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示范教案(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课时)

示范教案(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课时)

示范教案(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课时)
示范教案(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课时)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规划

本章内容包括:“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和“免疫调节”四节内容。其中,第1节、第2节和第4节教材分别可用2课时教学,第3节可用1课时教学。在第1节正文之后,安排了一个“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栏目;在后三节正文之后,各安排了一个“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力求引导学生将视野从基础知识中转移出来,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

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有关健康的问题,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关于健康问题、社会问题等的报道都是学生学习这一章内容很好的切入点。

还有一些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学过的知识都可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义务教育教材中关于人体生理的内容(如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出、人体对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及“健康地生活”等都是学习这一章内容的基础。

与其他章的联系:

本章内容是从个体水平上来阐述稳态的维持的,本书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学习本章的基础,而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则是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上阐述稳态及其维持的,本章内容和后续几章共同组成多层次生命系统的稳态、调节以及稳态与环境的关系的内容,是一个整体。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从容说课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五部分内容。教学过程分2课时,第1课时讲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第2课时讲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关于第1课时新课的导入,由于本堂课是本章的第一个课时,所以分别要有章题的导入和节题的引入。本章的导入采用直接切入主题、开门见山的方式。简单总结第1章中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和稳态的调节机制,而后用章首的导言直接引入本章。结合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联系本章的小节安排:第1节讲神经调节,第2节讲体液调节,第3节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第4节讲免疫。节的导入采用实验引入。课前准备2杯水:一杯糖水、一杯热盐水。热水60摄氏度左右,温度不能太高以免烫到学生,也不能太低,要正好有些烫手的效果。之所以设计糖水和盐水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水的温度上吸引开。请学生喝一小口每个杯中的饮用水,并观察他们的反应,引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而这样引入一是比较直观,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由于热水较烫而难于入口,学生会用嘴吹凉表面喝一小口或是拒绝喝,这就正好能引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部分的学习。

第一部分“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中提出了反射、反射弧、兴奋的概念和反射的过程等内容,由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已有详细的介绍,但是学生遗忘的较多,课前应让学生对这部分的初中教材进行复习,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演示反射产生的动态过程,结合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基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部分内容需要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且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先向学生展示生物电发现的简单历史,使学生了解生物电的客观存在,再通过演示蛙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来说明兴奋的传导形

式——神经冲动,(如果在课上当堂重做这个实验当然效果要更好,但是考虑到课堂操作的难度较大,课堂时间又有限,所以这里用多媒体演示)最后用课件演示来解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破难点。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对学生来说也是全新的,如果结合有效的演示和说明,学生不难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通过演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动态演示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配合逐步深入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要求掌握的知识。

第2课时的新课导入过程,先复习巩固第1课时的知识点,再用节首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通过问题讨论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高级神经中枢在复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脑的重要指导作用,学习的必要性等,然后自然地引入新课。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当广泛和复杂,教材所要求的内容却比较有限。教学设计先用多媒体演示人的神经系统的分布、分类,让学生对人的神经系统有个总体的认识。再通过实验实例和幻灯片展示各级中枢的位置和分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神经中枢有各自不同的作用。最后用教材上的资料分析把神经中枢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由分到合,由局部到整体,使学生理解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引导学生联系其他的实例深入思考,特别是进行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人脑的高级功能很复杂,教材在这部分内容只选取了语言文字、学习和记忆两方面内容给予简单的介绍。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用幻灯片展示言语区的位置和分工,结合学生讨论了解各区的功能。关于学习和记忆部分,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关于学习和记忆的想法,再揭示记忆的实质。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学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及目前科学研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展开,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视野,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脑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教具准备 1.幻灯片: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人的神经系统示意图,人的各级中枢示意图、大脑皮层不同的功能区分类图、大脑皮层言语功能区分布图。

2.视频:足球比赛片断。

3.多媒体CAI—1:膝跳反射的过程。

4.多媒体CAI—2:测量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

5.多媒体CAI—3: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6.多媒体CAI—4: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讲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第2课时,讲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维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4.建立在反射弧的结构基础上完成反射的过程。

5.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

我们学习了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大家还记得什么叫稳态吗?

