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堂实录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堂实录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堂实录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堂实录

编号:782598333158954555300022221

学校:灵物市战神镇獬麟小学*

教师:白泽*

班级:朱雀参班*

《草原》课堂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草原的辽阔及秀美,那奇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想不想知道草原上的人怎么样?生:想(迫不及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想了解那些问题。

生:(自由读课文,在书上批注)

师:老师看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怎么样?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

生: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知道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话别。

生: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蒙古人民为什么到几十里外来欢迎远客?

生:这说明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之间情谊深重。

师:你说得真棒,谁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白蒙古族人民有那些风俗习惯。

生:(争先恐后的汇报搜集到有关蒙古族风俗习惯的资料:喝好茶、吃手抓肉、赛马、摔跤、住蒙古包……)

师:你们刚才表现得真棒,那么读了这部分内容,假如你是远方的客人,你是兴奋、激动还是感动?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可以用你喜欢方式去表达,可以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还可以跳一跳。

生:(自由组成合作组,进一步体会真实情感)

师:老师已感受到你们的兴奋了,谁来汇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

生:我读迎客这部分时,觉得很兴奋。

师:你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

生:(抓住重点句子,读“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表现了看到河的惊喜及急切的心情。

师:(适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赛读、自由读)

生:主客在蒙古包外想见的场面令人激动,我们是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到的。(生抓住重点句“你说你的——民族团结互助。”表演想见一幕)

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生:主人热情款待,会使客人感动。(学生表演敬酒、吃肉、唱歌)

生:我还感受到了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师:(指导学生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师: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那么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呢?你们大胆的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生:(参阅资料,练说、练写)以诗歌、歌曲等各种形式赞美草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

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知识点 生字组词: 棚:凉棚车棚顶棚工棚牲口棚 蔓:瓜蔓藤蔓爬蔓压蔓顺蔓摸瓜 苞:花苞苞蕾苞米苞谷含苞待放 蕾:花蕾蓓蕾蕾丝吐蕾护苗保蕾 苔:青苔苔藓苔原苔斑苔痕 藓:苔藓 坪:坪坝草坪花坪停机坪 蔗:甘蔗蔗糖蔗田蔗农 瀑:瀑布飞瀑瀑流飞瀑流泉 缝:墙缝裤缝缝隙裂缝见缝插针 谚:谚语民谚古谚农谚俗谚 多音字: 蔓:wàn瓜蔓màn蔓生 尽:jǐn尽管jìn尽头 形近字: 蕾(花蕾)雷(雷电) 蔗(甘蔗)遮(遮掩) 谚(谚语)颜(颜色) 词语解释: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内容: 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课堂指南A卷

海之南教育集团海口海之南外国语实验学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课堂指南(A 卷) 第56-61课时 评 分: 课 题:《 小草和大树》 备课人:六年级组 审核人: 晚修一 (总第 56 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晚修 教师清点人数、每日一吼 (40分钟) 学习目标: 1. 会写6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霍金的精神和人格,知道写人的详略得当的写法。(重点) 4. 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难点) 流程:1、读课文,写收获。(10分钟) 2、学习生字词,请在课本上圈画出字词,在课后生字表上标出音序、部首、结构并组两 个词,了解霍金的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10分钟) 3、理解课文的重点词义。(10分钟) 4、再读课文,进行文本分析(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10分钟) 一、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分钟)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朗读收获是 。 二、学习生字词,请在课本上圈画出字词,在课后生字表上标出音序、部首、结构并 组两个词,学习作者和背景。(10分钟) 1、史蒂芬·霍金 : (国家)伟大的 (科目)科学家。他因患 ,被长期禁锢在 ,他身残志坚,克服了残疾之患而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3、1988年霍金写成科普著作《 》,被人们称为“ ”。 ★三、理解课文的重点词义。(10分钟) 顶礼膜拜: 神秘莫测: 禁锢: 景仰: 悲悯: 龇牙咧嘴: 众星捧月: 跻身: 鸦雀无声: 四、再读课文,进行文本分析(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10分钟)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有 自然段,可以分为 部分。 早读一 月 日 星期 第 节早读 教师清点人数 (30分钟) 早读任务安排:1、6:50-7:00朗读课文两遍 2、7:00-7:05检测课文的生字词 3、7:05-7:15背诵重点词语。 4、7:15-7:20检测 措施:1、对子互背。 2、组长检测。 3、老师抽测。 4、过关签名。 奖罚:1、按完成任务的名次进行加分8——1分。2、未完成任务的同学中午留下来过关。 正课一(总第 57 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教师清点人数、每日一吼 (40分钟)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了解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英文名 中文名 班级 学号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在柏林》精品教案+类文阅读

