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一).Kraft点,浊点(昙点)

温度对增溶作用的影响:

?★Kraft点: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增加到某个温度,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这一温度即Kraft点。

?★浊点(昙点):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增加到某个温度,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下降,溶液出现浑浊,这一温度即浊点。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表面活性剂相互间,或与其它化合物配合使用能提高增溶能力,降低用量。

(二).CMC

★Def: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

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

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

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

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

度。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

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形状:

球状、棒状、层状

★胶束的作用:乳化作用;泡沫作用;分散

作用;增溶作用;催化作用

润湿:液体和固体表面接触时,原来的固

-气界面消失,形成新的固-液界面的现象。是溶液表面张力下降,溶液表面具有吸附现象的结果。

增溶:脂溶性强的物质在与本身性质相似的胶束中,溶解度可明显增大,形成透明溶液,这一作用称为增溶。增溶体系为热力学上稳定的各向同性溶液。

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溶解的被增溶物质的饱和浓度称为:增容量

乳化:互不相溶的两液相,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中,形成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称为乳剂),这一作用称为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在此又称为乳化剂,它使一相液体以非常微小液滴状态均匀分散于另一相中。

泡沫:使空气进入溶液中,液体薄膜包围着气体形成泡,由于溶液浮力而升到溶液表面,最终逸出液面形成双分子薄膜。是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

★影响CMC的因素:

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链长(C↑,CMC↓),碳氢链分支数目(分支多,烃链间作

用力↓,CMC ↑)、极性基位置(极性基位于烃链中间,CMC ↑)、碳氢链中其它取代基(烃链中有极性基团时,CMC ↑)、亲水基团(CMC 离子> CMC 非离子) 2)外部条件:温度(T ↑,CMC 非离子↓) (三). HLB 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 )

★Def :表示分子内部平衡后整个分子的综合倾向是亲水的还是亲油的。这种综合亲水亲油效应强弱的度量,即是表面活性剂本身的HLB 值。

双亲分子中极性基团极性越强,HLB 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双亲分子中非极性基团越长, HLB 值越小,亲水性越弱。

亲水性 = 亲水基的亲水性 / 疏水基的疏水性

(四).EO 数:加成环氧乙烷的个数。 非离子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的EO 数:

R 一般以C7~C11的润湿性最好,C12以上润湿性下降。

● EO =10~12时,润湿性最好; ● EO >12时,润湿性急剧下降; EO 数较低时,润湿性也差。 (五)Plateau 交界

泡沫中各个气泡相交处(一般是三个气泡相交)形成所谓Plateau 交界,图的A 处。 由图中所示,B 为两气泡的交界处,形成的气液界面相对比较平坦,可近似看成平液面,而A 为三气泡交界处,液面为凹液面,此处液体内部的压力小于平液面内液体的压力,即B 处液体的压力大于A 处液体的压力,液体自动由B 处流向A 处,使B 处液膜变薄,这是泡沫的一种自动排液过程。

液膜薄至一定程度,会导致液膜破裂,泡沫破坏。另一种排液过程是因重力作用产生的向下排液现象,使液膜减薄。

(六) 泡沫的稳定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泡沫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破泡后体系总表面积减少,能量降低,这是一种自发过程,泡沫最终还是要破坏的。

泡沫破坏的过程,

主要是

1 表面张力*

2 界面膜的性质

3 表面张力的修复作用

4 表面电荷

5 泡内气体的扩散

★ 泡沫的稳定性与那些条件相关呢?

总之:液膜的强度最重要。

低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泡沫生成。 界面膜强度是泡沫稳定的关键因素

隔开气体的液膜由厚变薄,直至破裂的过程。因此,泡沫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排液快慢和液膜的强度,影响泡沫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影响液膜厚度和表面膜强度的因素

(七). 消泡剂

消泡剂:是指能够破除已经存在的泡沫的物质。

抑泡剂:是指能够阻止泡沫的产生的物质。

★消泡剂的作用:

1、降低局部表面张力

2、破坏界面膜的弹性使其失去自动修

复作用3、降低膜黏度

4、固体颗粒

★消泡机理:

1)消泡剂使泡沫液膜局部表面张力降低而消泡

2)消泡剂破坏膜弹性使液膜失去自修作用而消泡

3)消泡剂降低液膜粘度使泡沫寿命缩短而消泡

4)固体颗粒消泡作用机理:固体颗粒表面必须是疏水性的。

(八)乳状液

★Ⅰ. 乳状液: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与之不相溶的液体之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Ⅱ.乳状液的形成条件:

⑴必须有互不相溶的两相;⑵必须有乳化剂的存在;⑶必须有适当的搅拌条件。

Ⅲ.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1)稀释法:水包油型乳状液能与水混溶;油包水型乳状液能与油混溶。

2)电导法:利用水和油的电导率相差很大的原理。

水包油型乳状液电导率大,可使电路中串联的氖灯发光。

3)滤纸润湿法:

水在纸上有很好的润湿铺展性能,将乳状液滴于滤纸上,如果液体迅速铺开,中心留有一小滴油则为O/W型乳状液,如果液滴不铺展开即为W/O型乳状液。

4)粘度法:

由于在乳状液中加入分散相后它的粘度一般都是上升的,如果加入水,比较其前后粘度变化,粘度上升的是W/O型,反之为O/W型。

5)折射率法:利用油相和水相折射率的差异也可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6)荧光法:荧光染料能在紫外灯照射下产生颜色,而荧光染料一般是油溶性的。

7)染色法:

?加入“苏丹III”:“苏丹III”为油溶性染料。在乳状液加入少量“苏丹III”染料,油包水乳状液整体呈红色;水包油乳状液,染料保持原状。

?加入亚甲基蓝:亚甲基蓝为水溶性。在乳状液加入少量亚甲基蓝染料,水包油乳状液整体呈蓝色;油包水乳状液染料保持原状。

★Ⅳ. 乳状液的特点:多相体系,相界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Ⅴ.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1. 表面张力的影响

低表面张力表明乳状液容易形成,但并非乳状液稳定的唯一因素。

2. 界面膜性质的影响

★界面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注意两方面:

⑴使用足量的乳化剂

⑵选择适宜分子结构的乳化剂

3. 界面电荷的影响

⑴扩散双电层⑵O/W型乳状液中的扩散双电层⑶电解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对于W/O型乳状液或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乳状液,电解质的影响不大。

4. 外相粘度的影响

⑴外相粘度越大,乳状液液珠的运动阻力增大,使得液珠之间不容易碰撞而聚集;

⑵外相粘度增大,使乳状液界面上的界面膜强度增加,乳状液稳定性提高。

一般认为,内相粘度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不大。

5. 固体乳化剂对乳状液的稳定作用

Ⅶ. 固体乳化剂:指既亲水又亲油的固体颗粒。

★Ⅷ.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类型

1、HLB值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可决定形成乳状液的类型:

HLB 2~6: 形成W/O型乳状液;

HLB 12~18:形成O/W型乳状液。

可根据HLB值选择乳化剂:

,亲油性,< 8 亲油;

