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5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案(含解析)

2017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5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案(含解析)

2017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5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案(含解析)
2017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5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05 金属及其化合物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 、Mg 、Al 、Fe 、Cu 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原理及有关化学反应。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1)能依据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获取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2)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具备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 (3)尝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等原理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

一 、常见金属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钠及其化合物

(1)等物质的量的金属钠被氧化成Na 2O 和Na 2O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2)钠与酸反应时,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

(3)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直接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

(4)Na 2O 2与CO 2或H 2O 反应时,生成1 mol O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

(5)Na 2O 2跟CO 2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时,应先考虑Na 2O 2跟CO 2的反应。因为若先发生反应:2Na 2O 2+2H 2O===4NaOH +O 2↑,必定还发生反应:2NaOH +CO 2===Na 2CO 3+H 2O 。 (6)Na 2O 2与S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O 2+SO 2===Na 2SO 4。

(7)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CO 2-

3+H

===HCO -3、HCO -3+H +

===H 2O +CO 2↑。 2.镁、铝及其化合物

(1)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发生反应:2Mg +O 2=====点燃2MgO ,此外还发生反应:3Mg +N 2=====点燃

Mg 3N 2、

2Mg +CO 2=====△

2MgO +C 。

(2)Mg 3N 2与水反应:Mg 3N 2+6H 2O===3Mg(OH)2+2NH 3↑。

(3)加热Mg(HCO 3)2溶液生成的是Mg(OH)2沉淀,而不是MgCO 3沉淀,因为Mg(OH)2比MgCO 3更难溶于水。反应方程式为Mg(HCO 3)2=====△

Mg(OH)2↓+2CO 2↑。

(4)铝与NaOH 溶液、非氧化性强酸反应生成H 2。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使铝发生钝化。 (5)Al 2O 3、Al(OH)3仅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中(如在氨水和碳酸中不溶)。

(6)Al 3+

、AlO -

2只能分别存在于酸性、碱性溶液中。Al 3+

与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OH -

、CO 2-

3、

HCO -3、SO 2-3、S 2-、ClO -、AlO -2,其中OH -

是因为直接反应,其余均是因为发生了剧烈的双水解反应。AlO -

2与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H +

、HCO -

3、Al 3+

、Fe 2+

、Fe 3+

,其中H +

和HCO -

3是因为与AlO -

2直接反应(AlO -

2+HCO -

3+H 2O===Al(OH)3↓+CO 2-

3),其余也是因为发生了剧烈的双水解反应。 (7)明矾的净水原理: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 4)2·12H 2O ,它在水中能电离:KAl(SO 4)2===K

+Al 3+

+2SO 2-

4。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降以达到净水目的:Al 3+

+3H 2O Al(OH)3(胶体)+3H +

3.铁、铜及其化合物

(1)Fe 与Cl 2反应只能生成FeCl 3,与I 2反应生成FeI 2,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2)Fe 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H 2和Fe 3O 4,而不是Fe 2O 3。

(3)过量的Fe 与硝酸作用,或在Fe 和Fe 2O 3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均生成Fe 2+

。要注意产生的Fe 3+

还可以氧化单质Fe 这一隐含反应:Fe +2Fe 3+

===3Fe 2+

。 (4)NO -

3与Fe 2+

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

(5)Fe 2O 3、Fe(OH)3与氢碘酸反应时,涉及Fe 3+

与I -

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Fe 2+

、I 2和H 2O 。 (6)FeCl 3溶液加热浓缩时,因Fe 3+

水解和HCl 的挥发,得到的固体为Fe(OH)3,灼烧后得到红棕色Fe 2O 3固体;而Fe 2(SO 4)3溶液蒸干时,因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将得不到Fe(OH)3固体,最后得到的固体仍为Fe 2(SO 4)3。

(7)注意亚铁盐及Fe(OH)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三价铁的化合物。如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最终得到红褐色沉淀,并不能断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 3+

,也可能含有Fe 2+

二、常见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两种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形式: 1.直线型转化关系 A ――→X B ――→X

