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醛1

甲醛1

甲醛1
甲醛1

甲醛

甲醛简介:

甲醛,化学式HCHO或CH?O,分子量30.03,又称蚁醛。无色,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气体相对密度1.067(空气=1),液体密度0.815g/cm3(-20℃)。熔点-92℃,沸点-19.5℃。易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的浓度最高可达55%,通常是40%,称做甲醛水,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具有强还原性,尤其是在碱性溶液中,还原能力更强。能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7%-73%(体积)。燃点约300℃。可由甲醇在银、铜等金属催化下脱氢或氧化制得,也可从烃类的氧化产物中分出。可作为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纶、乌洛托品、季戊四醇、染料、农药和消毒剂等的原料。

工业甲醛溶液一般含37%甲醛和15%甲醇,作阻聚剂,沸点101℃。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将甲醛放在一类致癌物列表中。

甲醛物理性质

碳原子以三个sp2杂化轨道形成三个σ键。其中一个是和氧形成一个σ键。这三个键在同一平面上。碳原子的一个p轨道和氧的一个p轨道彼此重叠起来形成一个π键,与三个σ键所成的平面垂直。键角∠HCH=111.5°,∠HCO=121.8°。键长:碳氢键:120.3pm、碳氧双键:110pm。偶极矩7.56×10?3oC·m。

为无色水溶液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醚,水溶液浓度最高可达55%,pH值:2.8~4.0.,能与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按任意比例混溶。液体在较冷时久贮易混浊,在低温时则形成三聚甲醛沉淀。蒸发时有一部分甲醛逸出,但多数变成三聚甲醛。该品为强还原剂,在微量碱性时还原性更强。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成甲酸。

蒸汽相对密度1.081-1.085 g/mL(空气=1),相对密度0.82g/mL(水=1),折射率(nD??)1.3755-1.3775,闪点56℃(气体)、83℃(37%水溶液,闭杯),沸点-19.5℃(气体)、98℃(37%水溶液),熔点-92℃,自燃温度430℃,蒸汽压13.33kPa(-57.3℃),爆炸极限空气中7%-73%,V/V。[2]

辛醇-水分配系数0.35,临界温度137.2~141.2℃,临界压力 6.784~6.637MPa,黏度0.242mPa·s(-20℃)。[2]

是强还原剂,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一般商品中,都加入10%~12%的甲醇作为抑制剂,否则会发生聚合。[2]

甲醛化学性质:

纯甲醛有强还原作用,特别是在碱溶液中。甲醛自身能缓慢进行缩合反应,特别容易发生聚合反应。

甲醛制备方法:

甲醛用途广泛,属生产工艺简单、原料供应充足的大众化工产品。是甲醇下游产品树中的主干,世界30%左右的甲醇都用来生产甲醛,年产量在2500万吨左右。甲醛溶液是一种浓度较低的水溶液,从经济角度考虑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所以一般都在主消费市场附近设厂.进出口贸易也极少。工业上主要采用甲醇氧化法和天然气直接氧化法生产。

1、甲醇氧化法:在600~700℃下,使甲醇、空气和水通过银、铜或五氧化二矾等催化剂,直接氧化生成甲醛,用水吸收得甲醛溶液:

总反应是放热反应,但50~60%的甲醛是通过氧化反应生成,而其

余部分是通过氢反应生成。副产物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甲酸甲酯及甲酸。甲醇转化率80%,收率以甲醇计为85%~90%。该法技术成熟,收率高,国内外生产厂广为采用。[2] 2、天然气氧化法:在600-680℃下,使天然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通过铁、钼等的氧化物催化剂,直接氧化生成甲醛,用水吸收得甲醛溶液:[2]

3、二甲醚氧化法:系采用合成气高压法合成甲醇的副产物二甲醚为原料,以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氧化而成。

4、将甲醇蒸气在300℃时,用铜或银的催化剂,使甲醇脱氢氧化制得。甲醛气体吸收水含量达36%~40%,即为甲醛溶液。将市售甲醛溶液蒸馏去除杂质,并补充甲醇即为试剂甲醛溶液:[2]

5、甲醇脱氢法:甲醇直接脱氢可得到无水甲醛,同时副产氢气。该工艺是极具吸引力的甲醛制备方法。其进展关键在于催化剂性能的提高。

6、将气化的甲醇与经碱洗后的空气、水蒸气以1∶1.8~2.0∶0.8~1.0(体积比)混合后,加热至115~120℃进行反应,在银催化剂作用下控制反应温度为600~650℃,压力0.3~0.5MPa: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急冷至80~85℃,用水吸收,然后蒸馏,蒸出未反应的甲醇,釜液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所得甲醛溶液加入适量阻聚剂,搅拌混合,即得成品。

甲醛应用领域

甲醛化学工业:

用于生产聚甲醛(POM)一般,甲醛溶液(55%)需经浓

缩至75%以上,进行第一步聚合反应,生成三聚甲醛,然后以三聚甲醛为反应单体,加入适量二氧五环作为共聚单体,进行第二步聚合反应,得到长链聚甲醛,最终通过加入终止剂(羧酸等),通过封闭链端结束反应。经过精加工最终得到聚甲醛塑料颗粒。

聚甲醛又称“赛钢”,因其性能优良,在工业机械、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等诸多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随着技术发展,POM的性能仍在进一步提高,美国杜邦、日本宝理、中国蓝星集团、神华集团、云天化集团都在该领域积极投入研究,整个POM产业在未来会有很大发展空间。

甲醛的实用与释放来源

甲醛木材工业

用于生产脲醛树脂及酚醛树脂.由甲醛与尿素按一定摩尔比混合进行反应生成脲醛树脂。由甲醛与苯酚按一定摩尔比混合进行反应生成酚醛树脂。甲醛在木材加工业中不可替代的位置正在被MDI胶取代。

甲醛纺织产业

服装的面料生产,为了达到防皱、防缩、阻燃等作用,或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或为了改善手感,就需在助剂中添加甲醛。用甲醛印染助剂比较多的是纯棉纺织品,因为纯

棉纺织品容易起皱,使用含甲醛的助剂能提高棉布的硬挺度。含有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甲醛能引发过敏,还可诱发癌症。厂家使用含甲醛的染色助剂,特别是一些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甲醛含量极高的廉价助剂,对人体十分有害。甲醛防腐溶液

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性能,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给种子消毒等但是由于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易使标本变脆。

甲醛具有防腐杀菌性能的原因主要是甲醛能跟生物体(包括细菌)蛋白质上的氨基发生反应。甲醛相关限制

纺织印染助剂对甲醛的限制

禁止使用使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的甲醛量超过30ppm和使所有其它纺织品的甲醛量超过300ppm的纺织助剂,如含超标甲醛量的羊毛保护剂、固色剂、交联剂、粘合剂等。

限制纺织染料中游离的和部分能水解产生的甲醛量,保证在织物上游离的和部分能水解产生的甲醛量对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来说不能超过30ppm,而对所有其它纺织品来说不能超过300ppm。

在纺织品中禁止使用重金属盐(除铁之外)或甲醛作为去色剂或褪色剂。[4]

甲醛危害防控

甲醛毒理学资料

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在室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就有不适感。大于0.08 mg/m3的甲醛浓度可引起眼红、眼痒、咽喉不适或疼痛、声音嘶哑、喷嚏、胸闷、气喘、皮炎等。新装修的房间甲醛含量较高,是众多疾病的主要诱因。

急性毒性:

LD??:800mg/kg(大鼠经口),2700mg/kg(兔经皮);LC??:590mg/m3(大鼠吸入)。[2] 人吸入60~120mg/m3,发生支气管炎、肺部严重损害。[2]

人吸入12~24mg/m3,鼻、咽黏膜严重灼伤、流泪、咳嗽;人经口10~20mL,致死。[2] 甲醛浓度过高会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咽喉烧灼痛、呼吸困难、肺水肿、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肝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50-70mg/m3,1小时/天,3天/周,35周,发现气管及支气管基底细胞增生及生化改变;[2]

人长时间吸入20-70mg/m3,会引起食欲丧失、体重减轻、无力、头痛、失眠;[2]

人长期吸入12mg/m3,会引起嗜睡、无力、头痛、手指震颤、视力减退。[2]

甲醛有刺激性气味,低浓度即可嗅到,人对甲醛的嗅觉阈通常是0.06-0.07mg/m3。但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有人可达2.66mg/m3。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会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感觉障碍、免疫力降低,并可出现瞌睡、记忆力减退或神经衰弱、精神抑郁;慢性中毒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长期接触甲醛可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肝中毒性病变,表现为肝细胞损伤、肝辐射能异常等。

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4mg/L。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人淋巴细胞130 μmol/L。姊妹染色体交换:人淋巴细胞37pph。[2]

2010来发现,甲醛能引起哺乳动物细胞核的基因突变、染色体损伤、八断裂。甲醛与其他多环芳烃有联合作用,如与苯并芘的联合作用会使毒性增强。

致癌性:

