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喉科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

二0一九年十月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临床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但由于人类疾病纷繁复杂,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探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康复的规律,是广大医务人员任重道远的责任。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医德、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我院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上级的要求,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专业主要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希望相关专业科室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高更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

由于时间仓促,《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但相信随着医院的持续发展,本书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

2019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鼻科学 (1)

第一节鼻骨骨折 (1)

第二节脑脊液鼻漏 (1)

第三节鼻前庭炎 (2)

第四节鼻疖 (3)

第五节急性鼻炎 (3)

第六节慢性单纯性鼻炎 (4)

第七节慢性肥厚性鼻炎 (4)

第八节萎缩性鼻炎 (5)

第九节变应性鼻炎 (6)

第十节鼻硬结病 (7)

第十一节鼻结核 (8)

第十二节急性鼻窦炎 (8)

第十三节慢性鼻窦炎 (9)

第十四节鼻息肉 (10)

第十五节鼻腔异物 (11)

第十六节鼻中隔偏曲 (11)

第十七节鼻出血 (12)

第十八节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 (13)

第十九节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13)

第二十节鼻恶性肉芽肿 (14)

第二十一节鼻前庭囊肿 (15)

第二十二节鼻窦粘液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囊肿 (16)

第二章咽科学 (17)

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 (17)

第二节慢性扁桃体炎 (18)

第三节腺样体肥大 (20)

第四节扁桃体周脓肿 (21)

第五节鼻咽血管纤维瘤 (22)

第六节鼻咽癌 (24)

第七节喉咽肿瘤 (25)

第八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7)

第三章喉科学 (29)

第一节急性会厌炎 (29)

第二节急性喉炎 (30)

第三节慢性喉炎 (30)

第四节声带小结 (31)

第五节声带息肉 (32)

第六节喉乳头状瘤 (33)

第七节喉癌 (34)

第八节喉阻塞 (39)

第九节喉狭窄 (41)

第四章气管食管科学 (42)

第一节气管、支气管异物 (42)

第二节食管异物 (44)

第五章耳科学 (47)

第一节先天性外耳及中耳畸形 (47)

第二节先天性耳前瘘管 (48)

第三节耳廓外伤 (49)

第四节鼓膜外伤 (50)

第五节颞骨骨折 (51)

第六节耳廓假性囊肿 (53)

第七节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54)

第八节外耳道耵聍栓塞 (55)

第九节外耳道异物 (56)

第十节外耳道疖肿 (57)

第十一节外耳道胆脂瘤 (58)

第十二节外耳道乳头状瘤 (59)

第十三节大疱性鼓膜炎 (59)

第十四节分泌性中耳炎 (60)

第十五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62)

第十六节急性乳突炎 (64)

第十七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65)

第十八节耳后骨膜下脓肿 (67)

第十九节颈部贝佐尔德脓肿 (68)

第二十节迷路炎 (69)

第二十一节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脓肿 (71)

第二十二节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72)

第二十三节耳源性脑膜炎 (73)

第二十四节耳源性脑脓肿 (74)

第二十五节周围性面瘫 (76)

第二十六节面肌痉挛 (78)

第二十七节听神经瘤 (79)

第二十八节中耳癌 (81)

第二十九节梅尼埃病 (82)

第三十节老年性聋 (84)

第三十一节药物中毒性聋 (85)

第三十二节突发性聋 (86)

第三十三节聋哑症 (87)

第六章颈部科学 (89)

第一节甲状舌管囊肿及瘘 (89)

第二节鳃裂囊肿及瘘 (90)

第三节颈部囊状水瘤 (91)

第四节颈动脉体瘤 (92)

第五节颈部淋巴结结核 (93)

第六节甲状腺腺瘤 (94)

第七节甲状腺癌 (95)

第八节颈部转移癌 (96)

第一章鼻科学

第一节鼻骨骨折

一、定义

外鼻突出于面部中央,易遭受撞击发生骨折。在鼻外伤中最常见。暴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骨折的类型。鼻骨骨折可单独发生,亦可伴有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粘膜撕裂,严重者可伴有其它颌面骨及颅底骨骨折。

二、诊断

鼻部或头面部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鼻出血、鼻及鼻骨周围畸形。

1. 鼻梁偏斜,骨折侧鼻背塌陷,外鼻肿胀、疼痛,可合并鼻出血。双侧鼻骨骨折时鼻梁变宽,鞍鼻畸形。触诊有骨擦感。

2. 鼻骨X线片或CT可见骨折线或移位。

三、治疗

1.鼻骨线性骨折,无错位,外鼻无畸形、无鼻通气障碍者可不予处理。

2.一般骨折应在2-3小时内行鼻骨复位。

3.如外鼻肿胀明显,应在肿胀消退后进行复位。但不能超过14天,否则将发生畸形愈合。

4. 开放性鼻骨骨折,应争取一期清创缝合及鼻骨复位。

第二节脑脊液鼻漏

一、定义

脑脊液经破裂或缺损的蛛网膜、硬脑膜和颅底骨板流入鼻腔或鼻窦,再经前鼻孔或鼻咽流出。

二、分型

主要为鼻腔间断或持续性流出清亮、水样液体,多数为单侧。外伤者可有鼻出血或其它外伤表现。上组鼻窦严重骨折,并有硬脑膜破裂时,则可引起外伤性脑脊液鼻漏(cerebraspinal fluid rhinorrhea)。中耳乳突天盖或咽鼓管骨部骨折导致脑脊液经咽鼓管流到鼻腔,称为脑脊液耳鼻漏。脑脊液鼻漏发生率最高者为筛板骨折者。

三、诊断

1.鼻内持续流出无色或血性液体,低头、用力、压迫颈内静脉时流量增加。

2.流出液体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或鼻内流出的无色液体干燥后不结痂。

3.液体内葡萄糖定量高于1.7mmol/L(30mg%)。

4.鼻内镜检、鼻内粉剂冲刷法、颅底X线片或薄层CT等可帮助定位。

四、治疗

1.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可取头高位,降低颅压、预防颅内感染等保守治疗,大多可以愈合

2. 量少者,亦可用腐蚀性药物涂漏孔边缘的粘膜促其愈合。但有引起颅内感染之虞。

3. 长期不愈、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第三节鼻前庭炎

一、定义

鼻前庭炎(dermatitis of nasal vestibule)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

