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

消费维权亮出尚方宝剑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热点解读

■张雪源陶家平

权威解读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今年3月15日正式实施,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充分关注新《消法》的修改热点,消费的过程中如遇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拿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热点一: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法条】新《消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解读】“谁主张,谁举证”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般证据规则。消费者要想证明某个商品是否存在瑕疵就必须拿出证据来,但因为不掌握相关技术等信息,消费者举证往往非常困难。此次《消法》修改,将消费者“拿证据维权”转换为经营者“自证清白”,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解决了消费者举证难问题。

【提醒】同时须注意两点:一是举证责任倒置并非免除消费者的全部举证责任,消费者应当举证证明其向经营者购买了争议的上述商品或者服务,且该商品不能正常使用

或者服务出现瑕疵;二是除了新《消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其他商品或者服务出现瑕疵,仍然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由消费者承担举证责任。三是该规则仅适用于机动车等耐用品和装饰装修等服务,且仅限于购买或者接受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超过六个月后,不再适用。

热点二:明确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

【法条】新《消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解读】针对现实中个人信息泄露、骚扰信息泛滥的情况,新法规定了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原则,对所收集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商业信息的发送限制等,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积极意义。新法还规定了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并通过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的方式增强对不法经营者的震慑力,有助于个人信息得到更好的保护。

【提醒】虽然新《消法》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确认下来,但这一规定目前仅停留在文件上,具体操作性不强。如果个人信息被泄露,消费者如何取证、维权?相关经营者将获得怎样的处罚,有待进一步规定。

热点三:新增网络等非现场购物信息披露制度

【法条】新《消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以及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

【解读】该制度的核心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助于明确解决网购等非现场购物面临的突出问题。现实生活中,消协在解决网购过程中的争议时,经常找不到相应的经营主体,而新《消法》的这项规定有助于帮助在发生问题时查找相应的责任方;而安全注意事项等,则可以对消费者的安全形成保障,对产品的负面问题做到全面、详尽的了解;售后服务和民事责任事前需要明确,也有助于消费者在事后发生争议时有据可查地解决问题。

热点四:定位网购平台责任

【法条】《消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

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网上购物方式不同于普通的购物,对于商家是否具经营资质、信誉等情况,买家无从查证,这就需要网络平台加强审查和监管。但另一方面,由于卖家众多,网购平台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平台,买卖自由,双方自愿,要求网购平台进行直接监管也是不现实的。为此,此次修改后的《消法》对网购平台的责任进行了清晰定位,即网购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承担先行赔偿责任;且对于销售者或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具有主观过错,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销售者或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提醒】网购平台承担责任有前提。

热点五:赋予网络等非现场购物消费者反悔权

【法条】新《消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一)消费者定作的;(二)鲜活易腐的;(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四)交付的报纸、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解读】近几年,网络等远程购物方式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的主流方式之一。远程购物的“非现场性”导致消费者和商家的信息极不对称,因为商家可能隐瞒了商品的负面信息,但由于无法直接接触商品,消费者可能被蒙在鼓里而遭受损失。新消保法针对网络等远程购物方式赋予了消费者七天的反悔权,旨在促进买卖双方的平等地位。

【提醒】同时须注意:一是反悔权仅适用于网络等非现场购物方式,消费者直接到商店购买的物品,不适用该条规定;二是反悔权的期限是七日内,且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商品,不在此列;三是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热点六:加大消费欺诈赔偿

【法条】新《消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修改后的《消法》不仅将惩罚性赔偿的倍数由“退一赔二”变为“退一赔三”,而且还对赔偿的最低数额进行确定。

【提醒】此赔偿原则仅针对经营者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热点七:明确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代言人、推销人的连带赔偿责任

【法条】新《消法》第四十五条增加了两款,内容为:“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针对大量虚假广告充斥电视节目、明星代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新消法强化了虚假广告代言人及发布者的连带责任。新《消法》规定,对于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及代言人、推销人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该规定对于影响我们生活质量最深的虚假广告及明星代言来说,意义非凡。其大大强化了商家制作广告、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及明星选择代言产品的谨慎度,对于遏制虚假广告、问题产品具有显著作用。

