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专题

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专题

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专题
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专题

第二章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专题

教学目的:通过3课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有企业的法律界定:现状与争论;国有企业法的基本构成;对我国国有企业立法的技术性反思。

教学重点:着重培养学生对国有企业的法律概念及法律地位的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有关国有企业的法律界定;国有企业法的基本构成;对我国国有企业立法的技术性反思。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有企业的法律界定:现状与争论

一、为什么要从法律上界定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普遍超过国家与非国有企业的关系,国家一方面要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一定程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常常给予国有企业各种各样的优惠,甚至给予直接的补贴。处理好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的前提是正确界定国有企业,既不能把非国有企业当作国有企业,也不能把国有企业看作非国有企业来处理。

国家投资占到何种比例才成其为一个国有企业?究竟是要求100%还是要求达到50%以上或是可以少于50%?国有企业必然是法人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同,判断某个企业是否国有企业的结果也就不同。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选择。对于我国而言,对国有企业作出明确的界定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国的国有企业不论是从企业数量来看,还是从总资产规模来看都居于全球之冠,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国有企业的问题,法律一直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这种状况在把国有企业称为国营企业或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传统背景下也许并无不便,因为我们所称的国营企业或全民所有制企业大多是指完全由国家投资的企业,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国营企业或全民所有制企业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但是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迅速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正日益多元化,国家对企业的投资也出现了全资、控股和参股等不同情形。在如此格局下,再不对国有企业作出明确界定,必将对实践造成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的透明度要求以及诸如禁止补贴等有可能对国有企业造成冲击的内容,也有必要明确划清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界限。

二、我国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界定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在我国立法文件中的称谓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是以国营企业的名称出现的。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将国有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出现了由企业或个人承包经营国营企业,以及国有资产实行中外合资、合作和内资股份制经营的情形,“国营”的概念已不符合企业改革的要求。有鉴于此,1986年出台的《民法通则》首先采用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称谓,接着于1988年正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直到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修改,正式采纳了“国有企业”的称谓。

三、理论界对国有企业的界定:争论与分歧

近年来,如何界定国有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理论界尤其是法学界给予较多关注的问题,针对一些关键论题,如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的比例至少应达到多少?国有企业是否应当具有法人地位?无论法学界、还是经济学界都发表了不少意见。但是,从总体上看,理论界对如

何界定国有企业尚未达成一致的看法,各种观点之间尚存在较大的分歧。

议题一: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的最低比例应是多少?

第一种主张是认为国有企业的全部资产都应归国家所有,可称之为“100%论”。第二种主张虽然不要求国有企业的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但要求国有资本比例必须超过50%,这种主张我们可称之为“51%论”。第三种主张认为国有企业中国家所占资本可以低于50%,前提是不影响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性地位,这种主张似乎可以用“49%论”称呼之。

议题二:国有企业必定是法人吗?

这也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对国有企业的界定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理论界同样存在分歧,既有肯定论者,也有否定论者。从目前情况来看,支持肯定论的声音更多。

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国有企业不一定都是法人。如有的学者举出了两类不是法人的国有企业:首先,《民法通则》第52条规定了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伙型联营,联营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由联营各方共同经营,并按各自的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应该适用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营,或者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导、而与其他所有制主体建立的合伙型国有企业;其次,国有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与境外的法人、非法人组织或自然人设立以中方为主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其中也有可能是非法人企业。

第二节国有企业法律界定的理性建构

一、国外界定国有企业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国有企业是一个被世界各国的实践所普遍接受了的事物。对国有企业进行法律界定在国外也十分普遍。以下几种颇具代表性:

1、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在其1980年6月25日发布的透明指令中把国有企业定义为“任何一个企业,只要国家能够凭借其所有权、财政参与、章程以及其它规范企业活动的规定,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行使支配性影响。如果国家对一个企业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1)在企业注册资本中占有多数股份;或者(2)拥有与企业份额相关的多数表决权;或者(3)可以决定企业的管理机构、领导机构或者监事会一半以上的成员,这就可以推断,国家对这个企业能够行使支配性影响”。

2、英国在1956年设立国有化工业特别委员会时,它的职权范围被规定为:“检查按照条例而建立的国有化工业的报告和帐目,国有化工业的管理董事会由内阁各相应大臣任命,国有化工业的年度收入不能全部或不能主要依靠国会提供的或财政部预付的资金。”由此可以看出在英国国有企业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这些工业完全归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拥有能够对它实现控制的足够股份;(2)这些工业是按照这样一种方式经营的,即:它们的收入的大部分不是依靠国会直接拨款或财政部的补贴;(3)它们由董事会进行管理。

3、韩国于1984年颁行的《国有企业管理法》第2条规定,国有企业包括政府投资和“政府投资达到或超过50%的企业”。

4、在比利时,国有企业包括从事经济活动而且其资本大部分属公共管理部门所有,或者由公共管理部门授予特殊权力,或者经营活动在相当程度上自主,具有或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所有企业。

5、在印度,凡是从事包括制造业、农业在内的货物生产和从事可以计价的有效服务的经营活动,并可明确认定政府是这些组织的主要所有者的企业,都可以称之为国有企业。印度的国有企业,也称作“公营企业”。

6、在瑞典、芬兰、巴西、墨西哥等国,凡属国家资本占企业资本的51%以上的所有企业都被称为国有企业。

根据所使用的基本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各国对国有企业的界定分为三种类型:(1)强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资本联系并明确要求国家是“主要所有者”或国有资本比例超过50%,如法国、韩国、印度、瑞典、芬兰、巴西、墨西哥等国就属此类;(2)强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资本联系但不要求国有资本比例必须过50%,属于这种类型的主要有德国和英国等国家;(3)既强调资本联系又强调国家可依特别法直接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属于此种类型的主要有比利时、欧洲共同体等对国有企业的界定。

