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数学活动课 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数学活动课 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数学活动课  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数学活动课  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第二章数学活动课(刘绍中)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个体到整体的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规律问题.

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二)学习重点

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学习难点

(1)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个体到整体的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规律问题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如图所示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n是正整数)个图案由31

n+个基础图形组成.

2.预习自测

(1)如图是一组由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吉祥物“”组成的有规律的图案,请你观察比较它们组成的规律,试判断第n个图案需要用“”()

A.(1)

n n+B.

(1)

2

n n+

C.

(1)

2

n+

D.

2

n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解题过程】解:第一个图案1个,第二个图案123

+=个,第三个图案1236

++=个,第四

个图案123410

+++=个…第n个图案123n

++++=

(1)

2

n n+

,故选B.

【思路点拨】从前四个图中去发现数据的变化规律,从列出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答案】B.

(2)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起步价12.50元,3千米后每千米2.40元,某人乘坐出租车行驶x(3

x>)千米,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他应付的费用,并求出当8

x=时,这一式子的值.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解题过程】解:总费用= 12.50 2.4(3)x +-= 2.4 5.3x +, 当8x =时,原式= 2.48 5.324.5?+=

【思路点拨】总费用=起步价+单价×超过3千米的部分,在代入求值即可. 【答案】2.4 5.3x +,24.5.

(3)若a 表示一个三位数,b 表示一个两位数,若把a 放在b 的左边组成一个五位数,则这个五位数是 .

【知识点】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过程】解:把a 放在b 的左边组成一个五位数,相当于b 的值不变,a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三位,所以,所得的数是100a b +. 故答案为:100a b +.

【思路点拨】把a 放在b 的左边组成一个五位数,相当于把a 乘以100求出所得的积,再加上

b .

【答案】100a b +.

(4)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四个角挖去边长为b 的四个小正方形. (1)余下的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多少? (2)当9a =,3b =时,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知识点】整式解决实际问题,并求值.

【解题过程】解:(1)余下部分的面积为224a b -; (2)当9a =,3b =时,224a b -22943813645=-?=-=. ∴当9a =,3b =时,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5.

【思路点拨】(1)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2)把a 、b 的值代入(1)所列式子中计算即可. 【答案】(1) 224a b -;(2)45.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可以使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的简洁、规范. (2)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方法及步骤:弄清数量关系,注意语句顺序,熟记常用公式,规范书写.

2.问题探究

探究一 用整式表示规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活动① 回顾旧知,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师问: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学生举手抢答.

师:整式的加减运算是什么? 学生举手抢答.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为用整式表示规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作好铺垫. 探究二 ★▲

●活动① (大胆操作,探究整式表示规律中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如图所示,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 (1)如果图形中含有n 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 (2)当图形中含有2019个三角形时,需要多少根火柴棍?

师生活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准备好的的火柴棍动手摆放图形进行探究.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分析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活动② (集思广益,发现如何探究规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1

2222n -++++

+=2n +时,21n +=2×2019+1=4025

追问:还可以从图像的哪些角度去思考,寻找数据的变化规律?

放两类统计计算,可得

这种研究图形变化规律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应用列表法得到用整式表示三角形个数和所用火柴棍的根数的对应关系,让学

生体会到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个体到整体的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 探究三 ★▲

●活动① (基础性例题)

师问:今天学习了数学中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你能利用它可以解决图形规律变化的问题吗?

例1.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拼大正方形,拼第1个正方形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第2个正方形需要9个小正方形,…,按照这样的方法拼下去,第n 个大正方形比第()1n -个大正方形多多少个小正方形( ).

A.()221n n +-????;

B. ()221n n --????;

C.()()2211n n +--????

; D.()2

1n -. 【知识点】整式表示规律.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

【解题过程】解:∵第一个图形有224=个正方形组成,第二个图形有239=个正方形组成,

第三个图形有2416=个正方形组成,∴第n 个图形有2

1n +()个正方形组成,

第1n -()

个图形有2n 个正方形组成, ∴第n 个大正方形比第1n -()

个大正方形多2

21n n +-()个小正方形. 故选A.

