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种方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两种方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两种方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两种方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简介:王君芬(1972-),女,大专,本科在读,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05-03-07

 舟山市人民医院2003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Y03-017.

两种方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王君芬,姚惠娟,董红敏

(舟山市人民医院,浙江舟山 316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将320例行静脉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静脉化疗时用新鲜芦荟叶片在穿刺处外敷(除针眼处);治疗Ⅱ组:静脉化疗时用生土豆片在穿刺处外敷(除针眼处);对照组:静脉化疗时穿刺处未用任何方法外敷。结果 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101),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105)。结论 新鲜芦荟叶片或生土豆片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明显,且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芦荟;土豆片;预防;化疗性静脉炎

Observation on tw o methods ’curative effects of preventing chemotherapeutic phlebitis//WANG Junfen ,YAO H uiju an ,DONG H ongmin//People ’s H ospital of Zhoushan ,Zhoushan Zhejiang 31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preventing chemotherapeutic phlebitis.Method 320patients with venous chemotherapy were divided into 3groups.In the first therapeutic group ,fresh aloe was placed around the puncture area (avoiding puncture point )during the venous chemotherapy ,while in the second therapeutic group pieces of fresh potatoes were placed.Nothing was placed in the control group.R esul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rapeutic groups (aloe and potato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 (P <0.01),but comparison between aloe and potato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Preventing chemotherapeutic phlebitis with fresh aloe or pieces of potato is effective.It could be widely used because the materials are obtained convenientmy with low price.

K eyw ords :aloe ;potato ;prevent ;chemotherapeutic phlebitis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06)01-0008-03

静脉化疗是肿瘤患者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而引起管壁化学性炎症,多数患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可达57165%[1]。一旦发生静脉炎,对继续化疗造成一定的困难,也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静脉保护问题一直为护理界关注[2]。本院血液科为减少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在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对化疗患者静脉穿

刺处进行两种不同方法的静脉炎预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20例,按住院号顺序分3组。治疗Ⅰ组:共110例,男61例,女49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4112岁;治疗Ⅱ组:共100例,男57例,

女43例,年龄11~75岁,平均年龄4717岁;对照组:共110例,男62例,女48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4513岁。病种:急性或慢性白血病160例,淋巴瘤76例,多发性骨髓瘤48例,胃癌36例。化疗1~2个疗程,1个疗程静脉用药时间1~3d ,化疗药物包括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比柔比星、丝裂霉素、奥沙利泊、5-FU 等。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所用化疗方案及

化疗时间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方 法

2.1 治疗Ⅰ组 确定化疗方案后,首先选择粗

直、易固定的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用生理盐水引导建立静脉通路,然后按一定顺序给予各种化疗药物。应用化疗药物时,把长约10cm 的新鲜芦荟叶片剖开,沿静脉走向将芦荟叶内面外敷在静

脉穿刺点上2cm 处(不能离针眼太近,防止污染引起感染),4~5h 后去除,每天1~2次,疗程内

每天应用。

2.2 治疗Ⅱ组 前步骤同治疗Ⅰ组。应用化疗药物时,将新鲜土豆洗净切成约012cm厚的片状,沿静脉走向外敷于静脉穿刺点上2cm处(不能离针眼太近,防止污染引起感染),外用两层纱布覆盖,4~5h后去除,每天1~2次,疗程内每天应用。

2.3 对照组 前步骤同治疗组。化疗时对穿刺处未采取任何方法外敷。

2.4 静脉炎判断标准 根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对静脉炎所规定的标准[3],Ⅰ度:穿刺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穿刺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穿刺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5 评价时间 化疗第1天至第7天,以较严重的一次静脉炎为准,如患者第2天出现Ⅰ度静脉炎,第6天加重变成Ⅱ度静脉炎,则记Ⅱ度静脉炎1例。

3 结 果

三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1,经x2检验,x2= 32.631,P=0.000,表明三组之间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利用x2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α′=α/4=0.0125。治疗Ⅰ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x21=20191,P=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Ⅱ组与对照组比较,x22=23154,P=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之间比较,x23=01023,P=01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3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 别例数正常

静脉炎

Ⅰ度Ⅱ度Ⅲ度

治疗Ⅰ组110901271

治疗Ⅱ组100811342

对照组1105622248

4 讨 论

4.1 静脉炎发生原因分析 静脉炎是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引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本身引起的渗漏性损伤,使局部p H 值、代谢及渗透压改变;细胞溶解、溶酶体破裂、化学介质释放[4],再加上化疗药物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5],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还可由于多次反复的静脉穿刺,造成机械性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局部血管的白细胞浸润性炎症;肿瘤患者因摄入不足或肿瘤消耗能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免疫力显著降低,对穿刺所造成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也随之降低。

4.2 芦荟和土豆的作用

4.2.1 芦荟:芦荟属于百合科草本植物,含有140多种成分,包括微量元素、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缓激肽酶、蒽醌类、酚类、甙类、糖类等,其中芦荟酊有抗菌、杀菌作用;缓激肽可抵抗炎症;糖类有增加机体抵抗力和消炎作用;柠檬酸钙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动脉、降低胆固醇、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芦荟素A、创伤酸和聚糖肽甘露等能促进创伤愈合复原;芦荟中的活性水、芦荟素能软化血管,恢复血管弹性,其芳香成分有亟好的镇痛作用[6]。