IARC的致癌性评论曾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后经过进一步研究,在2006年确定为1类致癌物(即对人类及动物均致癌——"sufficient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ity")。

研究动物发现,大鼠暴露于每立方米15μg甲醛的环境中11个月,可致鼻癌。美囯囯家癌症研究所2009年5月12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频繁接触甲醛的化工厂工人死于血癌、淋巴癌等癌症的几率比接触甲醛机会较少的工人高很多。研究人员调查了2.5万名生产甲醛和甲醛树脂的化工厂工人,结果发现,工人中接触甲醛机会最多者比机会最少者的死亡率高37%。研究人员分析,长期接触甲醛增大了患上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性白血病等特殊癌症的几率。

生殖毒性:

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00mg/kg(1天,雄性),对精子生存有影响。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ug/m3,24小时(孕1~22天),引起新生鼠生化和代谢改变。

[2]

甲醛生态学资料

1、残留与蓄积:资料记载,工业企业区土壤中吸附的甲醛含量可达180-720mg/kg干土。土壤的污染可导致地下水污染,水中甲醛含量可以比表层土高出10-20倍。

甲醛在环境中颇稳定,当水中甲醛浓度为5mg/L时(20℃),观察结果表明,5天内可以保持恒定。水中甲醛浓度为<20mg/L时,可以被曝气池中经驯化的微生物降解消化。而含量为100mg/L时,能抑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当水中甲醛含量为500mg/L时,生物耗氧

过程全部中止,水中微生物被杀死。

2、代谢和降解:环境中甲醛的主要污染来源是有机合成、化工、合成纤维、染料、木材加工及制漆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某些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降解也产生甲醛,如氯乙烯的降解产物也包含甲醛。由于甲醛有强的还原性,在有氧化性物质存在条件下,能被氧化为甲酸。例如进入水体环境中的甲醛可被腐生菌氧化分解,因而能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甲酸进一步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进入环境中的甲醛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共同作用下,被逐渐稀释氧化和降解。甲醛的氧化降解过程如下:

3、迁移转化:甲醛由于沸点低又易溶于水,所以主要通过大气和水排放进入环境。生产甲醛的工厂其未处理的气体,当排放高度为18米时,其距工厂250-500米的大气样品中,甲醛含量均在0.035mg/m3以上。1000米远在大气中甲醛浓度在嗅阈以下。以甲醛作鞣剂生产塑料的企业周围大气中的甲醛浓度在嗅阈以下。以甲醛作鞣剂生产塑料的企业周围大气中的甲醛浓度距厂区100米内为0.012mg/m3;200米处36个样品中有15个浓度低于0.012mg/m3;400米处均低于0.012mg/m3。

工业废水中排放的甲醛含量由于行业不同有很大差别,其中浓度最高的甲醛废水是生产酚醛树脂的上层焦油废水,含甲醛量高达2.5%。[2]

甲醛人体危害

有关资料表明: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5~10倍,污染物多达500多种。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而甲醛则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方面。

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b、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c、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d、突出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相对浓度危险度

当甲醛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

当室内空气中甲醛达到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

甲醛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

甲醛达到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

甲醛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甲醛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明显的眼部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充血、红肿,呼吸困难,呼吸声粗重,喉咙沙哑、讲话或干涩暗哑或湿腻。中毒者还能感受到自己呼吸声音加粗。轻度甲醛中毒症状的另一个具体表现为一至二度的喉咙水肿。

中度中毒:咳嗽不止、咯痰、胸闷、呼吸困难及干湿性破锣音。胸透X光时肺部纹理实质化,转变为散布的点状小斑点或片状阴影,即为医学上的机型支气管肺炎;喉咙水肿增重至三级。进行血气分析之时会伴随着轻、中度的低氧血症。

重度中毒:肺部及喉部情况出现恶化,出现肺水肿与四度喉水肿的病症,血气分析亦随之严重,为重度低氧血症。

甲醛来源:衣食住行

生活中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甲醛,可以说无处不在。涉及的物品包括家具、木地板;童装、免烫衬衫;快餐面、米粉;水泡鱿鱼、海参、牛百叶、虾仁;甚至小汽车。不难看出,衣、食、住、行——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四件事,甲醛竟然全部染指了,无处不在的甲醛让人忧心忡忡。纺织物中的甲醛

纺织物中的甲醛

甲醛在纤维制品中,主要用于染色助剂以及提高防皱、防缩效果的树脂整理剂。甲醛可以使纺织物的色泽鲜艳亮丽,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又能使棉织物防皱、防缩、阻燃。因此,甲醛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中。用甲醛印染助剂比较多的是纯棉纺织品,市售的“纯棉防皱”服装或免烫衬衫,大都使用了含甲醛的助剂,穿着时可能释放出甲醛。童装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保持童装颜色的鲜艳美观的染料和助剂产品,以及服装印花中所使用的粘合剂。因此,浓艳和印花的服装一般甲醛含量偏高,而素色服装和无印花图案童装甲醛含量则较低。这些含有甲醛的服装在贮存、穿着过程中都会释放出甲醛,特别是儿童服装和内衣释放的甲醛所产生的危害性最大。

食品中的甲醛

甲醛为国家明文规定的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在食品中不得检出,但不少食品中都不同程度检出了甲醛的存在。⑴存在于水发食品中。由于甲醛可以保持水发食品表面色泽光亮,

可以增加韧性和脆感,改善口感,还可以防腐,如果用它来浸泡海产品,可以固定海鲜形态,保持鱼类色泽。因此,甲醛已经被不法商贩广泛用于泡发各种水产品中。市场上已经检出甲醛的水发食品主要有:鸭掌、牛百叶、虾仁、海参、鱼肚、鲳鱼、章鱼、墨鱼、带鱼、鱿鱼头、蹄筋、海蛰、田螺肉、墨鱼仔等,其中虾仁、海参和鱿鱼中的甲醛含量较高。⑵存在于面食、蘑菇或豆制品中。甲醛可以增白,改变色泽,故甲醛常被不法商贩用来熏蒸或直接加入到面食、蘑菇或豆制品中,不法商贩用“吊白块”熏蒸有关食品增白时,也可以在食品中残留甲醛。已经检出甲醛的有关食品有:香菇、花菇、米粉、粉丝、腐竹等。

室内空气中的甲醛

室内空气中甲醛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室内甲醛超标

特别是冬天的空气中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我国家庭空气中的甲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生产人造板使用的胶粘剂以甲醛为主要成分,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⑵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一些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不合格的板材,或者在粘接贴面材料时使用劣质胶水,板材与胶水中的甲醛严重超标。⑶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油漆和涂料等。

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大小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室内材料的装载度(即每立方米室内空间的甲醛散发材料表面积)、室内空气流通量。在高温、高湿、

负压和高负载条件下会加剧甲醛散发的力度。通常情况下甲醛的释放期可达3~10年之久。

其他方面

甲醛还来自生活的其它方面。

1;甲醛可来自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等。

2;泡沫板条作房屋防热、御寒与绝缘材料时,在光与热的作用下,泡沫老化、变质产生合成物而释放甲醛。

3;烃类经光化合作用能生成甲醛气体,有机物经生化反应也能生成甲醛,在燃烧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甲醛,如每燃烧1000L汽油可生成7kg甲醛气体,甚至点燃一支香烟也有0.17mg 甲醛气体生成。

4;甲醛还来自于车椅座套、坐垫和车顶内衬等车内装饰装修材料,以新车甲醛释放量最突出。

5;甲醛也来自室外空气的污染,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排放或产生一定量的甲醛。

甲醛检测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2002 2003-03-01实施)

为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5]

甲醛检测方法

1.甲醛污染问题主要集中于居室、纺织品和食品中。居室装饰材料和家具中的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人

造板材中含有大量以甲醛为主的脲醛树脂,各类油漆、涂料中都含有甲醛。

2.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含甲醛的N-羟甲基化合物作为树脂整理剂,以增加织物的弹性,改善折皱性,还使用含甲醛的阳离子树脂以提高染色牢度。

3.造成纺织品中甲醛残留问题.另外,因经济利益驱使,一些不法分子以甲醛为食品添加剂,如水发食品加甲醛以凝固蛋白防腐、改善外观、增加口感,酒类饮料中加入甲醛防止浑浊、增加透明度,这些都会造成食品的严重污染,损害人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已明文规定禁止甲醛作为食品添加剂。由此可见,甲醛污染问题已普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

角落,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甲醛含量已成为当今居室、纺织品、食品中污染监测的一项重要安全指标。因此研究一种市民可以在自己家中独立完成的,简便、灵敏、快速、直观、准确、经济的甲醛检测方法将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国内外居室、纺织品、食品中甲醛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检测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传感器法等。

甲醛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不同分子结构的物质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是居室、纺织品、食品中甲醛检测最常规的一种方法。涉及到的有乙酰丙酮法、酚试剂法、AHMT法、品红一亚硫酸、变色酸法、间苯三酚法、催化光度法等,每种检测方法所偏重的应用领域不同,并各有其优点和一定的局限性。