C

(1)Na ――→O 2Na 2O ――→O 2

Na 2O 2

(2)X 为强酸,如NaAlO 2――→HCl Al(OH)3――→HCl

AlCl 3 (3)X 为强碱,如AlCl 3――→NaOH Al(OH)3――→NaOH

NaAlO 2 2.三角型转化关系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探究

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探究实验的特点:要求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数据、反应流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猜想和归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对实验的评价。

四、金属的性质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1) 跟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2) 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3) 置换反应;

(4) 原电池的正、负极;

(5) 电解时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

2.金属单质的性质

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只作还原剂,但金属离子则可能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还原性,如Fe2+。

②金属单质跟酸反应的规律:

A.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

B.与强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的反应,Fe 和Al遇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强氧化性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H2。

3.金属氧化物

(1) 碱性氧化物,如Na2O、FeO、CuO、Fe2O3等,

(2) 两性氧化物,如Al2O3,

(3) 酸性氧化物,如Mn2O7,

(4) 过氧化物,如Na2O2、BaO2等,其晶体中存在阴离子是O22-,溶于水中既有强碱性物质产生又有氧气产生。

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小结

水的反应

常温可置

换 出水中的氢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时能

置换出水中的氢

不与水反应

跟酸的反应

能置换出酸(如HCl 、H 2SO 4)中的氢 不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

反应剧烈

反应程度依

次减弱

能跟浓硫酸、

硝酸反应 能跟王

水反应

跟盐的反应 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Na 、Ca 除外)

跟碱的反

Al 、Zn 等具有两性的金属可以与碱反应

五、常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及离子的检验 1.常见的金属氧化物 化学式 Na 2O Na 2O 2 MgO

Al 2O 3 FeO Fe 2O 3 Fe 3O 4

颜色 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粉

末 白色固体

白色固

黑色粉

红棕色

粉末

黑色晶体 与水 作用 反应生

成NaOH 反应生成

NaOH 和O 2

与水缓慢反应

生成Mg(OH)2

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2.常见的金属氢氧化物及碱的通性

(2)碱的通性

①可溶性碱使指示剂变色。

②可溶性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如向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O 2===Na 2CO 3+H 2O 。

③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④可溶性碱与某些可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如Ca(OH)2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 金属阳离子的检验

考点一钠及其化合物

例1.(双选)离子方程式2Ca2++3HCO-3+3OH-===2CaCO3↓+CO2-3+3H2O可以表示( ) A.Ca(HCO3)2与NaOH溶液反应

B.Na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Ca(HCO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NH4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解析:选AB。Ca(HCO3)2与NaOH溶液按照2∶3混合,会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Ca2++3HCO-3+3OH-===2CaCO3↓+CO2-3+3H2O,A正确。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按照3∶2混合,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Ca2++3HCO-3+3OH-===2CaCO3↓+CO2-3+3H2O,B正确。Ca(HCO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a2++HCO-3+OH-===CaCO3↓+H2O,C错误。NH4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HCO-3+NH+4+2OH-===CaCO3↓+NH3·H2O+H2O,D错误。

考点二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例2.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A.AlCl3B.Na2O

C.FeCl2 D.SiO2

考点三 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例3.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 .H 2SO 4(稀)――→Cu △SO 2――→少量氨水NH 4HSO 3――→足量氨水

(NH 4)2SO 3

B .饱和NaCl(aq)――→NH 3、CO 2NaHCO 3――→△

Na 2CO 3 C .Fe ――→少量Cl 2△FeCl 2――→NaOH 溶液Fe(OH)2――→空气中放置

Fe(OH)3

D .Al ――→NaOH 溶液NaAlO 2――→足量盐酸AlCl 3溶液――→△

无水AlCl 3

解析:选B 。Cu 不与稀H 2SO 4反应,A 错误;Fe 与Cl 2只能生成FeCl 3,C 错误;AlCl 3加热促进Al 3+

水解,最终得到Al(OH)3,D 错误。

【变式探究】用FeCl 3溶液可以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现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