二、诊断

1.急性:鼻前庭皮肤红肿、触痛,局部糜烂、结痂或皲裂。重者可扩散至上唇部。

2. 慢性者局部干痒、异物感,皮肤增厚、鼻毛脱落稀少。

三、治疗

1.急性期局部热敷或理疗,外用抗生素软膏。

2.慢性期涂用1-2%黄降汞软膏或抗生素软膏。皮肤糜烂及皲裂处涂以10%硝酸银,再涂用抗生素软膏。

第四节鼻疖

一、定义

鼻疖(furuncle of nose)是鼻前庭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鼻前庭,亦可发生在鼻尖或鼻翼处。

二、诊断

1.局部红肿、隆起,疼痛剧烈。疖肿成熟后顶部出现黄色脓头。

2.伴有上唇及面部蜂窝组织炎时,局部肿胀明显,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颌下或颏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三、治疗

1.早期用10%鱼石脂软膏或抗菌素软膏涂抹,配合理疗。并全身应用抗生素。

2.疖肿成熟后,可待其自行穿破或用石炭酸或硝酸银腐蚀脓头,促其破溃排脓。

3.切忌挤压,不宜行疖肿切开,以防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

第五节急性鼻炎

一、定义

急性鼻炎(acute rhinitis)俗称伤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粘膜急性炎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冬季更多见。

二、诊断

1.鼻痒、鼻腔干燥,灼热,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可有嗅觉减退。

2.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3.鼻粘膜充血、肿胀,总鼻道内有清水样分泌物,后变为粘脓性,量逐渐减少。

三、治疗

1.休息、保暖、多饮水。生姜、红糖、葱白煎水服发汗。症状重者可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

2.中成药制剂或不含苯丙醇胺(PPA)的抗感冒药,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2.一般不用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或疑有并发症时,可全身应用抗菌素。

3.鼻内用1%麻黄素(小儿用0.5%麻黄素)滴鼻,以减轻鼻塞,改善通气与引流。

第六节慢性单纯性鼻炎

一、定义

慢性单纯性鼻炎(chronic simple rhinitis)是一种以鼻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的慢性炎症。

二、诊断

1.交替性、间歇性鼻塞,鼻涕增多为主要症状,还可伴有鼻部不适、胀痛、嗅觉减退。

2.检查鼻粘膜慢性充血,下鼻甲肿大,表面光滑,有弹性,使用血管收缩剂后,下鼻甲明显缩小,分泌物粘稠。

三、治疗

1.0.5-1%麻黄素或盐酸羟甲唑啉滴鼻,不宜用滴鼻净。

2.0.25-0.5%普鲁卡因下鼻甲粘膜下注射。

3.针刺治疗。

4.找出病因,积极对因治疗。

第七节慢性肥厚性鼻炎

一、定义

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是以粘膜、粘膜下,甚至骨质局限性或弥漫性肥厚增生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

二、诊断

1.症状持续性鼻塞,粘性或粘脓性鼻涕,常有闭塞性鼻音。可有头痛、头昏、咽部不适和耳鸣、耳闷等症状。

2.检查鼻腔粘膜肥厚,下鼻甲肥大,表面不平;鼻甲坚实无弹性,对血管收缩剂反应差。分泌物粘稠。

三、治疗

1.下鼻甲对血管收缩剂有反应者,可用1%麻黄素或盐酸羟甲唑啉滴鼻;下鼻甲粘膜下注射硬化剂;亦可用微波、激光、冷冻、射频等治疗。

2.手术治疗下鼻甲部分切除或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

第八节萎缩性鼻炎

一、定义

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是一种以鼻粘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发展缓慢,女青年患者相对较多。其特点是鼻腔粘膜、骨膜及鼻甲骨出现萎缩,鼻腔过分宽大,鼻内有多量脓痂。若鼻内伴有奇臭者,又称“臭鼻症”,粘膜萎缩可发展到鼻咽、口咽及喉咽等处。

二、诊断

1.症状鼻内干燥,易出血,嗅觉减退,鼻塞,头痛。有时鼻内有恶臭,头疼,头昏

2.鼻粘膜萎缩,鼻甲萎缩;鼻腔宽大,内有多量灰绿色脓痂。

3.自幼发病者,严重时可有鞍鼻畸形。

三、治疗

1.温热生理盐水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鼻腔。

2.复方薄荷油(N.M.CO)、石蜡油滴鼻,1%链霉素滴鼻,1%新斯的明涂鼻腔粘膜,0.5%乙烯雌酚点鼻。

3.口服维生素A、B、C、D、E,补充铁、锌等制剂。

4.手术治疗。

第九节变应性鼻炎

一、定义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临床上分为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主要为室内尘土、螨虫、真菌、动物皮毛、棉絮和牛奶、鸡蛋、鱼虾等。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主要是风媒传播的植物花粉。以15-40岁者多见。其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趋势。

二、诊断

1. 症状鼻痒、连续发作的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可伴有鼻塞和嗅觉减退。

2. 常年性者常年发病季节性者只在植物花粉季节发生。

3. 发作时鼻粘膜苍白、水肿,以下鼻甲最明显,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明显。

4. 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

5. 鼻分泌物涂片大量嗜酸细胞。

6.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

三、治疗

1. 避免接触变应原。

2. 药物治疗:

受体拮抗剂。扑尔敏、息斯敏、特非那丁等。

(1)抗组胺药:H

1

(2)皮质内固醇激素,以局部用药为主。如伯克纳、辅舒良等鼻喷剂。

(3)色甘酸钠鼻喷剂。

2. 脱敏疗法

3. 下鼻甲粘膜冷冻、激光照射、微波等降低鼻粘膜敏感性。

4. 翼管神经切断术、筛前神经切断术等。

第十节鼻硬结病

一、定义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性肉芽肿病变,于1870年由Hebra首次报道。本病多原发于鼻部(鼻腔和鼻前庭),可以向鼻窦、软腭、硬腭、咽、喉、气管、支气管、鼻泪管和中耳等处蔓延,亦可在呼吸道各处单独发生或继发,故又称呼吸道硬结病。

二、诊断

1. 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发展过程可分为卡他期、硬结期和瘢痕期三个阶段,但三个阶段可同时存在,也可发展至咽、喉、气管等处。早期鼻粘膜干燥、萎缩、结痂、出血等,痂皮不易取出,但无臭味。硬结期鼻塞、外鼻变形。鼻前庭、鼻中隔、下鼻甲前端以及上唇等部出现结节状肿块,质硬,表面有血管扩张。瘢痕期鼻孔狭窄、闭锁,外鼻挛缩,鼻咽狭窄闭锁等。

