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技术

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技术

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技术
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技术

GIS技术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刘巧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GIS在环境评价中的主要应用,包括了从数据的采集到编辑处理,从评价的空间分析到结果输出等具体应用实例。总结了GIS 在环境评价中的特点、优势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将GIS技术应用于环境评价,与具体的环境评价方法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环境评价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随着GIS技术的不断更新,环境评价工作的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1. 引言

1.1 环境评价简介

环境评价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对环境质量(影响)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1]。进行环境评价首先应在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确定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区域,选择评价的因子、评价的方法,确定评价的标准和评价参数的权系数,然后建立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且通过分析和运算,依照环境质量的分级,最后得出环境评价的结论。

环境评价在国外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70年代蓬勃发展。我国,环境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也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在此发展期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的环评技术和方法都取得了诸多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热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管理,模型模拟等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已经充分地应用于环评中的基础数据的存储、收集,环评工作的管理、环境监测的管理等。

1.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美国联邦数字地图协调委员会FIC-CDC)。1963年加拿大测绘学家R.T.Tomlinson博士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并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2]。之后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GIS已成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为一体的学科,并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人地关系、全球变化、环境科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我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将GIS技术用于环保领域。1995年,世界银行B-1项目(即建立中国27个省、自治区级GIS)选用ARC/INFO作为GIS开发平台,从而使GIS在我国环境中的应用进入了正规发展新阶段。[2]

2. GIS技术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环境信息80%以上与空间位置有关,因而可以通过GIS方便地获取、采集、输入、存储、管理和显示各种环境信息,而且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检测、模拟、分析、评价和规划,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全面、即时、准确和客观的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因此在环境保护

评价、管理和决策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GIS技术对环境进行评价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它极大地提高了环境评价的效率、推进了环境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GIS 技术的环境质量评价可以灵活地运用GIS 的空间数据管理、图形显示和输出,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等,依次对环境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比较,从而建立环境质量评价的污染指数模型和环境质量等级标准,得出指数评价图,并依据评价指数对整个研究区按环境质量好坏进行分区,最后以图表的形式输出了评价结果。目前主要的运用其具体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6]

1、利用GIS 数据采集功能将不同来源的环境质量评价的数据,包括各类监测点的位置、级

别、监测项目、环境质量标准、专题图件等以一定的格式输入数据库系统中;

2、利用GIS 数据编辑功能,通过友好的用户界面对图形和属性数据进行编辑、修改和自动

建立拓扑关系。编制各个污染因子的浓度等值线图,同时生成图形要素属性表;

3、利用GIS 空间分析(特别是空间叠置分析) 和图形显示功能,研究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及其关系,建立初始评价模型。例如,可以利用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等值线图与污染源分布图进行迭加,得到污染与污染源分布图。将不同年份的图进行迭加分析,还可以得到污染浓度的时空变化信息和规律;

4、选取相应的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分析。在GIS中,可选用指出具体的

含义方式将含有单个因素的信息存贮层复合在一起,构造含有多个因素的数学模型进行运算、拟合及分析并以此复合质量评价因子图得到质量指数评价图;

5、根据最终确定的评价模型、评价系统和划分标准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利用GIS 输出

功能输出成果图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辅助决策管理。同时,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和分析比较。建立影像库和矢量库的一体化,随意进行数据查询,只要点击要查询的地理信息,就可以查询到有关该地理信息的所有属性。

2.1 国外应用现状

表1 近10 年来国外GIS 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代表性应用项目

2.2 国内应用现状

表2 我国GIS在环境评价方面的代表性应用

时间项目名称/研究课题内容/目的

2000 基于遥感和GIS的

中国土地潜力资源

的研究[17]

在对中国土地资源综合研究基础上,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借助GIS工具,利

用参差分析法,对中国土地潜力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

2002 GIS 在区域地下水

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18]

对安徽省天长市地下水富水性评价中运用GIS 技术,建立了地下水资源决策

支持系统,通过对地下水资源动力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其内部空间信息的叠加

分析,确定区域相对富水地段。

2003 基于ArcGIS的天津

市地下水环境质量

评价系统[19]

综合运用ArcGIS、数据库技术、水质评价模型技术等进行开发天津市地下水

环境质量评价系统。该系统具有地下水质数据管理、GIS数据管理、水质数

据统计分析和地下水质综合评价等功能,可方便地下水管理工作者及时掌握地

下水污染动态、空间分布及演化趋势。

2003 地理信息系统在机

场飞机噪声预测中

的应用[20]

根据机场飞机噪声预测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相关理论,提出建立适于

飞机噪声预测的GIS数据库的方法,研究GIS在机场飞机噪声预测应用中的过

程,并进行环境评价与管理。

2004 基于GIS与RS多源

空间信息的吉林西

部生态环境综合评

采用多源空间信息,结合RS和GIS技术构造以栅格数据为主的数字环境,建立

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与

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结果相吻合。该评价模型具有科学合理性与客观准确性。

时间项目名称/研究课题内容/目的

1996 利用面向智能环境影响评价

的镶嵌选址的暂时推理[7]

基于GIS 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转换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更广

泛的应用范围.用来评价瞬间与非瞬间事件

1997 计算机系统在环境影响评价

中的应用[8]

利用亚洲发展银行(ADB)开发的以传统发展知识和GIS 为支持的信

息系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目前俄国,世界银行和欧共体均在用该系

统进行EIA.

