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电影史

中外电影史

中外电影史
中外电影史

中外电影史

像历史一样,我们也把电影史分为中国电影史和外国电影史,相比较而言,外国电影史主要是以“流派”、“思潮”为主线,而中国电影史则是以“代际”或意识形态下的时代划分为主线。同时在具体讲述的过程中我们再结合具体电影实例,穿插对一些电影大师的讲解,

第一讲中国电影史

一、中国电影史(大陆部分)中的代际关系:

(1)“第一代”中国电影导演;

(2)“第二代”中国电影导演;

(3)“第三代”中国电影导演;

(4)“第四代”中国电影导演;

(5)“第五代”中国电影导演;

(6)“第六代”中国电影导演;

二、中国电影史(大陆部分)的年代划分:

(1)中国电影的萌芽阶段(1905----1920);

(2)中国电影发展中的第一个黄金时期(1921----1937);

(3)战争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1937----1945)

(4)新中国初期的电影(1949----1966),亦称“十七年电影”;

(5)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

(6)创伤恢复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1983);

(7)“第五代”电影导演与中国电影的崛起(1983----1992);

(8)九十年代后的中国电影;

三、香港电影史:

四、台湾电影史:

五、中国电影史中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简述:

第二讲外国电影史

本讲主要是以西方电影中的主要“流派”、“思潮”为主线,简要地将西方电影史串联起来,从而给各位一个简要的阐述,进而能使各位能更好的了解外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在阐述其间还会穿插重要的电影大师的简介。

一、电影艺术的形成:

1、电影的史前史

2、电影的奠基者

二、外国电影史中的主要“流派”、“思潮”

(1)法国:①印象主义电影②表现主义电影③达达主义电影1、二三十年的欧洲先锋电影(2)德国:①表现主义电影②抽象主义电影

(3)苏联:①电影眼睛派②蒙太奇电影学派

(1)英国:①纪录片运动及②战后的“自由电影运动”

(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2、现实主义电影(三四十年代)(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4)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

(1)法国:①新浪潮电影②左岸派电影③真理电影3、“新浪潮”电影(五六十年代以后)(2)新德国电影

(3)日本新浪潮电影

三、“流派”、“思潮”之外的外国电影史

1、美国电影史(1)旧好莱坞电影(2)新好莱坞电影

2、日本电影史

3、伊朗电影史

4、韩国电影史

5、印度电影史

四、外国电影史中重要的电影大师及代表作品简介

第三讲电影知识补遗

本讲主要是讲述在前两讲中未曾提及的电影史知识,以及与电影相关的电影知识。

一、电影节

1、戛纳电影节

2、柏林电影节

3、威尼斯电影节

4、莫斯科电影节

5、奥斯卡电影节

6、台湾金马奖

7、香港金像奖

8、金鸡百花奖

9、华表奖

10、上海国际电影节

二、其他有关电影史知识

第一讲中国电影史

一、中国电影史(大陆部分)中的代际关系:

对于中国电影中的“代际关系”的提法不是电影理论家们经过周密的思考后提出来的,而是在约定俗成中形成的,目前被国内外相当一部分研究中国电影的学者所采用。

所谓“六代”,具体地说,一般认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为第一代导演,他们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无声时期,代与代之间往往是师承关系;第二代导演是第一代的学生辈,代表人物有蔡楚生、孙瑜、吴永刚、费穆、沈浮等,他们活跃于三四十年代有声电影时期;第三代又是第二代的学生,他们最辉煌的时期是五六十年代,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等;第四代电影导演大多毕业于“文革”前的北京(也有上海电影学校及各电影厂自己培养的),他们长期给老导演当助手,直到“四人帮”瓦解后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有了独立拍片的机会,显示出自己的艺术才能,如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黄健中等;第五代导演大多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包括其后的进修班),毕业后很快有了独立拍片展示才能的机会,如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吴子牛、黄建新、宁瀛、周晓文等;第六代是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陆影坛陆续涌现出一批八十年代毕业的接受电影或戏剧教育的新生代导演,他们或以愤世嫉俗的边缘话语和“独立制片”的特异方式游离于国营电影体制之外,或在国营电影体制机构内进行不无自恋色彩的个体写作,或为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和创作环境而表现出某种回归主流话语和寻求观众认同的姿态,代表人物有:贾樟柯、王小帅、张元、路学长、管虎、娄烨、王全安、陆川、张扬、霍建起等。

(1)“第一代”中国电影导演:

一般认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为第一代导演,他们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无声时期。代表作品:张石川,1913年与郑正秋合作拍摄《难夫难妻》,以及之后的《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等;郑正秋,1913年与张石川合作拍摄《难夫难妻》,以及之后的《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自导自编《姊妹花》等。

(2)“第二代”中国电影导演:

第二代导演是第一代的学生辈,代表人物有蔡楚生、孙瑜、吴永刚、费穆、沈浮等,他们活跃于三四十年代有声电影时期。代表作品:①蔡楚生:《都市的早晨》、《三个摩登女性》、《天明》、《小玩意》、《渔光曲》;②吴永刚:《神女》、《浪淘沙》等;③费穆:《城市之夜》、《人生》、《小城之春》等;

(3)“第三代”中国电影导演:

以谢晋、郑君里、李俊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三代导演以人道主义追求为宗旨,注重电影观念、道德观念和历史观念的正统性,他们最辉煌的时期是五六十年代,创作了一系

列电影。①谢晋:《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片战争》等;②郑君里:《我们夫妻之间》、《林则徐》、《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拍)、《乌鸦与麻雀》;③崔嵬:《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海魂》等;④李俊:《归心似箭》、《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大决战》、《闪闪红星》;⑤谢铁骊:《今夜星光灿烂》、《包氏父子》、《红楼梦》、《早春二月》等。

(4)“第四代”中国电影导演:

泛指“文革”前接受了电影教育,“文革”才有了独立拍片机会的一批电影人,与那些在实践中成长的电影界前辈相比,他们有着系统的电影史知识,有更为准确清晰的电影影像的知识,是中国电影史第一代学院派导演。借助外来的电影手法追求朴实自然的风格,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注意诗化历史的独特姿态和温柔敦厚的影响表达,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代表人物:①谢飞《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等;②黄蜀芹:《青春万岁》、《童年的朋友》、《我也有爸爸》、《人鬼情》等;③黄健中:《良家妇女》、《红娘》、《我的1919》、《小花》等;④郑洞天:《邻居》、《人之初》、《台湾往事》等;⑤吴天明:《人生》、《老井》、《变脸》;⑥吴贻弓《城南旧事》等。

(5)“第五代”中国电影导演:

泛指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包括其后的进修班),毕业后很快有了独立拍片展示才能的机会的一批电影创作者。他们在革新的影像造型、突变的时空对比与冷峻的文化反思、深刻的人性剖析中将历史解构。其在电影美学上对戏剧化的影像模式和在意识形态上对权威拯救的叙事模式的反叛,确定了新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的边缘性、前卫性、先锋性和探索性,使得与当时中国现在主义艺术一起成为了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代表人物及作品:①陈凯歌:《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和你在一起》、《无极》、《梅兰芳》等;②张艺谋《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等;③田壮壮:《猎场扎撒》、《盗马贼》、《篮风筝》等;④吴子牛:《喋血黑谷》、《欢乐英雄》、《晚钟》等;⑤黄建新:《黑炮事件》、《错位》、《轮回》、《谁说我不在乎》、《求求你表扬我》等,⑥宁瀛:《四十不惑》、《红西服》、《无穷动》等。

(6)“第六代”中国电影导演:

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陆影坛陆续涌现出一批八十年代毕业的接受电影或戏剧教育的新生代导演,他们或以愤世嫉俗的边缘话语和“独立制片”的特异方式游离于国营电影体制之外,或在国营电影体制机构内进行不无自恋色彩的个体写作,或为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和创作环境而表现出某种回归主流话语和寻求观众认同的姿态,代表人物有:贾樟柯、王小帅、张元、路学长、管虎、娄烨、王全安、陆川、张扬、霍建起等。