【思路点拨】观察题目,将第一、二、三个图形的小正方形个数表示出来,根据图形中小正

方形的个数规律得出变化规律,第n 个图形有2

1n +()个正方形组成,此时即可得出第n 个大

正方形比第1n -()个大正方形多多少个小正方形. 【答案】A.

【知识点】整式表示规律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特殊到一般思想

【解题过程】解:(1)图形编号为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9=4×3-3;

【思路点拨】(1)结合题意,总结可知,每个图中三角形个数比图形的编号的4倍少3个三角形由此可计算出答案;

(2)根据(2)中的规律可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4n-3.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由图形的变化规律去发现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用含字母的式子把一般性的规律表示出来,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活动2 (提升型例题)

例2.一种笔记本售价为2.3元/本,如果买100本以上(不含100本),售价为2.2元/本,列式表示买n本笔记本所需钱数(注意对n的大小要有所考虑).请同学们讨论下面的问题:

(1)按照这种售价规定,会不会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少的情况?

(2)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怎样购买能省钱?

(3)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并举出几个例子.

【知识点】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解题过程】解:(1)当100

n>时:需要的钱数是2.2n元;当n≤时:需要的钱数是2.3n元;当100

?=元,由2.2230

n<,

n<得:104.5

n=时,需要的钱数是2.3100230

100

则100104

<≤时,会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少的情况;

n

(2)因为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购买101本时,需要的钱数是101 2.2222.2

?=(元),

购买100本时,需要的钱数是100 2.3230

?=(元),

所以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购买101本能省钱;

(3)例如一个乒乓球售价为2元/个,如果买10个以上(不含10个),售价为1.9元/个,按照这种售价规定,会不会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少的情况?

【思路点拨】(1)分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是不超过100本,另一种是超过100本,分别求出各自的代数式即可.

(2)因为买100本以上(不含100本)售价较低,所以可以购买101本笔记本比较省钱.

【答案】(1)100104

<≤时,会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少的情况;(2)购买101本能省钱;

n

(3)略.

练习:A、B两家公司都准备向社会招聘人才,两家公司条件基本相同,只有工资待遇有如下差异:A公司年薪两万元,每年加工龄工资400元,B公司半年薪一万元,每半年加工龄工资100元,求A、B两家公司,第n年的年薪分别是多少,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哪家公司有利?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解题过程】解:A公司第n年的年薪是20000400119600400

();

n n

+-=+

B公司第n年的年薪是200001002119900200

().

n n

+-=+

A、B公司第n年的年薪差为1960040019900200200300

()().

+-+=-

n n n

当1

n-<,此时选择B公司有利;

n=时,2003000

当2

n->,此时选择A公司有利.

n≥时,2003000

【思路点拨】

提示1:根据题意列出A、B两公司第n年的年薪的代数式,对这两个式子进行比较即可.

提示2: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此题为文字阅读题,学生要养成仔细阅读理解的习惯.

【答案】200300

n-<,此时选择B公司有利;

n=时,2003000

n-,当1

当2

n->,此时选择A公司有利.

n≥时,2003000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由图形的变化规律去发现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用含字母的式子把一般性的规律表示出来,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3.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

(1)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表示数量关系.

(2)列表整理分析数据,发现变化规律. (3)数形结合思想、特殊到一般思想. 重难点归纳

(1)列表整理分析数据,发现变化规律. (2)数形结合思想、特殊到一般思想.

(三)课后作业

基础型 自主突破

,

根据这组数的规律【知识点】整式解决规律问题中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

【解题过程】解:

分子为1,2,3,4,5,

,

第100个数的分子为100,

分母为3,5,7,9,11,第100个数的分母为12100201+?=,

第100个数为:

10020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00

201

. 【思路点拨】这是一组分数,分子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n ,分母是从3开始的连续奇数,且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存在的关系: 12n

n

+,故本题可解. 【答案】

100201

. 2.观察图中给出的四个点阵,S 表示每个点阵中的个数,按照图形中的点的个数变化规律,猜想第10个点阵中的点的个数S 为( ).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

【解题过程】解:看图可知,第n 幅图就比第一幅图多1n -()个4,所以第n 幅图中点的个数就是1n -(),再乘以4,然后加1,列式为:()141n -?+=441n -+=43n - 所以第10个图形点的个数S =4×10-3=37.