1998 利用基于GIS 技术初步地评

价莫斯科的人类暴露对臭氧

的影响[9]

评价人口密集带环绕的莫斯科臭氧层暴露的范围和面积,用GIS和其

它统计学手段对人类生活空间进行有效协调,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

1999 遥感和GIS 在环境管理方面

对工业污染事件的暴露[10]

以意大利的Pianura Pontina 为例,利用陆地卫星TM 收集数据陆用

地图,结合GIS 对其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进行了风险性和影响性评

2000 GIS 在埃及罗塞塔地区侵蚀

影响的环境评价的应用[11]

利用GIS 研究罗塞塔扩展的风俗、速度、程度和影响.防止城市化扩

展对尼罗河流域侵蚀的影响

2001 利用GIS 作为评价手段对某

工厂地区建立大气污染模型

[12]

基于GIS 建立了大气污染模型,通过对NOx、O3、CO、TSP 的监测

进行了有效评价

2002 基于GIS 模型系统在石油污

染地区的有效管理[13]

基于GIS 半自动模拟系统(GISSLM)开发了有效管理石油污染地

2003 空间分析与观察的环境危害

的结合预测重金属散射[14]

以GIS 和大气扩散模型作为界定最适合样本地评价和监测重金属

对主要地影响的工具

2004 基于GIS的威廉密特和冲击平

原历史条件分析[15]

利用GIS进行过去和现在的环境因素的有效对比,利用各种参数建

立空间模型,有利于指导环境和恢复和保护。

2005 基于GIS的区域环境资产评估

[16]

基于GIS的通过对数据的聚集、空间叠置和非参数统计检验分析能

够更为综合广泛地评价复合地理空间属性,并具有统计对比性。

价[21]

2004 东海油气资源区海

底稳定性评价研究

[22]

应用GIS技术,采用加权统计模型对研究区的海底稳定性进行分区定量评价。

利用评价结果,确定了东海油气资源区基于地貌类型区划的海底稳定性级别。

2005 西藏生态环境稳定

性评价研究[23]

采用栅格G IS的叠加分析功能生成评价结果图,根据结果对西藏生态环境稳

定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005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

源空间信息系统的

构建[24]

应用GIS 技术进行多要素的综合分析, 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及可持续利用潜力

进行评价, 实现第四系地层及地下水含水层的三维可视化, 为该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的勘查、评价、规划和管理提供多功能的信息服务。系

统提供系列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 奠定基于数据库的模型评价体系, 实现

地下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动态评价系统开发充分体现用户实用性及扩展性。

2006 露天采矿烟尘污染

环境效应评价的专

家地理信息系统

(EGIS)[25]

针对露天采矿烟尘污染的特点, 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与专家系统相集成的综

合评价系统(EGIS),通过建立某露天矿的数据库和烟尘污染环境效应评价

的知识库, 对大冶铁矿的烟尘污染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

2006 基于GIS的黑河流

域生态环境敏感性

评价与分区[26]

针对黑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

支持下,对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规

律及其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功能区进行划分,并对各区存在的主

要生态问题提出整治对策,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

2.3 评述:基于GIS的环境评价的特点、优势及难点

根据国内外环境评价中对GIS技术的应用现状,可以看出GIS在环境评价中的明显优势,同时也体现出GIS独特的技术特点。利用GIS 技术进行环境系统的研究和评价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所建立的环境评价模型和等级划分标准简单、客观、合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和实际应用意义[27-32]:

2.3.1环境评价中的GIS的特点:

1、多形式、多源数据的分析:GIS具有以数字方式综合不同来源的数据功能,克服了传统

方法单一,综合能力薄弱而造成的数据不足的弱点;

2、多层次的模型分析:不仅可以充分利用GIS软件提供的各种数据处理分析功能,还可以

在更高层次上开发专业应用和专家学者系统,提高分析能力和分析效果;

3、GIS的拓扑叠合、缓冲区建立、数字地形分析、空间集合分析等空间分析和统计操作,

以及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模型,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可作为环境评价与规划的有效工具,也可以将GIS技术与其他环境评价模型、软件结合,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深度;

4、可视化的结果输出,表现形式多样:GIS的分析、计算结果可以在屏幕上以图形或数字

方式加以显示,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以报告、报表、图件的形式输出;

5、数据漫游查询,只要点击要查询的地物就可以查询到有关该地物的所有属性。系统用模

型化了的电子地图和用户交互,使用者可依靠认知和逻辑来操作数据。

2.3.2应用GIS 的环境评价的优势

1、利用GIS 技术进行环境质量评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质量,而且实现

了评价结果的及时性和直观化。特别是基于GIS 的综合评价模型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数据更新时,便于模型重新评价。模型成果可为各类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因此,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2、应用GIS 深入分析研究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动态变化规律,使得对区域

污染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若干监测数据和年日均浓度单一数值等表示方法上,从而为环境管理、环保措施的检验、环境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任何一种评价模型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因此,将多种环境评价模型集成为专业模型

库与GIS 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研究区域情况选用合适的评价模型,是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途径,也是GIS数据库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4、借助GIS的平台,通过在该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污染源可视化、结果浓度数据可

视化、评价结果可视化等。其中,较有优势的GIS平台有MAP/GIS、ARCVIEW;

5、利用GIS的建立多功能综合信息系统,集监测信息、社会经济管理信息、工业信息、

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情况管理分析于一体,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

2.3.3 应用GIS的环境评价的存在问题

由于环境系统是一个包括随机性、模糊性、灰色性和不相容性等多种不确定性信息的复杂特殊的系统,因此,一般基本模型远远不能满足十分确切的环境专题分析的需要。目前在应用GIS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时,存在的主要难点有[3]:

1、由于污染源确定的不准确性,模型建立条件的不完备、模型参数选取存在的偏差、人为

因素、评价理论的单一性等都会影响到应用GIS的评价结果的准确率;

2、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众多,各部门进行评价时,选用数学模型的任意性很大,常不能

正确地反映本地区污染状态,不便于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成为环评工作中的一大问题;

3、质量评价多数以点代面,进行二维区域评价和显示,很少能很好地进行三维空间的评价;

以上的不足影响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因此,今后在运用GIS 技术建立环境评价应用模型时应朝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上努力。

3. GIS技术在环境评价中的未来应用趋势分析

3.1将GIS 和面向对象的技术结合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利用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来认识、理解和描述问题,使地图上的区域对象和数据库对象成为既包括属性,也包括作用于属性的操作的运行实体;评价结果加于地理信息之上,使评价结果可视化、地图化,评价图更加生动、直观,便于理解和决策。这仍旧是GIS运用于环境评价中的一个发展前景。

3.2 “3S”技术的综合应用。单独的GIS 将不能满足环境评价的需要,然而GPS、RS和GIS的有机结合则为环境评价提供了全新的观测手段。[33]另外,环境领域中的专家的知识是任何技术手段以及数学模型无法替代的,因此,“3S”技术与ES(Expert System)结合,将构成环境决策支持系统(EDSS),智能化的GIS系统将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3.3 GIS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环境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效率,顺利组织和实施公众参与评价。发展GIS 技术,提供更为完善的数据库组织、形象的可视化语言和强大的分析工具,使得用户可在可视化环境下对评价区进行多方位观察,不但直观而且方便普通市民的参与。同时充分利用WebGIS技术和Internet的强大功能,以交互、民主、透明随时随地的方式使参与评价,实现环境评价的公正、公开、公平。