其不仅仅体现为与第五代那种民俗化、乡土化、历史距离化的策略不同,他们大多是对当代城市生活的叙述,也不仅体现为着些影片大多对常规电影精心结构一个善恶的二元对立,从冲突走向解决模式的不感兴趣,而更是体现为他们大都表现出对20世纪

以来经久不衰的政治热情的疏离,体现了一种青年人面对自我,面对世界的诚实、热情和对真实的还原冲动。其这种还原冲动走向了两个层面:

一是对生命状态的还原,如章明的《巫山云雨》,王小帅的《扁担·姑娘》,贾樟柯的《小武》、《站台》等,他们以开放性代替了封闭性的叙事,用日常性代替了戏剧性,纪实风格、平民倾向造就了一种朴实自然的形态和平淡的节奏,叙述着普通人特别是社会边缘状态的人日常的人生、日常的喜怒哀乐、日常的生老病死,表达了对苦涩生命原生态的模仿,突出人生的无序、无奈和无可把握,定点摄影、实景拍摄、长镜头等,似乎想在一种存在环境的窘迫和压抑状态下,写出人生的光明和阴暗,生命的艰辛和愉快。

另一层面为对生命体验的还原,他们不热衷于设计换取观众廉价的眼泪的煽情高潮,而是用迷离的色彩、摇滚的节奏、传记化的题材、情绪化的人物、装饰性的人物、螺旋似的结构和MTV式的剪辑,用一种都市的浮华感来还原在喧闹和骚动中所感受到的那相当个人化的希冀、惶惑和无所归依的生存体验,张元的《北京杂种》,管虎的《头发乱了》,娄烨的《周末情人》等。故事往往不能足够表达他们的动荡不拘、迷离斑杂的生存体验,于是他们都借助于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来表达自我。但这些作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音乐为载体的音乐片,而是一种表达音乐情绪的影片,其并不在于那些并不新鲜的故事,而是在于讲述故事的方法,他们提供的不是都市状态而是一种青年人的都市体验。

①贾樟柯:《小山回家》、《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

十四城》;

②张元:《妈妈》、《北京杂种》、《儿子》、《过年回家》、《东宫西宫》、《绿茶》、《看

上去很美》、《我爱你》;

③王小帅:《冬春的日子》、《极度寒冷》、《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青红》

等;

④路学长:《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卡拉是条狗》、《租期》等;

⑤陆川:《寻抢》、《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

⑥娄烨:《周末情人》、《危情少女》、《苏州河》、《紫蝴蝶》等;

⑦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昨天》、《向日葵》等;

⑧管虎:《头发乱了》、《西施眼》、《再见了我们的1948》、《斗牛》等。

二、中国电影史(大陆部分)的年代划分:

1、中国电影的萌芽阶段(1905----1920);

(1)1905年,中国自己的电影诞生于“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字景丰)主持拍摄饿中国第一部影片由京剧泰斗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的“请缨”、“舞刀”等片段;

(2)1913年张石川和郑正秋在上海联合编导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标志着中国人开始了发展自己的电影工业。

2、中国电影发展中的第一个黄金时期(1921----1937);

(1)1921年中国第一部故事长片《闫瑞生》;

(2)1923年由郑正秋编写、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大获成功,标志着中国电

影的创作开始向严肃和进步化倾斜,并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创作进入了繁荣时期;

(3)1931年由张石川导演洪深编剧、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的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电影,此后的蔡楚生的《渔光曲》是中国首部在世界上获奖的影片;

(4)左翼电影:1933---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小组在中国左翼文化界总盟(简称“文总”)统一领导下,在上海开展的电影运动以及由此而摄制的一系列的反帝反封建的电影。他们一抓队伍建设,二抓剧本创作,三抓影评,争取在公共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对电影的看法。代表作:《狂流》(夏衍编剧)、《三个摩登女性》(卜万苍导演)孙瑜编导的《小玩意》和《大路》,《神女》(吴永刚编导),《春蚕》(夏衍改编,程步高导演)等;

3、战争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1937----1949)

此时期的中国大陆电影主要分为国统区、抗日根据地、租界区和沦陷区电影(1)国统区电影:主要是指在抗日时期时国民党统治区内所摄制的电影,代表作有:史东山的《保卫我们的土地》,应云卫的《八百壮士》和《塞上风云》,何非光的《东亚之光》,沈西苓的《中华儿女》,孙瑜编导的《长空万里》等,这些电影的片名就能折射出保家卫国的鲜明色彩;

(2)抗日根据地电影:依靠伊文思等国际友人提供的有限器材,组建了“八路军呢总政治部电影团”,拍摄了多部珍贵的新闻纪录片。

解放战争时期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郑君里合拍)、《万家灯火》(沈浮)、《乌鸦与麻雀》(郑君里)、《小城之春》(费穆)等一系列优秀的影片都不成程度地涉及“有希望变失望”的社会主题,分别以正剧、悲剧或讽刺喜剧的形式描绘了蒋家王朝崩溃前夕的人心世态,引起了格阶层观众的广泛共鸣。

(3)租界区电影:又称孤岛电影,指留守于上海租界“孤岛”的爱国电影人曲折地从事影片创作,如卜万苍的《木兰从军》、费穆的《孔夫子》等电影,他们巧妙的借古人衣钵表达爱国思想,颂扬民族气节,鞭挞汉奸卖国贼的叛逆行为。

(4)沦陷区电影:主要是指东北、华北以及沦陷后的上海地区的电影创作。《

4、新中国初期的电影(1949----1966),亦称“十七年电影”:

总的说来“十七年电影”的发展特点是艰难曲折,大起大落。主要经过了四个发展时期(1)建国初期;(2)1956年前后;(3)1969年的第三次发展;(4)1960年代初期发展。

(1)建国初期:

①主要风格:A初步形成自己新的特点,真实朴实,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

B影片创造从生活出发、从时代出发,大胆创新,虽有简单幼稚的地方,但很少有条条框框的束缚;

C由于对中国解放前前进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的传递,无论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方面都认识不足,因此对解放初期,私营厂生产的较好的影片也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

②代表作品:A石挥《我这一辈子》

B凌子风、翟强《中华儿女》

C王滨、水华《白毛女》

D成荫、汤晓丹《南征北战》

(2)1956年进入第二阶段

①发展原因:A对理论的学习和探讨;

B传承我国传统并借鉴外国电影;

C毛泽东的“双百方针”的提出,要求创作自由

②艺术特点:A向生活的各方面拓展,有革命的影片《女篮5号》,也有表现历史题材的电影《李时珍》,也有改编文学名著的《家》等;

B艺术上大胆创新,重新将镜头的焦点对准人性、人情,《董存瑞》;

C风格样式上丰富多彩,有戏曲艺术片《天仙配》,惊险样式片《神秘的伴侣》,现实题材《新局长带来之前》,名著改编《祝福》、《家》等;

③代表作品:A郭维《董存瑞》,

B桑弧《祝福》,

C王萍《柳堡的故事》,

D吕班《新局长到来之前》。

(3)1959年的创作高峰

①艺术特点:A将时代特点融入革命历史形态中去;

B创作方法与时代相一致;

C影片的质量都很高,并且新生代的迅速成长。

②代表作品:A郑君里《林则徐》,

B沈浮《老兵新传》,

C水华《林家铺子》,

D王家乙《五朵金花》,

E崔嵬《青春之歌》

(4)1961年6约----1963年12月,一个未完成的电影高潮

①发展原因:A政府对其重视,

B对传统文艺的研究和总结中国自己的美学传统,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电影道路,

C一些电影理论文章的发表,加强了电影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②代表作品:A崔嵬《小兵张嘎》

B谢铁骊《早春二月》,

C谢晋《舞台姐妹》等

(5)“十七年电影”的总结:

①“十七年电影”的特点:

A注重人物的塑造,

B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时代感,

C早就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艺术家,

D继承了我国优秀民族文艺传统,在句式上进行多样探索,创造出了一批风格样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

②“十七年电影”存在的问题:

A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

B没有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C没有借鉴国外的先进科学的电影理论,

D缺乏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和探索。

5、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

(1)样板戏电影: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在非正常的情况下产生的以汇总独特的电影模式,其主要在“三突出”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我国特有的京剧传统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塑造英雄人物的电样式,并且其形成了一套“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的电影语言。《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

(2)《闪闪红星》1974年由“八一”制片厂制作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李俊、李昂联合拍摄,影片以饱满的热情、质朴的艺术手法,生动的再现了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中央根据地人民如火如荼的斗争,塑造了潘冬子这个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了我党我军的正确路线。在当时的条件下拍摄出这么一部难得的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审美价值的优秀影片实属不易。

6、创伤恢复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1983);

(1)文革结束,在1976年至1978年短暂恢复时期后,第三代导演开始将“文革”期间受到压抑的电影创作热情喷发出来,1979年至1980年,中国电影产生了激荡式的勃发,带有强烈的革命特征,体现在电影创作的内容和风格上的是一种质朴随意甚至野性的自然面貌。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黄健中的《小花》,谢晋《天云山传奇》,谢铁骊《今夜星光灿烂》,等等。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子夜》、《茶馆》、《伤逝》、《阿Q正传》、《骆驼祥子》等一系列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作品。

(2)此时的第四代导演也开始了他们的创作,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他们独特诗性的民族风格,吴贻弓《城南旧事》等,还有《如意》、《小街》、《我们的田野》等。

7、“第五代”电影导演与中国电影的崛起(1983----1992);

8、第六代与平民主义的回归

三、香港电影史:

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境况,我们将香港电影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模糊影像(1895----1949);

2、黄金时期(1949----1966);

3、转型时期

(1967----1978);4、多元化时期(1979----1997);5、现在的香港电影(1997以后)

1、早期模糊影像(1895----1949);

香港电影传入中国的第一站,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香港故事短片产生于1913年由黎民伟自编自演,黎北海导演的《庄子试妻》,片中饰婢女的严姗姗成为中国银幕上第一位女演员。、

2、黄金时期(1949----1966);

从1949到1966年期间,香港共拍有4000多部电影,年产量200多部,在香港电影史是空前绝后的,因此被称为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

3、转型时期(1967----1978);

此时期香港电影有武侠电影主宰,相继经历了新派武侠片,李小龙真功夫大片和喜剧功夫片三个阶段。这一过程中,香港电影也全面转型,走向了国际化、品牌化和明星化。

①1966年,邵氏公司相继推出张彻《独臂刀》和胡金铨《大醉侠》标志着新派武侠片正式诞生。

胡金铨拍有《大醉侠》(1966)、《龙门客栈》、《侠女》等,将新派武侠片推向高潮,他强调“文化”品格,其影片以历史质感见长,并将使佛学、禅语探讨等内涵赋予其中,注重空灵写意的影像风格,动作设计有独特的戏曲特点。

②1971年李小龙主演的罗维的《唐山大兄》标志着香港武侠电影转向拳脚功夫片,也标志着李小龙“真功夫”电影的开始,之后又有《精武门》(1972)、《猛龙过江》(1972)、《龙争虎斗》(1973)、《死亡游戏》(1973)等。

③1978年袁和平导演成龙主演的《醉拳》,正式标志着喜剧功夫片的诞生,此后成龙陆续编导和出演了《师弟出马》、《警察故事》、《A计划》等系列电影,将功夫喜剧片推向了现在化和国际化。

4、多元化时期(1979----1997);

(1)1979年章国明、徐克、许鞍华、翁维铨等不约而同的推出处女作《点指兵》???、《蝶变》、《疯劫》和《行规》分别以未来主义武侠片、悬念推理片、警匪片和帮派片等类型样式和视听风格震撼香港电影界,标志着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正式开始。新浪潮将深刻的社会写实成功地包装在主流商业电影类型中,以新颖的电影语言、叙事风格和艺术理念来改造传统电影,极大地提高了商业电影的品质,对以后香港电影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群体化运动,香港新浪潮电影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本走向结束。

(2)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①徐克:《新龙门客栈》、《黄飞鸿》、《青蛇》、《刀》、《小倩》、《蜀山传》、《七剑下天山》等

②许鞍华:《女人·四十》、《半生缘》、《千言万语》等

③关锦鹏:《人在纽约》、《胭脂扣》、《阮玲玉》、《红玫瑰白玫瑰》、《愈快乐愈堕落》等

④王家卫:《旺角卡门》、《阿飞正传》、《花样年华》、《2046》、《重庆森林》、《东邪西毒》、《堕落天使》、《春光乍泄》等

⑤陈果:《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香港有个好莱坞》、《榴莲飘飘》等

5、现在的香港电影(1997以后)

四、台湾电影史:

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境况,我们将香港电影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期(1895----1949);2、黄金时期(1963---1969);3、硬派和软派并行时期(1970----1979);4、新电影时期(1980----1989);5、现在的香港电影(1997以后)

1、初创期(1895----1949);

1949年国泰公司的张英、张彻来台拍摄《阿里山风云》因政治原因成为台湾第一部自制的国语电影。

2、黄金时期(1963---1969);

此时期的“健康写实主义”强调写实但又避免暴露社会矛盾,往往将困境的解决寄托于伦理情操。代表作有中影公司的李行导演的《养鸭人家》等。

此后台湾的电影创作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台湾电影的黄金时期。代表人物有李行、李翰祥、白景瑞等

3、硬派和软派并行时期(1970----1979);

70年代台湾电影进入了硬派的“爱国片”拳头片和软派的文艺片并存的时代。

4、新电影时期(1980----1989);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1年“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等政治等等因素使得台湾新电影的发展有了存在的空间。

1982年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联合执导四段式电影《光阴的故事》,其彻底打破了传统电影的模式,采用了不完整的叙事,散文化的分段,开放型的结局以及清新朴实的影像风格,成为新电影开山之作。

侯孝贤用电影书写历史,往往用独特的散文式结构、淡淡的诗化叙事风格来捕捉乡村气息,在电影语言上往往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代表作有《风柜来的人》(1983)、《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等;

杨德昌是一位深刻的都市文化省思者,他关注普通人在现代物质围困下的真实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悲剧。其作品以高度内省的叙事方式,敏锐细腻的影像结构,呈现出独特的理性风格。代表作有《海滩的一天》、《恐怖分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独立时代》、《麻将》、《一一》等。

5、现在的台湾电影(1990年代以后)

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即大致相当于中国大陆的“第六代”的一些优秀导演:如李安、蔡明亮等就是代表。

李安:《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断臂山》、《色·戒》等

蔡明亮:《青少年哪吒》、《爱情万岁》、《天边一朵云》等。

五、中国电影史中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简述:

1、张石川:中国民族电影工业的开拓者之一,1913年与郑正秋合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故事短片《难夫难妻》,1922年与郑正秋等人成立“明星影片公司”,主张“处处唯兴趣是尚”,更重视电影的商业性。1931年导演了中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同时也与他人合作拍摄了许多的电影,如《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等。

2、郑正秋:他是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认为戏剧改良社会,教化民众,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育,“文以载道”。与张石川拍摄了多部优秀电影《难夫难妻》《孤儿救祖记》等。其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主要如下:

(1)、把原本隶属西方语言的电影引进中国,并力求本土化,做出贡献;

(2)、开创电影现实生活从戏剧艺术吸取营养,补充电影的发展;

(3)、把自己的戏剧经验和叙事传奇手段艺术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观众观看的家庭伦理剧叙事模式,善于虚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3、蔡楚生:中国情节剧经典影片的创造者,是百年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二代电影导演中突出代表,他以“烈火般的热情,巨大的时代感和历史感”为特点,其影片以情节曲折、结构完整、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见长。代表作有:《都市的早晨》(1933)、《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渔光曲》等。

4、费穆:他建构东方电影美学,常常被看作是中国文人电影的典型代表,甚至被称为“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他把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消融在形式多样而具备民族审美特点的镜头体系中,在展现人物心灵世界的同时又不忘社会环境的变动。他关心的不是社会政治的变动,而是人生哲理的思想内涵,他的作品都是从不同侧面对人的生存价值、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哲理性的思索,追求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代表作:《城市之夜》(1932)、《人生》(1934)、《天伦》(1935)、《小城之春》(1948)等。