4.2.2 土豆:土豆属于茄科植物,含有大量的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龙葵素、乳酸、柠檬酸及维生素B1、B2、B12、维生素C、微量胡萝卜素,并有钙、磷、铁等无机盐多种营养成分[7]。土豆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消炎止痛的功能[7],其中维生素C 可促进结缔组织中细胞间质的合成,抑制透明质酸和纤维素溶解酶,保持细胞间质完整,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减低其通透性、脆性[7];维生素B12为细胞合成核酸过程的重要辅酶,对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修复再生功能,同时维生素B12通过局部神经感受器及痛觉中枢阿片受体达到镇痛作用[7];龙葵碱具有杀菌、消炎作用[8]。

4.3 芦荟和土豆使用注意事项

4.3.1 使用的芦荟以种植3年以上为佳。根据临床观察,部分人对敷用芦荟有过敏现象,表现为刺痛、红肿等(本次研究中有1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停用后症状即消失),因此,首次使用芦荟,应先做皮肤试验,将芦荟鲜叶汁涂于耳下或者肘部内侧,观察10~20min,局部皮肤无异常(下转第12页)

的水平,这与张丽等对146例临床痊愈的出院患者自理行为调查结果相似[3]。本调查还显示不同自理行为的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在5项自理行为中执行最佳的是日常生活自理行为,而后4项自理行为的执行情况均较差,其原因可能为家属和医护人员比较重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注重对日常生活技能的培训,同时后4项自理行为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克服较多的生理、心理、社会障碍,需要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能动性,同时需要医院、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因此难度较大。

3.3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和自理行为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和总自理行为及5项自理行为之间均呈高度正相关,表明患者的自我效能越高,自理行为则越好,而良好的自理行为又可促进自我效能的形成。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理行为水平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关系。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可通过以下几个中介影响其自理行为。

3.3.1 自我效能影响个人的动机:高自我效能者对环境中威胁的控制力有信心,能坦然面对自身出现的健康问题,能做出更多的努力并能持之以恒;而低自我效能者一遇到困难就会自我怀疑,甚至半途而废,总是趋向于去做那些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的事,而避免去做那些超过自己能力的事。3.3.2 自我效能影响思维模式:自我效能强的人往往把健康或疾病归因于自我原因,而不是外在因素,这样的思维方式能促使个体提高动机水平,发展自我护理技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现实,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努力程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也较强,因此自我护理能力就越强。

3.3.3 自我效能影响应激能力:当面临危险情境时,高自我效能者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理技能能沉着应对面临的应激;而低自我效能者则表现退缩,采取逃避方式,放弃执行自理行为。

3.4 重视提高精神病患者的自我效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理行为均不够理想,且自我效能和自理行为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提示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将有助于改善其自理行为。因此,在制订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应将提高自我效能作为干预目标,从增强自我效能的角度为临床提供解决问题的视角和切入点,同时结合各类自理行为的特性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显然这对提高护理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杨廷忠,施卫星,许亮文.自我效能增强: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

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3-395.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0.

[3]张丽,于慧丽,陈景清,等.家庭教育前后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

支持和自理行为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94.

(上接第9页)才能够敷用,如出现红斑,可用清水冲洗,不可用手抓痒,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4.3.2 土豆使用前洗净,切片后须马上使用,否则易变色、发干,影响效果。

4.4 芦荟和土豆片使用优点 芦荟或土豆片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十分显著,既能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又能减轻静脉炎发生的程度。芦荟生命力亟强,家庭盆栽,种植成活率高,花费成本少,可现采现用,十分方便,而土豆一年四季均有,新鲜未腐烂即可,因此,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且价廉,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两者在选择使用中以方便、实用为原则,可根据患者喜好进行选择(本次研究中发现芦荟以既可观赏又可方便应用更受患者青睐)。参考文献:

[1]付春华,赵雁,于莹,等.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本所致静脉

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6-818.

[2]吴显和,赵世英,魏昭崇.化疗患者静脉系统保护[J].实用护理

杂志,2002,18(4):44-45.

[3]周丽芳,姚惠娟,梅君,等.新鲜芦荟汁预防盖诺药物所致静脉

炎的观察[J].天津护理杂志,2004,12(2):65.

[4]朱燕萍,曹风云.美得喜乳膏预防化疗静脉炎[J].护理研究,

2000,14(5):215.

[5]黄小玲,江月忠,章海滨.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J].护理与康

复,2004,3(4):265-266.

[6]董雯,林静,饶本强.鲜芦荟汁治疗化疗后静脉炎56例[J].护

理学杂志,2001,16(3):172.

[7]梁敏,张育红,周方正.湿热敷配合土豆片贴敷预防化疗所致

静脉炎[J].临床医学,2001,6:44.

