与商业流通产业、休闲度假旅游产业。

2.2.4以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大力发展仓储、物资转运、商贸服务业,相应第二产业配套发展的都市型城郊大镇,创造新时期都市人向往的优美人居环境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

2.2.5规划性质——太和镇是广州市中北部一个重要的卫星城镇,是广州市区近郊的都市休

闲度假旅游区及物流中心。

第三节人口规模的规划控制

2.3.1 太和镇规划总人口至2010年为18万人,到2020年为25万人。

2.3.2 镇中心区规划人口至2010年人口为16万人,至2020年人口为21万人。

第四节建设用地规模的规划控制

2.4.1镇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控制在1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控制

25平方公里。

2.4.2镇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控制16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控制21平方

公里。

第三章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3.0.1规划范围包括规划区总用地14

4.097平方公里。

3.0.1城镇地域控制,将镇域用地按“三区六线”进行使用控制。

3.0.1.1三区

●不准建设区

●非农建设区

●控制发展区

3.0.1.2六线

●城镇建设区规划控制黄线:

●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

●建设区规划控制绿线:

●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

●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

3.0.2规划镇域形成“一心、三区”的空间结构。

3.0.2.1充分发挥本镇发展建设的条件和优势,以现镇中心建设区为依托,经济与社会发展空

间向西、向东、向南三个方向扩延,形成“一心、三区”的空间发展与用地布局态势。(1)、“一个中心”——指镇中心区建设区(又分为若干个发展建设组团);近期规划控制面积1603 ha、远期规划控制面积2097 ha。

(2)、“三区”

a、镇域东部,依托铜锣湾水库、帽峰山森林公园等市、区级的大型公共设施形成东部休闲度假旅旅游区;帽峰山旅游渡假风景区是广州和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港澳)优秀的现代化综合接待区域,将提供生态条件优越、类型丰富的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全面的管理设施;还以其自身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和便利的设施条件,成为一个能够提供都市级高端会议、高科技企业总部、健康产业(休闲度假、医疗保健、绿色食品及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科普教育和体育活动)、少量与环境相协调的高级居住区的综合性功能区域。

b、保留并改造镇域南部大源建设区(组团)。太和镇南部大源村与同和(接近南湖游乐园)相连的地方,现状已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片区、商业贸易区(大型货场)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区,规划对建设用地进行整合、改造及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从而形成南部产业发展与居住建设组团。规划控制建设用地面积为 305.15 ha。

c、位于镇南部的(有)部分用地已纳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范围,本规划将按有关的上层次规划要求进行协调控制。

3.0.4 规划镇域建设用地(非农建设区)总规模为2

4.98平方公里,其中镇中心区规模控制为

20.97平方公里。分别占镇域土地总量的17.34%和14.55%

(各类用地规划布局情况详见镇域规划“三区六线”图”和表3--1 镇域土地利用规划汇总表)。

表3-1 太和镇镇域土地利用规划汇总表(2004-2020)

第四章中心区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结构与总体用地布局

4.1.1 镇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规划控制面积为20.97平方公里。其中包含了15条行政村:谢家庄村、沙亭村、石湖村、夏良村、北村、南村、南岭村、园夏村、营溪村、田心村、大源村。

4.1.2规划形成以城市主干道串联城市各片区及主要功能组团,形成城市内部功能组合与道路交通组织的联系环。及沿主干交通线形成的城市空间拓展轴。并通过合理的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整理,空间上构成――“一环三轴三片区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形态。

4.1.2.1一环—以城市主干道串联城市各片区及主要功能组团,形成城市内部联系环。

4.1.2.2三轴—镇区城依托发展的三条主要轴线

一条南北向沿新广从公路的带动发展主轴,新广从公路作为广州市区联系北的主要通道之一,是太和镇发展的主动脉。

一条南北向106国道的带动发展次轴,106国道为广州市区联系北部及新机场的主要通道之一是镇西部发展的一条主要轴线。

一条轴东西向沿广州市北一环路的发展,这一轴线起到沟通镇区东部及西部功能发展主轴。

4.1.2.3三片区--以新广从公路及北二环高速路为界构成的东部片区与西部片区及东北片区,其中:

东部片区---位于新广从公路以东,京珠高速公路以西,沙亭路以南规划白云五线以北。形成以商业贸易、货运仓储、和相关的服务业为主体、居住用地配套发展的综合建设区。本片区按产业发展和用地类型相对集中布局情况又可分为北部物流组团、以居住用地为主的片区中部居住组团、中部商贸组团、中南部居住建设组团、西南部商贸组团。

西南部片区---位于新广从公路以西,北二环以南,106国道两边,南临白云五线。现状为原龙归镇区及夏良、北村、南村、园夏村等几个主要的行政村的范围,规划片区依托106国道及新广从公路发展形成商贸居住建设组团及居住建设组团。

西北部片区---位于新广从公路以西,北二环以北。规划片区依托现有的广州市民营科技工业园集中发展镇区工业,以发展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业为主,发挥集约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太和镇的工业产业,使此片区成为太和镇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发动机。

三片区之间主要通过多条现状及规划的以平交或立交方式穿越新广从公路、北二环高

速路进行沟通。

大源商住组团---太和镇南部大源村与同和(接近南湖游乐园)相连的地方,现状已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片区、商业贸易区(大型货场)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区,规划对建设用地进行整合、改造及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从而形成太和中心区的南部组团,以商贸居住为主要功能的组团。规划控制建设用地面积为305.15ha。

4.1.4谢家庄村、沙亭村、石湖村、夏良村、北村、南村、南岭村、园夏村、营溪村、田心村、大源村等村的大部分建设用地被纳入规划镇中心区范围,对未来的中心镇建设面貌和城市形象产生深刻的影响。建议按镇中心区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与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配置的要求,这些(中心)村再进一步做新一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4.1.5 规划各类建设用地数量和分布情况,详见“土地利用规划图(总图)”和“表4—1太和镇中心区远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表4—1太和镇中心区远期规划(2004-2020)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

4.2.1规划道路以上层规划路网为基础,在镇中心区范围内形成近似方格网状的“六横六纵”的结构形式。六横路自北向南分别有人太路(暂名)、宝树—阴兰路、北一环路(即太雷路—太和中路)、北二环高速路(及两侧辅道)、石湖南路(暂名)、白云五线(龙归段),六纵路则是旧广从路(百合路)、朝亮中路—朝亮南路—东平路、新广从快速路等、大沥—永兴路、柏塘—夏良路、106国道。

4.2.2规划道路主要按交通情况区分为过境道路(北二环高速路、京珠高速路、新广从快速路)、市、区级城市主干道、镇级城市班干道、支路等几个等级。按主要使用功能分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综合性道路等。(详见道路系统规划图)

4.2.3道路红线控制与断面形式,过境道路和市、区级城市主干道路基本控制40米以上,镇级城市班干道、支路分别控制15米、20米。规划道路包括了60、50、40和30或26、20等几个红线宽度,形成A—A(60m)、B—B(50m)、C—C(40m)、D—D(30m)、E—E(20m)等几个断面形式(详见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图)。

4.2.4中心区旧村的道路疏通,原则上要减少拆迁量,尽量利用河涌、水塘、空地,以拓宽原有村路为主。

第三节工业用地规划

4.3.1用地调整的原则

●按照城市用地总体协调,紧缩用地、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不再遍地开花分散建设。