2. 可查到鼻硬结杆菌血清抗硬结杆菌抗体阳性。

3. 活检硬结期有Mikulicz细胞和Russel小体。

4. 内镜及CT检查了解病变范围。

三、治疗

1. 卡他期用链霉素肌肉注射,1g/日,总量60-120g。或卡那霉素、利福平等。

2. 硬结期用链霉素配合X线照射,放射总量40-70Gy。

3.瘢痕期手术修复、恢复功能。

第十一节鼻结核

一、定义

鼻结核(tuberculosis of nose)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鼻部慢性传染病,鼻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或胃肠结核。鼻结核很少见。临床上常将其病理变化分为溃疡型和肉芽肿型。

二、诊断

1. 鼻腔灼痛、发痒、分泌物增加,可有鼻阻塞等症状

2. 鼻腔内有慢性溃疡、糜烂或结核肉芽组织,伴有呼吸道及其他部位结核病灶。

3. 鼻分泌物涂片,细菌培养可找到结核杆菌。

4. 活检。

三、治疗

1.全身抗痨治疗,链霉素、利福平、雷米封等。

2.30%三氯醋酸烧灼溃疡创面,0.5%链霉素滴鼻。及时清除痂皮及死骨。

第十二节急性鼻窦炎

一、定义

急性鼻窦炎(acute suppurative sinusitis)是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炎症常累及一个鼻窦,如上颌窦、额窦、蝶窦;也可累及两个以上鼻窦,如额窦、筛窦、上颌窦炎。可以是一侧全鼻窦受累,也可以是两侧鼻窦受累。

二、诊断

1. 症状

(1)发热、纳差、全身不适等。小儿可有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

(2)鼻塞,多为持续性,伴有嗅觉减退。

(3)多脓涕,难以擤尽。后组鼻窦炎可为多脓痰。牙源性上颌窦炎者脓涕有恶臭味。

(4)急性上颌窦炎前额部痛,可伴有同侧颌面部痛或上列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颌面部红肿压痛。

(5)急性筛窦炎:内眦部或鼻根部痛。红肿、压痛。

(6)急性额窦炎: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开始,逐渐加重,午后减轻,晚间消失。眶内上角红肿压痛。

(7)急性蝶窦炎:眼球深处钝痛,可放射至顶枕部。早晨轻,午后重。

2. 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内大量脓性分泌物。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后组鼻窦炎嗅裂有脓涕。

3. 鼻窦影象学检查:X线片、CT。

4. 鼻内窥镜检查

5. 上颌窦穿刺冲洗,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三、治疗

根除病因,解除鼻窦通气及引流障碍,控制感染。

1. 全身应用抗生素(抗革兰氏阳性球菌者首选);口服强力稀化粘素(吉诺通)。

2. 1%麻黄素滴鼻。

3. 理疗局部热敷、短波透射或红外线照射等。

4. 如为上颌窦炎行上颌窦穿刺冲洗。

5. 急性额窦炎保守治疗无效且加重时,或疑有并发症时应行额窦环钻术。

第十三节慢性鼻窦炎

一、定义

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是鼻窦粘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炎症可局限在一个鼻窦,也可同时累及两个以上鼻窦称多窦炎,一侧或双侧鼻窦全部受累又称全鼻窦炎。在临床上多窦炎和全鼻窦炎较单一的鼻窦发炎为多见,尤其是息肉增生性鼻窦炎在近年来不断增多。

二、诊断

1. 病史及症状,多脓涕或脓痰,鼻塞,可伴有嗅觉减退,可有头痛、头昏、低热、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 鼻腔粘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变窄、粘膜水肿或有息肉形成。鼻腔脓性分泌物。

3. 影象学检查鼻窦X线片,CT扫描(水平位和冠状位)。

4. 鼻内窥镜检查。

三、治疗

1. 1%麻黄素滴鼻,皮质内固醇激素喷鼻,口服吉诺通。

2. 慢性上颌窦炎反复上颌窦穿刺冲洗。

3. 全鼻窦炎行鼻腔置换疗法。

4. 辅助性手术:解除鼻腔的阻塞因素,改善鼻窦的通气与引流。

5. 鼻内窥镜下手术:清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的病变,开放和扩大窦口。

第十四节鼻息肉

一、定义

鼻息肉(nasal polyp)是鼻-鼻窦粘膜的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息肉为临床特征。

二、诊断

1. 持续性、进行性鼻塞,分泌物增多,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2. 鼻腔内有单发或多发的息肉状物,灰白或淡红色、柔软、无痛、表面光滑。一般不易出血。息肉大时,可使外鼻隆起增宽呈“蛙鼻”。后鼻孔息肉多来自上颌窦。

3. 鼻内窥镜检,了解息肉部位、范围。

4. 影象学检查 X线片,CT扫描(水平位和冠状位)。

5. 应与形状相似的病变区分。

三、治疗

1.局部类固醇激素治疗初发的小息肉、鼻息肉术前和术后,应用伯克纳或辅舒

良鼻喷剂。

2.摘除对有症状或影响鼻窦引流时应手术摘除。提倡鼻内窥镜下手术,减少复发机会。术后综合治疗。

第十五节鼻腔异物

一、定义

鼻腔异物(foreign body of nasal cavity)鼻腔异物分为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类。内生性异物有鼻石、死骨等;外生性异物又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非生物性三类,其中植物性居多,如豆类、花生、果核等,战伤和工伤所致的异物,多为弹片、泥土、石决等。

二、诊断

1. 病史及症状单侧鼻塞,流臭脓涕,有时伴有血涕,动物性异物,鼻内有痒感或蠕动感,可伴有鼻痛,检查鼻腔有脓涕,腔内大小不等色泽不同的异物。异物存留过久,鼻内可有肉芽组织或鼻石形成。

2. 包括下颌骨在内的头颅正、侧位X线片,进行异物定位。

三、治疗

1.经前鼻孔取出异物。勿用镊子夹取,以防将异物推向后鼻孔或鼻咽部,而误吸入下呼吸道内。

2.动物性异物先用1%的卡因将其麻醉后,取出或用吸引器吸出。

第十六节鼻中隔偏曲

一、定义

鼻中隔偏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是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影响鼻腔生理功能或产生症状时,为鼻中隔偏曲,若呈尖锥样突起称为骨棘,若呈