[8]于学洁,牛静,张翠莲.土豆片外敷治疗静脉炎疗效观察[J].张

家口医学院学报,1999,16(1):58.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护理并发症,有很多相关因素可引起静脉炎,本文重点综述静脉炎的分类、分级、发生原因、预防和护理进展。 标签:中药湿敷;相关因素;静脉炎预防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大多对血管有毒性刺激,加之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机械刺激,容易造成机化、阻塞,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静脉给药治疗给药静脉和临近组织的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 1概述 1.1定义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发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1.2化学性因素与药物直接毒性作用有关化疗药物属细胞毒类药物.化疗药物多为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1.3物理性因素穿刺技术不熟练长期化疗患者的血管条件不好,而操作者又没能一次穿刺成功,可发生一次给药多次穿刺,而造成血管损伤。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可使血管壁受损,导致或促使静脉炎发生。 1.4分级根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所规定的指标,将静脉炎分为3度。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我们根据静脉炎的分度不同进行不同的护理治疗。 2方法 2.1选择血管不当操作者为了穿刺方便而选用粗大血管,该血管受到药物的损伤后,可造成其分支末梢血管灌流不畅,待用该末梢血管给药时,就会出现输注缓慢或不滴。如选择的血管已有多个结节、瘢痕、脆性强、弹性差,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虽然穿刺成功,却很容易渗出。 2.2针头位置固定不当针头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头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刺激和针眼涌出的高浓度药物长时间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2.3拔针后按压手法不正确压迫的时间少于3~5min,容易出现淤血、肿胀,即使能缓慢吸收,也易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而不利于以后对该血管的利用。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一)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一)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方法。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腔内、静脉、肌肉和口服等方法将化疗药物引入人体内,而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但由于治疗恶性肿瘤疗程长,局部静脉反复穿刺造成机械性损伤,且化疗药物渗透性强、刺激性和毒性大,极易引起静脉发红或发黄,病变血管硬化成条索状,伴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影响静脉通道的建立,阻碍化疗计划的进行从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1〕。静脉炎的预防已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们科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1静脉炎发生机制 1.1机械性损伤 静脉经反复穿刺或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过大,血管内皮受损,造成局部感染、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同时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针、管尖端聚集形成血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2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损伤 许多化疗药物可对组织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化学性炎症,常见为卡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达卡巴嗪及丙脒腙等;有的药物还可使组织形成水疱,常见药物为长春花碱类如NVB,蒽环类如阿霉素及吡南阿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氮芥等药物。由于化疗药物刺激