5、郑君里

6、谢晋:中国伦理情节剧传统的一个高峰。其电影大多采用顺序的方式完成“平衡→失去平衡→非平衡→恢复平衡→平衡”的缝合结构,他的电影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电影与当代中国文化半个世纪以来的坎坷历史与生动图景。在现实主义电影观念的指导下,其电影呈现出五十多年来中国独特的政治、历史和人为景观。代表作:《女篮5号》(1947)、《红色娘子军》(1961)、《天云山传奇》(1980)、《牧马人》(1981)、《高山下的花环》(1984)、《芙蓉镇》(1986)、《鸦片战争》(1997)等。

7、吴贻弓:为中国的散文电影提供了一个后代难以企及的意境和深远的范本,成功之处在于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和精巧的艺术构思,还在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的情感基调与时空复现的叙事策略的完美结合。使得政治与社会的客观历史终于被个性和主体的情绪史所替代,是历史上第一次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诗意特征。代表作:《城南旧事》(1982)、《姐姐》(1983)、《月随人归》(1990)、《海之魂》等。

8、谢飞:中国第四代电影电影之一。其在电影中富有着浓郁的民族意味和东方气质,也因此引起了欧美世界的关注。代表作:《我们的田野》(1983)、《湘女潇潇》(1986)、《本命年》(1989)、《香魂女》(1989)、《黑骏马》(1995)等

9、陈凯歌:1980年代的作品被看作是第五代电影,1990年代的影片则表明第五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文化电影走向商业电影的自觉转型。在早期的影片中,极端的电影构图、深刻的哲理探讨、近景景深的节奏都分明述说着一个电影哲人的严肃和执着,并且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真切的人为关怀是其电影的最大特点。从旧时代的文化寻根热中受到启示以其一贯的对于人的关注,带着一种相当冷俊和焦灼的目光取寻找人在民族的根。即使后来因为金钱和权力威迫下他不得不放弃在电影中的思想的时候,他仍然会用一种多少有些笨拙的方式来偷渡他的思想。代表作:《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和你在一起》、《无极》、《梅兰芳》等。

10、张艺谋:表现出一种更为热烈、奔放、激越的艺术性,激情与毁灭、叛逆的宿命,人性与秩序,自由与专制的生死较量,使得张艺谋将人的生存、将女人和小人物的生存与权威、权力与秩序之间的对抗推向了“高潮”,用罪的狂欢铺垫了罚的悲歌,从而使得他的电影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获得了某种对人生、对生命的悲天悯人的叙述。总的看来,强烈的视听风格、主动的人物动作、简单的线性情节、丰满的意境和造型,是张的特征。他用艺术的极致化、强烈的美感差异性表达了电影化,减少了文化阅读的障碍,符号的中国化,提供了艺术的陌生化。代表作:《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11、贾樟柯:第六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与曾经流行的批判现实主义相比,贾樟柯的

叙事更为沉静和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代表作:《小山回家》、《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等。

12、张元:《妈妈》、《北京杂种》、《儿子》、《过年回家》、《东宫西宫》、《绿茶》、《看上去很美》、《我爱你》

13、冯小刚:1997年开始冯小刚在中国掀起了贺岁片的潮流,连续拍摄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影片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冯式电影风格,以调侃式的京味幽默,荒诞不经的情节,让观众见识了冯小刚的实力。随着《大腕》《手机》的上映,冯小刚的风格再次转变,将喜剧与社会问题的关注联系在一起。冯小刚部不同于科班出身的电影人,他的电影不断挑战主流的文化价值,他的黑色幽默深具荒诞性,这使得他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也赢得了人们的好评。

14、《难夫难妻》:1913年由张石川、郑正秋联合编导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标志着中国人开始了发展自己的电影事业。其讲述的当时社会的普遍存在的婚姻问题,以此传达出创作者对这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表达着他们对自由婚姻的提倡。

15、《渔光曲》:1934年由蔡楚生拍摄,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其较好的把握了情与理,观赏与教化的关系,成功地表现了三十年代的电影比较重视情感的作用,表现内容的开放性和叙事结构的严谨性的结合,成为当时电影的代表作。

16、《神女》:由吴永刚导演,使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之作,其视觉造型保存早期电影的审判风格,但透露出一种真实朴素的清新气息,而且注重镜头、蒙太奇等电影手法的再现和叙事功能,从而深入挖掘他们的抒情功能。

17、《小城之春》由费穆导演。其开创了中国散文式电影的先河,是一部精妙的心理剧,着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剖析,开创中国电影心理写实主义的先河。由于故事中充满了心理活动,所以导演调动了大量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心理独白的使用和画面形成奇妙的对味,而且独具一格。在细节上,如运用人物服饰的微妙变化来表现人物情绪的变化,把复杂的人物关系处理得清晰明确,恰到好处。

18、《一江春水向东流》于1947年由蔡楚生、郑君里联合拍摄的一部史诗性的电影。分为《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两集,其以一个家庭为中心作为社会的窗口,来展示当时整个时代和历史的悲剧。在叙事结构上具有典型化的戏剧性,结构完整清晰,层层递进。从而以编年史式的处理方式向人们展示了特定时期中的社会生活。其以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成为中国电影在艺术上走向成功的一个里程碑。

19、《八千里路云和月》:于1947年由史东山编导拍摄,其以两个话剧演员到全国各地演出抗日剧目为叙事线索,以八千里路的不同见闻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民族苦难时刻的表现。其以场面、事件和人物活动的历史纪实色彩,鲜明的善恶对照,以及富于独特的风格特征,为影片史、思、诗三者结合上产生出久远的思想价值和形象价值。

20、《早春二月》:于1963年由谢铁骊拍摄,其成功地塑造出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社会的历史风貌和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整部影片摆脱了戏剧的原则,探求电影的多场景组合并借助抒情,成功运用细节描写,精炼地表现出社会环境。

21、《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紧紧抓住“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影片的总格调,是散文诗式的电影,充满了诗情画意,其追求淡雅、沉思的风格。一方面更大程度上打破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形成具有较强段落感的叙事风格;另一方面强调了整个影片艺术表现的情感化和主观化色彩,为影片创造了抒情散文的格调。

第二讲外国电影史

本讲主要是以西方电影中的主要“流派”、“思潮”为主线,简要地将西方电影史串联起来,从而给各位一个简要的阐述,进而能使各位能更好的了解外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在阐述其间还会穿插重要的电影大师的简介。

一、电影艺术的形成:

1、电影的史前史:

(1)“视觉滞留”原理

(2)摄影术的发明

2、电影的奠基者:

(1)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是纪实主义电影的鼻祖。1895年12月28日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的地下室放映了《工厂的大门》、《婴儿喝汤》、《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14部短片,其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①其电影的内容:A简短的生活记录,《水浇园丁》等;

B拍摄社会新闻《俄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礼》等

②评价:揭开了电影公开放映的序幕,拍摄一批标志着初期电影高水平的影片,

确立了电影的纪实主义风格。

(2)梅里爱:他把电影从平庸直叙和题材的单调中解脱出来,把戏剧、文学引入电影,使得电影无论从题材选择还是表象手法上都更引人入胜。是世界故事片的开创者,被称为技术主义电影的先驱。其代表作有:《月球旅行记》、《贵妇人失踪》、《灰姑娘》、《海底两万里》等。

①贡献:A将戏剧的编演方法运用到电影上,使得电影作品故事化、情节化和戏剧化,从而创造了戏剧电影。

B将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等应用到电影上来,拍摄了大量的排演片,如《月球旅行记》、《灰姑娘》等。

C特别注重对电影(特别是摄影)技巧的探索和运用,发明了停机再拍、叠化、多次曝光等摄影技巧。

②局限性:A他将戏剧生硬地搬运到电影中来,结果把电影搞成了戏剧舞台的演

出实录回或戏剧的附庸;

