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意识和特点

自我意识和特点

自我意识和特点
自我意识和特点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同年龄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他们饿自我意识又与一般青年有一些不同。

首先,大学生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大学生不象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而是有四-五年的知识技能的准备时间。在这段缓冲时间里,他们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回经常独思,反省“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我性格怎样?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有与各类知识增多,生活经验扩大,感性和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学上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边的客观、全面。王登峰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显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比较高,

第三、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学生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愿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心。内心体验起伏较大,取得成绩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又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有明显的两极情绪。第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

第五、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而言比较高,但不同年纪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纯在明显差异,而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期心理障碍的表现趋势似乎存在某中对应关系。大学一、二、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纪升高而发展,而三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低,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最多的时期。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期,但是也是依次新的上升期,因此也友人称之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扎的转折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自我意识杂大学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步协调一致。但在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确立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也品尝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并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行了不懈努力。

1、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2个我: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既大学射干内即使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伴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自我明显的分化,使大学生主动、迅速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产生了新的认识、体验,同时,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自我沉思增多起来,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

2、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方面和细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呈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加剧。自我冲突加剧,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开始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归纳起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1)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由于生活范围窄,社会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比较简单、直接,因此,对自我的认识参照点少,局限

性较大。再加上社会对大学生一向期望高,使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也沾染了光环色彩,而现实生活的自己平凡,和想象中的自己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2)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主要源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大学生富于理想、抱负水平高、成就欲望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然而,他们较少接触社会,还不能很好的把握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自己现实条件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着给青年带来很表达的苦恼和冲突,也正是因为种种冲突和差距,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但是,如果理想我和现实我迟迟不能趋近、统一,则回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他们希望能在经济、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独立,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但在心理上有依赖成人,无法作到真正的人格独立。这中独立和依赖的矛盾一直是大学生苦恼的问题。大学生不可能真正独立的原因有三:其一,社会经验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特别是面临复杂世态是,常感到心中无数。面临有关人生和前途的重大问题时,往往对自己的抉择缺乏信心,而依赖于父母的意志;其二,大学生就学期间经济上一般仍需家庭供给;其三,从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的连续性来看,过去形成的依附气象也不易完全消失。(4)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和爱。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和朋友探讨人生,分享苦与乐。然而,大学生同时有存在自我闭锁的趋向,把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人交往长存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的保持一定距离。这是这种矛盾冲突,使不少大学生常处于孤独感的煎熬中。3、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分化、矛盾所带来的痛苦不断促使大学生寻求方法一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既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主要指主体我和客观我的同一、自我与客观环境的统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督的和谐统一。消除矛盾,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有三:一是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二是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三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不管那种途径达到自我意识的统一,只要统一后的自我是完整的、协调的、充实的、有力的,就是积极和健康的统一,这种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由于个人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智力水平、追求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矛盾、统一的途径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统一的类型也不同。一般说来,自我意识的统一有一下几种结果或类型:(1)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型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即自我肯定,是指正确的理想我占优势,理想我的确立比较现实,即符合社会需求,经过自我努力又可实现。此外,对显示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理想我和现实我能通过积极的斗争达到积极的统一。统一后的自我完整而强有力,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自身成长。自我肯定型在大学生中占绝大多数。(2)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自我意识消极的统一有两种即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共同特点是对自我平谷不正确、理想自我不健全,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是一种不健康的统一。在大学生中占几少数。自我否定的对现实自我评价过低,理想我和现实我差距大,或差距虽不大,但缺乏自我驾御能力,缺乏自信,不但不接纳自己,反而拒绝自己、甚至摧残自己,即个人不肯定自己的价值,处处与自己为敌。他们不是通过积极的改变现实自我去实现理想自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自我,趋同现实自我,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扩张型属于“我错认我”的情况。这种人对现实我的认识和评价过度超估,虚假的理想我占有时,认为理想自我的实现轻而易举,于是理想我和现实我达到虚伪统一。是一幻想我、理想我代替现实真实的我,带有白日梦的特点。在自不量力的情况下,个人所追求的学业、事业、友谊、和爱情都因自己的主观条件远逊于客观条件,故而失败的几率较大。而他们喜盲目自尊、爱慕虚荣、心理防卫意识强,可能容易产生心理变态和行为障碍。个别学生还可能用违反社会道德规范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谋求自我意识的统一。(3)难以统