3.4 加大GIS软件的开发的深度,优化数据格式和模型,使得各种不同来源和背景的数据格式有效兼容,提高工作的精度和效率。三维GIS技术急待发展,它对客观世界的表达能够给人以真实的感受以立体造型技术给用户展现地理空间现象,不仅能够表达空间对象间的平面关系,而且能描述和表达它们之间的垂向关系;另外对空间对象进行三维空间分析和操作也是三维GIS特有的功能。环境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对三维 GIS 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因此,如何将三维GIS 技术应用于环境领域,如何可发环境领域的三维GIS系统,也是当前的一个发展方向和难点。

4. 结语

环境评价既是一门科学知识,也是一项技术, 是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 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共存的科学依据,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使之符合国家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 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将GIS技术应用于环境评价中,充分利用GIS 所提供的崭新的操作空间数据的环境,可以很好地将数据和地图相关联、建立拓扑关系、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输出显示,并具有方便的数据传输、共享以及强大的模块扩展功能,从而为环境评价提供方便快捷的方式,提高了效率和精度。随着GIS 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在环境评价领域的运用会进一步得到扩展和完善。我们预期GIS 将成为环境领域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张从.环境评价教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0。

[2]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1996。

[3]万幼川,谢鸿宇,吴振斌等.GIS 与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36(3):7~12。

[4]赵萍,胡友彪,桂和荣.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淮南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25(4):21~23。

[5]赵同谦,胡斌,基于GIS的城市大气TSP污染空间分析[J],环境工程,2002,20(3):68~69。

[6]邢毅,张超,翁文斌.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8(1):59~62。

[7]Coenen,F,Beattie,B.,Diaz,B.,et al.Temporal reasoning using tesseral addressing: towards an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J],Knowledge-Based Systems,1996,9(5):287~300.

[8]Rose,Michael,Hodqes,Mark,Computerized system for the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A],Proceedings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s Annual Meeting &Exhibition[C],

1997(97-RP156.03):10pp.

[9]Cicero-Fernandez,Winer,Arthur M.,Otero-Delqado,Adriana,et al.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human exposure to ozone in Mexico City using a GIS-based methodology[A],Proceedings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s Annual Meeting & Exhibition[C], 1998(98-TP57.07):8pp.

[10]Marino,Alessandra,Pecci,Massimo,Silvestri,Francesco.,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for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areas exposed to industrial pollution events[A],Proceedings of SPIE

-Th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C],1999,3853:87-93.

[11]EI-Raey M,Fouda Y,Gal M,GIS for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s of urban encroachment on Rosetta region Egypt[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0,60(2):217~233.

[12]Puliafito E,Guevara M,Puliafito C,Modelling air pollution in an industrial area using GIS as an assessment tool[A].Air Pollution IX[C],2001:529~537.

[13]Chen Z,Huang G H,Chakma A.et al.Application of a GIS-based modeling system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etroleum-contaminated sites[J],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2,19(5):291~303.

[14]Colqan,Anja,Hankard,Peter K.,Spurqeon,David J.,et al.Closing the loop:A spatial analysis to link

observed environmental damage to predicted heavy metal emissions [J],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2003,22(5):970~976.

[15]Minhe Ji,T S Sunil,Regional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equity through GIS-based clustering and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testing: a case study of Dallas County, Texas, US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Geneva: 2005,5(1):36pp.

[16]Doug R Oetter,Linda R Ashkenas, Stanley V Gregory,Paula J Minear,GIS Methodology for Characterizing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Willamette River Flood Plain,Oregon Transactions in GIS,2004,8(3):pp367.

[17]高志强,刘纪远.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潜力资源的研究[J],遥感学报,2000,4(2):136~140。

[18]刘明柱等.GIS 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2 (1)。

[19]王旭东,徐素宁,武强等.基于ArcGIS的天津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系统 [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6)。

[20]种小雷,蔡良才.地理信息系统在机场飞机噪声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3(3)。

[21]麻素挺,汤洁,林年丰.基于GIS与RS多源空间信息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J],资源科学,2004(04)。

[22]杜军,李培英,刘乐军等.东海油气资源区海底稳定性评价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4(04)。

[23]钟诚,何宗宜,刘淑珍.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5(5)。

[24]刘继朝,杨齐青,李永刚.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空间信息系统的构建[J],地下水,2005-8 27(4):296~298。

[25]孙佳,孙殿阁,蒋仲安.露天采矿烟尘污染环境效应评价的专家地理信息系统(EGIS)[J],中国矿业,2006,15(1):72-76。

[26]潘竟虎,董晓峰.基于GIS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分区[J],自然资源学报,2006(02)。

[27]刘毓,史忠科,胡文海.面向对象的大气质量评价地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1-3 3(21):72~73。

[28]赵同谦,胡斌.基于GIS的城市大气TSP污染空间分析[J],环境工程,2002-6 20(3):68~69。

[29]李先云,吴文金.地理信息系统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30]赵冬至,赵玲,张丰收.GIS 在海湾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12(1)。

[31]赵萍,胡友彪,桂和荣.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淮南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25(4):21~23。

[32]袁国林.大气污染扩散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

[33]王伟武,王人潮,朱利中.基于“3S”技术的环境质量评价及其研究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2002,28(5):578-584。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IS technology in t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Liu Qiaol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872)

Abstract

Based on several past study results, the major applications of GIS in t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were analyzed, which include some examples from the data collection to the edition process, from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assessment to the output approaches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 etc.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some present problems about the applications of GIS in t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were also included in this article an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is research on GIS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was briefly discussed. From the work mentioned above, we can see that GIS technology together with some specific assessment methods applied to t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work.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continuous study progresses of GIS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will be better promoted.