B他过分热衷于技巧,将技巧视为目的,甚至因技巧而妨碍了表达的清晰流畅,同时忽视了对生活内容的展示,不利于电影语言的发展。

(3)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电影之父”,是世界早期电影著名的电影导演,被称为电影艺术的奠基人。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一部史诗性巨作,被称为在电影真正成为一门艺术的进程中成为了标志性的里程碑。《党同伐异》其与《一》相比更成熟、更完美,而且还卓越地创造了新的电影时空结构,被列为世界最伟大的影片之一。

①贡献:A他缩小了影片的基本构成单位,从场景中细分出不同的景别的镜头;

B他融合了多种电影技巧和手法,并多方面地吸收其他艺术元素,使电影有了足够表情达意的语言。

二、外国电影史中的主要“流派”、“思潮”

(1)法国:①印象主义电影②表现主义电影③达达主义电影1、二三十年的欧洲先锋电影(2)德国:①表现主义电影②抽象主义电影

(3)苏联:①电影眼睛派②蒙太奇电影学派先锋派电影:

A先锋派电影其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的电影运动派别。拍片活动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

B兴起原因:

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

二是1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其主要流派包括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印象主义等。

C特点:

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

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

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代表著作有德吕克的《上镜头性》、杜拉克的《完整电影》以及爱浦斯坦、慕西纳克、冈斯、莱谢尔等人。

(1)法国:①印象主义电影:A 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的概念,有冈斯、杜拉克、爱浦斯

坦等人,力求在商业影片中暗地进行一些革新。

B特点:a注重画面的视觉效果,在深入表现人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中,强化对自然的诗意描述。如《忠诚的心》中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深邃、博大与和谐;

b对蒙太奇形式饿创造性运用,与多层隐喻相结合表现人的心理活动,如《车轮》中讲述了一对父子同时爱上一个妇女的故事,这个妇女担当起来女儿与姐姐的多重角色,从而使影片隐含着俄狄浦斯情结、等多重情结的共鸣;

c对画面表现形式的多方面探索,如《忠诚的心》中快速切换、移动摄影等

C代表作品:冈斯《车轮》、莱皮埃的《黄金国》、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德吕克的《狂热》、爱浦斯坦的《忠实的心》等。

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②表现主义电影: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到电影创作中的电影流派。其继承了倡导者安德烈·布勒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20世纪20年代他们将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技巧成为超现实主义最理想的表现手法。代表人物:杜拉克《贝壳和僧侣》,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等。

③达达主义电影

(2)德国:①表现主义电影:从1919年至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其试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的表达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爱和恨的情绪。所提供饿视觉是主观上的视觉,是人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追求那种原始的、非现实的视觉效果。其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注重表现人格分裂和心理失衡。代表人物及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里博士》、弗里茨·朗格《三生记》,保罗·莱尼《蜡像馆》等。

②抽象主义电影:把绘画和音乐上的抽象主义应用于电影创作的一种形象化性质的电影。发源于20年代的欧洲先锋电影,并成为其主要流派之一。其有两大类:一类是以摄影影像为基础来构成抽象图形,这种影片在摄录现实时,兴趣不在他们的含义而在于他们的形状和运动形式,代表人物有莱谢尔《机器舞蹈》等;另一类是绘制的抽象影片,即把抽象图形直接画在胶片上,代表人物有:埃格林《对角线进行曲》、里希特《节奏21,23和25》等

(3)苏联:①电影眼睛派:电影眼睛派是由苏联的记录片大师维尔托夫创立的一个记录电影的流派。他的创作显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他认为电影作为捕捉世界感觉的特殊工具,摄影机是完美的眼睛,而人类的肉眼是部完美的。电影的实质在于拍摄角度和蒙太奇,也就是电影有可能以自己那种异乎寻常的别人意想不到的独特的眼光去观看现实生活,或以新颖的蒙太奇手法把各种镜头加以配合,重新创造出一个现实生活来。代表作品:维尔托夫《前进吧,苏维埃》(1926)、《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1926)、《带摄影机的人》(1928)、《关于列宁的三部曲》(1934)等。

②蒙太奇电影学派:其是以苏联电影创作者对蒙太奇的探索和运用为电影创作源泉的电影派别,其尤其强调蒙太奇在电影中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创作可大量的经典作品,同时也对蒙太奇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要代表:库里肖夫的著名试验“库里肖夫”,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战舰波将金号》(1925)《伊凡雷帝》(1944)、《十月》(1928)、《总路线》(又称《旧与新》1929),普多夫金的《母亲》(1926)、《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被称为“革命三部曲”。

(1)英国:①纪录片运动及②战后的“自由电影运动”

(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2、现实主义电影(三四十年代)(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4)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

(1)英国①纪录片运动:英国的以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影运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他的带领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了“格里尔逊”学派,历史上称此次运动几支这一学派在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其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寻传手段,其有非常注重再现现实生活场面的艺术加工。代表:格里尔逊《漂网渔船》(1927)、《住房问题》(1935),巴昔尔·瑞特《锡兰之歌》(1935)等。

②战后的“自由电影运动”

(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4)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

(1)法国:①新浪潮电影②左岸派电影③真理电影3、“新浪潮”电影(五六十年代以后)(2)新德国电影

(3)日本新浪潮电影

三、“流派”、“思潮”之外的外国电影史

1、美国电影史(1)旧好莱坞电影(2)新好莱坞电影

2、日本电影史

3、伊朗电影史

4、韩国电影史

5、印度电影史

四、外国电影史中重要的电影大师及代表作品简介

第三讲电影知识补遗

本讲主要是讲述在前两讲中未曾提及的电影史知识,以及与电影相关的电影知识。

一、电影节

1、戛纳电影节

2、柏林电影节

3、威尼斯电影节

4、莫斯科电影节

5、奥斯卡电影节

6、台湾金马奖

7、香港金像奖

8、金鸡百花奖

9、华表奖

10、上海国际电影节

中外电影史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尅影史色影发畏易 程 PIeaSUre GroUP OffiCe [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彳外电影史 申国电影艺求农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彩安晨 1、1896年,上海徐园“乂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 《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 获得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曲之花》、 《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窶电彩运幼 (-)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乂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一一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中国电影史整理

电影开端——<定军山> 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第一部无声电影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又名《劳工之爱情》“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文明戏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 三部长故事片 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20年代奠定类型片基础 中国影戏研究社:《阎瑞生》(剧情长片) 上海影戏公司:《海誓》(爱情片) 新亚影片公司:《红粉骷髅》(侦探片) 郑正秋《孤儿救祖记》1923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 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 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1.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后社会变革民族意识崛起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 2. 1931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 3. 《啼笑因缘》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时逢“一二八”遭遇意料外的票房惨败1932年夏明星公司老板开始考虑改变制片方针阿英、夏衍、郑伯奇进入明星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 4.1933年2月,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其成员主要有:郑正秋、周剑云等 5.1933年3月瞿秋白领导下党领导的五人“电影小组”成立(阿英夏衍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 期间代表作有《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姊妹花》、《渔光曲》《大路》、《女性的呐喊》、等. 6. 1936年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等人发起的上海救国会也宣告成立,此后,上海电影界在“国防电影”的口号下, 陆续完成了一些抗日爱国题材的影片。 “国防电影”广义的和狭义的其代表作分别是:《压岁钱》和《狼山喋血记》 夏衍 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新中国电影最早的党员代表作狂流压岁钱春蚕 蔡楚生 二代导演《渔光曲》第一部在国外获奖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新女性》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首先厘清中外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小论文写作,促使学生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中外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宏观的电影史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特性、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电影史的分期。 1.1 教学内容:视觉文化时代

中外电影史重点整理

填空 1、1895年12月28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46、《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41、《水浇园丁》 2、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电影开始有了戏剧性)。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 3、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4、鲍特《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6、“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 阿尔伯特·史密斯《鲸吞》《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 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 7、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8、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 三小——环球、联美、哥伦比亚 9、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 普多夫金《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10、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 11、表现主义: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