【提醒】连带赔偿责任仅仅适用于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

高一语文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高一下语文月考质量分析总结 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月考成绩概况 本次语文月考,人均76分,及格86人,最高分106分,最低分22分。高分段人数少,差生面积较大,优秀率为零,及格率偏低,总体成绩不够理想。二、试卷评价 本次月考试题,题型与近年高考相仿,与教材关系密切,难易适中,结构规范。试题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考察,题型稳定,切近高考,切近教材,考查的测重点突出,没有偏题难题,对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答卷情况 通过答题情况及得分对比分析看,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差,卷面潦草、不规范。 2、学生中存在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的现象。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维不严密,会做的题得分率低。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不善于归纳、总结,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作业、练习落实不到位。 4、学生应试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习惯;审题不仔细,答题不严谨,规范性不够,很多答题中的常规步骤写的不全、不准。 四、月考暴露出的教学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讲授和训练不够。【从学生的试卷来看,古代诗文阅读,对文言文关键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准确,成语运用判断不准即是明证;客观性选择失分严重,说明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差,不能仔细阅读,不能审清题干要求,不能仔细深入探究比较,只是读了大概,凭印象和语感作答,没有一定的把握度。】 2.教师教学知识落实不力。【如古诗默写出现空缺、关键字错写说明学生识记不牢固,小说阅读基本的文学常识缺乏。】 3.不够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忽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语言文字运用,成语积累较少,病句辨析找不到病根失分明显,语言连贯题填写虚词弄不清逻辑关系和层次,不能按要求仿句,作文在选材和立意上比较一

劳动经济学重点

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因素:1.技术。技术系数:生产单位产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2.企业规模和产品需求量3.资本价格和产品价格4.短期和长期。短期:只调整劳动力数量。长期:可以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5.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6.制度:规则、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以约束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 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某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就业量变化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变化的敏感程度。(1)曲线缺乏弹性:|E|<1,陡峭(2)曲线富有弹性:|E|>1,平坦 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某种劳动力K工资变化1%所引起的对另外一种劳动力J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两种劳动力的关系:1、若E>0,总替代: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增加2、E<0,总互补: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减少。是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年工资下降,替代效应就会少用成年人;规模效应会促使企业增加所有投入要素,包括成年人。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研究的是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四个因素以及这四个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规模效应。工资上升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上升,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一定幅度价格上升导致的产量下降就大,就业量减少就多。企业比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企业之间产品替代性大,导致其产品价格弹性大。行业之间产品替代性较小,行业产品价格弹性小。长期弹性大。长期可以开发生产替代品,增大价格弹性。2.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就越大。替代程度的制约因素:a、技术b、政府规定(游泳池救生员)c、时间因素:短期不可行的替代在长期就变得可行(减少泳池数量扩大规模)长期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更富弹性。 3.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若弹性大,意味着无需大幅度提高价格就可以增加要素使用量。工资率上升,设备替代劳动,若弹性小,设备价格会大幅度上升,限制了企业用设备对劳动力的替代,长期供给价格弹性大。4.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企业被迫更多地提高产品价格,就业量下降更大。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1、目标:整个家庭效用最大化; 2、决策:配置每个家庭成员时间于市场工作、闲暇和家务劳动中; 3、约束条件:(1)家庭非劳动收入: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可能导致家庭所有或部分成员工作时间的减少,可能是市场工作时间,也可能是家庭劳动时间。(2)每一成员的市场工资率:假设初始状态:丈夫市场工作,妻子全职太太。◎如果妻子可能的市场工资上升,影响如何?提高了妻子家务劳动和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市场工作欲望——替代效应导致妻子参加工作。◎妻

