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料论文概述

涂料论文概述

涂料论文概述
涂料论文概述

聚氨酯水分散皮革涂料原料与涂料性能检测

一、概述

随着各国环保法规对涂料体系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严格限制,促进了以水性涂料为代表的低污染型涂料的发展。水性聚氨酯涂料是发展最快的涂料品种之一。水性聚氨酯树脂以水为分散体,安全、环保、机械性能良好,易于改性,广泛地应用于涂料、胶黏剂、皮革、油墨、印染等行业。但由于水性聚氨酯的拒油耐水性、热性能相比溶剂型聚氨酯,仍有差距,常需要对其表面及本体进行改性,以增加水性聚氨酯材料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聚氨酯分散皮革涂料是一种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聚氨酯体系,也称水分散聚氨酯、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的原料。聚氨酯涂料是目前较常见的一类涂料,可以分为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和单组分聚氨酯涂料。双组分聚氨酯涂料一般是由异氰酸酯预聚物(也叫低分子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和含羟基树脂两部分组成,通常称为固化剂组分和主剂组分。这一类涂料的品种很多,应用范围也很广,根据含羟基组分的不同可分为丙烯酸聚氨酯、醇酸聚氨酯、聚酯聚氨酯、聚醚聚氨酯、环氧聚氨酯等品种。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较高的固体含量、各方面的性能都比较好。是目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类涂料品种。

二、应用领域

聚氨酯水性分散体涂料由于具有低VOC和优异性能,经济上也易为人们接受,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性能不断地改进,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相关数据也给出了水分散聚氨酯涂料应用的一些领域。对有关应用领域在后面作重点分述,主要是叙述单组分(未改性) 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应用,也涉及到改性的单组分产品以及双组分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应用。

皮革的涂饰是干制和鞣制的皮革的表面处理,是为了改进革面的颜色、手感和外观。溶剂型聚氨酯涂料早已用于皮革表面的涂饰,由于VOC限制,逐步用水性

聚氨酯取代。采用聚氨酯水分散体涂饰剂是对皮革表面抗沾尘,耐水与抗磨擦性的改进同时进行的。涂饰施工从底到面涂几层,以增加涂膜硬度,一般涂层包括底涂、着色层(底色涂层)和面饰层。

聚氨酯水分散皮革涂饰剂是丙烯酸酯水分散体涂饰剂的换代产品,克服后者低温脆变、高温发黏的缺点,用于皮革高档产品的装饰,国内在这方面应用较为成熟,用量较大。仅甘肃与西北地区估计每年用量几千吨,全国用量未见统计数据。皮革的表面涂饰必须提供耐水、附着力好的底层, 为得到较好的耐水性,聚氨酯水分散体采用氮丙啶、碳化二亚胺、环氧或异氰酸酯交联剂交联改性。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仍需用于“漆皮革”(用色漆作涂饰剂制成的面革)中,双组分和相对分子质量高的湿固化预聚物继续在这个工艺中使用,为提高切割开皮革的质量等级, 溶剂型聚氨酯还继续使用。

三、性能指标分析

1.PUDs的性能特点:

水性聚氨酯树脂通常可分为PU水溶液、PU分散体和PU乳液三种,市场上

应用的水性聚氨酯基本都是PU乳液和分散体。通常将后两类称为PU乳液或分散体(PUDs),水性聚氨酯分散体(PUDs)比其他结构水性聚合物具有更多的优点,而且符合环保要求,主要表现为:

⑴分子组成变化范围广,可赋予分散体不同的性能特点(可软可硬);

⑵分散于水中,无游离的异氰酸酯,无毒性;

⑶对底材有良好的附着力和物理机械性能,如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⑷具有良好的低温成膜性和柔韧性;

⑸脂肪族异氰酸酯对光稳定,可适合户外使用;

⑹经特制的分散体具有良好的耐水、耐溶剂性和耐化学性;

⑺经特制的分散体可具有较高的光泽和良好的颜料展色性;

⑻施工方便,干燥速度快;

⑼和其他水性聚合物,如丙烯酸乳液,有良好的相容性;

⑽溶剂含量少,符合VOC排放要求,甚至可做到零VOC。

正是由于PUDs具有上述杰出的性能,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于皮革、纺织、木材地板、塑料、汽车、混凝土等领域。

目前大多数水性PU主要是由自乳化法制备,以含亲水性基团的PU为主要固化成分,涂膜干燥时若亲水成分不能有效的进入交联网络中,干燥形成的涂膜遇水易溶胀。另外其缺少像双组分溶剂型PU涂膜所能得到的交联密度和高相对分子质量,因而这些水分散体涂膜的耐水性、耐溶剂性、耐热性和光泽性较差,严重地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因此,常采用提高涂膜的交联密度来改善乳液涂膜的耐水性。常用的交联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合成PU预聚物时,加入官能度大于2的多羟基化合物,直接生成交联PU 预聚物,将上述预聚物很好地分散在水中,并扩链形成大分子,最后形成乳液。