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12、印象派: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里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特性:上镜头性视觉韵律 13、抽象派: 14、超现实主义: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15、新好莱坞: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迈克‘尼克尔《毕业生》、丹尼斯’霍伯《逍遥骑士》、卢卡斯《星球大战》、科波拉《现代启示录》 16、明星公司张石川《孤儿救祖记》开创中国家庭伦理剧先河 左翼电影:明星公司程步高《春蚕》《狂流》 战后两大公司:民族国家情怀昆仑公司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市生活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费穆《小城之春》 名词解释 1、吸引力电影(P18):1895年到1906年制作的早期电影称作吸引力电影,指的是电影娱乐观众的方式,迷恋电影技术本身。虽然没有故事,但是观众还是能够被不连贯的运动影像所吸引。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讲故事的电影,而是说它不是主流样式。吸引力之一是观众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人映在银幕上让人心动不已。汤姆·甘宁展示炫耀影像本身的魅力。旅行纪录片是早期放映的重要内容,例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火车大劫案》。大多在室内拍摄,灯光容易控制。新闻片是这一形式的变种,杂耍影院又被称为“视觉记者”。电影在美国流行的最明晰的标志是第一次在胶片上记录战争,即1898年的美西战争。新电影人利用了人们对美西战争电影的兴趣进入了电影业,录制了各种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影像。 2、电影专利公司(P22):1908年为了与对手竞争电影市场,爱迪生联合美国七家、法国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中外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41fx05课程性质:必修学分:2 总学时:54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先修课程:影视作品赏析、剧本写作、摄影摄像基础 一、课程介绍 《中外电影史》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扩展学生认知电影的发展历程,要求对中外电影流派与发展详尽的讲解,并着重通过经典电影的赏析与评论,来培养学生电影欣赏水平与评价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审美与批判情趣的积累。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生了解中外电影历史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中国第五、六代导演的风格与特点,通过不同国家的经典代表作品赏析来扩展学生对中外电影的鉴赏能力,并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镜头感与创作能力。 2、培养学生电影赏析的审美情趣,这是进一步学习专业编导课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应尽量注重对学生对国内外电影流派与先锋导演的剖析,以便为今后的专业编导打下卓越的审美与镜头表达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世界电影史 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地下咖啡厅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短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由此也开启了电影的纪实主义风格,是电影纪录片的先驱。《工厂大门》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影片。卢米埃尔表现现实生活完全是写实的,记录性的;他们倾向自然、模拟现实,是再现主义。 2. 乔治.梅里爱(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位电影艺术家。代表作是《月球旅行记》、《贵妇人的失踪》,开启了摄影棚、科幻电影的先河,是电影故事片的先驱。梅里爱是幻想主义、浪漫主义;他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

3.1903年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鲍特创造性地发明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剪辑。 4.格里菲斯,对早期美国电影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奠定了好莱坞的流畅剪辑基础。代表作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最后一分钟剪辑”的发明者。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第二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1928年) 欧洲第一次电影运动 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由于这些思想、艺术流派共同特征是:颠覆传统价值观念,主张个性自由抒发,重视对“心理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并大多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因此,它们被后世统称为“现代主义”思潮。 上述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波及到了电影创作中,并主要体现在以下流派及其代表作当中: “第七艺术”:电影是继绘画、建筑、雕塑、诗歌、音乐、舞蹈之后的第七艺术。 法国印象主义: 路易.德吕克《洪水》、阿贝尔.冈斯《车轮》。

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知识点讲课稿

中外电影史考试复习 知识点

电影叙事的发现 一、卢米埃尔兄弟 1、卢米埃尔兄弟运用“电影活动镜”拍摄了50多部短片,它们大致有几种题材? (1)反映工厂生活的题材。如《工厂的大门》。 (2)表现家庭生活的影片。如《婴儿的午餐》。 (3)拍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影片。如《火车到站》、《水浇园丁》。 2、卢米埃尔兄弟对世界电影的贡献是什么? (1)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活动镜”,是在世界电影史上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发明。(2)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现实主义地表现了人们的生活。 (3)训练和培养了电影史上第一批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被公认为“电影之父”。 (4)创造了移动摄影。 二、梅丽爱的创新(1896-1912) 1、使电影成为被策划的充满特技的戏剧表演,让观众首次看到了电影制造奇幻世界的魔力。 2、“停机再拍”产生叙事效果 3、“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创作者的意志来观察、解释,以至于歪曲现实的方法。” 4、局限:终未跳出舞台框架 三、卢米埃尔和梅丽爱的对比

布莱顿学派的叙事突破(1902-1908) 1、代表人物: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和詹姆斯威廉森出生并工作于布莱顿而得名 2、创新突破: A、系列镜头的使用 B、蒙太奇的时空转换镜头的雏形,为后来的埃德温、鲍特、格里菲斯等大师级人物引领了方向 自觉的叙事 一、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 1、剪辑组合解决电影叙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流畅” 2、在视觉上突破了日常视点 二、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1、电影特色? (1)电影的叙事方式:明显的受到了狄更斯小说的影响,强调以情节结构作为影片叙事的基础。 (2)电影的时空:以具体的视觉画面与抽象的思维概念相结合,使电影情节的构筑进入到电影寓意的阐释范畴,大大超越了影片实际叙事时间,也形成了冲破故事空间束缚的空间观念。 (3)电影的语言:确立了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的原则。实际上是现代电影分镜头和剪辑的基础。 4、格里菲斯对世界电影的主要贡献在哪儿? (1)把电影从戏剧中分离出来,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第七艺术”。 (2)着力于探求电影特技,尤其是摄影构图和蒙太奇。 (3)他的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再是场面,而是镜头,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首创。 重要作品:《党同伐异》 剧情简介: 这第一个故事叫做“母与法”。讲述20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州,一位青年工人被人诬陷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而他的妻子则必须在行刑之前找出真凶,营救她的丈夫。第二个故

电影史复习重点

电影史复习重点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 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代 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 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 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 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 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 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革 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 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影响更加明显 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起—虹口大戏院 电影创作: 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导演编剧)中国故事片开端 1913年《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 20年代《阎瑞生》(任彭年导演)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中国电影探索期结束 《车中盗》(任彭年导演)中国最早类型片,确立了娱乐观众的方向 商业投机性:决定中国工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模仿外国商业影片

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 郑正秋电影成就: 1922年与张石川等组成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艺术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把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电影创作: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种开端) 《玉梨观》 《劳工之爱情》(滑稽短片) 《自由之花》 《姊妹花》(最早有声故事片) 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导)是我国第一部艺术片,打破了外国影片独占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掀起了国产电影创作的阵阵高潮。中国电影创作正式进入长片创作阶段。 郑正秋的制片思想:主张有一选定的教育作用的通俗的大众化的商业电影制片思想。 主要贡献:电影事业的开创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方面吸取丰富的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张石川:中国电影的先驱

中外电影史---考试重点整理精编版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序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尼赛富尔·涅普斯拍出一幅静物照片,此后照相术迅速发展。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 1882年,法国人马莱研制出“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 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阿倍尔·冈斯《车轮》、让·爱浦斯坦《忠诚的心》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

新颖的拍摄角度。 (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 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 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 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1、纯电影 纯电影的特点:摆脱故事情节和舞台剧的影响,单纯以运动,包括各种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触发观赏者的情绪。 代表作:费尔南·莱谢尔《机械舞蹈》 2、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 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3、超现实主义电影 …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 第二节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一、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 以富有感情的笔调描写法国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普通人的生活遭遇,注重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影片多采用景深镜头。 二、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让·维果《操行零分》、马赛尔·卡尔内《雾码头》、叙利恩·杜维威尔《同心协力》、让·雷诺阿《大幻灭》、《游戏规则》 第三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三、“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1、让-吕克·戈达尔《筋疲力尽》

中外电影史整理(自己整理的)