二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二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测试试卷共设102个考察点,卷面整洁另奖励2个点。此试卷共分基础知识乐园、积累与运用乐园、口语交际乐园、阅读乐园、我会写话五大版块。整份试题难易程度适中,试卷基本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联系生活的原则。 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试题主要从字词句、按课文内容填空等方面来命题,基本技能则是从课文理解,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来考查,试卷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书上八个单元的内容,这些内容含量分布平均,而且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因此试卷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很好地涵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点,能客观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语文能力。 写话重生活性。 语文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学习最终服务于生活。本次写话清楚明了,选材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并且以日记的形式展现,既考察了学生对日记格式的掌握,又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考试概况 本次测试年级共有226人参加,从整个卷面来看,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还有部分学生学得较死,所以在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具体得分为: 三、典型错例分析 第8题:我会补充词语。此题所考的四字词语都是本册书中出现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都一一进行了检查,但写到卷纸上的情况却不尽人意,其中错误率最高的是:画脚。 各班具体得分率如下: 分析失分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口头积累和书写积累是两回事,能说对不一定能写对。 学生的生字还不够扎实,在背写过程中出现同音字混用、错别字等现象都造成了一定的失分。 教师训练不够,尤其在复习过程中强化不够。 第10题“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第四小题:蓝天是雄鹰的,是老虎的家,是熊猫的家,是的家,是的家。 此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运用,句子的句式与原文做了一些修改,部分学生在答题时就手足无措,造成大量失分,各班具体得分率如下: 失分的主要原因: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于死板,在答题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 A.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 ( )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4.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 (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5. A. B. C.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D. ( )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 ( )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9.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 10. 技术进步对( )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D.“互利”基准“互助”基准C.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 1 A.生产费用 B.教育费用 D.社会公共支出C.工时损失费用 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 B.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 C.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 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14.E>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 S A.供给无弹性 B.供给有无限弹性 D. 供给富有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 A.规模效应 B.收入效应 D.外在化效应 C.替代效应 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 A.学费 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D.书籍费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 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B.铁路机车司机 C.石油工人 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 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 A.小时工资 B.养老金 D.免费午餐住房C. 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 ...A.种族 B.性别 D.民族传统劳动技能 C.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 A.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 B.企业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 C.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 D.二元劳动力市场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率分析论文

题目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战略选择摘要:中国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经济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取得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面对着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贸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中心议题.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而言,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我国对外贸易近几年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外贸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为“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画上圆满句号。2011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但我国对外贸易走的是“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保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统一,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获取不断增长

的贸易利益,达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现在 显得日益重要。 一.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中国对外贸易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的对外贸易企业绝大多数缺乏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这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生产性能完善的商品用于对外贸易。质量、性能不够优异的中国商品缺乏品牌意识,难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在国际市场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中很难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较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比较落后,对外贸易的出口创汇的主要增长方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外贸产品档次不高,消耗了国内大量的资源,但是对外贸易的利润却很低。我国进口一架波音客机要花费2100万美元左右,但是我国出口一双鞋,平均下来才2.5美元,换一架波音客机得用840万双鞋。近几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占据很大的地位,而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型的行业却占据很少的部分。 (三)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7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调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等外部原因。中国对外贸易的外贸增速开始下滑,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深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

小学语文期末质量分析

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试卷评析 1.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区教育局学生学业成绩检测的精神,本次试卷1-3年级采取分项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语文综合期末检测的试卷由组内命题学校改动30%,全面涵盖了语文学科中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试卷中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两大方面考查了学生的双基、思维、阅读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整体语文试卷的题量较大,此次检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获得高分的。 4-6年级本次语文期末质量检测由区进修学校统一命题,真实、全面的反映了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试题题量适中,难易适度,覆盖面广,从字词、积累、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习作几方面进行了检测。试题内容注重阅读基础和能力,紧密结合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和积累,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突出了阅读的特点,以积累、实践、综合运用命题,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有利于考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有利于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2.试题特点分析:试卷知识覆盖面全,题量适中,难易度适中。

下面是各年级的语文成绩与分析。 二、成绩统计 (一)分项考试 1-2年级的拼写成绩如下3年级习作各等级成绩统计:

此次分项考试主要检测学生应知应会的字词积累和基本词语书 写能力,整体学生成绩优秀,书写规范工整,正确率很高,但还需提升薄弱学生的拼写和书写速度及质量;三年级学生习作,条理清晰,语言丰富,感情真挚,但B等人数有所增加,望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做好调控,加强读写训练。 (二)综合考试 一年级成绩统计显示,平均分最高分96.54与最低分93.38,年级分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 第二章 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 答:(P38-39) 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 (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 答:(P54-55) (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 (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3)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 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 答: (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