一:自我萎缩或自我矛盾自我意识难以统一,主要是自我难以协调,其发展的结果有2种;自我萎缩即极度丧失或缺乏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有深感不满,可有绝得无法改变。消极放任、得过且过;或几近麻木、自卑感强,从对自己不满到自轻、自怨自恨、自暴自弃、甚至查横心理变态,最终把自己龟缩在极小的圈子里,自生自灭。这种类型的人在大学生这个很少。自我矛盾型是理想我和现实我难以统一,对字所作所为缺乏“我是我”的统合感觉,产生“我非我”、“我不知我”的分离倾向,自我意识矛盾强度大,延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内心不平衡充满矛盾和冲突,新的自我无从统一。大学生都要经历自我矛盾的阶段,但自我统一的最终结果是自我矛盾类型的人占几少数。为了进一不了解自我统一性我们一起来看以下4、大学生的自我统一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E)提出:人的自我发展(或人格发展)经历了8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核心任务和危险。这些核心任务和危险的妥善解决对一个人的自我发展事关重要。他认为青少年阶段主要许解决的问题是:1我究竟发生了什么?9心理早期的心理鄹变)2、我到底上什么人?(青春中期要探索的)3、这就是我自己(达到了自我认同)。其中黑下内任务是建立自我统一性(Self——identity)即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性格特征、交友方式、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森心特点的基本认识和认可。该时期的成长危险是自我统一性的混乱(Identity-Diffusion),即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发展产生种种困惑或迷茫,主我和客我矛盾的家具,两者不能统一,以致不能很好的确定自我形象和人生目标,出现焦虑和不安,甚至产生一定的内心痛苦,人格障碍等均与此有关。因此,埃里克森认为培养与发展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成熟与健康的焦点。根据我国等待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与条件,并参照马萨(Marcia J)关于青少年自我统一性的论述看(1)达成型(Achievement)这类独立性强,平时善于思考,有较健全的人格。他们通过对自我的认真思考,认定了自我的特点与发展方向,认为所学专业符合自我的下兴趣,有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找到了理想我和现实我的最佳接合点,即自我统一性达成。这不多,大多数同学处于发展之中。(2)早定型(Foreclosure)一般自小就是听话的乖孩子,在学校听教师,对自己的知趣、能力等的认识来父母和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人生目标的确立等来自父母和教对自己的期望。基本上没经过什么困惑就确定了自己的特点和发展。免除了自我确认的思考与痛苦。其实,这种“早定”并非是好事。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性,这种是脆弱的,当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时,难以驾御自己,一旦理想自我和现实我不能统一时,便会变的束手无策,甚至陷入迷茫中。这类同学应加强自主性,对自我的不断疑问、探索之中求得真正的自我同一性的达成。(3)延缓型(Moratorium)在中学对自我思考教少,埋头读书,考大学是唯一的目标。父母及本人希望每学期名列前茅,高中时更是围者高考指挥棒转,只知高考作题,别的不管,在教师和父母眼里是好孩子、好学生,在同学眼里是好榜样,因此他们烦恼很少,自我冲突也少,进入大学后,在竞争中平静的我开始有了烦恼,考试成绩、社团活动所有的都不详以前那么优秀。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评价自己,一部分人经过自我的认真思考,逐步认定了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记号的找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统一。一部分人仍旧出在自我确认的困惑之中,尽管延缓之人经受自我确认的煎熬,但没有放弃对自我的思考,相信在徘徊字后,一定会逐步达到自我统一性。(4)迷惘型(Diffusion)对现实自我不满,有认为理想自我难以实现,完全陷入对自我确认的困惑之中,甚至不愿去思考自我,不愿与他人交换自己的想法,不愿也不甘棉队复杂社会的挑战。稀里糊涂过日子。这种类型的人也少,其实,内心审处并没有完全放弃自我,知识在自我的浑噩世界中难以自拔。这类学生应主动努力从自我迷惘中走出。总之,大学生自我意识有分化、矛盾至统一这个过程并不是绝对的,具体到每一个大学生,由于其身心发育的水平、经历的不同,自我分化的早晚,特点、矛盾斗争的水平、倾向不同,统一的早晚、模式也不同。而切自我意识的发扎上终生的,并不是说自我意识在青年这个阶段分化、矛盾、统一,就以意味着他不在发展,只