⒈乙酰丙酮法

乙酰丙酮法指在过量铵盐存在下,甲醛与乙酰丙酮通过45~60℃水浴30min,或25℃室温下经2.5h,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然后比色定量检测甲醛含量。优点是甲醛与乙酰丙酮反应的特异性较好,干扰因素少,酚类和其它醛类共存时均不干扰,显色剂较为稳定,检出限达到0.25 me/L[Bl,测定线性范围较宽,适合高含量甲醛的检测,多用于居室和水发食品中对甲醛的测定。但在进行水发食品中甲醛检测时,需将样品中的甲醛在磷酸介质中加热蒸馏提取出来,经水溶液吸收、定容后再检测,操作过程复杂、繁琐、耗时。

⒉酚试剂法

酚试剂法即MBTH法,即甲醛与酚试剂(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盐酸盐)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铁离子氧化成蓝色,室温下经15min后显色,然后比色定量[m]。酚试剂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02mg/L,较适合测定微量甲醛测定。但脂肪族醛类也有类似的反应,对测定会有干扰,二氧化硫对测定也有一定的干扰,使结果偏低,所以,在测

定吊白块时应用此方法要慎重。酚试剂的稳定性较差,显色剂MTBH在4℃冰箱内仅可以保存3d,显色后吸光度的稳定性也不如乙酰丙酮法,显色受时间与温度等的限制。本法多用于居室中对甲醛的检测。纺织品和食品中对甲醛的测定有时也用该方法。

⒊AHMT法

AHMT法指甲醛与AHMT(4-氨基-3-联氨-5-巯基-1,2,4-三氮杂茂)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经高碘酸钾氧化成紫红色化合物,然后比色定量检测甲醛含量的方法。AHMT法在室温下就能显色,且SO、NO共存时不于扰测定,灵敏度比比色法要好。该方法特异性和选择性均较好,在大量乙醛、丙醛、丁醛、苯乙醛等醛类物质共存时不干扰测定,检出限为0.04 mg/L。但AHMT法在操作过程中显色随时间逐渐加深,标准溶液的显色反应和样品溶液的显色反应时间必须严格统一,重现性较差,不易操作,多用于居室中对甲醛的检测。其检测技术要求如下所示:

检测原理:碱性溶液中与AHMT发生反应,经高碘酸钾氧化成红色化合物,半定量地快速检测液体样品中人为加入的甲醛含量。该方法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缺点是颜色随时间逐渐加深,要求标准比色卡显色标注时间和样品溶液的显色反应时间必须严格统一。

主要仪器:10mL纳氏比色管,或者具塞塑料离心管。

试剂:

①试剂A:饱和氢氧化钾或5mol/L氢氧化钾溶液。取28 g氢氧化钾溶于适量蒸馏水中,稍冷后,加蒸馏水至100mL。

②试剂B:5g/L AHMT盐酸溶液。取0.5g AHMT溶于100mL 0.2mol/L盐酸溶液中,此溶液置于暗处或保存于棕色瓶中,可保存半年。

③试剂C:1.5%高碘酸钾的氢氧化钾溶液。称取1.5g KIO4于100mL 0.2mol/L氢氧化钾溶液中,置于水浴上加热使其溶解,备用。

操作步骤:吸取样品提取液上清液0.5mL于检测管中,加入2滴试剂A溶液,2滴试剂B 溶液,盖上盖子摇匀。1~2min后打开盏,向检测管中加入试剂C溶液1滴,并盖上盖子摇匀,观察情况。

结果判定:室温下静置3min,肉眼观察显色结果,并与“3min时间点色阶”比较得出待测样品中甲醛含量。待测样品中甲醛含量在10mg/kg以下时建议采用15min时间点的反应结果,并与“15min时间点色阶”比较得出待测样品中甲醛含量。

⒋品红一亚硫酸法

品红一亚硫酸法指利用甲醛与品红一亚硫酸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呈蓝紫色的特性,用比色定量进行检测的方法。本法利用的是甲醛的特有反应,其它醛与酚不干扰测定。此法操作简便、测定范围宽,但其比色液很不稳定,重现性较差,在测定甲醛含量较低的样品时,差异较大,精确度不如乙酰丙酮法,而且品红一亚硫酸法受温度影响较大,检测过程还需浓硫酸,故一般多用于食品中甲醛的定性分析。

⒌变色酸法

变色酸法指将甲醛在浓硫酸介质中与铬变酸(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作用,在沸水浴中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进行比色定量的方法。此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1 mg/L,比色液稳定。但当酚类和其添加剂离子共存时有干扰,因此该法不适用于测定甲醛含量较高的样品。因含甲醛量高的溶液遇酸极易产生聚合物,所以该反应须在浓硫酸介质作用下进行,操作较繁琐,因此该法多用于方法研究,实际检测时应用较少。

⒍间苯三酚法

间苯三酚法指利用甲醛在碱性条件下与间苯三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橘红色化合物的特性,进行比色定量检测甲醛含量的方法。此法操作简便、干扰物影响小,检出限为0.1mg/L。但甲醛与间苯三酚生成物的颜色不稳定,测定结果偏差较大,只适用于甲醛的定性分析.此法多

用于水发食品中对甲醛的测定。

⒎亚硝基亚铁氰化钠法

检测原理:在碱性条件下,甲醛与亚硝基亚铁氰化钠反应后使溶液出现蓝色特征。本方法为农业部部颁标准方法。

主要仪器:10mL纳氏比色管,或者具塞塑料离心管。

试剂:

①4%盐酸苯肼溶液:称取固体盐酸苯肼4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

②5%亚硝基亚铁氰化钠溶液:称取固体亚硝基亚铁氰化钠5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

③10%氢氧化钾溶液:称取固体氢氧化钾10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操作步骤:取样品制备液(为上文“样品处理”中的“上清液”或“浸泡液”)5mL于10mL纳氏比色管中,然后加入1mL4%盐酸苯肼、3~5滴新配的5%亚硝基亚铁氰化钠溶液,再加入3~5滴10%氢氧化钾溶液,5min内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判定:溶液若呈蓝色或灰蓝色,说明有甲醛,且甲醛含量较高;溶液若呈浅蓝色,说明有甲醛,且甲醛含量较低;溶液若呈淡黄色,甲醛未检出。

注意事项:该方法显色时间短,应在5min内观察颜色的变化。

⒏氯化铁法

5%氯化铁溶液:称取固体氯化铁59 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

盐酸溶液:量取盐酸10mL,加到90mL的水中。

取样品制备液5mL于10mL纳氏比色管中,加入新配的4%盐酸苯肼溶液1mL及氯化铁溶液3~5滴,加入盐酸使呈酸性,溶液如果呈红色,表示有甲醛。

甲醛电化学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基于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电流(伏安法)、电量(库仑法)、电位(电位法)的变化,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用于甲醛检测的有极谱法和电位法2种.

⒈示波极谱测定法

示波极谱测定法简称极谱法,是通过获得的电流一电压曲线即极谱波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甲醛在盐酸苯肼一氯化钠底液中产生一个明晰的极谱波,峰电流与甲醛含量成正比,根据样品峰电流与甲醛标准峰电流比较进行定量检测;或在pH值为5的乙酸一乙酸钠介质中,甲醛与硫酸肼的反应产物产生一个灵敏的吸附还原波,其峰高与甲醛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对甲醛进行定量检测。该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但是极谱分析法对试样的前处理要求比较高,使用的“滴汞电极”有污染,多用于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对甲醛的检测。

⒉电位法

电位法也称离子选择电极法,是利用膜电极将被测离子的活度转换为电极电位而加以测定的一种方法。在硫酸介质中,甲醛对溴酸钾氧化碘化钾具有促进作用,利用这个特性,用碘离子选择电极跟踪,可建立测定微量甲醛的动力学电位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mg/L,检出限为0.055mg/L。)此法是一新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较少。

甲醛检测仪器

便携式

“天水碧”便携式甲醛检测仪,采用原装进口电化学传感器,自然扩散方式检测气体浓度(可外加采样泵),可充电锂电池供电。检测环境中甲醛泄漏浓度。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灵敏、高分辩率、价格合理的特点。传感器故障自检、自动校准功能、减小测量误差。液晶显示,两段报警值设置。可存储报警信息。防水型设计,性能稳定可靠,并取得国家防爆

证书。

固定式

FGD2-A-CH?O工业用固定式甲醛检测仪,采用原装进口电化学传感器,传感器故障自检、自动校准功能、减小测量误差,两段报警值设置。直流24V电源供电,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检测。固定式甲醛检测仪可以采用扩散式或者流通式的安装方式。可以实现检测环境中及管道中的甲醛浓度。现场可带显示及报警功能。报警信号同时还可传输到集控中心(值班室)。连接电脑,可将数据进行存储及打印。报警信号可启动电磁阀,连动风机。防水型设计,可将固定式甲醛检测仪安装在户外。性能稳定可靠,并取得国家防爆证书。