以现有工业区为基础,扩大用地,并逐步调整其它用地。

●改善工业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工业区服务水平,提高单位用地的产值。

●只允许发展一类工业。

●着重考虑沿主干路的工业建设,保证良好的环境景观。

●规划以总体布局为依据,局部工业服从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统筹安排。

4.3.2镇中心区工业用地布局贯彻集中布置形成规模的原则,除保留原镇第一第二工业区及南岭工业区的部分用地外,新的镇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布置在镇西北部广州市民营科技工业园周边,中远期逐步扩张,远期建设用地规模为182.97公顷,占镇中心区建设用地的8.72%。

第四节仓储用地规划

4.4.1仓储用地主要布局在临近交通干道的位置,工业区内及物流区根据发展的需要布置一些配套仓储用地。

4.4.2仓储用地的绿地率≥20%。

4.4.3普通仓库的库址选择、总体设计应符合《商品仓库设计规范》(SBJ01-88)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4.4工业区内的仓储用地主要布局在镇西的北一环公路边,此处交通非常便利。

4.4.5物流区内的仓储用地主要布局在镇区北部沙亭一带。

第五节居住用地规划

4.5.1居住用地应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新建居住区应进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积极进行安居工程建设,重点考虑工业区内居民点搬迁安置工作。

4.5.2规划指标

4.5.2.1新建居住区中绿地率不低于30%;逐步提高旧居住区中的绿地率。

4.5.2.2旧居住区改造的最小日照间距控制为1:0.8;新建居住区的最小日照间距控制为1:

1;低密度发展区的新建居住区最小日照间距控制为1:1.5。

4.5.2.3居住区环境应舒适、卫生、美观、方便、安全。与一类工业用地相邻布置的职工住宅用地,其面积应计入居住用地。

4.5.3主要发展高档住宅、普通住宅、商业住宅、写字楼和外来工宿舍,形成高档住宅区、普通生活居住区、农民安置区和外来工宿舍区。

4.5.4居住区在原中心区村居民点的基础上拓展,发展配套完善的二类居住用地。

4.5.5各街道制订城市社区服务规划,居民委员会应协助政府开发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居住区粮店、菜场、副食店、储蓄所、邮电所等应结合商业街布置。街道所需社区服务设施,可结合街道办事处配置。

4.5.6加强路、桥、各种管线、园林绿化等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居住区建设、经营、管理。

4.5.7规划居住用地从与现状建设形态关系看,包括三部分:一是在原镇、村包括(太和镇居委、米龙、谢家庄、营溪、和石湖村等)居民住宅用地基础上的旧区整理与改造建设区。二是规划新开发用地区,主要分布在现米龙村和谢家庄以北、以东和石湖村以南、以东地块,相对集中成片,可以集中较大规模的小区配套开发建设。规划以控制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三是106国道两边原龙归镇区(包括、南村、夏良村、北村),在村居住用地基础上的旧区整理改造建设区。从空间分布看,主集中在四个地域:北二环高速路和太和中路(旧广从路)以北的东片北部居住建设区(组团)、北二环高速路以南的东片南部居住建设区(组团)、106国道以东的西片东南部居住组团和大源建设组团。另外,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将在帽峰山地区适量规划建设高级居住区。

远期规划居住区用地面积557.49公顷,占镇中心区建设用地的26.58%。

第六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4.6.1包括行政办公、商业(贸易)金融、医疗卫生、教育科研与文化娱乐设等的用地布局。行政办公区是管理职能部门相对集中布置的一系列建设用地区。

4.6.2近中期规划镇政府大院在原有政府大院用地范围基础上向南和向西适度扩大缓和行政办公空间不足的矛盾。

4.6.3太和医院向东北方向位调整,规模扩大至1.6公顷。西边的龙归华侨医院进行扩建。

4.6.4规划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远期386.25公顷占镇中心区规划,总用地的18.42%。

表4--2 镇中心区规划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配置一览表

注:1、镇中心区作为本镇和周边地区的中心(镇),也为外围(广州市)旅游渡假区(帽峰山公园)等到提供相应服务,表中设施按规划人口21万人标准配置。

2、公建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按千人指标进行核算(取高端数据)。

第七节商业、物流用地规划

4.7.1对经济、交通、仓储、加工、配送等各个环节,要科学预测、科学分析、科学策划和科学规划。

4.7.2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在“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重点推进、滚动开发”的思路下,推进整个园区的开发和发展。

4.7.3建设服装、农产品等大型批发市场、物流园及物流平台,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前来发展物流业。

4.7.4商业金融与贸易(物流)用地集中在两个地方:以太和中路为中心的原商业中心地带的改造整理与适度(向北)扩建,形成镇区中北部商贸中心区;石湖村南部地块、谢家庄以北片区为以专业市场为主体的新开发的商业贸易区(物流园区)。北一环米龙村两边考虑与帽峰山南门开发的联系,改造形成为帽峰山旅游'开发服务的商业服务区。商业金融用地319.26公顷。(见“表4-2太和镇中心区规划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配置一览表”和“公共与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第八节绿化用地规划

4.8.1太和镇域东部、北部土地,大部分已作为基本农田(绿地)、果林及其他自然生态保护用地予以控制,纳入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中的非建设用地范围。

4.8.2规划建设区内,将结合各功能用地布局特点和各地段地形、河流(涌)水体分布情况,相对均匀分布公共绿地,强化道路绿化带建设,并结合与外围自然生态绿地的轴线锲合,构成点、面结合,轴线连贯的绿化系统和丰富的景观视线走廊。

4.8.3规划在镇内规划了多块大型公共绿地,可做镇级公园或其他开敞绿地之用。另高等级过境道路两侧,控制布置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化带、部分功能用地交界布置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

4.8.4规划镇中心区在集中居住区附近及居住区与商业贸易区交界处布置较大面积的公园绿地中期15处,占地223.4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0.66平方米;另沿各主要对外交通干道和高压走廊经过地段,按(工程设计规范)要求设置相应宽度的防护绿带, 占地远期307.08公顷。

第九节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4.9.1本规划区内的市政设施主要有变电站、消防站等。

4.9.2有关规划市政设施项目的详细配置情况见“表4-2太和镇中心区规划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配置一览表”和“公共与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第十节区域性道路及对外交通用地

4.10.1太和镇范围有若干区域性交通干道经过,计有北一环路、北二环高速路、白云五线,新广从快速路、106国道、京珠高速路。

4.10.2 在现营溪村北、太雷路(北一环路)北侧及夏良村设置汽车站和公交车总站两处,另在营溪村西部、石湖村东部设公交车总站、,面积分别控制0.3—0.4 ha。

4.10.3 镇中心西部、新广从路西侧,已经有“广州公路主枢纽白云货运站”,占地7.6 ha。

4.10.4在镇中心区范围内新布置社会停车场5处,面积分别为0.25—0.6ha.