14 在柏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写法。 3.阅读课文,体会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教学重点】初步学习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篇幅很短,但是涵义很深。它是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从车厢里的一幕镜头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 在教学中,我先以谈话的方式说起关于战争的话题,让学生说一说关于战争的诗歌或影视作品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学生更快地带进一种氛围,为学习课文做准备。然后我按照如下的顺序来组织教学:探究标题的深意——逐层剖析文本——从文题入手品味主旨——感悟学习本课的写作技法。每个环节都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学生自我探究的环节进行得不够顺畅,可能是学生年龄小,对战争方面的内容了解较少导致的。今后教学中,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充分,以免出现“冷场”现象。 类文阅读-14 在柏林 战地钟声(节选) 在柏林 老妇人引来嗤笑 老兵说明原因 车厢一片寂静 厌恶战争 渴望和平

海明威 罗伯特·乔丹听到枪声,而且下桥时觉得枪声直达心窝,好像在自己的横膈膜上发出了回声。现在枪声逼近了,但是公路转弯处还是看不见车辆、坦克或者人。他朝桥头走了一半路,公路上还是没动静;走了三分之二路程,仍然没有动静。他手里的线也放得很顺利,没有缠上任何东西。当他手拿电线远远伸出桥外以免电线缠上桥架时,那边公路上还是没动静。他上了公路,对岸公路上还是没动静。接着他顺着公路内侧一条山洪冲刷出来的小沟迅速地退着走,同时把电线轻轻地绷紧;他的动作就像棒球场上外野手退着接飞球一样。这时,他快到安塞莫藏身的路标石碑对面了。然而对岸还是没有动静。 后来他听见卡车沿公路开下来。他扭头一看,卡车已经驶上桥头长坡。他一甩手,把电线往手腕上绕了一圈,对安塞莫大喊一声:“炸桥!”他双脚一蹬,又把电线往手腕上绕一圈,同时往后一靠,把电线拉紧。卡车声继续从后面传来,前面是公路、打死的哨兵、长桥和对岸一段没有动静的公路。接着,轰然一声,桥的中段凌空升起,就像海浪打岸一样。他把脸埋在布满鹅卵石的山沟里,两手紧抱着头,这时候才感到爆炸的气浪向他冲过来。他把脸贴着鹅卵石的时候,桥梁落了下来,就落在原来桥架的地方。一股熟悉的黄烟夹着辛辣的气味向他滚过来,接着钢铁碎片像雨点一样落下。 钢铁碎片下完以后,他还活着。他抬头往桥上看去,桥梁中段已经没有了。桥上和公路上散了一地缺缺凹凹的钢条铁片;由于是新炸断的,边子和头子都发亮。那辆卡车离桥一百码左右停住了,驾驶员和同车的两个人朝着一条排水沟奔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然——()迅速——()熟悉——()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下桥时觉得枪声直达心窝,好像在自己的横膈膜上发出了回声。 B.桥的中段凌空升起,就像海浪打岸一样。 C.钢铁碎片像雨点一样落下。 3.从文中找出罗伯特·乔丹布线的路径,用“”画出来。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

《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夏天里的成长》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课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 二、说学情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读这篇文章时,对于夏天里各种事物飞快地长,跳跃地长这些句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说课标 课标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和感悟,感受夏天里各种事物都在快速地生长。让学生体会“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含义,从而懂得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把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法。六、说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长规律,了解在夏天里生物生长的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出示文字图片等资料,以达到教学的直观化和最优化。 七、说教学过程 (一)首先语言导入、揭示课题上课开始,由于是第二课时所以教师几句简单平实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绪带入课文。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为下面围绕“哪些事物成长,怎样成长”展开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5) niao chao rongshu yanyu ruixue zhixie ()()()()() 二、一锤定音。(选择正确读音)(6) 渗进(SHEN SEN)彤云(tóng DAN)狩猎(shòu SHOU ) 控制kòng KUN )松衫(shān SHAN )同胞(bāo PAO) 三、查字典。(6) 1.查字典。(4分) (1)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用( )查字法。“亲戚”的“戚”应先查( )部,再查( )画读音是( )。 (2)知道读音,不知道字形,用( )查字法。“zhì烤”的“zhì”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字形是( )。 2.按要求填空。(2分) “东张西望”的“张”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字典里“张”字有三种解释①量词;②看、望;③张开展开。“东张西望”这个词里,“张”字应取第______种解释。 四、把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4分) 例:破锭百出(绽)× 慢不经心( ) 深务痛绝( ) 喜出往外( ) 三年五裁( )