二、我国国有企业法律界定之构成

(一)对我国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比例要求的理性思考

“100%论”和“51%论”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是都要求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必须占绝对多数,这对于满足国家对企业行使控制权的需要来说,资本比例要求无疑是偏高了。要达到国家控制企业这一要求,国家(政府)不一定必须拥有绝大多数股权。应当指出,在我国持上述绝对控股观点的人数并不少。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虽然采用了国有企业的名称,但对国有企业的内涵的认识还受到原来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观念的影响。而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身上承担了较多的意识形态的使命,追求的是纯粹的大“公”,在使国有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主体的大背景下,在一个企业内部追求国有资本的高比例化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相比较而言,“49%论”最为贴近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客观关系,既能满足国家控制国有企业的要求,又不至于因为国有资本比例过高而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或者造成国有资源的浪费。不过,将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比例下限定得过低,例如认为国有资本比例低到10%的企业,仍然有可能被视为国有企业,这是缺乏客观依据的。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界定国有企业时应当把握国有企业的下列基本特征,并以之作为界定国有企业的依据:企业一定比例的资本由国家投入,国家因此能对其实施控制。

(二)属概念的选择

界定一件事物的时候,除了确定这件事物的本质特征外,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属概念,本质特征是用来与同种的事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与属概念相结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界定。在界定国有企业时,有的学者使用“法人”作为属概念,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其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的,依照法定程序设立,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具有法人地位是要符合一定的条件的,中国为数众多的国有企业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达到上述法定条件。因此,即使《企业法》果真是象有的学者理解的那样统一规定了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具有法人地位,这也是违反法理的;从实践上看,目前大量国有企业仍然只负盈不负亏的事实也会证明这样的规定不过是立法者的一厢情愿。

国有企业被全部纳入法人的范围与我国法人制度出台的背景极为相关。在我国,法人制度从一出现就带有直接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任务。法人制度与国有企业挂钩,一方面是为了使政企分开,构造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机制;另一方面是为了确立出资者的有限责任,杜绝国家财政为国有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现象继续发生。

从国际惯例来看,国有企业可以分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和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两种类型,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在各国虽不多见,但一直是客观存在着的。

可以将我国国有企业界定为:国有企业是指一定比例的资本由国家投入,国家因此能对其进行较稳定的控制的所有企业。至于国有资本究竟要达到多大的比例,法律不宜作出具体的规定,以保持适当的弹性。

第三节国有企业的法律地位

一、国有企业功能的经济法考察

综观历来各国开办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经济形式的目的和用意,不外以下三个方面:(1)财政性目的,即扩大财源以满足国家机关活动经费和供统治者挥霍的需要;(2)政治性目的,即为了维护和巩固政权,抵御外敌入侵或对外侵略,而由国家控制某些经济要害部门;(3)经济性(经济调节性)目的,即通过国家直接投资经营,调节社会经济结构和运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考察国有企业的功能是理解国有企业的法律地位的入门钥匙。但是,具体地说,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和其他国有经济形式的开办目的和历史使命有所不同。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的功能: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实证分析

20世纪以来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现代国有企业,虽然有时也还有一些财政性目的和政治性目的,但主要还是经济性目的,即通过国家直接投资于某些行业和产品的生产经营,直接调节国民经济的结构和运行,同时通过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和运营,增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物质力量。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西方各国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直接投资经营活动迅速地发展起来,国有企业象雨后春笋一样地出现。第二次大的浪潮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由于各国经济恢复和重建的需要,也由于国际范围内民主主义思想的抬头以及后来科技迅速发展引起生产进一步社会化,国家组织管理经济的职能进一步发达,许多国家接二连三地掀起了国有化高潮。60年代初,日本政府准备加快开发东京等三大城市周围地区,以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密问题,国有企业率先扩大在那里的投资,特别是重点修建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结果很快吸引了大批私人企业在那里扩大投资,促进了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调控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国有企业存在的理由。”

(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功能:错位与回复

在20世纪,相继出现了前苏联、东欧各国以及中国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从成立时起,便着手通过没收与赎买、国家直接投资等手段建立起庞大的国有经济,在其顶峰时期,国有企业差不多成了唯一的企业形式,非国有企业几近销声匿迹。国有企业主要成了通过实现生产资料全社会公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工具。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正式宣布改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地承认公有制有多种形式和不同发展阶段,现阶段不能急于实现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否定了国有企业越多越好的观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逐步对国有企业的份量进行了调整。在改革的前期,主要是通过放松对外资企业、个体企业及私营企业的限制来增加非国有经济的份量,从而即使不直接触动国有企业,也相对地减少了国有企业的份量。随着改革的推进,开始采取“抓大放小”、“股份制改组”等措施来绝对地减少国有企业的份量。毫无疑问,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昭示着对开办国有企业的目的的重大调整,在现阶段,国有企业被当作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工具的革命性目的基本上已被舍弃,虽然在财政性目的、政治性目的和经济性目的三个方面的轻重决断上尚未明确,但我们对国有企业的功能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关键性的回复。中国现阶段保持一定实力的国有企业,主要为实现经济调节性目的。其次才是财政性目的和政治性目的。只有依照此种思路实现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回复。

二、国有企业法律地位的独特性

国有企业主要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工具而存在,这种功能定位决定了国有企业与国家的特殊关系,尽管国有企业在本质上仍是市场主体中的一种,但是国有企业的法律地位与一般企业的法律地位却有着较大的不同。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我国现有的国