性大,且多为高渗性溶液,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使静脉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痉挛变硬,易并发血栓形成〔2〕,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1.3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90%肿瘤患者凝血机制异常〔3〕,同时化疗药物又可引起组织因子释放,纤溶活性受抑制,药物的毒性作用加重了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2预防措施 2.1医患双方应做好心理准备 在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患者理解合作,放松心情,增强对心理紧张的承受能力。 2.2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关〔4〕,一般情况下应首选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注射部位一般由远端及近端,左右静脉交替使用。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用药,还应避免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给药。 2.3稀释化疗药物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将药物充分稀释。但应根据每种化疗药物药理性能及毒副作用,选用适宜的药物溶媒,不同的溶媒溶解对保护化疗药物的稳定性、酸碱度、和降低化疗药物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符合《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1] 。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产品名: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3*******)1mL ,隔日1次。治疗组自拟中药祛疣汤处方: 板蓝根30g 、生薏苡仁30g 、大青叶15g 、紫草 12 g ,红花12g ,杭菊6g ,每天1剂 ,水煎服。药渣煎水外洗患处 ,每天2次,7d 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对照组0. 1 %迪维霜适量外搽患处,每天2次,7 d 为 1 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观察疗效。两组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相关药物 ,局部应避免挠抓 ,饮食宜清淡 ,忌煎炸、香燥、海鲜、酒类、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并禁用化妆品。1.4 疗效标准 痊愈:皮疹全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有少数色素沉着斑。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但未达到痊愈标准。有效:皮疹消退30%~69%。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 ,或治疗后皮疹无变化。凡治愈后3月内再次出现皮损者计为复发。2 结 果 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χ2=5.34 P <0.05 ) 。两组有效率比较亦有著性差异 (χ2=8.08 P <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随诊半年治疗组复发 3例 (6.82%) ,对照组复发 5例(14.71%),见表1。 3 讨 论 疣(verruca ,wart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等,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也被认为与HPV 感染密切相关。HPV 属乳头瘤病毒科,呈球形,无包膜,直径45~55nm ,具有72个病毒壳微粒组成的对称性20面立体衣壳。基因 组为7200~8000bp 的双链环状DNA ,分为早期区、晚期区和非编码区,早期区编码的蛋白与病毒持续感染和致癌作用有关。HPV 有100余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HPV 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并复制、增殖,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人群普遍易感,发病高峰为16~30岁,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此病。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BCG-PSN ),商品名迪苏,是卡介菌用加热 65℃的酸除去蛋白质后提取的有效成分,属多糖核酸类物质。为特异性细胞免疫增强剂,有效地激活巨噬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及捕获抗原物质的能力,促进 T 细胞增殖和提高分化速度,释放出大量淋巴细胞因子,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2-4]。主要表现在:(1)使巨噬细胞在感染区聚集;(2)增强巨噬细胞杀伤所吞噬的病毒能力;(3)产生新的巨噬细胞,杀伤衰老的和被感染的巨噬细胞。方中大青叶、板蓝根性苦味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有促进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促进免疫功能作用亦是其抗感染、抗病毒的重要机制[5]。红花活血祛瘀通滞;生苡仁微寒清热,利水渗湿健脾;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杭菊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化瘀之功效,达到治疗目的。自拟中药祛疣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扁平疣,其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参考文献 [1] 韩新峰,田元生,何英等.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郑州:河南 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40-341. [2]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304-305. [3] 芮耀城.实用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45.[4]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5.[5] 杨明贵.自拟消疣汤加减治疗扁平疣尖锐湿疣各90例[J].皮肤病 与性病,2005,27(1):28.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痊愈率(%)有效率(%) 治疗组443283172.7390.91对照组 34 16 6 9 347.0664.70 文献综述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张丽华 【摘要】本文综述分析了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认为输入药物的PH 值、渗透压、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患者自身的机体因素、操作技术等是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关键词】静脉炎;留置针;药物;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30-0158-03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100020) 静脉输液目前是急救护理中的抢救措施之一,但是易引起静脉炎。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易造成医患纠纷。本文根据国内有关文献对输液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行文献综述。1 输液性静脉炎的评判标准[1] 静脉炎的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疼痛程度按WHO 数字分级法: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2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2.1 物理因素 各种机械原因均可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性反应。机械原因是指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7-06-09T13:35:17.5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春宁娟 [导读] 尽快发现,急速处理,还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最大化的减轻患者病痛,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宝鸡市岐山县医院胸外肿瘤外科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722400 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机械刺激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PICC置管病患100例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实验组和常规组,一组采取相关预防和护理对策,另一组正常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患病概率降低,已病者因处理及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 关键词:PICC置管;血栓性静脉炎;预防及护理 引言: PICC技术是新引进的一种静脉输液技术,是静脉输液技术的总称,其主要是将管由外部的静脉穿刺进内部,然后留置在上腔静脉中,对于肿瘤病人的化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此技术操作工艺并不复杂,危险系数很低,操作一次就可以留置很长时间,对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凡事都有两面性,PICC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是却伴随着很多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血栓性静脉炎就是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目前护理过程中的难点,科学合理的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 一、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PICC置管后引发的静脉炎有很多种,主要有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过敏性静脉炎,以及感染或受到药物刺激产生的静脉炎等。 1、机械性静脉炎:此种症状发病前的空窗期比较短,一般在PICC置管后三天 以内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导管直径及材料的选择不合适,一般如果穿刺部位在活动的关节处,如果导管的材质过硬,且管径不合适,加之病患每次活动都会给血管造成压力和摩擦力,反复作用后,血管的内膜就会被磨损,有炎症,最后促使了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 2、血栓性静脉炎:此症状发病的时间比较晚,一般都发生在PICC置管后期的 时候,此病的发生与病人的自身体质和化学刺激有关系,一般在PICC置管之前要将导管在相关的化学溶液里浸泡防治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PICC置管后降低了周围血液的流速,加之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而造成的,化学药品的刺激也会造成局部的炎症。因此病人在进行PICC置管后要适量的活动,切不可过量活动,那样会加速机械摩擦造成血管损伤严重,致使血栓静脉炎发生。另外如果导管穿刺不到位,也会造成静脉炎的发生。 3、过敏性静脉炎:此种症状相对来说,发生的情况比较特殊,且频率较低,一 般是由于患者对于PICC置管技术的导管产生过敏反应,而发生静脉炎。PICC导管是用高级的硅胶制成的,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其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但仍会有特殊的病患体质,对此种材料过敏,排斥经内部淋巴等细胞引起表皮产生反应,被我们称之为过敏性静脉炎。 4、在对患者进行PICC导管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遵守流程做无菌处 理,就会造成血管受到细菌刺激,而造成感染,发生炎症。此外,由于患者体质较弱,抵抗力降低,PICC导管过程中,血管受大量化学药品的刺激,再加上每种药物的渗透压的差异,给血管造成很大损伤,导致静脉炎。 二、试验资料与试验方法 1、资料:以国家相关法律以及技术文献作为理论基础“国家护理学研究”“护理杂志”等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找出相关知识“PICC置管技术”、“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 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等。 2、试验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策略,将选取的100例应用PICC置管技术的病患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进行试验,对实验组的病患实施PICC置管后血管性静脉炎预防和护理措施。首先要组织专门的PICC置管静脉炎预防小组和护理小组,选一个小组总组长,然后在选择两个小组小组长。其次总组长组织组员学习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日常护理等相关的知识,提高小组人员的自身水平。最后,要经常组织小组成员开会,讨论PICC置管后病患的具体情况及实验成效。常规组正常治疗。 三、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实验的结果 实验组PICC置管病患,在置管后,经过专业小组人员的科学护理及预防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即使发生此类病症,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了病患的痛苦。且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 四、对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实验结果的讨论 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充分了解了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导管周边的血液流速减慢,肢体会出现浮肿现象,且伴有疼痛感,皮肤表层温度升高发红,尤其是穿刺的部位疼痛更是剧烈,在对导管进行消毒清洗时,受到阻挠。然后采取相关的预防护理促使,对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1、PICC置管前期的预防护理措施 首先在PICC置管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血管的承受力等,要仔细检查身体状况和调查以往病历,然后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导管,对导管的直径、柔韧度、和下管前浸泡药品的选择都要合理。导管的合理性对于PICC置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导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PICC置管技术的实际的研究,证明了导管直径的大小,对静脉损伤有关系,直径越大,静脉所受到的压力就会越大,造成的损伤就会越大,从而使血管产生炎症,还会伴有血栓的形成,随着PICC置管时间的加长,血管炎症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造成静脉炎的发生。一般来说女性患者和老年患者,患有静脉炎的机率比较大,因为,女性的血管比较窄,容易受导管的影响,而老年患者,静脉通常比较细,还有通常都有血管硬化的情况,所以是患静脉炎的高危人群。因此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导管的直径进行选择,在材质上也要符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一般都选择弹性和亲水性比较好的导管,会较少其对血管壁的损伤。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 摘要】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给医护工作者的处置治疗带来难度。我们通过对产生静脉炎因素的研究,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大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炎护理 静脉炎是由于输入刺激性溶液,溶液浓度较高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静脉 导管时间过长,引起的局部静脉壁化学性或机械性伤害反应。