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重点实词

1、列置

2、亦与它石迥

3、又深秋潦

4、碧峰巉然孤起

5、上干

6、信

7、庙在山之西麓山脚8、尝加营葺、9、倒影水中,胜景

10有俊鹘抟11、不与江水乱

二、重点虚词

1、自数十里外望之

2、信造化之

3、徙倚久之

4、复以

5、碧峰巉然孤起

三、古今异义

1、与江山相发挥

四、词类活用1、极2、皆以杏仁澄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1、此山当是其2、信造化之尤物也 3、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4、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5、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二)省略句

1、倒影(于)

2、方立(于)3遂行泛(于)澎蠡口

《庖丁解牛》

一、重点实词1、庖丁解2、足之所履踩3、肩之所踦(yǐ)

4砉(huā)然向响 5、“奏刀騞(huō)然

6、 7、过。 8、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9、批郤:空隙。 10、

11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2、技经肯綮经脉。肯:紧附在骨

qìng:筋肉聚结处。 13、而况大軱 14、

割肉 15、断指用用刀折骨 16、硎:磨刀石

17、间隙。

18、散落在地上 19、心满意足

20、善

二、通假字 1、砉然向然通“响” 2、技盖至此乎

3、善刀而藏之

三、古今异义

1、古—没有不是今—

2、不外乎以神遇—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3、视为止,行为迟—行;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4、古——虽然这样、但是今——

特殊句式

1、省略句技盍至此乎此乎

2、判断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3、状语后置新发于硎于硎新发

4、宾语前置

5、视为止,行为迟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陈情表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9、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以”

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猥以微贱。凭,介词。

①臣具以表闻。用,拿,介词。②汾阳王以副元帅凭借……身份

2)表示原因,介词。

①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因为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因为

2、用作连词

①夫夷以近又、而且,表并列关系②谨拜表以闻来,表目的关系

③今不忍人无寇暴乱,以乱天子边事来,表目的关系④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地,着),表修饰关系

(二)虚词“之”用作助词。

(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的,定中之间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定中之间(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

1、当(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2、命(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3、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

或“既……也”。

2、有所希冀。“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

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

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

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克

3、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

4、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5、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克

6、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

7、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表示被动

9、不拘于时“于”表示被动 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示被动

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逍遥游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怒:奋发。

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

3、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4、夭阏(è):阻塞。

5、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6、绝:超越。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三、词性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

2.名词作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不过数仞而下(降落)

3.使动用法彼于致福者(使……到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四、古今异义的词

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腹犹果然古:食饱之状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匹之古:一般人今:多数人。

4.之二虫又何知古:泛指动物。今:虫子。 5.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古:毛,指草林。今: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古:寿命。今:时间单位 7.野马也,尘埃也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8.蟪蛄不知春秋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9.我决起而飞古:快速的样子今:决定

10.适莽苍者古:往今:刚好 11.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古:旋风今:羊的角

12.行比一乡古:合今:比较

五、虚词积累

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穷发之北(助词,的)

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风)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③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

④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此小大之辩也。南冥者,天池也。

2.省略句翱翔(于)蓬蒿之间。

3.宾语前置句奚以知其然也?莫之夭阏者彼且奚适也之二虫又何知彼且恶乎待哉

4.介词结构后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上承接表现手法 14、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15、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16、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17、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8、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19、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过大孤山小孤山》优秀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赏析指导”,明确本单元标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引用课文中的比喻,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应当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应通过对具体语句的解读再现文中对自然、人物、事件、事理形象的表现。 二、新课教授: 1、释题: 结合注释,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写作背景。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写作背景) 2、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著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3、朗读正音: 教师范读,学生划记。其后自我朗读。 4、整体感知: 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 明确: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及大孤。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船的行程。 三、具体研读: 1、阅读第一自然段,感悟烽火矶的形象。 2、问题1 :烽火矶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明确: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3、诗人如遇此情如见此景该当如何评价? 明确:“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可初步感知诗文在创造形象上的区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练习讲课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一、给加点字注音 烽火矶.()烽燧.()窦.()潦.缩()巉.然()上干.()云霄 楼观亭榭.()抟.()翠蔓.()汲.()葭.苇()栖鹘 ..()以杏仁澄.之() 二、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解释其含义。) 1.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皆名.天下 ( ) 2. (1)如宝.装屏风 ( ) (2)掠江东南 ..去 ( ) (3)岸土赤而壁.立() (4)上.干云霄() (5)晚.泊沙夹() 三、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 1.此山当是其一也。() 2.信造化之尤物也。() 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5.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6.及抛江过其下。() 7.复以小艇游庙中。() 8.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四、古今异义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 ..② ..①相发挥 ①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②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2.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 3.信造化 ..也。 ..之尤物 古义: 今义:造化,福气,运气;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4.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古义: 今义:多指节制,约束。