A .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 3+

B .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 2+

C .若溶液中有Cu 2+

,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D .若溶液中有Fe 2+,则一定有Cu 析出

解析:选B 。2Fe 3+

+Cu===2Fe 2+

+Cu 2+

,Fe +Cu 2+

===Fe 2+

+Cu,2Fe 3+

+Fe===3Fe 2+

。也可能恰好反应完无固体剩余,加入的铁粉与Fe 3+

反应,Fe 3+

可能有剩余,A 错误;固体无论是Fe 还是Cu ,都与Fe 3+

反应生成Fe 2+

,B 正确;Fe +Cu 2+

===Fe 2+

+Cu ,铁不足时有部分铜产生,C 错误;2Fe 3+

+Fe===3Fe 2+

,加入的铁粉恰好与Fe 3+

反应时,没有铜析出,D 错误。

考点四 数形结合解答元素化合物图像题

例3.将22.4 g 铁粉逐渐加入含HNO 3 0.8 mol 的硝酸溶液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x )(假设HNO 3的还原产物只有NO)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y )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

【变式探究】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O2-3、HCO-3、AlO-2、Al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的CO2-3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V1∶V2=1∶5

C.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 mol

D.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解析:选D。因为酸性:HCl>H2CO3>HCO-3>Al(OH)3,所以在向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盐酸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反应①AlO-2+H++H2O===Al(OH)3↓。则a线表示的是AlO-2的物质的量变化,D选项正确,且n(AlO-2)=n(HCl)=0.05 mol;然后发生反应②CO2-3+H+===HCO-3,b线表示的是CO2-3的物质的量变化,c线表示的是HCO-3的物质的量变化,n(CO2-3)=n(HCl)=0.05 mol,则n(CO2-3)∶n(AlO-2)=1∶1,A选项错;V1表示CO2-3与HCO-3物质的量相等时加入盐酸的体积,此时V1=75 mL,M表示反应CO2-3+H+===HCO-3恰好完成,此时并

没有放出CO2,C选项错;再后发生反应③H++HCO-3===CO2↑+H2O,对应的是d线,最后发生反应④Al(OH)3+3H+===Al3++3H2O,对应的是e线,V2=3×50 mL+150 mL=300 mL,V1∶V2=75∶300=1∶4,B选项错。

1.【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D

2.【2016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解析】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A错误;气流方向错误,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CO2气体,B错误;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固体用过滤的方法,C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用该装置干燥碳酸氢钠,D错误。

3.【2016年高考上海卷】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

【答案】D

4.【2016年高考上海卷】已知NaOH+Al(OH)3→NaAl(OH)4]。向集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浓溶液,立即封闭罐口,易拉罐渐渐凹瘪;再过一段时间,罐壁又重新凸起。上述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A.CO2+2OH?→CO32?+H2O B.Al2O3+2OH?+3 H2O→2 Al(OH)4]?

C.2 Al+2OH?+6H2O→2 Al(OH)4]?+3 H2↑ D.Al3++4 OH?→Al(OH)4]?

【答案】D

【解析】向集满CO2的铝罐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首先CO2与氢氧化钠反应,表现为铝罐变瘪,接着过量的氢氧化钠再与铝罐反应,因铝罐表面的氧化膜Al2O3具有两性可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单质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H2,罐壁又重新凸起。故可发生A、B、C的反应。

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

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答案】C

【解析】NaHCO3、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错误;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错误;亚硫酸钠和碳酸钡加入足量水时,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正确; Na2CO3、CuSO4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错误。

1.【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

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

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

为Fe3+

B.

将铜粉加1.0 mol·L-1 Fe2(SO4)3

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

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

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

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

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

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

比Mg(OH)2的小【答案】D

2.【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C

【解析】A.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且没有毒,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A正确;B.P2O5是酸性氧化物吸水生成磷酸或偏硫酸,酸有腐蚀性,而偏磷酸有毒,因此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正确;C.氯化钙检验吸水性,而六水合氯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错误;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没有毒,没有腐蚀性,因此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正确,答案选C。