【思路点拨】仔细看图,分析图中点的数量的变化,发现规律是:第n 幅图就比第一幅图多1n -()

个4,据此即可解题;在找出点的总个数的关系后,不要忽略第n 的图中点的总个数应加上1,否则导致答案错误. 【答案】43n -.

3.如图所示,则第2019个图形中笑脸的个数是 ,第n 个图形中笑脸的个数是 .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

【解题过程】解:根据题意可知,第2019个图形中笑脸的个数是4016个,第n 个图形中的笑脸的个数是2n .

【思路点拨】分析笑脸的个数与n 的值之间的变化规律,笑脸的个数总是n 的值的2倍,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分析出第2019个图形笑脸的个数以及第n 个图形笑脸的个数. 【答案】4016,2n .

4.如图,用围棋子按下面的规律摆图形,则摆第n 个图形需要围棋子的枚数是( ).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A.5n

B. 51n -

C. 61n -

D. 221n +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

【解题过程】解:依题意得: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围棋子; 摆第2个“小屋子”需要11枚;摆第3个“小屋子”需要17枚. 则摆第n 个图形需要围棋子的枚数为(61)n -个,故选C.

【思路点拨】本题中可根据图形分别得出n =1,2,3,4时的小屋子需要的点数,然后找出规律得出第n 个时小屋子需要的点数. 【答案】C.

5.图是用棋子摆成的图案,每条边上有n (2n ≥)个棋子,每个图案棋子的总数是S ,按此规律推断S 与n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

【解题过程】解:由图可知,当n =2 时,242S ==

当n =3 时,293S ==;当n =4 时,2164S ==……;因而2S n =

【思路点拨】本题中可根据图形分别得出n =1,2,3,4时的图案需要的点数,然后找出规律得出第n 个时图案需要的点数. 【答案】2S n =.

6.如图,以一根火柴棍为一边,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如果图形中含有2 013

个正方形,则需要根火柴棍.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

【解题过程】解:1

n=时,有4根火柴;2

n=时,有437

=

+根火柴;3

n=时,有42313

?=

根火柴;…,()

41331

S n n

=-?=

++,当 2 013

n=时,3 2 01316040

S=?=

【思路点拨】易得1

n=时火柴的根数,分别求得n为任意值时,火柴的根数在4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3即可.

【答案】6040.

能力型师生共研

【答案】

11 10 a -.

2.如图是一个有规律排列的数表,请用含n的代数式(n为正整数)表示数表中第n行第n列的数.

【知识点】整式表示规律图形中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

【答案】21n n -+. 探究型 多维突破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解题过程】

当户月用水量是26方时:()()12 1.520122262036a a a a +-+-=; 当户月用水量是n 方时:()()()12 1.5201222028a a a n n a +-+-=- 表中空格从左至右依次填36a 和()28n a -.

【思路点拨】分别计算出312m ,按a 元/ 3m 收费,若超过38m ,按1.5a 元/3m 收费,超过320m ,按2a 元/3m 收费,然后计算三部分的和即可求解. 【答案】36a 和()28n a -.

2.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如图所示,第1个图案有4个五角星,第2个图案有7个五角星,第3个图案有10个五角星,……,第2019个图案有____个五角星.

第1个图案 第2个图案 第3个图案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

【解题过程】第一个图有4个五星,第二个图有4+3个五星,第三个图有4+3+3个五星…第

n 个图有43(1)n +-,所以2019个图有43(1)n +-=43(20141)+?-=6043.