甲醛色谱法

色谱具有强大的分离效能,不易受样品基质和试剂颜色的干扰,对复杂样品的检测灵敏、准确,可直接用于

甲醛在纺织业的应用

居室、纺织品、食品中对甲醛的分析检测。也可将样品中的甲醛进行衍生化处理后,再进行测定的。常用的衍生剂有2,4-二硝基苯肼(DNPH)、眯唑、乙硫醇、硫酸肼等。隋雪燕等将样品中的甲醛与DNPH衍生化,生成2,4-二硝基苯腙,经甲苯或正己烷萃取,用毛细管或填充柱气相进行色谱分离,再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高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检出限为0.0015mg/L,其中乙醇、丙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不会产生干扰。陈笑梅等将样品中甲醛与DNPH衍生化后,经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检出限可达0.05 mg/L。居室、纺织品、食品中样品组分一般较复杂,干扰组分多,甲醛含量又低,常规检测方法中需耗费大

最新Westernblot所需溶液的配制

WB所需溶液的配制 1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Running buffer) 5× 5×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15.1g Tris碱和72g甘氨酸,5g电泳级的SDS,双蒸水定容至1L,pH值为8.3。使用前,将5×稀释到1×:取200ml 5×,定容到1000ml。 2转膜缓冲液(Sending buffer)(现用现配) 必须新鲜配置,因为甘氨酸溶于水后易分解。小片段可不加SDS。 310% SDS配置 电泳级十二烷基硫酸钠也叫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C12H25O4NaS)溶液: 10g SDS,100ml去离子水配制,50-68度搅拌溶解,浓盐酸调pH到7.2,室温保存。 4Tris.HCl的配置 注:Tris的分子量是121.4. 4度储存。

5 10% APS (Ammonium persulfate ; 过硫酸铵)的配置 称取1g过硫酸铵,加超纯水溶解并定容至10ml,分装到1.5ml微量离心管中,负30度冻存。使用时尽量现配现用,短期内实验频繁可多配。4度存则两周内用完,最多不能超过一个月。负20度可存两个月,但一旦解冻后尽快用完。 6 10×TBS (Tris-buffered saline)的配置 加HCl调pH到7.6,室温储存。 7TBST (Tris-buffered saline with Tween20) 的配置 8 上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的配置 SDS-PAGE加样缓冲液:pH6.8 0.5mol/L Tris缓冲液8ml,甘油6.4ml,10%SDS 12.8ml,巯基乙醇3.2ml,0.05%溴酚蓝1.6ml,H2O 32ml混匀备用。按1:1或1:2比例与蛋白质样品混合,在沸水终煮3min混匀后再上样,一般为20-25ul,总蛋白量100μg。 9 stacking gel buffer (4×) 10 5×Sample buffer (10ml)

甲醛工艺流程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甲醛工艺规程 临沂宇恒机械化工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六月修订

前言 近年来,经过各生产厂家的实践探索和科学技术人员的技术攻关,国内甲醛生产工艺水平迅速提高。为规范本公司甲醛生产的工艺操作,提高调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三废治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甲醛生产工艺规程》。 二O一一年六月

甲醛生产工艺规程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介绍产品概况,甲醛生产的原料及要求,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生产控制指标、消耗定额、环境保护、设备一览表、安全技术、中间控制、甲醛生产定员、生产周期。 本规定适用于甲醛生产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技术管理工作的考核。 二、产品概况 1,产品名称:(1)化学名:甲醛水溶液 (2)通用名:福尔马林 (3)英文名:Formaldehyde 2,分子式: (1) CH2O (2)结构式:HCHO (3)分子量:30.03 3,甲醛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在通常条件下,纯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自聚为白色固体状的多聚甲醛。气体的相对密度为1.067(空气=1),沸点(-19.5℃),易燃,与空气混合时具有爆炸性,爆炸极限为6.7-73%(体积)。甲醛气体易溶于水,水溶液比较稳定。36.5-37.4%甲醛水溶液在20℃时密度为1.1,在通常条件下为无色透明液体,但在较低温度下储存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2)化学性质:

A:有强还原作用,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 B:易聚合。甲醛在较低温度下非常容易聚合,重金属氧化物及酸性介质存在能促进甲醛聚合,聚合体为三聚或多聚甲醛。 C:可氧化为甲酸并在高温下进一步分解为CO和H2O CH3O+1/2O2=CO+H2O D:与氨作用:一般情况下,醛极易与氨作用,生成环状的六亚甲基四氨即乌洛托品。 6CH2O+4NH3 -----(CH2)6N4 +6H2O E:甲醛水溶液与亚硫酸钠起加成反应。 F:有固定蛋白质作用。 4,甲醛的用途: 主要用于生产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乌洛托品、维尼纶、季戊四醇、羟甲基尿、异戊烯、1.4-丁炔二醇、聚缩醛等产品,在林产品加工、轻纺、军工、机电、医药、农业、燃料助剂、皮革加工助剂等方面有广泛用途。还广泛用于防腐、消毒行业。近几年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发展很快。 5,包装运输: 工业甲醛有大包装(槽车运输)和小包装(桶装)。包装上有明显的"有毒品"及"腐蚀性物品"标志。 储运注意事项: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库温最好保持在常温,容器密封。长期储存,部分甲醛会发生聚合作用,产生浑浊。应避免日光暴晒。不可与氧化剂共储混运。装卸人员应穿戴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失火时可用水、沙土扑救。 6,甲醛的质量标准: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实验

实验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方法及层压板制备; 2.了解溶液聚合和缩合聚合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三聚氰胺(M)-甲醛树脂(F)以及脲醛树脂通常称为氨基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缩合而成。缩合反应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先生成可溶性预缩合物: 这些缩合物是以三聚氰胺的三羟甲基化合物为主,在PH值为8-9时,特别稳定。进一步缩合(如:N-羟甲基和NH-基团的失水)成为微溶并最后变成不溶的交联产物。如: 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吸水性较低,耐热性高,在潮湿情况下,仍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常用于制造一些质量要求较高的日用品和电气绝缘元件。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仪器 三颈瓶(250mL,1个),搅拌器(1套),温度计(2支),回流冷凝管(1支),滤纸(若干张),恒温浴(1套),滴管(数支),量筒(5mL或10mL,1支),培养皿(1个)。

(2)试剂 三聚氰胺(31.5g) ,甲醛水溶液(36%,50mL) ,乌洛托品(六亚甲基四胺,0.12g) ,三乙醇胺(0.15g,2-3滴) 。 四、流程图、实验步骤及现象 (1)流程图 (2)实验步骤及现象

五、讨论 1.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形成过程中,原料摩尔比、反应介质的pH值、原材料质量以及反应终点控制等,都是影响树脂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摩尔比的影晌 三聚氰胺与甲醛的摩尔比影响反应速度和树脂性能。摩尔比低,生成的羟甲基少,未反应的活泼氢原子就多,羟甲基和未反应的活泼氢原子之间,缩合失去一分子水,生成亚甲基键(一步反应)。摩尔比高,生成的羟甲基多,羟甲基与羟甲基之间的反应是先缩合失去1分子水生成醚键,再进一步脱去1分子甲醛生成亚甲基键(两步反应)。所以摩尔比愈高,树脂稳定性愈好,但游离醛含量也随之增高。 (二)pH值的影响 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时,介质pH值对树脂性能有很大影响,如反应开始就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会立即生成不溶性的亚甲基三聚氰胺沉淀。 生成的亚甲基三聚氰胺已失去反应能力,因此,不能用它继续制胶。所以,开始反应时要将甲醛的pH值调至8.5-9.0,以保证反应过程中的pH值在7.0-7.5之间(因甲醛有康尼查罗反应pH值会下降),即在微碱性条件下生成稳定的羟甲基三聚氰胺,进一步缩聚成初期树脂。因为三聚氰胺比较活泼,所以作为浸渍用树脂不宜在酸性介质下进行。 (三)原材料质量的影响 主要是甲醛中铁含量不能超过标准,铁含量高在树脂合成时,影响pH值的准确测定,在反应过程中用氢氧化钠调节甲醛的pH值时,Fe3+和OH-结合生成 Fe(OH) 3沉淀,在浸渍纸时,Fe(OH) 3 浮出来附着在纸表面,热压后造成板外观不