条形山嵴样突起称为骨嵴。无鼻功能障碍者,称为生理性偏曲。

二、诊断

鼻中隔偏曲出现鼻塞、鼻出血、头痛或妨碍鼻窦通气与引流,鼻镜检查鼻中隔偏曲且有明显症状者。

三、治疗

手术: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

第十七节鼻出血

一、定义

鼻出血(epistaxis)属急诊,是鼻腔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见单侧,亦可双侧,量多少不一,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

二、诊断

1. 病史一侧或两侧鼻腔出血,量可多可少。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出血部位大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Little’s区;少数为鼻腔后段出血。

2. 根据全身情况和化验检查结果判断出血量。

3. 仔细询问病史,找出局部和全身的出血原因。

三、治疗

1.一般处理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嘱其勿将血液咽下。失血量多,疑有休克者,应补液或输血。

2.止血

(1)指压法:适用于鼻中隔前端的小出血。

(2)烧灼法:对反复少量出血,能找到明确出血点者,可用药物、微波、激光、冷冻、射频等进行烧灼。

(3)鼻腔可吸收性填塞物填塞。

(4)鼻腔纱条填塞。

(5)后鼻孔栓塞。

(6)血管结扎。

3.找出病因,对因治疗。

第十八节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

一、定义

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benign tumor in nasal cavity and sinuses)主要好发于鼻腔内,其次是鼻窦,外鼻则较少。通常按组织来源进行分类1上皮组织肿瘤:乳头状瘤、腺瘤;2结缔组织肿瘤:骨瘤、血管瘤、纤维瘤、软骨瘤等。

二、诊断

1. 病史及临床表现单侧进行性鼻塞,有时出现鼻出血。或出现因肿瘤增大后而产生的局部隆起、眼球突出、头痛、牙痛及咽鼓管阻塞等症状。

2. 前鼻镜检查或鼻咽镜检查可见到肿物。

3. X线摄片、CT扫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鼻窦骨瘤表现为鼻窦内高密度肿物影。

4. 除血管瘤、纤维血管瘤外,应行活组织检查,以确定肿瘤性质。

三、治疗

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性质,范围采取不同的切口,甚至颅面联合进路。

第十九节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一、定义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in nasal cavity and sinuses)鼻腔与鼻窦恶性肿瘤较常见,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占耳鼻咽喉部恶性肿瘤的25%-50%。癌肿大多数发生于40-60岁,肉瘤发生者年龄较轻。病理组织学显示鳞状细胞癌居首位,

腺癌及腺样囊性癌次之,肉瘤亦有相当比例。原发于鼻窦者较鼻腔多见,以原发上颌窦最多,筛窦次之,额窦、蝶窦少见。临床上涉及两个鼻窦的肿瘤并不少见,很难确定其原发部位。

二、分型

按组织来源区分

1. 上皮肿瘤鳞状细胞癌、腺癌、腺样囊性癌、淋巴上皮癌、移行上皮癌、黑色素瘤等。

2. 肉瘤较少见,以恶性淋巴瘤为多。

三、诊断要点

1. 病史及临床表现单侧鼻塞、鼻出血,伴流脓涕或臭脓涕,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的症状:面部麻木感、面部隆起、眼球突出或移位、复视、牙齿疼痛或松动、硬腭下塌、张口受限、颈部或颌下淋巴结转移等。

2. X线及CT检查,可以了解肿瘤的范围、发生部位、周围组织破坏情况等。

3. 最后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明显的黑色素瘤除外)。

四、治疗

放疗、化疗、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则应以手术切除为主。亦可结合动脉灌注化疗。

第二十节鼻恶性肉芽肿

一、定义

鼻恶性肉芽肿及淋巴瘤(malignant granuloma)是指原发于鼻部,渐侵及面部中线,以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为特征的少见的肉芽肿性疾病。病理表现主要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组织增生和坏死,其中有很多种炎症细胞侵润。近年发现本病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瘤。

二、诊断

1. 前驱期出现间歇性鼻阻,水样或血性分泌物,鼻中隔可出现肉芽肿性溃疡;活

动期鼻塞加重,有脓涕,低热,鼻中隔粘膜肿胀,糜烂,溃疡,表面有坏死;终末期恶病质,局部毁容,中线及临近组织的黏膜、软骨、骨广泛坏死,全身衰竭。

2. 原发于鼻部、面中部的进行性肉芽性溃疡。

3. 局部破坏严重,但全身状况尚好。

4. 颈部或颌下淋巴结一般不肿大。

5.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低,血沉快,免役球蛋白高,细菌、真菌、病毒培养多无特殊发现。

6. 病理检查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

三、治疗

放疗加化疗。

第二十一节鼻前庭囊肿

一、定义

鼻前庭囊肿(nasal vestibular cyst)可分潴留囊肿和胚胎期残留上皮发展而来的球颌突囊肿。指位于鼻翼根部,梨状孔的前外方或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单房性囊肿。

二、诊断

1.囊肿小无症状,囊肿大时可见局部隆起,鼻塞、局部疼痛等,鼻前庭底部半圆形隆起,触之有弹性。

2.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内含胆固醇结晶。

3.CT扫描可明确囊肿大小和骨质压迫情况。

三、治疗

经口前庭手术切除。

骨科工作制度

骨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特制定本科室工作制度。 1、住院病人需凭医师开具的住院证,完成入院手续后入院。 2、对新入院的病员,科室医师及护士应根据病情及时诊治不得无故拖延,并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书写好病历和各种记录。 3、对急诊危重病人做到随到随诊,对非本科室疾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会诊医师进一步处理病员;对需手术的病员,术前作好医患沟通,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利弊,由患者或家属选择是否手术及手术方式,术前作好解释安慰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顾虑,术后告知患者或家属病情转归情况,使其安心修养。 4、科室各级人员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坚守岗位,作好交接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每周抽查病历(重点检查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一次并通报检查结果;每月最后一周周五定期召开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会议,并提出改进措施。 5、骨科成立关节,脊柱,创伤三个治疗小组,各组组长由获得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担任,负责本组病例的诊治工作。 6、值班医师接班后、交班前各查房一次, 重危病人随时查看;住院医师上下午各查房一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主任