【思路点拨】以第一个图的个数4为基础,以后每增加一个图就增加3个五星,从而发现增加的个数与对应图像个数的对应关系,从而发现变化规律,用含n 的式子表示出来即可. 【答案】6043. 自助餐

1.观察下面的一列单项式:x -、22x 、34x -、48x 、516x -、…根据其中的规律,得出的第10个单项式是( ).

A.9102x -

B. 9102x

C.992x -

D.992x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

【解题过程】解:依题意得:(1)n 为奇数,单项式为:12

n n

x --(); (2)n 为偶数时,单项式为:12

n n

x -(). 综合(1)、(2),本数列的通式为:12n n

x -(-),∴第10个单项式为:9102x .

故选:B .

【思路点拨】通过观察题意可得:n 为奇数时,单项式为负数.x 的指数为n 时,2的指数为(1n -).由此可解出本题. 【答案】B.

2.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多项式:a b +,23a b -,35a b +,47a b -,…,其中第10个式子是( ). A.1019a b + B.1019a b - C.1017 a b - D.1021a b -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

【解题过程】解:多项式的第一项依次是

a ,2a ,3a ,4a ,…,n a , 第二项依次是

b ,3b -,5b ,7b -,…,

1211n n b +﹣(﹣), 所以第10个式子即当n =10时,代入后得到121

10191n n n a b a b +-+

=-(-),故选B .

【思路点拨】把已知的多项式看成由两个单项式组成,分别找出两个单项式的规律,也就知道了多项式的规律. 【答案】B.

3. 如图,是用火柴棍摆出的一系列三角形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每边摆上20(n =20)根时,需火柴棍为 根,若当每边摆上n 根时,试写出需火柴棍为 根.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

【解题过程】解:由图形可知:当1n =时,火柴总数为31?,

当2n =时,火柴总数为312?+(),当3n =时,火柴总数为3123?++(), ∴当20n =时,火柴总数为312320630?+++

+=(),

当每边摆上n 根式,火柴总数为3123n ?++++=

()3(1)

2

n n + 【思路点拨】根据图中规律可发现,每边增加一根火柴,火柴总数就会比前面增加3n 根火柴. 【答案】630,

3(1)

2

n n +. 4.如图是①2019年10月日历,现用一长方形在日历中任意框出4个数如图②,请用一个等式表示a 、b 、c 、d 之间的关系: .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

【解题过程】解:∵a 、b 、c 、d 是任意框出4个数,

∵81728a a a a a ++=+++=+()()(),∴a d b c +=+,故答案为:a d b c +=+. 【思路点拨】根据日历,用a 表示出b 、c 、d ,便不难得到规律. 【答案】a d b c +=+. 5.观察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

猜测第n 个等式(n 为正整数)应为 .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

【解题过程】解:根据分析:即第n 个式子是911011109n n n n -+=+=-()(﹣). 故答案为91109n n n -+=-().

【思路点拨】这几个等式中,左边:第几个式子是9乘以(几减1),再加上几;右边:第几个式子即十位是几减1,个位是1. 【答案】91109n n n -+=-().

6.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20个图形的“★”有多少个? 【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 【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

【解题过程】解:根据规律第一个图有3个★,第二个图有6个★,第三个图有9个★,…可知第n 个图形有3n 个★,所以第20个图形共有20360?=个★.

另解:通过观察发现每行五星组成的三角形的边上分别有(1n +)个五星,共有31n +()个,但每个角上的五星重复加了两次,故五星的个数为3(1)33n n +-=个, 故第20个图象共有60个★,故第20个图形的“★”有60个.