4%多聚甲醛溶液的配制方法

4%多聚甲醛溶液配制方法 -------------------------------------- 4%多聚甲醛溶液用途: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时常选用该固定液。动物灌注固定及后固定(动物器官经该液灌注后,然后取材,再用该液浸泡2-24小时)也常选该固定液固定。 4%多聚甲醛溶液配制方法: 1) 900 ml dd H20 + 500 ul 1N NaOH 2) Heat to 65-70℃ 3) While stirring, add 40 g paraformaldehyde 4) Continue heating and stirring until paraformaldehyde is dissolved 5) Let cool to room temperature 6) Add 100 ml of 10X PBS 7) pH to 7.3 with HCl 8) Sterile with filter 9) Store at 4℃, protected from light 称量2g,放置与50ml pbs中,37度孵箱2天后,4%的多聚甲醛就配好了。 配制0.1M的PBS,PH=7.2-7.4,100mlPBS+4g多聚甲醛,放入65℃水浴,一般半天左右就可以溶好。 因为需要现用现配所以一般就配10毫升。 用一个带盖的玻璃离心管加0.4克多聚甲醛,加8毫升PBS,加1毫升2N的NAOH,放到60度的水浴里,10分钟,拿出来用手颠倒几次,基本上就都溶了,再用HCL调ph到7.2,最后定容就行了,我最快10分钟搞定。 取4g 多聚甲醛溶到100 PBS缓冲液,加2滴1N的NaOH(pH7.4),60度水浴磁力搅拌,大约1-2小时可以溶解。 4%多聚甲醛溶液的配制: 在放置磁力搅拌棒的容器中,将4克多聚甲醛(EM级)溶解于100ml PBS,加入数滴NaOH,在通风橱中60℃加热(打开瓶盖)使溶解,冷却至室温,调整PH值为7.4,使用前新鲜配制. 常用的固定剂种类很多,固定剂的正确选择取决于被研究抗原的性质及所用抗体的特性.固定剂可分为两类:有机溶剂和交联剂.有机溶剂如乙醇和丙酮能够去处脂类物质使细胞脱水,把蛋白质沉淀在细胞结构上.交联剂如多聚甲醛一般通过自由氨基基团把生物分子桥连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交联的抗原网.许多人发现用交联剂固定细胞效果较好,尤其是做免疫荧光的时候,当

甲醇氧化生产甲醛)..

醇氧化生产甲醛 摘要 该甲醇氧化生产甲醛的设计采用银催化剂的“甲醇过量法”也称“银催化法”制甲醛的工艺,甲醇氧化生产甲醛工艺的计算包括去除硫、氯等有害杂质、氧化脱氢工段进行设计计算,从最初的可能出现的过程到甲醛生产的开工和产品,其制造过程的资料信息,比如说设备参数,生产原材料的材料的介绍,花费消耗,物化性质都需要进行设计。并且绘制了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他们给出了过程的完整的技术描述。 说明书中对甲醛生产的过程的操作说明和设备设计给出了一步接一步的详细说明。设计过程包括三个部分:即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计算。在物料衡算的基础上,对整个装置进行了能量衡算,并通过衡算得出了装置加热蒸气量,软水耗量,入网蒸气富余蒸气量以及吸收工段各塔自身的循环量和冷却水耗量。其中对蒸发器、过热器、吸收塔、氧化器作了详细的热量衡算。在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了选型,及经济分析核算,安全问题与市场消费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 第一章总述 1.1概述 1.1.1.甲醛的物理性质 甲醛:福尔马林;Formalin; Methanal;Formaldehyde 性质:气体的相对密度1.067(空气=1)。液体的相对密度0.815(-20℃)。 熔点-92℃。沸点-19.5℃。易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的浓度最高可 达55%,通常是40%,称作甲醛水,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 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保藏于冷处时,生成仲甲醛而变浑浊。 蒸发时也生成仲甲醛。加入8%-12%甲醇,可防止聚合。有强还原作 用,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能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7%-73%(体积)。着火温度约300℃。 1.1. 2.甲醛的化学性质 甲醛分子结构中存在羰基氧原子和2-氢原子,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化合物进行反应,声称许多化学产品。 1加成反应

多聚甲醛配制

4%多聚甲醛配制 4%多聚甲醛配制方法 1) 900 ml dd H20 + 500 ul 1N NaOH 2) Heat to 65-70℃ 3) While stirring, add 40 g paraformaldehyde 4) Continue heating and stirring until paraformaldehyde is dissolved 5) Let cool to room temperature 6) Add 100 ml of 10X PBS 7) pH to 7.3 with HCl 8) Sterile with filter 9) Store at 4℃, protected from light 称量2g,放置与50ml pbs中,37度孵箱2天后,4%的多聚甲醛就配好了。 配制0.1M的PBS,PH=7.2-7.4,100mlPBS+4g多聚甲醛,放入65℃水浴,一般半天左右就可以溶好 因为需要现用现配所以我一般就配10毫升。 用一个带盖的玻璃离心管加0.4克多聚甲醛,加8毫升PBS,加1毫升2N的NAOH,放到60度的水浴里,10分钟,拿出来用手颠倒几次,基本上就都溶了,再用HCL调ph到7.2,最后定容就行了,我最快10分钟搞定。

取4g 多聚甲醛溶到100 PBS缓冲液,加2滴1N的NaOH(pH7.4),60度水浴磁力搅拌,大约1-2小时可以溶解。 4%多聚甲醛的配制: 在放置磁力搅拌棒的容器中,将4克多聚甲醛(EM级)溶解于100ml PBS,加入数滴NaOH,在通风厨中60℃加热(打开瓶盖)使溶解,冷却至室温,调整PH值为7.4,使用前新鲜配制. 常用的固定剂种类很多,固定剂的正确选择取决于被研究抗原的性质及所用抗体的特性.固定剂可分为两类:有机溶剂和交联剂.有机溶剂如乙醇和丙酮能够去处脂类物质使细胞脱水,把 蛋白质沉淀在细胞结构上.交联剂如多聚甲醛一般通过自由氨基基团把生物分子桥连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交联的抗原网.许多人发现用交联剂固定细胞效果较好,尤其是做免疫荧光的时候,当然没有固定的规则可言.不过,单独用多聚甲醛固定的细胞不能使抗体进入细胞内,因此,标本固定后必须用非离子去污剂(triton-x 100)透化标本. 4%多聚甲醛(PFA)配制 称取40gPFA溶于装有500mlDEPC水的玻璃容器(烧杯或烧瓶)中,持续加热 磁力搅拌至60-65℃,使成乳白色悬液。用1.0mmol/L 的NaOH调PH至7.0使呈清亮状(滴加),再加入约500ml 2×PBS,充分混匀(在冰浴或冷水浴中)。可再检测一下PH,过滤后定容至1000ml,室温或4℃(保存备用)。 注意:1.配制时应在通风条件下操作,并避免接触皮肤及吸入(戴口罩及手套),因PFA 有较强的毒性,对粘膜及皮肤有刺激作用。2.加热时,温度不可过高,常为60-65℃。否则PFA降解失效,配制好的PFA虽可有效一点时间,但过久的液体,固定效果下降,应用前新鲜配制。4%多聚甲醛固定液配制 多聚甲醛(PFA) 40g ,双蒸水500ml在60-65度加热成乳白色悬液(用1.0mol/LNaOH调制7.0或7.2-7.4 )用0.1molPBS定容至1000ml。 除了用DEPC水配制PFA外,也可以用灭菌蒸馏水或经DEPC处理的0.01-0.1%/L的PBS 配制,方法及主要事项同上。 制备的单细胞悬液用70%乙醇固定,4℃过夜。次日生理盐水洗脱液洗涤去除固定液。加PI 染液混匀,至4℃避光30min,上机测试。正常对照细胞呈红色荧光,凋亡细胞呈蓝色荧光,

年产25万吨甲醛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25万吨甲醛生产工艺设计 摘要本设计为年产25万吨37%甲醛水溶液的生产工艺初步设计,本设计采用银催化法工艺,根据设计要求对工艺流程进行了选择与论证,对整个装置进行了物料与能量的衡算,对主要设备和管道进行了设计及选型,同时对本装置的安全生产与“三废”治理作了相关讨论并进行经济的初步核算。 本设计配有设计说明书一本,附图4。说明书包括1:总论;2:工艺流程的选择及论证;3:年产25万吨37%甲醛水溶液工艺计算;4:非标准设备的计算及定性设备的选型;5:工艺管道计算;6:安全以及“三废”治理;7:技术经济初步核算。图纸包括:1 带控制点的工艺管道及工艺流程图;2 氧化器装配图;3 装置平面图;4 装置立面图。 关键词甲醛甲醇氧化工艺电解银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Formaldehyde 250000 tons per year Abstract:The design is primary f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formaldehyde 250000 tons per year,and adopts Ag as catalys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the craft production way of formaldehyde was selected and the technology was investiged.The main equipments and pipes were designed or selected.At the sane time,safely producing and dealing with”three waste “were argued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was originally estimated. The design consists of an instruction book and a series of diagram.