4.2.7沿新广从路两侧,保留加油(加气)站2处,占地分别为0.2—0.3ha。

第十一节给水规划

4.11.1用水量预测:

太和镇近期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设定为0.5万m3/万人·d,远期为0.6万m3/万人·d,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4~0.8万m3/ Km2·d。

4.11.2根据预测,太和镇镇中心区用水量选用单位用地面积法预测2020年规划最高日用水量为1

5.55984万m3/d;按中值法,则2020年镇中心区最高日用水量13.5787万m3/d,取13.5万m3/d;时变化系数取1.5,平均日最高时用水量1965L/s。

4.11.3太和镇中心区最高日用水量近期为9.5094万m3/d;取日变化系数取1.2,中心区平均日用水量近期为7.9245万m3/d;太和镇中心区远期最高日用水量为13.5787万m3/d;;取日变化系数取1.2,则中心区平均日用水量远期为11.3156万m3/d。

4.11.4水厂规划

由九佛水厂和市自来水公司江村水厂联合供给。

4.11.5管网规划

市自来水公司目前在太和镇内大源中路敷设一根DN600的给水管至广州寿星大厦,距

离米龙村约5.5km;在新广从公路上敷设一根DN800的给水管至东平村,距离民营科技园约6.7km;在106国道上敷设敷设一根DN1000的给水管至新机场,压力为0.5Mp,开口接DN800供水,距离新广从公路约4.7km。

近期管网采用环状和树枝状相结合形式,远期管网连成环状。给水采用低压制。

第十二节排水规划

4.12.1规划排水体制及原则

4.12.1.1规划新建区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

4.12.1.2太和镇现状合流排水地区,近期采用截污管渠截流污水,形成截流式合流排水体制;远期结合城市道路改造,逐步改为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

4.12.2污水处理厂设置

4.12.2.1规划在太和镇的西面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镇域污水。

4.12.2.2镇域污水处理厂的规模8.5万m3/d,一期工程为4.0万m3/d,总占地9.5ha。

4.12.2.3要优先施工污水主干管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以缓解流溪河水源保护的压力。

4.12.3污水管网规划

4.12.3.1污水管网包括旧城区合流制污水和分流制污水。污水管道采用分期建设,分段实施,使污水管网发挥其应有功能。

4.12.3.2污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东侧和西侧,管径由DN300至DN1800,根据地形在需要的位置设置污水提升泵站,区内污水就近排入污水支管并逐级汇入区内干管及城市主干管,最后排入龙归污水处理厂。

4.12.3.3镇内污水管网共设置2座提升泵站。

4.12.4雨水管网布置原则

4.12.4.1雨水系统的规划以山脊线和雨水受纳水体作为划分雨水分区的依据,本着城市雨水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散就近排放的原则进行。

4.12.4.2由于镇内河网纵横,雨水可就近排入截洪干渠、支流等,规划河涌根据走向结合道路进行规整,适当裁弯取直。

4.12.4.3本规划的雨水全以重力流的方式自排入河.红线40米以上的道路,两侧均设置雨水管线,红线小于40米的道路在道路一侧设雨水管线,在管线入河涌口处根据需要设置雨水提升泵站。

4.12.4.4暴雨强度公式

雨水干管(渠)的计算采用广州市政管理局95年编制的《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及计算图表》,设计重现期为1年计算。

Q=ψ·F·q

4097.345

q=——————

(t+13.974)0.778

式中,Q为管道的设计流量(升/秒);

F为管段设计汇水面积;(万平方米)

q为管段的设计降雨强度;

ψ为综合平均径流系数取值0.6;

t为降雨历时(分钟);它由地面集水时间t

1和雨水在上游管内的流行时间t

2

组成,t

=t

1+mt

2

,m为延缓系数,暗渠m取2,明渠m取1.2。

合流管水力计算同雨水管。

第十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4.13.1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标准

4.13.1.1排涝标准:

4.13.1.1.1建成区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不成灾;

4.13.1.1.2农田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1天排至农作物耐淹深度。

4.13.1.2防洪标准

4.13.1.2.1根据广州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属于广州市555平方公里范围外的堤防,万亩以上堤防均应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万亩以下堤防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

4.13.1.2.2太和镇的防河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防山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

4.13.2防洪排涝工程规划原则

4.13.2.1“分散出口,蓄排结合”:通过规划的河涌体系将蓄洪与排涝功能有机相结合,依就地势分散排往外江;

4.13.2.2“自排为主,抽排为辅”: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涝泵站,尽可能减少排涝泵站的设置;

4.13.2.3“二级排水,生态河道”:镇内路面和场地的排水先就近分散排入河涌,再由河涌排入外江。

4.13.3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措施

4.13.3.1排涝措施:

4.13.3.1.1太和镇镇区属规划建成区,故规划抬高地面标高,在现状河涌基础上进行整治,以自流方式排涝,除个别低洼区设电排站提排外,其他不设防洪水闸及电排站提排。

4.13.3.1.2规划沙坑河属一类河涌,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兼有部分灌溉、绿化功能,规划岸线以外控制宽度不小于30米;其他河涌为三类河涌,规划以外控制宽度不小于20米。这些河涌分别承泄上游水库的下泄山洪水,同时担负沿涌一带的排涝,并兼有灌溉高丘区农田的功能。

表4-3

4.13.3.2.1太和镇是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的地区,主要任务是防山洪,应“以蓄为主,蓄泄结合”,通过新建、扩建、续建、维修加固水库,增加调蓄数量,结合河涌整治,实现防洪目标。另外还必须进行堤围加固达标等工作。

4.13.3.2.2在水土保持方面也要重点整治。太和镇水土流失地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有逐渐扩大趋势。因此,太和镇主要治理以采石取土、开发区建设、修路等人为侵蚀。

第十四节防灾工程规划

4.14.1根据城市总体布局,应分别设置4个消防站。

4.14.2及时完善消防装备和消防通信设施。

4.14.3消防栓按100~120米间距沿城市道路设置,每个交叉口均须布有消火栓。

4.14.4全镇按同时发生火灾两次考虑,每次消防水量为55升/秒,两次共110升/秒,城市供水管网应按最高时用水量加消防流量进行校核,以保证消防用水。

4.14.5化学危险品仓库的建设需考虑消防要求,并需报请消防管理部门批准方能动工建设。

广州市白云区公立中学总汇

1 广州市第65中学江高镇爱国西190号 2 江高二中江高镇 3江村中学江高镇 4江高镇三中江高镇贝峰头 5 江高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爱国东路63号 6 太和中学太和朝亮中路132号 7 太和第二中学太和镇穗丰村 8 广州市第115中学太和镇 9 广州市第77中学太和镇 10广州市第73中学人和镇高增村 11 人和第一中学人和镇 12 人和二中人和镇 13人和三中汉塘村 14广州市第63中学石井庆槎路 15 大良中学石井镇大良村 16 广州市第114中学石井镇亭石南路116号 17 石井中学石井镇石沙路 18 石井第二中学石井镇槎头围 19 广州市第70中学龙归镇 20 龙归中学龙归镇 21 广州市第91中学萝岗镇罗平路79号 22 萝岗中学萝岗镇 23广州市第117中学萝岗镇 24 广州市第68中学新市镇加禾墟 25新市中学新市镇棠涌路 26 颜乐天纪念中学新市镇加禾七星岗 27 嘉禾中学新市镇加禾 28 广州市第67中学新市镇棠溪市 29 竹料第三中学竹料镇中和市 30竹料第二中学竹料镇寮采村 31 竹料第一中学竹料大街 32 广州市第80中学竹料镇竹料路口 33石龙中学神山镇石龙墟 34 神山中学神山镇 35 白云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白云区神山镇 36 盘龙中学钟落潭五龙岗村 37 钟落潭中学钟落潭镇蟠龙路20号 38 龙岗中学钟落潭镇龙岗村 39 新和中学钟落潭 40 九佛第二中学九佛镇 41 九佛中学九佛镇建设路223号 42 九佛成校九佛镇 43 广州市第83中学九佛镇九佛街 44 同和中学同和镇桥南路5号