,亲水性,> 8 亲水。

2、相体积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当0.2598<φ<0.7402时,可形成O/W或W/O型乳状液;而当φ<0.2498或φ>0.7402时,就只能形成一种类型的乳状液。

(九)溶解度规则(Bancroft规则)

?规则:当表面活性剂在某一相中的溶解度较大时,该相通常是连续相—外相。

习惯上用分配常数k来衡量乳化剂分子在油水两相中的溶解度。

分配常系数k = 乳化剂在水中的浓度/ 乳化剂在油中的浓度

分配系数比较大时,容易得到O/W型乳状液,分配系数越大,O/W型乳状液越稳定。

分配系数比较小时,则为W/O型乳状液,分配系数越小,W/O型乳状液越稳定。

(十)特殊表面活性剂

★氟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性能可概括为:“三高”:即高表面活性、高耐热稳定性及高化学稳定性。“两憎”:即它的含氟烃基既憎水又憎油。

含氟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特点:“三防”:防水,防污,防油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较差、乳化效果好、稳泡剂、分散性和絮凝性、增稠性

(十一)乳状液不稳定性的三种表现方式

乳状液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其分层、变型和破乳。它们是乳状液不稳定性的三种表现方式。

分层:一种乳状液变成了两种乳状液,一层中分散相比原来的多,另一层中相反。

分层过程中,界面膜未破坏,故分层并未破乳,但分层最终将导致破乳。

(十二)分散体系

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其稳定性受时间、pH值、温度、添加剂等影响。

分散:一般是指把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以形成分散体系的过程。

其中被分散的相叫分散相,另一相叫分散介质。

溶胶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稳定存在取决于胶粒之间相互作用的位能。总位能等于范德华吸引位能和由双电层引起的静电排斥位能之和。即分散体系受两种力:吸引力+排斥力

★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

1)固体粉末分散于液体中的三个基本过程:

a.分散介质应完全润湿固体粉末,液体取代固体表面空气;

b.质点团粒脱聚、分散;

c.防止分散质点再聚集。

2)表面活性剂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

①对于a过程,根据铺展系数

②对于b过程(质点团粒脱聚、分散),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一是表面活性剂吸附于固体“微裂缝”中,可以减少固体质点分裂(分散)所需的机械功。

二是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于团粒质点表面上时,可使团粒中质点获得相同符号的电荷,质点就互相排斥而易于分散于液体中。

③对于c过程(防止分散质点再聚集),在水为分散介质的分散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吸附时以其亲水基朝向水相,于是降低质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γsl,使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提高。

(十三)增溶

★Def:在水溶液中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能使原来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物的溶解度显著高于纯水,这种作用称为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solubilization)。

图5 油污被增溶除去的四种方式

1-中非极性简单烃类油污在胶束内芯被增溶除去;

2-极性有机物油污在胶束“栅栏”之间被增溶除去;

3-高分子物质、甘油、蔗糖以及不溶于烃的染料油污吸附于胶束表面区域而被增溶除去;

4-苯、苯酚等这类油污包藏于胶束外层的聚氧乙烯链内而被增溶除去

1 2 3 4

当洗涤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时,任何油性污垢会不同程度地增溶而溶解。

lg

/

γ

γ

γ-

-

=

sl

sg

s

l

S

★增溶机理

★增溶作用的特点:

a.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只在cmc以上,胶团大量生成后才显现出来.

b.增溶作用不同于助溶作用.

助溶作用是指利用混合溶剂来增大溶解度.一种物质不溶于水,但可通过加入另一种与水混溶的溶剂来增加其溶解度,此种过程称为助溶作用。助溶过程需要加入大量的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如苯在水和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

c.增溶作用不同于乳化作用

增溶是自发过程,加溶后的溶液仍然是均相透明的,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乳化不是自发的,乳化作用得到的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多分散体系.

d.增溶也不同于一般的溶解

溶解过程会使溶剂的依数性质,如冰点下降,渗透压等有很大的变化;

★增溶方式:

a.增溶于胶团内核

b.增溶物分子与形成胶团的活性剂分子穿插排列,形成栅栏层;

c.增溶于胶团表面,即被“吸附于胶团表面”;

d.增溶于胶团外部聚氧乙烯的极性基层之间。

以上四种增溶方式中,其增溶量的大小顺序为:d>b>a>c

影响加溶能力的因素:

a.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影响

b.加溶物结构的影响

c.电解质的影响

d.有机添加剂的影响

e.温度的影响

a。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加溶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两亲分子:疏水基和亲水基

疏水基:碳链长短、是支链亦或直链、碳链上有

无不饱和基团或其他极性基团、是否含有氟或硅

等。

亲水基:离子的类型,离子的种类,亲水基的反

离子,聚氧乙烯的长度等。

两个基本依据:

1.形成的胶团越大或其聚集数越大,其加溶能力越强。

2.临界胶团浓度越低,加溶能力越强。

胶团聚集数

所谓胶团聚集数即缔合成一个胶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数目。胶团聚集数越大,则胶团越大。

(十四)洗涤作用

★洗涤作用的影响因素

1.被洗织物和污垢的性质,以及污垢与织物之间的结合状态

2洗涤液的组成:

①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浓度;(★影响表面活性剂洗涤作用的因素?)

②助洗剂的性质和浓度;

③洗涤液中由被洗织物带入的悬浮物质(如泥土等)的性质和浓度;

④洗涤液的PH值;

⑤洗涤液的组成和性质在洗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洗涤过程的物理和机械条件

4.污垢、被洗物和洗涤液之间的相对数量等。

5.洗涤温度

6.污垢质点大小

洗涤过程中的加溶作用:胶团的加溶作用并不是去污的主要因素,而表面活性才是影响洗涤的主要因素

★表面活性剂在洗涤过程中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疏水链的长度对洗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说来,碳氢链愈长者,洗涤性能愈好。链过长者,溶解度度变差,洗涤性能也降低

洗涤过程

1.洗涤剂对油污及纤维表面吸附作用

2.污垢的润湿和渗透

3.污垢的脱落

4.污垢的乳化分散

(十五)固体表面吸附

产生固体表面吸附的原因:

固体内部分子所受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对称的,而固体表面分子所受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内部分子的作用力较大,而表面向外一面所受的作用力较小,因而当气体分子或溶液中溶质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碰到固体表面时就会被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

表面吸附:固体表面的气体或液体的浓度高于其本体浓度的现象,称为固体的表面吸附。

吸附:一种物质从一相转移到另外一相的现象称为吸附

影响吸附的因素: (一)吸附剂结构

1.比表面积2.孔结构3.表面化学性质

(二)吸附质的性质: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由于吸附质性质的差异,吸附效果也不一样。 (三)操作条件: 吸附是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升温有利于脱附. (十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其亲水基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醚基或羟基)与水构成氢键实现溶解的一类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点

(1)是表面活性剂家族第二大类,产量仅次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在水溶液中离解为离子,因此,稳定性高,不受酸、碱、盐所影响,耐硬水性强。

(3)与其它表面活性剂及添加剂相容性较好,可与阴、阳、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

(4)由于在溶液中不电离,故在一般固体表面上不易发生强烈吸附。

(5)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强烈依赖于温度,随温度升高,在水中变得不溶(浊点现象)。但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正常的温度依赖性,如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高表面活性,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低,临界胶团浓度低,胶团聚集数大,增溶作用强,具有良好的乳化力和去污力。