这种方法也叫前交联法,缺点是易使预聚物黏度增大,较难分散在水中,影响乳液的稳定性。近年来新型交联剂和多官能团扩链剂的筛选与合成的研究相当活跃,已成为提高水性PU物理机械性能和耐水性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另一种方法为外交联法,采用带羧的阴离子PU乳液进行交联,交联反应发生在PU分子的羧基上,有氮丙啶、碳化亚胺以及金属盐类化合物,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交联。这类交联剂一般在使用PU乳液时加入,因其交联反应速率很快,短时间内产生凝胶而破乳。外交联法可成功解决PU乳液涂膜的亲水性问题,但因外加交联剂,组成双组分涂饰剂给施工带来不便,此方法使用较少。

(2)预聚体法、丙酮法、熔融分散法;

(3)二元胺直接扩链与酮亚胺—酮连氮法等测定方法。

我们现在将一系列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引入到聚氨酯皮革、聚氨酯涂饰剂、聚氨酯粘合剂、鞋底料、聚氨酯涂料、油墨中去,通过工程师的对比试验发现,可解决目前水性PU和油性PU产品存在的种种问题。

四、意义

近年来,水性PU在纺织和印染助剂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用作染色助剂、涂料印花粘接剂、柔软与防皱整理剂、抗静电和亲水整理剂等,可提高其染色深度、牢度以及纺织物的其他性能。近年来,水性PU也广泛用于石油破乳剂,造价低、破乳效果好、速度快、无毒、使用方便。此外,在聚氨酯主链上接枝多氟烷基,即可制作优良的防水、防油、防污剂;在其主链上接枝卤素、磷等元素,也可制成优良的阻燃整理剂。PUWD涂料低VOC量,能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并且具有高耐磨和其他优秀性能,正逐渐取代溶剂型PU涂料,在建材、木器、皮革、织物、一般涂料、油墨、汽车黏合剂等各方面广泛推广应用,是当前涂料中重要的发展品种。

论文写作参考文献统一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电子版)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I.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J.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10月全国自考烹饪工艺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烹饪工艺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09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餐厅中西红柿去皮常采用的方法是( ) A.沸烫去皮法 B.碱液去皮法 C.油炸去皮法 D.浸泡去皮法 2.冷藏法保存鱼、肉类动物性原料所采用的温度是( ) A.-20℃ B.0℃左右 C.10℃左右 D.20℃左右 3.下列原料中适用于漂洗法的是( ) A.猪筒子骨 B.猪脑 C.青菜 D.豆芽 4.在干货原料的涨发加工中,须利用蒸汽加热涨发的是( ) A.木耳 B.香菇 C.干贝 D.粉条 5.下列干货原料中,适合于用油发的是( ) A.鱿鱼 B.鲍鱼 C.海参 D.鱼肚 6.对酥烂易醉原料应采用的刀法是( ) A.推切 B.拉切 C.锯切 D.滚料切 7.动物性原料滑油前一般需经过的处理主要是( ) A.挂糊 B.上浆 C.拍粉 D.上色 8.鱼类蓉胶的吸水率为( ) A.10~20% B.60~80% C.80~100% D.100~150% 9.爆炒菜的芡汁属于( ) 1

A.包芡 B.米汤芡 C.糊芡 D.流芡 10.最适合勾芡的淀粉是( ) A.玉米淀粉 B.马铃薯淀粉 C.糯米淀粉 D.小麦淀粉 11.下列原料中宜采用平批刀法的是( ) A.生姜 B.竹笋 C.鸡脯 D.鸡血 12.葱段的成型刀法是( ) A.平刀法 B.斜刀法 C.直刀法 D.剞花刀法 13.制作肉茸采用的刀法是( ) A.排剁 B.跟刀剁 C.拍刀剁 D.砧剁 14.味的感觉是由盐、醋、糖等呈味物质的刺激引起的,人类和高等动物反映味的部位限于 ( ) A.全身 B.舌的表面 C.嘴唇 D.鼻子 15.从生理学角度严格划分,基本味只有4种,它们是甜、酸、苦和( ) A.辣 B.鲜 C.咸 D.麻 16.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能自动地附着在某固体或液体表面的现象 叫( ) A.扩散作用 B.渗透作用 C.吸附作用 D.固定作用 17.以甜味为主,在行业中称为“甜菜”或“蜜汁”的味型是( ) A.咸鲜味 B.咸甜味 C.香甜味 D.咸辣味 18.菜肴组配的形式按原料的性质可分为( ) A.冷菜和热菜 B.风味菜和花式菜 C.荤菜和素菜 D.炒菜和汤菜 19.以下宴席上菜程序正确的是( ) 2