(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一到二次;(急)会诊由住院总医师负责,及时完成他科会诊请求。 7、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重点监管术前讨论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保障医疗安全。 8、需出院的病员,主管医师须在当天上午12时前.开具出院医嘱,病员办好出院手续后方可离院。 9、门诊医师严格执行医院门诊工作制度,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规范书写门诊病历,处方,申请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按专科收治患者;维护骨科门诊良好的形象。 10、模范执行<医德规范>,坚持病人第一,文明行医,礼貌待患,不以医谋私的工作作风。 11、加强全科医护人员基础理论学习,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和要求,经常开展基本技术的训练.使全科人员技术精益求精.各级医师和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加强与手术室﹑医技科室等相关科室之间的密切联系。认真搞好教学工作,提高年轻医师的技术水平,培养教育好实习生﹑进修生。 12、加强对全科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严防差错事故发生,正确处理差错事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使骨科医疗质量与安全不断提高。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情况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 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 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 手术: 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 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 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 (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

骨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2.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2.1医院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组织(例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应当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其他医院领导干部应当切实参与制定、监控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 2.3医疗、护理、医技职能管理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2.4临床、医技等科室部门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5各级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当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3.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3.1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是全面、系统的书面计划,能监督各部门,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危机管理。 3.2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4.1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等。 4.2对病历质量管理要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5.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质量管理工作应当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医院、科室、员工的绩效评价评估。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喉科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 二0一九年十月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临床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但由于人类疾病纷繁复杂,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探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康复的规律,是广大医务人员任重道远的责任。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医德、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我院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上级的要求,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专业主要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希望相关专业科室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高更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 由于时间仓促,《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但相信随着医院的持续发展,本书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 2019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鼻科学 (1) 第一节鼻骨骨折 (1) 第二节脑脊液鼻漏 (1) 第三节鼻前庭炎 (2) 第四节鼻疖 (3) 第五节急性鼻炎 (3) 第六节慢性单纯性鼻炎 (4) 第七节慢性肥厚性鼻炎 (4) 第八节萎缩性鼻炎 (5) 第九节变应性鼻炎 (6) 第十节鼻硬结病 (7) 第十一节鼻结核 (8) 第十二节急性鼻窦炎 (8) 第十三节慢性鼻窦炎 (9) 第十四节鼻息肉 (10) 第十五节鼻腔异物 (11) 第十六节鼻中隔偏曲 (11) 第十七节鼻出血 (12) 第十八节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 (13) 第十九节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13) 第二十节鼻恶性肉芽肿 (14) 第二十一节鼻前庭囊肿 (15) 第二十二节鼻窦粘液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囊肿 (16) 第二章咽科学 (17) 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 (17) 第二节慢性扁桃体炎 (18) 第三节腺样体肥大 (20) 第四节扁桃体周脓肿 (21) 第五节鼻咽血管纤维瘤 (22)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耳鸣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耳鸣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耳鸣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以及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耳鸣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调护。 本指南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耳鸣tinnitus。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为突出症状的疾病。 原发性耳鸣idiopathic tinnitus。 伴或不伴感音神经性聋的特发性耳鸣。 3 诊断 3.1 诊断要点 3.1.1 临床症状 患者自觉一侧或两侧耳内或头颅内外有鸣响的声音感觉,如蝉鸣声、吹风声等,这种声感可出现一种或数种,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患者常因听到这种鸣声而引起烦躁、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学习和工作。 3.1.2 局部检查 外耳道及鼓膜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3.1.3 其他检查 3.1.3.1耳鸣严重性评价 耳鸣的负性反馈(如焦虑和抑郁)的严重性的测试有助于对耳鸣患者的病情严重性的判断,测试结果有助于决定治疗的优先顺序。常用的问卷有中华中医药学会推荐的耳鸣评价量表、耳鸣评残量表(THI)等。

推荐使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耳鸣评价量表。 3.1.3.2听力学检查 音叉试验、纯音听阈测听等听力学检查显示听力正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聋。 3.1. 4.3 耳鸣心理声学测试 有条件时进行耳鸣音调及响度匹配、耳鸣掩蔽曲线测试、耳鸣残余抑制试验等检查,有助疾病的诊断。 3.2 鉴别诊断 3.2.1 幻听 幻听与耳鸣均可在无声源时产生声音听觉。区别在于耳鸣为单调、无意义的鸣响声音,而幻听为有意义的声音,如语言、唱歌或音乐。 3.2.2 体声 体声有客观的声源,如血管的搏动声、肌肉的颤动声、呼吸气流声等;耳鸣无客观声源。 3.2.3 耵耳、外耳道异物 耵耳及外耳道异物可出现耳鸣,取出耵聍或异物后耳鸣即消失。 3.2.4 耳胀、脓耳 耳胀及脓耳可出现耳鸣,但检查可见鼓膜内陷、鼓室积液或鼓膜穿孔,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本病鼓膜一般无异常,听力检查正常或呈感音神经性聋。 3.2.5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常出现耳鸣,听力学检查为神经性聋,影像学检查可见内听道占位性病变。本病头颅影像学检查正常。 4 辨证 4.1风邪侵袭证 耳鸣骤起,病程较短,可伴耳内堵塞感或听力下降,或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咳嗽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4.2痰湿困结证 耳鸣,耳中胀闷,头重如裹,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淡无味,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腻,脉弦滑。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鼻疔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鼻疔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指导意见。 本指南适用于鼻疔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耳鼻咽喉科、治未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1-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鼻疔Bi ding ,nasal furuncle. etc 鼻疔(Bi ding)是指发生在鼻尖、鼻翼、鼻前庭等部位,以局部红肿疼痛、呈粟粒状突起、或有脓点为特征的鼻部疾病。若因邪毒雍盛,正气虚弱,以致邪毒内陷,可转为疔疮走黄之重症而危及生命。西医学的“鼻疖”属于本范畴。 3 诊断 3.1病史[1,3] 多有挖鼻、拔鼻毛等鼻部损伤史,部分病人可有消渴病史。 3.2临床症状[1,3] 以鼻部疼痛为主,成脓时有跳痛。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周身不适症状。若疔疮走黄可出现头痛如劈、憎寒壮热,或神昏谵语、烦躁呕恶等。 3.3局部检查[1,3] 鼻前庭、鼻尖或鼻翼处可见丘状隆起,周围红肿发硬,触之疼痛,疖肿成熟后,顶有黄白色脓点。若疔疮走黄则见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等。 3.4 实验室检查[2] 血象:感染严重者,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5 需与鼻疔鉴别的病种[1-3] 鼻疳 4 辨证[1-3] 4.1邪毒外袭,火毒上攻证