keywor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application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7-06-15T10:52:57.8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6期作者:来彩红[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加快了“新陈代谢”的速度。城市生活垃圾的排量迅速增加。若处置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 浙江伟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11203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加快了“新陈代谢”的速度。城市生活垃圾的排量迅速增加。若处置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 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焚烧发电;处理技术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工业以及生活垃圾也随之大量产生,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了市容市貌,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如何妥善处理垃圾,使之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已成为当前社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 1.1卫生填埋 所谓卫生填埋就是对城市生活垃圾采取防渗漏、铺平、压实、覆盖等措施以及对所产生的气体、渗滤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一种垃圾处理方法。早期的垃圾填埋处理由于未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才首次提出“卫生填埋”的概念。自从垃圾卫生填埋处置方式问世以来,由于其具有技术可靠,工艺简单,管理方便;投资省,运行费用低;适用范围广,对垃圾成分无严格要求;可作最终处置等一系列优点,在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卫生填埋技术的发展动向是:1.逐步提倡经回收利用、堆肥和焚烧等方法处理后的生活垃圾残余物进填埋场进行最终处理;2.将更加注重填埋后土地恢复利用与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使垃圾填埋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宽。 1.2垃圾焚烧 焚烧技术是使垃圾中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进行燃烧反应并将其变为无机残渣的技术。垃圾焚烧技术由于具有除毒彻底,减容效果好,能回收能源以及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垃圾焚烧发电已成为国外发达国家处理城市垃圾,回收资源的一种主要方式。垃圾焚烧技术发展的动向是:1.垃圾焚烧厂尾气净化技术,特别是对二恶英等污物的消除越来越受到重视;2.垃圾焚烧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将进一步完善;3.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焚烧技术向着烟气净化、残渣与废水处理以及废热回收等设备整体化方向发展。 1.3 堆肥 堆肥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垃圾中的有机物质,使之稳定化的过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下列多种冈素的影响:垃圾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含水率、通风供氧情况、翻拌要求、碳氮比(根据需要添加有机肥)、堆肥温度、DH值以及自然气候条件等。有效促进和控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正常繁衍是整个堆肥处理技术的核心。北京阿苏卫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主要应用此类处理方法。 1.4其他方法 热解、气化、水解、发酵、熔炼、加工、饲养等技术均有一定的丁程应用实践,但存在着投资昂贵或消纳垃圾能力低的缺点,因此目前尚不宜大规模采用。此外,用蚯蚓处理城市垃圾是各国都较为感兴趣的新课题,但目前在技术上还不成熟,需要进行攻关。垃圾处理方法有的单独使用,有的联合使用,北京阿苏卫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采用堆肥、回收和填埋的综合处理方法,以便达到垃圾综合处理和实现“三化”目的。 二、垃圾焚烧发电,促进科技进步 2.1 首先,资源化垃圾焚烧后,热量用于发电,做到废物综合利用。焚烧发电后减量化的残渣,只有原来容积的 10%~30%,经过处理达标之后才排放到大气中。然后将大大缩容后的垃圾进行填埋,这样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其次,垃圾发电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垃圾发电可以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符合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可促进垃圾分类回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从而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2 垃圾发电必要性 城市垃圾发电是近 30 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资源和能源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对垃圾采取了 “资源化” 方针,垃圾处理不断向“资源化” 发展。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妥善处理垃圾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垃圾焚烧发电的前景充满希望。综合考虑其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及经济效益,建设垃圾电厂是非常必要的。 2.3 垃圾发电的可行性 现代生活垃圾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但可概括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两部分。其中可燃垃圾包含纸布、皮革、塑料等,由有机物和可燃物构成城市生活垃圾的主体。而不可燃垃圾专指各类金属、玻璃、石陶瓷等无机物。这些垃圾均能自燃,均能发电。国内深圳垃圾电厂十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垃圾发电的可行性。 三、小结 (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大,已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对城市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已刻不容缓。 (2)垃圾填埋因其无法克服的后遗症,应逐渐减少其在处理城市垃圾中的比例。 (3)垃圾焚烧因其巨大投资,在我国经济不太发达的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中,不是一种首选的方法。但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因焚烧处理具有的其它处理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焚烧法会成为一种主要的处理城市垃圾的手段。 (4)垃圾堆肥还田,顺应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经济角度看,堆肥生产工程就是将生活垃圾化废为宝的过程,堆肥产品支持了农业和林业生产。按照解决城市垃圾的工程要符合的三个原则:杜绝造成二次污染;保护大片土地;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堆肥法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处置城市垃圾的方法。

西班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组合综合处理

54建设科技| 2004?11 | Window on the Globe 环球视窗 技术组合 综合处理 马德里城市生活垃圾:分选 回收 生化处理 西班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不久前组团赴西班牙和德国考察了其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与管理情况。考察过程团主要参观了西班牙马德里市和巴塞罗那市垃圾综合处理场,调研了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处置各个环节的技术特点以及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与运营的资金运作方式,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与讨论,同时拜会了位于德国科隆市的“绿点”公司总部,了解了“绿点”公司的运作状况及德国有关包装废物的立法与管理情况,探讨了“绿点”模式应用于中国的可能性。另外,还对沿途各城市的市容与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考察。 □ 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 张悦 清华大学 刘建国 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市区居民人口约300万。另外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频繁,旅游业发达,还存在大量流动人口。马德里市区每日垃圾产生量约4000吨,其中90%为居民家庭、办公室及商业区产生,其余为道路清扫垃圾及大件垃圾等。尽管过去十多年来马德里市区人口不断减少,但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及收集容器的增多,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持续增长势头。生活垃圾的主要组分为:有机物(干重的51.5%)、废纸及纸板(21.9%)、塑料(11%)、玻璃(6.4%)、金属 (3.5%)等,垃圾含水率约35%。 马德里市自1985年起实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密闭式混合收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逐步过渡到选择性源头分类收集:居民将可回收塑料及金属容器类废物(称为黄袋垃圾)投放到黄色垃圾箱,其余废物(称为剩余垃圾)投放到灰色垃圾箱,但玻璃容器、废纸、纸板、废电池等则需要投放到设立于公共场所的专用垃圾箱。各类垃圾每日由专用车辆分别密闭运送到垃圾处理中心。垃圾的清运由马德里市政厅负责。 除分类收集的玻璃容器、废纸、纸板、废电池等,其余所有垃圾均运 送至Valdemingómez 环境公司(联 合体)进行处理。该公司由三个大型综合处理中心组成:Paloma, Lomas和Dehesas,垃圾处理的基本流程为:分选→堆肥→焚烧→填埋。首先进行分选,将垃圾中的可回收利用组分如塑料、金属、纸类等拣出作为原料出售;易降解有机物进行堆肥发酵,制成堆肥产品出售;剩余可燃物质进行焚烧,回收热量发电;剩余少量无机残渣进行卫生填埋处置。上述处理流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实现垃圾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三个综合处理中心各具特色,但 均以人工辅助机械分选、回收利用 和生化处理(高温堆肥)为基础。 上述三个垃圾处理中心均与马德里市政府签订合同,按照市场化原则实行特许经营,市政府按照合同约定保证垃圾入场量,并支付相应的处理费。垃圾类型不同,支付的费用也不同。政府付费是垃圾处理中心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政府对垃圾焚烧发电的上网电价进行补贴(电价为燃煤电厂电价的2倍)。另外,回收的塑料、金属和纸类等以及堆肥产品出售也可获得一定收益。由于马德里周边葡萄种植较为广泛,堆肥产品销路较好。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指南规范》.doc