生正常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师内环境的稳态为什么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呢?

生因为内环境的稳态影响到细胞代谢原料的取得、代谢废物的排出和代谢反应的催化剂——酶的活性。

师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生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师很好。你的身体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体内又有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在同时进行,但是内环境却能维持相对稳定,这是为什么?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各器官之间功能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是如何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实现的?这就是我们将要在第2章中探索的问题。

本章共有4节内容。第1节讲神经调节,第2节讲体液调节,第3节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第4节讲免疫。

推进新课

板书: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师出示2杯水。

师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小试验。桌子上有2杯水,一杯是糖水,一杯是盐水。请同学来分辨一下哪杯是糖水哪杯是盐水。

生进行辨别。

(在辨别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动作,但是都会拿起杯子尝一下。在伸手取盐水的时候很可能因为没有心理准备手会缩回,端起杯子会用嘴吹凉些再尝。也可能有学生在尝了第一杯糖水后就直接下结论说另一杯是盐水)

师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刚才的实验中不管是同学端起玻璃杯的动作,对水的品尝、味觉分析,被热水烫到后缩回手的迅速反应,还是没有真切地尝第2杯水的味道就判断它是盐水的逻辑思考,都必须有神经系统的正确分析指导,同学们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板书: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师关于这一部分内容大家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来回忆一下这部分的内容。

课件展示:

问题1: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

生反射。

课件展示:

1.反射

问题2:什么是反射?请至少举三个例子。

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举例: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吞咽反射等等。

师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草履虫会向水中有糖分的一侧移动,这是不是也属于反射呢?说说原因。

生这两个例子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完成的前提条件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而含羞草是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们都没有神经系统,所以它们作出的这种反应都不属于反射。

课件展示:

问题3:反射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请各举一个例子。

生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条件反射是后天的,需要学习得到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会的。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举例:条件反射——马戏团的动物会表演马戏,非条件反射——狗热了会吐出舌头散热。

问题4:反射属于应激性吗?反射对生物有什么用处?

生反射属于应激性。反射能使生物迅速地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从而趋利避害,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师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体通过反射,可以使躯体、内脏等各部分的生命活动更加协调,尤其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的条件反射,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新建,使人和高等动物对于环境的变化能够更精确地作出反应,提高了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能力,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么,人和动物体对刺激所作出的这种应答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呢?

课件展示:

问题5: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生反射弧。

板书:

2.反射弧

师初中时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下面我们来回顾膝跳反射的全过程。

课件展示:

1.一个神经元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说明原因。

4.你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的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生1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生2 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生3 至少需要两个。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生4 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的参与。

师请一位同学叙述缩手反射的全过程。

生当手指接触到针尖,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手臂的肌肉;手臂肌肉作出收缩的应答反应。

师当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所谓兴奋,就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的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那么,兴奋是如何沿着神经传导的呢?兴奋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板书: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师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些取得重要成果的研究。

(多媒体显示《生物电发现的早期历史》)

师通过这段阅读资料我们能够体会到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显示神经上所存在的生物电和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到底是怎样的联系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验。

(演示多媒体CAI—2)

师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呢?

生实验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传导的。

师回答得很好。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神经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起神经兴奋。这种电信号也就叫做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通过神经传导的。

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就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那么,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课件展示:

1.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即静息电位)是怎样的?

2.神经纤维接受到刺激会引起什么变化?

3.神经纤维上的受刺激部位在兴奋后又有什么变化?