【思路点拨】排列组成的图形都是三角形.第一个图形中有133?=个★,第二个图形中有

236?=个★,第三个图形中有339?=个★,…第20个图形共有20360?=个★. 【答案】第20个图形的“★”有60个.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1.1整式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次数。 教学难点:整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常用的教学教具 活动准备:1、分别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 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2、代数式的系数、项的回顾: (1)代数式b a 23 1的系数是 代数式-24mn 的系数是 (2)代数式4 2b a -的系数是 代数式543 st 的系数是 (3)代数式c b a ab 423-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 、 , 项是________________. (4)代数式z x xy y x 23274 1-+-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 、 、 教学过程: 1. 课前复习1的基础上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一个塑料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___ 2.小红、小兰和小明的房间的窗户从左到右如下图所示, 其上方的装饰(它们的半径相同) (1) 装饰物所占的面积分别是_____ ______ _______ (2) 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1.2整式的加减(2) 教学目标:1.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 其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索规律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发 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活动准备:计算: (1)(-x +2x 2+5)+(-3+4x 2-6x ) (2)求下列整式的值:(-3a 2-ab +7)-(-3a 2-ab +9),其中a =2 1,b =3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子,摆第3个需 要 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 枚棋子 (2)摆第n 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 二、例题讲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11x 3-2x 2)+2(x 3-x 2) (2)(3a 2+2a -6)-3(a 2-1) (3)x -(1-2x +x 2)+(-1-x 2) (4)(8xy -3x 2)-5xy -2(3xy -2x 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二章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案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并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体会分布的意义与作用,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并体会各自的特点。 2.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教学难点】 1.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2.体会分布的意义与作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按照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打算以学习任务驱动,以问题探究与动手操作为方式,以问题解决为主线,通过各种展示方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和实验探究,学会画图和表并理解分布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学习统计知识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随机抽样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抽样的目的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 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民乐县县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

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 下面我们学习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则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三)、探究新知 【概念形成】 1、频数将样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组,每组内含有这个样本的个体的数目。 2、频率样本中某个组的频数与样本容量的比叫做该数据的频率。 3、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 【知识探究一】样本频率分布表 思考1:上述100个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什么?由此说明样本数据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最大值4.3,最小值4.1,极差应该是4.3-0.2=4.1.说明了样本数据的变化范围是4.1t 第一步:求极差。即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思考2:数据分成多少组合适呢?如果将上述100个数据按组距为0.5进行分组,那么这些数据共分为多少组? (4.3-0.2)÷0.5=8.2.将8.2取整,故可取组距=0.5,组数=9 第二步:决定组距与组数。组距:指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 思考3:各组数据的取值范围可以如何设定? 以组距为0.5将数据分组时,可以分成以下9组:[0,0.5),[0.5,1),…,[4,4.5]. 各组均为左闭右开区间,最后一组是闭区间 第三步:数据分组。 思考4:如何统计上述100个数据在各组中的频数?如何计算样本数据在各组中的频率?你能将这些数据用表格反映出来吗? 计算各小组的频率,作出频率分布表. 第四步:列频率分布表。 【知识探究二】频率分布直方图 画图时,应以横轴表示月均用水量,纵轴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再以每个组距为底,以各频率除以组距的商为高,分别画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A版高一数学必修2 全套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同学们,我们将一起走进美妙的初中数学世界,这里有崭新的“代数”世界—不断扩充的数域、奇妙的字母表示数、威力巨大的方程、不等式、运动变化的函数;这里有“图形”世界—我们将一起拼剪、折叠、平移、旋转,在操作实验中发现图形的性质。在这里,我们还将一起畅游“数据”的世界,学会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并用所学的概率、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数学将继续开拓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心灵的目光穿过无限的时间,使我们的心灵的手延伸到无边无际的空间。 哲学家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读历史使人明智,学逻辑使人周密,学哲学使人善辩,学数学使人聪明…” 1、为什么学数学? ※数学是工具学科 数学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曾有人说:一个物理学家必须是数学家,而一个数学家未必是物理学家。可见数学的价值。 ※生活离不开数学

