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第五章 农产品市场 农业经济学 教学课件

5第五章 农产品市场 农业经济学 教学课件

5第五章 农产品市场 农业经济学 教学课件
5第五章 农产品市场 农业经济学 教学课件

农产品市场

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供求双方是市场的两大主题,供求双方的行为共同决定了市场价格。由于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到消费领域所经过的流通环节不同,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基本形态也可分为不同的形式。

第一节农产品流通

一农产品流通的概念

(一)农产品流通的概念

农产品流通是指商品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运动到消费领域的全部过程的总和。农产品流通包括商流和物流。

商流包括商品交易活动和商业信息活动。商品交易活动指洽谈业务、协商交易条件、订货、签约、成交、结算、计价、付款和服务;商业信息活动包括市场调查、资源调查、市场预测、商品流转计划、资料处理、广告宣传等。

物流包括商品实体的运输、储备、加工整理、分级检验、包装、装卸等,是商品的形态在地理空间上的转移,所以也叫做货物流通,它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

商流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物流是商品在空间上的移位。商流和物流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如某些农产品是由生产者直接出售给消费者,商流与物流是同时进行的。但农产品购销活动大多数不是产销者直接见面,而是经过中间商品企业进行买卖活动,这样商流与物流分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消费者越来越集中在城市,而农业生产单位仍然数量很多,并且是分散在广阔的田野上,消费于生产越来越分离。这时分散的生产者处在一极,消费者处在另一极,要达到两者的统一,就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把两级连接起来。商品经济越发达,流通体系的作用就越大。在一些发达国家,消费者购买100元的面包,种粮食的农民仅能得到15元,也就是说流通环节获得了85元。

(二)农产品流通的特点

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

1.农产品流通有明显的季节性。

农产品是动植物产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因此,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季节性,产品收获时间集中,但农产品消费却是均匀的。如何保证产区收获季节农产品的及时收购和外运,如何保证城市消费区在淡季的正常供应就成为农产品流通中的一个难题。

2.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有较大的分散性。

从生产的区域性角度来看,农业生产遍及全国各地,形成了不同自然带的农业经济区域;从生产的主体角度来看,农业生产主要有分散的,规模小的农户经营为主;从消费角度来看,农产品比本上都是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家庭消费,因此,从农户手中集中起来,运到消费中心,然后再分散的千家万户中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必须有一个庞大的市场网络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二、农产品流通渠道

(一)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概念

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领域经过的路线。由于农产品的品种特点、生产地特点、生产规模特点和消费方式等不同,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有差异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长度和宽度上。流通渠道的长度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运动到消费领域所经过的距离及周转环节的多少。流通渠道的宽度是指某一渠道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容纳的商品数量。流通渠道的长度与宽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组织体制。一般而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越高,则流通渠道越长。

(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结构类型

根据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农产品流通渠道有以下几种常见结构:

1.“生产者——生产者”型,即生产者直接消费。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总是有一部分农产品供生产者直接食用或使用。在自然经济占主体的状况下,即用比重较大。我国粮食由60%以上是农民自己直接消费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率的提高,自用农产品的比重会有所下降。当然,即使是欧美发达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也不可能达到100%。

2.“生产者——消费者”型,又称直接渠道,即农业生产者直接把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在小城镇的集贸市场上,大多数是附近的农民直接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小城镇的居民。但在高度发达的国家,由于储藏条件、交通的现代化以及人们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了消费者直接到生产者那里购买产品的形式。如欧洲国家的城镇居民周末全家开车到农产购买水果、蔬菜,除了购买新鲜农产品外,还含有郊游的性质。这可以说是一种流通渠道的回归。另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是存在着一些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如工厂、学校食堂,国有农场等,为了节约流通费用,也采用直销的方式。

3.“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型,即农业生产者将农产品销售给零售商,再有零售商转卖给消费者,中间经过一到零售环节。如在水果上市旺季,许多果农将水果整车运往城镇,以批发价格分售给水果店或果摊。这里,零售商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使生产者专心生产,不再关心产品的销售。在商品经济下这是一种常见的流通渠道。

4.“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型,即农业生产者把农产品出售给批发商,批发商再转给零售商,最后出售给消费者。在我国,农产品流通采用这种流通结构的比较普遍。有些农产品由产地批发企业收购,然后转手卖给当地零售商,或者送至城市批发企业作为二次批发。

