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快阁 黄庭坚赏析题

登快阁 黄庭坚赏析题

登快阁 黄庭坚赏析题
登快阁 黄庭坚赏析题

登快阁 黄庭坚赏析题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 家黄庭坚写的七律。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令任上。整理了黄庭坚《登快阁》 赏析题答案,快来看看吧! 登快阁 北宋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赏析答案 (1)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 分) (2)试比较本诗的颔联和杜甫 《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 的异同。(5 分)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 (1)(2 分)用典 借代 (2)(5 分)同: :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意境(2 分);异: 杜诗沉郁顿挫、 慷慨悲壮,传达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1 分),黄诗洒脱明快、奔放自 然,表现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情怀(2 分)。 (3)(4 分)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对世 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④对远离世俗(辞官还乡)、回归自 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 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 晚号涪翁, 又称豫章黄先生, 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 诗 派 开 山 之 祖 , 而 且, 他 跟 杜 甫 、 陈 师 道和 陈 与 义 素 有 “ 一 祖 三 宗 ”(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 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

方面, 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 他则与苏轼、 米芾、 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 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鉴赏 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 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 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 子办完公事, 登上了快阁, 在这晚晴余辉里, 倚栏远眺。 这二句, 看似通俗浅近, 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 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 "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 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 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 " 痴儿 " ,此为谐趣之一 ;" 了却 "二字, 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 与"快阁"之" 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 三字, 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杜诗之"倚", 倚于山阁, 乃实境平叙; 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 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 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 与亭阁的背影 ......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 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 远望无 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 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 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 , 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 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 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 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 断了琴上的朱弦, 不再弹奏, 于是只好清樽美酒, 聊以解忧了。 此处"横" 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 ——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 结尾是相当精彩的: 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 透露了对 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 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 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 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那么, 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 " 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 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 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 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 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 ";方东树评析说: "起四句且叙且写, 一往浩然, 五、 六句对意流行。 收尤豪放。 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 "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 的。 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 "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 绝大之境界, 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 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 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 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 “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 色皎洁明净。 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