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 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 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涂料工艺笔记(试题学习)

涂料工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涂料的发展概况 一、定义 涂料(coating):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如绝缘、防腐、标志等)固态涂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材料。 二、发展概况 1. 油漆paint 2. 涂料coating 20年代硝基纤维素30年代:醇酸树脂 40年代:环氧、有机硅 50年代:聚丙烯酸酯 60年代:聚氨酯 70年代:粉未涂料 80年代:基团转移聚合方法 目前1)功能性涂料:耐温、防火、示温、导电、磁性、耐磨、润滑、吸波; 2)用生物学方法合成高分子原料 三、发展趋势 1. 原材料的变化 原始涂料(天然矿物+色素)→油性涂料(油、松香)→天然树脂(大漆、虫胶)→合成树脂→? 2. 形态的变化 溶剂型水性化 高固体份化 无溶剂化 粉未化 3. 制造技术 手工管道化 密闭化 连续化 自动化 4. 涂料品种 多样化;系列化;功能化;半永久化 第二节涂料的功能 保护装饰标志特殊功能 第三节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涂料的基本组成可用下图示意: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第四节 涂料的分类与命名 一、涂料有以下一些分类法: 1. 用途:家具漆、建筑漆、船舶漆、汽车漆、电气绝缘漆等。 2. 施工方法:涂刷用漆、喷漆、浸涂漆。电泳漆等。 3. 施工工序:腻子、底漆、二道底漆、面漆、罩光漆等。 4. 形态:溶剂型漆、水溶性漆、水乳胶漆、粉末涂料、高固体份涂料、无溶剂涂料等。 5. 外观:大红漆、黑漆、有光漆、无光漆、半光漆、皱纹漆等。 二、涂料分类国家标准:《涂料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国家标准GB2705-92 1. 命名原则:涂料全名=颜色或颜料名称+成膜物质名称+基本名称 e.g. 红硝基磁漆、铁红酚醛底漆 2. 涂料型号:涂料型号=成膜物质代号+基本名称代号+序号代号 命名代号 涂料类别 主要成膜物质 Y 油性漆类 天然动植物油、清油、合成油 T 天然树脂漆类 松香、虫胶、乳酪素、动物胶、大漆 F 酚醛漆类 酚醛树脂、改性酚醛树脂、甲苯树脂 L 沥青漆类 天然沥青、煤焦沥青、石油沥青 C 醇酸漆类 醇酸树脂及改性醇酸树脂 A 氨基漆类 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Q 硝基漆类 硝基纤维素、改性硝基纤维素 M 纤维素漆类 苄基纤维、乙基纤维、羟甲基纤维、乙酸纤维、乙酸丁酸纤维 G 过氯乙烯漆类 过氯乙烯树脂、改性过氯乙烯树脂 X 乙烯漆类 氯乙烯共聚树脂、聚乙酸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含氯树脂、氯化 聚丙烯、石油树脂 B 丙烯酸漆类 丙烯酸树脂 Z 聚酯漆类 不饱和聚酯、聚酯 涂料 主要成膜物质 primary film former 次要成膜物质 secondary film former 稀料 diluent 辅助成膜物质assistant film former 油料 树脂 干性油drying oil 半干性油semidrying oil 不干性油 天然natural resin 人造synthetic resin 颜料pigment 着色颜料(有机、无机) 防銹颜料 rust-inhibiting pigment 体质颜料(填料)extender, filler 溶剂solvent 助溶剂cosolvent 稀释剂thinner 增塑剂plasticizer 催干剂drier 固化剂curing agent 抗结皮剂anti skinning agent 防霉剂mildew proof agent 防污剂antifouling additive

§烹调工艺学教案(2-1)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

教学过程 一、教学(行教学礼,考勤,课堂纪律要求) 二、复习导入 1、如何挑选金华火腿啊? 3、你会杀鸡吗? 三、新课讲授 S1原料的初加工: 将烹饪原料中不符合食用要求或对人体有害的部位进行清除和整理的加工过程,由毛料到净料的过程,为后面的加工、切配、烹调做好准备。 基本原则 1、保证原料的清洁卫生 2、使原料符合切配、烹调要求 3、保持原料的营养成分,尽量减少营养的损失 4、合理利用原料,物尽其用 S2果蔬原料的初加工方法 工艺流程 果蔬原料——摘剔整理及去皮加工——洗涤加工——待用 (保鲜 ) 1、摘剔加工的基本要求 2、1、根据原料的性能进行正确加工 3、2、按食用和烹调要求整理加工 4、3、果蔬原料的清洗要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表3—2 蔬果去皮方法