五、一词多义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 1.起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 ) 信造化之尤物 ( ) 3.信言必信,行必果() 低眉信手续续弹 ( ) 复以小艇游庙中 ( ) 4.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今年欢笑复明年 ( ) 红罗复斗帐 ( )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 5.临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未尝不临文皆悼() 皆以杏仁澄之()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以吾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作《师说》以贻之() 木欣欣以向荣() 此山当是其一() 7.是是日风静,舟行颇迟()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 六、语句翻译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重点实词 1、列置 2、亦与它石迥 3、又深秋潦 4、碧峰巉然孤起 5、上干 6、信 7、庙在山之西麓山脚8、尝加营葺、9、倒影水中,胜景 10有俊鹘抟11、不与江水乱 二、重点虚词 1、自数十里外望之 2、信造化之 3、徙倚久之 4、复以 5、碧峰巉然孤起 三、古今异义 1、与江山相发挥 四、词类活用1、极2、皆以杏仁澄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1、此山当是其2、信造化之尤物也 3、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4、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5、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二)省略句 1、倒影(于) 2、方立(于)3遂行泛(于)澎蠡口 《庖丁解牛》 一、重点实词1、庖丁解2、足之所履踩3、肩之所踦(yǐ) 4砉(huā)然向响 5、“奏刀騞(huō)然 6、 7、过。 8、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9、批郤:空隙。 10、 11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2、技经肯綮经脉。肯:紧附在骨 qìng:筋肉聚结处。 13、而况大軱 14、 割肉 15、断指用用刀折骨 16、硎:磨刀石 17、间隙。 18、散落在地上 19、心满意足 20、善 二、通假字 1、砉然向然通“响” 2、技盖至此乎 3、善刀而藏之 三、古今异义 1、古—没有不是今— 2、不外乎以神遇—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3、视为止,行为迟—行;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4、古——虽然这样、但是今—— 特殊句式 1、省略句技盍至此乎此乎 2、判断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3、状语后置新发于硎于硎新发 4、宾语前置 5、视为止,行为迟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陈情表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过小孤山大孤山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 一、古今异义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①相发挥..② ①古义: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②古义: 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2.其间一日阴风不行.. 古义: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 二、一词多义 碧峰巉然孤起,上千云霄 ( ) 1.起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 )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 )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 )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 )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 ) 2.比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 者说》) ( )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 )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 ( )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 ( ) 3.至 至高无上 ( ) 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 )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 ) 4.物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 颇蔺相如列传》) ( )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 ( )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微雨. ,复以小艇游庙中 () 2.名词作状语 (1) 如宝. 装屏风 ( ) (2) 掠江东南..去 () (3) 岸土赤而壁.立 () (4) 上.千云霄 () (5) 晚.泊沙夹 ()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此山当是其一也。 () 翻译: 2.信造化之万物也。 ( ) 翻译: 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 ) 翻译: 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 翻译: 5.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 ) 翻译: 五、词句翻译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翻译: 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翻译: 3.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翻译: 4.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翻译: 5.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翻译: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同步练习(附答案)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同步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干云霄干:触及 B、信造化之尤物也信:相信 C、尝加营葺营葺:修缮 D、溯流行七百里溯流:逆流而上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 C、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观呀! 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3、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A、有俊鹘抟水禽(tun) B、沙洲葭苇(jiā) C、潦缩(lio) D、岸如赪(chēng) 4、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5、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1)杰然特起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3)实不然也 (4)碧峰巉然孤起 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之(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D、而(1)突兀而已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点总结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词多义: 之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 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 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 然 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 古今异义词: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古义: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古义:不能通行。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重点词组: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 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 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 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 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词类活用: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二、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 1、宝.装屏风: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 2、皆名.天下:扬名,名词作动词 3、上.干云霄:向上,名词作状语 4、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向南,名词作状语 5、掠江东南 ..去:向东南,名词作状语 6、岸土赤而壁.立: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7、晚.泊沙夹:在晚上,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判断句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 方立(于)庙门 遂行泛(于)澎蠡口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宾结构后置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被动句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 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足之所履.:踩 肩之所踦.(yǐ ):支撑,接触 砉.(huā)然向.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通“响”。 奏.刀騞(huō)然:奏,进;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进.乎技矣:超过。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批.大郤:击,劈开;郤,空隙。 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空 因.其固然 ..: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技经肯綮 ....之未尝:技经,犹言经络。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 而况大軱.乎:大骨 良庖岁更 ..刀,割.也: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更换;割,割肉族.庖月更刀,折.也:众,指一般的;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新发.于硎.:发,出;硎,磨刀石 彼节.者有间.:节,关节;间:间隙。 如泥委.地: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踌躇满志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缮,擦拭刀 二、通假字 砉然向.然通“响”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缮 3,古今异义 所见无非牛者: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 以神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视为止,行为迟:古—行,动作;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虽然,每至于族: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 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过大孤山小孤山翻译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用楼台亭榭稍加装饰,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