4%多聚甲醛的配制

4%多聚甲醛的配制: 0.1M PBS配制 80g NaCl 2g KCl 14.4g Na2HPO4 2.7g KH2PO4 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HCl调节溶液的pH值至7.4,最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L即可。 在15lbf/in2(1034×105Pa)高压下蒸气灭菌(至少20分钟),保存存于室温或4℃冰箱中,在放置磁力搅拌棒的容器中,将4克多聚甲醛(EM级)溶解于100ml PBS,加入数滴NaOH,在通风厨中60℃加热(打开瓶盖)使溶解,冷却至室温, 用HCl调节溶液的pH值至7.4,使用前新鲜配制. 4%多聚甲醛固定液: 用途: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时常选用该固定液。动物灌注固定及后固定(动物器官经该液灌注后,然后取材,再用该液浸泡2-24小时)也常选该固定液固定。 试剂: 多聚甲醛40g PBS0.1 mol/L PH 7.4 500 ml 混合后加热至60℃,搅拌并滴加1N NaOH 至清亮为止,冷却后加PBS 至总量1000 ml。 注固定时间24小时。 我们实验室一直沿用的4%多聚甲醛固定液(用于固定鼠或者兔的脑组织标本)的配方是: 多聚甲醛(粉末状):40g 磷酸二氢钠:2.965g 磷酸氢二钠:29g 蒸馏水:1000ml

然后一块放到三角烧瓶中,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60℃)振荡24小时。 原来一直用的挺好,配出来也很清亮。 但是这几次也是用同样的方法配出来后,在加热时是清亮的,但是瓶底有不少不溶的杂质。等不再加热,室温后,溶液就混浊了。再加热到60度又清亮了。再冷却到室温后又混浊了。不知道为啥?请高手指点一二,不胜感激 4%多聚甲醛固定液里头的陪法有点小技巧:多聚甲醛是教易溶于碱性条件下的,先加多聚甲醛和氢二钠,直接在通风情况下加热溶解,一般15到20分钟就可以,大概放置20分钟后再加二氢钠,溶解后,调PH直到7.2左右即可,最后别忘记放DEPC. 其实武汉博士德就有4%多聚甲醛固定液卖的,我们以前都是自己配,一是麻烦,二是要用到DEPC,有毒而且易挥发,还带香味,闻到后喉龙就不舒服.后来就直接找他们买了,方便便宜,省事,最主要的,他们专业点,东西好用! 你要考虑以下几过因素: 1.蒸馏水洁净. 2.三角烧瓶洁净. 3.试剂没问题. 多聚甲醛就是很难溶解,你把它放在37度温箱里若干天再去看它会有惊喜。以前用过磁力搅拌棒转一上午都不行,放在一边过几天再看就溶解了。 如果要求中性多聚甲醛就用pbs或者用磷酸氢二钠+二氢钠,如果不要求中性用水就可以啦 我要做免疫组化实验。用ABC法,DAB显色。 组织的固定液,查外文资料用的都是4%多聚甲醛/0.1M PBS。但是实验室的老师说,是用0.01M 的PBS配制,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的? 还有就是冲洗液,我查的英文资料都是用0.1M PBS。但是实验室老师说是0.01M PBS。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又没有经验。 固定用0.1M PBS,冲洗用0.01M PBS pbs 0.1M的PBS Nacl 8.5克 Na2HPO4.12H2O 30.8克 NaH2PO4.2H2O 2.8 克 双蒸水定容至1000ml 0.1M PBS缓冲液的配制: Nacl: 4g Kcl: 0.1g Na2HPO4.12H2O: 1.445g KH2PO4l: 0.1g 用500ml 去离子水溶解,5.6%NaCO3调PH至7.2左右 如果只单纯看看HE的话时间倒无所谓,但如果实验还要做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那么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否则就等着吧,哈哈。

甲醛生产工艺设计1

摘要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酚醛树脂(PP)、脲醛树脂(UF)等,还可用作杀菌剂、消毒剂、防腐剂、溶剂、还原剂以及尿素—甲醛型缓效肥料等,在农业、水处理、涂料、医药以及染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本套设计是根据国内甲醛工业现状、产品要求,采用铁、钼、钒等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在“铁钼法”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创新性“铁钼法”工艺,反应原理简单,所得产品纯度高,污染少的一套装置。 关键词:铁钼法,原理方法,工艺设计,尾气循环,物料衡算

引言 甲醛用途非常广泛,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塑料、橡胶、皮革、造纸、染料、制药、农药、照相胶片、炸药、建筑材料以及消毒、熏蒸和防腐过程中均要用到甲醛,可以说甲醛是化学工业中的多面手,但任何东西的使用都必须有个限量,有一个标准,一旦使用超越了标准和限量,就会带来不利的一面。国外甲醛衍生产品多达近百种。甲醛生产企业应根据本地区的原料及产品供求情况,不失时机和因地制宜的发展一些附加值更高的甲醛衍生产品,加快甲醛衍生产品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应重点关注催化剂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工作,大力加强业已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装置的技术含量,加大技术进步力度。本次设计在“铁钼法”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设计出“尾气循环工艺”、“热量循环工艺”等多种改良创新性节能、环保的新型“铁钼法”工艺,解决了实际生产中尾气、热量的再次利用。 由于甲醛是有毒有害气体,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环保,尾气和废碱,废酸必须经过处理达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 这次设计有成功也有不足。对所需的各种参数都做到了有据可查,计算过程有理有据。从铁钼催化法甲醛生产工艺设计流程出发,系统的进行了物料衡算,但是,由于此设计资料有限,反应器的动力学模型无法建立,不能进行反应器设备设计,又因为自身水平的限制,尽管已尽最大努力,最终不足之处仍然存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甲醛生产的目的及意义 甲醛是脂肪族等系列中最简单的醛,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可合成多种化合物,是重要的大宗基本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和农业等领域,大部份用作脲醛树脂、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原料,还可用作生物合成香料、合成炸药、合成螯合剂、合成助剂以及合成重要的中间体等,甲醛的用途分布为图1所示。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

实验六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 、实验目的 1?了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方法及层压板制备; 2?了解溶液聚合和缩合聚合的特点。 、实验原理 三聚氰胺(M )-甲醛树脂(F )以及脲醛树脂通常称为氨基树脂。三聚氰胺 /甲醛 树脂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缩合而成。 缩合反应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先生成可溶 NHCH.OH N* N IIOCII 2HN 丄 JJ-NHC11/)11 N 这些缩合物是以三聚氰胺的三羟甲基化合物为主, 在PH 值为8-9时,特别 稳定。进一步缩合(如:N-羟甲基和NH-基团的失水)成为微溶并最后变成不溶 的交联产物。女口: -NHCHoOH + HOCH^NH---------- ? -NHCH 2-N- + 日心 I 2 CH.OH 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吸水性较低,耐热性高,在潮湿情况下,仍有良好的 电气性能,常用于制造一些质量要求较高的日用品和电气绝缘元件。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⑴仪器 三颈瓶(250mL , 1个),搅拌器(1套),温度计(2支),回流冷凝管(1支),滤纸(若 干张),恒温浴(1套),滴管(数支),量筒(5mL 或10mL ,1支),培养皿(1个)。 ⑵试剂 三聚氰胺(31.5g ),甲醛水溶液(36%, 50mL ),乌洛托品(六亚甲基四胺, 性预缩合物: Ml : I II 2N -C ^ 丿-NH ? N

0.12g),

三乙醇胺(0.15g, 2-3滴) 四、流程图、实验步骤及现象 ⑴流程图 (2)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预聚体的合成 在一带电动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 计的三颈瓶中分别加入 50mL 甲醛溶液和 0.12g 乌洛托品,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再在 搅拌下加入31.5g 三聚氰胺,继续搅拌5min 后,加热升温至80C 开始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可明显地观察到反 应体 系由浊转清。 2.在反应体系转清后约30-40min 开始测沉淀 比。 当沉淀比达到2:2时,立即加入0.15g (2-3 滴)三乙醇胺,搅拌均匀后撤去热浴,停止反 应; 从反应液中吸取2mL 样品,冷却 至室温,在搅拌下滴加蒸馏水,当 加入 2mL 水后样品变浑浊,并且 经摇荡后 不转清。说明沉淀比达到 2: 2 3.纸张的浸渍 将预聚物倒入一干燥的培养皿中,将15 浸渍均匀透彻。 张滤纸分张投入预聚物中浸渍1-2mi n ;然后 用镊子取出,并用玻棒小心地将滤纸表面过 剩的预聚物挂掉,用架子固定在绳子上晾干。 0.15g 三乙醇胺 31.5g 三聚氰胺 0.12g 乌洛托品 15张滤纸