是在青年以后他的发展不象青年那么突出,比较稳定和平缓罢了。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集中应,也是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新起点。大学生心理的一些问题与自我发展的特点存在某中联系。只有客观、准确的认识和了解自我,并对自己的经验持一种接受和开放的态度,才有可能保持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快乐幸福的生活,才有可能充分发觉自己的潜能以助成材莫如国对自己认识不清,或对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持否定、回避、拒绝的态度,就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因此,探讨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会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与独立性,不仅是大学生也是所有人终生的课题、永恒的追求。

如何调整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过度的自我拒绝呢?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人不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有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也不能说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能说事事不行;优点和缺点不能随意增加或丢掉,成功失败也不是自说自定。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的一切条件,并肯定它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

第二,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体系和立足点,属于人的价值本来是相对的,只有在相互比照之下,才能定出高低优劣。

第三,培养独立和健康的人格品质,如自信不狂妄、谦虚不自卑。

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强的自卑感

首先,要对危害有情形的认识一,有勇气和决心改变它,

其次‘要客观认识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

第三、正确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态度,

第四、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现;

第五、对外界影响相对独立,正确对待得失,勇于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容忍。

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一、健全的自我意识标准

衡量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否健全很难,但可以从参照:

1、一个有健全自我的意识的人应该是一个自我肯定的,一个自我统合的人;

2、一个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空协调一致的人;

3、应该是独立的,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

4、应该上一个自我发展的人,其自我具有灵活性。

5、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第二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自我意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学内容 1.自我意识含义、发展及特点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 3.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重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教学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 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学案例] 教材案例2-1 “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 思考:看完这个案例后有什么样的想法、感受和启发?如果你是案中主角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帮助他?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课堂练习:p34 专栏2-9请你完成以下句子,然后大家分享。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假如我是一种花,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动物,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乐器,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食物,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颜色,我希望是。因为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社会比较、观察、分析外部活动与情景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影响个体自我意识的因素除了与人的自我态度、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关以外,他人对我们评价,特别是生命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对待我们的态度,会对我们的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的种类: (一)生理自我 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对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等的感受等。这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它可以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大概在3岁时开始成熟。人初生时,物我不分;七八个月时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 (二)心理自我 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这阶段大约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即从青春期一直到成年。自我意识经过这个阶段的分化、矛盾、统一而趋于成熟,个体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有明确的价值探索和追求,强烈要求独立,产生了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紧迫感和实现自我目标的驱力。 (三)社会自我 指对自己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及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这阶段大致从3岁到青年期(3~14岁)逐步形成。在此阶段,个体在社会化中学习承担社会