45 广州市第72中学蚌湖镇 46 广北中学三元里群英路34号 47 广州市第116中学良田镇 48 雅瑶中学雅瑶镇 49 矿泉中学矿泉街北站路37号 50 白云中学水荫二横路十二号

广东省国有企业的名单

广东国有企业的名单 1 广东梁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 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 广州市金辉建筑置业有限公司 4 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5 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 广州华盛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7 广州市建筑置业公司 8 广州市黄埔区建筑工程总公司 9 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10 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11 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2 广东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3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14 广东中南建设物业发展总公司 15 广州市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16 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7 广州市番禺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18 广州市花都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9 广州房实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20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21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2 广州恒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3 广州市越秀区住宅建设公司 24 广州南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25 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6 广州振中建设有限公司 27 广东捷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8 广东海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9 裕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0 广东华盛建设有限公司 31 广东省华侨建设工程公司 32 广东珠江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33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4 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35 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36 广州市建安实业有限公司 37 广州市坤龙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38 广州市公路工程公司 39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40 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1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42 广东地方铁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43 广东省广梅汕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44 广东省航盛工程有限公司 45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46 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 47 广东省电力工业局第一工程局 48 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输变电工程公司 49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 50 广东十六冶建设有限公司 51 广东省石油化工建设集团公司 52 广州市市政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53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54 广州市自来水工程公司 55 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 56 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57 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58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59 广州市恒嘉建设有限公司 60 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61 广州市宝盛建设实业有限公司 62 广东保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3 广东省电信工程公司 64 广州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65 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 66 广州市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67 广州市水电设备安装公司 68 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69 广东金东建设工程公司 70 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 71 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72 广州市第一装修公司 73 广州市美术公司 74 广州市第三装修有限公司 75 广州市第二装修公司 76 华辉装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77 广东省建筑装饰集团公司 78 广东省美术设计装修工程公司 79 广东建雅室内工程设计施工有限公司 80 中国联和承造实业有限公司 81 广州市第四装修有限公司 82 广州城建开发装饰有限公司 83 广州珠江装修工程公司 84 广东粤铝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85 广州市设计院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 86 广东广发装饰工程公司

中国的铁路总公司的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的地指导意见

中国铁路总公司文件 铁总计统〔2014〕97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 征地拆迁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为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进一步深化铁路建设路地合作机制,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作为征地拆迁实施主体在组织实施、协调、监管等方面工作优势,依法合规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铁路投资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适用范围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部署,坚持并创新铁路与地方政府合作

建设铁路的机制,按照国家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和铁路的机 一1一制,按照国家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和铁路运输需要,路地双方发挥自身优势,落实各自责任,切实做好征地拆迁、项目实施等工作,共同推进国家铁路建设。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作为工程建设实施推进的主体,对建设项目工期、质量、安全、环保负责;地方政府作为征地拆迁实施主体,对建设项目土地征用、拆迁实施、补偿安置、社会稳定及各项手续完善负责。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总公司与地方政府合资(合作)建设的铁路。其他铁路可参照执行。 二、政策措施 (三)确定征地拆迁组织推进模式,新开工项目按征地拆迁费用合理包干组织实施。新开工路地合资(作)项目通过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地方政府负责征地拆迁工作,并按照双方核定批复征地拆迁费用包干完成。建设单位已初步设计批复征地拆迁费用为基础,与地方政府签订征地拆迁包干实施协议,督促地方政府按建设工期和费用包干要求组织实施。 (四)依规计算征地拆迁费用,足额纳入项目估(概)算。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按规定合理计算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纳入项目投资估算或总概算,批准后作为项

广州名企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铝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欧派家居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新塑料有限公司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广日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蓝粤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高金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路翔股份有限公司 利建集团有限公司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雅芳(中国)有限公司 高露洁棕榄(中国)有限公司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 霸王(广州)有限公司 广州敏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广州星河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 贝尔罗斯(广州)电子部件有限公司广州锦兴纺织漂染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水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 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嘉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德邦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广东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 广东南粤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番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简介(中文版)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简介 一、广州白云万达广场概况 位置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新城中间地块内,云城东路与云城西路之间、白云一线与横五路之间的地块上。A地块规划为万达希尔顿五星级酒店、甲级办公楼用地,B地块规划为万达广场商业用地,C地块规划为万达广场公寓、商务酒店用地。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 项目用地面积为:万㎡,总建筑面积为万㎡,其中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为:万㎡,写字楼和公寓总建筑面积为:万㎡,万达希尔顿酒店总建筑面积为:万㎡(341间客房)。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总投资 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各建筑层高 购物中心最高为6层,酒店最高为8层,写字楼最高为9层。 停车位 总计2000个停车位。 地铁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旁边有地铁2号线延长线——远景站,将于2010年9月28日开通。

二、主力店进驻情况 各层主力店落位情况: 楼层主力店备注 综 合 楼 F1万千百货 只有5000平方米的大酒楼待 确定。 F2国美电器 F3奇乐儿儿童城 F4、F5酒楼(待定) 百货楼1-6F万千百货 娱 乐 楼 F1大玩家超乐城 F2大歌星KTV F3-4万达影城 超市地下一层沃尔玛超市 室内步行街 F1时尚女装 生活配套 餐饮 F2 F3 (上图为室内步行街平面图) 室内步行街长385米,通道宽9米; 三、楼层规划与特色 室内步行街的业态规划 定位为中高档。一楼以时尚女装为主;二楼以休闲服装和生活配套;三楼则以餐饮为主。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最具特色的地方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拥有广州首座巨型高清天幕,面积共达1600㎡,投资过亿元。同时在室内步行街入口的广场外墙,设置了两块面积均超过100平方米的巨型LED屏幕,营造出独特的购物休闲空间,此外,万达广场内的万达影院还拥有广州最大的IMAX巨幕放影厅。 四、工程 工程进度 3月31日前完成正负零地面; 5月30日前大商业封顶; 8月25日供电调试; 10月15日空调系统调试; 11月15日燃气管线施工; 11月20日消防验收。 2010年12月11日开业。 五、区域现状及未来规划 白云区的人口状况 白云区是广州的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区而得名。面积平方公里,珠江、北江、流溪河流经区内,常住人口86万,外来暂住人口110万,下辖15个镇、8条行政街,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超过25万。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四大镇、15个街道。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所在区消费力