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 答:(P86-89) Ⅰ.影响因素: (1)法定退休年龄; (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 (3)退休的福利水平 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Ⅱ.老龄化的解决: ①延迟退休(具体对策如雇佣老年人单位给予减税优惠等);②提高生育率;③纳入移民 3.为什么说马尔萨斯有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预测是错误的?/影响女性生育孩子的因素?(P108) 答:(P102-104) (1)假定孩子是正常商品: A.如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预算线向上移动,孩子数量也会增加; B.但,生育孩子的价格(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家庭想生育的孩子数的减少——拥有孩子的成本有:①尿布、奶粉价格;②住房价格;③教育价格等。这些成本的加总使得生育孩子尤其昂贵,远超收入增加部分。 (2)另外还有: ①母亲的工资:(与教育有关)工资越高,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越大,生育率较低; ②企业是否提供育儿场所等。 第四章 1.论述一个存在着两部门的经济中,最低工资对被覆盖的部门和未被覆盖的部门的影响。(P175)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对外贸易的理论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及特点 ......................................................................... (一)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特点 ................................................................................. 1.对外贸易商品特点............................................ 2.对外贸易方式特点............................................ 3.对外贸易地理特征............................................ 三、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对外贸易政策不够完善 ..................................................................................... (二)对外贸易方式不够平衡 ..................................................................................... 1.重视创汇能力而忽视品牌打造.................................. 2.重视出口贸易而忽视进口贸易.................................. 3.重视出口产品而忽视高端价值.................................. (三)对外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 四、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化对策 ................................................................. (一)健全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 (二)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 (三)推动对外贸易技术创新 ..................................................................................... (四)加强国际贸易风险控制 ..................................................................................... (五)引导企业对日直接投资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语文期末质量分析模板