外鼻部局限性红肿疼痛,继而丘状隆起,状如粟粒,根脚坚硬,焮热疼痛。疖肿成熟后,疮顶现黄白色脓点,顶高根软。可伴有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浮数。 4.2火毒炽盛,内陷营血证 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头痛如劈。可伴有高热、烦躁、呕恶、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烦渴引饮、大便燥结等症。舌质红绛,苔厚黄燥,脉洪数。 5 治疗 5.1治疗原则 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消肿为原则。 5.2分证论治 5.2.1邪毒外袭,火毒上攻证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方: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推荐级别:E)[4-9]热毒明显,可配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推荐级别:E)[7,9] 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等,若恶寒发热,可加荆芥、防风等以疏风解表。 5.2.2火毒炽盛,内陷营血证 治法:泻火解毒,清营凉血 主方: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合犀角地黄汤(《外台秘要》)加减。(推荐级别:E)[7,9,10] 常用药: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生地黄、芍药、丹皮等。如出现神昏谵语,可加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以清心开窍镇痉息风;若病情日久,气阴耗伤,脉象虚弱,宜用生脉散,以补益气阴。 5.3中成药 5.3.1邪毒外袭,火毒上攻证: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片、六神丸、三黄丸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推荐级别:E)[9] 5.3.2火毒炽盛,内陷营血证:安宫牛黄丸等以清心开窍、镇痉息风。(推荐级别:E)[9]

骨外科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骨外科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为切实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把质量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根据市卫生局十卫办发[2001]1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特指定骨伤科质量控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的方向,视医疗质量为生命,不断强化专科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提升专科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全程、全方位、动态质量控制。 二、质控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质控员: 质量控制体系 在医院质控领导小组指导下,骨外科成立二级质控体系,即:一级为病区质控员,主要职责员在科主任领导下,对所有住院病人实行病历单元环节质量控制,包括各项医疗制度落实情况,各项医疗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并制定本病区年度质控方案及质控目标、质控监测指标及奖惩情况。 二级为本病区主任,其主要职责是在医院质控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对全科医疗、护理进行全方位质量监控,每日抽查病区内各项医疗制度及医疗技术指标等完成情况,并记录在当月质控本上,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提出整改措施,落实科内奖惩兑现。 三、质控目标

通过病区质量控制,使专科门诊、住院人次按15%---20%递增。各项技术指标;辨证论治优良率》90%,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率》90%,中医治疗率》70%,急危重症中医治疗率》30%,外埠病人》30%,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中医特色诊疗项目》3项,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慢性病好转率》90%,甲级病历率》90%,处方合格率》95%,输血适应症》97%,成分输血》85%,平均住院日≤16天,病床使用率》90%,病床周转率》19次/年,医院感染率》10%,感染漏收率《10%,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单病种质量管理:诊断质量与水平,参照省重点中医专科评价指标。 四、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1、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抓好全员质量教育,自觉执行医院各项制度,履行各种职责,熟练掌握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及三甲中医院院相关技术指标,使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的从思想上将医疗质量放在首位。 2、落实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职责,执行各项医疗制度,狠抓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首诊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会诊制度及业务学习制度的落实。 3、病区制定相关质量考核等标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医疗差错事故,院感事件等医疗缺陷讨论制度及上报制度。 4、病区内抓好各项各类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每月进行2次考试或考核。 5、以提高专业人员素质为基础,以控制病例单元环节质量为重点,以重质量信息反馈位导向,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骨科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骨科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管理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质量方案。 一、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组长:周海宁主任医师(科室主任)副组长:马 洪主治医师(科室副主任)成员;邹美玉护士长(骨一)、伍凤飞护士长(骨二)质控员:邵泰宗住院医师、陈云梅主管护师(骨一);邵思海住院医师、李光玲主管护师(骨二)。 联络员:李甲岳住院医师 二、管理目标: (一)基础质量:加强“三基”培训,重视对青年医师的培养;认真书写病历,通过查房、病历讨论等,不断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每月安排一次科内业务学习。 1本科基本理论考试达标》90分。 2、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达标》90分。 3、医护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二)诊断质量: 1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 2、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90% 3、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三)治疗质量: 1、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成功率》90% 2、加强对单病种质量的管理,明确专人管理,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人员:张进明,治愈好转率》90% (四)工作质量: 1 处方合格率》95% 2、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3、住院病历甲级率》90%无乙级病历。 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w 0.5%。 5、院内感染率W 10% 6、医疗事故发生次数0/ 年。 (五)工作效率: 1、病人陪床率w 10% 2、病床使用率》90% 3、平均住院日w 25日。 4、病床周转次数》15次/年。 5、术前住院日数w 7天。 三、管理计划:上述医疗质量的各项指标年内全部达标,以后逐年提高。 四、管理措施: 1 、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提高对疑难病例,出院病历讨论水平,及时组织死亡病例讨论(在一周内完成)。 2、每月全面考评一次,包括医德、医风、各项指标完成、考试、考核情况。 3、教学方面:讲课老师认真备课,做好教学工作。新任课老师由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担任。 4、积极搞好科研,鼓励中青年医师学外语,写论文,积极申报省、州及市科技技术成果奖。 5、创造条件开展新技术、新手术: (1 )积极开展恶性骨肿瘤及软组织肉瘤的规范性化疗及保肢手术 (2)积极开展人工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术手术治疗。 (3)积极开展脊柱稳定重建术手术治疗(颈、胸、腰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植入内固定术)。 (4)积极开展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手术治疗。 (5)积极开展膝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治疗。 (6)积极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 治疗。 五、检查及监督质量管理小组每月检查一次指标完成情况,找出原因,加以改善。