5.“生产者——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型,这是现代商品经济的主要流通渠道,他很好地解决了生产者与消费者远距离的矛盾,中间商分离成收购、批发、零售专业经营,提高了运销效率。在收购、批发、零售环节中,实际上还有加工储藏、分级、运输等内容,使商品从生产者手中经过复杂的环节后到达消费者手中,商品在完成这一过程后也实现了价值增值。

以上是农产品流通活动中最基本的渠道结构。另外,更具流通主体的不同,流通渠道还可以划分为国有流通渠道、合作社流通渠道和个体流通渠道等。在实际生活中,农产品的流通渠道错综复杂,流通渠道结构常常会因产销形势和供求状况发生变化。

三、农产品流通环节

农产品流通环节是指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处的各个不同阶段,主要包括收购、批发和零售。严格来说,农产品的分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业归于流通环节,一般也可以看作是收购、批发和零售三个环节的附属环节。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和流通环节构成了农产品的流通网

络。

(一)农产品收购、批发和零售

农产品收购时指从生产者手中购买产品的活动。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是由规模较小的农户生产出来,供应大城市或较远地区居民消费,所以必须首先集中起来。农产品收购一般都是收购商在产地直接从生产者手中把农产品收集起来。由于各种产品不同,生产区的情况不同,农产品的收购方式也是不同的。在收购阶段,一般都要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分级、整理、加工、包装,以便产品从收购阶段进入的批发阶段。

农产品的批发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集散环节,批发活动及其产所称为批发市场。批发市场一般设在产地中心或是消费中心。产地批发市场把产品集中起来运到消费批发市场,消费批发市场再把产品分配的零售商手中。如山东寿光是蔬菜集中生产区,寿光批发市场是产地批发市场。北京大钟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消费区批发市场。

注:农贸市场通常既是产地批发市场又是消费批发市场。

农产品零售是指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环节,它是零售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交易。零售业分布在全国城乡各地,它受消费者购买时间、购买习惯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在零售环节中,农产品一般经过一定的加工、分级、包装,并且根据消费者的特点少量地、经常地进行销售。

问题:

超市是农产品的哪一个环节?批发?零售?

1990年年底东莞虎门镇出现了中国第一家连锁超市——美佳超级市场。从1994年开始中国连锁超市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0%。2000年全国连锁超市达2100个,店铺总数为32000家,销售总额达2200亿元。家乐福是1993年进入中国,1995年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家大卖场。(二)农产品的分级、加工、储蓄和运输

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分级、加工、储蓄、运输工序,它们是收购、批发和零售但各环节的附属环节。这些附属环节是农产品一般运动一边增值,一边运动一边实现多样化,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总的来说,经济越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对农产品的分级、加工、储蓄和运输的要求就越高。

1.农产品分级。农产品分级就是按一定的质量标准把农产品划分成若干等级。例如粮食划分的标准有: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容重和杂质含量等。猪肉划分标准:活重;瘦肉率和其他品质标准等。还有,农药残留度;营养结构等。

农产品分级的作用:

●有利于质量差价的落实,优价优质。使产品质量高的生产者收入增加,从而促进农

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有利于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偏好的消费者的需求。

●提高产品利用率。如优质的苹果可以直接使用,劣质苹果可以做成果酱、罐头等。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换效率。因为有了严格的等级标准,人们之间的买卖就完

全可以通过电话、电报、网络等洽谈。建立农产品的期货市场等。

2.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的加工是对农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制造,以改变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许多农产品从生产者那里生产出来时仅仅是原料,并不能直接消费,只有经过加工才能最终进入消费领域。例如:小麦,棉花,油料,糖料,茶叶,烟草等。一些农

产品易于腐烂,人们不得不把它们进行某种加工。如:牛奶制成鲜奶、奶粉;水产品制成罐头等。

合理的农产品加工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例大都在2.0:1—3.7:1,而我国只有0.43:1。

3.农产品储存。农产品储存是指商品农产品离开生产过程,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以前,在流通过程中的停留。由于农产品有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以及易腐烂等特点,在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上,都程度不同地对农产品进行储存。储存的时间有长短,储存的要求有高有低。

储存的作用:

●时间效用。由于农产品是季节生产产年销售;也有一些农产品是常年生产季节销售;是

生产和消费出现时间上的矛盾。通过储存可以解决这种矛盾。

●空间效用。由于农产品生产分布在广大农村,甚至是边远山村,而消费多集中在城镇,

必然出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矛盾。从产地到消费地有一个较长的运输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有储存。

●邢台效用。一些农产品经过有效储藏,可以提高和改变其品质,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价

值。如香蕉就需要储存一段时间才能上市。

●平衡市场供求。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供给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就需要

有农产品的储备来进行调解。如:储备粮,储备肉等。

4.农产品运输。农产品运输是指使用各种运输工具和设备,通过各种运输方式,使农产品的实体实现从生产到消费领域的空间位置的转移。商品经济越发达,商品运输任务就越发达。运输设施是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物资基础。运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区域专业化的水平和市场规模大小。农产品运输具有季节性运输,鲜活商品运输,短途运输量大等特点,决定了农产品运输的原则,即及时、准确、安全、经济。

第二节农产品市场

一、市场

(一)市场及其要素

市场是商品买卖的产所,它反映的是商品的交换关系。市场既可以是固定的场所,也可以是各种以价格为媒介的交换活动。市场的构成要素:

(1)市场主体要素。指进入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主体,使商品的所有者。市场主体参与市场交换的两个条件:一、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二、对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资源包括自身及其行为具有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

(2)市场客体要素。指市场买卖双方之间发生交换关系的商品。交换物必须具有使用价值,而且交换双方所拥有的交换物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对方的需要。

(3)市场交换行为。交换首先是人的具体活动,是一种以满足买卖双方某种需要为目的的意志行为,交换意志是由交换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人们的某种需要产生的,而这种需要又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制约。

(二)市场类型

传统情况下,市场是商品买卖的产所。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形式,例如网络电子商务,电话交易,电视购物,网络商店等。

市场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交易产品的特点可以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要素市场又可以分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和技术市场等。

根据竞争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过头垄断4种市场。

完全竞争:有很多买卖双方

完全垄断:只有一个

垄断竞争:很多

过头垄断:很少

问题?

农产品市场是要素市场吗?

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吗?

第三节农产品价格

一、农产品价格

(一)价格的形成与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由供给方和需求方共同来决定,当攻击等与需求时就形成了均衡价格。但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降,进而抑制供给的增加,同时促进需求的上升,最后是供需趋于平衡。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进而抑制需求的上升,同时促进供给的增加,最后是供需趋于平衡。

价格的职能

表价职能: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

派生职能:商品交换过程中调节经济的职能。

核算职能:对商品生产企业、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进行核算、比较和分析职能。分配职能: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职能。

资源合理配置职能:调节需求,如通过提高高污染洗涤用品的价格降低人们的消费

调节供给,如调节生产者生产生么生产多少

使资源配置达到最大化,通过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实现效率最大化。(二)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的含义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供求均衡点呈蛛网波动。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它运用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原理分析农产品均衡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尔多命名的。蛛网理论的三个价定条件:

从开始生产到产出产品需要一定的时间,且这段时间内生产规模无法改变

● 本期的价格是由本期的供需来决定。

● 下一起的生产量有本期的价格决定。)(1t t P f Q =+

蛛网波动的三种情况

● 收敛型蛛网。这时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小于对需求的影响。

● 发散型蛛网。这时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的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大于对需求的影响。

Q P

T

P *

封闭型蛛网。这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当。

二、农产品价格形成

1.需求因素

所得、消费偏好、替代品价格等

2.供给因素

土地价格、劳动价格、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生产技术、流通费用等

3.国家经济政策

农业税、财政支持、关税等

P P *

P P *

第四节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发展变化

一、农产品价格的调整与发展变化

(一)农产品自由贸易时期(1949-1952年)

型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面临的主要经济任务是一支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政府对农产品价格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调整粮食、石油的收购价格。

●规定了主要农产品之间的比价,调整了棉花的收购价格。

●规定了农产品的地区差价。

(二)价格职能收缩期(1953-1981年)

对农产品实行统过统销,只是价格的三个基本职能资源配置、交换和收入分配严重受到限制,价格职能收缩。

(三)价格只能扩张期(1982-1990年)