师通过下面的动态演示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演示CAI—3)

生1 静息电位是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师是的。这是因为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形成了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生2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刺激部位的电位从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师神经纤维接受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从而与相邻部位产生了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生 3 神经纤维上的受刺激部位在兴奋后电位又很快从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回到外正内负的静息状态。

师刺激部位兴奋时与相邻部位产生了局部电流,阳离子的位置就发生了移动,如此,膜上

的电位差就发生了颠倒,原来兴奋的部位回到静息电位,原来的静息电位发生了兴奋。如此,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不断传递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照此理论,大家可以发现:如果刺激的是神经纤维的一端,那么兴奋会向另一端传导;如果刺激的是神经纤维的中间,那么兴奋会同时向两端传导。

师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还能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呢?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当冲动传到切口边缘时,膜边缘两侧就不能继续形成局部电流,从而使冲动的传导中断。

师分析得很准确。在讲反射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到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那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吗?

板书: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师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

(演示幻灯片: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师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以突触结构相联系的。突触结构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就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神经元轴突末梢多次分支,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有线粒体和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突触有不同的连接方式:轴突—胞体突触、轴突—树突突触、轴突—轴突突触、树突—树突突触等。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神经元,它们中间有突触间隙相隔。

师大家推测,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吗?

生不能。

师我们可以推测: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肯定不是神经冲动,它一定和突触的特殊结构有关。

(演示多媒体CAI—4)

课件展示:

1.突触小泡的形成最可能与哪个细胞器有关?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有什么作用?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细胞物质运输的哪一种方式?它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有关?

3.神经递质是以什么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的?它的速度与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相比谁快谁慢?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K+或Na+是以哪种方式跨膜移动的?

5.联系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的纽带是谁?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怎样?为什么?

生1 突触小泡的形成最可能与高尔基体有关。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

生2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外排的方式。它与细胞膜的可流动性有关。

生3 神经递质是以扩散的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的。它的速度比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慢。生4 K+或Na+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移动的。

生5 联系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的纽带是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课堂小结

师神经递质按其与受体作用后对突触后神经元的效应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分别对突触后神经元起兴奋和抑制的作用。有些神经递质的作用很难用简单的“兴奋”或“抑制”来描述,可能随部位不同而异。

突触传递由于要通过化学递质的中介作用,因此具有不同于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1)单向传递。(2)突触延搁。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递

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 ms),这段时间就叫做突触延搁。(3)总和。通常兴奋性突触每兴奋一次,并不足以触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但是,同时传来的一连串兴奋,或者是许多突触前神经末梢同时传来一排兴奋,引起较多的递质释放,就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突触对内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缺氧、二氧化碳增加或酸碱度的改变等,都可以改变突触部位的传递活动。(5)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二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⑵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⑵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二、教学中难点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课时安排 1学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内容板书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讲述】同学们好!在本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看图片 【展示图片1】玩过山车的图片 【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 1、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留待学完新课后回答〗 1.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2.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新课导入

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生物学案 第九周(10.27—11.1)第二课时 神经调节(上) 初稿:刘召霞定稿:董波审稿:陈艳霞 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 【学习目标】 1.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重点难点】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知识梳理】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具有?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后,由??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产生 (1)静息电位: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形成细胞膜 的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形成? 的动作电位。 (3)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通过钠、钾泵,细胞,再恢 复到静息电位。 3.兴奋的传导形式和方向 (1)传导形式: ?,也称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2)传导方向:由??到未兴奋部位。 (3)传导特点: ?,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重难点讲解】 考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方式 1.神经元的组成与功能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 (神经冲动),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是指在?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规律总结】 (1)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2)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3)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4)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5)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6)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7)刺激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3.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 出神经。 (4)实验判断法:剪断或麻醉神经后,刺激外围段(远离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有反应,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无反应,证明是传出神经;刺激外围段效应器无反应,刺激向中段效应器有反应,则证明为传入神经。 【规律总结】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

吴起高级中学高二生物导学案(学生版) 编号:5编写人:张琰英 审核人: 班级______小组____姓名 学习内容与程序 我的收获与疑惑 课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学习目标: 说出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学习重点:反射弧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 学习难点:反射弧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 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研读教材及资料,完成自主预习有关题目。2、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及时进行反思纠错。 【自主学习】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2.反射弧的 结构和功能 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小脑:维持________________ 脑 脊髓:含有调节躯体运动的___________中枢,例如缩手反射中枢、膝跳反射中枢、眨眼反射中枢等 大脑 神经元 细胞体: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突起 树突 轴突 特点:___________ 功能:将兴奋传给细胞体 特点:__________ 功能: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 (2)功能: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接受 产生 ,并传导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4)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 (5)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神经。 (3)分类