珠三角城际铁路运营公司筹建方案717

关于珠三角城际铁路交由广东地方铁路公司 运营的建议(建议改为:关于广东地方铁路公司介入珠三角城际铁路运营的建议)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修订)》,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将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覆盖珠江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三环八射”城际交通网络,建成城际铁路(以下简称城轨)16条,里程1478公里, 除已经建成的广珠城际、广佛地铁外,还有14条线路、1298公里需要建设, 目前在建的项目有穗莞深、莞惠、佛肇、广清等城际线。根据建设进度预测,莞惠线和佛肇线将于2015年12月开通,城轨运营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因此,我们建议上级考虑将莞惠和佛肇线交由广东地方铁路公司(以下简称地铁公司)运营,即以地铁公司为平台成立珠三角城轨运营公司(以下简称运营公司),在珠三角城轨业主领导下,负责珠三角城轨(第一阶段是莞惠线和佛肇线)的行车调度指挥、客运组织和服务、运输设备设施维修养护业务。 一、广东地方铁路公司概况(本条已删第一点) 广东省地方铁路公司系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省铁投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5552万元,成立于1962年,前身是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下属的广东省地方铁路总公司,1997年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划转广东省新成立的广东省

铁路集团公司,但直到现在,地铁公司管内的两条线路一直与国铁京广线互联互通,日常运输生产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具体指挥。地铁公司已有51年从事铁路客货运输及配套服务的历史,车机工电辆等铁路运营工种齐全,从业人员数969人(人员构成情况见下表),作为综合性铁路运营企业具备从事城轨运营的基础。(建议增加管辖线路及业务介绍) 地铁公司人员构成情况表 分类标准员工人数(名)合计(名) 专业行车230(含调度9),客货运66,机车车辆47(含司机40),电务28,工务240,管理203,其他153。967,其中男801,女166 学历本科及以上63,大专177,中专技校109,高中243, 初中375 技术职称高级2,中级26,初级74,其他865 年龄30岁及以下118,31-40岁201,41-50岁415,51岁 以上233 二、地铁公司负责城轨运营的可行性及利弊分析(本条改动较大,仅供参考) (一)可行性 1.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生产布局能满足独立运营的条件。根据部省合作会议纪要和相关设计资料说明,目前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生产布局规划满足了“可独立可委托”的运营条件。部分规划项目建设进度不能满足前期开通线路的运营需要,可利用广铁集团公司现有运营设施进行过渡。如:珠三角调度指

关于明确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征地拆迁有关问题的通知(铁计电[2009]100号)

关于明确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征地拆迁 有关问题的通知 (铁计电[2009]100号) 为加快铁路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加强征拆资金管理,规范操作,现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合理确定征地拆迁实施协议补偿标准。各铁路局、铁路公司(筹备组)应认真执行项目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已公布的征地拆迁政策、办法。当根据地方政府公布的征地拆迁政策、办法计算征地拆迁单价低于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单价时,铁路局、铁路公司(筹备组)按地方政府公布政策、办法签订征地拆迁实施协议;当根据地方政府公布的征地拆迁政策、办法计算征地拆迁单价超出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单价时,铁路局、铁路公司(筹备组)要将地方政府公布的有关政策、办法,征地拆迁费用组成,及对概算影响等报发展计划司,抄送建设管理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发展计划司牵头研究,同意后方可签订实施协议。 二、及时办理征地拆迁概算变更。当铁道部批准的征地拆迁实施协议单价高出批复初步设计单价时,各铁路局、铁路公司(筹备组)应根据实施协议单价和设计数量及时组织设计单位编制征地拆迁费用调整文件,按变更程序报部审批。部将及时办理批复,以保证征地拆迁费用。 三、按规定验工计价、确认征地拆迁投资完成。各铁路局、铁路公司(筹备组)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对征地拆迁及时验工计价。征地拆迁款由建设单位拨付的项目,原则上按季度(或月)由地方政府承办部门根据五方已确认的征地拆迁数量和实施协议确定的费用计算原则计算费用,报建设管理单位相关部门验工计价,经确认后建设单位向地方征地拆迁管理部门拨付征地拆迁款。征地拆迁款由地方政府拨付的项目,原则上按季度(或月)由地方政府承办部门根据五方己确认的征地拆迁数量和实施协议确定的费用计算原则计算费用,报建设管理单位相关部门验工计价,确认征地拆迁已完成工作量和支出的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的征(租)地拆迁,根据工程进度,与其他工程一并验工计价。根据征地拆迁验工计价据实上报投资完成情况。 四、根据征地拆迁实际数量,及时进行阶段性清理征地拆迁费用。各铁路局、铁路公司(筹备组)应对征地拆迁实际数量真实性负责,要与被征地拆迁人、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事前共同确认征地拆迁数量。实际征地拆迁数量超出初步设计批复概算数量时,各铁路局、铁路公司(筹备组)要根据工程进展、资金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清理征地拆迁数量和费用,增加费用(合资公司经董事会后)报铁道部审批。征地拆迁总费用待中介审计机构审计后,报铁道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确认,并按有关纪要精神处理资本金、入股事宜。 五、严格控制边角地、夹心地及特殊敏感建筑物拆迁数量。 1.边角地、夹心地数量原则上按照有证建筑用地总量的2%控制,由建设单位与地方政府协商确定。 2.对于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居民区)等特殊敏感建筑物,应认真执行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颁布的《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规定。原则上应首先采取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无法满足时可考虑进行功能置换;仍无法满足要求的报铁道部、

白云区 - 广州市 - 广东省 - 行政区域网

行政区域网? 广东省? 广州市? 白云区 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三元里街道 飞鹅新村社区梓元岗社区走马岗社区白云机场第一社区白云机场第二社区白云机场第三社区松柏岗社区中医药大学社区华园社区金桂园社区石榴桥社区三元里东约社区三元里西约社区 松洲街道 槎龙社区团结社区华糖社区半岛社区螺涌社区阳光社区桥西社区松北社区松南社区西洲社区松鹤社区桃园社区富力桃园二期社区 景泰街道 景泰东社区景泰西社区景泰北社区云苑东社区云苑南社区云苑西社区平安社区云龙社区云翠社区长安社区政通社区金泰社区广园中社区竹园社区大金钟社区景云社区隆康社区 同德街道 岭南社区横滘社区粤溪社区田心社区鹅掌坦社区上步社区怡德社区明德社区积德社区泽德社区侨德社区恒丰社区同雅苑社区同景苑社区紫竹苑社区荔德社区同康社区 黄石街道 黄石花园第一社区黄石花园第二社区高尔夫社区江夏社区祥景花园第一社区元邦社区陈田第一社区祥景花园第二社区石岗社区陈田第二社区广外大社区马务社区白云尚城花园社区荷塘月色社区 棠景街道

大围社区祥岗社区百顺社区百荣社区棠溪社区岗贝社区机场北社区棠溪南社区水边社区合益社区棠下西社区棠下南社区沙涌北社区心谊社区机场西社区 新市街道 棠涌社区萧岗南社区萧岗北社区萧岗花园社区西街社区汇侨东社区汇侨南社区南航新村社区新街社区阳光美居社区明珠社区松园岭社区齐富社区松柏苑社区汇侨北社区连元桥社区大埔社区小坪社区紫荆社区 同和街道 握山社区白山社区白云山制药厂社区蟾蜍石社区白水塘社区蟹山社区石桥头社区榕树头社区金湖社区何屋社区倚绿山庄社区斯文井社区富和花园社区白云社区云祥社区老庄社区新庄社区大陂社区南湖半岛社区 京溪街道 京鹏社区梅花园社区第一军医大社区京海社区恒骏花园社区京龙社区京宇社区白灰场社区京麟社区东圣社区犀牛角社区麦地社区金麟社区梅苑社区云景花园社区 永平街道 元下田社区新南庄社区平中社区磨刀坑社区官厅窿社区春庭花园社区白云堡豪苑社区云山居社区集贤苑社区东恒社区松涛北苑社区颐和山庄社区集贤庄社区云泉居社区蝶云天社区解放庄社区新兴白云花园社区云山诗意家园社区依云天社区 嘉禾街道 乐得社区嘉禾社区彭西社区鹤边社区黄边社区鹤南社区鹤北社区望南社区望北社区员村社区二矿社区尹边社区彭上社区西岭社区时代玫瑰园居委会金碧雅苑社区

xxxx集团本部部门设置情况及职能(终稿)