五、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成语)(4) 1、他读起书来高低曲折,和谐优美,我们很爱听。() 2、听了这么美妙的音乐,他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地跳起舞来。() 3、劳动中,同学们争着向前,惟恐落后,挥汗如雨。() 4、我的成绩这么差,几次让爸爸恼怒得跳脚呼喊像打雷一样。() 六、将下列的词语按要求归类,也可以把你平时积累的词语也进行这样的归类。(9) 1.描写人物神态的: 2.描写人物品质的: 3.描写自然景物的: 七、句子。(8分) 1.按要求写句子。(2分) (1)改变词序,不改变句意: 我在少年宫附近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他的话没有完全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把句子中有关部分用“_____”画出来。(3分) (1)画出表示连续动作的两个词: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原文及教案 【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好处。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懂得人一定要珍惜时间,也要用力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练习题

6.怀念母亲 1.辫子组词。 慕()篇()频() 幕()偏()涉() 挚()凄()斑() 势()妻()班()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心()()涌()天之() ()望()天()来()梦 ()不下()()不安() 3.按要求写句子。 (1)为了我们的将来,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琴拉得很好。我的耳聋了,听不见。(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心很着急。(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你认为句中的“愿望”具体指作者的什么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会“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这个句子,回答问题。 ①“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你心中,你的母亲的形象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深刻的部分。 3、体会作者“一咏三叹”的表达方法。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领会人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练习引课 1、填充合适的词语:()的土地 2、引课: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学习15课。 二、根据课题质疑。 “神圣”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时候对谁说的?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解决以上问题:

2、简介印第安人、写作背景和西雅图。 四、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五、小组读课文,理顺文章顺序。 六、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部分写了哪写内容? 2、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 3、理解:为什么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 4、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5、归纳小结: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七、作业:熟读第一部分,背诵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部分: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与大地的关系是那么密切,所以,西雅图对购买土地的白人提出那些要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小组学习,交流讨论:西雅图从哪几方面对白人提出要求?提出了哪些要求?为什么提出那些要求?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在柏林》重点及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上册第14课《在柏林》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一、多音字 柏:bó(柏林)bǎi (侧柏)bò(黄柏) 数:shǔ (数一数) shù (数学) 假:jiǎ (不假思索) jià (度假) 二、近义词 虚弱——孱弱沉思——深思停顿——暂停 大概——可能寂静——平静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三、反义词 缓慢——迅速健壮——虚弱停顿——继续 奇特——普通寂静——喧闹指手画脚——沉默不语 不假思索——犹豫不决 四、理解词语 沉思:深思。 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造句:他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很令人反感。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

嗤笑:讥笑。 神志不清:知觉和理智不清醒。文中形容老妇人因痛失儿子而极度悲伤导致的精神错乱。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五、句子解析 1.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这一环境描写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悲凉气氛,德国弥漫着的失败情绪;也是暗写战争惨烈,战死者众多。下文老兵夫妇的遭遇与这处伏笔照应。 2.“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反复出现的作用是:1. 暗示战争让老妇人失去了三个儿子;2. 表现老妇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3. 形成一个悬念,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3.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寂静”是表象,隐含了人们内心的“动”。车厢里的妇女儿童,哪一个没有丧夫失子或失去父母的苦痛!老兵的话,使他们陷入沉思,引发了他们的共鸣,使他们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 六、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六年级语文上册-明清文学-第六课: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记述了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共491篇,流传较广的篇目有《狼》、《聂小倩》、《口技》、《促织》、《画皮》等。 蒲松龄(1640 - 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从小颇有文名,可是一生考科举未中。 知识链接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们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是记述,“异”是奇异的故事,所以“聊斋志异”即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在这些奇异的故事中,又以女鬼的故事见长。 《聊斋志异》中出现的女鬼多是美丽动人的妙龄少女。虽然她们刚开始会做些坏事,但最后总能够被善良的书生所打动,决心与恶鬼断绝关系,渴望能够返归人世。比如《聂小倩》一篇就塑造了一位纯洁如百合的女鬼。聂小倩一开始受老妖的指使,杀害了无数可怜人。后来她遇到书生宁采臣,本来也想杀掉他,却