论述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论述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青少年的性成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影响。青少年是人生中一个美好而重要的时期。进入青春期后,在大量的性激素作用下,个体的性机能加速发育成熟。青少年的性成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影响。性成熟使青少年面对一个陌生的自我。如何正视性成熟,是青少年学生在过渡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青少年性成熟期间,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性知识,正视性成熟,保持开朗的心境,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保持和谐的人间关系,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注意学习中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善于独立思考,提高经受挫折的能力,将青春期的能量转化到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或其他活动中去,培养青少年良好自我意识,引导他们健康、阳光地成长。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个体的意识。这是一种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际关系的意识。人能够认识到自我,并把个体从客体中区分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活动状况,能体验到自身的心理活动,能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这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从哲学意义上讲,自我意识中的自我,包括主体的自我和客体的自我,作为主体的自我,指向自我以外的事物,以自然和社会为反映对象。作为客体的自我,指向自我本身,以自我为反映对象,被自己所不断认识、体验和调控。自我意识的心理构成,包含着知、情、意三种成份,其中,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判断、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想象等形式。自我情感体验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自贱、愧疚等形式。自我意志包括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命令等形式。从总体上说,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特点,是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以自我体验为核心,以自我调节为条件,促使自我意识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具体言之,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成人感的产生 成人感是指由于个体独立性增强而产生的一种成熟的心理体验。表现为进入青春期的人,渴望成为成人,同时也要求成年人尊重他们,承认他们是成人。因为在从儿童向成人逐渐过渡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掌握成人的行为标准、评价方式和行为倾向,产生超越儿童化的心理动因,试图摆脱在社会环境中的不独立、不平等、不自由的依赖和服从地位,寻求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新型的与成人的关系。伴随独立性的增强,成人感的产生,他们与成人间的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有时这种对立还十分尖锐。表现为与师长的顶嘴、吵架、怄气、执拗或者嘟囔、人为损坏物品,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现象的发生。此外伴随他们成人感的产生,青少年还能通过模仿成人行为方式,通过各种社会环境和教育渠道,通过文学艺术途径和新闻媒介,通过与成人的各种交往,通过参加社交、娱乐、体育、生产劳动等活动,获得成人的形象、品质、知识和技能。最终使青少年的生活空间还未真正走向社会和迈进成人行列,但在精神世界上已超前产生了成人的心态。这是他们走向成熟必经的发展阶段,为完成这一蜕化脱壳的变化过程,他们选择了多种多样走向成熟的途径。一是模仿成人的外表是他们认为最容易、最便捷的途径;二是通过各种学习和认识活动以获得成人的品质、知识与技能,特别是通过模仿、学习成人的优秀品质,对青少年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作品、大众传媒的宣传,已成为青少年认识社会生活和人生价值的工具,通过这种特殊形式使他们参加到成人生活中去,掌握一些他们暂时还不可能获得的有关社会关系和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成人感的产生标志着青少年与周围人们关系的重要变化,特别是他们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型的青少年与成人的相互关系。此时,他们开始拒绝接受某些过去愿意服从的要求。如果成人依然以小孩子、长不大的标准去对待他们,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服从,就会引起青少年的不满甚至冲突,他们会产生成人不了解他,并且不可能了解他

浅谈青少年自我意识

浅谈青少年自我意识 摘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在整个个性的发展与形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影响是不同的。青少年是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 体现着个体成熟度的自我意识在这个阶段得到了重要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发展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偏差,要以有效的策略才能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并促进其健康、顺利地发展,增强其自我调控的能力并激励他们完善和超越自我, 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关键词: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分析;策略 一、青少年的定义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学者们认为很难给青春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在当今社会,对青春期的一个全面的理解来源于各个角度的信息,最重要的包括信息来自于心理学,生理学,历史,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从所有的这些观点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解释青春期是一段改变、转化的时期。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成人角色的转换做准备。在此期间,自我意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我意识的概念和意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和心里的发展,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日生夜长着。作为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把握, 对自身状态的一个衡量, 也是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的一个基准。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的增加已赶上或超过成人。从心理上看, 青少年的心理品质迅速发展起来, 尤其是思维能力,他们开始把自身作为思考的对象, 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力求按照社会化标准来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审视和评价, 并激励自己、完善自我。从社会条件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使青少年对自我日益关注和重视, 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日渐成熟。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也是其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青少年以用我来表示自己的时候, 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此之后, 自我意识相对平稳地发展,到了青春期, 青少年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有人将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此时自我意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分化 心理学家把自我分成两种, 一种是主体的我,是处于调节者和观察者的位置, 可以调节和观察个体自身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一种是客体的我,是处于被观察的位置, 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自我。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最初是混沌不分的, 童年期儿童不能将自我作为客观对象来观察。而进入青春期后,自我开始一分为二, 这时青少年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同时还能把做出这些行为的自我作为客观对象加以分析、评定。青少年开始认识自己并主动塑造自己。心理学家把青少年时期称为第二次诞生。 (二) 产生成人感 所谓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 希望参与成人活动, 渴望独立, 渴望得到尊重的体验。它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表现, 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特征, 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 有利于个体迅速地走向成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 青少年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第一眼瞧见“自我意识”这几个字眼,我首先想到的就就是自我定位与自身的主观感觉,即对自身的认识。但就是,听了老师的课我才知道,自我意识并不仅仅就是这样,老师告诉我们,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与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与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就是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简单地说,自我意识就就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体来讲就就是: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她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与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就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自我控制与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就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与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就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她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就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就有助于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就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与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成分: 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就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就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与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与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自我评价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与主要标志,就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与