(二)洗涤加工 洗涤的方法常有 冷水洗涤 盐水洗涤 高锰酸钾溶液洗涤 果疏洗涤精洗涤 (三)果蔬原料的保鲜 通风防晒处或保鲜膜封好进行冷藏保管(7℃)。 浸泡保鲜防止变色 总的说来果蔬原料的存放期都很短,因它们含水量高易腐烂。 S3活禽类原料的初加工 一、活禽加工的基本要求 (一)放尽血液 血液不放尽,肉色就会发红影响成品的质量。 (二)煺净禽毛 煺毛方法:湿腿毛的水温80℃——100℃根据禽的品种鸡、鸭、鹅还有老嫩选用水温烫毛。干拔毛:鸽子、野禽。鸡拔毛是顺推擦去毛,鸭、鹅是逆推擦去毛 (三)剖口正确 1、取嗉囊从背右颈勃处开口取出嗉囊 2、开膛方法(剖取方法) 腹开——炒、煮、拌、炖、烧 腋开——烤

背开——扒、蒸 尾开——炖、蒸 (四)物尽其用 禽的内脏除肺、小肠不要外其他的均可以利用。 (心、肝、肾、卵、脂肪、肠、肫 ) (五)洗涤干净 禽体洗涤干净无绒毛,内脏洗涤要符合烹调要求。 例如“肫”的剖洗。 二、活禽类原料的初加工方法 工艺流程 活禽—宰杀—水烫—煺毛—剖取内脏—整理—洗涤 S4畜类原料的内脏初加工 1、内脏的初加工基本要求 一、蓄肉的修整及洗涤 (一)及时清洗避免污染 (二)根据烹调要求进行正确的加工方法 (三)加工好的原料不应有不良的异味 二、副产品的整理与清洗 1、肾脏整理与清洗 去除表膜,尿骚

论文写作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 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大学,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烹饪工艺学论文

保护工艺学——上浆挂糊 上浆挂糊是烹饪原料精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是用一些佐助料和调料,以一定的方式,给菜肴主料裹上一层“外衣”的过程,故而又称“着衣”。上浆、挂糊又称保护性工艺,是指在经过刀工处理过的原料的外表加上一层保护膜或外壳,使原料在加热过程中起到对水分和风味物质的保护作用。其保护原理是利用了淀粉的糊化和鸡蛋蛋白的凝固形成外膜起保护作用,同时挂上一层粘性浆糊的原料后在烹调后能使菜肴达到酥脆、滑嫩、松软。 1基本概念 1.1 糊 由淀粉、面粉、蛋液或水等调制的稠度较大的用于包裹加工原料的半流体混合物 1.2 浆 由淀粉、蛋液或水调制的稠度很小的可粘附于原料表面的流动状液固混合物1.3 挂糊 将调制好的糊粘裹到经过处理的原料的表面的过程 1.4 上浆 将调配好的浆拌合到经过处理的原料表面的过程 2上浆挂糊的原理及作用 2.1上浆的原理 上浆是按菜肴特点的要求,将动物性原料在加热前用淀粉、蛋液等辅料拌和,加热后使原料表面形成浆膜的一种烹调辅助手段。上浆是炒、滑溜、软溜等烹调方法常用的技法,适合于质嫩、型小、易成熟的原料。上浆时经常使用的原料有淀粉、水、鸡蛋、食盐、小苏打、味精等。上浆时,由于调制粉浆所使用的原料不同,而使浆具有一定的差别 2.2上浆的作用 2.2.1缩短烹调时间 实验证明,上浆后再加热的原料,其成熟时间会大大缩短。第一,原料上浆后,其表面形成一种由变性蛋白质和糊化淀粉组成的密封膜,密封膜可以阻止原料受热后产生的蒸汽外溢,使原料受热的温度提高;第二,密封膜还可以阻止原料受热后的水分外流,使传热介质原有温度不至下降过多,从而相对提高了原料的受热温度;第三,上浆为原料补充了大量的水分,原料成熟速度加快。 2.2.2保持原料营养素 上浆后的原料在烹制时所使用的油温和水温一般都很低,不会对原料中的营养素起破坏作用。因此,利用浆膜将原料密封起来,以阻止原料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营养素向传热介质中扩散,使原料中的营养素能较多的保存下来。 2.2.3菜肴饱满滑嫩 上浆时,浆中的水分子会穿过细胞膜向高渗压一方细胞质渗透,使细胞逐渐充水。加热后这种充水导致菜肴形成饱满的感观和软嫩的质地。水分进入细胞后,浆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分子较大的物质无法进入细胞而停留在原料的表面。受热后,在原料的表面形成一层由糊化的淀粉和变性的蛋白质组成的溶胶膜。这个膜与芡汁结合又形成滑的触感。