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抓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

最新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参看课后注解)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 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 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 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 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重点虚词(参看绿色通道)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 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 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 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古今异义 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词类活用(参看绿色通道)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特殊句式(参看绿色通道) 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 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 翻译(通篇译文见绿色通道) (1)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2)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抓住一只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3)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翻译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过小孤山大孤山作者或出处: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 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译文或注释: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过小孤山大孤山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夯基达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秋深潦.缩潦:积水。 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幸:幸而。 C.尝加营葺.葺:修补。 D.亦占一山之胜.胜:取胜。 解析:D项,胜:优美的景物。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信造化 ..之尤物也 B.与江山 ..相发挥 C.江水浑浊 ..,每汲用……过夕乃可饮 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 ..路也 解析:A项,文中指天地、自然界;今义指福气、运气。B项,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C项,古今义相同,都指(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明澈。D项,文中指长江的西面;今义指江西省。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倒影水中 B.遂行泛彭蠡口 C.今为定江军 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解析:D项为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第一节 一、导入: 由《书愤》导入。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陆游的诗歌为什么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这与他的家世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首先看陆游的家世: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至痛哭流涕,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再看看其经历: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了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

世,这样的经历,促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击排斥陆游。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三、结合注释,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讲解第一自然段重要词句: 2、学生翻译本段词句: 3、质疑、释疑: A、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烽火矶。 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B、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高峻、怪奇等特点。 C、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D、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4、教师讲解第二段重要词句。 第二节

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课题:过小孤山大孤山 作者:陆游 【教学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重点】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 【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清除字音、字义障碍,明白文意。 2、标出船行途中的遍地景点及其特性形容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备注一、导语设计: 本单元选修课的类属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那么同学们知道古代诗歌与散文再形象塑 造上的区别吗? 下面我们看看两张中国画,找找两者的区别。 前一幅是写意画,以形写神、以神写意;骨法用笔、以书入画;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后一幅是工笔画,线条工整、细腻严谨;色彩艳丽、明快高雅;布局和谐、气韵生动。 古代诗歌和散文在形象上的区别就可用写意画和工笔画来区别,一个抽象出意,一个具体 生悟,今天,让我们走进陆游的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诗歌《观小孤山图二首》《咏小孤》, 看看其所创造的大小孤山形象有什么不同。 二、知人论世:见教辅资料 关键词:南宋 9300 爱国: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砥柱河流悟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太息四首其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爱梅:160多首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评价: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三、初步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和节奏。 3、分组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字音: 矶 jī抟 tuán 蠡 lǐ葭 jiā赪 chēng 湓 pén 汲 jí鹘 hú燧 suì窦 d?u 潦 lǎo 巉 chán 上干云霄 gān 榭 xiè 四、探究赏析: 1、本文属日记体游记,并且是由两则日记组成。第一部分记叙了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峭石)、彭浪矶,小孤山的所见所闻,由1-2段组成;第二部分记叙了八月二日过大孤山的所见所闻。 2、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3、写山川景物贵在形象鲜明,本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些形象的?请选取一个景点,结合原文,试从手法、写景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四个组,每组一个)(1)烽火矶:突兀(远望)怪奇(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近观)(历史角度)峭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比喻) 写景方法:运用色彩词、点面结合,比喻修辞、精笔描摹。 (2)彭浪矶:浪大(无风亦浪涌) 小孤山:峭拔(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秀丽(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 峭拔秀丽:(不可与小孤比,非它山可拟)“祠宇”虽“极于荒残”但若“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对比) 写景方法:由远及近、对比、不同角度的描摹。 分析: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3)大孤山:望之如浮水面(虽不可拟小孤之秀丽,然……如浮水面)(对比、想象描摹)江水清浊分明(对比) 分析: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特点:高特点:秀 特点:奇