关于印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委、建设局)、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局),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天津市市容园林委,重庆市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局: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行和监管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编写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 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治污减排,确保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已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国际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方向,在其指导下,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处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上升同处理能力不足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活垃圾处理与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为保障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行和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技术政策,制定本指南。 1. 总则 1.1 基本要求 1.1.1 生活垃圾处理应以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1.1.2 应尽可能从源头避免和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实现源头减量。分类回收的垃圾应实施分类运输和分类资源化处理。通过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确保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和处置。 1.1.3 生活垃圾处理应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转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等重点环节,落实生活垃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通用版)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 (通用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78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通用版) 摘要:本次对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处理技术、处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1引言 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对于农村来说,生活垃圾的处理一直是个影响环保的难题,生活垃圾的出现导致很多农村环境“脏、乱、差”,对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极恶劣的影响。本次就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2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 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其中厨余垃圾占一半以上。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和能源结构等,会对生活垃圾的组成产生较大影响。农村

生活垃圾的处理存在处理主体环保意识薄弱,不重视环境保护,过于重视经济发展,被动开展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处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对于生活垃圾缺乏相应法律法规规定,现有相关制度也难以落实到位;管理体系不全,缺少与环保部门的配合,人手不足,机构设置不全面,职责划分不清楚等;处理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和投资,一般都是焚烧、随意倾倒、粗放式堆肥处理,依然有二次污染,无害化处理水平不高。 3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技术 2.1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就是将生活垃圾掩埋到地下,并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将其无害化处理。该技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生活垃圾,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方法简单、不需要对垃圾分类、没有气味、一次性处理量大等优点,但同样存在占地面积大、管理要求高、降解的微生物可能污染地下水等缺点。 2.2焚烧 焚烧就是将生活垃圾集中到一起,进行完全燃烧和炭化。该技

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将逐渐时兴 剩菜、剩饭,还有面食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混杂在垃圾桶中,散发恶臭,运送垃圾的环卫车则一路滴着臭水前行……占生活垃圾一半以上的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尤为不易。近年来,由于对餐厨垃圾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及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滞后等原因,导致餐厨垃圾堆积严重。全国投运中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产能仅为每年300万吨,处理率尚不足4%,缺口巨大。未能处理的餐厨垃圾被庞大的地下产业链吸纳,催生了类似地沟油等许多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就地处置”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而“就地处置”倚赖的就是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使用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将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难以处理的餐厨垃圾,通过垃圾分类、螺旋挤压、油水分离和微生物降解的原理变废为宝,就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垃圾猪的产生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 由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支撑的“就地处理”模式设备选址灵活,能节省大量长途运输费用和填埋土地资源;该处理系统的产物是有机肥,无二次污染及臭味产生,可针对不同地域的垃圾成分及不同的处理要求灵活组合配置成各种机型;能灵活配合现有大型集中项目配套使用,采用物联网监控与管理,减量率高、清洁度高,资源再生优势大。 事实上,在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内蒙古、广西等地已经开始尝试这种“就地处理”模式,这种模式已成为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而与之配套的各类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将受到热捧,甚至将进入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的厨房。 环卫车辆市场方兴未艾 近年来,环卫车辆市场整体表现不俗,成为专用汽车行业比较显眼的一个细分领域。环卫车辆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政策原因。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以促进环卫事业的发展,而环卫车辆作为环卫运输重要的组成部分,频频发布的相关引导和鼓励性政策,为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是城镇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面积的扩大,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以人为本意识的增强,现在城市环卫方面低级的人力工作会逐渐被机械设备所代替,因此环卫车辆市场空间巨大。 三是政府采购。随着公车改革步伐的推进,政府的车辆采购也向服务民生的方向转变,环卫车辆这个以往政府采购中的非主流品目,逐渐成为政府车辆采购中的热门领域,以项目密集、资金量大等特点在政府车辆采购中格外显眼。政府对环卫车辆采购的异军突起使环卫车辆市场如虎添翼。 四是车辆更新和技术升级。环卫车辆由于作业环境比较恶劣,一般在7年左右进行更新运行成本最低,而我国目前在用的环卫车辆大多已经老化,更新换代势在必行,这也成为环卫车辆的持续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标准的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进一步提升,同时环卫车辆的技术水平和作业方式也会不断进步,用户会选择性能更优越的新产品,产品换代的加速自然会使市场进一步扩大。 环卫车辆将走上节能减排快车道 近年来,受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困扰,节能减排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汽车领域。不论是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的开发,还是传统燃料汽车的排放升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节能减排都将是汽车行业的主旋律。环卫车辆作为专用汽车的重要细分车型,在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看出,低排放、新能源将成为环卫车辆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早在2013年9月13日, 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曾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等领域车辆采购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务、物流、环卫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30%。同时对纯电动专用车(主要是邮政、物流、环卫等)进行补助,按电池容量每kwh补贴2000元,每辆车补贴总额不超过15万元。政策上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电动环卫车市场。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汽车的数量急剧上升,在轻、中、重型底盘领域均表现尚佳。与柴油车相比,天然气汽车的劣势就在于动力不足和加气不便。由于环卫车路线固定,行驶途中经常起停,车速较低,对于动力的要求并不严苟,因此车辆的加气问题就成为天然气环卫车普及的阻碍,天然气加气站较为普及的山东、陕西、河南、河北等省份,天然气环卫车很受追捧。随着天然气加气站的普及,天然气底盘或将成为环卫车中的主力军。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及技术 关键字:城市垃圾填埋热解蠕虫法甲烷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垃圾已经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总量大幅度增加。这首先与我国城市数量增加有关;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也是主要原因。据专家统计全国现有668个市,三分之二都在垃圾环带的包围中。航空遥感测量显示,北京郊区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就有7000往郊区的多个,今年一年北京运垃圾有285万吨,相当于两个半景山。如此推算,从90年代至今,北京已被20多座景山一样巨大的垃圾山包围着。我国城镇生活垃圾日产量人均为0.7-1.0kg,并以年均10%的速度增加。全国大、中、小城市(镇)生活垃圾产量接近2亿吨.所以对城市垃圾的处理迫在眉梢. 一、城市垃圾的来源与产生现状 根据垃圾产生源不同 ,可将我国城市垃圾主要分为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洁垃圾和集团 (机关、学校、工厂和服务业 )垃圾三大类。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 ,有机物含量均较高。以燃煤为主的北方城市,垃圾中煤渣、沙石所占的份额较多。 在我国,垃圾的利用率却很低,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仅为1-5%。目前,一些大、中城市仅采用简单填埋的方式处理,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占用大量土地,污染水源和环境,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机物含量近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有机垃圾中又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元素,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原料。若对其充分利用,在减轻环境负荷的同时,还可解决我国土壤急需大量有机肥料的燃眉之急。 二、城市垃圾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危害 当今世界,城市生活垃圾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污染源,是城市公害之一。任何一个处理环节所采取的措施如有不当,或管理工作疏漏,或垃圾产生者素质问题等,都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按被影响的对象分,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及优劣对比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及优劣对比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目前,通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主要有焚烧、填埋、堆肥,另外RDF技术、厌氧生物制沼技术以及其他处理技术也在国外出现并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实际上这些技术大多为焚烧、填埋、堆肥技术的延伸、配套和发展。 一、卫生填埋法 1)简介 卫生填埋法是指采用底层防渗,垃圾分层填埋,压实后顶层覆盖土层,使垃圾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以达到无害化的垃圾处理方法。因其方法简单、省投资,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所以世界各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卫生填埋,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 采用卫生填埋法,首先要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液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一般规范要求回填地最低处的标高要高出地下水位以上,并且回填地的下部应有不透水的岩石或粘土层。否则需另设粘土、沥青、塑料薄膜等不透水层。其次,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使厌氧微生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甲烷等气体能及时逸出,避免发生爆炸。回填后的场地,一般在20年内不宜在其上修建房屋,避免由于回填场不均匀下沉造成的结构破坏。 2)优缺点比较 优点 卫生填埋法主要有技术成熟、运行管理简单、处理量大、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和投资及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集中处置的主要方式。 缺点 卫生填埋法的劣势主要在于占地面积大,减容效果差,且填埋的垃圾并没有进