7)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来讲起泡性能较差,因此适合于配制低泡型洗涤剂和其它低泡型配方产品。 (8)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不带电荷,不会与蛋白质结合,因而毒性低,对皮肤刺激性也较小。

(9)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产品,大部分呈液态或浆状,这是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同之处。

按亲水基结构的不同,分为

1、聚乙二醇型:由含有活泼氢的憎水性原料同环氧乙烷加成反应制成。

2、多元醇型:脂肪酸与多元醇如甘油、失水山梨醇、蔗糖等生成的多元醇部分酯。

★ 影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因素 浊点随着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加而升高。但到 100℃以上后,上升率非常缓慢。影响因素有:

1)疏水基的种类 2)疏水基碳链的长度 3)亲水基的影响 4)添加剂的影响

★ 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 较低,一般比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低1-2个数量级。原因: 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身不发生电离,不带电荷,没有静电斥力,易形成胶束;

2)分子中的亲水部分体积较大,只靠极性原子形成氢键溶于水,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比,与溶剂作用力较弱,易形成胶束

规律: 1)随着疏水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下降,CMC 降低; 2)随着聚氧乙烯聚合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增强,CMC 提高。 ★ 水 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0g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30mL 二氧六环中,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加水直到溶液浑浊,所消耗的水的体积即为水数 表面张力影响因素:

1、疏水基官能团的影响: 不同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表面张力。

2、亲水基的影响: 随聚氧乙烯链长度的增加,即环氧乙烷数的增加,表面张力升高。

3、温度: 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十七)两性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 具有等电点

2 可以和所有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复配

3 毒性低、对皮肤眼睛刺激性小

4 耐硬水性和耐高浓度电解质性 5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2 临界胶束浓度与pH 的关系:一般两性表面活性剂的cmc 随pH 的增加而增加

3 pH 对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和发泡性的影响

(1)pH 约为4时,即等电点时,溶解度与泡沫量均最低 (2)pH>4,发泡快,泡沫丰富而且松大,溶解度迅速增加

★ 1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等电点

pH <

4 pH =

4

pH > 4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pI=(p K a +p K b )/2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3)pH<4泡沫量和溶解度也较高 4 在基质上的吸附量及杀菌性与pH 的关系

pH 在低于等电点的溶液中,显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在羊毛和毛发上吸附量大,亲和力强,杀菌力也比较强。pH 高于等电点的溶液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上述性能都差 5 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CMC 与碳链长度的关系 临界胶束浓度与烷基碳链R 关系:

lgcmc=A-Bn n 为烷基链碳原子个数,常数A=1.5 ~2, B=29另外阳离子,阴离子种类也对cmc 有影响。季铵盐cmc 大于季鏻盐阴离子cmc :-COO->-SO3->-OSO3- 6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和Krafft 点

对甜菜碱型,当羧基与氮原子之间碳原子数由1增加至3时,对溶解度与Krafft 点影响不大。

通常羧基甜菜碱型的两性表面活性剂Krafft 点低于4 ~18 ℃,而大部分磺酸甜菜碱的Krafft 点在20~89 ℃之间。硫酸酯甜菜碱均高于90 ℃

★ 钙皂分散力 (lime soap disporsing rate , LSAD)

钙皂分散分散指数:

100g 油酸钠 在 硬度333mg/L 的硬水中维持分散,恰好无钙皂沉淀发生的分散剂的质量(g ) (十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水溶液中呈现正电性,形成带正电荷的表面活性离子 主要用途:

杀菌剂、纤维柔软剂、矿物浮选剂、相转移催化剂和抗静电剂 水溶性:

带有C15以下烷基链的活性剂易溶于水,而C15以上的则水溶性较低,难溶于水 单长链烷基季铵盐能溶于极性溶剂,但不溶于非极性溶剂 双长链烷基季铵盐几乎不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溶剂 季铵盐的烷基含不饱和基团时,能增加它们的水溶性。 Krafft 温度点

当表面活性剂溶液为过饱和状态时,Krafft 点应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单体、胶束和未溶解的表面活性剂固体共存的三相点

Krafft 点越高,表明该表面活性剂越难溶,溶解度越低;反之,Krafft 点越低,说明该表面活性剂越容易溶解,溶解性能越好

通常Krafft 点与表面活性剂疏水基碳链的长度呈线性关系:

Krafft 点 = a + bn (a, b 是常数,n 为碳链所含碳原子的个数)

N R 4

R 2

R 1R 3

.

X

根据上述关系式,碳链越长,n值越大,则Krafft 点越高(十九)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Krafft点: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即在较低的一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上升非常缓慢,当温度上升到某一定值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迅速增大,这个温度叫做表面活性剂的克拉夫特点(Krafft point)。一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都有Krafft点。

2)一般情况下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性差,容易生成沉淀或使溶液变得浑浊,但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可极大地提高表面活性。

3)抗硬水性能差,对硬水的敏感性表现出羧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磺酸盐的变化顺序。4)在疏水链和阴离子头基之间引入短的聚氧乙烯链可极大地改善其耐盐性能。

5)在疏水链和阴离子头基之间引入短的聚氧丙烯链可改善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但同时也降低了其生物降解性。

6)羧酸盐在酸中易析出自由羧酸,硫酸盐在酸中可发生自催化作用迅速分解,其他类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一般条件下是稳定的。