有企业也主要是以法人形态存在的。非法人国有企业一般直接附属于政府部门,企业财务安排和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一般也直接受政府部门操纵,其法律地位不同于非国有企业,这自不待言。

法人型国有企业同一般企业法人相比较,其法律地位具有特殊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凡法人都应拥有独立财产。一般企业法人对其财产拥有所有权,而国有企业(这里指国有独资企业)对企业财产只享有经营管理权,而无所有权,所有权归国家。

其次,在所属法人类型上,国有企业法人也有其特殊性。法人通常可分为私法人与公法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等,一般的企业法人属于私法人、社团法人和营利法人。国有企业却兼具不同类型法人的特点。

第四节国有企业法的基本构成

一、国有企业立法的法律依据和基本表现形式

(一)国有企业立法的法律依据

国有企业立法的法律依据是我国的宪法。《宪法》第7条规定,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宪法》第16条规定,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并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这些规定都是国有企业立法的基本依据。

(二)国有企业立法的表现形式

国有企业立法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的国有企业立法,这类立法包含的法律规范仅仅或者主要是适用于国有企业;另一类是非专门适用于国有企业的立法,例如公司法,国有企业采取公司的形式的,要适用公司法的基本规定,但是这些规定,非国有公司也要适用。此处我们主要讨论专门的国有企业立法。

我国专门的国有企业立法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国有企业基本法。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2、单行法规。这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主要立法形式。

3、在其它相关部门立法中的有关国有企业的规定。

二、国有企业法的主要内容

从内容上来看,我国的国有企业立法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国有企业组织与运行法

国有企业组织与运行法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

1、关于国有企业的设立条件、设立程序的法律规定;

2、关于国有企业合并、分立、解散及破产、清算制度的法律规定;

3、关于国有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的构成和运作的法律规定;

4、关于国有企业的资本制度、企业财务会计与利润分配制度的法律规定;

5、关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及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的法律规定;等等。

(二)国有企业改革立法

国有企业改革立法又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1、关于国有化制度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第五条,“国家对外资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外资企业可以依照

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对内资非国有企业的国有化政策,我国法律目前并无明确规定。

2、关于国有企业退出的法律规定。国有企业的退出也要有法可依。但是这方面的立法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除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国有股减持出台了一个实施办法外,尚无更多或更高层次的立法。

3、关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改革的法律规定。在我国这方面的立法一直是国有企业立法的主体,从两步“利改税”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再到实行“现代企业制度”,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调整。

三、国有企业法的性质

所谓国有企业法的性质,一般都是指国有企业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归属,也即国有企业法究竟属于哪一部门法。

在我国,理论界一般都认可国有企业法在总体上是属于经济法的范围。但是在更具体的分析上,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法“属于经济法中的主体制度或企业制度,它与民法中的主体制度和企业制度——自然人和法人的一般人格制度、自然人独资经营和合伙经营的企业制度等,共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加以法律规范”。另有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法属于经济法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国家投资经营法的范围,国有企业法和国家投资法二者共同组成了国家投资经营法。

第五节对我国国有企业立法历程的几点思考

一、我国国有企业立法中的缺陷和不足

对于到目前为止的我国国有企业立法,我们除了要看到它的可取之处外,也要分析其不足与缺陷,因为这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立法的基础和前提。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来观察,我们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立法尚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

1、国有企业立法层级低、规范力弱。大多是以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定、办法和意见等形式出台的,连国务院条例的形式都比较少,更不用说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了。专门的国有企业立法只有两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试行)》,前者的综合性意味较浓,而后者仅仅是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破产的单行法律。

2、国有企业立法变动太快,缺乏必要的稳定性。

3、国有企业立法体系化程度还不高。

4、国有企业立法不注重规定切实可行的法律责任,政策宣示的色彩过于浓厚。

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立法

1、突破传统的国有企业立法理念,科学定位国有企业立法重心。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任务不同,国有企业要承担作为国家调控社会经济的工具的职能。因此,国有企业立法的重心应在于国家与国有企业的特殊关系的处理上,国有企业立法的价值和目标应当是保证国家行使其对国有企业的支配权的规范化、法制化。所以,关于国有企业的立法应该主要是政策法,而不是与一般企业立法无异的组织法或行为法。

2、以国有企业本质特征的一致性为基础,制定统一的《国有企业法》。以对国有企业的理性界定为基础,把所有因国家对其具有支配性资本联系而被国家直接控制的企业都纳入国有企业的范围,也即统一的《国有企业法》必须包括国家全资企业、国家绝对控股企业、国家相对控股企业。同时,在统一的《国有企业法》中,必须明确地对国有企业作出界定,以消除在对国有企业的理解方面的混乱状况。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 摘要:目的:探索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的相关内容。方法:了解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时代背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充分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结论:高质量发展时期可以通过加强战略研究,建立科学高效机制,引进先进设备理念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水平。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时期 “高质量发展”是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新表述,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状况,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时期的表现对中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重要影响,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水平刻不容缓。 一、高质量发展时期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时代背景。(1)经济体制改革。由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固有的经济体制对目前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保证优质的企业生存环境。(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全球化逆潮出现,给国有企业外部环境带来严峻挑战,同时,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开拓了国外市场,加快了企业发展步伐,市场供求关系变得复杂,民众需求与对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 2.必要性。 (1)国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行战略管理。当高质量发展时期市场行业竞争激烈,国有企业的表现并不是十分理想,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到自身制度体系上的优势劣势,有利于改进管理制度,制定发展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同时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稳定客户资源,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行业地位。 (2)国有企业实行战略管理是适应国内外竞争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越来越大,双方的融