(完整版)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认识自我,重视自我意识的养成。 教学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 重点难点: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形成。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结合案例进行理论讲授;讨论。 课时:2学时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具体来说,包括对自己三个方面的认识:生理状况(如身体状况和外貌特征)、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能力、行为习惯等),以及人际关系状况(如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自己的社会地位等)。自我意识包括本质的自我与自己的外表和行为的区别,我们以此确定自己,并在生活经历、反省体验和与他人的交往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对于任何青年人来说,自我意识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在这一年龄能够比较正确而客观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才可能在将来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心态步入社会。 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自我意识萌生时期(8个月——3岁,主要是生理自我的发展) 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例如,婴儿咬自己的手指、脚趾,咬到自己哭出来,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婴儿一般在8个月龄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到l岁左右,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1周岁以后,儿童逐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一般到2岁左右,儿童逐渐学会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形成时期(3岁——14岁,主要是社会自我的发展) 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他们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14岁——23、24岁,主要是心理自我的发展)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春后期大约十年时间,是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自我观念渐趋成熟。这一时期,个人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浅谈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浅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自我意识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更具体地说,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这种觉察包括知道和了解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等。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社会文化环境、家庭、他人的评价、生理上的原因、参照体(中学生群体)。而在青少年时期,即10~20岁左右,是人生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会发生突变。产生这种突变的原因突出地体现在生理变化和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的变化。生理原因主要就是身高体重的增长和性成熟。因此性成熟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自我的认识将会影响终生。青少年独立意识的逐渐增强,往往更重视自己的存在状态,并着重自己的存在对周围人的影响,并将别人的反馈看作是对自己的评价。例如,初中生比较注重打扮,这就是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理状况,高矮胖瘦往往成为他们评价别人的常用词,外貌特征往往成为他们注意力的焦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也开始逐步对自己的心理变化有所关注,喜怒哀惧会很明显的挂在他们的脸上,这也为教师了解青少年心理变化提供了方便。 除了关注自己的心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青少年也开始逐步关注他人和周边的环境。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关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既关注自己的外貌和心理,也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二、性成熟对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1、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明显表露对其心理、情绪、行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由于不理解和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生理上迎来了突破性的成长。这个突破性的成长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就是性的成熟。青少年性成熟先于男性,一般认为女性从11、12岁.到14、15岁,男性则要迟两年左右。其标志则是性腺机能增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第一性征发育迅速,即指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即副性征,女性表现为声音变高、胸部隆起、月经初潮等,而男性则表现为声音变粗,喉结开始增大出现胡须、遗精现象等。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我国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他们对对突然来临的性冲动、性要求,常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心情,包括误解、紧张、恐惧和羞涩等。对于这种变化,女生比男生的反应更为强烈。她们往往对自己乳房的增大感到惊奇与欣喜;体毛的长出感到恶心;尤其是月经初潮的到来,更使她们的心理发生复杂、微妙的变化。男生则多表现为遗精现象不解与好奇。 2、性成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青少年区别于童年,认为自己接近成人的一种标志。但是性成熟容易让花样年华的他们产生一种虚幻的成人感,进入了心理上的“断乳期”,又由于有了成人感,自我意识的膨胀也就成为了青少年的必发症。具体的体现有对自己隐私的注重,对外在形象的在意,对教师、父母的逆反,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和对两性关系的关注。 3、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的再一个方面是强烈的交往需要。因为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变化大,有许多问题要求得到解决。于是,交友就成为他们最迫切的需要。他们紧紧相依,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特别是在遇