广东省xxxxxx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部门设置及职能调整方案 为适应我省城际轨道建设大规模展开,集团产业链业务启动在即的新形势、新要求,集团将对本部部门设置和职能进行必要调整。本次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客观需要,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和效能监察工作的到位,确保城际轨道交通发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一个职责明确、统分结合、管理顺畅的组织架构。 一、调整情况 (一)根据工作需要,增设3个部门。一是设立监察审计部,将预算财务部的审计功能、原财务总监相应的监管职能划转到纪检监察审计部,不再设财务总监职位;二是设立技术管理部,负责集团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制订和集团重大技术决策、技术改造等归口管理工作;三是成立城际运营办公室,负责集团投资的城际轨道项目统一运营相关事务的统筹规划工作。 (二)人员编制情况。集团组织架构调整完善后,管理人员(不含财务结算中心)的编制为100人,其中:集团领导8人,中层27人,中层以下65人;工勤人员编制为13人。具体情况见附表。 二、调整后的本部部门设置

集团本部设:董事会秘书处、综合事务部、投资发展部、资产经营部、预算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建设管理部、党群工作部、监察审计部、技术管理部及城际运营办公室。其中:董事会秘书处与综合事务部合署办公,并设总经理助理和董事会秘书职位。 三、调整后各部门和办公室的职能分工是: (一)董事会秘书处 负责集团董事会日常基础性工作,设董事会秘书1名,工作人员1名。具体职责范围是: 1、协助集团董事长处理董事会的日常事务; 2、负责董事会非常设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 3、董事会秘书列席董事会会议,负责董事会会议记录,保证董事会有完整的组织文件和记录; 4、负责董事会会议的筹备及会议决议的整理,并负责会议文件和记录的保管; 5、负责集团向所出资企业委派的董事、兼职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及沟通协调; 6、负责督办、检查董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集团生产经营信息,并向董事长、董事汇报; 7、负责国资委派驻集团监事会的联络工作; 8、负责集团所属企业对口部门的业务指导工作。负责董事会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 9、完成集团董事长、董事交办的其他工作。

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档案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档案工作的意见 根据我省铁路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温福、福厦、龙厦、厦深和向莆等主干铁路以及一些支线铁路项目已陆续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项目的前期征地拆迁工作(以下简称征迁工作)有的已基本完成,有的正在进行。随着征迁工作的进行,档案工作在各有关单位领导的重视下也相继开展起来了。但由于当前一些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等突出问题,致使征迁工作中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归档不及时、整理不规范,保管不安全,影响了征地拆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档案(以下简称征迁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使征迁档案更好地为铁路建设服务,为社会和谐稳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福建省档案条例》及有关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省征迁工作的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征迁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充分认识征迁档案的重要作用。铁路建设项目征拆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广大农户、林农、城镇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征迁档案是铁路项目建设的真实记录,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征迁档案管理是征迁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征迁档案收集是否完整、整理是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方便,直接关

系到征拆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征迁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特别是其中的征用土地、征迁安臵、补偿批准文件,协议书、红线图、勘查原始记录和权属证明、补偿领用手续等证明性文件,是今后农户、林农、城镇居民和铁路管理部门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凭证,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处理纠纷、维护公正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征迁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征迁工作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征迁档案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征迁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法建立征迁档案,把征迁档案工作纳入管理计划,摆上工作议事日程,强化监督措施,增强征迁工作人员和广大征迁户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档案工作与征迁工作同步进行。 二、把握原则,切实加强征迁档案的管理 (一)把握征迁档案工作的原则 征迁档案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铁路建设征迁工作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根据征迁工作的需要,明确征迁档案管理要求,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制度。凡属归档范围的征迁工作文件材料,文件形成部门或个人必须按规定向本单位负责档案工作的部门移交,实行集中统一管

新建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工程

新建铁路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 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评价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六月

新建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项目建设概况 (一)项目建设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 项目建设的地点 工程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起自穗莞深城际新塘站(增城区),经增城开发区、镇龙、中新知识城、竹料引入白云机场,之后经花山至广州北站(花都区),线路长度77.409km。 2. 项目建设的相关背景 为适应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从2000年开始,珠三角地区开始进行城际网规划研究;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2009年修订)》。 2011年5月27日,铁道部计划司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召开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实施方案研究审查会,确定新增规划白云机场至新塘线路(穗莞深城际延伸线),路网示意图见下图。 2012年12月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报了本项目建议书《关于上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项目建议书的

请示》(粤铁投集【2012】507号),2013年7月31号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项目建议书,《关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项目建议书的复函》(粤发改交通函【2013】2229号)。 2013年12月31日,我院完成新建珠三角城际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件。2014年3月13日,铁路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组织对本项目可研进行了审查,2014年5月根据审查意见,完成了可研审查后修改文件。 (二)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1.线路 工程新建线路全长77.409km。采用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全线采用60kg/m 钢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道床采用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岔区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2. 路基 本线正线路基共有22处,总长约3.013km,主要工点类型:路堤坡面防护、浸水路堤、路堑坡面防护、深路堑、地下水路堑、短路基、地基处理、挡土墙、岩溶地段路基等。 3. 站场 全线设置车站13座,其中高架站10座,地下站3座。地下车站根据车站周边环境及交通疏解情况,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柱列式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钢(或砼)支撑。高架站采用建桥合一的结构形式。

如何做好铁路征地拆迁工作

如何做好铁路征地拆迁工作 工程未动,征拆先行。铁路征地拆迁工作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项目经济效益。加强铁路征拆工作研究,对提高征拆工作水平,推动工程进展,创造经济效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铁路征拆工作特点 1、拆迁范围广,量大,费用高 铁路建设用地分布范围广,往往跨越多个省市及地区,除永久性征地外,还涉及取弃土、搅拌站、制梁场、施工便道、生产生活设施等临时性用地。往往一条线路,需上千亩建设用地,协调量非常大,征拆成本高。 2、用地类型多样,手续复杂 铁路建设用地包含耕地、林地、菜地、荒地、宅基地等多种类型,用地类型多,审批手续复杂,办理时间长。 3、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 铁路线路往往穿越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牵涉利益面广,社会环境错综复杂。 4、“干了再说”的不可控性 铁路建设多是“边设计、边征地、边施工”。补偿政策出台不及时、补偿资金支付不到位、施工图纸严重滞后等因素,致使工作变动性大,加大了时间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加大协调难度。 5、依赖政府和业主 铁路征拆工作大部分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在和谐社会的氛围下,施工单位处于弱势地位,协调工作严重依赖地方政府和业主的支持程度。 二、铁路征拆工作内容 1、征拆主体和费用归属:一般由沿线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统征统迁并承担相关费用。 2、用地范围和方式:用地包括临时性用地和永久性(红线)用地。红线用地包括取弃土、回收地。用地过程涉及建筑物拆迁和“三电迁改”工作。