它的出现不仅给患者 带来很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甚至影响药液的输入而延误 治疗。几年来,我们注意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出现静脉炎35例,按美国静脉输 液护理学会所规定的静脉炎分级指标共分Ⅲ度,其中 I 度19例,Ⅱ度11例,Ⅲ 度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1~88岁。35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33例 治愈,2例死于原发病。 2 静脉炎产生的相关因素 2.1化学因素静脉内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及非生理性pH液体的输入均可能 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2物理因素各种机械原因均可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症反应。 2.3液体输入量及速度静脉输液量日大于1500ml时或输液速度大于血流速度,则静脉炎发生率会明显增高。 2.4 污染因素污染主要是指局部消毒不严、消毒液浓度不足、输液器污染、 针头污染、加药针管污染、配药后时间过长污染,而输液微粒污染最不容忽视。 2.5 机体因素机体抵抗力低下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静脉炎的预防 3.1 加强输注液体质量控制 (1)药物现配现用,稀释时应使其充分溶解。(2)在安 瓿开封时微粒极易混入药液,因此在锯安瓿前后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尽量一次性使用针头。(5)必要时,可选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及可来福 接头。 3.2 静脉的选择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 察的部位,尽量选用上肢静脉输液,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 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3.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浓度以及正确的 使用方法,一次性输液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范围直径在5cm以上。留置针使 用前皮肤消毒范围一般大于8cm,并以透明贴膜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的皮肤以及 早发现静脉炎。 3.4 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生理盐水 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 醇时,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在穿刺前5min用湿毛巾热敷或用 硝酸甘油注射液外擦穿刺部位及穿刺部位近心端,也可将甘露醇加热至28℃左右;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 ml左右后,再行拔针或肝素盐水2~5ml封管。 3.5 控制液体输入量对长期计划执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尽量限制液体入量在每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66520 宋兰兰陈鹤) 摘要:静脉滴入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输注后易导致静脉炎,静脉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总结了静脉炎预防性护理措施,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静脉炎预防性护理化疗 静脉滴入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为生物碱制剂,对局部组织有刺激作用,输注后易导致静脉炎。静脉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总结了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性护理措施,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一、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1、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具有一定损伤,影响细胞代谢及其功能。其损伤程度与药物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及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 2、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3、解剖因素 由于肘窝、手腕等关节处感觉迟钝,早期渗漏不易及时发现,导致血管、神经出现肌腱挛缩。指间等处细小血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下肢静脉输液易栓塞,除上腔静脉受损外,一般不宜化疗输液。 4 、技术因素 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发生炎性反应。固定针头位置不当,可加重机械性损伤,使化疗药物外渗,局部血管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无菌操作不严格,也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5 、个体因素 与病人自身情况有关,若为特异性体质,输入博莱霉素、丝裂霉素、顺铂等化疗药后表现出局部过敏反应。最近有报道认为,静脉药物的化学刺激仅仅是静脉炎的诱因,主要原因与神经传导有关,其机制有待探讨。 二、化疗性静脉炎的产生机制 化疗性静脉炎是由于长期大剂量输入化疗性药物或反复静脉穿刺等机械、物理、化学等因素造成的静脉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化疗药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刺激性强,一般刺激性化疗药输液后刺激局部血管发生痉挛致血管壁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细胞毒性药物发生渗漏则引起静脉炎。 三、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针对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预防护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呢?血栓性静脉炎是血管外科的一种病症,是常见的一种血液病。了解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症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预防治疗,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做一下详细的介绍吧。 1.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两种。其区别主要是除病因外,前者多累及一条静脉并继续向上发展;而后者无一定形式,往往是一条或几条静脉同时或先后受累,此起彼伏地反复发作。 (1)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按其发病原因分为;静脉注射硬化剂、高渗溶液、抗癌药物等,在内膜上引起化学性刺激,造成广泛性损伤,产生静脉炎并导致血栓形成的,称为化学性静脉炎。由静脉注射、长期插塑料管、打击、扭伤等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限性静脉炎称外伤性静脉炎等。 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和上肢的静脉,常限于一条静脉,严重时向近端及其大的分支发展。急性发作时可以沿病变静脉触及疼痛和压痛的皮下硬索。或呈节段性分布的卵圆形结节。累及周围组织时发生静脉周围炎,以致相邻皮肤红肿和温度升高,可随皮肤移动。发病后可能有轻度全身性症状,但白细胞一般不升高。痊愈时疼痛减轻,红肿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皮下硬索。当侧支循环建立和再通时,硬索亦可能逐渐消失。因系浅静脉病变,血液回流一般不受影响。故不引起肢端水肿,若并发深静脉病变或累及静脉瓣时,则可能发生严重组织水肿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 (2)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累及浅静脉,而脑、肝、肾、肠系膜和肺等的深静脉亦可发生,但一般以下肢、臀和腹壁为常见。表现为节段性皮下硬索或硬结,有疼痛和压痛。相邻皮肤红肿,2~4周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而在另一条或另一段静脉又发生新的损害。于是一部分消退,一部分新发,以致几个部位存在不同期的损害。本病原因不明,但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①它往往是潜在性内脏癌的早期表现,原发性内脏癌涉及胃,肺、胰和胆囊等部位,而与胰腺体和胰尾部癌的关系最为密切。②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密切关系,是其早期表现或整个病程中的一个阶段的临床表现,Behcet病的血栓性静脉炎也可能属于这一类疾病,不同的是后者深和浅的不同管径静脉均可发病,而前者主要是侵袭浅层中小静脉。 2.深静脉血栓形成按其发生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小腿深部静脉,如胫后静脉和腓静脉等。机化的血栓可能引起局部静脉阻塞和炎症反应,由于血栓范围一般较小,炎症较轻,对血液回流也不大。其症状一般不甚明显。通常是在活动后感腓部肌肉沉重和疼痛,严重时有抽痛。少数患者在血栓向近侧扩展影响到主干静脉时才会有明显症状,如产生明显的组织水肿、局部症状和发热。特征性的表现是腓肠肌处疼痛和压痛。检查时将小腿伸直,足向背屈,腓肠肌内病变静脉受牵引而引起疼痛,称为Homan征。Homan征阳性、腓肠肌深部组织压痛(Neuhof征)和被动伸足或趾背屈引起小腿下部疼痛,均有助于小腿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另外,腓肠肌周径较健侧增大5cm以上,踝部轻度水肿伴浅静脉怒张,也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可两侧均发生,但不一定对称,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6-11-02T14:50:17.68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3期作者:杨静芳[导读] 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临床实际当中。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 650021 【摘要】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临床实际当中。很多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有刺激和损伤导致的化疗性静脉炎,究其原因,就是在这些药物当中有很多生物碱和化学药剂,而且治疗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性的,这就导致了这样的恶性结果。本文将会讲述可能患上静脉炎的患者如何预防以及患病之后如何护理。 【关键词】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82-01 1前言为了治疗恶性肿瘤而化疗的化疗过程,采用最多的方式还是静脉注射,采用的较少的是口服类化疗。这是有原因的,在静脉注射药物可以迅速起到作用,减少患者痛苦。这样一来,今天所讨论的静脉炎就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在大多数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进入静脉的时候,会发生渗透作用,渗透的药物对人身有害,但大多数的人对皮肤没有做一些及时有效措施,因此会产生皮肤疾病,还有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事情,那就是局部感染和败血症,这暂时无法避免。如此一来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在化疗过程中或者化疗之后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2如何对化疗性静脉炎进行预防化疗护士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预防主要从化疗护士为主体发出操作,操作如下: 2.1化疗护士需要具备高素质以及做好相关宣教 化疗是一份相当考验人专业知识和责任心的工作。因为化疗的过程持久,专职化疗的护士也比较固定,所以知道患者的血管脉络和特点是该名专职护士的重要内容,专职护士还需要掌握关于化疗的专业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化疗之后预防,包括所采用的化疗方式会导致什么样的并发症,以及在化疗前和化疗中如何预防。静脉注射是当前化疗选用较多的方式,化疗前应当注意到静脉炎的并发症,从24小时内不在同一条静脉中穿刺、穿刺活动要准确到位一次性不给病人二次伤害的化疗频次活动,还要注意尽量不要进行下肢静脉注射。专职护士有责任去告诉患者相关的宣教工作,比如输液过程中的输液有时快有时慢,都会对化疗效果有相关的影响,还有输液渗漏会引发的症状,让患者也有心理准备,肯定也会第一个发现自己所出现的症状。还要让患者学会自我观察,引起患者的注意力,发现自己身上一旦出现专职护士所描述的那些症状,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反应过来,这样并发症就能够早点发现并进行治疗。 2.2合理使用静脉并在穿刺前后进行相应护理 静脉渗漏的状况如果发生在手背和手腕中将会很难处理,尤其其中的有很多细小的韧带和肌腱,一旦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让患者出现残疾,另外下肢也是同样需要注意。因此,穿刺活动中要避开化疗者的一些关键处血管,相对来说,从远端开始、两侧下肢交替穿刺的穿刺活动对患者的局部刺激最少。而静脉插管的使用在患者出现外周静脉压选取困难过程中。PICC留置管的也是对患者进行治疗方式之一,比之前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一次性穿刺完成、24小时内不在同一处进行穿刺、出现不适及时治疗等在平常的护理当中也极为重要。 3如何对化疗性静脉炎患者进行护理停止给药、抽回针头、穿刺残液等在静脉炎发生过程中护理极为重要,一旦发现了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了上述的静脉炎症状就要立马停止输液的动作,然后专业护士把针头抽回来,对里面已经存在输入的药液进行穿刺等操作,做完这些操作才能够将伤害降到最低,对化疗静脉炎护理大致是这样的步骤,下面将要分步骤讲解。 第一步拔针,需要注意冰敷或者冷敷以及按压患者可以有效预防更多并发症。 第二步外敷,硫酸镁、肝素钠、中药、红景天加芦荟、维生素B12以及高渗糖等外敷方式都是有很多患者接受并使用的,其中维生素和高渗糖这两种方式是最近见诸媒体的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治疗方式,并不是通过实验室研究得出的。 第三步局部封闭,这与第二步同时进行,采用普鲁卡因、酚妥拉明以及透明质酸酶药物方式进行局部封闭活动较为普遍,局部封闭的意义在于可以阻止残液四处流动,防止残液流动导致其他部分也发生静脉炎,使得并发症扩散。 说完护理,接下来是治疗,有效的治疗方式有局部超短波治疗以及红外线局部照射法,这些治疗方式都是物理治疗方式,因为在之前一直采用注射或者药物外敷,适当采用物理治疗方式可以缓解患者对注射或是药物的依赖。 4小结这些静脉炎等疾病重在预防,因为采用化疗治疗的人随着肿瘤病人的增多而增多,这就意味着扩大了常见并发症的基数,静脉炎概率增加。国外对于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少、发表的论文也少、国内研究提出方法达不到小姑是国内外研究静脉炎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与国外采用深静脉直达方式进行注射化疗有关,因为采用深静脉直达方式化疗的话,所引起的并发症较少,在化疗过程中也更为安全高效,省去了日后的化疗护理等的麻烦。经过一番论证,可以看见,一是深静脉直达方式在强刺激性的化疗过程中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深静脉直达方式深入经脉深处进行注射化疗,这种方式在美国广泛接受化疗的方式,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和不成熟的技术导致的高风险系数的作用让很多中国人在选择的时候都会故意忽略掉;二是专职护士工作要做好,专业知识、责任心和对患者相关教育十分重要,专业知识包括穿插知识、血管走势、基础的静脉炎病征,还有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能力,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三是组合式治疗方式,这就意味着需要掌握物理、中西药结合等方式,多组这方式意味着将各种方式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又不会让其中一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积累到爆发的状态,这样采用的相对平衡有效减缓静脉炎的发生。从这些方式来看,更加根本的是采用深静脉直达方式,新型先进注射方式,改进我国现有注射方式才是关键,也是对化疗患者最大的保护。现在我国积累的经验不断增加,病人的乐于接受、药物价格、药物安全等问题都关系到化疗的效果,以及会影响化疗过程中是否产生并发症。处理好这些,对减轻病人痛苦、帮助病人顺利化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临床护理