自我意识和特点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同年龄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他们饿自我意识又与一般青年有一些不同。 首先,大学生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大学生不象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而是有四-五年的知识技能的准备时间。在这段缓冲时间里,他们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回经常独思,反省“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我性格怎样?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有与各类知识增多,生活经验扩大,感性和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学上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边的客观、全面。王登峰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显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比较高, 第三、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学生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愿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心。内心体验起伏较大,取得成绩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又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有明显的两极情绪。第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 第五、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而言比较高,但不同年纪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纯在明显差异,而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期心理障碍的表现趋势似乎存在某中对应关系。大学一、二、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纪升高而发展,而三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低,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最多的时期。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期,但是也是依次新的上升期,因此也友人称之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扎的转折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自我意识杂大学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步协调一致。但在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确立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也品尝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并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行了不懈努力。 1、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2个我: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既大学射干内即使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伴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自我明显的分化,使大学生主动、迅速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产生了新的认识、体验,同时,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自我沉思增多起来,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 2、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方面和细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呈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加剧。自我冲突加剧,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开始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归纳起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1)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由于生活范围窄,社会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比较简单、直接,因此,对自我的认识参照点少,局限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深圳市罗湖区莲南小学刘柳迪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在社会交往几个体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事实也证明的这些心理学家的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达到自主,全是因为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其实是标志着个体成熟的过程。 幼儿成人的要求下河生活实际中,独立性的、目的性的开始形成一些最初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在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中,个性进一步的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说,个性还未定型。从幼儿到童年自我意识逐渐的复杂来,它不仅仅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等方面,属于情感情绪的有自爱自尊感和义务感等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制,自我纪律,自我调节等等。 自我意识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的产物,它和意志一样受社会的约束。儿童不仅仅依靠自我观察,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而且还在别人的相互交往中,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在别人对己对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换而言之,是在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因此,自我意识的发源应该从儿童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来探索。 一、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小学低年级儿童和幼儿儿童差不多,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差很远,常以老师和家长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为标准。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逐渐学会吧自己的行为,和同学、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吧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镜子来对照,把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时候儿童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讲,小学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在班级里树立“小模范”作为儿童学习的榜样,或有意识的讲一些先进的人物,特别是模范少先队员的行为,作为儿童自我评价的依据。家长和老师对儿童潜移默化,以及在活动中队他们进行及时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哈特等(Harter, et al. 1987)通过调查发现(此研究结论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 (1)儿童至少从五个重要而各自独立的领域来直接评价自己: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2)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儿童的能力和儿童的报复与志向之间的差异。同时,他人对儿童的态度对其自我评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对每个儿童来说上述五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不是相等的,因而各领域能力的高低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身体外表对小学儿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行为表现则是最不重要的。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 我意识的培养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摘要 我国学前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自我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妥善处理自己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如认识到人的态度、体验他人的情感、建立平等关系、共享社会经验、实验共同目标等。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收集等方式,对其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是阐释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发展,其次解构了幼儿自我意识的结构,再次分别从社会、教育的角度论述了良好自我意识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最后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我意识自主教育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提出,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幼儿良好意识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提出有明确自我意识的学习者能够发现和改正不良错误或行为。早在1962年,朱智贤教授在其《儿童心理学》一书中,对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做了深刻的分析,对自我意识的实质、作用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着名心理学家维列鲁学派创始人维果斯

基就对认知思想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思维与言语》一书中,他指出:意识活动可以指向不同方向。本文侧重于阐述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发展,重点是对幼儿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从实践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自我和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及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的概念,弗洛伊德在1895年就已提出,但直到1923年,才有了比较明确的阐述。自我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本我那儿分化出来的。当本我的要求与现实相抵触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了自我。 自我就是内心深处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自己毫不掩饰的一面。心理学上的自我这个概念是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自我”属于意识范畴,出生时婴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成,自我正是一个人出生之后,幼儿时代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的一方面,它正视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它的作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冲动之实现,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因此,控制和统辖着本我与

中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思想品德论文 浅议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和培养 涟源市龙塘镇珠梅中学吴理萍 内容摘要:本文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探讨,并且就此提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自我意识现状培养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或“自我发现期”等等。其原因是这个时期是儿童从童年向成年过渡时期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儿童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即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成熟两个方面的发展。青春期生理成熟的标志显而易见,青春期的心理逐渐成熟主要是由于儿童的个性倾向和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 ,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产生了与童年期截然不同的心理特点 ,而其中自我意识的发展应该说是青春期个性发展的核心内容。最近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张卿华、王文英等人的调查表明,目前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指标的强度是较低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某些情绪或行为问题或社会适应不良,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贬低或自暴自弃倾向。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知难而退,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等等。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这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及其培养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认识 我们知道,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可以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马克思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个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包括自身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以及自身同客观世界的复杂关系。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和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self-concept)又称自我概念 ,是一个人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 ,是个体对自我的所有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对活动的选择和行为的坚持性;二是影响学生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三是影响学生在活动时的情绪;四是影响学生新行为的形成和习得行为的表现[1]。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能使学生善于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善于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去努力实现目标;善于监视、调控、监测达标情况;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改进方法,达到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再认识。因此,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