到1982年,大包干的农村改革基本在全国得以推广,价格只能逐步恢复和加强。(四)市场形成价格的时期(1991-1994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粮食购销的市场化改革不断得以进步的同时,政府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因此,1991年我国政府对26年未作过变动的粮食销售价格进行了大幅度的上调,并于1992年实行购销同价。1993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同时制定了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和粮食安全储备工作。

(五)价格只能再次收缩和扩展(1995年-今)

在1993年底粮食价格普遍提高的情况下,结合我国人多粮食需求大的实际,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1995年实行了粮食省长负责制,大大保证了粮食的供给,使粮食生产保持了持续较高的产量。1998年开始,政府实行了新的粮食流通政策,国有粮食收储部门成为农民粮食的唯一合法收购者、粮食生产者与流通领域之间的唯一中介环节。实际上是收购市场具有了完全的垄断性。

2000年开始,逐步放开粮食市场,政府不再干预粮食收购,农产品的价格又主要由市场决定。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一一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一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 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一一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一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一社会效益中

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 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 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 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农业经济学重点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 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 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二、1、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2、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2.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 三、1、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 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 1、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

2、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3、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四、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表现: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公共物品: 3、宏观调控: 五、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 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2)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单亲家庭农场补贴。(5)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10)地区发展补贴六、1、可持续发展:①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应当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不应当凭借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的实现。②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不能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机会。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农业经济学2008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概念 农业:农业是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活机能来获得有机物质的社会生产部门。。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和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生物和人类)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 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报酬递减: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或资本,其增加的收获量不能与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保持同一比例,即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超过一定界限以后,其收获量增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又称土地收益递减律。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劳动力的过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农业资本: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 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毛泽东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跃进”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形式主义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导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 新世纪以来(2000 ~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 6.三农问题的基本涵义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二三产业

部编版gkh教学设计

部编版g k h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 g k h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两个词语,认识“画、打”两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爸爸妈妈带着小华去郊外游玩。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2.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生:ɡ、k、h) 3.揭示课题:ɡ、k、h。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二、动画演示,学习声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学生读:鸽子。 (3)教学ɡ的发音:老师发现了,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ɡ。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4)教师指名读声母ɡ,学生开火车读声母ɡ,小组读声母ɡ。 导学:我们会读声母ɡ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记住ɡ的如果能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预设: 生1:9字带钩ɡɡɡ。 生2:像个花环ɡɡɡ。 生3:鸽子鸽子ɡɡɡ。 生4:倒写6字ɡɡɡ。 2.学习k。 导学: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个新朋友。 (1)多媒体课件出示蝌蚪,问:它的名字叫什么? 生:蝌蚪。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蝌蚪。学生跟读:蝌蚪。 (3)教学k的发音:如果把蝌蚪的“蝌”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4)教师指导学生发好k的音。(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ɡ、k的音。)感受气流的强弱。读ɡ时气流弱一些,读k时要送气,气流强一些。 (5)学生开火车读声母k,同桌互读声母k。 (6)学生练习ɡ、k对比读。两组比赛。奖励小红花。

农业经济学-作业题

复习题库 第一章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2.小农经济 *3.个体经济 *4.私营经济 **5.农业经营形式 **6.家庭经营规模的适度性 二、简答 **1.怎样理解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2 简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3.简述小农经济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造小农经济的必要性 *5.合作社需遵守哪些原则? **6.简述以国有经济为主导,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为补充的经济形式结构的原因 ***7.制约农业经营形式的因素有哪些? **8.简述分散经营的性质 三、论述 **1.述说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2.论述现阶段农业多种经营形式同时并存的必然性 第二章农业现代化 一、名词解释 *1.现代农业 *2.农业现代化 *3.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 **4.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 **5.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 *6.农业电气化 *7.农业水利化 二、简答 *1.简述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2.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3.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4.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5.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有哪些? **6.世界农业现代化中,根据内部生产力要素在过程中转化的先后关系可以划分哪几种形式? 三、论述 **1.述说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2.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章政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 二、简答 *1.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农业的职能范围 **2.农业自身哪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农业领域的管理职能? ***3.国家和政府法制与法治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4.改善和提高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效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保护的必要性 **7.政府对农业保护的几种含义? 三、论述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政府稳定农产品市场的职能主要有哪些? **2.述说农业保护的阶段性 第四章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经济结构 *2.产业结构 **3.农村产业结构 **4.农业生产结构 二、简答 *1.合理的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2.衡量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指标体系有哪些? *3. 简述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 ***4. 简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5.简述农业生产结构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6.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有哪些? 三、论述 **1.产业结构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 述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精选