清产核资工作的法律法规与问题的解答

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一)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第1号)及相关清产核资工作文件公布后,我们陆续接到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询问清产核资工作的有关问题,现解答如下: 一、关于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和进行审计的问题 按照《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58号)有关规定,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应纳入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围,由中央企业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统一组织。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清产核资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可由中央企业委托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也可由中央企业的部审计机构进行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二、关于按有关规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问题 按照《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及相关文件的规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若已开展了清产核资(财产清查)工作,则应由中央企业将清查出的有关资产损失,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规定的要求与程序报国资委批准核销。 若尚未开展清产核资(财产清查)的,应由中央企业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规定的要求与程序,将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统一纳入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围。 为了适应“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需要,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的清产核资结果及资产损失,可由中央企业提前单独报国资委批准核销。 三、(略) 四、关于股份制企业开展清产核资的问题 股份制企业应当在经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同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清产核资;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本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应由企业出具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本企业开展清产核资的相关决议报国资委,其中控股企业需经国资委核准后可以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09级经济管理班李中选 一、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有利于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建设的长治久安,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发展国民经济意义重大,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企业的任何经营环境都有赖于管理创造的带动而优化,只有国有企业创新管理方式,其他方面就才能取得进展。这样,企业的竞争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2、管理创新还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形象。在我国,国有企业一向以戴着“国有”的帽子而自高自傲,给市场的感觉十分不友好,当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形成后,整个国有企业都会把自身真正置于整个市场中,这是有赖于管理创新的。当国有企业自高自傲的态度消失后,更会注重自身建设与发展,自然会提升企业形象,而且国有企业的形象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3、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国有企业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必须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度——企业管理的基石。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健全一套符合自身发展,且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管理体系,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企业制度的创新,它是指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用人制度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创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创新,企业营销管理制度创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由领导治厂到科学决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依法治企”阶段等。 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分配和激励制度方面阐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二、、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背景和目标 (一)、推动国有企业文化促进和转型的三大背景因素

国有企业混改的法律法规2018最新版)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明确了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总体要求、核心思路、配套措施,并提出了组织实施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分类、分层、分部推进国企混改的总方针。至此,国企混改被提到了新的政治高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2017年底,国务院国资委透露,2017年以来国企改革重点难点问题陆续取得突破,其中公司制改制全面提速,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复完毕,各省级国资委出资企业改制面达到95.8%。2018年1月2日,中国航油公司制改革有关工作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同意,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也于近期完成了公司制改制,国资改革进入提速阶段。本文对国企混改的法律适用、一般流程及混改上市法律要点进行了研究并作简要剖析。 一、国企混改定义 所谓“国企混改”,即指国有独资、控股企业通过引入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或外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交易实质来看,国企混改主要包括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转让其对企业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权益的方式(以下简称“股权转让方式”)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增加资本的方式(此处主要指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或外资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增资的方式,以下简称“增资方式”)。此外,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涉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重大资产购买、出售或置换行为。

1、制定转让方案:转让方应当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做好转让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论证;涉及职工安置事项的,安置方案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 2、内部决议:转让方应当按照企业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形成书面决议;国有控股和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中国有股东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按照委派单位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 3、国资委/政府审批:国资监管机构负责审核国家出资企业的产权转让事项;其中,因产权转让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所出资企业控股权的,须由国资监管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4、审计、评估:转让事项经批准后,由转让方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转让标的企业进行审计;涉及参股权转让不宜单独进行专项审计的,转让方应当取得转让标的企业最近一期年度审计报告;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转让事项,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转让标的进行资产评估,转让价格应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 5、产权市场公开转让:转让原则上通过产权市场公开进行,原则上不得针对受让方设置资格条件,确需设置的,不得有明确指向性或违反公平竞争原则;转让项目首次正式信息披露的转让底价,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转让标的评估结果;转让信息披露期满、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按照披露的竞价方式组织竞价。 6、签署交易合同、交割:受让方确定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产权交易合同;交易价款原则上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

论国有企业计划经营的经验与模式

论国有企业计划经营的经验与模式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抗衡跨国公司的重要支撑,我们国家的出口创汇更是离不开国有企业,中国要想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建设,仍然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 【Abstract】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been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it is mainsta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ortant support to compete with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our country’s export cannot do withou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China still needs to rely on and play the backbone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關键词】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 1 引言 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有企业是经济主导,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我国国企改革三十多年来,经历了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到提出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到绝大多数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最后发展到企业集团,分别把股份制、利税分流作为试点进行推行。 2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2.1 股份制经营 在我国,股份制具有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发展迅速筹集资本,改变资本存在形式,促使资本所有权与职能相分离的三大职能[1]。实行股份制是企业筹集资本的很好方式。股份制经营的定义是,以资产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分别属于多个所有者或者占有者的经营要领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并且对经营成果用货币的形式按入股比率分红的一种国有企业经营模式。 2.2 计划合同制经营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大量的经济交往普遍存在于生产建设、交通运输、流通消费、科研等各个方面当中。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维护好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有必要施行经济合同制,经济合同制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工具。经济合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联结各种经济活动的纽带。是国家计划经济的具体化和贯彻执行的重要形式,也是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和必要补充。它能够促进企业专业化和协作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加强企业经济的和谐。作为一种全新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计划合同制经营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在一起,它是真正的经济合同。实行计划合同制经营可以使国有企业经济发展计划变为广大的社会经济主体的自觉行动。计划合同制既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又把整个市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国有国有企业管理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国有国有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升国有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全区国有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新形势下加强国有国有企业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引导国有企业优化管理,对国有企业明晰发展战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塑造国有企业文化、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全区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念缺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品牌发展滞后、作坊式生产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有的甚至危及国有企业生存,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业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提高 (一)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典型示范、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以区场为导向,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引导国有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全区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跨越 (二)工作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引导和推动,全区国有企业管理理念明显提升,现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效益进一步凸显,涌现一批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现代国有企业,培育发展10户管理标杆国有企业。到 60%以 (一)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全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形成多元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造,引进职业经理人,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组织机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着力改变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 (二)加强战略规划管理。引导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树立战略发展理念,精心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率达100%。引导国有企业把握国内外