常用的组织固定液及配制

常用固定液及其配制 固定液分单纯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 1甲醛(formaldehyde) 是无色气体,易溶于水成为甲醛溶液。易挥发,且有强烈刺激气味,常用得是37%~40%得甲醛溶液,商品名为福尔马林(formalin)。用作固定的浓度习惯为10%福尔马林(即1份甲醛溶液加9份水配制而成),实际含甲醛4%。 10%福尔马林渗透力强,固定均匀,对组织收缩少。对脂肪、神经及髓鞘、糖等固定效果好,是最常用的固定剂。 经福尔马林固定时间长的组织,易产生黑色的沉淀,称福尔马林色素。 2 乙醇 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它除可作为固定剂外,还可作为脱水剂,对组织有硬化作用。固定用一般是80%~95%浓度,乙醇渗透力校弱,它能溶解脂肪,核蛋白被沉淀后,仍能溶于水,因此核的着色不良。 3 中性甲醛液(混合固定液) 甲醛(浓)120ml,加蒸馏水880ml,磷酸二氢钠(NaH2PO4?H2O)4g,磷酸氢二纳(Na2HPO4)13g。此液固定效果比单纯10%福尔马林要好。 4 AF液(混合固定液) 95%乙醇90ml,甲醛(浓)10ml。也有配方是95%乙醇85ml,甲醛(浓)10ml,冰醋酸5ml。 此液除有固定作用外,兼有脱水作用,因此,固定后可直接入95%乙醇脱水。 以上4种固定液中,以中性甲醛为首选,其次为10%福尔马林,乙醇应尽量不用。 yzbai wrote: (1)10%甲醛:对组织渗透性强,固定均匀。对组织膨胀约5%,经酒精脱水时有较大的收缩。能保存脂肪,不能沉淀核蛋白及白蛋白,长期用其固定的组织使组织变为酸性,不利于染色,特别是细胞核的着色。经自来水冲洗6~24小时后,可以使其酸碱中和,并减少结晶。 (2)4%多聚甲醛:对组织穿透性好,组织收缩小,对大多数抗原物质保存较好,特别是对脂肪和各种酶的固定效果更好。固定的时间不宜太长,以24小时以内为宜,适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甲醛工艺流程

甲醛工艺规程 一、概述 1、产品名称: 37% ~37.4%工业甲醛溶液(重量法),其商品名成为福尔马林。 英文名称:Formaldehyde。 2、甲醛的物理化学性质: 分子式:CH2O 结构式: 分子量:30.03 (1)物理性质: 纯甲醛在常温下为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挥发、有毒、对眼、鼻、喉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成品甲醛为无色透明易流动的有毒液体。 纯甲醛的沸点为-210C,溶点为-920C,能溶于水、醇、醚中。 甲醛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7—73%(0.1MPa 200C)。 低温下甲醛易发生聚合作用,反应如下: CH2O+H2O → CH2(OH)2 甲二醇 nCH2(OH)2 → HO(CH2O)nH +(n—1)H2O HO(CH2O)nH → n(CH2O) +H2O 该聚合作用,在甲醛含量高于42%或低于7%时极易进行,在

酸性介质中或有重金属氧化物存在时,聚合可能性增大. 加热和稀释有利于解聚,加入阻聚剂可适当阻止聚合。 (2)化学性质: 甲醛是最低级醛,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加成反应: NaHSO3 +HCHO →CH2OHSO3Na Na2SO3+HCHO →CH2OHSO3Na 卡尼查罗反应: 2HCHO +NaOH → CH3OH-HC00Na 与氧作用生产乌洛托品: 6HCHO +4 NH →(CH2)6N4 +6H20 受热分解:CH20 →C0 +H2 (加热4000C) 氧化生成甲酸:CH20 +1\2O2 → HCOOH 甲醛还能与苯酚,尿素作用生成酚醛树脂和尿醛树脂。 3、产品应用范围: 甲醛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溶剂、还原剂、防腐剂、燃料、炸药、农药、合成树脂和工程塑料等。 4、国内外生产工艺及本厂工艺简介: 目前国内外生成甲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烷烃为原料(一步法) a、甲烷氧化法:CH4+O2 → CH20 +H20 b、乙烯氧化法:C2H4+O2 → 2CH20

2-吡啶甲醛的合成

2-吡啶甲醛的合成 李小清朱庆红 (杭州澳赛诺化工有限公司) 摘要:2-甲基吡啶经N-氧化,重排,水解,得2-吡啶甲醇,该中间体再用氧化体系TEMPO-NaClO-NaBr氧化制备2-吡啶甲醛。关键词:2-吡啶甲醛;2-吡啶甲醇;TEMPO 2-吡啶甲醛(Ⅰ)是缓泻药比沙可啶(bisacody1)的中间体[1],也广泛用作精细有机合成的原料。文献报道的2-吡啶甲醛合成路线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两种不同起始原料的路线,一是以2-吡啶羧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肼解、再氧化得2-吡啶甲醛【2】;二是用2-甲基吡啶为原料,经N-氧化、重排、水解后再氧化制备2-吡啶甲醛【3】,但所用氧化剂二氧化硒或四乙酸铅毒性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收率不高。本文合成2-吡啶甲醛以2-甲基吡啶为原料,经N-氧化、重排、水解后用再氧化制备,但采用非金属催化剂的氧化体系 TEMPO-NaClO-NaBr【4】将2-吡啶甲醇氧化成2-吡啶甲醛,反应式如下:

N O N OAc N OH N CHO 20%NaOH TEMPO NaBr NaClO CH2Cl2-H2O,NaHCO3 0~5℃,10min Ⅰ ⅡⅢ Ⅳ 1实验 试剂及仪器 2-甲基吡啶,醋酸,醋酐,30%双氧水,二氯甲烷,TEMPO,次氯酸钠,溴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均为国产工业 品。 DRX-500核磁共振仪,ZF-1三用紫外分析仪。 2-吡啶乙酸甲酯(Ⅲ) 先将醋酸(29g,0.48mol)和醋酐(49.4g.0.48mol)加入反应瓶中,然后在0~10℃滴加2-甲基吡啶(30g,0.32mol),滴完后,再在0~10℃滴加30%双氧水(73.2g,0.48mol),滴完后,在5~15℃搅拌反应1 小时,再升温到30~40℃反应2~3小时,然后再升温到55~60℃反应2~3小时,TLC[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1), ZF-1三用紫外分析仪]显示原料点消失后,减压蒸馏,去掉126~1 27℃/2.00 kPa前馏份。将醋酐(49.4g.0.48mol) 于125℃滴加至剩余物中,1 h内滴完,升温至1 40℃继续反应0.5 h,TLC[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1), ZF-1三用紫外分析仪]显示中间体Ⅳ点

4多聚甲醛固定微生物样品的原理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4%多聚甲醛固定微生物样品的原理 标本中大多数神经激素、肽类物质,以及蛋白质为水溶性,在用于研究之前,常需固定, 即使其凝固以降低其水溶性。甲醛能与蛋白质的氨基反应,使蛋白质凝固,因此在医药上可做为检验时的组织固定剂、以及防腐剂等。在固定剂中,最常用的是多聚甲醛。 常用固定液:固定剂品种很多,但大多属于醛类和醇类。其固定原理不同,各有优缺点。醛类(常用甲醛、戊二醛和多聚甲醛) 醇类(常用乙醇) 其它(丙酮) (1) 醛类 甲醛(福尔马林)应用最广 原理:形成分子间的交联,影响蛋白构型而使之固定。 优点:形态结构保存好,且穿透性强,组织收缩少。 缺点: 甲醛放置过久可氧化为甲酸,使溶液pH降低,影响染色; 醛基与抗原蛋白的氨基交联形成羧甲基,使抗原决定簇的三维构象出现空间障碍; 分子间交联形成的网格结构可能部分或完全掩盖某些抗原决定簇,使之不能充分暴露。可造成假阴性的染色结果。 注意事项: 缩短固定时间,降低固定温度(4°C),为此组织块不宜过厚。 改用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以pH值7.2~7.4 0.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10%甲醛固定液,减少固定液pH的变化。 固定后充分水洗以减少分子间交联。 切片在作免疫组化染色前,先经预处理使抗原再现(抗原修复)。 戊二醛: 穿透性强,微细结构保存好,但对抗原有一定影响,常与其他固定剂联合用作免疫电镜固定液。 多聚甲醛(常用4%): 可用于免疫电镜;也可用于免疫荧光染色。 主要检测组织内一些性能娇弱的抗原特别是细胞表面抗原,例如各类淋巴细胸分化决定簇(C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2) 醇类 最常用的醇类固定剂是乙醇。 其固定作用:使细胞内蛋白、糖类发生沉淀。 优点:穿透性强、抗原性保存好。 缺点: 脱水性强,易引起组织收缩、变硬,影响切片质量,因而乙醇固定时间不宜过长(2h内)。乙醇使蛋白变性的作用轻,固定后可再溶解;染色过程中,温育时间长,抗原可流失而减弱反应强度 3) 其它固定剂 丙酮: 对抗原性的保存好,但脱水性更强,较少用于组织标本,但细胞爬片常用丙酮固定。

甲醛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甲醛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一、开车前准备 系统检查: 1、转动设备检查:将罗茨鼓风机、一塔泵、二塔泵等机泵的连轴器进行手动盘车,注意转动是否灵活,是否有摩擦、碰撞等异常声音。检查各机泵润滑油是否符合要求。地脚螺栓等固定螺栓是否有异常。 2、管道检查:包括空气管道、蒸汽管道、物料管道及其相关的管道阀门有无泄漏,是否启闭灵活。 3、检查化验器具、药品、标准溶液是否齐备。 4、供电、供水检查:检查电源电压表指针是否指示准确,各指示灯是否正常工作,水处理器的进水压力和水量、软水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5、仪表检查:检查气源压力是否符合要求,调节阀是否调节正常,各仪表指示是否正常。 系统的吹除和置换 为防止铁锈、灰尘、油等杂质进入氧化器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寿命和产品质量,开车前必须对系统装置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吹除,并且对设备管道进行脱脂处理,保持设备和管道的清洁。 吹洗:设备和管道清洗组装完毕后,要先用蒸汽和空气的混合气吹洗再用热风吹干。 催化剂的铺装: 1、花板要求平整干净,装入氧化炉后要求四周间隙均匀,没有晃动缝隙。