7)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家用洗涤剂、工业洗涤剂、干洗剂和润湿剂的重要成分。

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摘要:表面活性剂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粒子形成的分子,一种粒子具有极强的亲油性,另一种则具有极强的亲水性。溶解于水中以后,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并提高有机化合物的可溶性。本文将就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具体介绍,并且列举了部分它们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Biological surfactant and polymer surfactant Abstract:Surfactant is composed of two distinct particles, a kind of particle has extremely strong lipophilicity, the other with strong hydrophilic. Dissolved in water, surfactants can reduc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the water, and increase of soluble organic compound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biosurfactant and polymeric surfactants are detailed introduction, and lists the part of their application in society and their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were simply introduced. Keyword:The surfactant; Biosurfactant; Polymer surfactant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总结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憎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憎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结构: 传统观念上认为,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即使在很低浓度时也能显著降低表(界)面张力的物质。随着对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深入,一般认为只要在较低浓度下能显著改变表(界)面性质或与此相关、由此派生的性质的物质,都可以划归表面活性剂范畴。无论何种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均由两部分构成。分子的一端为非极亲油的疏水基,有时也称为亲油基;分子的另一端为极性亲水的亲水基,有时也称为疏油基或形象地称为亲水头。两类结构与性能截然相反的分子碎片或基团分处于同一分子的两端并以化学键相连接,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极性的结构,因而赋予了该类特殊分子既亲水、又亲油,便又不是整体亲水或亲油的特性。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特有结构通常称之为“双亲结构”(amphiphilic structure),表面活性剂分子因而也常被称作“双亲分子”。 根据所需要的性质和具体应用场合不同,有时要求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亲水亲油结构和相对密度。通过变换亲水基或亲油基种类、所占份额及在分子结构中的位置,可以达到所需亲水亲油平衡的目的。经过多年研究和生产,已派生出许多表面活性剂种类,每一种类又包含众多品种,给识别和挑选某个具体品种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对成千上万种表面活性剂作一科学分类,才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和生产新品种,并为筛选、应用表面活性剂提供便利。 性质: 表面活性剂通过在气液两相界面吸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也可以通过吸附在液体界面间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许多表面活性剂也能在本体溶液中聚集成为聚集体。 囊泡和胶束都是此类聚集体。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叫做临界胶束浓度或CMC。当胶束在水中形成,胶束的尾形成能够包裹油滴的核,而它们的(离子/极性)头能够形成一个外壳,保持与水接触。表面活性剂在油中聚集,聚集体指的是反胶束。在反胶束中,头在核,尾保持与油的充分接触。表面活性剂通常分为四大类: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双电子)。表面活性剂系统的热动力学很重要,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因为表面活性剂系统代表的是介于有序和无序物质状态之间的系统。表面活性剂溶液可能含有有序相(胶束)和无序相(自由表面活性剂分子和/或离子)。胶束——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脂尾端聚于胶束内部,避免与极性的水分子接触;分子的极性亲水头端则露于外部,与极性的水分子发生作用,并对胶束内部的憎水基团产生保护作用。形成胶束的化合物一般为两亲分子,因此一般胶束除可溶于水等极性溶剂以外,还能以反胶束的形式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比如,常用的洗涤剂能够提高水在土壤中的渗透能力,但是效果仅仅持续数日(许多标准洗衣粉含有一定量的化学品,比如钠和溴,由于它们会破坏植物,不适于土壤)。商业土壤润湿剂会持续起效果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会被微生物降解。然而,有一些会对水生物的生物循环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小心防止这些产品流入地表径流,过量产品不应该洗消。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复习题答案

表面活性剂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造纸中表面活性剂用作蒸煮剂、施胶剂、柔软剂和[ D ] A.助悬剂 B.染色剂 C.润湿剂D .消泡剂 2.没有外力的影响液体总是趋向于成为[ A ] A.球体 B.正方体 C. 长方体 D. 四面体 3.对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越小,达到表面吸附饱和所需浓度[ A ] A.越低 B.越高 C.不能定性判断 D.可以定量判断 4.亲油基相同,聚氧乙烯链越长,其亲水性[ B ] A.越弱 B.越强 C.不变 D.无法预测 5.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形成的胶束[ B ] A.越少 B.越多 C.越大 D.越小 6.乳状液的类型包括水包油型,油包水型和[ C ] A.园圈型 B.哑铃型 C.复合型 D.套圈型 7. 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D ] A.浸润 B.涂布 C. 扩展 D. 铺展 8. 天然稳泡剂主要有明胶和[ C ] A.蛋白胶 B.凝胶 C.皂素 D.硅胶 9. 粉状洗涤剂可分为民用洗涤剂和[ C ] A.商用洗涤剂 B.军用洗涤剂 C.工业洗涤剂 D.农业洗涤剂 1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度大,导致增容作用强,并具有良好的乳化和[ A ] A.润湿能力 B.吸附能力 C.稳定能力 D.去稳定能力 11. 在医药行业中表面活性剂用作杀菌剂、助悬剂和[ C ] A.蒸煮剂 B.施胶剂 C. 增溶剂 D. 柔软剂 12.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这类物质被称为[ B ] 1A. 非表面活性物质B.表面活性物质C. 活性溶剂D.非活性溶剂 13.只适用于测定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是[B ] A.表面张力法 B.电导法 C.染料法 D.光散射法 14.亲水基相同,亲油基的链越长,亲油性[A ] A.越大 B.越小 C.不发生变 D.发生突变 15.增溶作用属于[ C ] A.非热力学稳定体系 B.动力学稳定体系 C.热力学稳定体系 D.化学变化 16. 破乳的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和[ D ] A. 实践法 B.生物法 C.理论法 D. 化学法 17.通常人们习惯将润湿角大于90度的叫做[ B ] A.浸湿 B.润湿 C.乳化 D.不润湿 18.泡沫是分散体系,气体是[A ] A.分散相 B.连续相 C.分散介质 D.均相 19.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和设备保养、维护过程中使用的洗涤剂属于[ A ] A.工业洗涤剂 B.设备洗涤剂 C.配方洗涤剂 D.民用洗涤剂 2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 D ]

常用表面活性剂1

表面活性剂L-548 组成:非离子醚型表面活性剂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浊点:54—67℃ 腐蚀性:1%水溶液对H92黄铜在55±2℃恒温24小时,≤1级 产品特征:具有优异的乳化、润湿、渗透等性能 产品用途:做为常温水基金属清洗剂的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单体,除油、净洗性能优良,在其它行业用作乳化剂、渗透剂、润湿剂。 乳化剂OP-4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溶解性:易溶于油及其它有机溶剂 PH值(1%水液):6—7 HLB值:5 产品特征:易溶于油及有机溶剂,为亲油型乳化剂 产品用途:在一些有机合成反应中,为反应介质,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转化率,如在塑料聚氯乙烯聚合时,作为整料剂,不但能使聚氯乙稀成型颗料均匀,且可杜绝反应粘锅。也用于W/O型乳化剂的制备。 乳化剂OP-6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水中呈分散液 PH值(1%水液):6—8 HLB值:10.9 产品特征: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抗静电作用 产品用途:用作煤矿井下塑料制品传送带的抗静电剂、可消除传送带在运行中产生的静电感应,消除放电—电火花现象,有利于井下安全生产、在一般工业可用作乳化剂。 乳化剂OP-7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油状液体 溶解性:在水中呈分散状态 PH值(1%水液):6—7 HLB值:12.0 浊点:<30℃ 产品特征: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和净洗效能

产品用途:在毛纺、合纤工业及金属加工过程中作为净洗剂。如可作为聚丙烯晴染前染后洗涤及皂煮剂,并可做成阳离子染料的匀染剂。也是金属净洗剂的组成之一,在一般工业可作乳化剂 乳化剂OP-10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HLB值:14.5 浊点:61—67℃ 产品特征:具有优良的匀染、乳化、润湿、扩散,抗静电性能 产品用途:1、在合纤工业中做为油剂的单体,显示乳化性能,抗静电性能,在合纤短纤维混纺纱浆料中做柔软剂。可提高浆膜的平滑性和弹性,该乳液对胶体有保护作用 2、用作羊毛低温染色新工艺的匀染剂。在农药、医药、橡胶工业用作乳化剂,建筑行业可作为乳化沥清的乳化剂,又是金属水基清洗剂的重要组成之一。 乳化剂OP-15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白色软膏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HLB值:15.0 浊点:70—80℃ 产品特征:高温下在水中也有较好的溶解性 产品用途:用作高温分散乳化、脂肪、蜡和动植油类的乳化剂。 乳化剂OP-20 组成: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质量技术指标: 外观:白色固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1%水液):6—7 HLB值:16.0 浊点:81—90℃ 产品特征:具有一定的抗盐性,用作高温乳化剂 产品用途:用作高浓度电解质润湿剂,合成胶乳的稳定剂。 乳化剂NP-10 外观:无色透明粘稠液体 PH值(1%水液):6—7 HLB值:13.5-14.5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杨齐峰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435000) 【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分泌的天然产物,它无毒,可以生物降解,对环境影响很小,具有高效的表面活性,因此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想代替品。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生产制备方法,综述了近年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洗涤、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今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应用;发展趋势 Biosurfactant research progress Yangqifeng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Hubei 435003)abstract:Biological surfactant is secreted by 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s,it is avirulent,can biodegradation,a little influence and efficient surface activity,and is thus synthesis of surfactants ideal replacemen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preparation methods,this paper reviews biosurfactant in petroleum,washing,pharmaceutical,food and other industrial areas of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mainly introduced the use of biological surfactant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application,discusses the future biosurfactant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biosurfactant;Microbial;applic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化学合成而来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威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从20世