(完整word版)《过小孤山大孤山》课后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后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屏.风(pínɡ)宿.松县(xiǔ)上干.云霄(ɡān) B.惠济.(jì) 载.其事(zài) 楼观.亭榭(ɡuān) C.渺弥.(ní) 泊.湓浦(bó) 徙倚.久之(yǐ) D.溯.流(sù) 烽火矶.(jī)鸥鹭灭没.(mò)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秋深潦.缩(积水)B.信.造化之尤物也(相信) C.尝加营葺.(修补)D.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幸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信造化之尤物 .. ..也B.与江山相发挥 C.首尾才.六日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 ..路也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不与江水乱.合外如引绳,不相乱. B.自岭个望.之望.之如浮水面 C.及抛江过.其下过.烽火矶 D.极登临.之胜三面临.江,倒影水中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倒影水中B.泛彭蠡口 C.今为定江军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绯.闻菲.薄蜚.短流长烟霏.云敛 B.窠.臼苛.责溘.然长逝恪.尽职守 C.缉.私舟楫.开门揖.盗嫉.恶如仇 D.拮据.狙.击白驹.过隙笑容可掬.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告罄股份制劳燕分飞骨鲠在喉 B.编纂笔杆子小荷尖角竭泽而鱼 C.狂躁露马脚前倨后躬唉声叹气 D.赝品摄相机要言不烦磕磕绊绊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直属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会议上再次重申,各部门领导要勤勉工作,廉洁自律,绝不允许枉法。 ②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每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好几家图书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③经朋友我终于认识了这位让人景仰的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老前辈。 A.徇情批阅引荐 B.殉情披阅引荐 C.徇情披阅引见 D.殉情批阅引见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工作者在工作中既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又要异想天开 ....,大胆假设,这才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过小孤山大孤山答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答案 【预习案】 一、注音:烽火矶.(jī)烽燧.(suì)窦.(d?u)潦.缩(lǎo)巉.然(ch án)上干.(gān)云霄楼观亭榭.(xiè)抟.(tuán)赪.(chē ng)汲.(jí)葭.苇(jiā)栖鹘 ..(qīhú)以杏仁澄.之(dèng) 二、解释下列实词 1、突兀 ..而已:高耸 2、及抛江 ..过其下:抛锚停船于江中 3、嵌岩窦穴 ....: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 4、杰然特起 ....:高俊雄伟的拔地而起 5、秋深潦缩 ..:水位下降 6、碧峰巉然孤起 ....:高高耸立着 7、已非它山可拟.:相比 8、信.造化之尤物也:诚然 9、鸥鹭灭没 ..:时隐时现 10、徙倚 ..久之而归:徘徊不忍离去 11、晚泊.沙夹:停泊 12、大孤则四际渺弥 ..皆大江: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三、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凡.江中独山:所有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 3、实不然.也:这样 4、杰然.特起:……的样子 5、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6、信.造化之尤物也:诚然 7、盖.以此得名:大概 8、俄复 ..开霁:不一会 9、始.见庐山及大孤:才 10、盖.江西路也:大概 11、皆以.杏仁澄之:用 12、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用 1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用 14、信造化之.尤物:的 15、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 16、徙倚久之.而归:音节助词

17、突兀而.已:与“已”连用,“罢了” 18、徙倚久之而.归:连词 四、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 1、宝.装屏风: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 2、皆名.天下:扬名,名词作动词 3、上.干云霄:向上,名词作状语 4、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向南,名词作状语 5、掠江东南 ..去:向东南,名词作状语 6、岸土赤而壁.立: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7、晚.泊沙夹:在晚上,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五、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自舟中望山,突兀 ..而已:古:高耸 2、与江山相发挥 ..:古:互相辉映 3、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古:混淆 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宾结构后置 2、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判断句 3、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判断句 4、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被动句 【导学案】 1、第二自然段质疑、释疑。 1)、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由远及近。 2、第三自然段质疑、释疑。 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 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过小孤山大孤山》配套练习(整理精校版)