结构名称组成作用受损对反射的影响 ___________ 传入神经 _______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无感觉,无反应 传入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到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 合并产生新的兴奋 比较复杂,应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 传出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到效应器 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有感觉、无反应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在__________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_____ _ _____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类型 类型概念特点意义实例 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 得,与生俱有 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 性;终生性;数量有限 使机体初步 适应环境 眨眼、膝跳反射、吃 东西分泌唾液等 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 过程中逐渐 训练形成 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 可以建立,也能消退; 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使机体适应 复杂多变的 生存环境 学习、“望梅止 渴”、“画饼充饥” 等 联系①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②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 【合作探究】 1、一般,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2、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也有活动,这是反射吗? 3、一个反射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作业检测】 1、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 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2、饮酒过量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②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3.3神经调节第1课时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3.3 神经调节(课时1)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命活动的调节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人体特有的生理功能 C.生命活动的调节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系统是神经系统 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人体接受外界刺激B.使人产生感觉 C.是人体内主要的调节系统 D.是人体内唯一的调节系统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神经末梢 B.神经纤维 C.神经元细胞体D.神经元 4.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 B.病人右侧躯体偏瘫时,最可能是左侧躯体运动中枢受损 C.在人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时,吸收药物的主要是肌肉细胞 D.有些神经分布较浅,肉眼就可以分辨,如手臂上的“青筋” 5.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A.脑和脊髓B.脑神经和脊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D.脑和脑神经 6.下列结构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 ) ①脑②脊髓③脑神经④脊神经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7.神经元的功能是( ) A.产生神经冲动B.传导神经冲动 C.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会立即缩回来,这个过程称为缩手反射.它由反射弧来完成,其中手部皮肤属于( )

A.感受器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D.效应器 9.下图所示为宋代《存真图》中一幅人体解剖图的部分信息.其中所标注的各器官,都没有涉及( ) A.神经系统B.生殖系统C.循环系统D.呼吸系统 10.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烧的病人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减弱了消化酶的活性 B.大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身体平衡 C.静脉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D.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1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B.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属于神经细胞 C.神经元包括轴突和树突两部分D.树突能将神经冲动传给细胞体 12.神经元(或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 B.该图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第2课时)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3节神经调节(第2课时) 课堂笔记 1.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1)应答性反应:人体对做出的反应。刺激可以是来自外界的,如危险、食物等;也可以是来自体内的,如内脏器官的疼痛等。 (2)反射:指人体通过对各种刺激做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3)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由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①感受器:负责接受刺激,产生。 ②传入神经:能把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接受神经冲动信号,并将神经冲动传导到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能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给。 ⑤效应器:实现反射效应的部分,可以是或腺体。 神经传导冲动的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它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 (2)条件反射:生物个体通过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它需要 的参与。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分层训练 A组基础训练 1.下列现象中是反射活动的有() ①触动含羞草,它的叶子闭合②手碰到高温物体迅速缩回③看到红灯,司机刹车 ④针刺皮肤,有疼痛的感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 2.下列能够正确描述反射弧和反射关系的是() A.简单的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完成 B.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C.反射弧和反射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D.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3.(云南中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A.神经元、反射弧B.神经元、反射 C.神经中枢、神经细胞D.神经、神经细胞 4.如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叫作() A.神经B.脊髓C.反射D.反射弧 5.(宿迁中考)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e→d→a→b→c D.若b处受损,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该反射也不能正常进行 6.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描述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叩击膝盖下韧带小腿弹起 B.婴儿一生下来就会吮奶 C.手遇到针刺后会很快缩回 D.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7.(青岛中考)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 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 8.婴儿排尿是无意识的,这是因为() A.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发育不完整 B.脊髓中的信号没有传导到大脑 C.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发育不完整 D.大脑发育不完整