表面活性剂化学期末考试题

(2011—2012)学年08C班第Ⅰ学期表面活性剂期末考试题A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1. 表面活性剂 2. 临界胶束浓度 3. 浊点 4. 两性表面活性剂 二、选择题. (15×3分) 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两性型毒性最小 值越小,亲水性越强 C.做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 D.做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 2.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经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20之间 B.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C.聚氧乙烯基团的比值增加,亲水性降低 D.杀精避孕套中起杀精作用的主成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作洗涤剂 3.等量的Span -80与吐温-80混合后的HLB值是() A.4.3 4.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 A.亲水亲油平衡值值 C. 适宜的粘稠度 D. Krafft点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rafft点越低,该表面活性剂低温水溶性越好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该在浊点以上使用 C.疏水基为直链的比带支链的难于降解 D.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降解,故洗衣粉中主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 B.乳状液类型通常有O/W,W/O,套圈型三种。 C.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做破乳剂 D. 玻璃器皿中易得到O/W型乳状液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都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Krafft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 D.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小的润湿、渗透性能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体油污的去除主要是靠表面活性剂的增容作用而实现的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用于洗涤天然棉纤维 C.烷基苯磺酰二乙醇胺可做稳泡剂 D.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很好的起泡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餐具洗涤剂可以用来洗涤瓜、果、蔬菜、肉 B.洗发香波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苯磺酸钠及烷基酰醇胺 C.重垢液体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含量一般在80%以上 D.粉状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主成分完全不同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总结常见表面活性剂的CMC.doc

一些常用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当表面活性剂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除溶液的表面张力外,溶液的多种物理化学性质,如摩尔电导、粘度、渗透压、密度、光散射等也发生急剧变化。利用这些性质与表面活性剂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测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但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得到的临界胶束浓度在数值上可能会有所差别。而且其数值也受温度、浓度、电解质、pH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表2—14列出了一些常用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名称测定温度,℃CMC,mol/L 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25 1.60×10-2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9.12×10-5 溴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 1.60×10-2 溴化十二烷基代吡啶 1.23×10-2 辛烷基磺酸钠25 1.50×10-1 辛烷基硫酸钠40 1.36×10-1 十二烷基硫酸钠40 8.60×10-3 十四烷基硫酸钠40 2.40×10-3 十六烷基硫酸钠40 5.80×10-4 十八烷基硫酸钠40 1.70×10-4 硬脂酸钾50 4.5×10-4 油酸钾50 1.2×10-3 月桂酸钾25 1.25×10-2 十二烷基磺酸钠25 9.0×10-3 月桂醇聚氧乙烯(6)醚25 8.7×lO-5 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25 1.0×10-4 月桂醇聚氧乙烯(12)醚25 1.4×10-4 十四醇聚氧乙烯(6)醚25 1.0×10-5 丁二酸二辛基磺酸钠25 1.24×10-2 氯化十二烷基胺25 1.6×10-2 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 1.4×10-2 月桂酸蔗糖酯 2.38×10-6 棕榈酸蔗糖酯9.5×10-5 硬脂酸蔗糖酯 6.6×10-5 吐温20 25 6×10-2(以下数据单位是g/L。) 吐温40 25 3.1×10-2 吐温60 25 2.8×10-2 吐温65 25 5.0×10-2 吐温80 25 1.4×10-2 吐温85 25 2.3×10-2

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试题(整理)[仅限参考]

28、羧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 ) 29、根据亲水基的结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主要有 羧酸盐型 、 磺酸盐型 、 硫酸酯盐型 、 磷酸酯盐型 等几种类型。 30、羧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俗称为 皂类 。31、在几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抗硬水能力有下面顺序: B 。 a .硫酸盐> 磺酸盐>磷酸盐>羧酸盐;b .磺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羧酸盐。c .磺酸盐>磷酸盐> 硫酸盐>羧酸盐;d .硫酸盐>羧酸盐>磷酸盐>磺酸盐。 32、脂肪酸皂根据反离子的不同有钠皂、钾皂、镁皂、钙皂、胺皂等,其中 钾皂 质地比较柔软, 纳皂 较硬, 胺皂 最软, 钙皂,镁皂 在水中产生沉淀。 33、肥皂制备的传统工艺是用 天然油脂 与氢氧化钠等碱类通过 皂化 反应制得。 34、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抗硬水能力比十二烷基聚氧乙烯(10)醚硫酸钠强。( × ) 35、硫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耐酸、耐碱性较差,热稳定性好( × ) 、高级醇硫酸酯盐是由 高级醇 与硫酸化试剂经过硫酸化反应再经碱中和得到的产物。 37、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简式为: R-SO 3M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简写为 LAS 。 38、 烷基苯磺酸盐 是目前生产和销售量最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占到整个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产量的90%左右。 、磷酸酯盐有 高级醇磷酸酯盐 、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 和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 几种类型,其中 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 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0、目前工业化生产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大都是含 氮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有 铵盐 和 季铵盐 两大类,其中最重要的又是 季铵盐 类。 42、下面是几种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通式,其中 d 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b 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c 是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a 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3、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特点。 a.PH 适应范围宽,在相当宽的PH 值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b.复配性好,可以同所有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复配。 c. 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性低。 d.具有极好的耐硬水性和耐高浓度电解质性,甚至在海水中也可有效使用; e.对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平滑性和抗静电性; f.具有良好的去污、乳化、起泡、润湿能力; g.具有一定的杀菌性。 44、两性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是 氨基酸 型和 甜菜碱 型两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许多应用性能都与其 阳离子吸附性 有关。 46、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应用性能包括 杀菌 、 柔软 、 抗静电 等。 47、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特点。 (1)稳定性高,不受酸、碱、盐影响,耐硬水性好。 (2)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及添加剂的相容性好。 (3)具有浊点现象。(4)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低,临界胶束浓度小,胶团聚集数大,增溶作用强,具有良好的乳化、去污能力。 (5)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比,其起泡能力较差。 (6)毒性低,对皮肤刺激性小。 CH 3 CH CH CH 3 CH 3CH 3 SO 3Na b. c. a. C 12H 25 CH 3 N CH 2 CH 3 Cl d.