《过小孤山大孤山》配套练习 必修教案 0505 07:57 :: 【陆游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以革固其常○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酒是治愁药,书是引睡媒。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诉衷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基础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 烽火矶( )烽燧( )嵌岩( ) 窦穴( )( )潦缩( )巉然( ) 屏风( )上干( )云霄舟楫( )戍兵( )营葺( )刊载( ) 栖鹘( )( )渺弥( )溯流( ) 楼观亭榭 ( )( )丹藤翠蔓( ) 汲用( )葭苇( )抟水禽( )岸如赪( )沼泽地( )软着陆( )

泥淖( )粘贴( )虬曲( )( )夙愿( )臭名远扬( )眩晕( ) 无色无臭( )不着地( )迥异( ) 以杏仁澄之/澄清 ( )澄澈/澄彻/澄清( ) lāta( )( )wòchuò( )( ) xiāngqiàn( )( ) fēng( )火连天 怅wǎng( )空méng ( )qiú( )曲dǐ( ) 达dǐ( )毁dǐ( )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 是() A.看护/上帝俯瞰汲取/三栖明星蔓延/顺蔓摸 瓜渺弥/所向披靡 B.舟楫/打躬作揖巉然/流水潺潺梁山泊/晚泊三 夹盥洗/楼观亭榭 C.澄碧/奖惩分明旋风/改弦更张坍圮/渔阳鼙 鼓乳臭/臭名远扬 D.阑干/九天揽月穿着打扮/真知灼见混账/江水浑 浊莅临/管窥蠡测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 是() A.火中取栗/沧海一粟大桥竣工/疏峻河道深遂/列置烽燧上不粘天,下不着地 B.嘎然而止/真知卓见吞声踟躅/踟蹰不前彻悟/清澈见 底人为刀诅,我为鱼肉 C.信手拈来/沾花惹草遗笑大方/遗臭万年砥砺/诋达温 州为渊驱鱼,为从驱雀 D.拨云见日/俏拔秀丽天然屏障/乌烟彰气荧屏/色泽萤 润失之东隅,收之桑瑜 3.下列各项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 是()

过大孤山小孤山

《过大孤山小孤山》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本文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赏析示例,是陆游的一篇游记散文。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学生学习了陆游不少诗词,对陆游也有一些了解,结合鉴赏诗歌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知人论世,作者在所写的山川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也寄托着自己的真挚情感。作者船行于长江小孤山大孤山一段,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陆游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山水景物描写愈具体,愈能看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更加流露出作者对当朝者无心抗金,不收复中原的愤慨之情。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积累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陆游在本文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 2、体会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把握文章的主旨。 3、领悟“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感悟散文和诗歌在表达同一题材时的不同手法。 4、在阅读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体会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把握作者在本文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山水寄情中“情”的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赏析法。 【教学准备】课前充分预习,学生读懂课文,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及特殊句式,疏通文意。把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作为本文学习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由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导入新课。 《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冷清,分明就是作者内心的孤寂落寞的真实写照。 《岳阳楼记》中“岸芷汀兰,郁郁葱葱”的勃勃生机,分明就是作者积极入世的博大情怀的表现。 《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的洒脱,分明就是作者一种失意人生中的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的山水情怀。 《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满井游记》、《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名篇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看到文人们借山水以言志、借山水以明心、借山水以寄情、借山水以悟道。(ppt展示) 二、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了解山水游记散文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征。 2、在阅读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3、体味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情怀。 4、领悟“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进而感悟散文和诗歌在表达同一题材时的不同点。

《过小孤山大孤山》练习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练习案 编辑佟金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干云霄干:触及 B、信造化之尤物也信:相信 C、尝加营葺营葺:修缮 D、溯流行七百里溯流:逆流而上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 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 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 C、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 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观呀! 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3、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 B、沙洲葭苇(jiā) C、潦缩(liáo ) D、岸如赪(chēng ) 4、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5、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然(1)杰然特起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3)实不然也 (4)碧峰巉然孤起 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之(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而(1)突兀而已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而母立于兹 7、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 (2)岸土赤而壁立 (3)掠江东南去 (4)上干云霄 8、翻译下列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