耳鼻喉科 急喉痹(急性咽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喉痹(急性咽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07~321-2012)(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病史:可有感冒病史,或有接触高温、粉尘环境及嗜食辛辣食物史。 (2)临床症状:起病急,咽痛,咽部灼热,病情重者有吞咽困难及恶寒、发热等症。 (3)局部检查:咽部黏膜、悬雍垂、咽后壁淋巴滤泡、咽侧索充血肿胀。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症状:一般起病较急,成人以局部症状为主。①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时明显,可放射到耳部及颈部,重者转头困难。②软腭及悬雍垂发生明显肿胀时吞咽更感不适,并常引起咳嗽。③累及喉部,可有声嘶。④累及咽鼓管时可有听力减退。⑤致病菌或其毒素侵入血液循环,如急性坏死性咽炎,全身及局部症状加重。 (2)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①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口干、四肢酸痛。②幼儿可有寒战、高热、甚至恶心、呕吐。 (3)检查:①口咽部黏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②咽后壁淋巴滤泡充血 肿胀。③悬雍垂、软腭及咽侧索充血肿胀。④下颌角淋巴结可肿大压痛。⑤鼻咽及喉咽部黏膜也可充血肿胀。 (二)证候诊断 1.外感风热证:咽痛而口微渴,发热,微恶寒,咽部轻度红肿。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外感风寒证:咽痛,口不渴,恶寒,不发热或微发热,咽部微红肿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3.肺胃热盛证:咽痛较剧,口渴多饮,咳嗽,痰粘稠,发热,大便干,小便黄。咽部红肿较甚。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骨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骨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职责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和院质管科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护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每份终末病历由科主任和质控员负责质控达标。 二、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病历、处方、申请单、报告单、护理等),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三、对执行十八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 四、对各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定期分析评判本科室各阶段医疗质量动态,总结归纳,并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意见报告科主任批准,协助科主任督促落实。七、定期向院质管科反馈本科室质控工作进行情况,对违犯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造成后果的事件,写出书面材料及时上报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质控员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检查、评判和分析。相关科室质控员应负责本科室计量、仪器的使用,并保存其检验证复印件以备查。 二、临床质控重点内容是:科室各种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用药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协助科主任、护士长督促和落实医院质量控制方案,督促做好医疗活动环节的规范操作及各种诊疗方案的实施,并向科主

任、护士长汇报科室质量管理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质控员每季度向科室公布一次科室质量检查情况,向全科提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整改建议。督促检查医院关于提高医疗质量的整改意见及科室质控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四、向院质管科汇报科室质量管理运行情况及质控工作改进建议。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本专业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对本科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情况每月进行考核。做好事先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定期对本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求检查时严肃认真,按医疗、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逐条逐项评价。 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制度 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是保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是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所以必须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工作。 临床科室质量标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执业,各级各类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核心制度18条的落实和贯彻执行,积极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

骨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制度

骨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特制定本科室工作制度。 1、对新入院的患者,首诊医师应根据病情及时开具住院病人需凭医师开具的住院证,完成入院手续后入治不得无故拖延,并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书写好病历和各种记录。 2、对急、危重病人做到随到随诊,需上级医师会诊的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协助会诊医师进一步处理患者;对需手术的患者,术前作好医患沟通,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利弊,由患者或家属选择是否手术及手术方式,术前作好解释安慰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顾虑,术后告知患者或家属病情转归情况,使其安心修养。 3、科室各级人员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坚守岗位,作好交接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每周抽查病历(重点检查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每半月全院大会进行通报,每周五定期召开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会议,并提出改进措施。 4、值班医师接班后、交班前各查房一次, 重危病人随时查看;住院医师上下午各查房一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主任 (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一到二次;(急)会诊由住院总医师负责,及时完成他科会诊请求。 5、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重点监管术前讨论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保障医疗安全。 6、需出院的患者,主管医师须在当天上午12时前开具出院医嘱,

患者办好出院手续后方可离院。 7、门诊医师严格执行医院门诊工作制度,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规范书写门诊病历,处方,申请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维护骨科门诊良好的形象。 8、加强全科医护人员基础理论学习,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和要求,经常开展基本技术的训练,使全科人员技术精益求精,各级医师和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加强与手术室﹑医技科室等相关科室之间的密切联系。认真搞好教学工作,提高年轻医师的技术水平,培养教育好实习生、进修生。 9、加强对全科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严防差错事故发生,正确处理差错事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使骨科医疗质量与安全不断提高。 .

综合医院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设置标准

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眼科、耳鼻喉科 和皮肤科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准入管理,我部组织制定了综合医院眼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科基本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部分地区确因地域或服务需求等因素达不到本标准要求的,可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出规定,并报卫生部备案。本标准是各级综合医院申请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诊疗科目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定、校验相应诊疗科目的依据。 二○一○年十一月五日 眼科基本标准(试行) 一级综合医院 一、科室和床位 (一)眼科可不单独设置,与耳鼻咽喉科共同以五官科的形式执业。 (二)单独设置眼科的,应当设置眼科门诊、眼科换药/手术/治疗室、眼科检查室和5张眼科病床。 二、人员 (一)以五官科形式执业的,由具备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和眼科基本技能的医师负责诊疗工作,并由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护士1名负责护理工作。 (二)单独设置眼科的,至少有3名医师,其中1名具有眼科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眼科医护比应当为1:1以上。

三、设备 视力表、眼压计、裂隙灯、直接检眼镜/带状光检影镜、色觉检查表、眼科用球后注射针、泪道冲洗针、睫毛拔除镊、手术床、手术灯、常规外眼手术器械等。 四、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规范、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 二级综合医院(含县区级及部分地市级综合医院) 一、科室和床位 (一)科室:至少设有眼科门诊与眼科病房。因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机构布局原因,不需单独设置眼科病房和门诊的,可与耳鼻咽喉科共同设立五官科病房和门诊。 (二)床位:眼科床位至少10张。 二、人员 (一)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眼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1名具有眼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二)每增加10张床位,至少增加4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眼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每增加20张床位,增加的医师中至少有1名具有眼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1名具有眼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科室主任应当具有眼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每床至少有0.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慢喉痹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慢喉痹(修订) 草案 1 名称 慢喉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2 范围 2.1 本《指南》规定了慢喉痹的诊断、辨证、治疗和预防与调摄。 2.2 本《指南》适用于慢喉痹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与调摄。 2.3 本指南适合耳鼻喉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慢喉痹chronic pharyngitis,etc. 3.2 慢喉痹是指反复咽部不适,可见咽黏膜慢性充血,或肥厚,或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慢性咽炎等属于本病的范畴。 4 诊断 4.1 诊断要点 4.1.1 病史 可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常有嗜好烟酒、辛辣食物史,或长期烟尘、有害气体刺激史。 4.1.2 临床症状 咽部可有干燥、异物感、灼热、轻微疼痛等不适,或咽痒咳嗽、干呕等。病程较长,时轻时重。 4.1.3 局部检查 咽黏膜可见慢性充血,或见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甚者融合成片;或咽黏膜干燥萎缩。 4.2 鉴别诊断