我国高职院校烹饪化学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探析论文

我国高职院校烹饪化学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探析论文 摘要:烹饪化学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播理论知识, 而且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针对高职院校烹饪化学教学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烹饪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烹饪化学; 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 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1]。烹饪化学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必修课, 主要研究烹饪原料的组成、性质和烹饪加工过程中的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形成色香味的原理。它建立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知识之上, 又是学习烹饪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与安全学、烹饪工艺学、面点工艺学等知识的基础。烹饪化学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专业课学习的好坏, 关系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对于一个从事烹饪营养与工艺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 具有丰富烹饪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为今后从事烹饪食品的研发、生产和管理奠定一定的基础。这就迫切要求教学工作者大胆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的人才, 真正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对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高职院校烹饪化学教学现状 1.1 高职院校学生差异大, 总体基础较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 学生基础较差, 严重影响学生基础素养养成和专业课程教学[2]。高职学生有经过中考入学考试的五年制高职学生, 也有经过参加高考录取的三年制大专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基础化学的系统学习他们对无机和有机方面的化学基本知识是一片空白, 而三年制大专由于烹饪专业文理兼收, 理科生相对基础知识较好, 而文科生基础知识较差。高职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和目的性不高, 有些还存在着厌学情绪。鉴于高职学生特点, 化学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 教师应对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摸底排查组织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 1.2 教材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较晚, 在教材选编上仍然有本科教材烹饪化学和食品化学的缩影, 是本科教材简化版。教材内容存在着一些抽象、枯燥知识点, 难以理解和吸收, 且实用性不强, 趣味性差, 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某些教学的内容与社会的应用发展相脱离, 未能体现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因此教材编写上体现“必须, 够用”的原则, 删减与专业关系不紧密的知识点, 增加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发现, 增加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环节。

涂料工艺学论文

选修课涂料工艺学 论文题目汽车涂料的发展与应用 学生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生姓名 学号2012082119 所在院系化学与化工系 任课教师

汽车涂料的发展与应用 (学校济宁学院院系化学与化工系山东省济宁市邮编272000) 【摘要】随着汽车制造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车用涂装产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目前全球汽车 涂料行业持续变化的特点,汽车涂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汽车涂料的现状,环保节能汽车涂料,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国内汽车涂料的市场分析,现代汽车涂料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开发环保涂料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及今后发展趋势,高科技涂料的相继问世,为新世纪汽车涂装涂料的发展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汽车涂料;环保节能;纳米材料;发展趋势;应用 前言 在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中,汽车涂料的用量在涂料产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仅次于建筑用涂料。但它在涂料的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且高于建筑涂料。因此,各国涂料生产厂家非常重视汽车涂料的发展动向及开发,以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汽车涂料的生产和技术开发有集团化、国际化的倾向。在近10多年里,汽车涂料在其耐候性、耐石击性、外观装饰性、高艺术观赏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汽车用涂料又面临种种新的课题。当今对汽车涂料的要求是提高涂层品质、保护地球环境和降低成本。针对这些要求,涂料制造厂家从涂料本身出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涂料。 1汽车涂料的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导致地球环境不断恶化,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当人们着手解决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同时,对汽车涂装过程中VOC(挥发性有机物)造成的大气污染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据估计,全球汽车工业释放的VOC每年高达30万吨以上。21世纪,汽车工业将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汽车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象征着地位和财富的东西。而汽车涂料用量必将随着汽车产量的加大而增长。 汽车涂料品种多、用量大、涂层性能要求高、涂装工艺特殊,己经发展成为一种专用涂料。在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汽车涂料的产量占涂料总产量的20%。汽车涂料是工业涂料中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的品种,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涂料工业的技术水平。主要品种有:汽车底漆、汽车面漆、罩光清漆、汽车中涂漆、汽车修补漆。 20世纪90年代,一批耐酸雨、抗划伤型汽车面漆、水性涂料、高本分涂料和粉末涂料等环保型涂料相继开发,并己广泛获得工业应用。ICI公司成功地开发出划时代的水性涂料,

福建农林大学选修课秘籍

: 红:中医经络穴位趣谈,汽车营销学,电能计量,昆虫与仿生学,人畜共患病大合唱,电影艺术鉴赏,汽车概论,植物学,人畜共患病 烹饪工艺学很少点开卷题目简单到不行 园艺疗法少点名开卷老师不给材料,网上有材料,简单 宠物鉴赏少点名开卷老师不给材料,网上有材料,简单 人类生物学每课必点开卷给材料,归纳PPT,开卷考试不难 营养学每课必点开卷不好过,材料多 观赏蔬菜每次抽点开卷老师上课会把考试重点特别点出 网络存储技术每次必点闭卷老师会给材料,重点的也会点出 数据分析与软件运用每次必点,座位固定上机考试考试是选择题,上机考试,考试很简单。基本上是5节理论课,2节上机课。 生命科学导论经常点名闭卷考试监考严格,建议文科生不选,平常上课有作业还要做PPT 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探讨会点名,但是没关系。论文中期和后期会布置论文,一