2、热电偶要求敷设平直,安装时不要露出花板沟槽,顶部留有10mm 缝隙。 3、花板上铺的合金铜丝网需要经过退火处理,网分布均匀大小适合,要 求平整。 4、催化剂按照先新后旧、先粗后细的原则分层分布,要做到均匀、平整、 严实的要求,进行模平处理后才能进行铺装后一层催化剂,尤其是四周填充充分压实。 5、试点火器:催化剂铺装完毕后,安装点火器,并进行试验合格。 6、上述工作结束后,将氧化炉的封头,清理干净在吊装密封。 尾锅炉的点火 1、检查水封罐水位,确保二塔与尾气炉的隔离。 2、打开气包水进口阀门,关闭废热锅炉的排水阀门,启动软水泵。 加水进气包,如需换水,可开启排污阀到水质合格,保持规定水位。 3、启动尾气锅炉的鼓风机,吹炉五分钟。 4、在炉外点燃调整好燃烧器,在将其装入炉内固定好,视炉温和燃烧情 况调节供油和风量,保证炉温在700-800℃。 5、尾气锅炉在正常运行时,要按锅炉运行的操作法进行控制,要定期分 析水质情况和炉膛内尾气的燃烧情况,尾气压力、引风机电流,炉膛温度、气包的液位和产汽的压力,做好排污和液位计的冲洗工作,做好操作记录。 6、尾气废热锅炉运行时,如遇到停电或引风机发生故障,应迅速打开水 封联箱的尾气放空阀门,将尾气放空,然后在将尾气入炉阀门关闭,

甲醛装置工艺流程简述

(1)甲醛装置工艺流程简述 从甲醇缓冲罐来的甲醇用泵送入本装置,先进入甲醇预蒸发器,在此与风机出口侧的新鲜空气以及吸收塔顶来的循环气进行混合、预热。甲醇预蒸发器提高了进入反应器的甲醇-空气混合气的温度,也增加了(导热油冷凝器)所产生的热量。 预热后的气体进入甲醇蒸发器,在此与主反应器出来的产品进行换热,甲醇/空气混合气被进一步加热后的进入主反应器。反应器类似一个管壳式的换热器,管程是催化剂,壳程是为用于撤热的导热油。气体混合物进入反应器流经催化剂管时,反应式如下:少量甲醇被进一步氧化生成一氧化碳,发生如下副反应: 此外,少量的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 这些反应为放热反应,混合气通过催化剂管时,温度升高。大部分甲醇反应完毕后,温度降低,催化剂管出口气体的温度接近导热油的沸点温度。每根催化剂管内的最高温度称为“热点”温度,“热点”温度时甲醇反应控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为保持最佳反应温度条件和限制副产品生成,在反应期间通过壳程导热油蒸发而将热移出反应器,气-液导热油在导热油冷凝器中冷凝,冷凝热产生的蒸汽并减压至0.8送出界外。导热油回路设计成一个热虹吸系统,一旦反应开始,循环开始,不需要泵。 工厂开车时,通过导热油泵将导热油从贮槽经电加热器升温送入反应器。一旦稳定状态的条件达到后,停下导热油循环泵和加热器,依靠热虹吸作用维持导热油自身循环。 反应器出口气在甲醛蒸发器中与甲醇-空气混合器进行热交换

后被冷却,然后进入吸收塔和,在吸收塔内,甲醛气体与工艺水逆流接触,二台吸收塔串联操作。工艺气从吸收一塔底部进入,从顶部出来后进入吸收二塔底部,脱盐水从吸收二塔顶部加入。从底部抽出所要求浓度的甲醛溶液,部分甲醛循环使用,余下的送入甲醛贮罐。产品管线上安装有质量流量计,自动控制甲醛浓度。产品甲醛在板式换热器中冷却。 离开顶部的气体一部分通过循环风机和进行循环进入反应工段,一部分经过催化焚烧系统处理后排入大气。排放控制系统将尾气中有机物质的浓度降至环保要求的排放指标之内。 进入排放控制系统的尾气先在预热器中预热,再进入装有贵金属催化剂的ESC反应器,使尾气中的可燃混合物与尾气中的进行催化焚烧,焚烧尾气在中先对来自吸收塔的尾气进行预热,然后再经烟囱排入大气。 在反应器后,设置有气体冷却器,将反应器的热进行回收,用来生产蒸汽,与导热油冷凝器中产生的蒸汽一起送出界外供其它装置使用。 (2)聚甲醛装置工艺流程简述 聚甲醛装置工艺流程较长,主要由甲醛浓缩单元、三聚甲醛单元、二氧五环单元、丁缩醛单元、聚合后处理单元、包装单元等组成。分述如下: 甲醛浓缩单元 本单元由甲醛真空浓缩工序,甲醛回收工序和稀甲醛加压浓缩工序组成。来自甲醛装置的新鲜甲醛与回收甲醛混合进入甲醛蒸发

Westernblot所需溶液的配制

WB 所需溶液的配制 1 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 Running buffer) 55X 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15.1g Tris 碱和72g 甘氨酸,5g 电泳级的SDS ,双 蒸水定容至1L ,pH 值为8.3。使用前,将5X 稀释到I X :取200ml 5X ,定容到 1000ml 。 必须新鲜配置,因为甘氨酸溶于水后易分解。小片段可不加 SDS 。 3 10% SDS 配置 电泳级 十二烷基硫酸钠也叫 SDS (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C i2H 25O 4NaS ) 溶液:10g SDS, 100ml 去离子水配制,50-68度搅拌溶解,浓盐酸调pH 到7.2, 室 温保存。 4 Tris.HCI 的配置 注:Tris 的分子量是121.4. 4度储存。

5 10% APS (Ammonium persulfate ;过硫酸铵)的配置 称取1g过硫酸铵,加超纯水溶解并定容至10ml,分装到1.5ml微量离心管中,负30度冻存。使用时尽量现配现用,短期内实验频繁可多配。4度存则两周内 用完,最多不能超过一个月。负20度可存两个月,但一旦解冻后尽快用完。 加HCI调pH到7.6,室温储存 SDS-PAGE 加样缓冲液:pH6.8 0.5mol/L Tris 缓冲液8ml,甘油6.4ml,10%SDS 12.8ml,巯基乙醇3.2ml, 0.05%溴酚蓝1.6ml,H2O 32ml混匀备用。按1:1或1:2 比例与蛋白质样品混合,在沸水终煮3min混匀后再上样,一般为20-25ul,总蛋白量100 ^g 调pH到6.8,加双蒸水到10毫升 11圭寸闭液的配置Blocking solution要用TBST配制牛奶 5% (w/v) nonfat dried milk 或者1%BSA 0.01% an tifoam A (Sigma) 0.01%(v/v) sodium azide 12丽春红溶液:

甲醛工艺流程

甲醛工艺规程 一、概述 1产品名称: 37% ~37.4%工业甲醛溶液(重量法),其商品名成为福尔马林。 英文名称:Formaldehyde 2、甲醛的物理化学性质: 分子式:CH2O 结构式: 分子量:30.03 (1)物理性质: 纯甲醛在常温下为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挥发、有毒、对眼、鼻、喉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成品甲醛为无色透明易流动的有毒液体。 纯甲醛的沸点为-21 °C,溶点为-92 °C,能溶于水、醇、醚中。 甲醛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7—73% (O.IMPa 2°°C)。 低温下甲醛易发生聚合作用,反应如下: CH2 0+ H2O —CH2(OH)2 甲二醇 nCH2(OH)2 —H0(CH20)nH + (n—1) H2O HO(CH 2O)nH —n(CH2O) + 出0

该聚合作用,在甲醛含量高于42%或低于7%时极易进行,在 酸性介质中或有重金属氧化物存在时,聚合可能性增大 加热和稀释有利于解聚,加入阻聚剂可适当阻止聚合。 (2)化学性质: 甲醛是最低级醛,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加成反应: NaHSO3+ HCHO —CH2OHSO3Na Na2SO3 + HCHO —CH z OHSO s Na 卡尼查罗反应: 2HCHO + NaOH —CH3OH —HCOONa 与氧作用生产乌洛托品: 6HCHO + 4 NH —(CH?)6血+ 6出0 受热分解:CH20 —C0 + 出(加热4OO0C) 氧化生成甲酸:CH20 + 1\2。2 —HCOOH 甲醛还能与苯酚,尿素作用生成酚醛树脂和尿醛树脂。 3、产品应用范围: 甲醛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溶剂、还原剂、防腐剂、燃料、炸药、农药、合成树脂和工程塑料等。 4、国内外生产工艺及本厂工艺简介: 目前国内外生成甲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