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谈到学科知识应用,我第一反应是把其与人或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生物联系在一起,进而得出既有意义又有趣的结论和现象。在学习完物理化学表面化学部分后我们知道,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但是目前大多数表面活性剂主要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合成而来,由于受化工原料、产品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等原因,使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前景受到极大的挑战。因此寻找一种新型高效低污染的表面活性剂是一个尤为重要的举措。 生物表面活性剂就是一类性能较为优异的表面活性剂。查阅文献可知他们是指利用酶或微生物通过生物催化和生物合成法得到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它们在结构上与一般表面活性剂分子类似,即在分子中不仅有脂肪烃链构成的非极性憎水基,而且含有极性的亲水基,如磷酸根或多烃基基团,是集亲水基和憎水基结构于一身的两亲化合物。它们不仅具有化学表面活性剂具有的各种表面性能,而且还拥有下列优点:①选择性广,对环境友好;②庞大而复杂的化学结构使得表面活性和乳化能力更强;③分子结构类型多样,具有许多特殊的官能团,专一性强;④原料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价廉;⑤发酵生产是典型的“绿色”工艺等。 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包括许多不同的种类。依据他们的化学组成和微生物来源可分为糖脂、脂肽和脂蛋白、脂肪酸和磷脂、聚合物和全胞表面本身等五大类。于是我们可以明显知道这些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对生物和环境极其友好,相较与普通的化学表面活性剂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 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技术)是生物表面活性剂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在油田中注入一些微生物和其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在生长的同时,可以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这些生物表面活性剂能降低原油和水两相界面的张力,从而提高原油的开采量。与化学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被微生物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微生物驱油和化学驱油最大的不同是微生物不但可沿注水压差方向运移,还可在油层中纵深迁移,大大提高了水驱或化学驱的效率。 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强水性化合物的亲水性和生物利用度,还可以使环境污染物不断降解,该技术称为生物修复。我觉得在不远的未来这个技术能有更大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针铁矿(Fe(OH)3)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可以吸附土壤和工业废水中有毒的金属离子。用针铁矿吸附、共沉淀金属离子,再用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絮凝剂载体,可将金属离子分离出来。资源问题一直是当今世界重视的难题,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将环境保护和资源采集率两个方面同时兼顾,这将是我们对抗环境恶化的重要手段。 资源的紧缺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将进一步推动绿色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当前,世界表面活性剂市场呈稳定而缓慢的增长趋势,更多新型、性能优良、易生物降解、高效、安全的表面活性剂出现,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国外一些大公司及专家预测,未来表面活性剂工业发展趋向主

植物化学保护期末复习试卷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10×2分) 1、农药:防治危害农作物、林业及其产品、环境卫生的有害生物(害虫、植食螨、病菌、杂草、线虫和鼠类等)和有目的地调节植物及昆虫生长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天然活性物质以及为提高这些物质药效的助剂和增效剂等。 2、触杀剂:通过体壁进入体内起毒杀作用的药剂; 3、保护剂:病害将发生时施药,防止病害入侵。 4、毒力: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体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或药剂对有害生物的内在致死能力。 5、致死中量(LD50):杀死种群50%个体所需的药剂剂量。 6、位差选择性: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7、昆虫抗药性: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8、适度治理策略:限制药剂使用,降低选择压力,减低抗性基因频率阻止延缓抗性发展。 9、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10、植物毒素:植物产生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毒杀作的次生代谢产物。 二、填空题(20×1分) 1、按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的毒性可分为高毒、中毒、低毒 2、农药制剂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名称;加工制剂类型。 3、杀鼠剂按作用速度可分为:急性、慢型两类。 4、农药的“三致性”是指: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5、影响除草剂被植物叶面吸收的因素:除草剂结构、植物的形态、叶的老嫩和外界环境条件、助剂等。 6、农药分散体系通过原药经加工制成一定机型、制剂通过喷施手段两种途径实现。 7、农药混用优缺点:增效;扩大防治谱;降低成本;降低毒性和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延缓或克服抗药性。 三、选择题(10×1分) 1、抑制AChE活性的药剂为(A) A.敌敌畏B.杀虫双C.六六六D.阿维菌素 2、抑制轴状突神经传递的药剂为(C) A.异丙威B.吡虫啉C.氯氰菊酯D.氯虫双酰胺(康宽) 3、按作用方式分,下列属物理性毒剂的品种为(B) A.敌百虫B.矿物油C.灭幼脲D.溴甲烷 4、下列属灭生性除草剂的品种为(A) A.草甘膦B.敌稗C.苄磺隆D.乙草胺 5、抑制呼吸作用的药剂为(B) A.敌敌畏B.鱼藤酮C.六六六D.阿维菌素 6、常用的熏蒸剂为(C) A.吡虫啉B.吡虫清C.磷化铝D.乙磷铝 7、灭生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为(D) A.二氯喹啉酸B.乙草胺C.草甘膦D.百草枯 8、下列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品种为(B) A.腐霉利B.乙烯利C.万利得D.乙烯菌核利

常用表面活性剂

AEO-7 化学组成:脂肪醇聚氧乙烯(7)醚 产品规格: 外观:(25°C);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HLB值:12-12.5 PH 值:6-7 浊点(1%aq.):47-56°C 特性与用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分散性和去污性,广泛用作洗涤剂和工业表面活性剂。 AEO-9 化学组成: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 产品规格: 外观:(25°C);白色膏状物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 值:6-7 HLB值:12.5 浊点:75-81°C 特性与用途:本品具有良好的乳化、去污、净洗等性能,广泛用于配制民用洗涤剂,用作工业乳化剂和金属清洗剂等。 AEO-15(平平加OS-15) 化学组成:脂肪醇聚氧乙烯(15)醚 产品规格: 外观:白色膏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6-7 HLB值:14.5 浊点:≥100°C 特性与用途:本品除具有乳化、分散、净洗等性能外,还具有独特的润湿性能,是良好的水溶性乳化剂,耐酸碱和硬水,广泛用于印染工业的退煮漂、染色、印花等工序,作渗透、匀染、分散和净洗剂,也是化纤油剂的主要成分,在金属加工做金属净洗剂,在制革工业中做乳化剂、净洗剂、脱脂剂。 AEO-20(平平加O-20) 化学组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产品规格: 外观:白色固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浊点:(5%CaCl12)≥85°C PH 值:6-7 HLB值:16.5 特性与用途: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净洗和润湿性能,在印染工业中做匀染剂和煮炼助剂,印花净洗剂和原毛洗涤剂中的乳化剂,在一般工业做乳化剂,对矿、植物油有较好的乳化性能。 乳化剂SE-10