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3-01-30T10:52:45.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伊文杰[导读] 对长期静脉注射的病人要合理而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伊文杰(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 150000) 【摘要】目的讨论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输入高渗液体或刺激性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肿胀,要经常巡视,一旦出现外渗外漏时,一定要更换部位输液。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对局部进行处理。对长期静脉注射的病人要合理而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注意保护静脉。【关键词】血栓性浅静脉炎护理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的静脉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进而继发血栓形成及管腔粘连闭塞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并且可以引起显著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严重时可并发脓毒性静脉炎,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一、病因 常见的致病原因是化学性、机械性损伤以及感染。 1.损伤反复的静脉穿刺或静脉内留置导管作持续性输液,直接导致静脉壁创伤,形成血栓性炎症;静脉注射高渗性或刺激性药物时,血管内膜因药物的理化性刺激而受损伤及其周围组织可有渗出液,往往累及整条输液的静脉。 2.感染下肢静脉曲张时,静脉血的淤滞,踝部局部营养障碍,慢性感染,都可使静脉遭受缺氧及炎症作用而发生血栓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肢体遭受直接外伤后,沿着静脉走行的相应区域出现触痛性条索状物,因静脉损伤后皮下出血,常可见到皮下淤斑。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可发生在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多数因注射刺激性或细胞毒性药物而引起,这是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类型。经静脉腔穿刺置管本身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者较少见,临床上表现为穿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热痛,通常持续数天或数星期,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在下肢曲张浅静脉腔内,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大隐静脉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常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血栓反应蔓延至踝部静脉壁和皮肤,可能发生显著皮下出血。基于细胞周围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在静脉淤积性溃疡附近的静脉曲张部位。 3.感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手术后、注射治疗后、损伤或放疗时,以及静脉曲张的隐匿性感染,是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重要因素。另一种特殊类型是脓毒性静脉炎,多发生在长期应用静脉内置管输液后,以静脉内化脓为其特点,常与脓毒败血症有关,是一个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 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其特征为浅静脉血栓反复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但最常见在下肢。为一处突然出现发红、条状或网状索条,病变处有压痛,全身反应不明显。 5.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Mondor病。系指前胸壁、乳房、肋缘和上腹部的浅静脉有血栓形成,并继发炎症反应。其特征为局部体检发现触痛、条索状结构,拉紧皮肤或抬高上肢时更为明显。 三、辅助检查 1.多普勒超声能发现浅静脉中的血凝块,并了解是否蔓延到深静脉。 2.顺行性静脉造影术能使静脉直接显像,直观地了解血栓的部位、形态和范围,以及侧支循环。X线片上可显示为:静脉内恒定的充盈缺损;造影剂在正常充盈的静脉内截然中断,在血栓近侧再显影;静脉主干不显影,远侧静脉有扩张,附近有丰富的侧支静脉。 四、诊断要点 1.症状体征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于下肢者,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出现棕色条形表现,其下可触及索条。发生于胸腹壁及上肢者,多在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物。结合有输血、输液、外伤,牵拉伤病史,即可确诊。 2.辅助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的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病人。 2.手术治疗药物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行浅静脉高位结扎术,曲张静脉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待炎症消退后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 六、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病人有无外伤、感染史、长期输液史;有无出血性疾病。 2.身体状况 (1)局部:下肢发生胀痛的时间、部位;下肢肿胀和浅静脉扩张的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小腿皮肤温度和色泽有无改变。 (2)全身:非手术治疗期问有无出血倾向及治疗效果。 (3)辅助检查: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和形态等。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慢性溃疡、创面经久不愈有无引起病人的焦虑与恐惧;病人及家属对预防本病发生的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和麻醉方式。 2.患肢血液循环包括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有无异常。 3.康复情况局部切口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能否早期离床活动及正常行走。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 【摘要】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给医护工作者的处置治疗带来难度。我们通过对产生静脉炎因素的研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大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炎护理 静脉炎是由于输入刺激性溶液,溶液浓度较高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静脉导管时间过长,引起的局部静脉壁化学性或机械性伤害反应。它的出现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甚至影响药液的输入而延误治疗。几年来,我们注意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出现静脉炎35例,按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的静脉炎分级指标共分Ⅲ度,其中I度19例,Ⅱ度11例,Ⅲ度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1~88岁。35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33例治愈,2例死于原发病。 2静脉炎产生的相关因素 2.1化学因素静脉内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及非生理性pH液体的输入均可能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2物理因素各种机械原因均可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症反应。 2.3液体输入量及速度静脉输液量日大于1500ml时或输液速度大于血流速度,则静脉炎发生率会明显增高。