次小的一次大的。最后论文写了就会过 园艺产品产后生理与贮运保鲜闭卷有点难 单味中药材养生平时抽点开卷简单 京剧唱腔入门每节基本都点名简单,唱一下就好 蜂疗美容基本都点名闭卷难 蜜蜂与蜜蜂文化每节课点名开卷难 桥牌基础不点名,学生自己写名字考试为打牌 蔬菜与蔬菜养殖偶尔点名开卷简单 水产养殖上课会点名,偶尔有作业论文简单 中华理论与保健偶尔点开卷简单 古代税赋制度改革偶尔点开卷简单 食品加工技术写论文简单 养蜂学经常点闭卷无材料。 昆虫文化艺术每节必点开卷简单 电镜下的微观世界经常点开卷买书,简单 中华灯谜文化每节必点开卷买书,简单 蜜蜂产品学偶尔点开卷简单 钢琴制造艺术抽点闭卷考试内容是上课笔记,还要画钢琴键盘图。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抽点开卷一般 网络编程抽点作业一般 基础日语抽点开卷一般 环境管理学抽点开卷一般 经脉趣味谈抽点开卷一般 工程索道与柔性吊桥抽点开卷很难 运动与营养性抽点开卷一般 汽车营销学抽点开卷简单 面试技巧与策略抽点开卷 民间文化与艺术不点好过 音乐艺术入门几乎每节都点唱歌 花卉欣赏与花文化每节点开卷加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几乎每节都点开卷 趣味昆虫每次都点开卷难,要做笔记 奥妙植物学点名较轻松开卷要做笔记 创意写作不点名笔记可做可不做、考试内容为上课看得电影与生词,可选海洋生物学有点但老师很松论文 人类生物学隔几周一点开卷内容为老师PPT,可拷贝 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探考偶尔点论文同学反映很好 日本社会与文化偶尔点论文很好很强大 股票投资与技巧每次都要签到开卷一般 中医经络穴位趣味谈偶尔开卷简单 期货交易教程从不论文简单 茶学概论点名较轻松 音乐基础教程点名简单 中医理论与保健抽点开卷

论文参考文献及写作规范

I. 参考书目 1.[英]安德斯·汉森等.大众传播研究方法[M].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英]斯托克斯.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M].黄红宇,曾妮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戴远光.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II. 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编排。 二、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 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 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 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 文献起止页码。 g.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三、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database) 、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 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 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 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 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 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涂料工艺讲座

涂料工艺讲座(二) sujit 2008.10 (一)颜料分散工艺基础知识 1.涂料的组成:树脂、颜料、助剂、溶剂。 2.分散:分散是用树脂、溶剂将成团的有机或无机颜料的聚集体破碎到原始粒子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也叫润湿过程。研磨过程是采用不同类型的研磨设备破碎粒子的过程。最终的产品是调色浆。从理论上讲每个颜料粒子应该被树脂、溶剂润湿(包覆)。 3.研磨设备的历史:碾磨机→球磨机→高速分散机(锯齿)→立式球磨机→单辊、双辊、三辊→砂磨机。砂磨机的主要品牌有PRIMIER(美国), DRAIS(德国),NETZ(耐驰)立砂或卧砂;卧砂的主要品牌有INOUE(日本井上)、BUHLER(德国布勒)、SUN-YIN(台湾三尹)、PRIMIER(美国)。台湾三尹的卧砂的价格比井上便宜50%以上。布勒的卧砂最贵。井上卧砂45,000RMB,三尹卧砂17,000RMB。井上的研磨温度(45-55℃)控制比三尹(60-80℃)好。卧砂研磨效率最高,锯齿高速分散剂可以用来分散软的颜料比如钛白粉、氧化铁黄。 4.颜料的种类:有机颜料、无机颜料、体质颜料(重晶石、滑石粉)。效应颜料主要有铝粉、珍珠粉、XIRALICS(默克)、贵妃昙(7525黑)等。 有机颜料、碳黑具有更细小的粒径。因此具有高的吸油量,研磨时间比无机颜料长。无机颜料具有大的原始粒径,低的吸油量,更易研磨。这也是无机颜料可以用分散机分散的原因。 5.实验室评估(放大实验):任何新的颜料的研磨,技术部门应采用和车间研磨设备同类型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实验合格后,在车间生产一批小批量,接下来生产三批正常的订单。订单的量取决于其需求量。对于前三次的试生产的团队成员包括:生产、生产服务人员、技术、质控。技术和质控的人员应在作业报告书上清晰的注明操作参数。比如说采用什么设备。生产人员不是专家,技术人员在拟定配方时,应该注明清楚内容,以便生产部门生产。 6.颜料载入量:有机颜料具有小的初级粒径(1-12μm),高的吸油量,颜料的载入量低,有机颜料以及碳黑的颜料百分含量为4-20%,需要更多的时间把他们破碎到原始粒子,通常需要8-20小时。无机颜料具有大的粒径,较软,更少的树脂分散,颜料的载入量高,通常25-60%,研