4.2.1 慢乳蛾 慢乳蛾可有咽部干燥、异物感等症状,但同时可见腭扁桃体慢性充血、粘连,隐窝口可有栓塞物。 4.2.2 咽喉和食道肿瘤 咽喉和食道肿瘤可出现咽部异物感等症状,但进食时症状加重,咽喉及食道检查可见新生物;慢喉痹咽异物感仅在空咽时较明显,但无呼吸、吞咽障碍。 4.2.3 梅核气 梅核气是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由情志失常,痰气凝结引起。咽黏膜无明显充血肿胀或肥厚改变。慢喉痹除咽部异物感外,咽部可见干燥、痒、灼热感、轻微疼痛等不适感。咽黏膜可见慢性充血,或见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甚者融合成片;或咽黏膜干燥萎缩等。 5 辨证 5.1 肺肾阴虚证 咽干少饮,隐隐作痛,午后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干咳痰少而稠;或有手足心热,午后颧红,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舌红,苔薄,脉细数。 5.2 脾气虚弱证 咽喉不舒,微干、微痒、微痛;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或恶心,呃逆反酸、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或腹胀,胃纳欠佳,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5.3 脾肾阳虚证 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痰涎稀白,病程日久;咽黏膜色淡;或有面白,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腹胀,食少,大便清稀;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5.4 痰凝血瘀证 咽部异物梗阻感,咽微痛,咳痰不爽;或恶心欲吐,胸闷不舒;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滑。 6 治疗 6.1 治疗原则 治疗本病以扶正、利咽为原则。 6.2 分证论治

综合医院眼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科基本标准(试行)

眼科基本标准(试行) 一级综合医院 一、科室和床位 (一)眼科可不单独设置,与耳鼻咽喉科共同以五官科的形式执业。 (二)单独设置眼科的,应当设置眼科门诊、眼科换药/手术/治疗室、眼科检查室和5张眼科病床。 二、人员 (一)以五官科形式执业的,由具备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和眼科基本技能的医师负责诊疗工作,并由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护士1名负责护理工作。 (二)单独设置眼科的,至少有3名医师,其中1名具有眼科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眼科医护比应当为1:1以上。 三、设备 视力表、眼压计、裂隙灯、直接检眼镜/带状光检影镜、色觉检查表、眼科用球后注射针、泪道冲洗针、睫毛拔除镊、手术床、手术灯、常规外眼手术器械等。 四、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规范、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

二级综合医院(含县区级及部分地市级综合医院) 一、科室和床位 (一)科室:至少设有眼科门诊与眼科病房。因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机构布局原因,不需单独设置眼科病房和门诊的,可与耳鼻咽喉科共同设立五官科病房和门诊。 (二)床位:眼科床位至少10张。 二、人员 (一)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眼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1名具有眼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二)每增加10张床位,至少增加4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眼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每增加20张床位,增加的医师中至少有1名具有眼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1名具有眼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科室主任应当具有眼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每床至少有0.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五)与耳鼻咽喉科共同设立五官科门诊和病房的,每床至少有0.4名医师,至少有1名具有眼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每床至少有0.5名护士。

骨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骨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篇一: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科室内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健和谐医患关系为目的。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科室的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医疗质量内涵建设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严把医疗质量关,科室内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人会诊制度、重危病人及病案讨论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按《病历书写规范》和评分标准执行,处方书写桉《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评价执行。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认真落实患者权利,把科室服务的标识规范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就医环境,努力为患者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加强科室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质观、职业道德观;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科室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医疗安全工作、学习,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比、学、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建立符合目前科室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以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作为主要责任人、科室内各医务人员作为责任人的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内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使医院形成医疗质量、安全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格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组织科室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 通过开展以上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科室内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进一步减少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总体目标。 综合科XX年4月20日 篇二:XX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急喉喑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急喉喑(修订) (草案) 1 名称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急喉喑 2 范围 2.1本指南规定了急喉喑的诊断、辨证和治疗、预防与调摄、疗效评价。 2.2 本《指南》确定了急喉喑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调摄。 2.3 本《指南》适用于对急喉喑诊断、治疗和预防。 2.4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耳鼻喉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3 术语和定义 3.1 急喉喑acute laryngitis 3.2 定义[1-2]:急喉喑是指以起病急骤,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急性喉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本病还有“暴喑”、“瘁喑”、“喉喑”等名称表述。 4 诊断 4.1诊断要点 4.1.1 病史 多有感冒、过度用嗓、发音不当等病史[1-2]。 4.1.2 临床症状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声音不扬或嘶哑,甚至完全失音,或伴有咽痒、喉部干燥、疼痛[1-2]。 4.1.3 局部检查 声带及喉部黏膜充血、肿胀,或有声门闭合不全[3-4]。 4.2 鉴别诊断

需与急喉喑鉴别的病种有喉结核、喉白喉、肝郁失音等[3-4]。 5 辨证 5.1 证候分类 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 5.2 辨证要点 5.2.1 风寒犯肺证[5] 猝然声音不扬或声音嘶哑,或有喉部微痛,吞咽不利,喉痒,咳嗽,鼻塞,流清涕,头痛,恶寒,发热无汗,口不渴;声带和喉黏膜色淡红微肿,或有声门闭合不全;舌淡,舌苔薄白,脉浮紧。 5.2 .2 风热犯肺证[6] 起病急,声音不扬或声音嘶哑,喉内干痒不适,灼热疼痛感,或伴发热、头痛;声带和喉黏膜轻度充血肿胀,或有声门闭合不全;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 5.2.3 痰热壅肺证[7] 声音不扬或声音嘶哑,咽喉痛甚,咳嗽痰黄,气促胸闷,口渴,大便秘结;声带和喉黏膜色红肿胀,声带上或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或有声门闭合不全;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6. 治疗 6.1 治疗原则 利喉、开音 6.2 分证论治 6.2.1 风寒犯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利喉开音。 主方:六味汤(《喉科秘旨》)、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5-8]。(推荐级别:D) 常用药:麻黄、苦杏仁、甘草、防风、木蝴蝶、僵蚕、蝉蜕。 6.2.2 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利喉开音。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 目录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1) 二》声带息肉临床路径(2009年版) (3) 三》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5) 四》喉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 (7) 五》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 (9) 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11) 七》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 (13) 八》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15) 九》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16) 十》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19) 十一》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2011年版) (21) 十二》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1年版) (23) 十三》下咽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26) 十四》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2011年版) (28) 十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临床路径(2011年版) (30)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 (二)诊断依据: 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手术: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 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 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 (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骨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2012)

骨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2012年度)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中医病历书写规范》的学习和领会,《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手册》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师的医疗指示,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治疗和记录,辨证论治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的记

录,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急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二、改进措施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对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 3.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每本病历均由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三级进行质控,每2月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检查一次,对科室医疗质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估,每季度定期研究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