行无害化处理,仍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还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垃圾渗漏液也有污染地下水资源的可能。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对防止垃圾填埋所产生的渗沥水、沼气及恶臭对水体、土壤、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要求越来越高,以致造成填埋场场址难选,建场投资增大,运行费用提高。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规定禁止原始垃圾直接在填埋场处理。 二、堆肥法 1)简介 堆肥是使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可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堆肥的关键在于提供一种使微生物活跃生长的环境,以加速其致菌分解过程,使之达到稳定。堆肥主要受废物中的养分、温度、湿度、 pH值等因素的控制。根据堆肥原理,可分为厌氧分解与好氧分解两种。厌氧分解需在严格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微生物分解生长较慢,故不多用。好氧分解过程可同时产生高温,从而杀灭病虫卵、细菌等,我国主要采用好氧分解法。堆肥技术的工艺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可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垃圾的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低很多。堆肥技术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 2)优缺点比较 优点 堆肥法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垃圾处理方法。投资较低,技术简单、可消除有害病菌的传播,有机物分解后可作为肥料再利用从而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垃圾减量明显。 缺点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建城[2010]61号 关于印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委、建设局)、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局),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天津市市容园林委,重庆市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局: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行和监管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编写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

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治污减排,确保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已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国际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方向,在其指导下,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处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上升同处理能力不足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活垃圾处理与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为保障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行和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技术政策,制定本指南。 1. 总则 1.1 基本要求 1.1.1 生活垃圾处理应以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1.1.2 应尽可能从源头避免和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实现源头减量。分类回收的垃圾应实施分类运输和分类资源化处理。通过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确保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和处置。 1.1.3 生活垃圾处理应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转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等重点环节,落实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着力构建“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1.1.4 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

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餐厨垃圾统一按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处理。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具体的处理技术有填埋、焚烧、堆肥、发酵等方式,总之其资源化再利用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哪家好?您可以选择安徽华晶机械有限公司,下面小编为您简单介绍,希望给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收集来的餐厨垃圾通过分选装置去除大块物料后再经提油回收其中的油脂,而后经打浆、调质,进入厌氧反应罐,在此与菌种接触,在一定pH和C/N比的条件下,经水解酸化、甲烷化产生沼气,沼气经净化后去发电或直接做燃料。沼液做液体肥料或曝气处理达标排放。少量沼渣经熟化添加元素后到达固体肥料标准或者熟化后制成营养土用于园林绿化。以餐厨垃圾作为原料来生产蛋白饲料,一方面不仅可以减少其对环境及人类所可能造成的污染与危害,另一方面也可以再利用餐厨垃圾,促进畜牧业等的发展,从而实现环境经济的共同效益。