制药工艺学论文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 程健 2011级3班动物生物技术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药物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合成与生产方法的研究,介绍了以多种不同原料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的方法,分析了各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从环保上和经济上考虑,用Pd/ C催化剂,以对硝基酚为原料,一步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的方法是对乙酰氨基酚合成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合成;进展;应用 前言: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名为N-(4-羟基苯基)乙酰胺(N-(4-Hydroxyphenyl)acetamide),商品名为扑热息痛。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1878年由Morse首次合成,1893年由VonMering 首先用于临床。在美国1955年就成为非处方药,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生产。它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68~172℃,无臭,味微苦,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几乎不溶于冷水和石油醚。在45℃以下稳定,但如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水解成对氨基酚,然后进一步发生氧化,颜色逐渐变成粉红色、棕色,最后成黑色,因此应在阴冷干燥处密闭保存。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解热作用缓慢而持久,与阿司匹林相比,具有刺激性小、极少有过敏反应等优点。此外,它还可用于药物扑炎痛的合成、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照相用化学药品和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等。目前,对乙酰氨基酚已成为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是国际医药市场上头号解热镇痛药,同时也是我国原料药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2000年产量突破了3万吨大关,占当年世界对乙酰氨基酚总产量的45%,成为仅次于维生素C的我国第2大原料药生产品种。预计到2005年,国内对乙酰氨基酚的产量将达到5万吨以上。现分别对国内外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的方法进行综述。 国内常用合成方法 1 以苯酚为原料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5ml水,11g苯酚,再加入5ml水搅拌,然后加入12g亚硝酸钠和60ml水的混合物,温度控制在-5℃时,搅拌下缓慢滴加40%H2 SO4,控制温度在-4~0℃,加酸完毕,pH约1.5,继续搅拌90min后静置,结晶,抽滤,得黄橙红色粉末或短针状亚硝基酚。 按配比量加入硫化钠和水于三口烧瓶中,加热搅拌,待硫化钠完全溶解后把温度调至40℃,搅拌下加入亚硝基酚(5 min内加完),控制温度在38~48℃,加料完后继续搅拌15min,待液体呈棕黑色时,加入原体积4~5倍水稀释,继续搅拌,并加入20 %稀硫酸调pH8~9至稳定不变、反应温度<40℃至液面起泡时止。然后冷却结晶,抽滤,活性碳脱色后,加入10%NaOH中和至pH7,并加入少许NaSO3,间断搅拌降温至25℃以下,析出结晶,抽滤得对氨基苯酚。再在三口烧瓶中按配比加入物料(对氨基苯酚∶乙酸酐=1∶1.3),回流搅拌反应,温度升至120~140℃,保温15 min ,冷却结晶,抽滤,用少许冰水冲洗,得类白色晶体为对乙酰氨基酚,产率87 %。

论文写作中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 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咨询企鹅:2621542409 )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中国烹饪史论文综述

中国现代的烹饪 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天,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等,在北京饭店的大宴会厅,举行了盛大的国庆晚宴边叫天国第一宴,以庆祝国庆大典的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中国之饪也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从六十年代起,中国之饪改变了几千年以师代徒的个人传艺方式,出现了专门的学校教育,将中国烹饪教育的入了正规学校教育,将中国之饪教育的入了正规学校教育的轨道。随着烹饪教育的发展,中国烹饪由专门技术传授向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的方向发展。1949年10月食品工业部正式成立,后并入轻工业部,总理和规划全国食品工业生产和发展等事务。使制糖、酿酒、饼干、冷饮、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新产品、新品种不增加。1956年私营食品工商业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饮食展览会,菜点烹饪技艺展览会等,对恢复和发展传统的饮食文化和食品特色起了很好的宣传教育和推动发展的作用。同年5月食品工业出版社成立,后并入轻工业出版社。对《周易》《尚书》《诗经》等数十种经典古籍进行选注。对《吕氏春秋? 本味篇》《千金食治》《随园食单》等近百种烹饪古籍进行了整理译注。对青年厨师进行传统文化传统烹饪教育极为有益,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大放异彩。除了国家级的烹饪刊物外,各省、市的烹饪刊物,象雨后春笋竞相出版。有关菜谱、烹饪书籍、论文及烹饪教材上千部展现在读者面前,烹饪专业的职业教育,从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专到专科、本科的院校应运而生。扬州大学还计划招收烹饪专业的研究生,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还建立了自己的烹饪研究所,将中国烹饪提高到科学研究的新阶段。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经中国烹饪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技术的改进,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新技术、新工具、新原料、新调味品的不断增加,促使中国烹饪向着简捷、实用、重口味,重花色、重营养、讲卫生的方向发展。中央电视台及各烹饪团体经常举办烹饪大赛,促进烹饪的大发展。各风味流派在传统烹饪的基础上,合理烹调、科学调配科学加工,注重口味,最大限度地保护营养素、使菜肴,面