2020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3 神经调节学案

专题3:神经调节 班级姓名学号 【夯实基础】 1.理清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 (2)反射需要经过的反射弧。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也可以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4)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 首先看该反射活动是不是“先天具有”的,若是,则为;若不是,则为。其次看该反射活动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若需要,则为;若不需要(如由脑干、脊髓等参与),则为。 2.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 (1)ab段,神经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主要是由导致的。 (2)bc段,神经细胞受刺激时(b点),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的电位出现反转,表现为,原因主要是。 (3)cd段,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 (4)d点以后,恢复为静息电位。 3. 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1)形式: (2)传导特点: (3)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4.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一般是上一个神经元末梢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膜或膜。单向传递的原因:。(2)兴奋传递引起的效应:神经递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所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3)兴奋传递与细胞器之间的关系:神经递质的形成与(细胞器)有关,运出

突触前膜的方式是,并需要(细胞器)提供ATP(供能)。(4)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的特点和的功能,兴奋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的功能。 (5)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兴奋传递过程中,在整个突触上的信号转换是,但仅在突触前膜上的信号转换是,仅在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 5.判断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上传导方向的三大方法 (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看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 【题组练习】 1. 神经调节的相关判断 (1)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14·海南,11A)( ) (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 ) (3)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2013·海南,19C)( ) (4)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 ) (5)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课标全国,5D改编)( ) (6)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2011·海南,8A 改编)( ) (7)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011·海南,9C)( ) (8)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浙江,4D)( ) (9)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2014·江苏,11A)( ) (10)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2014·江苏,11C)( ) (1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2012·新课标,4D)( ) 2.(2012·新课标全国,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最新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习目标】 1.说出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2.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知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重点难点】 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链接】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做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叫做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学法指导】 反射、反射弧在初中已学过,通过复习回忆打好知识基础。本节内容广泛、抽象,学习时抓住局部电流、突触、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构建知识模型,结合图示,巩固知识。 【学习过程】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什么是反射?什么是兴奋? 2.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思考:草履虫能构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 3.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比较如下:

精品文档 4.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课本P17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说明了什么? 2.神经细胞上K+、Na+分布有什么特点?静息时,受到刺激时发生什么变化?膜电位怎样变化?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结构包括哪些?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方向及原因? 思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吗?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是否相同? 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部位将恢复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和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一般来说,位于受调控。其中,大脑皮层是中枢,小脑有中枢,下丘脑脑干,脊髓。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脑的高级功能还有躯体运动中枢、躯 体感觉中枢等。 精品文档

神经调节(第课时)导学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兴奋的产生、传导的过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正确的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结合教材助读中问题提示,阅读教材,填写预习案。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小组学科组长可安排组内 同学互助完成。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通过预习检测题检查预习效果,查找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把预习中发 现的问题写在“我的疑惑”中。 3.完成时间:40分钟。 知识必备(你准备好了吗?) 1.物质跨膜运输有哪几种方式? 2 .组织细胞间隙内是什么液体? 3.细胞间信息传递有哪几种方式? 4.神经元具有哪些结构? 预习、探究案

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 、2、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 继续探究(学习还没有结束……) 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在两个神经元间兴奋传递的特点? 网络构建(归纳梳理,整合内化)

知能训练案 训练题目(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 一、基础训练: 1.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B .兴奋部位的电流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 .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D .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导 2.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3.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 .ⅠB .ⅡC .ⅢD .Ⅳ 4.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5.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A .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 .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 .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 .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二、综合拓展: 6.关于反射弧结构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不包括感觉器官。 B .脑脊神经节以前的神经纤维由长树突形成,其他的神经纤维由轴突形成 C .神经中枢是脑脊灰质中功能相同的许多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形成 D .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内、外分泌腺组成 7. 右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①所示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质中一定含线粒体等细胞器