对自我意识的认识

对自我意识的认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可以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 ——马克思 自我意识是对意识的一种形式,同时一种认知心理结构,它组织、调整、综合着人自身的行为。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构成了个性的基础。马克思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个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包括自身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以及自身同客观世界的复杂关系。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和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人们通过自我意识来真正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体察和分析,通过内省,探求自己微妙的内心世界,力求理解自己的情感、心理变化,自觉的从各方面了解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设计自我模式,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成功是产生于那些有了成功意识的人身上。失败根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意识的人身上。” ——拿破仑.希尔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自我意识是个体的自我观,就是人对自己进行认识所产生的意识活动。自我意识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一过程一般是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形成的。只有认识自我意识,驾驭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意识,你才能战无不胜,从成功走向成功。一切卓越的人物都是先从有了积极的、追求成功的自我意识而走向成功和卓越的。自我意识在人类的发展是上的作用属无法用其他事物来比拟的,既然它如此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理解说说自己对自我意识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①对自我的确认——确任自己是谁的过程。儿童在3个月时能辨认自身以外的世界,5个月后略知别人的存在,8个月后了解自我的存在,1岁后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们能从自己的安全、生理等需要出发掌握了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使用,如“宝宝”等对自己的称呼,产生了“自我概念”。 ②对自我的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事物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与人交往,自我感觉、自我意象得到了发展,此时则为生理自我时期。 ③对自我的理想。进入青少年期,我们的身心日渐成熟,面临着更复杂的自我选择,对自我的优势和劣势有了一定的认识,自我意识水平有了较大发展,处处表现出自己的独立和自我理想,对自己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点尤为关注,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不再完全依赖于他人,在看法和行为上带有浓厚的自主色彩。此时被称为“心理自我”阶段,此后个体的自我逐渐走向成熟。 ——自我意识的层次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为什么人类能够创造出如此绚丽多姿的现代文明,我想与人拥有“至高无上”的自我意识密不可分。但我并不是宣扬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注意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从自我意识层次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功能 自我意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和行为的坚持性;二是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三是影响人们在活动时的情绪;四是影响人们新行为的形成和习得行为的表现。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能使人们善于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我;善于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去努力实现目标;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从

论文: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河源市心理学C证培训(龙川)班钟国辉(老隆中学) 【摘要】本文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各方面影响中,选择由于性成熟给现在的青少年所带来的早恋方面的影响来论述,并且给出一些辅导的建议。 【关键词】性成熟自我意识早恋 【正文】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在个体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最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三个时期。幼儿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童年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对内心状态的注意有所加强,兴趣有所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也出现了新的飞跃;从青少年期到青年期,青年的自我评价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到青年后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终于达到了成熟。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社会文化环境、家庭、他人的评价、生理上的原因、参照体(中学生群体)。而在青少年时期,即10~20岁左右,是人生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会发生突变。产生这种突变的原因突出地体现在生理变化和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的变化。生理原因主要就是身高体重的增长和性成熟。因此性成熟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性成熟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有:1 性兴趣的产生。2 性冲动与自慰行为的出现。3 早恋与婚前性行为。在此主要讨论性成熟对青少年早恋的影响。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一方面受到性生理发育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发展青少年正常的性心理,对完善其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恋即心理上未成熟的少男少女,由于性意识的萌发而对异性产生了特殊的情绪体验,并有意识地爱慕异性的行为。青少年的早恋通常由于双方的幼稚而以失败告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在恋爱时易感情用事,甚至发生婚前性行为。而婚前性行为会引起男女双方生理和心理的重大改变,并衍出复杂的个人和社会问题。自然界只要有阴阳之分,雄雌之分,男女之分,就一定有对立又互补的两种自然现象与自然力量相感相应。因此青少年也有男女相感相应的恋情产生。所以说青少年谈情说爱早恋必然有时发生。早恋必然存在,但是并不可怕,关键是教育者怎样分析处理这一问题。 青少年谈情说爱早恋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及将来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因而教育工作者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育者发现问题,妥善地研究解决。结过婚的大部分人都能理解爱情不仅仅是单纯的两性相悦,它是一个包含着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幸福观等综合而成的复杂的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是男女相感相应的融合。男女的精神境界越高尚,越广阔,相间的关系越融洽,心理的相容程度越高,爱情基础越坚实、越纯真。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调适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调适 作者:向延梅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五中学 刊名: 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2009(8) 参考文献(6条) 1.李铮普通心理学 1995 2.林崇德学校心理学 2002 3.姚俯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01) 4.徐光兴临床心理学 2001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2002 6.章志光社会心理学 199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周红浅析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7(11) 2.戴风明.陈锦秀关于中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认识与实践[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4(11) 3.彭以松.聂衍刚.蒋佩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0) 4.陈家麟.张忠.CHEN Jia-lin.ZHANG Zhong我国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研究述评[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5) 5.宋坤强谈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获得[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1(9) 6.施加平.SHI Jia-ping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5) 7.贾晓波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期刊论文]-体育教学2007(2) 8.韩国栋浅议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期刊论文]-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 9.田凤娟.Tian Fengjuan重视自我意识特点,促进初中生自我教育[期刊论文]-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8(4) 10.朱新筱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欺负的关系[学位论文]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c3388599.html,/Periodical_ddjylt200908009.aspx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东莞市虎门中学彭飞丹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情感和意向。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自我是由知、情、意三方面统一构成的高级反映形式。“知”即自我认识,主要指自我概念;“情”指的是自我的情绪体验,主要包括自尊;“意”指的是自我控制和调节。自我意识,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意识,它标志着一个人的个性成熟水平。一个自我意识成熟的人,通过自我意识认识自己,并认识自己与周围事物、人的关系。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自我意识萌芽于婴幼儿期。人自从呱呱坠地以后,自我意识最初获得的标志,即是幼儿知道到了自己的存在,而且是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人。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专家们认为,它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特别是与观察环境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联,也是依恋发展的重要基础。 道德在儿童时期奠定基础。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儿童进入学校以后。这是因为,此时儿童已能利用语言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动,同时客观环境也向儿童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迫使儿童要按