电大金融专题讲座章解析

一、单选题 1. 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作为计划核算工具,长期保持(),逐步形成(),造成出口()、进口(D)的现象。 A. 不变,低估,减少,扩大 B. 不变,高估,扩大,减少 C. 稳定,低估,赚钱,亏损 D. 稳定,高估,亏损,赚钱 2.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A)汇率制度。 A.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 B.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 C. 外汇内部结算与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 D.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盯住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 3. 各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具体资产分类方法主要有(D)种做法。A. 2 B. 5 C. 4 D. 3 4. 1999年,中国信达、华融、东方、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清理进入了以(D)为主导的清理阶段。 A. 政府清理 B. 银行清理 C. 企业清理 D. 资产管理公司 5. 货币政策目标可划分为(D)个层次。 A. 4 B. 2 C. 1 D. 3 6. 属于规避风险的金融创新业务是?D A. 自动转账 B. 欧洲美元 C. 特别提款权 D. 外汇期货 7.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促使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金融组织(A)。 A. 加强对创新市场的监管 B. 开始重视金融业的自律监管 C. 加强金融监管的法制化建设 D. 加强合作来解决金融监管问题

8. 哪一项不属于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D A. 国际化 B. 手段现代化 C. 方式灵活性 D. 范围缩小 9. 金融创新分为两大类,是哪两大类?D A. 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 B. 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 C. 产品创新和结构创新 D. 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 10. 哪种监管模式是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一类负责对不同金融业务监管?D A. 牵头监管 B. 统一监管 C. 分头监管 D. 双峰监管 11. (D)能够代表中央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直接经营国家外汇储备。A. 中国人民银行 B. 银监会 C. 中国银行 D. 国家外汇管理局 12.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被称作(D)。 A. 负债 B. 利润 C. 所有者权益 D. 资产 二、多选题 1. 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ABCD)。(3.00分) A. 利率管制 B. 信贷政策 C. 信贷控制 D. 窗口指导 2. 能够作为衡量一国保险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有(ABCD)。 A. 保险监管创新 B. 保险业务创新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手册

目录 1、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方法(国资委1号令,2003年9月9 日) (2) 2、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国资评价〔2003〕58号,2003年9月2日) (10) 3、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国资评价〔2003〕72号,2003年9月13日) (14) 4、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国资评价〔2003〕74号,2003年9月13日) (25) 5、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73号,2003年9月13

日) (29) 6、关于印发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87号,2003年9月24日) (44) 7、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国资评价〔2003〕78号,2003年9月18日) (45) 8、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一)(国资厅评价〔2003〕53号,2003年11月11日) (53) 9、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二)(国资厅发评价[2004]8号,2004年2月12日) (56)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治理委员会令 第1号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方法》差不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治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治理委员会 主任李荣融 二OO三年九月九日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方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督治理,规范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完善企业基础治理,为科学评价和规范考核企业经营绩效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 依据,依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治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治理机构依照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林毅夫蔡李周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所存在的各种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 一体。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有从这种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出发,才能成功地选择正确 的方向。本文拟从对企业制度的总体概括和认识开始,把我国企业改革置于这种现代企业制 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之中进行考察。 一、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选择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十四 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围绕转 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主题展开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更加深入了, 首先是针对中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过去几年股份制试验的经验教训所作的阐述。关 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大多数观点认为其与现代公司制度是含义相同的。也就是说,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现有的企业形式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吴敬琏等,1993 , 第173 页) 。 其次,针对前一时期企业实行承包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企业与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对国 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讨论。问题常常被归结为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明确。一般的 解释是,尽管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有资产产权,但国家却是不明确的概念,最终又要依赖 于各级政府,后者或者说地方和部门都直接管企业,同时又处于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之外,结果 是既因信息缺乏问题管不好,又无法避免行政干预,还会使企业资产流失。所以,讨论中涉及 的所谓产权不清晰问题,实际上是对政企不分和委托—代理关系中经营权背离所有权等问题 的一种概括,其中核心是通过何种制度安排使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达到激励相容,或所 有者通过何种机制对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监督。 第三,人们普遍观察到,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无论是企业承包制还 是股份制的试验,都使国家在拥有企业经营信息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内部信息的拥有者即 企业经营者却与国家利益取向不尽一致,因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发生矛盾。由于这种现 象在转轨过程中俄罗斯和东欧的国有企业中得到最突出的表现,青木昌彦将这种现象表述为 “内部人控制”(参见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 。这种表述及其相关的分析方法引起了我国经济学家的共鸣,不少人从这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并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以 3 1997 年第3 期 及从目前的企业模式向不同治理模式的企业制度过渡的具体途径,等等。① 把最近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讨论加以归纳,评价各种改革主张的关键在于回答如下 问题: (1)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2) 国有企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3) 产权或所有制改革是否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 (4) 在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两者之间,哪一种对 于国有企业是最急需的。 二、两权分离与现代企业制度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承担能力,导致所有与经营相分离的 公司形式的诞生,因而产生了委托- 代理的问题。斯密最早观察到股份公司中存在的委托- 代理矛盾,并描述了股东因对公司业务所知甚少而导致的监督困难,以及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 在利益取向上面的差异。伯利和米恩斯则进一步揭示了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企 业的直接经营者在激励与责任方面,与企业的所有者之间的矛盾(Stigler et al. ,1983) 。概括 起来,所有权与控制权在现代公司中被分离之后,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不是同一个主体,从两