农业经济学2008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概念 农业:农业是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活机能来获得有机物质的社会生产部门。。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和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生物和人类)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 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报酬递减: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或资本,其增加的收获量不能与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保持同一比例,即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超过一定界限以后,其收获量增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又称土地收益递减律。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劳动力的过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 农业资本: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部编版gkh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g k h 【教案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两个词语,认识“画、打”两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案重、难点】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案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案时间】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爸爸妈妈带着小华去郊外游玩。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2.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生:ɡ、k、h) 3.揭示课题:ɡ、k、h。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二、动画演示,学习声母 1.学习ɡ。 (1)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

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学生读:鸽子。 (3)教案ɡ的发音:老师发现了,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ɡ。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4)教师指名读声母ɡ,学生开火车读声母ɡ,小组读声母ɡ。 导学:我们会读声母ɡ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记住ɡ的?如果能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预设: 生1:9字带钩ɡɡɡ。 生2:像个花环ɡɡɡ。 生3:鸽子鸽子ɡɡɡ。 生4:倒写6字ɡɡɡ。 2.学习k。 导学: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个新朋友。 (1)多媒体课件出示蝌蚪,问:它的名字叫什么? 生:蝌蚪。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蝌蚪。学生跟读:蝌蚪。 (3)教案k的发音:如果把蝌蚪的“蝌”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4)教师指导学生发好k的音。(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ɡ、k的音。)感受气流的强弱。读ɡ时气流弱一些,读k时要送气,气流强一些。 (5)学生开火车读声母k,同桌互读声母k。 (6)学生练习ɡ、k对比读。两组比赛。奖励小红花。 3.学习h。 导学:让我们再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h,谁来当小老师,告诉我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生:一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喝水。) (1)教师指名读声母h,学生跟读声母h,学生开火车读声母h。 (2)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带有he这个音节的词语有哪些?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 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 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 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 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 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 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 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 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 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 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14.蛛网理论 (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 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 (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 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 (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 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gkh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g k h》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g k h,能够读准音,认清形。 2、培养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会拼写三个声母。 三、教学准备: 1、拼音卡片; 2、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讨论: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丽。小红和他的爸爸妈妈去郊外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这个地方你们想去吗?假如我是你们的妈妈,你怎么介绍这个地方我就有可能带你们去这里玩呢。 1.那么你们找出来调皮的声母宝宝了吗?(g k h) 2.揭题。今天,我们要认识的3位声母宝宝就是g、k、h。 二、教学g、k、h。 (一)、学习g 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 师:瞧!飞来一只小白鸽,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

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1、指名示范读。鸽子 2、g的发音:老师发现了,如果把鸽子的ge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儿,就是g、g、g。师示范读,生跟读。 3、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指导书写g。 师:名字会叫了,再看看他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记住他的? 如果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生1:9字带钩g、g、g。生2:像个花环g、g、g。 生3:鸽子鸽子g 、g、g。生4:倒写6字g 、g、g。 (二)学习K。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交新朋友。 1、点击蝌蚪,问:他的名字谁会叫? 生:蝌蚪 1、指名示范读。 2、k的发音: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声母k因该怎么读? 生:如果把蝌蚪的ke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3、指导发好“k”的音。(拿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g、k,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4、开火车读,同桌对读。 5、g、k对比读。两组比赛。奖励小红花。 6、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K。指导书写k。 生1:像挺机枪k、k、k,生2:两只蝌蚪k、k、k要送气,要读重

农业经济学重点

农业经济学重点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5*3 填空 21*1 判断 10*1 简答 6*5 论述 3*8 第一部分钟甫宁版教材 农产品特点:①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产生的短期一次性收获与周年均衡消费的矛盾 ②农产品通常可以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并且在不同阶段都可以进入最终消费 ③农产品特别是食品类农产品,不仅事关国计民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 展,而且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 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1.以土地和水资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2.劳动力3.资本; 4.科学技术 土地的特点: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粗放经营:指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实行粗耕粗做,广种薄收,主要依靠扩大土地面积增 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 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中的土地报酬变化趋势:第一阶段是总收益和单位投资的平均同时递 增;第二阶段是总收益继续递增而平均收益 递减;第三阶段是投入到一定限度后总收益 也出现递减。 农业规模报酬:由纯粹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称为规模报 酬。 农业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使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 断降低的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农业土地规模效益:指由于土地规模不同而产生的农业经营效益的差别。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指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条件下,能够取得最 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 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 二、问答题 1. 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2.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 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一、概念 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 1.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 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 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社会效益 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 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 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 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农业经济学重点内容