3.【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

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

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

【答案】D

4.【2015重庆理综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答案】B

【解析】A.非金属性Br>I,则HBr比HI的热稳定性强,A错误;B.非金属性P>Si,则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B正确;C.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O属于碱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不反应,C错误;D.SO2在酸性环境中能被Ba(NO3)2氧化成硫酸钡,则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只得到BaSO4白色沉淀,D错误;答案选B。

5.【2015山东理综化学】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AlCl3 B.Na2O C.FeCl2 D.SiO2

【答案】A

6.【2015北京理综化学】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步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

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

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

红棕色气泡后,迅速

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

面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Ⅰ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答案】C

【解析】I是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NO,NO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故A正确;II的现象是因为铁发生了钝化,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故B正确;实验II反应停止是因为发生了钝化,不能用来比较稀硝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弱,物质氧化性强弱只能通过比较物质得电子能力大小来分析,故C错误;III中Fe、Cu都能与硝酸反应,二者接触,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要想验证铁是否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可以连接电流计,故D正确。

7.【2015安徽理综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C

8.【2015广东理综化学】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试管内壁都有水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

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

变成蓝色

氧化性:Cl2>I2

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 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加入H2O2后溶液

变成血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

又有还原性

【答案】BC

【解析】Na2CO3加热时产生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凝结形成,不是分解生成的,A错;苯酚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B对;淀粉溶液变成蓝色则生成了I2,说明氯水把I—氧化成了I2,故氧化性:Cl2>I2,C对;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H2O2把Fe2+氧化为Fe3+,体现了Fe2+的还原性,没有体现氧化性, D错。

9.【2015海南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 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

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答案】C、D

【解析】A、稀盐酸与MnO2不能发生反应,不能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错误;B、NaOH与玻璃中的SiO2会发生反应:2NaOH+SiO2=Na2SiO3+H2O,产生的Na2SiO3有粘合性,将玻璃瓶与玻璃塞黏在一起,因此不能使用玻璃塞,要用橡胶塞,错误;C、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Ag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的AgNO3,达到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的目的,正确;D、煮沸自来水,Ca(HCO3)2不稳定,受热会发生反应:Ca(HCO3)2CaCO3+H2O+CO2↑,达到除去Ca(HCO3)2的目的,正确。

10.【2015上海化学】检验用硫酸亚铁制得的硫酸铁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选用的试剂是()

A.NaOH B.KMnO4C.KSCN D.苯酚

【答案】B

11.【2015上海化学】与氢硫酸反应有沉淀生成的电解质是()

A.硫酸铜B.氢氧化钠C.硫酸亚铁D.二氧化硫

【答案】A

【解析】A. CuSO4是盐,属于电解质,加入氢硫酸,会发生反应:CuSO4+H2S=CuS↓+H2SO4,

产生黑色沉淀,正确。B.氢氧化钠是碱,属于电解质,与氢硫酸发生反应:

2NaOH++H2S=Na2S+2H2O,产生的Na2S是可溶性的物质,没有沉淀产生,错误。C.硫酸亚铁是盐,

属于电解质,由于酸性:硫酸>氢硫酸,属于二者不能发生反应,无沉淀产生,错误。D.二氧

化硫与硫化氢会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产生沉淀,但是SO2是非电解质,不符合题意,

错误。

1.【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8题】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

释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

A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Na2CO3可直接和油污反应

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CaCl2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

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

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答案】C

2.【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4题】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答案】B

【解析】A、晶体硅能导电,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与熔点高硬度大无关系,A不正确;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正确;

C、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张,与其稳定性无关系,C不正确;

D、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与是否能与酸反应无关系,D不正确,答案选B。

3.【2014年高考广东卷第22题】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冒气泡两者均能与盐

酸反应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Ag+与NH3H2O能

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NHO3中溶液变蓝Cu与稀HNO3发

生置换反应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震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

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答案】AD

【解析】A、向苏打与小苏打的溶液中分别加盐酸,均冒气泡,说明二者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正确;B、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说明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AgOH又溶于氨水生成银氨溶液,而银离子与一水合氨是不能大量共存的,错误;C、铜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变蓝,不是置换反应,错误;D、下层溶液为紫红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即Fe3+氧化I-为I2,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