3、征用方式及程序: (1)临时用地:临时用地费用由施工单位按使用年限支付,使用完后复垦交回原单位或土地承包人。施工单位进场后,确定临时用地方案,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提交临时用地报告并附草图,由国土资源局组织乡镇政府和所在村组进行丈量,签订用地协议后使用。一般临时用地以两年为一个周期,两年使用结束后,如继续使用,需顺延合同并支付相应费用。工程结束后,应尽快组织复垦移交。(2)红线用地:以建设单位施工用地图为依据,填制《铁路用地界桩表》地交-5和建交-7,后附用地申请报告和设计图纸,上报所在县市土地主管部门。然后,施工单位测量班组按图测量放线,埋设临时界桩,经国土部门勘测定界,勘测结果和上报界桩表和设计图纸数量一致时,地方国土部门进场丈量。丈量时,施工单位只负责以村为单位确认大宗土地不负责逐户分配丈量,逐户丈量由国土资源局、乡镇政府、村干部和土地承包人按设计征用土地总面积分配到户。施工单位填写《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费清册》地验交-4后,完善签字盖章手续,并组织开挖界沟、清表。取弃土场可按设计图征用,也可自行选择较佳位置,报设计单位认可后出图征用,其费用由政府或建设单位承担。 (3)建筑物拆迁:红线划定后,施工单位会同当地土管部门、设计、监理和产权人对建(构)筑物丈量登记,填写《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费清册》地验交-4和《铁路建设用地、青苗及拆迁建筑物补偿费清册》建交-6,由县市国土部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签字盖章确认,户主和产权单位签字盖章。确认类别、数量后,由施工单位督促地方主管部门组织按期拆除。对特殊拆迁项目,由建设单位向所在省市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汇报,会同有关各方以现场办公的方式,按地方优惠政策协商办理。 (4)“三电迁改”:建设单位招标确定的专业施工单位负责对地下管线、公路改移和“三电”迁改工作,施工单位配合。地下隐蔽管线要调查清楚,确保一次迁改到位,防止二次迁改或产生遗留问题。 三、协调工作内容和策略 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因土地权属、补偿政策、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容易产生争执和矛盾,产生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阻工”现象。这是就需要协调工作,

广州市白云区批发市场分析

广州市白云区批发市场分析 【白云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 白云区增槎路口是水果、蔬菜批发市场的一个集散地。增槎 路338 号的南源水果批发 市场,主要经营南北瓜果的批发。 340 号的山西运城果品市场,则主要经营北方水果的批 发。 346 号的越秀蔬菜批发市场,主要经营的是南北蔬菜的批发交 易。而 922 号的江南农副产品 市场,也是主要经营南北蔬菜的批发交易的。 此外,还有两家经营草菇等食用菌类的批发市场,即增槎路468 号东源市场内的东源 鲜菇批发市场和西槎横滘路口的长堤草菇交易市场。 【白云区农产品主要批发市场】 白云山农批市场位于白云区沙太路犀牛角。主要经营粮油、食品、蔬菜、饮品杂货 的批发零售。 广州新源粮油副食品批发市场位于白云区增槎路即罗溃围往广清高速公路路段。主 要经营粮油、副食品的批发。 东旺食品综合批发市场位于白云区增槎路,南临罗冲围客运站。主要经营粮油、食品、烟酒、饮料、百货的批发。 广州白云粮油蛋品批发市场位于白云区广花三路25 号。主要经营粮油、蛋品的批发。 【白云区家具主要批发市场】 新金雅家俬广场位于白云区机场路 61 号,右侧靠近广州白云机场。主要经营 家居家俬、办公桌椅的批发与零售。 黄石家俬大广场位于白云区新市黄石路口,紧接广花五路。主要经营家居家俬、 办公桌椅。 同德家俬大广场位于白云区西槎路聚龙路段。主要经营家居家俬业。 【白云区装饰材料、灯饰主要批发市场】 在黄石东路,有主要经营装饰材料陶瓷、五金的安华装饰材料城。还有主要经营灯饰的 安华灯饰城。 【白云区五金交电主要批发市场】

广州生源五金商贸城位于白云区增槎路聚龙路段。主要经营五金交电、塑料制品 批发零售。 星之光机电轴承市场位于白云区广花四路155 号。主要经营机电轴承的批发零售。 【白云区主要家电、音响批发市场】 西场电器总汇位于白云区增槎路36 号,临近罗冲围客运站。主要经营视听产品类。 华南电器广场位于白云区增槎路东旺路段。主要经营视听产品、家用电器类。 西槎电器广场位于白云区增槎路槎头路段。主要经营视听产品、家用电器及二手电器。 丰宁电器批发市场位于白云区增槎路433 号。主要经营电视、音响、家电类。 南宝电器城位于白云区增槎路338 号,东旺路段。主要经营视听产品及各类家电。 天龙电器城位于白云区机场路 122~136 号,北临广州白云机场,南近广州火车站。主要经营视听产品、家用电器及各类音响器材。 白云家电城位于白云区走马岗头大街,广州火车站以北。主要经营各类家用电器 及视听产品。 【白云区主要化妆品批发市场】 广州美博城位于白云区广园西路 121 号,火车站与白云机场的衔接处,交通畅顺, 辐射力强。是一家规模宏大、造型优美、软硬设施一流的化妆品、美容美发、洗涤用品市 场。 目前已有国内外400 多家知名化妆品品牌厂进驻,各类产品琳琅满目,魅力四射。 兴发广场位于白云区机场路 138 号,广州中医药大学附近。主要经营化妆品、洗涤 用品、美容美发用品的批发零售。 怡发广场位于白云区机场路 96~98 号,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近。主要经营化妆品、洗涤用品、美容美发器材的批发零售。 中人化妆品城位于机场南路兴发广场二期二楼。主要经营化妆品、洗涤用品、美 容美发器材的零售与批发。

268-平衡多元主体利益的城际轨道综合开发制度设计

平衡多元利益主体的城际轨道综合开发制度设计 邵源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城镇群发展阶段,城际轨道交通也步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在多元建设主体、多元利益主体的特殊国情背景下,如何设计一套公平、合理的机制,并通过轨道综合开发获得的效益反哺轨道建设运营,是现阶段国内各省市面临的核心问题。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利用的开发收益应体现沿线地方政府投入的土地、资金等成本和合作开发收益,同时要按照市场规则给予其他的市场主体参与者以合理报酬,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本文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建设的有关经验,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构建全省为主体、省市协同的行政主导机制,各开发主体按照省统一规划实施土地综合开发。通过轨道交通项目红线内土地开发工作由该轨道交通项目业主承担,红线外土地开发采取“一市一公司、一地一政策”的制度设计,力争在平衡多元主体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城际轨道交通资源与城市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交通规划;城际轨道;综合开发;铁路投融资;制度设计;TOD 1、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城镇群发展阶段,城际轨道交通正步入大规模建设时期。作为服务沿线、便利群众、公益特点突出的公共产品,由于客流培育的长期过程、巨额建设贷款压力以及定价的公益性原则等因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本身经营利润前景并不乐观。以珠三角城际轨道在建的穗莞深、莞惠、佛肇城际三条线路为例,根据项目可研等资料分析,三个项目运营期前十年,预计亏损总计89.5亿元,年均近9亿元。为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按照“统筹规划、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完善铁路发展规划,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1]。 图1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在建项目预测亏损情况(单位:万元) 轨道交通运营亏损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各地均采取多种手段维持轨道交通的财务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其中,日本、香港等地依靠轨道建设经营捆绑沿线土地开发的模式,成功地解决了运营亏损难题。因此,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站点周边土地综合开发,通过综合开发获得的效益反哺轨道