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专题

第二章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专题 教学目的:通过3课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有企业的法律界定:现状与争论;国有企业法的基本构成;对我国国有企业立法的技术性反思。 教学重点:着重培养学生对国有企业的法律概念及法律地位的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有关国有企业的法律界定;国有企业法的基本构成;对我国国有企业立法的技术性反思。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有企业的法律界定:现状与争论 一、为什么要从法律上界定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普遍超过国家与非国有企业的关系,国家一方面要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一定程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常常给予国有企业各种各样的优惠,甚至给予直接的补贴。处理好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的前提是正确界定国有企业,既不能把非国有企业当作国有企业,也不能把国有企业看作非国有企业来处理。 国家投资占到何种比例才成其为一个国有企业?究竟是要求100%还是要求达到50%以上或是可以少于50%?国有企业必然是法人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同,判断某个企业是否国有企业的结果也就不同。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选择。对于我国而言,对国有企业作出明确的界定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国的国有企业不论是从企业数量来看,还是从总资产规模来看都居于全球之冠,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国有企业的问题,法律一直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这种状况在把国有企业称为国营企业或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传统背景下也许并无不便,因为我们所称的国营企业或全民所有制企业大多是指完全由国家投资的企业,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国营企业或全民所有制企业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但是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迅速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正日益多元化,国家对企业的投资也出现了全资、控股和参股等不同情形。在如此格局下,再不对国有企业作出明确界定,必将对实践造成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的透明度要求以及诸如禁止补贴等有可能对国有企业造成冲击的内容,也有必要明确划清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界限。 二、我国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界定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在我国立法文件中的称谓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是以国营企业的名称出现的。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将国有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出现了由企业或个人承包经营国营企业,以及国有资产实行中外合资、合作和内资股份制经营的情形,“国营”的概念已不符合企业改革的要求。有鉴于此,1986年出台的《民法通则》首先采用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称谓,接着于1988年正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直到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修改,正式采纳了“国有企业”的称谓。 三、理论界对国有企业的界定:争论与分歧 近年来,如何界定国有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理论界尤其是法学界给予较多关注的问题,针对一些关键论题,如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的比例至少应达到多少?国有企业是否应当具有法人地位?无论法学界、还是经济学界都发表了不少意见。但是,从总体上看,理论界对如

2017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一、知识经济与“懒”管理 懒即懒惰的懒。大家也许对勤奋管理、勤劳管理比较熟悉。那么,为什么提出知识经济与懒管理呢?所以就这个问题,展开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个问题:懒蚂蚁与懒管理 懒蚂蚁现象是有关生物学.即昆虫学上的一个问题。生物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在蚂蚁王国里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就是其中有20%的蚂蚁不干活.别的蚂蚁在忙碌着,它们则东走走,西逛逛.好象无所事事。为什么呢?生物学家发现:如果蚂蚁群中所需的面包渣儿、肉骨头、茶叶子没了,比如在一个宾馆找不到新的食物了,但隔壁的宾馆还有,勤劳的蚂蚁就晕头转向,找不到“北”了,不知道新的食物来源,找不到新的增长点。这时,那些“懒”蚂蚁站了起来,很有自信地说;“跟我走!”。噢!生物学家明白了,所谓懒蚂蚁,不是“懒”,而是在思考、动脑。其实,这个现象与知识经济时代动企业管理是相通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需要大量的“懒”蚂蚁,“懒”管理。这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全球人类,无论是中华民族、美国人、欧洲人,都在发生着三个很大的变化。 第一个特产、是变化“快”。科学技术发展得快,企业的产品变化得快,市场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说20年前的世界前100强或50强,今天还剩下几家?今年所排得上的也不过十几家,这种世界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为人的一半,38岁。那么,中小企业就更不用讲,可以说每天有新的企业在建立,旧的企业在破产、倒闭,因而变化非常

快。而这些数字是近50年或20年的数字,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数字,试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变化无疑就更快; 第二个特点是变化“大”。如果说“快”是指时间的话;那么“大”则指空间。信息化社会,信息经济化就是全球经济化,你所使用的电脑网络上的Interl网络,这些变化是全球性的。你设计的东西是全球性的。过去,中国没有进行改革开放.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现在能封闭得住吗?信息时代的变化,涉及面之广,全球大大小小的角落都要卷进来。 第三个特点是变化“多”。如果变化仅是单纯的、简单的大、快,也没有什么可怕。可以讲,世界上有多少人,也就有多少人在变。现代人强调的是消费个性化。人们的思想、知识、观念都在变化。去过北京的赛特、燕莎友谊商城去看过的人,也许感到商品种类之多、变化特大,而若到过香港、日本、美国高档商厦观光之后.就感觉到北京与之比,就是小巫见大巫。在日本或美国的大商厦,单说到我们密切相关的照相机,就有几千种,同样一种相机,各种颜色,同样颜色又有不同的款式。 面临“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就企业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战略问题。有句通俗的话讲:“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要重要得多。”一种情况是做对的事情,另外一种情况则为把事情做对。做每件产品.从其本身来讲,没有什么挑剔的,工人很勤奋、努力、日加班,夜加点.非常辛苦。把事情做得很对,那么即使你的产品再完美、价格再便宜,但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照样堆积在仓库中。这是将事情做对。反之,我如果做对的事情,我开发出来