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农产品供给: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需求:指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农产品供给定理: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4、农产品物流: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其发展目标就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农产品物流与农产品流通就是不同的农产品物流也不等于农产品储运 5、外向型农业: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都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与标准进行,把农业生产纳入到国际经济轨道之中。 6、“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 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 业支持措施。 “黄箱”措施(Amber): 指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与补贴。 “蓝箱”措施(Blue):根据限产计划,按固定面积与产量给予。 7、农业合作经济:(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economy)就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8、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指农民,特别就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与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与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9、农户家庭承包经营(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HRS): 指土地属于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村级合作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农户通过承包合同获得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自主经营的农业经营制度。 10、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相对而言的,它就是指有相当时间从事非农工作或者依靠经营农业以外的其它事业取得相当收入的农户,这类农户一般多为规模中小的家庭经营。 11、农产品供求均衡: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恰好相等。这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其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12、农产品需求定理:又称农产品供给规律,其基本内容就是: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二、填空 1、《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组织与研究农业中的生产关系2 3 4 以现代农业科学为支撑。 5、日本农协的组织特点广泛性、兼容性、系统性、全面性、非盈利性、民主性、依附性 6、日本农协的主要职能有生产指导、农产品销售、集中采购生产生活资料、信用合作、金融服务、社会服务、权益保障。

2019年自考《农业经济学》复习题:多选80题

2019年自考《农业经济学》复习题:多选80题多选题: 1、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有( BCDE ) A、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 B、在消费者预算中的比重大小 C、农产品用途的广泛水准 D、农产品的必需水准 E、工业对农产品的依赖水准 2、属于WTO农业协议中“黄箱”政策的有( AE ) A、按产品种植面积补贴 B、食物安全储备 C、为环境保护提供的补贴 D、不挂钩收入支持 E、价格支持 3、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届代表大会通过的合作社曼彻斯特原则中有( ADE ) A、关心社区 B、一人一票制 C、现金交易 D、按社员购买额分配红利原则 E、对政治和宗教保守中立原则 4、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有( BDE ) A、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 B、该农产品的价格 C、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D、替代品、互补品的价格 E、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5、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有( AC ) A、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水准 B、农产品用途的广泛水准 C、农产品价格变动影响期的长短 D、农产品的可替代水准

E、农产品的必需水准 6、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1844年)制定的合作社8原则中有( ABC ) A、自愿互利原则 B、一人一票制 C、按社员购买额分配红利原则 D、出售商品分内部价和市场价 E、如实介绍商品 E 7、如果小麦的需求弹性是0.10,那么说明( AB ) A、小麦价格每上涨1%,则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就下降0.10%; B、小麦价格每下降1%,则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就增加0.10%; C、小麦价格每上涨1元,则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就上升10%; D、小麦价格每上涨1元,则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就下降10%; E、小麦价格每上涨0.10%,则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就下降1%; 8、下述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观点,来自于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 BC ) A、促使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是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异 B、原住地缺少工作机会,农作物收成不好,社会关系不和,居住环境恶劣,是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C、迁入地公共设施好,气候好,收入高,文化氛围好等,是拉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D、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向工业部门流动,因为收入之间的明显差别。 E、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持续扩大生产,农村人口持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现代农业经济学 课后思考题重点知识交流

现代农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 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 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 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 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 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 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 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 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 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 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 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 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

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 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章 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 3)、现在农业: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 (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 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现代农业经济学_课后思考题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 1、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撑 2、现代农业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四个结合) 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组织中的统一层次和和农户这一基础经营层次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 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 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 3、目前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 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 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 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 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 措施: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是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 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 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章 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1)、原始农业: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2)、传统农业:古代农业: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产效率低,进步缓慢近代农业: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自然经济向商业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 3)、现在农业: (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工具和设备 (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 (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对农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社会化的大农业 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