广东省综合交通

廣東省綜合交通“十一五”發展規劃 廣東省綜合交通“十一五”發展規劃 “十一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根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特制定《廣東省綜合運輸體系“十一五”規劃》。 一、“十五”發展狀況 (一) 發展成績 “十五”期間,我省抓住國家進一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提高交通設施技術水平和綜合運輸效率為中心,進一步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綜合運輸網絡規模、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為促進我 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了運輸保障。 1.綜合運輸能力明顯增強,運輸量快速增長 “十五”期間,我省交通基礎設施規模總量大幅增長,交通運輸網絡進一步完善,通達度進一步提高,綜合運輸能力顯著增強,客、貨運輸量快速增長。2005年,全省完成客運量21.6億人,完成貨運量16.9億噸,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34.1%和50%﹔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達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2645萬標箱,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140%和207%﹔全省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175.6萬人,貨郵吞吐量達108.5萬噸,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94.8%和48.6%﹔輸油氣管道裡程達 1615.9公裡,比2000年增長5.2%。 2.公路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到2005年底,公路總裡程達到11.5萬公裡,“十五”期間新增約1.2萬公裡,公路密度達64公裡/百平方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約達3140公裡。實現全省所有地級以上市通高速公路、與周邊省份(除海南省外)均有高速公路相連、市到縣通二級以上公路及縣到鎮通三級公路的目標﹔全省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全面展開。 3.鐵路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十五”期間建成了粵海、梅坎、陽陽、惠澳、羅定至春灣等一批鐵路項目,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883公裡,新增裡程414公裡。2004年10月1日,省政府和鐵道部共同

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基本情况 (1) 二、项目业主简介 (1) 三、编制依据 (2) 四、研究内容 (3)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 六、简要结论 (4) 第二章项目研究综述 (5) 一、研究背景 (5) 二、研究目的 (5) 三、改造实施基本原则 (6) 第三章工程实施必要性 (8) 一、**经济发展现状 (8) 二、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现状 (26) 三、**市铁路网现状 (28) 四、拆迁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29) 第四章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38) 一、**市铁路建设规划 (38) 二、环境评价 (42) 三、建设内容及占用土地 (60)

第五章征地拆迁方案 (61) 一、概述 (61) 二、基本情况 (61) 三、征地拆迁补偿方案 (65) 五、相关意见 (99) 第六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经济效益评价 (100)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100) 二、项目财务效益评价 (103) 第七章社会效益评价 (114) 一、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 (114)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15) 三、社会评价结论 (115) 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116) 一、主要结论 (116) 二、项目建议 (116)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 (二)建设地址:项目涉及到14个区县及地区。 (三)项目建设业主:**市地产集团 (四)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将对兰渝铁路(含铁路枢纽站用地)、遂渝二线、南涪铁路、襄渝二线、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渝利铁路沿线等相关地区进行征地拆迁,涉及土地总面积35264亩。 (五)项目拆迁进度安排设想:2008年7月-2009年12月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816910万元; 项目资金由业主自筹264449万元,通过银行贷款552461万元。 二、项目业主简介 **市地产集团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渝府[2002]211号文)的事业单位,注册资本金20亿元,实行企业化管理。**机构编制委员会以渝编[2003]10号文批复**市地产集团内设机构9个部,核定事业编制88名,其中领导职数8名(2正6副),处级领导职数19名,经费渠道自收自支。 集团的主要宗旨是为政府的土地储备整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和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提供服务。具体工作是:负责建设用地

(完整版)广州市白云区区域地理

广州市白云区区域地理

目录 一、白云区位置与行政区域 (2) 1.1区域地理位置 (2) 1.2行政区域划分 (2) 二、区域自然特征 (3) 2.1地质 (3) 2.2地貌 (3) 2.3气候 (3) 2.4水文 (4) 2.5土壤 (4) 三、自然资源与开发 (5) 3.1土地资源 (5) 3.1.1区内土地资源状况 (5) 3.1.2利用特点 (5) 3.2气象资源 (5) 2、1气温 (5) 3.2.2降水 (5) 3.2.3气象资源特点 (6) 3.3水资源 (6) 3.3.1区境内水资源状况 (6) 3.3.2水资源特点 (6) 3.4矿产资源 (6) 3.5生物资源 (7) 3.5.1植物 (7) 3.5.2动物 (7) 四、区域人口 (7) 4.1人口发展 (7) 4.1.1人口数量 (7) 4.1.2人口变动 (8) 4.1.3人口分布 (8) 4.2人口结构 (8) 4.2.1民族结构 (8) 4.2.2性别结构 (8) 4.2.3年龄结构 (8) 4.2.4文化结构 (9) 4.2.5职业结构 (9) 4.2.6家庭结构 (10) 五、区域习俗 (10) 5.1服饰 (10) 5.2饮食 (11) 5.3居住 (11) 5.4行旅 (11) 六、区域联系与交通 (11)

一、白云区位置与行政区域 1.1区域地理位置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北面,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区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8′36″至113°34′52″、北纬23°07′03″至23°25′53″。东西极限长为44.4公里,南北极限长为33.6公里,东邻萝岗区,西界佛山南海,北接花都区、从化市,南连黄埔、天河、越秀、荔湾等4区,面积795.79平方公里。详见图一。 图一 1.2行政区域划分 白云区辖内有14条行政街,4个中心镇,即三元里街、松洲街、景泰街、黄石街、同德街、棠景街、新市街、同和街、京溪街、永平街、均禾街、嘉禾街、石井街、金沙街和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4个镇。设居民委员会245个,村民委员会118个,全区户籍人口77万多人,流动人口约80万。

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粤建规函〔2012〕793号

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 编制技术指引(试行) 粤建规函〔2012〕793号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清远市人民政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的重要工作部署,根据省政府《关于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机制的意见》(粤府函〔2012〕16号)关于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统筹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结合《城乡规划法》、《广东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商省有关部门,现印发《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技术指引(试行)》以进一步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明确站场TOD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对象 (一)规划编制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城际轨道站场所在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是单个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论证及经费安排等工作。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省铁投集团)、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下称珠三角城际公司)配合参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及省有关部门按职能予以督促和指导。 (二)规划对象。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线位及站场位置稳定后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应及时启动相应站场的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实现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 综合开发规划的全覆盖。 (三)规划范围。以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为中心、半径800米左右用地为基础,结合周边规划路网、自然地理界线、行政界线、地籍权属界线及相关政府部门意见等,划定规划范围。其中尚未划拨、出让的国有土地,或需要调整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才能用于开发建设的土地,原则上应纳入省市合作开发备选用地。 二、明确站场TOD规划编制的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优化布局,保障区域的转型升级。各站场规划要切实按照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采用TOD开发模式推进土地综合开发,引导人口、产业和技术等各类要素集聚,将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建设成为珠三角区域践行新型城市化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