通过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知识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 。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什么是反射?反射有哪两类? 在 的参与下,人或动物对 ? 作出的 应答。 举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构成?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先天的 通过学习而建立,后天的 具体事物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 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应 不经过大脑皮层 一般经过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是终生的、固定的 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消退 数量有限 数量无限 是生存的根本保证 扩大适应环境的能力

包括(起感受作用)、(把兴奋向中枢传递)、(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把兴奋传递出去)、(由运动神经末梢及与其相连的肌肉或腺体所组成)五个部分组成。 4.反射的条件 (1)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判断 ①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错。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故不能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 ②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错。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无运动功能,则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不能产生。 ③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错。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朱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 【典例1】?(经典易错题)反射的形成如下 图所示(①→②→③→④→⑤)。 讨论:(1)如果将②处传入神经剪断(或阻断), 分别刺激断口的外周段和向中段,能否引起 ⑤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解剖针破坏③脊髓灰质(神经中枢),分别用有效刺激(正常情况下足以引起兴奋)刺激①处和④处,能否引起⑤发生相应的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1)(2)可知,正常生理状态下欲完成反射必须有完整的________;②处神经具有________功能;④处神经具有________功能。 答案(1)刺激外周段不能引起⑤的活动,而刺激向中段则引起⑤发生相应的活动(2)刺激①处不能引起⑤的活动,而刺激④处(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可直接传到⑤(效应器)引起相应的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3课时(精.选)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3课时 一、课程标准 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二、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的活动; 2.简述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重点、难点、考点 1.导学重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导学难点: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高级功能的控制区域的判断; 3.高考考点: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案例的分析。 预习案 操作要求:结合课本图2-5及19页的文字,明确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它们的主要功能。请回答:(请同学们在10min内完成) 1.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请分析这些现象分别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哪些部分有关?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 、B. 、C. 、D. 和 E. ,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2)一般来说,位于的低级中枢受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3.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学习、记忆和等方面高级功能。 (2)长期记忆可能与的建立有关。 [预习检测]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2009·海南卷T8B)() (2)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2008·重庆卷T3B)() (3)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2009·海南卷T8D)()(4)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是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直接联系的活动(海南卷T11A)()(5)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011·海南卷T9C)() (6)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2011·海南卷T9B)() 【预习中的疑问】 探究案 操作要求:课前由课代表组织小组长对组内的预习案进行检查和答案的讨论,将不同的答案纪录到“预习中的疑问”,上课老师公布答案,由做对的学生进行讲解。 探究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阅读下面四个资料,小组之间讨论下述三个问题,讨论中小组长进行纪录,讨论完毕后,教师随机点名展示。展示过程中可将小组讨论中困惑的问题提出来 资料1:尿在肾脏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 资料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憋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 资料3:有些人因为外伤等情况使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那样尿床的现象。 资料4: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排出尿液。 1.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困惑的问题:

人体的神经调节参考学案

第二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 【学习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反射的类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4.说出人体条件反射的特征。 【知识要点】 1. 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 3.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4.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称为灰质,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称为白质。脊髓的中央呈蝴蝶状的是灰质,周围是白纸;大脑的表层是灰质,又叫大脑皮层,内层是白质。 5.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表面布满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增大了大脑的表面积。 6.大脑调节的特点:左脑控制右边身体的活动,负责语言及逻辑思维,如科学、数学和棋艺;右脑控制左边身体的活动,负责艺术思维,入绘画、舞蹈和音乐。人脑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功能,成为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大脑皮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语言中枢为人类所特有。 7.小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脑干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管理心跳、血液循环和呼吸。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接收到的信息作出的反应。(含羞草、草履虫的反应不是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细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9.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反应,先天性的,不会消退。(膝跳反射) 条件反射:需要学习,经验的积累,后天性,当条件刺激改变时,会随之消退。(听,谈梅子就流口水,谈虎色变,动物表演) 10.人类特有的反射:对语言、文字等抽象信息的反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11.睡眠:能消除身体的疲劳,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每天不少于8h。 【典型例题】 例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射弧 C.简单的反射 D.复杂的反射 例2、神经系统中有“生命中枢”之称的结构是()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例3、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膝跳反射 B.谈虎色变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 例4、“谈虎色变”是人大脑皮层特有的功能,与这一功能有关的神经中枢是()A.语言中枢 B.嗅觉中枢 C.味觉中枢D运动中枢 例5、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①望梅止渴②杯弓蛇影③鹦鹉学舌④老马识途⑤公鸡报晓⑥大雁南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例6、下列有关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 B.条件反射只有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发生 C.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 D.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更重要 例7、右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②③④⑤ B.③是该神经结构的中枢 C.甲处主要由神经细胞体构成