小到集市买东西,大到火箭发射卫星都离不开数学。又如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马克思:”一种科学只有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数学使人聪明 有人形象地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体的例子来体验一下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故事一:据说国际象棋是古印度的一位宰相发明的。国王很欣赏他的这项发明,问他的宰相要什么赏赐。聪明的宰相说,“我所要的从一粒谷子(没错,是1粒,不是1 两或1斤)开始。在这个有64格的棋盘上,第一格里放1粒谷子,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即每下一格粒数加倍,……如此下去,一直放满到棋盘上的64格。这就是我所要的赏赐。”国王觉得宰相要的实在不多,就叫人按宰相的要求赏赐。但后来发现即使把全国所有的谷子抬来也远远不够。 故事二:古希腊有个国王,一次想处死一批囚徒,那时候处死囚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砍头,一种是用绳子绞死。他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制定了一条规定:你们可以任意说一句话,如果是真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简单的图形? 学生回答:画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教师提问: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 相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他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学生思考回答: 只会改变数量关系而不会改变位置关系.

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教师提问: 你同意下列说法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1.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2.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的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3.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学生思考回答:1、2是对的,3是错的. 第3个应改成: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直观体验. 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 在右图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 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 教师板书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三、例题讲解 【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答案】由邻补角的定义,得∠2=180°-∠1=180°-40°=140°;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4=∠2=140°.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下图中具有这两种位置关系的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2.1 2.1.1 简单随机抽样 含解析

2.1.1 简单随机抽样 预习课本P49~51,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抽签法?在抽取样本时用抽签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3)什么是随机数表法?在抽取样本时用随机数表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4)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步骤有什么? [新知初探] 1.统计的相关概念 (1)总体:统计中所考察对象的某一数值指标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全体叫做总体. (2)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叫做个体.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叫做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的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5)随机抽样:满足每一个个体都可能被抽到且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抽样. 2.简单随机抽样 (1)定义:从元素个数为N 的总体中不放回地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如果每一次抽取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有相同的可能性被抽到,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常用方法: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3)抽签法的优缺点: ①优点:简单易行. ②缺点:当总体的容量非常大时,费时、费力又不方便;如果标号的纸片或小球搅拌得不均匀,可能导致抽样的不公平. (4)随机数表法????? 随机数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 [小试身手] 1.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某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 ) A .与第几次抽样有关,第一次抽到的可能性最大

B.与第几次抽样有关,第一次抽到的可能性最小 C.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一次抽到的可能性相等 D.与第几次抽样无关,与样本容量也无关 解析:选C由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知C正确. 2.为了了解全校240名高一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240名学生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 C.样本是40名学生D.样本容量是40 解析:选D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240名学生的身高,个体是每个学生的身高,样本是被抽取的40名学生的身高,样本容量是40.因此选D. 3.下列抽样试验中,适合用抽签法的有() A.从某厂生产的3 000件产品中抽取600件进行质量检验 B.从某厂生产的两箱(每箱15件)产品中抽取6件进行质量检验 C.从甲、乙两厂生产的两箱(每箱15件)产品中抽取6件进行质量检验 D.从某厂生产的3 000件产品中抽取10件进行质量检验 解析:选B A、D中总体的个数较大,不适于用抽签法;C中甲,乙两厂生产的两箱产品性质可能差别较大,因此未达到搅拌均匀的条件,也不适于用抽签法;B中个体数和样本容量均较小,且同厂生产的两箱产品,性质差别不大,可以看做是搅拌均匀了,故选B. 4.用抽签法进行抽样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制签;②抽签;③将签摇匀;④编号;⑤将抽取的号码对应的个体取出,组成样本.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答案:④①③②⑤ 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典例] A.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抽取5个点作为样本 B.可口可乐公司从仓库中的1 000瓶可乐中一次性抽取20瓶进行质量检查 C.某连队从200名战士中,挑选出50名最优秀的战士去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D.从10个手机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2个进行质量检验(假设10个手机已编好号,对编号随机抽取) [解析]A中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无数个点,这与要求总体中的个体数有限不相符,故错误;B中一次性抽取不符合简单随机抽样逐个抽取的特点,故错误;C中50名战士是最优秀的,不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等可能性,故错误. [答案]D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直线与直线的方程》教案8