在与他的接触中,逐渐被他光明磊落、正直高尚的人品所感化。于是她不仅将老妖设毒计害人的真相告诉了他,还帮他脱离了陷阱。宁采臣也感念小倩的救命之恩,把她带回家中,后来还娶作鬼妻。小倩从此就与恶鬼断绝来往,像人一样生儿育女,与宁采臣一起开始了美满的生活。 当然,《聊斋志异》中也不是所有的女鬼都是本性善良的。比如《画皮》中的女鬼,她因为生前受尽欺辱,悲愤而死,化为厉鬼后便披上美丽的人皮,报复人类。她引诱王生抛弃妻子后,便将他挖心杀死。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形象丰富多彩,且各个性格鲜明。后世作品受其影响,也开始塑造更多的女鬼形象。这些讲述女鬼故事的作品被大量改编为戏曲,以致戏曲家们还单独为她们创设了一个行当——“魂旦”,可见女鬼题材影响之广大。 作品欣赏 《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通过记述一个屠夫傍晚归家途中遭遇恶狼的故事,赞扬了屠夫的勇敢果断、谨慎机敏,嘲笑了玩弄阴谋、自食恶果的黠狼,同时以狼喻人,批判时下狡诈阴险的“狼人”,预示着他们自食恶果的结局。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a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b。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 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 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教案

课题:《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设计者:普兰店市实验小学王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二、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学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反复阅读讨论等活动才能充分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能力目标 ⑴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 感受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学习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六、学习策略教师:讲授法。 学生: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3分钟)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设计意图】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欺骗?它是善意的吗? (二)回顾预习,交流收获(10分钟)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进行再学习,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三)学法指导,自主探索(2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画出具体语句体会,做批注。 (2)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在柏林》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在柏林》解析 知识点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一个发生在从柏林驶出的一列火车上的故事,平实的语言将老妇人的悲惨遭遇描绘出来,表明侵略战争给被侵略人民造成深重苦难的同时,也给侵略国人民带来难以弥合的战争创伤,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课内问题: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的老兵,在被迫上前线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在车厢里,老妇人奇特的举动引起了两个姑娘的嗤笑。老兵道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静。 2.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答:(1)这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截取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深刻地反映了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 (2)意想不到的结局,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 (3)情节上层层铺垫,为小说的结局蓄势。前文写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老妇人的奇特举动、小姑娘的嗤笑,都是在为出人意料的结局蓄势,到结尾处才揭示出老妇人奇特举动的原因。正是有了前文的蓄势和铺垫,小说的结尾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 (4)老兵那平静不动声色的叙述里包含了一股巨大的悲愤,但始终没有爆发出来,反而更有感染力。 多音字: 数:shǔ数一数shù数学 假:jiǎ不假思索jià度假 尽①jìn 尽头。②jǐn 尽管。本课读音同①。 假①jiǎ不假思索。②jià放假。本课读音同①。 词语解释: 沉思:深思。 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造句:他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很令人反感。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 嗤笑:讥笑。 神志不清:知觉和理智不清醒。文中形容老妇人因痛失儿子而极度悲伤导致的精神错乱。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反义词: 缓慢——迅速健壮——虚弱 停顿——继续奇特——普通 寂静——喧闹不假思索——犹豫不决 近义词: 虚弱——孱弱沉思——深思 停顿——暂停大概——可能 寂静——平静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 题参考答案 干货来了?不得不看的干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 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引上绝路→ 痛击敌人→ 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 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 队交给的任务! “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 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他们不畏牺 牲的英雄气概。 B、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 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 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类似的词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 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 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 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 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练习7复习要点 一、辨析组词 铸()虐()摧()诵()卓()毅()豪()涛()虏()催()颂()桌()屹()毫() 虹()蹄()跤()渲()韧()殖()姜()红()啼()交()喧()忍()值()美() 哺()沼()涉()沛()谅()赴()恳()捕()召()徙()配()凉()赵()肯() 讥()浆()勘()竣()鉴()括()辅()肌()桨()堪()峻()签()刮()铺() 熊()兆()懈()即()秘()览()漫()雄()北()解()既()密()贤()慢()二、多音字组词: 薄bó( ) 载 zǎi ( ) 择 zé( ) báo ( ) zài ( ) zhái ( ) 悄qiǎo ( ) 似 sì( ) 蒙 méng ( ) qiāo ( ) shì( ) měng ( ) 补充: 三、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或词语中重点字的意思。 1.望而生畏:畏:害怕。看了就让人害怕。 2.翠色欲流:欲:将要。 3.疾驰:疾:快速地。 4.珍异动物:异:新奇的,特别的。 5.日新月异:异:不同。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6.销声匿迹:销:去掉,使不存在。匿:隐藏。不出声音,隐藏行踪,指隐藏起来不再公开露面。 7.颠沛流离:生活困苦艰难,到处流浪。 8.赞叹不已:已:停。 9.争夺:争相夺取。 10.争持:争论得相持不下。 11.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12.陶冶:比喻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等以积极的影响。 13.回肠荡气:使气息震荡,肝肠回旋。形容(音乐、诗文等)十分动人。 14息息相关:息息:指呼吸。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四、每课要点(要求会背诵和默写)。 1《青海高原一株柳》(1)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用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边柳树的目的是:把青海高原的柳树和灞河的柳树进行对比,更加衬托出青海高原这株柳树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是在写柳树,同时也是在写人,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2.《草原》(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夕阳西下,碧绿的大草原一望无际,汉族客人与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依依惜别,久久不肯离去。话:话别。 (2)“……(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中的“回味”指的是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新体味。 3.《麋鹿》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文后句中词语的意思:“放养”的意思是:让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自由生长。“饲养”的意思是:把动物关起来接收人工喂养。“陆续”指不断地。“相继”指一个跟着一个。 4.《给家乡孩子的信》 (1)这封信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他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 (2)读了巴金爷爷的这封信,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要将自己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他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整体梳理: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 (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传统) (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 (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第64课时 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制订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学过哪些诗歌?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10课