神经调节 第三课时 教案

3.3 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反射的含义;理解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学会观察和记录非条件反射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有直观体验,培养实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激发对科学实验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射与反射弧 难点: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导和处理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图片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 【课时安排】 3课时,本教案写的是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当你们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生:手会立即缩回去 师:恩,当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触碰到高温物体时,我相信正常人的反应都是立即把手缩回来。手迅速缩回是对高温刺激的应答反应,我们就把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做出应答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同学们再课本中相应的地方画出反射的定义。 2讲授新课 师: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多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同学们划好之后仔细看看反射的定义,他都有什么要求。

这里要求的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对刺激做出反应,像我们初一的时候学过的草履虫能逃避食盐的刺激,你们说这是反射吗? 生:不是,因为草履虫不具有神经系统,它对食盐的反应属于应激性。 师:恩,同学们分析的非常正确,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是属于应激性而不是反射,还有我们在这一章的第一节学过的含羞草在收到触碰时叶子会闭合也不属于反射,而是什么?生:植物的感应性中向触性 师:恩,看来同学们知识点掌握的都很好。 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例子,你们说这些是反射吗? 生:…… 师:恩,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再来认真的分析一下,每个例子中的刺激是什么?生:…… 师:恩,我们这些例子中的刺激都是外界的敌害、食物和声音等,其实这些刺激还可以是来自我们体内的,比如说我们体内有些病痛引起的疼痛也是一种反射。 在第一课时内容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对此的反应时一个连续的过程,都是哪五个过程呢?生:接受刺激——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做出反应这样的一个连续的过程。 师:恩,那同学们接下来认真阅读课本103页缩手反射的过程,你们能总结出手在对高温这一刺激做出反应的这一过程中我们身体的那些组织或器官参与了对刺激的反应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 生:感受器接受刺激,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参与了传导信息,脊髓处理信息,效应器做出反应。 师:恩,同学们归纳的非常好,在科学中那些科学家把完成反射的这五个组织或器官合起来给他一个名字叫反射弧,反射弧是一种神经结构,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那根据这些,同学们能说出反射弧包括哪五部分呢? 生: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以及效应器。 师:有的同学是不是会奇怪,这里怎么变成神经中枢了,而不是脊髓呢? 其实在缩手反射这个过程中是由脊髓承担处理信息的这个过程,而在有些反射过程中是由脑承担处理信息这一任务的,所以我们把这里笼统的说成是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有该机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之分,脊髓是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而脑是属于高级神经中枢,好我们返回来看感受器,你们说说看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生物学案 第九周(10.27—11.1)第二课时 神经调节(上) 初稿:召霞定稿:董波审稿:艳霞 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 【学习目标】 1.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重点难点】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知识梳理】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作出的,具有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产生 (1)静息电位: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形成细胞膜 的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 形成的动作电位。 (3)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通过钠、钾泵,细胞,再恢复 到静息电位。 3.兴奋的传导形式和方向 (1)传导形式:,也称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2)传导方向:由到未兴奋部位。 (3)传导特点:,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 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重难点讲解】 考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方式 1.神经元的组成与功能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 (神经冲动),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是指在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 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规律总结】 (1)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2)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3)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4)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5)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6)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7)刺激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3.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 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 出神经。 (4)实验判断法:剪断或麻醉神经后,刺激外围段(远离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有反应, 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无反应,证明是传出神经;刺激外围段效应器无反应,刺激向中段效应器有反应,则证明为传入神经。 【规律总结】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神经调节 导学案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 【明确课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过程与方法: 识图能力和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学习方法指导】 反射、反射弧在初中已学过,通过复习回忆打好知识基础,本节内容广泛、抽象,学习时抓住局部电流、突触、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构建知识模型,结合图示,巩固知识。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 的调节网络。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系统→个体。 3、初中学习的反射有哪些生活中的实例? 新课学习: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② 1、结构 ① :短且分支多, 突起 ③ :长且分支少。 ③的外面包裹着一层 ,起着 作用;它们合称为神经纤维,多条神经纤维聚集成束,构成神经。 2、功能:能够接受刺激产生 ,并 。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它是指在 的参与下,动物和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两个实例是否属于反射?(注意反射发生的关键) 例1::含羞草的叶片受到人或动物的触碰后,叶子将下垂; 例2:草履虫经常可以趋利避害。 2、反射的分类 根据幻灯片中的实例,请同学们分析同样是反射,有何不同? 由此分析我们知道反射可以分为 反射与 反射,前者一般由 神经中枢调控,后者一般由 神经中枢调控。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它一般是由五个组成部分: , , , , 。 感受器与 直接相连,它的作用是 ; 效应器与 直接相连,它是 ,作用: 。 【合作探究1】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膝跳反射与缩手反射,这两个反射中各有几个神经元?说一说从图中如何判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 ② ④ ③ ① 神经元细胞