化学组成:硬脂酸聚氧乙烯(10)酯 产品规格: 外观:蜡状软固体 溶解性:分散于水中 PH 值:6-7 HLB值:12 滴点:27±2°C 特性与用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增稠作用,对纤维有柔软作用。适用于化妆品,膏体鞋油等产品的乳化,制得产品均匀细腻,是纺织乳蜡的重要组分,对化纤具有抗静电作用。 乳化剂LAE-9 化学组成:月桂酸聚氧乙烯(9)酯 产品规格: 外观(25℃):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PH值:6-7 浊点:34~40℃ 特性与用途:合成纤维油剂组份之一,对纤维具有良好的集束,抱合、柔软、平滑作用及抗静电性能。一般工业中用作乳化剂、净洗剂。 NP-4(OP-4) 化学组成:烷基酚聚氧乙烯(4)醚 产品规格: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油和多种有机溶剂 PH 值:6-7 HLB值:5.0 水数:15-20ml 特性与用途:本品为亲油型乳化剂,用于W/O乳液的制备。在一些有机合成反应中作为反应介质,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转化率,如在塑料聚氯乙烯聚合时,作为整料剂,不仅能使聚氯乙烯成型颗粒均匀,且可杜绝反应物粘锅形象。NP-6(OP-6) 化学组成:烷基酚聚氧乙烯(6)醚 产品规格: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溶于油及有机溶剂,在水中呈分散状 PH 值:6-7 HLB值:10.9 水数:26-35ml 特性与用途:本品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和良好的抗静电作用。用作煤矿井下塑料制品传送带的抗静电剂,可消除其运作中生产的静电感应,杜绝电火花现象,有利于安全生产。在一般工业中可用作乳化剂。 NP-7(OP-7) 化学组成:烷基酚聚氧乙烯(7)醚 产品规格: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药剂学》复习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药剂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C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佛洛伦斯药典 E.中华药典 2.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如加入碘化钾,可明显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I2 + KI→ KI3,其中碘化钾用作( C )。 A.潜溶剂 B.增溶剂 C. 助溶剂 D.润湿剂 E.乳化剂 3.将Span-80(HLB值为 4.3)35%和Tween-80(HLB值为1 5.0)65%混合,此混合物的HLB值为( D )。 A.9.7 B.8.6 C.10.0 D.11.26 E.7.8 4.下列物质属于液体制剂中半极性溶剂的是( C )。 A.水 B.脂肪油 C.聚乙二醇 D.液体石蜡 E.乙酸乙酯 5.西黄蓍胶在混悬剂中的作用是( A )。 A.助悬剂 B.稀释剂 C.润湿剂 D.絮凝剂 E.反絮凝剂 6.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E )。 A.干热灭菌 B.热压灭菌 C.煮沸灭菌

D.紫外线灭菌 E.滤过除菌 7.输液配制通常加入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不包括( C )。 A.吸附热原 B.吸附杂质 C.稳定剂 D.吸附色素 E.助滤剂 8. 下列哪个不属于非均相液体制剂( D )。 A.溶胶剂 B.乳剂 C.混悬剂 D.高分子溶液剂 E.乳浊液 9.配制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00ml,用氯化钠调节等渗,求所需氯化钠的加入量。(已知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冰点降低值为0.12℃,1%氯化钠溶液的冰点降低值为0.58℃)(E) A.0.2g B.0.35g C.0.38g D.0.52g E.0.48g 10.中药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不包括( C )。 A.粒度 B.外观均匀度 C.干燥失重 D.水分 E.微生物限度 11.缓释片制备时常用的包衣材料是( D )。 A.CAP B.MC C.HPC D.EC E.HPMC 12.凡规定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可不进行下列哪项检查。( D ) A.装量差异 B.外观 C.微生物限度 D.崩解时限 E.含量均匀度 13.甘油常用作乳膏剂的(A )。

17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汇总

17种常用表面活性剂 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DLS) 一、英文名: Disodium Monolauryl Sulfosuccinate 二、化学名: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 三、化学结构式: ROCO-CH2-CH(SO3Na)-COONa 四、产品特性 1. 常温下为白色细腻膏体,加热后(>70℃)为透明液体; 2. 泡沫细密丰富;无滑腻感,非常容易冲洗; 3. 去污力强,脱脂力低,属常见的温和性表面活性剂; 4. 能与其它表面活性剂配伍,并降低其刺激性; 5. 耐硬水,生物降解性好,性能价格比高。 五、用途与用量: 1.用途:配制温和高粘度高度清洁的洗手膏(液)、泡沫洁面膏、泡沫洁面乳、泡沫剃 须膏,也可配制爽洁无滑腻的泡沫沐浴露、珠光香波等。 2.推荐用量:10—6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MES 一、英文名:Disodium Laureth(3) Sulfosuccinate 二、化学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 三、化学结构式:RO(CH2CH2O)3COCH2CH(SO3Na)COONa 四、产品特性: 1.具有优良的洗涤、乳化、分散、润湿、增溶性能; 2.刺激性低,且能显著降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3.泡沫丰富细密稳定;性能价格比高; 4.有优良的钙皂分散和抗硬水性能; 5.复配性能好,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提取液(如皂角、首乌)复配,形成十分稳 定的体系,创制天然用品; 6.脱脂力低,去污力适中,极易冲洗且无滑腻感。 五、用途与用量: 1、用途:制造洗发香波、泡沫浴、沐浴露、洗手液、外科手术清洗及其它化妆品、洗涤 日化产品等,还可作为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发泡剂等。广泛用于涂料、皮革、造 纸、油墨、纺织等行业。

生物表面活性剂

98-25:脂肽 H:环脂肽 【内容】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所构成,细胞中70%的是水分,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各种物质通过细胞内的精细结构进行着有序的活动。表面活性剂作为控制细胞界面秩序而不可缺少的物质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生物体内的表面活性剂是在极其复杂的生物物质群中微量地存在,因此大量提取纯制品非常困难。近来发现微生物在其菌体外较大量地产生、积蓄微生物表面活性剂。这已在石油三次回收剂、石油环境污染的无公害处理剂及功能性表面活性剂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开发。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合成表面活性剂所没有的结构特征,大多有着发掘新表面活性功能的可能性,人们正希望开发出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及生理活性都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1.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类 生物表面活性剂根据其亲水基的类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①以糖为亲水基的糖脂系生物表面活性剂;②以低缩氨酸为亲水基的酰基缩氨酸系生物表面活性剂;③以磷酸基为亲水基的磷脂系生物表面活性剂;④以羧酸基为亲水基的脂肪酸系生物表面活性剂;⑤结合多糖、蛋白质及脂的高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体)。 (1)糖脂系生物表面活性剂糖脂与磷脂形成复合脂成为连接脂和糖的桥梁,从化学结构来看,它们是由脂肪醇或脂肪酸形成的复杂脂。根据这种糖脂的结构和分布可分为四类:鞘氨糖脂,植物糖脂,甘油糖脂,结构单元中无鞘氨醇和甘油的其他糖脂。 鞘氨糖脂是动物糖脂的代表性物质,存在于动物组织,特别是动物的脑神经组织中。植物糖脂主要存在于植物中。 甘油糖脂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藻类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中,既有植物性又有微生物性糖脂的特性。 属于结构单元中无鞘氨醇和甘油的糖脂有来自高好碱性菌的硫糖脂,及源于植物的有代表性的皂草苷生物表面活性剂。以前,人们常用皂草苷作洗涤用品,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以甾族化合物或三萜系化合物为非糖部分(皂草配基)与低聚配糖体构成的。皂草苷具有生物活性,如具有溶血、强心和免疫等作用。 (2)酰基缩氨酸系生物表面活性剂大致分为硫放线菌素类和脂氨基酸类,这类物质以氨基酸或低聚缩氨酸作亲水基。它广泛存在于各种微生物、植物、无脊椎动物的消化液、鸡的卵管、人的皮肤等中。虽然对脂氨基酸的生理意义还不了解,但作为生物膜的存在,它与维持膜结构及膜机能有关,而且存在于皮肤的角质层中,也与保湿作用有关。硫放线菌素类是微生物的产物,有高表面活性。 (3)磷脂系生物表面活性剂这是磷脂与糖脂在复合脂中形成的一大领域。大致分为甘油磷脂和鞘氨磷脂。 甘油磷脂是以磷脂酰酸作基本骨架,由具有羟基的各种化合物构成,结构式如下:

药剂学期末复习题库附答案(免费) (5)

题目编号:0101 第 1 章 1 节页码难度系数:A (A B C三级,A简单,C最难) 题目:举例分析在散剂处方配制过程中,混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答案:混合时可能遇到问题有固体物料的密度差异较大时,先加密度小的再加密度大的,颜色差异较大时先加色深再加色浅的,混合比例悬殊时按等量递加法混合,混合中的液化或润湿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解决,若是吸湿性很强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在配制时吸潮,应在低于其临界相对湿度以下的环境下配制,迅速混合,密封防潮;若混合后引起吸湿性增强,则可分别包装。 答案关键词: 固体物料,密度差异,密度小,密度大,颜色差异,色深,色浅,混合比例,等量递加法,润湿,液化,吸湿性很强,临界相对湿度,密封防潮,分别包装 题目编号:0201 第 2 章 2 节页码难度系数:A (A B C三级,A简单,C最难) 题目:写出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流程。 答案:主药、辅料的处理→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压片→包衣→包装 答案关键字: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压片,包衣 题目编号:0202 第 2 章 1 节页码难度系数:A (A B C三级,A简单,C最难) 题目:指出硝酸甘油片处方中辅料的作用 处方硝酸甘油0.6g 17%淀粉浆适量 乳糖88.8g 硬脂酸镁 1.0g 糖粉38.0g 共制1000片 答案:硝酸甘油主药 17%淀粉浆黏合剂 硬脂酸镁润滑剂 糖粉、乳糖可作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 答案关键词:黏合剂,润滑剂,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 题目编号:0301 第 3 章5节页码284 难度系数:A (A B C三级,A简单,C最难) 题目:举例说明干胶法和湿胶法制备乳剂的操作要点。 答案:以液状石蜡乳的制备为例 [处方] 液状石蜡--- 12ml 阿拉伯胶 ---4g 纯化水---共制成 30ml 干胶法制备步骤:将阿拉伯胶粉4g置干燥乳钵中,加入液状石蜡12ml,稍加研磨,使胶粉分散后,加纯化水8 ml,不断研磨至发生噼啪声,形成稠厚的乳状液,即成初乳。再加纯化水适量研匀,即得。 湿胶法制备步骤:取纯化水约8毫升置乳钵中,加入4克阿拉伯胶粉研匀成胶浆后,分次加入液状石蜡,迅速研磨至稠厚的初乳形成。再加入适量水,使成30ml,搅匀,即得。 两法均先制备初乳。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但两法初乳中油、水、胶三者均应有一定比例,即:若用植物油,其比例为4:2:1,若用挥发油

胶体及表面活性剂问答题题库1

1.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及亲水亲油基的组成? 答: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构成:a.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硅烷基、硅氧烷 基、或碳氟链构成; b.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2. 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常见类型有哪些? 答:表面活性剂按离子分类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甜菜碱)。 3.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结构? 答: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浓度较低时零散地分布在液体表面,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分子疏松 的定向排列在表面,当浓度接近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紧密地定向排列在液体表面形成 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界面膜,并在内部开始形成胶束。 4. 影响表面活性剂吸附界面的物理化学因素? 答:(1)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亲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2)疏水基:疏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3)同系物:一般规律是随碳链增长,饱和吸附量有所增加,但疏水链过长往往得到相反 的效果。 (4)温度: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吸附剂量 往往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5)无机电解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无机电解质对吸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5.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的功能? 答: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增加气液 界面的过程容易进行;二是形成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紧密定向排列的表面吸附层。 6.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稀溶液吸附的因素? 答:A.吸附质影响(吸附质分子结构与性质将影响它们分子间及其与溶剂、吸附剂间的相互 作用,从而影响吸附性质) (1)吸附质为同系物若为极性分子,随有机物碳原子数增加吸附量增加;非极性的物质 在水中易吸附非极性的或极性小的。 (2)异构体的影响直链易被吸附,异构体易于溶解。 (3)取代基的影响如果取代基为极性基,碳在水中的吸附力减少;如果是非极性基,则吸 附增加。 B.溶剂的影响(1)溶剂与吸附质相互作用强,随着作用力的增加,吸附量减少。 (2)溶剂与吸附剂相互作用越强,吸附量越低。 (3)吸附质与吸附剂相互作用增加,吸附量也增加。 C.吸附剂的影响(1)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吸附质,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吸附质。 (2)吸附剂的表面结构如果为多孔结构则易于吸附 (3)是否有丰富的吸附基团 (4)吸附后是否易于再生 D.温度影响温度升高不易于吸附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纯及其应用前景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提纯及其应用 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天然产物,具有表面活性高、对环境无污染、生物可降解性及良好的抑菌作用等优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性质。本文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环境工业、医药、食品、农业和化妆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展望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良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提纯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由微生物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在碳源培养基中生长时产生的。这些碳源可以是碳水化合物、烃类、油、脂肪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较为少见。像其它表面活性物质一样, 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一个或多个亲水性和憎水性基团组成, 亲水基可以是酯、羟基、磷酸盐、或羧酸盐基团、或者是糖基, 憎水基可以是蛋白质或者是含有憎水性支链的缩氨酸。根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 可将其分为5 类:糖脂、脂肽、多糖蛋白质络合物、磷脂和脂肪酸或中性脂。 和传统的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 生物表面活性剂有许多明显的优势:(1)更强的表面和界面活性;(2)对热的稳定性;(3)对离子强度的稳定性;(4)生物可降解性;(5) 破乳性。 由于这些显著特点, 使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一些方面可以逐渐代替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 剂, 而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分类及制备 1. 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包含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是一种具有亲水、疏水两性特点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基和疏水基可以由不同的分子成分组成。 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比较,主要特性就是无毒性、稳定性好、耐酸耐盐性好、可以被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及抗菌性。 1.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生物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酰基缩氨酸系、糖脂系、磷脂系、高分子聚合物和脂肪酸系表面活性剂五类,如表1 所示。 表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分类典型产物 酰基缩氨酸系脂蛋白、脂肽、脂氨基酸 糖脂海藻糖脂、鼠李糖脂、槐糖脂 磷脂磷脂酰乙醇胺 中性脂/脂肪酸甘油脂、脂肪酸、脂肪醇、蜡 聚合物脂杂多糖、脂多糖复合物、蛋白质-多糖复合物 1. 3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1.3.1 微生物发酵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