第八课时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熟练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能力和方法: 会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两平行线距离 3、情感和价值:认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学导式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 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学习了两直线的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两直线的夹角公式,两直线的交点问题,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逐步熟悉了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这一节,我们将研究怎样由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用POWERPOINT 打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进行移动,使学生回顾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且在直线上取两点,让学生指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复习前面所学。要求学生思考一直线上的计算?能否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推导? 两条直线方程如下: ?? ?=++=++0 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二)、研探新课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为:2 2 00B A C By Ax d +++= (1)提出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已知某点P 的坐标为),(00y x ,直线=0或B =0时,以上公式0:=++C By Ax l ,怎样用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呢? 学生可自由讨论。 (2)数行结合,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初一数学教案(下册)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5.1.1相交线(师板书)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 : (二)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 三、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3练习前的内容.) ○ 1回答“探究”中的问题并填空白; ②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思考对顶角为什么相等.; ○ 3注意例题的解题步骤和格式.;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检测 1.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懂了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 2.检测题:如图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1)图中有几对对顶角?分别是哪些? (2)∠AOD 邻补角是 . (3)如果∠AOD=35°,则∠BOD 、∠BOC 、∠AOC 分别等于多少度? 分别让3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D B C A O

五、后教 (一)更正: 请同学仔细看一看这3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名更正) (二)讨论: 评(1):对顶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对顶角满足的两个条件:○1有一个公共顶点.○ 2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师板书). 评(2):邻补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邻补角满足的两个条件:○1有公共边○2一个角的一边是另一角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教师板书).【注意 ∠AOD 邻补角有两个,不要漏。】 评(3):∠BOD 求得对吗?引导学生说出:邻补角互补. ∠BOC 、∠AOC 求得对吗?引导学生说出:对顶角相等.再问对顶角为什么相等.引导学生说出:同角的补角相等. 教师拓展引申: (1)∠1的对顶角是---------- (2)∠1的邻补角是---------- (三)归纳:1分钟识记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 六、课堂作业 (一)讲述: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要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 必做题:P8 2 选做题:P9 7 思考题:P9 8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5.1.1垂线(1) 学习目标: 1.理解垂直、垂线的概念并会表示两条直线垂直. 2.理解垂线的性质,会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A B E F C D

高中数学 第二章《简单随机抽样》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2.1.1简单随机抽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统计问题的提出,体会数学知 识与现实世界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4、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及随机数法的步骤,并 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设想: 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食品店内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准备怎样做? 显然,你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为什么?)那么,应当怎样获取样本呢? 【探究新知】 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叫做简单随机样本。 【说明】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 (1)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 (2)简单随机样本数n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 (3)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N。 思考? 下列抽样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为什么? (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 (2)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出10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 二、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1、抽签法的定义。 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说明】抽签法的一般步骤: (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部教案(最全最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2021年春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初一备课组)

2021年春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初 一备课组) 2021年春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初一备课组) xxxx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 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授七(二)、七(三)班的数学课,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和测试结果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很理想,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

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与记笔记的习惯。 2、教材情况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新课标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品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中熟记知识要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 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力争合格率60%以上,综合成绩达到全镇前六名。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展示和学习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的陶冶、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教案(完整版)教学文案

(必修二) 高 中 数 学 第 二 章 教 案

2.1.1 平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长方体由哪些基本元素构成? 答:点、线、面. 2.观察长方体的面,说说它的特点?答:是平的. 指出:长方体的面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 1.平面含义 指出: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平面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是平面的局部形象;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①平面的画法:和学生一起,老师边说边画,学生跟着画. 在立体几何中,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当平面水平放置时,通常把平行四45,且横边长画成邻边长的两倍;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当一个平边形的锐角画成0 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②平面的表示方法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点与平面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指出: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点B 在平面α外,记作:B α? 想一想: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4.平面的基本性质 思考: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P ,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呢? 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观察理解: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 得出结论: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l A B ααα∈??∈? ???∈??∈?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2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补充3个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与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教师用正(长)方形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面的交线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P42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 学校:团陂中学

教学时间 2、25 课题 5.1.1 相交线 课时 1 教学媒体 多媒体、黑板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 方法 经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分类思想,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说理能力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合作探究 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问题: (1)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四个角,12∠∠和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3∠∠和呢?