八上浙教版科学同步练习第三章第10课时3-3神经调节(五)

第10课时神经调节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学习目标 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导。 2.了解反射弧。 3.了解感受器、效应器。 4.了解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巩固复习 1.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2.脑是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3.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二、反射 1.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会怎么样? 立即缩回。 2.对高温物体的刺激,手迅速缩回是一种应答性的反应。这种应答性的反应叫反射。 3.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4.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 三、反射弧 1.手碰到高温物体是如何产生反射的呢? 如图3—8。 2.产生反射的过程。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过感受器感觉高温,产生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导进入神经中枢(在脊髓中),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产生反应,手立即缩回。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反射弧。 3.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四、神经中枢 1.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的,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 2.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3.高级神经中枢一般在脑中。 五、感受器 1.刺激由感受器接受。 2.刺激可来自外界,也可来自体内; 六、实验 1.膝跳反射实验。 用手轻轻扣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可以看到小腿产生的反射活动。 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肌腱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效果小腿反弹。 3.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思考讨论] 1.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成年人的排尿活动的? 2.在缩手反射中,有时可以不一下子缩回,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下列人和生物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的是 ( D ) A.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人就会眨眼睛 D.人吃食物时会分泌唾液 C. 小鸟受惊就会飞走 D. 触动含羞草,它的小叶会闭合,叶柄会下垂 [解析] 析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反射活动不是人特有的,动物也会有反射活动。含羞苹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触动含羞苹,小叶会闭合,叶柄下垂,看似反射活动,但实际不是反射活动。答案应选D。 [答] D [课内练习] 1.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B ) A.产生兴奋 B.反射活动 C. 反射弧 D.神经冲动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少任何一环,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3.反射活动是针对刺激的一种应答性反应。 [课时小结] 1.反射活动是对刺激的一种应答性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这五个部分缺少任何一个就不能产生反射活动。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D ) A.强光照射下,瞳孔缩小 B.手被针刺,立即缩回 C.尝到美味,分泌唾液 D.脚被钉刺,皮破血流

精品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9

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是双向的 C.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解析] 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一方面使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 L清水及饮1 L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解析] 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的水平衡,抗利尿激素降低,尿量增加。据图可知,A、C两项正确。因为饮清水0.5 h后尿量开始大量增加,所以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B项正确。3 h后,尿生成速率趋于稳定,两条曲线将可能重叠,D项错误。 3.(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析]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但是只有甲状腺细胞的受体能识别,故该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A错误;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多产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饮水不足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假设人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环境20 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