五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下面就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的教学等方面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本试卷分为三大板块,共十个大题。 1、第一板块为积累与运用,有32分值。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2、第二板块为阅读与感悟,有38分值。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3、第三板块为作文,有30分值。作文改变了以往紧贴教材的形式,首次突破教材,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三、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尽管试卷的一、二部分都是一些基础题,但大多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弱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字音、字词(一、二题,共12分) 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较好。部分同学看拼音写词语错误主要集中在“歧途”、“谨慎”、“销毁”、“嫌疑”这些词上,同音字“厉”与“历”分辨不清。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答题时粗心大意;二是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 2、积累(三、四题,共8分) 三题是默写,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册的古诗《秋思》。学生大体情况较好,部分学生丢分的原因是写错别字,如:“匆”字少一点写成“勿”或写成“忽”;“临”把左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洛阳”写成“洛阳”等。 四题是根据课文内容连线。除了极个别学生外,都得了满分。 3、句子(五、六题,共12分) 五题是要求学生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这三个句子都是五年级单元测试题上的原题,非常简单。从卷面来看,失分的原因有:一是课文读得太少;二是平时练习时没有认真答题,错题也没有订正。 六题是按要求写句子。1、2、3、4、6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稍要加强的是5题按要求改写句子,此题其实就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可学生理解能力不强,题目换个说法就无法理解了。7题修改病句有的同学喜欢画蛇添足,大多数同学的语言习惯不规范导致考试出错。八题是修改病句。此题少数学校的学生不会使用修改符号来修改病句。 4、阅读(七、八、九题共38分) 七题是课文感悟,对我们所学习过的课文掌握的较好,可一旦涉及到课外读物就无法下笔了。还有错字别字现象也特别多。 八题是课内阅读,对《七律·长征》这首诗歌的理解。失分比较严重,尤其是下确划分诗句的停顿没有一个同学全对,说明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九题是课外阅读,虽然这篇短文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文章篇幅不长、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没有什么困难,阅读短文后,要回答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可此题的得分率偏低,具体表现如下: 第1小题是开放性题型,学生得分率相当高;第2题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失分严重;第3小题(送分题)要求学生从短文中找出词语填空,可有些同学题目理解错误,不是在短文中找的词语,而是自己随便写的;4题找排比句做得还不错,题目不难,可容易也现错字书掉字现象;第5题找拟人句有些同学把拟人句和比喻句分辨不清;第6题也是思维扩展题,学生出错的地方是表述不清,表达能力不强。 5、作文(十题,共30分)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浅析 一、现状分析 30年来,在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农民工队伍的结构特征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群体,从性别年龄结构到受教育水平,从流动时间到流动距离,从就业领域到社会保障需求,农民工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分化。在这些变化中,一个新生的群体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第二代农民工。 近年来,研究者对第二代农民工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好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1. 定义解析 新生代农民工:参考已有研究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同时根据本文所依据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我们将第二代农民工定义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仍然保留农村户籍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第二,大部分时间已脱离农业生产,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以赚取工资性收入。相比之下,将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称为第一代农民工。(摘自《人口研究》) 2. 现状特征 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就业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更接近于市民,尽管身份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了自主和自觉意识,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更愿意成为市民。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是市民化意愿最强、市民化过程最为迫切,同时也是比较容易融入城市被市民化的群体(刘传江、程建林,2007)。 另外,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有如下各项主要特征: (1) 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较高;在女性农民工中,第二代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 (2) 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已婚比例低; (3) 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 (4)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层次仍然较低,但在行业上更加向制造业集中; (5) 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 (6) 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尚短; (7) 第二代农民工更多地跨省流动; (8) 近八成跨省流动的二代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其中半数流入广东省; (9) 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 二、问题提出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全体农民工总数的 34. 6%。当前,城市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农民工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的规模增长速度将更快,他们在全部农民工中所占份额将越来越高。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便是对这类人群问题的聚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而城市能否也相应的对他们进行回馈,占了农民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且呈现增长趋势的新生代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三、问题分析 1 1. 劳动需求及供给 首先,从市场劳动需求上看,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还在前进,而城市化的过程离不开这些相对人力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况且城市化是个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进 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需 求方的雇主和作为供给方的员工对于工资等货币 因素以及雇佣关系中的非货币因素等所作出的反 应。 2、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对的,是 指在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 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有序 的内部人力资源机构。 3、优等劳动力市场:与次等劳动力市场相对的,就 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职 业保障性强的一种劳动力市场。 4、人力资本:劳动者所具有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 性资本储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等的存量总和。 其价值取决于内含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在劳动 力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报酬数量。 5、特殊培训:仅能导致受训者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 提高生产率的人力资本投资。 6、竞争性工资差别:指的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 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 工资差别。 7、职业歧视:是指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 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 将其中某一类或者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 那些低工资的职业当中,或者是有意让这类劳动 者去承担工作责任要求较低的工作,而把那些高 工资岗位留给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者。 8、工资歧视:是指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 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 性的差别。 二、简答 1、悲观性劳动参与率假说的内容:悲观性劳动参与 率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 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 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 做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 降。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是在衰退时期出现的, 一些本来可以找到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 行的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悲观,因而 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 2、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律:若其他条件相同, 则劳动力需求在以下四种情况时会具有较高的自 身工资弹性:①消费者对于此类劳动力所生产出 的产品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②可以很容易 用其他生产要素来替代此类劳动力③其他生产要 素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④此类劳动力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3、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A点为未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均衡点 最低工资W1﹥W0,劳动力供大于求E2﹥E1 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劳动者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相反则福利改善。 实施最低工资立法的结果:在受到影响的劳动者中形成了一部分劳动者以另一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被牺牲为代价换取工资上涨的局面,者导致这些劳动者中能够继续就业的那部分人获得了最低工资制度所带来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却会因此失去工作,这就在同一类劳动者中造成了更大的两级分化。 4、计算题(第二章): ①劳动力参与率 LFPR =实际劳动力/潜在劳动力×100%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人口总人数×100% 潜在劳动力指16岁以上非被监管人口(罪犯、 精神病院人员等)。 实际劳动力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经 济活动人口)。 ②工资率 W'=△Y /△H (工作时间的变化值与闲暇时间的变化值在绝对值上是相等的,工时增加1小时,闲 暇时间就减少1小时)。 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安徽自考00164劳动经济学-近年案例分析题汇总

全国2008年1月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0%;B 国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6分) 全国2009年1月 3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求:(1)以上内容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什么目标?(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3)分析该内容体现的是基础条件中的哪一项?(2分) 全国2009年10月 38.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全国2010年1月 38.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备,一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难。”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玫说。此前,劳动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①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后,不承认与劳动者有事实劳动关系,不支付经济补偿金;②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非常严重;③有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有的用人单位设立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⑤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目的是不交或是少交社会保险金,降低用工成本。 要求:(1)以上案例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分析案例中说明的问题应如何得以较好的解决,其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目标基础条件中的哪项内容?(4分) 全国2010年10月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