照这些要求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加之家长、老师、邻居等成人和同伴也经常以这些要求来评定儿童的行为,因而使儿童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了解。 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是人生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三阶段。青春期一般指11―21岁这段时期。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会发生突变。产生这种突变的原因突出地体现在生理变化和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的变化。生理原因主要就是身高体重的增长和性成熟。因此性成熟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青少年性成熟开始的标志:性腺机能增强,第一性征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第一性征是指生殖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即副性征,男性的声音变粗,喉结开始增大出现胡须﹑遗精现象等;女性声音变高﹑乳房隆起﹑月经初潮等。根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性成熟的年龄男性一般在 16岁,女性一般在 15岁。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营养中动物蛋白质的增多,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发达等原因,我国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普遍提前。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社会文化环境、家庭、他人的评价、生理上的原因、参照体(中学生群体)。 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表现为: 性成熟对自我概念的发展的影响。自我概念主要指的是对我是谁,我有什么样的性情、态度及价值观的认识。在青少年期,自我概念的发展突出体现在对自我的发现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恼,首先可能遭遇的便是青春期身体成长带

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解读

浅析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目录 摘要

序言 案例导入 1. 自我意识的概述 1.1 自我意识的概念 1.1.1 自我意识的内涵 1.1.2 自我意识的结构 1.2自我意识的作用 1.2.1对自身成长的作用 1.2.2健全的自我意识对青春期学生发展的作用 2. 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2.1 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1.1自我意识的分化 2.1.2自我意识的矛盾 2.1.3自我意识的整合 2.2 影响自我意识偏差的因素 2.2.1社会客观因素 2.2.2家庭环境因素 2.2.3学生个人因素 2.3.4学校环境因素 3.促进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 3.1客观评价青春期学生,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3.2对青春期学生提出适当期望, 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理想

3.3为青春期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提高他们实践活动能力 3.4鼓励青春期学生参与社会交往活动, 促进他们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4.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 如身高、体质量及体态等) 、心理特征( 如兴趣、能力、气质及性格等) 以及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 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因此,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 世纪中叶以来,自我意识开始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儿童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水平较低的未成年人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导入来分析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本文的主要内容。首先,本文对自我意识的做了较全面的概述,包括自我意识的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在青春期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其次,本文对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进行分析,主要介绍了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列举了导致自我意识出现偏差的主要因素;再次,本文提出了四条关于促进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对引导青春期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具有现实意义;最后,本文总结了以上几个部分的内容得出结论。 关键词:青春期;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