物的氧化性判断,氧化性:Fe 3+

> I 2,正确,答案选AD 。

4.【2014年高考海南卷第9题】下列关于物质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容器可长期盛放各种酸 B .纯碱可用于清洗油污 C .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 D .Na 2S 可除去污水中的Cu 2+

【答案】

A

5.【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10题】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答案】B

【解析】A 项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 H 2SO 4,分别除去CO 2,水蒸气,正确;B 项NaOH 溶液与NH 4Cl 也反应,错误;C 项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浓H 2SO 4,分别除去HCl ,水蒸气,正确;D 项通过灼烧能使NaHCO 3固体分解生成Na 2CO 3,正确。

6.【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19题】下列反应与Na 2O 2+SO 2→Na 2SO 4相比较,Na 2O 2的作用相同的是

A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B .2Na 2O 2+2SO 3→2Na 2SO 4+O 2

C .2Na 2O 2+H 2SO 4→Na 2SO 4+H 2O 2

D .3Na 2O 2+Cr 2O 3→2Na 2CrO 4+Na 2O 【答案】D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g) CO 2(g) NaOH 溶液、浓 H 2SO 4 洗气 B NH 4Cl (aq) Fe 3+

(aq) NaOH 溶液

过滤 C

Cl 2(g)

HCl(g) 饱和食盐水、浓H 2SO 4

洗气

D Na 2CO 3(s) NaHCO 3(s )

— 灼烧

7.【2014年高考福建卷第6题】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剂 B .盐类都可作调味品

C .铝罐可久盛食醋

D .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答案】D

【解析】A 项生石灰可作食品的干燥剂,错误;B 项食盐可作调味品,其它盐类不一定,错误;C 项铝能与CH 3COOH 反应,所以铝罐不能久盛食醋,错误;D 项小苏打在发酵时能产生CO 2,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正确。

8.【2014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测0.1mol/L 氨水的pH 为11:NH 3·H 2O

NH 4+

+OH

-

B .将Na 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 2O=2NaOH+H 2↑

C .用CuCl 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 2 =======通电

Cu 2++2Cl - D .Al 片溶于NaOH 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 -+2H 2O=2AlO 2-

+3H 2↑ 【答案】C

【解析】A 、氨水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正确;B 、Na 性质非常活泼,可与水反应放出H 2,正确;C 、电离本身不需要通电,故方程式错误;D 、Al 可与NaOH 溶液反应放出氢气,正确。

9.【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9题】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 .氢气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 B .二氧化碳通过Na 2O 2粉末 C .铝与Fe 2O 3发生铝热反应 D .将锌粒投入Cu(NO 3)2溶液 【答案】B

【解析】A 、氢气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发生的反应为CuO+H 2△Cu+H 2O ,固体由CuO 变为Cu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错误;B 、二氧化碳通过Na 2O 2粉末发生的反应为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固体由Na 2O 2变为Na 2CO 3,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正确;C 、铝与Fe 2O 3发生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Fe 2O 3

高温

Al 2O 3+2Fe ,反应前后各物质均为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后固体

质量不变,错误;D 、将锌粒投入Cu(NO 3)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Zn + Cu(NO 3)2 ==== Zn(NO 3)2+ Cu ,固体由Zn 变为Cu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错误。

10.【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7题】下列过程没有

..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A

11.【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13题】室温下,在0.2mol/L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

1.0mol/L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

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

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

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

【答案】C

+,错误;B、a—b段,【解析】A、铝离子的水解方程式应为Al3++3H

2O Al(OH)3+3H

溶液pH增大,水解平衡正向移动,铝离子浓度减小,错误;C、b—c段,加入氢氧根主要用于

,错误。

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正确;D、c点时,Al(OH)

3沉淀开始溶解

12.【2014年高考福建卷第9题】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X Y Z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第①组Y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碱又能与强酸反应,正确;第②组SiO2不与盐酸反应,错误;第③组常温下N2既不与O2反应,又不与H2反应,错误;第④组常温下Cu既与FeCl3反应,又与浓硝酸反应,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