中外电影史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类型电影 是指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要求或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它们拥有相似的主题、情结、人物、场景和电影技巧的影片。是商业化的生产和意识形态生产的共同产物,尤其是在美国好莱坞中成为商业电影制作的主流。在三十年代形成规模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是指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形成的不同的影片范式。类型电影的主要特点是: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人物形象。常见的类型有西部片、警匪片、灾难片、歌舞片、科幻片、动作片等。 2.好莱坞明星制 最早是由环球公司的卡尔.莱默尔发明的。突出演员作用,为已经确定好某种类型角色的演员量身定做影片,使之成为观众崇拜的偶像,是20世纪初在好莱坞逐渐形成的制造和鼓励明星崇拜的商业手段。 3.意大利新现实电影 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成就,也是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 4.布莱顿学派 创造性地运动“蒙太奇”发现电影独特的思维表达。交替使用特写和远景或近景与远景镜头。 5.左岸派电影 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国电影的一个派别。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一批电影艺术家拍出一些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有着明显的侧重人物内心描写倾向的电影,由于艺术家们大都居住在塞纳河左岸而得名。 6.美国默片 20世纪初中期,美国拍摄了一系列无声电影,电影只有画面和背景音乐,剧中人通过动作,表情让观众了解剧情,必要时,会插入一些字幕来帮助观众了解人物语言,期中以格里菲斯与卓别林的喜剧电影最为代表。 7.古典电影 指美国主流剧情片,大约是从191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它在故事,明星,制作商都很强,剪接则强调古典剪接,视觉风格很少扰乱角色的动作,其故事结构简洁,并逐渐推向高潮,结尾则多为封闭式。 二:简答题 1.早期电影创作两种风格 在电影的初创期,卢米埃尔和梅里爱截然不同地代表着两种倾向,两种风格。在卢米埃尔看来,电影无非是一种“科学珍品”,运用于艺术并不是目的,他的口号是再现生活,而且卢米埃尔擅长使用摄影机固定镜头,长镜头来记录现实,所以他的影片明显带有纪录片的风格,他曾分别将摄制的几部短片按其自身先后与逻辑关系联结起来,形成了最初的蒙太奇。梅里爱则认为电影能够创造艺术,“银幕即舞台”可以“改变生活”,而且他有意识的利用运动镜头和演员的表演以及戏剧中的诸多元素创造出一种“戏剧电影”,并娴熟的运用了镜头组合,按自己的喜好使用“场面转换”的手法,这无疑是对蒙太奇的一次发展,所以他的影片明显带有故事片的风格。卢米埃尔表现现实生活完全是写实的,记录性的,是再现主义,梅里爱却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是表现主义。卢米埃尔可称为电影纪录片的先驱,梅里爱则可称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2.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美学特征 主要表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思考:1.反对战争2.反对饥饿3.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

研究性学习 中外电影差异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中外电影差距小组成员:(高二20班) 人处在人的世界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陌生、冷漠、喧嚣又没有意思,再善良的人眼里也会透着冷漠。其实,行走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生活。所以,电影是个好东西,它经常把镜头锁定其中一个人,讲述关于他的故事,于是你的眼睛变得温柔起来,顺着他的感觉,一起喜怒哀乐,许多缺点、错误都被容忍,让你觉得顺理成章,情有可原,因为那是一个人,仿佛就是你自己。 电影就是这样,让人喜,亦让人悲。而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充足。电影迎合了人们的心理,所以今天电影的发展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带着对电影热爱与关心,我们走进了这个课题。 回眸过去的电影发展史,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后,电影已发展到数字化时代。奥斯卡金像奖、金棕榈奖等已成为中外电影人一生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些奖项却大部分被外国影人拿走,为什么中国的影视作品很难在国际上获奖?为什么中国影视不被世界所接受? FIRST:提出疑问:-----大片仅仅是娱乐吗? SECOND:分析问题: 1、《黄河绝恋》和《泰坦尼克号》对比:这两部影片均以一段历史题材为背景,以爱情为主线。可是《泰坦尼克号》成为响誉全球的大片,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而《黄河绝恋》却在奥斯卡评选中早早出局。为什么会这样呢? 《泰坦尼克号》成功之核心----征服世界人民的“思想性”!“人性的考验!” ---- 江泽民总书记评价《泰坦尼克号》

“人性的考验”确实是这部影片的最能牵动人心的地方。在今天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在被超快感的忙碌渐渐冷淡下来的情绪中,人们可以从这部影片中找到些许人心的温暖。在欣赏完这部电影之后,令我们感动的,难道仅仅是它美丽的爱情故事吗?不!在我们脑海里久久盘旋的镜头,是在生死关头还倾心的演奏交响乐的勇敢的乐手们,是在纷乱逃亡的脚步中还努力维持序的船员们,是在危急时刻仍然没考虑自身安危,主张先送走老人,小孩和妇女的举动,而老人们却安详的躺在床上,等待着与自己忠爱的伴侣化做永恒,把逃生的机会留给更多年轻的生命……,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今天风靡世界,它的核心便是财富观念.这种观念的特点是一切判断均从财富出发。《泰坦尼克号》的主要篇幅是鄙视以财富取人的,Jack和Rose身上,影片似乎寄寓着对以财富划分等级秩序的叛逆。一般认为,这种叛逆正是美国自由平等精神的标志。问题是叛逆不是针对财富,只是针对等级差别,而叛逆者自身最终也是为着追逐财富。譬如Jack因赌博赢取了一张船票,要到美国发财的狂喜心态顿时溢于言表。毫无疑问,Jack身上的自由平等精神,是自由平等地获取财富的精神。 《泰坦尼克号》影片的大部分构思都是在炫耀财富的魅力。豪华的游船本身已是一种象征:它把财富的魅力表现得很有生气,并尽量显示西方在二十世纪初叶所具有的因敛财有成而无法掩饰的傲慢。Jack站在船头狂叫“我是世界之王!”后来导演卡梅隆在奥斯卡颁奖会上也如此狂嚣,充分说明了西方中产阶级在赢取财富方面倾尽心智的精神境界。 所谓浪漫爱情史诗尽管动人,但它可以视为这种西方财富观念的点缀。无非是说,追逐财富本身不妨碍爱情生活的纯洁,因此,也就不妨碍把财富当成爱情生活的点缀。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贯串影片始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Rose既珍视爱情,同样珍视“海洋之心”的财富象征。所以许多观众直观地认为,这一点已起码说明露丝的爱情不够纯洁。 为什么要用“海洋之心”作为贯串全片的重要道具呢?它难道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有任何衬托的意义吗?其实没有“海洋之心”,Jack和Rose的浪漫爱情丝毫无损。“海洋之心”的介入,只是给这段爱情添入一种中产阶级财富魅力的氛围,让人感觉到财富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它使Jack和Rose的爱情不可能完全只在三等舱里完成。华贵生活的实现,似乎才是浪漫爱情的终点。这样的浪漫史诗,说到底是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照耀下的青蛙王子的故事。以财富为中心的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

中外电影史名词解释总汇

中外电影史名词解释总汇

————————————————————————————————作者:————————————————————————————————日期:

中外电影史名词解释汇总 1、影戏:从2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电影开始在艺术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它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我们把这种传统称为“影戏”。“影戏”是3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直到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之后才逐渐被“电影”一词所替代。“影戏”这一名称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电影创作的特点,也反映出当时的电影工作者的电影观念。中国电影传统的形成正是与当时的戏剧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这一点在当时郑正秋、张石川等人为代表的电影创作主潮中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影戏”的创作风格是初期中国电影创作的主流。 2、市民电影:在旧中国,电影观众主要是上海等大都市中下层市民。他们一般文化素质和艺术旨趣都比较低。电影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种廉价的娱乐和消遣工具。电影观众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电影的发展方向。许多出于商业投机心理而从事电影的人为了赚钱,便大拍迎合这类观众趣味的影片。在这种前提下影片生产中的模仿和粗制滥造的现象便十分明显地呈现出来。1927年前后,电影中先后掀起了古装、武侠、神怪等一系列热潮,使这种末流的商业性市民电影彻底统治了中国影坛。这些末流的市民电影与郑正秋等较严肃的创作一起,为中国电影中“影戏”传统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长城”、“神州”:这是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两家影片公司,他们的创作较明显地反映出对电影创作的探索。“长城”公司提出“问题剧”的口号,主张用电影反映社会问题。“神州”公司主张“潜移默化”地用电影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和生活观。他们大都受到新文化运动之后的“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的影响。“长城”公司的主要创作人员侯曜伴便主张以电影艺术“表现人生”、“批评人生”、“调和人生”、“美化人生”。 4、唯美派电影:现式主义的唯美派电影是初期中国电影中的一支很小的力量,主要只有但杜宇、史东山等人拍摄的少数几部影片。这些创作者对电影内容表现的思想性很少注意,而是非常强调电影所谓“美的作用”。他们对电影美的认识主要集中在银幕造型的绘画美方面,主张电影应提供形式美和感官享受。因此其多数影片尽管内容乏善可陈,但从布景、服装、画面的光线、构图的镜头处理和剪接等都力图精致。然而,在中国的社会中并没有唯美主意艺术存在的条件和土壤,这种影片被人们讥为“绣花枕头”而受到贬斥,行家就失去了生命力。但其从视觉形象入手认识电影的尝试却是有独特的意义的。 5、左翼电影运动:左翼电影运动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反革命文化围剿的严酷政治形势下由进步文艺工作者如夏衍、田汉等掀起的,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32年到1933年,在“一·二八”事变后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左翼电影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批思想观点鲜明,艺术上也有一定成就的影片。如《姊妹花》、《渔光曲》。这是左翼电影的第一个高潮。另一方面,严峻形势的压力也促进了左翼电影工作者的成长和成熟。他们开始尝试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

中外电影史考题

单项选择 1.美国发明家B.汤姆斯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维太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 2.以下选项哪一项不是形容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C.照相机 3.电影叙事的是从C.梅里埃的电影中开始。 4.格里菲斯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是A.一个国家的诞生。 5.电影史上表现主义的奠基人是A.梅里埃 6.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完整、系统的电影美学的学派。D.苏联蒙太奇学派 7.电影B.《党同伐异》是格里菲斯自我辩解的作品。 8. D.路易德吕克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电影学家。 9.最重要的“室内剧”作品是茂瑙的A.最卑贱的人 10.最具有代表性的“达达主义”电影是弗兰西斯皮卡比亚编剧的B.《幕间休息》. 11.在电影领域,代表先锋运动中最成熟,最超现实,最弗洛伊德式的电影是路易布努埃 尔的C.《一条安达鲁狗》 12.路易德吕克的理论代表作D.《上镜头性》为电影成为独立的艺术奠基了理论基础。 13.以下哪项作品不属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阿尔培甘斯的?D.《贝克与僧侣》 14.德吕克的剧本《西班牙的节日》有第一位女导演A.谢尔曼杜拉克拍成的电影。 15.B.杰杜拉克对印象主义理论作了明确的归纳与总结,指出电影B.杰杜拉克视觉的艺术。 16.A.达达主义是先锋派电影中产量最多的,最滥的电影流派。 17.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具体指20世纪B 30-40年代。 18.C.《爵士歌手》是有声片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美国社会主义文化生活发生变化的一次 预演。 19.赛那特是美国喜剧片的奠基人和创始人。 20.在电影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西部影片是鲍特的《火车大劫案》 21.奥森威尔斯以B.《公民凯恩》使好莱坞完成了视听语言模式的现代化转换 22.真正的记录片之父是美国人《菲拉哈迪》, 23. 1929年,格涅尔逊摄制了A《漂网渔船》,这是他直接拍摄的唯一一部片子。 24. 1976年,伊文斯拍摄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生活的毁誉参片的影片。 25. 《诗意现实主义》是法国先锋派电影消退之后出现的电影新潮 26. 1940年卓别林拍摄了《大独裁者》这是美国第一部反纳粹法西斯的影片 27 雷内·克莱尔曾经拍摄过达达之父的代表作《幕间休息》 28 让·雷诺啊的作品《朗吉先生的罪名》表现了工人自己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自救。被看做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影片 29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准则,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30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功时期最具典型标志影片。是瓦西里耶夫兄弟摄制的影片《夏伯阳》 31在“电影荒年期”苏联电影创作遇到了严重破坏《1952》年全苏联的电影生产具有五部32苏联70—80年代最具典型的战争片是罗斯托茨基拍摄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33以下那部电影不是让·雷诺阿导演的《雾码头》 34以下那部影片为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大鼎之作《游戏规则》 35以下那部不是标志新现实主义进入全盛时期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37德西卡最重要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是《偷自行车的人》 38《罗西里尼》拍摄了三部标志先现实主义进入全盛阶段的影片 39标志罗西里尼预新现实主义告别的影片是《德意志·零年》

中外电影史重点整理

填空 1、1895 年 12 月 28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 46、《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 41、《水浇园丁》 2、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电影开始有了戏剧性)。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 3、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4、鲍特《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6、“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 阿尔伯特?史密斯《鲸吞》《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 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 7、1896 年 8 月 11 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8、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三小——环球、联美、哥伦比亚 9、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 普多夫金《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10、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 11、表现主义: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 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12、印象派: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里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特性:上镜头性视觉韵律 13、抽象派: 14、超现实主义: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15、新好莱坞: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迈克‘尼克尔《毕业生》、丹尼斯'霍伯《逍遥骑士》、卢卡斯《星球大战》、科波拉《现代启示录》 16、明星公司张石川《孤儿救祖记》开创中国家庭伦理剧先河 左翼电影:明星公司程步高《春蚕》《狂流》 战后两大公司:民族国家情怀昆仑公司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市生活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费穆《小城之春》 名词解释 1、吸引力电影( P18): 1895 年到 1906 年制作的早期电影称作吸引力电影,指的是电影娱 乐观众的方式,迷恋电影技术本身。虽然没有故事,但是观众还是能够被不连贯的运动影像所吸引。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讲故事的电影,而是说它不是主流样式。吸引力之一是观众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人映在银幕上让人心动不已。汤姆?甘宁展示炫耀影像本身的魅力。旅行纪录片是早期放映的重要内容,例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火车大劫案》。大多在室内拍摄,灯光容易控制。新闻片是这一形式的变种,杂耍影院又被称为“视觉记者”。电影在美国流行的最明晰的标志是第一次在胶片上记录战争,即1898 年的美西战争。新电 影人利用了人们对美西战争电影的兴趣进入了电影业,录制了各种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影像。 2、电影专利公司( P22): 1908 年为了与对手竞争电影市场,爱迪生联合美国七家、法国 两家电影制片公司组成电影专利公司,他们从各种电影技术发明者那里取得了十六种专利权,还从唯一能生产胶片的柯达公司取得了胶片的专买权。1909 年开始起诉放映非专利公司电影的放映商。以法律为武器,对电影经济实行全面垄断性控制。电影专利公司成员享受到规模经

(完整版)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 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中外电影赏析 论文

品中外电影特点 电影诞生于1895年,次年即被输入中国。早期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 在抗日根据地,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拍摄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新闻片。还建立一个放映队,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前线一带放映电影。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的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国民党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成立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 。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革命的历史。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中央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至今进入电影最繁荣时期。 中国美术片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美术片是中国影片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一个片种。新闻纪录片已向纵深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系统地编辑一些重要的文献片,并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与重要事件进行综合报道、专题报道;还注意表现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丰富的细节,以情动人。科教片也有新发展。。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开拓新的题材和体裁,继承和发扬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借鉴外国影片的经验,创作出既有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又有国际水平的影片。 美国电影的特点,有华丽的场面和逼真的特级、反传统精神、黑色电影、新好莱坞——后经典主义电影。直接电影:现实主义 美国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美国文化的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发展的。它生动地体现了美国思想与美国这一民族和文化的许多特点。它顺应了美国人热闹好动的天性和积极进取的人格,同时,也表现了美国人的乐观处世的精神和人性。美国电影在注重商业性和票房价值的同时,在追求大众趣味,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同时,仍然非常关注社会与现实的,非常关注艺术的。对美国生活作了诗意的描写,动作迅猛,对话简洁,表演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也表现了传统的好莱坞娱乐片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