各种油漆工艺

各种油漆工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油漆的分类及工艺 1、开放漆是木材上有色漆时,让木纹处不上有色漆,体现木头纹理。 擦色,用透明色,把木原色盖掉,比如把杉木,罩上红色透明漆,仿制红木效果。 开放漆使用,是设计师为了让家具产生质朴感,而故意做的效果。 擦色主要是为了提高木材的成色,让木材有升值的效果。 2、开放式油漆(硝基漆为主)是一种完全显露木材表面管孔的涂饰工艺,其主要成分为聚氨酯,浓度小,表现为木孔明显,纹理清晰,油漆涂布量小,亚光,自然质感强,可以二次修补。开放式漆主要针对实木的材料。 擦色工艺主要是为了显示颜色的高档和木纹的清晰,一般是用附着力不强的颜料对家私的第一次上色。可以使木材的纹理得到填充节省油漆的用量,使木纹更加清晰。。。。 3、擦色与开放漆是二个概念。擦色是指将底漆施工好后,进行类似于打磨,通过擦色可以使木纹纹路更加清晰,体现木材天然纹路质感 擦色和开放漆从外表面看的区别就是:擦色表面摸过去是平的,而纹路又能清晰体现出来,开放漆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么说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了。 不是所有的木皮都适合擦色,要具备木纹纹理清晰、

毛孔粗而深,容易吃色,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水曲柳、橡等。而枫木木质细腻,纹理均匀,毛孔细而密,不易吃色,擦过后,木纹会变模糊,效果不会好! 4、混油工艺就是:木质板材上可以用水性腻子批、修补钉眼、打磨平整、清除粉尘,接着就可以刷浑水漆了。如果是密度板的,腻子应该使用原子灰批。 清油工艺是:先清除饰面板上的污迹,然后刷底漆、腻子修补钉眼、打磨、清除粉尘,接着刷或者喷油漆。 5、(1)清油工艺是指,在木质纹路比较好的木材表面涂刷清漆,操作完成以后,仍可以清晰地看到木质纹路,有一种自然感。混油工艺是指,工人在对木材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如修补钉眼,打砂纸,刮腻子)以后,在木材表面涂刷有颜色的不透明的油漆。 (2)清油工艺易落伍,混油工艺不落伍 (3)这两个工艺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主要是根据你自己的装修氛围而定。有人说混油时间长了容易变黄,这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就像衣服穿的时间长了容易变旧一样。不过清油的,时间长了也会脱色,只是它有木纹掩盖着,看不大出来而已。 (4)装修中混油可使用的油漆种类很多,以前我们使用的主要是醇酸调和漆或者硝基调和漆,现在种类就很多了,聚脂类的,水性漆等等;施工使用越来越方便,质量越来越好. 对于解决混油变黄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就像新的东西总

2018-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与“注释”之区别-精选word文档 (4页)

2018-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与“注释”之区别-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与“注释”之区别 一篇完整的论文主要有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这六部分组成。注释是指论文中的一些专业词汇的解释。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可找到,一种是通过专业工具书(专业词典)。另一种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搜索引擎(百度、谷歌、雅虎等)里面输入该专业词汇即可查到。许多作者不了解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相当多的人将参考文献作为注释写于当页之下,这是不规范的。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中十分清楚地规定:“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著作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出,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可见,参考文献与注释有着显著的区别,作者在撰写论著时应严格将其区分开来标注. 参考文献和注释对于一篇科研论文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并非每篇论文一定要有参考文献和注释,但完整、规范的参考文献和注释,能使论文显得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为论文更添一份可信度,同时也有利于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对文献数据进行交换、处理、检索、评价和利用。为此,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制定了一套技术规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对检索与评价数据主要项目(包括参考文献和注释)的名称、代码、标识和编排格式等等,提出了一些建议。1999年,新闻出版署发文要求所有进入光盘版的期刊参照执行。该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信息化。但在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具体注录中,各种期刊存在着一些明显不同的做法,从而使这一问题显得比较随意和混乱。为此,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二者的区分与处理作一些探讨. 一、“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内涵 (一)关于“参考文献”, 在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因为从科研的规律来看,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提及他人科研成果的过程,就是参考或引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