(2)12∠∠和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3∠∠和呢? (3)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个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 四、成果展示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在上图中,你还能写出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1的两边分别是∠2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2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例1:如图,直线a 、b 相交,(1)∠ 1=o 40, 求∠2,∠3,∠4的度数。 (2) ∠1:∠2=2:7 ,求各角的度数。 六、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七、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九、反思与回顾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二章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教学设计

《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主要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第二小节,《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需要2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通过探究栏目提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问题”,引出对总体分布的估计问题,以及估计总体分布的途径,而且这个问题贯穿本节始终,通过对该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列频率分布表和和分布直方图,最后又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让学生尝试运用分布图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与方法。 依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1.2 教学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和画频率分布直方图,进而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教学难点: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 2 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标中的内容与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指定教学目标如下: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能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决策提供依据,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 学情分析 3.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统计的初步概念,对样本估计总体有一定的认识。进入高中后,前面已学习过抽样的相关知识,对用图、表来反映样本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用列表、绘图等基本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一定基础。 3.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1)学生虽然在初中对这部分内容有所学习,但因遗忘等原因,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会有一定困难,再加上频率分布直方图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对数据分析缺乏目的性,会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困惑。如:已经学习了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什么还要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为什么纵坐标要选用频数/组距等。 (2)因缺乏统计思维的训练,学生对统计思想、方法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等。如:为什么能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对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数据分析,再用来决策于实际问题,对学生会有一定难度等。 4 教法学法分析 4.1.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 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为了把发现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成功的体验让给学生,为了立足于学生思维发展,着力于知识建构,就必须让学生有观察、动手、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享到探索知识的方法和乐趣,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2.2.学法指导: 问题探究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同步教案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 第()次课 共()次课 课时:2课时教学课题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同步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性质定理,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性质 定理 能力目标: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问题,平面与平面平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利用判定定理解决有关线面、面面平行问题. 难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知识梳理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例题精讲 【题型一、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 【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这条直线就平行于平面内的任何直线; (2)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 (3)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平行; (4)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的平面有无穷多个.

【方法技巧】理解线面平行的定义和判定定理→逐个判断是否正确 【题型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2】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AB的中点.证明:BC1∥平面A1CD. 【方法技巧】: 1.应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步骤 上面的第一步“找”是证题的关键,其常用方法有: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应用的误区 (1)条件罗列不全,最易忘记的条件是a?α与b?α. (2)不能利用题目条件顺利地找到两平行直线. 3.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证明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不易操作). (2)排除法:证明直线与平面不相交,直线也不在平面内. (3)判定定理法. 变式1:如图,直三棱柱ABC-A′B′C′,点M,N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证明:MN∥平面A′A′CC′. ●误区警示 易错点:忽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使用的前提条件 例:如果两条平行直线a,b中的a∥α,那么b∥α.这个命题正确吗?为什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拓展课)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拓展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拓展课) ——24点游戏 上课学校:高桥-东陆学校执教者:丁迎华班级:预备2班 地点:预备2班时间:3月16日 一、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考虑到预备班的学生年龄偏小,而且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比较枯燥,特在教学中安排了一节24点游戏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完有理数这一章之后的研究性阅读材料,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心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运算律、提高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心算的能力; 2.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合作解决新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算速度和心算能力; 2.培养合作精神; 3.体会游戏规则的变化其实是由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三、教学设计: 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感到非常的枯燥、乏味,学生只是为了学而学,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新教材的编排里,编入了24点游戏一节阅读材料,因此我在上完有理数以后,利用24点游戏,通过与数的计算有关的游戏,学会从生活和游戏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感受数学美,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参与竞争等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拿出教具,扑克牌,引出课题。 2.说出24点游戏规则。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 数学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延长线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有一条公共边与OA ,AOD AOC ∠∠; BOD AOC ∠∠与有公共的顶点O ,而且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