2.4污染因素污染主要是指局部消毒不严、消毒液浓度不足、输液器污染、针头污染、加药针管污染、配药后时间过长污染,而输液微粒污染最不容忽视。 2.5机体因素机体抵抗力低下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静脉炎的预防 3.1加强输注液体质量控制(1)药物现配现用,稀释时应使其充分溶解。(2)在安瓿开封时微粒极易混入药液,因此在锯安瓿前后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尽量一次性使用针头。(5)必要时,可选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及可来福接头。 3.2静脉的选择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尽量选用上肢静脉输液,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3.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浓度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一次性输液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范围直径在5cm以上。留置针使用前皮肤消毒范围一般大于8cm,并以透明贴膜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的皮肤以及早发现静脉炎。 3.4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生理盐水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时,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在穿刺前5min用湿毛巾热敷或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外擦穿刺部位及穿刺

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近年来,静脉输液的广泛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长期输液、输液浓度高、刺激性强和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不断提升,发生的局部静脉炎症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静脉炎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将针对输液性静脉炎的特点详细阐述相关预防措施和治疗护理策略。 标签:输液性静脉炎;预防;治疗护理 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使患者饱受心理困扰,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对静脉炎的分类标准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1],临床表明通过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笔者现将相关预防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1.1血管选择措施在输液血管选择时要尽量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粗和便于穿刺观察的部位,特别是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应针对性的保护和护理静脉,避免在硬化受伤感染静脉上穿刺。 1.2高浓度药物输入措施以20%的甘露醇来说明高浓度药物的输入原则,首先是采用多条血管轮流使用,给与每个血管休息机会,避免只使用一条血管。静脉留置甘露醇输入原则上不能超过2次/d,如果需要1次/6 h,则需在套针上静注2 次,重新穿剌其他静脉上静注 2 次,最大程度减少静脉的刺激。 1.3化疗药物输入措施化疗药物具有较高的药物刺激性,在输液前需要进行诱导穿刺,保证化疗药物可以有效输入到血管内。在输液完成后要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对血管进行清洗,使药物充分进入循环系统,避免沉积在血管中对血管产生刺激,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4液体配置措施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锯安瓿前后均严格无菌操作,根据临床经验,侧孔针头将针头垂直插入安瓿底部抽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玻璃粒。此外,加药针头一般选择12号以下可以有效防止橡胶粒混入液体中,溶解药物必须完全溶解并消除药物结晶微粒。 1.5外周静脉留置管套措施首先在穿刺前需要检测留置针的包装和有效日期,对于过期或出现破损的针头严格禁用。穿刺过程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完成后予以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透明敷贴一般2 d更换1次,更换时要注意用碘酊和酒精对穿刺点周围8 cm的范围进行消毒[2],透明敷贴的使用对于静脉炎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1.6特殊患者的针对性措施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重患者的身体