发酵是指通过特定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对底物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的过程。发酵方式主要包括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固态发酵,即以气相为连续相的一种生物反应过程,主要是在在具有一定湿度的水不溶性固体基质中,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工艺体系;液态发酵则是以液相为连续相的生物反应过程。固态发酵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其具有能耗低、产率高、周期短等优点。 固态发酵的培养基来源比较广泛常见,如工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下脚料等;这种生产过程能耗低、投资少、技术较易掌握;在发酵的过程中,亦无三废产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小;另外发酵过程一般不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 安徽华晶机械有限公司位于安庆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是人民解放军第4812工厂全资子公司。公司经营以机械制造为主,拥有各类专业生产、检验试验设备94台(套),涉及铸造、橡胶制品、压力容器、制造等多个行业,主要从事非晶软磁设备、 空压机及气源设备、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要求规范(CJJ184-2012).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 184-2012)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有关餐厨垃圾处理的法规和技术政策,保证餐 厨垃圾得到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使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建设 规范化,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餐厨垃圾收集和处理工程 项目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应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 和设备,做到工艺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消除风险、控制污染、安全 卫生、节约资源、经济合理。 1.0.4餐厨垃圾收集和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 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餐饮垃圾restaurant food waste 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剩余物以及后厨的果蔬、肉食、 油脂、面点等的加工过程废弃物。 2.0.2厨余垃圾food waste from household 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瓜果皮等易腐有机垃圾。 2.0.3餐厨垃圾food waste 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 2.0.4泔水油oil in food waste

从餐厨垃圾中分离、提炼出的油脂。 2.0.5煎炸废油waste fried oil 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做煎炸食品后废弃的煎炸用油。 2.0.6地沟油oil made from restaurant drainage sewage 从餐饮单位厨房排水除油设施分离出的油脂和排水管道或检查 井清掏污物中提炼出的油脂。 2.0.7干热处理dry thermal treatment 将餐厨垃圾预脱水后,利用热能进行干燥处理,同时杀灭细菌的处理过程。 2.0.8湿热处理hydrothermal treatment 基于热水解反应,在适当的含水环境中,利用热能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并改变垃圾后续加工性能的餐厨垃圾处理过程。 2.0.9含固率ratio of dry solid to total material (TS) 物料中含有的干物质的重量比率。 2.0.10反当动物饲料ruminant animal feed 用来喂养具有反刍消化方式动物的饲料。反刍动物一般包括羊、骆驼、鹿、长颈鹿、羊驼、羚羊等。 3餐厨垃圾的收集与运输 3.0.1餐饮垃圾的产生者应对产生的餐饮垃圾进行单独存放和收集,餐饮垃圾的收运者应对餐饮垃圾实施单独收运,收运中不得混入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3.0.2餐饮垃圾不得随意倾倒、堆放,不得排入雨水管道、污水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

东阳环保,专业垃圾处理工程与设备,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不论是生活垃圾还是餐厨垃圾,不论是新农村还是大城市,处理设备都能保证进来是垃圾,出去是产品,垃圾不落地,城乡更美丽。 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设备加工制造、安装调试于一体的高科技民营环保企业,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公司引进日本、美国等国家先进的环保经验与技术,长期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与设备的研发设计,主持过国内多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的设计与建设,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吸收、深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发明了多项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与设备。引进美国和日本的环保理念和技术研发,生产了生活垃圾分类机,餐厨垃圾生化制肥机,低温磁化分解垃圾0排放处理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肥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饲料设备,填补了餐厨垃圾再利用领域的空白。大型全自动生活垃圾处理生产线。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小区,部队,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美丽农村,养殖厂等困扰了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基本上从源头上达到了垃圾治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该公司生产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案集:1、零污染收集运输系统; 2、机械化、全封闭分选系统; 3、有机物、渗滤液高温高压催化降解制肥系统; 4、无机物制建材系统; 5、废旧塑料制木塑板系统; 6、可燃物热解气化热能利用系统; 7、可回收物回收系统;等7大主要系统为一体,可将城乡各种垃圾,当日零污染收集,当日无害化处理,当日资源化出产品。 农村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农村垃圾处理设备)通过对农村垃圾中塑料和厨余有机质垃圾的自动分选,把厨余有机质垃圾破碎、脱水、脱油、去杂、加温搅拌,利用开阳特种生物菌生化发酵,24小时高效,快速将餐厨垃圾分解成有机肥。本产品对学校、医院、企业、政府机关、部队等集体进食场所,以及宾馆饭店、餐馆等接待场所,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饮食垃圾处理困难区等产生的厨余残渣,人类可食用的全部剩余食品,进行环保处理,使厨余发酵分解,变为无毒、无臭、无害之粉状有机肥,种菜树花草均可,不仅可以保持厨房环境卫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并且能够一次性完全处理,杜绝了厨余的危害。 该技术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出来的各种废旧塑料、纤维织物、人造革、复合塑料纸包装物等和木粉(树杈、竹粉、稻壳、木制品边角料)制成的木塑复合材料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Micro.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 佚名 简介:本文回顾了中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和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预测、探讨了其发展。提出了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和设施建设中应重点优化、提高的内容要求。明确了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关键字: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 1.题解 1.1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工艺设备的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厂)。 1.2 本文主要研究已经建成投产并具有发展里程碑意义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厂)。 1.3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对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进行研究。 (1)焚烧装备 (2)余热锅炉(主要是蒸汽参数) (3)烟气净化 (4)飞灰处理与处置 (5)建厂规模(日处理能力) 2.发展历程 2.1 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垃圾焚烧厂:中国国产化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萌芽。 该厂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设计,于1988年2月于乐山市建成投产。每日进入机械分选工段的垃圾为50吨,每日平均人炉垃圾为30吨(即单台处理能力)。皮带输送机将分选后的垃圾送至炉顶,由入口加料。“乐山1号炉”为炉顶双孔(加料)、双炉排矩形燃烧室;“乐山2号炉”为炉顶四孔(加料),单炉排矩形燃烧室。1989年4月为完成建设部“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乐山市垃圾焚烧炉改造”,建设了“乐山3号试验炉”,为圆筒型直立燃烧室;燃烧室内壁采用耐火砖砌筑,耐火泥抹面。采用固定炉排,铸铁炉条,其断面尺寸为6×5cm,炉条间隙6-l0cm。炉排温度达60—100℃,高温燃烧区温度达600—80℃。垃圾在炉内依次完成干燥、预热和燃烧,不加辅助燃料。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主要用于入炉垃圾的干燥和预热。 单位处理量投资为2.10万元/吨日,单位处理量能耗为3度/吨,单位处理量运行费为6.16元/吨。 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开发国产化垃圾焚烧技术装备与设施的大胆(积极)尝试,是中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萌芽。 2.2 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深圳清水河垃圾焚烧厂):中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 深圳市于1985年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签订合同,成套引进两套日处理能力为150吨/台的垃圾焚烧装备。该厂由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设计。于1985年11月破土动工,1988年6月试产成功,同年11月正式投产。成为当时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厂。 2.2.1 三菱重工焚烧装备采用的是西德马丁式炉排——倾斜逆推往复炉排。 炉排与水平面成26度夹角,炉宽约3来,炉床长约6.5米。炉床从上而下分为干燥区、燃烧区和燃尽区。垃圾在炉排上呈层状燃烧,燃烧空气从炉排下方送人。通过炉排的逆向间歇运动,使垃圾自上而下均匀移动,并对垃圾进行搅动和破碎(烧成团状表面固化的垃圾团),增加透气性,便于空气与垃圾的充分混合,改善了燃烧条件,有利于垃圾燃尽。