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复习检测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学校李宏伟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瘦削(xiāo xuē)挣扎(zhēnɡzhènɡ) 强制(qiánɡqiǎnɡ)瞥见(piēpiě) 立即(jíjì)冲着(chōnɡch?nɡ) 三、填字解义。

()之大吉:__________ 不()分说:__________ 刻骨()心:__________ 吱呀()响:__________ 一如()往:__________ 羞愧不():__________ 四、活学活用(用上本课的四字词语) 1.我现在__________,穷得买一口水的钱都没有。 2.这地方真美,令所有的游人都__________。 3.窃读时那种__________的心情,是无法言表的。 4.他是真伤心了,你看他__________的样子。 5.他这会儿__________的,样子挺吓人的。 6.经他一指点,我顿时__________,有了主张。 五、用“然”字组五个词,分别用在句子里。 1.()后面有人就住了我的衣领。

2.姑娘一脸(),不知他说的什么意思。 3.拿着马草换来的钱,我()地坐下来读书。 4.()抬头拭泪时,发现他正注视着我。 5.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做着自己的事。 六、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1.以后每天,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这是课文中第__________次出现“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残疾青年这样说的目的是既是暗示碧云__________,更是说给“我”听的,目的是__________。残疾青年在给妹妹说这句话时语带双关,“那匹马”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饿坏了”则是指__________。 2.对号入座(将人物及品质连线)。 乐于助人作者 善解人意父亲 酷爱读书碧云姑娘 善良正直残疾青年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分) 肆虐.(nüè√ lüè) 耙.地(bà pá√) 铁锹. (qiāo√ qiū) 排闼.(tā tà√) 盘踞.(jù√ jū) 滥. 用(làn√ nàn)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kāng,kǎi 慷,慨 jīng,yíng 晶,莹 yáo,lán 摇,篮 hé,ǎi 和,蔼 kuàng,chǎn 矿,产 huánɡ,yīnɡ黄,莺 bāo,guǒ包,裹 jī,dì基,地 3.辨字组词.(8分) ???涯(天涯)崖(悬崖) ???员(成员)贡(贡献) ???睹(目睹)赌(打赌) ? ??资(资源)姿(姿态) 4.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画“——”.(4分) (1)有人会说,宇宙那么大,在地球资源(干涸 干枯 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意 肆虐 虐待)的地方. (3)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使用 滥用 乱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恐吓 危险 威胁). 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5分)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的“四百八十寺”是实指,说明寺庙很多.(×) (2)《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散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3)《青山不老》一文中,“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