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o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给国有企业带来了蓬勃生机,国企正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和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由于客观体制上还存着一些漏洞,监督体制不科学或监督不力,相关制度得不到落实,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加强国有企业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亟待关注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财务人员不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为了企业利益,随意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为达到企业筹资的目的,不按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没有将负债全部记入账内;二是企业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有关经济目标考核任务,少计成本费用;三是截留应上缴的财政收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偷漏国家税收 企业纳税意识淡薄,采取一些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办法,以逃避纳税。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收入记入往来,以达到少缴税金的目的;二是将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销售给关联方,少缴税金;三是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缴视同销售行为所涉及的相关税费。 (三)违规发放职工薪酬 一些领导干部的法纪意识淡薄,为满足企业职工要求,维护自己在职工中的威望,不顾工资总额的限制,采用多种形式,超额发放职工薪酬,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正常工资外,以发放各种通讯费、交通费、津贴、奖金等形式,超额发放职工薪酬;二是利用下属单位,重复发放职工薪酬。 (四)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等现象较突出 由于企业对货币资金监管不严,致使出现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货币资金的盘点间隔时间过长,同时又未实行不定期盘点制度,致使货币资金在盘点间隔期间失去监控,出现公款私存等违规违纪问题;二是企业未对工会和下属单位的货币资金实施监管,致使出现挪用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五)以商务活动等名义浪费国有资产 企业以各种商务活动的名义消耗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借洽谈业务、接待参观、考察等名义,搞公费旅游和吃喝、玩一条龙,挥霍资产;

第三章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答案解析)

第三章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下列国有企业负责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有权任免的是()。 A.国有独资企业的副总经理 B.国有独资公司的总经理 C.国有控股公司的副董事长 C.国有参股公司的董事长 【答疑编号8970,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负责人的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有权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及其他企业负责人。教材61页 2.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方的出资比例为40%。2003年中方在企业设立时以厂房、场地使用权出资1000万元,2004年合资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按双方协议,中方以分得利润200万元再投资,2005年合资企业可分配利润1000万元,2006年8月该合资企业决定解散,外方将价值200万元的机器设备无偿留给中方使用,根据以上资料,应界定为国有资产()万元。 A.1200 B.1400 C.1600 D.1800 【答疑编号8971,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题的考核点为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根据规定,对中外合资企业(中方为全民所有制单位)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的方法为:(1)中方以国有资产出资投入包括现金、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场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等形成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本题中为1000万元。(2)企业注册资本增加,按双方协议,中方以分得利润向企业再投资,或优先购买另一方股份所形成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本题中为200万元。(3)可分配利润及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项基金中,中方按投资比例所占的相应份额(不包括已提取用于职工奖励、福利等分配给个人消费的基金),界定为国有资产,本题中为1000×40%=400(万元)……(6)企业清算或完全解散时,馈赠或无偿留给中方继续使用的各项资产,界定为无偿留给中方继续使用的各项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本题中为200万元,四项合计为1800万元。 3.根据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管理的有关规定,下列资产中,应当界定为国有资产的是()。 A.国有企业为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再就业无偿投入集体企业的资产 B.国有企业参股投资创办的按投资份额取得的资产收益留给集体企业发展生产的资本金 C.集体企业由国有企业提供担保但未履行担保责任使用银行贷款形成的资产 D.集体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有偿占用的国有土地折价形成的资产 【答疑编号8972,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1)国有企业为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或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再就业无偿投入集体企业的资产,其产权归集体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2)国有企业参股投资创办的按投资份额取得的资产收益留给集体企业发展生产的资本金及其权益,界定为国有资产;(3)集体企业使用银行贷款、国家借款等借贷资金形成的资产,全民单位只提供担保的,不界定为国有资产;(4)集体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无偿占用的国有土地折价形成的资产,才界定为国有资产。教材65页 4.2005年12月,某集体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改组前税前还贷形成的资产为1200万元,其中,国家税收应收未收的税款为350万元,各种减免税形成的资产为850万元,其中:

电大金融专题讲座1-2章

一、单选题 1. 各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具体资产分类方法主要有(B)种做法。 A. 4 B. 3 C. 2 D. 5 2. (A)标志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式建立。 A. 上海和深圳证交所的设立 B.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证监会的成立 C. 《证券法》的颁布实施 D. 《公司法》的颁布实施 3. 关于资产管理公司理解不正确的是(A)。 A. 资产管理公司取得的是不良资产的处置权而不是所有权 B. 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决定了其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多样化 C. 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不良资产的收购与处理 D. 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经营目标是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 4. 不属于银行表内资产业务的是?A A. 人民币结算业务 B. 投资业务 C. 债券买卖 D. 贷款 5. 不属于金融创新动机的是(A)。 A. 投机获利 B. 规避风险 C. 逃避监管 D. 创造信用 6. (C)的颁布,明确了证券市场地位,强化了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进入规范的新时期。 A. 《证券公司管理办法》 B. 《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 C. 《证券法》 D. 《公司法》 7.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被称作(A)。 A. 资产 B. 所有者权益 C. 负债 D. 利润