垃圾处理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垃圾处理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承诺书 申请人郑重承诺如下: “垃圾处理设备项目”已按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报告内容及附件资料准确、真实、有效,不存在虚假申请、分拆、重复申请获得其他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如有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将愿意承担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后果。 公司法人代表签字: xxx(集团)有限公司(盖章) xxx年xx月xx日

项目概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长,城市 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住建部公布的《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6年,我国城市(含县城,下同)生活垃圾清运量从22,324.34万吨增长至27,027.6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5%。 该垃圾处理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5639.9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12460.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67%;流动资金3179.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33%。 达产年营业收入26189.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862.97万元,税 金及附加279.69万元,利润总额5326.03万元,利税总额6340.34万元,税后净利润3994.5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345.82万元;达产 年投资利润率34.05%,投资利税率40.54%,投资回报率25.54%,全部投资回收期5.42年,提供就业职位416个。 报告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严格按照技术先进、低能耗、低污染、控制投资的要求,确保投资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 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的目标。

(完整版)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表2-1为三种处理方式的比较。 由于城市垃圾成份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而不同,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表2-1)。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从应用技术看,国外主要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形成系统及成套设备。从国外多种处理方式的情况看,有以下趋势:(1)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2)填埋法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3)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4)其它一些新技术,如热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术,正不断取得进展。 焚烧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大型的配备有热能回收与利用装置的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由于顺应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西欧,普遍致力于推进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国外焚烧技术的广泛应用,除得益于经济发达、投资力强、垃圾热值高外,主要在于焚烧工艺和设备的成熟、先进。世界上许多著名公司投入力量开发焚烧技术与设备,且主要设备与附属装置定型配套。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主要致力于改进原有的各种焚烧装置及开发新型焚烧炉,使之朝着高效、节能、低造价、低污染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较晚,截止1992年底,全国垃圾、粪便清运量已达11264万t,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仅有371座,处理总能力71501t/d。近几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从对策和规划着手,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杭州、常州、天津、绵阳、北京、武汉等城市在学习国外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机械化堆肥处理生产线;深圳、乐山等城市建设垃圾焚烧厂的成功,也为各城市应用焚烧技术提供了经验;沈阳、鞍山等城市对医院垃圾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焚烧,也走出了特种垃圾处理的新路。 表2-1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比较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 范(试行) Leachate Treatment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0—02—03发布 2010—04—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发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管理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北京东方同华科技有限公司、维尔利环境工程(常州)有限公司、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天津)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国环莱茵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2月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

目次 前 言 (Ⅰ)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体要求 (3) 5 水量和水质 (5) 6 工艺设计 (6) 7 检测与控制 (9) 8 施工与验收 (10) 9 运行与维护 (11) II

国内厨余垃圾处理的现状和主要设备介绍

我国厨余垃圾处理的现状和主要设备的介绍 摘要:本文介绍了厨余垃圾的主要成分,我国厨余垃圾处理的现状和政府的相 关政策。为大家介绍厨余垃圾处理的主要设备。 关键词:厨余垃圾;环保;垃圾处理;设备介绍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 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餐厨垃圾含有极高的 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 中国厨余垃圾产生及处理现状 1.产量巨大,资源化比例低 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50%的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 收运处理,实现餐厨垃圾专项工程总投资109亿元,到“十二五”末达到3万 吨/日的处理能力,即使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末也仅为18%的处理率,缺口很大。焚烧、填埋不能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对厨余垃圾的极 大浪费,并给地方财政带来沉重负担,据沈超青分析,广州焚烧和填埋厨余垃 圾的年均净收益分别为-2538万元和-1465万元。 即使在大力发展厨余垃圾资源化技术的城市,资源化处理比例也相对较低。如北京2008年厨余垃圾日产量超过1200t,资源化处理量仅为200t,不 足20%;而上海2008年的厨余垃圾日产量超过1100t,实际收运量只有500t。2.处理原则明确、国家层面重视 处理原则: (1)厨余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2)厨余垃圾收运处置单位必须获得相应行政许可。 (3)厨余垃圾必须进入权威部门认定的处置场所。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探讨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探讨 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也异常迅速地增加。据估计,今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将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加,因此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消纳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现代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刻不容的问题。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主流的较为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这些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适合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以实现垃圾“减量、再用、循环”的无害化处理。 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技术;垃圾填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垃圾的种类和速度都在不断的增加,同时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在生活垃圾的处理和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相对于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长,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方面的能力与发展十分的不对称,与世界各国相比比较滞后。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分析 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其构成特征。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自1979 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平均以每年8。98% 的速度增长,少数城市如北京的增长率达15-20%。而中国600个城市共产生1。6亿吨,同时县城共产生生活垃圾8000万吨,农村生活垃圾1。5亿吨,建筑垃圾5亿吨,餐余垃圾1000万吨。这样的话每年共产生将近10亿吨的垃圾,但是其中大部分垃圾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 我国城市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及其理化问题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构成拥有以下变化趋势: (1)有机物增加; (2)可燃物增多; (3)可回收利用物增多; (4)可利用价值增大。 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置现状。 我国城市垃圾清运处置主要由各市环卫部门主管。垃圾清运处置过程的管理、监督、运行基本由一家完成。许多城市环境卫生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制。垃圾清运处置费用靠政府全额财政拨款,生产效率低而技术含量少,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垃圾处置主要以寻找合适地点加以消纳为目的。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置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置总量的70% 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 以上;焚烧量甚微。 而2005年《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显示,当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仅为51。7%。建设部2006年调查表明,全国600多座城市,有1/3以上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相当于75万亩。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1/3以上的城市均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另有数据指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