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炎的预见性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炎的预见性护理 摘要】目的:给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以静脉炎预见性护理,减少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方法:给患者以心理护理、化疗穿刺时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 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过程的护理、化疗药物输注完毕的护理等。结果:69例患者通过化疗全过程的细致护理,使他(她)们的化疗得到顺利实行, 并有效地保护了化疗静脉血管,预防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结论:对恶性肿瘤化 疗患者实施的全面护理,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医 护的满意度。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19-02 肿瘤患者化疗时,化疗药物对患者局部静脉有较强的刺激性,药物进入血管后,使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疼痛,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引起局部组织 坏死,即化疗性静脉炎[1]。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造成病人身心痛苦加重。 为了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加强护理,效果较 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遵医嘱需完成6个疗程的化疗病人69例,年龄26-73岁。女性43例,男性26 例。病种包括: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等。静脉输入的化疗 药物包括:阿雷素、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顺铂、卡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 紫杉醇等。 1.2化疗药物输注方法:采用四肢浅静脉滴注或静注给药。 2结果 69例患者通过加强护理,使他(她)们的化疗得到顺利实行,并有效地保护 了化疗静脉血管,预防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舒适 度和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 3护理 3.1心理护理:患者化疗前,要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注意人文关怀。及时的心理支持可以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机能,增强对心理紧张状态的承受能力。 因为患者在化疗期间,除有恶性肿瘤引起的心理问题外,还存在对化疗副反应的 思想顾虑,所以我们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化疗的特点,让他(她)们了解主 动配合和保护静脉系统的重要性,讲明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缓解患者紧张及恐惧心理,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2]。教会患者 识别药物的刺激性,化疗当天向患者交待清楚哪一代是一般刺激性的药物,哪一 代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并嘱患者勿自行调节速度。患者在输入强刺激性药物时尽 量少去卫生间、就餐或其他躯体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肢体勿负重受压。 3.2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护理:抓好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训练及专业知识学习,加强护士责任心。防胜于治,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输液安全[3]。 因此我们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在尊重患者个人意愿的基础 上选择合适的血管。秋冬季节或血管显露差的季节,穿刺前局部热敷10—15min,使静脉充盈扩张,提高穿刺成功率。根据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选择型号合适 的穿刺工具,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针头和穿刺部位。通常使用最多 的是套管针和普通一次性使用穿刺针。穿刺部位多为单侧上肢,要有计划使用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