8. 属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是哪个国家?B A. 日本 B. 中国 C. 韩国 D. 美国 9.(B)能够代表中央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直接经营国家外汇储备。 A. 中国银行 B. 国家外汇管理局 C. 中国人民银行 D. 银监会 10. 一国货币的可兑换程度大体可分为(B)种类型。 A. 4 B. 3 C. 2 D. 1 11. 巴林银行里森一案说明(D)。 A. 依靠外部监管就可以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B. 应该重视金融业的自律监管 C. 银行出于外部压力和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需要才会积极建立内控制度 D. 应加强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建设 12. 我国分业监管模式“一行三会”中最晚成立的是(B)。 A. 证监会 B. 银监会 C. 中国人民银行 D. 保监会 二、多选题 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哪些挑战?ABCD A. 争夺优质客户的挑战 B. 对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挑战 C. 对中央银行监管能力的挑战 D. 争夺优秀管理人才的挑战 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哪些机遇?ABD A. 有利于推进我国金融业改革进程,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B. 有利于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 C. 有利于我国享有多边的、有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 D. 有利于引进外资,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3. 按汇兑制度和允许本国货币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或支付手段的程度,一国货币的可兑换

集团清产核资的方法

某集团清产核资工作培训资料 2003 编制单位: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03年9月20日

资料目录 资料页次 一、清产核资具体方案(共56页)3-59 二、报告参考格式(共16页)60-75 1、清产核资审计报告(共12页) (含报告封面、目录、正文、损失讲明) 2、内部操纵审核报告(共4页) (含标准无保留及保留意见报告版本) 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共21页)76-96 四、清产核资报表编制讲明(共26页)97-122 五、清产核资内控问卷(共24页)123-146 1、采购与付款循环调查问卷(4页) 2、仓储与存货循环调查问卷(3页) 3、工薪与人事循环调查问卷(2页)

4、操纵环境调查问卷(3页) 5、会计系统调查问卷(2页) 6、生产循环调查问卷(3页) 7、投资与筹资循环调查问卷(3页) 8、销售与收款循环调查问卷(4页) 六、损失申报讲明147 七、清产核资文件(共24页)148-172 1、关于做好《企业会计制度》工作的通知(国资评价 [2003]45号) 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资评价 [2003]58号) 3、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方法》的通知(财 企[2003]233号) 4、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方法 八、中远集团关于航运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相关会计政策的规定 173-177 方案目录 项目页 次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清产核资的范围

4-5 第三章:清产核资的目的5 第四章:清产核资的方法5-6 第五章:清产核资的基准日6 第六章:清产核资法规依据6-7第七章:清产核资的资料范围7-8 第八章:资产损失认定的依据8-11 第九章:资产损失认定的原则11-12 第十章:财产清查的步骤12 第十一章:企业财产清查的程序12-14 第十二章:审计工作程序14-16 第十三章:清产核资的内容及要求16-52 第十四章:内部操纵的审核内容及要求52-54

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新

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引言 ??? 毋庸讳言,自1997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不断取得令世人瞩目增长的同时,微观经济环境却发生了非常令人困惑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货紧缩状况不断加剧,下岗失业人员的队伍日趋壮大。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是,在这过去的几年中,伴随着民营和外资企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正在不断地加速走向衰落。当我们在不断地夸耀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不知是否曾经想过,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在国内充分销售我们的产品;当我们在不断地欢呼我们的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时候,不知是否曾经想过,我们还有很多地区的广大民众并没有享受到由于工业化所带来的好处。须知,我们的13亿民众,他们既是社会产品消费者,同时更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 应该说,改革进行到今天,过去束缚国有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基本都已被解除,而国有企业一直以来享受着的各种优厚待遇却延续至今,但其经营业绩却每况愈下,令人匪夷所思,同时,作为国有企业窗口的上市公司,其业绩也是乏善可陈。有关帮助国有企业解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方法不可谓不多,但迄今为止几乎无效,于是,以下的观点就成为主流:国有企业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鲜有解决的良策,惟有改制。但问题是,中国有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和人文环境,中国国有企业的规模、涉及面、延续时间、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很难想象国有企业被充分改制以后的后果,我们或许将因而失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和能力。况且,我们所进行的本身就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应该、也必须具备解决此一问题的独特思路和聪明才智,我们没有退路。反过来,如果改制就能成功,那不改制为什么就不能成功。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工作方案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工作方案 1 2020年5月29日

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一)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第1号)及相关清产核资工作文件公布后,我们陆续接到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询问清产核资工作的有关问题,现解答如下: 一、关于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和进行审计的问题 按照<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资评价[]58号)有关规定,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应纳入中央企业清产核资范围,由中央企业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统一组织。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清产核资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可由中央企业委托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也可由中央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二、关于按有关规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问题按照<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859号)及相关文件的规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若已开展了清产核资(财产清查)工作,则应由中央企业将清查出的有关资产损失,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规定的要求与程序报国资委批准核销。 若尚未开展清产核资(财产清查)的,应由中央企业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规定的要求与程序,将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统一纳入中央企业清产核资范围。 为了适应”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需要,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

制”企业的清产核资结果及资产损失,可由中央企业提前单独报国资委批准核销。 三、(略) 四、关于股份制企业开展清产核资的问题 股份制企业应当在经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同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清产核资;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本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应由企业出具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本企业开展清产核资的相关决议报国资委,其中控股企业需经国资委核准后能够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五、关于股份制企业清产核资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处理问题 对于股份制企业清产核资清查出的资产损失,若申请以核减权益方式处理的,原则上应由企业的所有股东按股权比例共同承担;但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按股权比例核减各自的权益,则清查出的资产损失由企业在当期损益中自行消化。六、关于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资产损失,未经批准前在年度财务决算中反映的问题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在国资委没有批准之前不能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在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企财01表)中,不能将清查出的流动资产损失和固定资产损失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中反映,而应在各类资产的原科目中反映;在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的”基本情况表(二)”(企财附04-2表)中,可将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类资产损失作为”本年不良资产及挂账”反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